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面瘫疗效观察韩星【摘要】目的观察对面瘫患者行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确诊为面瘫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分>72分),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较之单纯的针刺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2页(P404-405)【关键词】针刺疗法;面瘫;中医药疗法【作者】韩星【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针灸科长垣 453400【正文语种】中文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以及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吊斜风”“歪嘴风”等[1]。
面瘫主要的症状是面部表情肌群发生功能障碍,临床上一般可根据发生损害的部位分为两种:中枢性和周围性的面神经炎,一般以周围性面神经炎病为主,俗称周围性面瘫,它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不受年龄的限制。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大部分患者常常连基本面部表情都无法完成[2]。
面神经炎导致的的面瘫大部分呈现的是一侧性的,尤其右侧居多。
在我国面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针刺,但常常存在严重的后遗症,极大的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采用针刺加中药内服的方法后,取得了重大治疗进展。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病例为2013年7月—2015年10月确诊为面瘫的患者1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常规针刺治疗,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23~68岁,平均为(45.5±3.2)岁。
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疗 可 以取 得 比较 好 的 疗 效 。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 第 3 6期 ( 2 总 第2 1 )1 5 第1 卷 6期 4
… 一 … ~ … … ~ ~ …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气 息被 漏 掉 而 浪 费 , 间 长 了耗 损 大 量 气 时 阴最 终 导 致 肺 肾阴 虚 , 声 唱 法 是不 利 于 气 发 生器 官 的 , 难 保 嗓 音 青 春 , 此 , 气 是 用 声 唱法 的 人 , 素 应 服 补 益 气 阴和 补 益 肺 平 肾的药 物辅助之 。以保持嗓音 的舌 润 , } 建 }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 一 … … 一
等病变 的产生 。有专 家 报道 , 带 小结 、 声 肥厚 、 肉等原 因 就是循 环 障碍 ¨ m, 息 ; 而非炎症 和肿 瘤。声带 小结 的 病 【至今 夫 j 尚不 清 楚 , 带 小 结 的 切 片 研 究 , 为 是 声 认
参 考 文 献
1 杜 奋 飞 , 爱 华 . 刺 治 疗 周 围 性 而耀 36 李 针 4
般资料 : . 本封 例, 均为住 院 患 者 , 疗 组 ( 2侈, 一 治 3 , 1 女 8例 ;
一
素 B族 、 巴唑 等药 物治疗。 地 疗效 判断标 准 : 治 愈 : 容 及 面肌 ① 面 运动 完全 恢复 , 中止 , 人 眼闭合正常 , 留 未 后 遗 症 ; 好 转 : 容 及 面 肌 运 动 较 以 前 ② 面 有 所 好 转 , 皱 额 、 目 、 腮 均 未 完 全 恢 但 闭 鼓 复 正 常 ; 无 效 : 2个 月 治 疗 后 其 症 状 ③ 经
针刺配合理疗治疗面神经炎103例疗效观察

12 纳入标准 .
①符合人 民卫生 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首选疗法 , 经络辨证与阳明经 、 少阳经、 太阳经 、 手少阴 、 足厥 阴等
有关 , 故治疗上 以上述经 络穴 位为 主行针 刺 以达通络牵 正之 目 的。翳风穴位 于茎乳孔处 , 为面神 经出入之 道 , 且此 处也是 面神
率 9.%。 90
3 讨论
面神 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又称 B l麻痹 , 因茎乳孔 e l 是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 的周 围性 面瘫 。该 病属 临床 上常见 病、 多发病 ,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遗 留后遗 症。笔者采用 针刺配
合理疗治疗该疾病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例, 4 ; 女 5例 年龄最小 6岁 , 最大 7 ; 0岁 面瘫 病程最短 1 , d 最长 1 个月 ; 中伴有带状疱疹 4例 , 其 伴糖 尿病 1 , 7例 伴高血 压 2 1例 ,
同时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l 3例。所 有患者 均为单侧 面瘫 , 症见
面部表现肌瘫痪 、 口眼歪斜 , 角膜反射消退或消失 。
带、 滑膜、 肌腱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 肩关节是全身各关节 中活动度 最大 , 活动范围最广 、 活动频率最 高的关节 , 随年龄 增加 , 极易 发 生退变。由于肌腱 、 关节囊 的充血水肿渗 出 、 增厚等炎症 改变 得 不到有效治疗 , 久之则发生肩关节周 围软组织 粘连 , 关节活 动 肩 受 限, 功能丧失 。另外 肩关 节 的发生往 往与 颈椎病 是不 易分 离 的, 有时在临床上很难明确地加 以鉴别 。 本方法不仅具有行气活血 、 调和营卫 、 舒筋活络 、 滑利关节 的 作用 , 局部肌 肉松弛 , 管扩张 , 使 血 血液循环 加速 , 改善物 质代谢 和吸收 , 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 , 松解肌肉痉挛 和组织粘 连 , 达到 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郭宇【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92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6)采用神经营养代谢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扩张血管药及抗炎消肿药联合治疗,观察组(n=46)在上述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于起病7d后增加针灸治疗.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 01),观察组改良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能够有效快速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面神经炎;银杏达莫;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面瘫【作者】郭宇【作者单位】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开原112300【正文语种】中文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
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或面瘫,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多急性发作,常在睡觉醒来时,出现口舌歪斜、闭眼困难等症状,中医将其归为“面瘫”、“口僻”、“口角歪斜”等范畴[1]。
中医以正虚邪中立论认识面神经炎,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治疗时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为原则,可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如内服中药、针灸、中药外敷、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供选择,还可综合运用,甚至和西医治疗相结合,临床试验显示治疗效果比较显著[2]。
西医主张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药物、神经营养代谢药物、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针灸、中药属于中国传统中医疗法,结合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法综合优势,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3]。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两组 均 间隔 3d 进行 下 1 个疗程 治疗 , 治疗 2 疗程后 个
进行 疗效 评定 。 2 4 统 计学方 法 .
