初中语文文言文《私心》原文与译文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古 文 二 则 私 心
1.古今异义 ①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音pián yi,价钱低。 ②性质悫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古义:本性诚实。
今义:指事物的特性,本质。
黄炳优制作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翻译课文】
原文: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
古 文 二 则 私 心
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词语:省视,探望。
若是,像这样。
竟夕,整夜。
岂,难道。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译文: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十次去探
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
——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3.重点虚词
古 文 二 则 四 知
①闻其贤 ②辟之 ③当之郡
(指代杨震)
(指代杨震) (到,往)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黄炳优制作
④以此遗之 (指后世子孙) 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来)
⑥以此遗之 (用)
⑦密愧而出 (表示修饰关系)
2016年10月31日
课文探究
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杨震?主要运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
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 厚的吗!”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1.一词多义
古 文 二 则 四 知
① ②
闻其贤而辟之 少仲尼之闻 故所举荆州茂才 故不为苟得也
(听说)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无私 、谦虚自省,内心坦荡, 严于律己。
四 知范晔(yè)私 心教学目标:
• 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 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 寓意。
2、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 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作者、作品简介:
•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 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 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 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 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 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 《张衡传》等。它与《史记》、《汉书》、《三国 志》并称“前四史”。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 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 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文章风格趋向骈体, 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大 臣。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 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 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 次序作为姓氏。
识记字词
n • 辄叱 zhéchì 便宜 bià • 质悫 què 蕴藉 jiè • 安寝 qǐn 省 xǐng
•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3、你认为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点:贤明,做官清正廉洁、自律慎独,在金 钱面前不动心,做人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是老百 姓的父母官.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 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以对比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 3.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 赂的坚定态度。
私心文言文字词翻译

私心文言文字词翻译私心文言文字词翻译导语: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私心文言文字词翻译,欢迎借鉴!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译文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2东莱:古地名,今境内3举:推荐4怀:怀揣5遗(wèi):送给6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7知:了解8何也:为什么9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10为:担任11之:到...去12治:置办13迁:搬到14公廉:公正廉洁15或:有的,有的人。
私心文言文翻译

古有云:“人心如海,深不可测。
”然世之人心,或有善,或有恶,或有公,或有私。
今日偶得一文,以述私心之状,愿与众君共赏。
原文:私心者,心之隐也。
隐于幽暗,藏于深处,非察不明,非悟不透。
盖人心之私,如暗夜之星,虽隐约可见,而光芒微弱,不足以照人。
是以君子慎独,小人常怀私心。
余闻之,私心之作,始于幼年。
儿时无知,见物即欲,见人即羡,此皆私心使然。
及长,渐知人事,始觉私心之害,遂立志改之。
然心之私,如顽石,非一日之功可磨;又如深渊,非一时之波可平。
故余虽勉力以克己,然私心犹在,如影随形,难以根除。
私心之状,不一而足。
或求利,或求名,或求权,或求情。
求利者,见财起心,贪得无厌;求名者,好虚名,恶实功;求权者,好操纵,恶约束;求情者,好依赖,恶独立。
此四者,皆私心之弊也。
余尝见一友,性好名利,心机深沉。
每遇一事,必先谋己之利,后顾他人。
于是,众人皆疏远之,独余与之相交。
然余深知其私心,故虽与之相交,亦不敢深交。
余常思,若余亦如彼,岂不亦成其私心之流?是以余自勉,虽处乱世,亦当坚守正道,不以私心害己,亦不害人。
私心之害,不独害己,亦害人。
盖私心起,则正义失,道德沦。
国家失道,则民不聊生;家庭失和,则亲情不存。
是以君子必慎私心,以正己身,正家国。
余尝读《大学》一书,其中有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正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此言私心之害,可谓至矣。
余愿以此自勉,亦愿与众君共勉。
译文:私心,是心之隐秘。
隐藏在幽暗之处,藏于深处,非察不明,非悟不透。
人心之私,如暗夜之星,虽隐约可见,但光芒微弱,不足以照亮他人。
因此,君子慎独,小人常怀私心。
我曾听说,私心的产生,始于幼年。
小时候无知,见到东西就想要,见到别人就羡慕,这都是私心的作祟。
长大后,渐渐明白人事,开始意识到私心的危害,于是立志改正。
然而,心之私,如顽石,非一日之功可磨;又如深渊,非一时之波可平。
所以我虽然努力克制自己,但私心仍然存在,如影随形,难以根除。
私心的表现,多种多样。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吴文成制作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 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 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 遗之,不亦厚乎!”
• 二、整体感悟 1. (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 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 古代 的“清白吏”吗? 3.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 个字。 • 二、 1. 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 价值。 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 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 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 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 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 主题:通过第五伦一心奉 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 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 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 五伦的情操
• 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 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 ②《私心》,选自于 _______,主人公是 _______,_______是复姓。范晔,字_______, 南朝宋时著名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后 汉书》以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 相同。它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合为 百篇。 • 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 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第21课 四知、私心课件 语文版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目标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作品及解题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前四史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2、初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邓骘辟之谒见遗震《四知》杨震,东汉高官,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媲美,素有“关西孔子”之称。
杨震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
一、齐读课文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疏通文意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
不懂处标记。
2、前后讨论解决不懂处。
或问老师。
(一)、字词释义辟:征召举:推举,选拔迁:晋升之:往、到故:从前谒:拜见怀:揣着遗:赠送转:调动厚:丰厚(二)、句子翻译1、当之郡。
当去东莱郡的时候。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让后代被称做清官的子孙。
三:整体感悟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杨震拒为子孙开办产业(“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表现出杨震的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清官形象。
四:写作特点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2.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私心文言文翻译注解

