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区页岩气开发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区页岩气开发潜力分析
序 号
1 2 3 4 5 6
岩样 编 号
S —01 X1 S -0 X1 2 S -0 X1 3 S - X2 01 S —2 X2 0 S 一O X2 3
TY- 01
根 据鄂尔 多斯 盆地东南缘 的煤层气 井钻探 结果统计 显示 , 二叠系 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厚度较大 。大宁一 吉县地 区山西组 和太原组泥 页岩厚度分别 在 4 — 0 0 12m和 3~ 3m,韩城地 区山 O 6
山西科技
S N I CE C N E H O O Y HA X IN EA DT C N L G S
21 02年
第2 7卷
第 5期
●发 展 战 略
鄂 尔多斯 盆地 山西 区页岩气开 发潜力 分析
陈 钢
( 山西 高碳 能源低 碳化 利用 研究 设计 院 , 山西太 原 ,30 6 0 00 )
收稿 日期 : 0 2 0 — 1 2 1 — 7 1
1 . 42 1 . 28 1 . 09 1 . 26 1 - 03 4 词 : 尔多斯 盆 地 ; 西 区 ; 鄂 山 页岩 气 ; 开发 潜 力
中图分类号 :El211 T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 2 (0 2 0 — 0 3 0 10 — 4 9 2 1 )5 0 0 — 3 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厚度也分别在 3 ~ 0m和 2 ~ 0m以上。总 07 05 的来看 ,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暗色泥页岩总厚度在 8 ~ 5 0 10m, 沉积中心位于大 宁一 吉县 区块西部和宜川区块 中北部地 区。
1 . 气 源岩 有 机 质 丰度 3
页 岩 气 是 指 赋 存 于 富 有 机 质 泥 页岩 及 其 夹 层 中 , 以吸 附或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3 4 . 1 m。而 且延安 组、 山西组和太 原组 发育数套 一定 厚度 的煤层也 是
9 3
柬工案 捉术
能 源 技 术
措勤县 赤马地 区岩石学特征 及找矿 方 向
徐 峰, 李 跃, 刘寿航 , 徐忠彪 ( 成 都理 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 成都 6 1 0 0 5 9)
1 地质背景
1 . 1 构 造 背 景
2 . 1 发 育 特 征 与 分 布
鄂尔多斯地块位 于华北克拉 通的西部 ,盆地位 于华北石炭二 叠纪 及三 叠纪之上 ,继承 了前期构造 的稳 定性 。杭锦旗 区块所在的伊盟 隆 起 区是 由次一级 的乌兰格尔 凸起 、杭 锦旗断 阶、公 卡汗断块和乌加庙 凹陷构 成的 ( 图1 ), 现今 的构造格 局呈东西走向 , 略 向南突 出的弧 形 , 整体表现为 一西南倾大型单斜构造 。隆起 内部发育多条深层 隐伏断层 , 使盆地 基底结构 、构造 差异明显 ,如杭 锦旗三 眼井地 区为近东西 向航 磁异常 ,发育有三 眼井断层 ;泊尔江海 子断层控制着 隆起中北部构造 础 ,见图 2 。 和沉积 的发育 。杭锦旗地 区 自中元古代 开始隆起后 ,直 到晚石炭世才 开始接 受沉积 ,没有 受到明显的后期 改造 ,一直处于 稳定的构造环境 中 ,整体 处于沉降状 态。因此 ,本 区上古生界暗色泥 页岩主要是伴 随 煤系地层而形 成的 ,其分布是受到局部地质构造 的影响。
摘 要 :冈底斯 岩 浆带是 夹持 于班 公 湖一怒 江 缝合 带 ( B N S Z)与 雅鲁 藏布 洋缝合 带 ( Y Z S Z)之 间的一 条 巨型构 造一 岩 浆岩 带, 东西长 约 2 5 O O k m ,南北 宽约 1 0 O 一 3 O O k m 。南西侧被噶 喇 昆仑走滑断裂截切 ,接 巴基斯坦科 希斯 坦 一 拉 达克洋 内弧,南 东绕过雅鲁藏布洋 大拐 弯,沿近 南 北 向接 高黎贡 山陆缘 弧。该 带一般 以拉 萨 一 那曲一 线为界 ,将 冈底斯 带在 东西方向上 笼统 的分 为东西两段 。本 丈的主要 目的是 以措 勤县 赤马地 区火山岩 与沉积岩为研究对 象,在前人 的研 究成 果的基础 上 ( 曲晓明 ,2 0 0 9 ;孙忠军,2 0 0 5 ;江元生 , 2 0 0 3 ),结合在野外的地质调 查并取样 室内分析 ,试 图通过研 究区地层 的岩石 学及矿化特征等 ,初步讨论其成 因环境及找矿 方向。深化对 冈底斯 西段地质演化 历史的认识 ,以期对研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区域之一。