3 结果
采 用 检验 。
11 病 例选 择 .
12 一般 资料 .
6 o例患 者 均 符 合 《 实用 中 西 医结 合
6 例 患者 均为 20 0 0 8年 1 月 20 0 8年
作者简介 : 曲齐生 (94一)女 , 授 , 15 , 教 主任医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 方向: 针灸治疗神经 免疫及 内分泌系统疾病 。
面神 经炎为神 经 科 的 常见 病 , 切病 因至 今仍 未 确 明了, 面神经水肿 为早期 病理 主要表 现[ 面神 经受损 ¨,
程度取决 于 茎 乳 孔 内 急性 炎症 水 肿 的程 度 和持 续 时 间 , 肿时间愈 长 , 度愈重 , 水 程 面神经 受压 时 间愈长 , 面 神经 愈易变性 而难 以恢 复 【 因此 面 神经 炎 的形成 、 2。 2 J
鼓气 时 口角轻度漏 气 。好转 : 症状 和体 征改善 。无效 : 症状 无改 善 , 表情 肌功能 无恢 复。 32 治疗结果 .
组 别 痊愈 2 7
1 9
2 1 观察方法 .
全部病 例作 自身对 照 , 即治疗 前 与治
疗后测定观察指标 , 其值为治疗后对 照值。治疗 2 个 疗程后 观察症状 、 体征 变化 , 比较两 组及 不 同病 程 的疗
有 显著性 差异 ( 00 ) P< .5 。
4 讨 论
3 。对 照组 : 0例 给予 G 5 l S20m +双 黄 连 粉针 36g . + 地塞米松 1 g静滴 , 0m 西药 Vtl1、 1、i ; 用 l i 、6B2Vt 连 B 3 C 0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目的:分析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早期激素疗法,并配合针刺(翳风,牵正,合谷,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颧髂,巨髂,地仓,下关,大迎)及中药方加味牵正散(制白附子15 g,僵蚕10 g,全蝎6 g,蜈蚣1条,当归10 g,川芎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络石藤15 g,鸡血藤15 g)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
结果: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率为82.50%;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三联综合疗法对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优越性。
标签: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应用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神经水肿及脱髓鞘为其早期病理改变,甚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
传统治疗方法是在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男性发病常多于女性,且以单侧面瘫常见,其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搜集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用激素口服并配合中药及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病例均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中医院脑病一科住院患者,符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2]及中医《实用中医内科学》[3]口僻诊断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神经炎、外伤、肿瘤、腮腺术后、带状疱疹等疾病所致面神经失用者。
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20~30岁共5例,31~40岁共23例,41~64岁共12例,面瘫发病部位均为单侧。
40例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均表现为突然起病,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漱口外漏,咀嚼存食,患者不能抬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可伴有不同程度舌前2/3味觉及听觉障碍,耳后、乳突压痛阳性。
中西药结合针灸,放血疗法,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 了健康教育质 量。
本组资料显示 , 实验组病人在掌握高血压相 关知识 ( 0 0 ) P< . 1 , 情绪稳定 ,认识态度与行为改变方面与对照组相 比效 果明显 , 两者相 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 <0 0 ) P . 5 ,有统计学意义 。 临床护理路径 的开展 , 融洽 了护患关系 , 提高 了老年高血
关键 词:面神 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 5 . 252 中西 药配合针 灸放 血疗法 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 - 44(o 8 0 0 5 " 2 0 4 7 8 2 0 )1- 0 50 - 村 民,2 0 0 8年 4月 1 O日初诊 。患者 陈述 ,当天中午朋友过 生 日酒席 上饮之 后下小阵雨的情况下骑摩托车 3个多小时, 回家
护 理 杂志 ,2 0 , 3 () : 3 5 00 56 2.