私心文言文翻译注解私心是范晔的作品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私心文言文翻译注解的具体内容吧!私心文言文翻译注解【原文】:私心伦①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②。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③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④,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⑤之前朝贡禹⑥。
然⑦少蕴藉⑧,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⑨,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⑩者,岂可谓无私乎?”【注释】:①伦:即第五伦(人名),东汉大臣,字伯鱼②依违:迟疑,模棱两可. ③辄:就。
④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⑤性质悫:悫,恭谨,诚实。
⑥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比作。
贡禹:西汉大臣,字少翁。
以明经洁行著名。
⑦然少蕴籍:然,可是、但是。
少,缺少。
蕴藉,宽和,宽容。
⑧选举:古代只选拔举用贤能。
⑨若是者:这,这样。
⑩谓:说【全文翻译】: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他的儿女们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多次去探望,回来也能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即使不去探望,却也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赏析】:本文通过写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而写私心更反应出第五伦的情操。
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
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课件(2019春,下册):9语语文 第6单元 22.私心

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部分来自《点拨》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第五伦是奉公无私的? 【答案】 (一)“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二)“吏人奏记乃便宜者,并亦封上”。
部分来自《点拨》
2.你怎么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答案】第五伦的“私心”都属人之常情,算不上
“私心”,这表现了第五伦严于律已、勇于自我解 剖、 自我反省的精神。 孔子曰:“君子慎独”,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足以说明自我反省的 必要性。
5.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
的“清白吏”吗? 【答案】“循吏”、“良吏”、“廉吏”,西门 豹 、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
部分来自《点拨》
重难点小结
在封建社会,有一句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说的就是封建官场上行贿受贿的事情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像 文中王密这样下属贿赂上司的事情十分普遍,而送给上司好处
22
私 心
史 传 文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最清正廉洁
的事和人。每个人为了生存于社会都会有为自身利益
着想之心,这是生存所需;每个人又是生活于社会大 家庭中的,自然也都会有为公众利益着想之心,这也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公心大于私心时人即会选 择放弃私心,社会则会良性循环;当私心大于公心时
部分来自《点拨》
4.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二)一词多义
1.而: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表转折关系,但是,却,连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表并列,连词
2.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在位以贞白称
称作,动词
著称,动词
(三)词类活用 亦以此见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 (四)文言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私心》原文与译文
私心
(原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