本文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开发潜力。

首先,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大陆盆地之一,地质条件优越,储层多样化。

盆地内的下古生界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页岩气资源。

这些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属性,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高孔隙
度和低渗透率。

同时,地质构造上的抬升和压实作用使得页岩气的富
集和保存条件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盆
地内已经建设了一系列的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开
发技术。

同时,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储量巨大,据预测,鄂尔多斯
盆地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达到了数万亿立方米,可供未来数十年的开发
利用。

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
盆地内部的页岩气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页岩气富集程度较低,开发难度较大。

其次,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地貌复杂、岩性差异大,加上页岩气开发技术相对较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技术手段。

最后,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还面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问题,
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显示,该盆地具备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相对成熟的技术条件,具有较大的开
发潜力。

然而,鄂尔多斯盆地的页岩气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创新技术手段,解决开发中遇到的挑战,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实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及页岩气勘探潜力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及页岩气勘探潜力研究

AbstractOrdos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rge sea-land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basins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Sulige, Yulin and other large Paleozoic gas field had been found in the north of the Ordos Basin with the deepen efforts t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of China,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Upper Paleozoic strata of Ordos Basin are still in a weak state, and the past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coal-bed methane, which greatly restricted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of the Ordos Basin. Based on the sedimentology 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ory of the source rocks, 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yuan and Shanxi groups shale reservoirs are proposed of the Ordos Basin.Taiyuan Formation and Shanxi Formation are the mainly mud shale strata of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 Based on the measured profile and the collected drilling column of the study area,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and Shanxi Formation of the study area were identified. There are five 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e fluvial facies, lake facies, delta facies, barrier coastal facies ,shallow sea continental shelf and 8 subfacies include overbank subfacies, shallow lake subfacies, delta plain subfacies, delta front subfacies, barrier island subfacies, lagoon subfacies, tidal flat subfacies, carbonate platform subfaciess. The shale shal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two sedimentary centers Yonghe and Huanxian are the most thick area of Taiyuan Formation, while lake are the sedimentary centers of the Shanxi-2 Formation and the Shanxi-1 Formation.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TOC) in the study area is very high in genearl. and more the 75% the sample are upper 1% . The results of th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mud shale sample show that the type of kerogen of the study area are mainlyⅡ1type (humic sapropel type) andⅡ2 type (saprophytic humic type) and a small amount of type Ⅲ, which have a good potential ability of gas generation.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Taiyuan and Shanxi strata of theOrdos Basin is between 0.8% ~ 2.0%, most of them are in the high mature stage. Th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of the study area shows that the mud shale in Taiyuan and Shanxi groups is mainly composed of clay minerals such as montmorillonite, illite and chlorite, and brittle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and feldspar. The mud shale of the study area has a high degree of pore development and high connectivity, and it can be a good reservoir for shale gas.The mud shal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is summariz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its organic matter content, maturation, organic matter types and its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avorable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had been chosen and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leozoic shale gas of the Ordos Basin.Key words: Shale gas,Taiyuan formation, Shanxi formation, Sedimentary facie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e目录第一章 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现状 (1)1.2.1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1)1.2.2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3)1.2.3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4)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4)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1.4.1研究内容 (5)1.4.2技术路线 (6)1.5主要工作量及研究计划 (7)1.5.1主要工作量 (7)1.5.2研究计划安排 (7)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9)2.1研究区地理位置 (9)2.2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10)2.