压病人对护 理工作 的满意度 ,创造 了和谐 的医院环境 。表 2
中西药结合针灸,放血疗法,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韩 东赫 朴承洛 ( 1吉林和龙福 洞镇 卫生院 1 30 ) 358 ( 2吉林和龙龙水卫 生院 [ 摘 13 0 ) 352
认为 “口眼歪斜 ” “ 口僻 ”。多发于青壮年 。“ 因面部着凉 常
受风后,面神经管的骨膜发炎,使面神经肿胀受压而致麻痹 。
1 诊 断要 点
口眼歪斜 , 面部表情丧 失, 额纹消失 , 鼻屠沟变浅 。 闭眼力弱, 吹哨漏气 ,笑时 口角歪斜更 明显 。 切诊 ;脉浮 ,舌诊 ;舌苔薄 白. 血压:1 / 0 p 6 1K a 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风寒湿型) ( 治则;祛风散寒 ,活血通络 ,补虚益气. 方 药;中药:荆芥 1 ,防风 l O克 0克, 白附子 l 0克,白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

显效:治疗之后,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有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存在部分异常心理。
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组实验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药物最主要的功能便是调节人体机能,确保病人身体健康,在必要时刻,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些都与人类生命健康、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质量有直接联系。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显示的非常重要[5]。当前,在医院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药物,能确保药物的合理。然而,基于抗菌药物的出现,药物在种类上更加的丰富,从而发生为达到治疗效果,胡乱运用药物的事件,让患者增加了药物依赖性。在临床病症中面瘫非常常见,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力。在西医中,此病症都是四周面部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的,将乳突位置的神经受到感染,受到刺激之后,会出现水肿、加大压迫力度,从而造成血液循环阻碍。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血气不足导致的,所以应疏通经络、去除体内的邪气来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其中推拿与针灸都是此病的主要方法,选用合谷、地仓以及阳白等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体内的气血、疏通体内的经络。之后对开展展开针刺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达到化痰、祛风等方面。联合针刺上述穴位,能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采取面部神经组织的推拿,便能加大肌肉的刺激感,从而疏通血液循环,提升神经应用,达到炎症的消退速度。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面瘫;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面瘫是常见的疾病,主要的特点便是面部无表情肌,更为严重的是患者没有办法达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非常容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对此病的不断研究、分析,发现中医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效果。为了进与了解此疗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1T10:48:15.10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彭宏
[导读]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宁乡市中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评分为(17.7±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12.5±1.9)分,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良Portmann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神经炎;临床疗效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下表1。
本次研究以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方法如下:
1.2.1西医治疗
患者每日晨服用35mg泼尼松,每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一周后,改为每日晨服用30g,每日服用1次;服用阿昔洛韦200mg,每日服用5次,连续服用一周;服用地巴唑,每日两次,每次10mg;服用甲钴胺,每日两次,每次0.5mg;使用红外线对患侧面部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引导患者进行皱眉、鼓腮等动作对面部功能进行恢复训练。
1.2.2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取患者患侧印堂、四白、阳白、地仓、颊车、迎香以及双侧合谷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取30号1寸毫针为患者进行针灸;以浅刺、斜刺和透刺为主要手法,每日为患者针灸一次,每次留针30分;患者针灸后自觉局部出现放射性麻胀为正常现象;给予患者加味牵正散进行治疗,组方为:川芎12g、蜈蚣2条荆芥12g、蝉蜕6g、赤芍12g、僵蚕10g、白附子10g、防风15g、祛毒全蝎7g、甘草5g、,若患者由风寒导致发病,则加用羌活12g、苏叶10g;若患者由风热导致发病,则加用银花15g、柴胡10g、菊花12g;若患者由风痰阻络导致发病,则加用石菖蒲15g、胆南星7g,每日水煎一次,患者分为早晚两次温服。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良Portmann评分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能够正常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能够呈对称形态为痊愈;患者勉强能够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基本呈对称形态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虽然存在但已发生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2]。
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6项面部运动,能够正常进行运动为3分,运动发生减弱为2分,运动显著减弱为1分,运动消失为0分;患者安静状态下面部情况正常为2分,轻度不对称为1分,重度不对称为0分。
满分为20分,患者得分越高,即情况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改良Portmann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3.讨论
面神经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亦可称为“面瘫”,主要的发病原因为病毒感染,患者发病以后,能够出现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一般病情矫情的患者能够逐渐自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临床上有多种方法能够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面肌痉挛、口角歪斜等一后遗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4]。
中医认为,面神经炎是正气不足所导致的血行不畅和经筋失养,所以进行治疗应以调节经气和疏通气血为主[5],本次研究中的中药组方均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邪的功效,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评分为(17.7±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12.5±1.9)分,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对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良Portmann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锦鸣.电针加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6):48-50.
[2]唐晓明,钟青青,徐贵龙,等.针灸与超短波结合治疗面神经炎7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71-172.
[3]文建忠.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20):134-134.
[4]刘峰,高亚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61-63.
[5]曾繁华.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20):105-106.
[6]朱志红,唐基忠.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C].全国针灸特技演示及学术大会.20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