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10)2.2.2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14)2.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构造单元划分 (14)2.4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层发育特征 (16)2.4.1奥陶系 (16)2.4.2石炭系 (16)2.4.3二叠系 (18)第三章 研究区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 (22)3.1太原组沉积相 (23)3.1.1 太原组下段沉积相 (23)3.1.2太原组上段沉积相 (25)3.2山西组沉积相 (26)3.2.1山西组下段沉积相 (26)3.2.2山西组上段沉积相 (28)3.3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分布及其演化 (28)3.3.1连井剖面分析 (29)3.3.2太原组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 (32)3.3.3山西组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 (35)第四章 研究区泥岩分布特征 (37)4.1太原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 (37)4.2 山西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 (39)4.2.1 山西组下段暗色泥岩分布特征 (40)4.2.2 山西组上段暗色泥岩分布特征 (42)第五章 研究区页岩气勘探潜力 (44)5.1 研究区泥岩地球化学特征 (44)5.1.1有机质丰度 (44)5.1.2有机质类型 (46)5.1.3有机质成熟度 (47)5.2 研究区泥页岩岩性特征及物性特征 (48)5.2.1 研究区泥页岩岩石组成 (48)5.2.2 研究区泥页岩物性特征 (51)5.3勘探潜力分析 (52)5.4有利区带预测 (53)5.4.1庆阳-环县-吴起区带 (54)5.4.2安塞-永和-延长区带 (54)结论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8)附录 (62)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2011年美国能源信息署对全球页岩气资源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4×1012 m3,其中美国为24.4×1012 m3,中国为36.1×1012 m3(据EIA,2011)。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地层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层发育齐全,从中 生代的三叠系到新生代的第四系均有 分布,其中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 是主要的含油层系。
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
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呈现为一个向西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有鼻状构造、背斜构造等。盆地边缘发育有断 裂和褶皱构造。
演化历史
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生代的坳陷阶段、新生代的隆升阶段和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改造阶 段。在坳陷阶段,盆地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充填;在隆升阶段,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改造阶段,盆地经 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和改造作用。
资源量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
体积法
基于页岩油储层的体积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计算页岩油 的地质储量。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较稳定储层物性和含油气 性的地区。
类比法
通过与已知页岩油藏进行类比分析,根据相似性原则推断 目标地区的页岩油资源潜力。该方法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 或资料较少的地区。
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试等多种资料和信息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页岩油资源量。该方法适 用于具有复杂地质条件和多种资料来源的地区。
地理位置与地质背景
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地 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 山西五省区,总面积约37万平方 公里。
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内陆 沉积盆地,形成于中新生代,具 有多期构造演化和复杂的沉积充 填历史。
沉积环境与地层发育
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多期的海相、陆 相沉积环境变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带,包括河流、湖 泊、三角洲、沼泽等。
物性特征
孔隙度与渗透率
致密油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属于典型 的低孔低渗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Abs t r a c t : I n r e c e nt y e a r s ,t h e do me s t i c s t u dy on c o nt i ne n t a nd ma r i n e c on t i n e nt a l t r a n s i t i o na l f a c i e s s ha l e g a s h a s b e e n a f f e c t e d gr e a t — l y b y s i gn i f i c an t r e s e a r c h a c hi e ve me nt s o f ov e r s e a s ma r i n e f a c i e s s ha l e ga s e x pl or a t i on a n d de v e l op me nt .I n o r de r t O s t ud y t he s ha l e ga s e x pl or a t i o n p ot e nt i a l of Ca r bo ni f e r o us Be nxi Fo r ma t i on i n Or do s Ba s i n,or ga ni c — r i c h s h a l e s a mp l e s f r om Be n xi For ma t i on we r e e m pl oye d t O t e s t t h e i r o r ga ni c ge oc he mi s t r y,phy s i c a l pr o pe r t i e s a n d i s o t he r m al a d s or pt i o n a n d ot he r na t u r e s . Fur t he r m or e,pa r a me — t e r s obt a i ne d i n t hi s s t u dy we r e e m pl oy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e e xpl o r a t i on po t e nt i a l of t he s e s ha l e s b y a ppl yi n g ma t h e m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a nd a na l y z i n g l o g gi ng r e s p ons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h e r e s u l t s hows t ha t t he e f f e c t i v e s ha l e t hi c kn e s s of Be nx i For ma t i on v a r i e s gr e a t l y,i t s TO C i s gr e a t e r t ha n 1 % i n g e ne r a l a nd i s 2 . 7% o n t he av e r a ge,o r ga ni c m at t e r t y pe s a r e ma i nl y t yp e I I I a n d t ype I I 2 wi t h a l i t t l e t yp e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关键 词 :鄂 尔多斯 盆地 ;古生界 ;天然 气
D : 1 .9 9 Jsn1 71 3 62 15 .O OI 5 6 / .s. 6 —6 9 .0l .OO 1 0 i
Anay i n Ga p o ai n P e tai heUpp rP o o cStaum n t eSo t e se nPl t e 0r o sn lsso sEx l r to ot n i t n e e z i r t i h u h a t r a t d sBa i r of h WA NG ic e g L Yl x e Gu .h n . V 0 u. u
区;构造位置位于 陕北斜坡 东南部 ,面积 约2 0 0 m。 . ×1 。 k
陕甘 宁 盆地 沉 积 盖 层 发 育 ,平 均 沉 积 岩 厚度 50  ̄ 00
7 0m 0 0 。盆地中部除缺 失上奥陶统 、志 留系、泥盆系及下 石 炭 统外 ,各纪地层 层序基本齐全 ,沉积岩厚 约6 0 m 0 0 ,研 究


l- )
兽性越逑 椽邑 壤红色 I 获I色、繁 虹色耪耪囊泥 鲁 髭崭每漶 灰 色捷昧 色据曩瞬砖 羝 棚壮善 互屡
王 桂 成 吕友 学
( 安 石 油 大 学 , 陕 西 西安 7 0 5 西 1 6) 0

要: 鄂 尔多斯 盆地 东 南部 已有少数探 井在上 古生界 见到工 业 气流 。研 究表 明 :本 区发育下 古生界 海相 、上古生界 海
陆有 两套烃 源岩 ,其 分布广 ,生烃 能力强 ,资源丰 富,二 叠系下石 盒子组及 山西组碎屑砂 岩 发育 ,为 良好储 集层 ,上石 盒子 组为湖相 泥岩与上倾 方向致 密泥岩提供 了 良好 的直 接 盖层 及侧 向封 堵 条件 ,勘 探 前景 良好 。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范文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范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篇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其东缘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大等因素,该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仍面临诸多理论技术难点。

本文将就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藏的分布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包括地层结构、断层、裂缝等。

这些因素导致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难以掌握,增加了勘探开发的难度。

2. 煤层气藏埋藏深度大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藏的埋藏深度较大,一般超过1000米,甚至达到数千米。

这使得勘探开发需要面对更高的地应力和更复杂的地下环境,增加了技术难度和成本。

3. 煤层气开采技术不成熟目前,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的开采技术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开采方法和设备。

这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应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深入了解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特征。

通过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提高勘探精度和可靠性。

2. 研发高效开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开采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开采技术和设备。

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煤层气开采技术的进步。

3. 优化开采方案在确定煤层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特征后,应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应力、地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同时,应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控工作,确保开采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煤层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 .3787/j .issn .1000‐0976 .2011 .12 .006
全球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 。 1997 年 Hans‐Holg‐ er Rogner 等预测全球页岩气资源总量约 456 × 1012 m3 ,相 当 于 煤 层 气 和 致 密 砂 岩 气 资 源 量 的 总 和[1] 。 2011 年 ,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估算全球页岩气技术 可采资源量为 187 .4 × 1012 m3 ,其中美国为 24 .4 × 1012 m3 ,中国为 36 .1 × 1012 m3 [2] 。 美国 1821 年开始 页岩气勘探 ,但规模化开发和产量快速增长始于 2003 年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 ,2010 年年产量已接近 1 500 × 108 m3 ,约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 23% [3] ,分析北美页 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为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 量 ( T OC)不 小 于 2 .00%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 Ro )介 于 1 .1% ~ 3 .5% ,页岩单层厚度逾 15 m ,脆性矿物 (石 英 、斜长石)含量大于 40% ,黏土含量小于 40% ,处于 斜坡或凹陷区 ,保存条件较好等[4‐6] 。 2010 年 ,我国在四川盆地南部率先实现页岩气突 破 ,威 201 等多口井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地层获得工业气流 。 其后 ,在四川 盆地中部的元坝 9 井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泥页岩层 段也获得工业气流 。
图 2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7 段页岩 TOC 频率分布图
“A”含量大都介于 0 .70% ~ 1 .00% 。 热解生烃潜量主 要介于 10 ~ 60 mg /g ,最高逾 100 mg /g 。 2 .2 有机质类型 平凉组页岩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镜质组和惰质 组 ,具有典型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特征 。 腐 泥组以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 ,干酪根类型为腐泥 型 — 偏腐泥混合型[8] 。 上古生界有机质类型腐泥型 — 腐殖型均有分布 。 二叠系暗色泥岩中腐泥组及藻类含量变化较大 ,平均 含量为 71 .30% ,最高可达 99 .40% ,最低仅为7 .40% , 壳质组含量较少(0 .20% ~ 3 .70% ) ,属腐泥型 — 混合 型 ;镜质组含量变化较大 ,平均含量达 47 .08% ,最高 含量可达 92 .40% ,最低含量为 0 .60 % ;惰性组含量为 4 .20% ,干酪根类型较好 ,为偏腐殖混合型 — 腐殖型 。 长 7 段页岩干酪根的镜下观察 ,以无定形类脂体 为主 ,见有少量的刺球藻和孢子 ,成分单一 。 透射光下 呈棕褐色 、淡黄色 ,紫外光和蓝光激发下呈亮黄色 、棕 褐色荧光 。 页岩岩石光片在紫外光激发下 ,清晰可见 沿层理分布的细条状发亮黄色荧光的类脂体 ,而且十 分发育 ,并清晰可见分散状和条带状黄铁矿 。 因此 ,长 7 段页岩干酪根的前身物主要为湖生低等生物和藻类 等 。 页岩干酪根镜鉴结果表明 ,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 泥组为主 ,镜质组 + 惰质组含量很低 ,只有个别样品含 量较高 ,壳质组含量很低 ,为腐泥型干酪根 。 2 .3 成熟度 平凉组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于生烃高峰 — 高成熟 阶段 ,Ro 介于 0 .7% ~ 2 .6% ,南缘耀县到陇县以生气 为主 ,平凉市和环县地区正处于生油窗范围 。 环 14 井 至平凉一线以西地区 Ro < 0 .7% ,为低成熟 。 西缘中 北部均进入成熟 、高成熟阶段 。 因此 ,平凉组页岩在局 部地区成熟度较低 ,大部分达到了高成熟演化阶段[8]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 Ro 集中在 1 .1% ~ 2 .5% ,大部分处于高成熟阶段 ,其 Ro 等值线图显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研究项目(编号 :2008E‐0502) 。 作者简介 :王社教 ,1965 年生 ,高级工程师 ,博士 ;主要从事新能源包括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工作 。 地址 :(100083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0 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源规划所 。 电话 :(010 )83598479 ,1sj@ petrochina . com .cn
2 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2 .1 有机质丰度 平凉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不高 。 岩心样品的平均有 机碳含量为 0 .58% ,最大为 1 .20 % ;露头样品的平均 值为 0 .37% ,最大为 1 .76% [8] ,达不到页岩气有利区 带的最低标准 。 本溪组 、太原组和山西组 T OC 较高 (图 1 ) ,一般 介于 1 .00% ~ 5 .00 % ,其中本溪组 T OC 最高 ,峰值在 2 .00% ~ 5 .00% 。 本溪组 、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 3 套 页岩 TOC 平均值分别为 2 .79% 、2 .68% 和 2 .93% 。 长 7 段页岩 T OC 很高(图 2) ,主要分布于 6 .00% ~ 14 .00 % 之间 ,最高可超过26 .00 % 。残留氯仿沥青
岩累计厚度介于 100 ~ 150 m ,煤层厚 2 ~ 6 m ,石灰岩 厚度介于 16 ~ 28 m ;中部黑色页岩厚度介于 50 ~ 80 m , 煤层厚度介于 4 ~ 8 m ,石灰岩厚度介于 5 ~ 12 m 。 受构 造运动抬升影响 ,该套页岩在盆地中东部保存较好 。 1 .2 .3 中生界湖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7 段 (以下简称 长 7 段)以深湖 — 半深湖相页岩为主 ,富含有机质 ,沉 积连续 、稳定 ,分布范围广 ,埋深介于 1 500 ~ 2 500 m 。 北至盐池 、定边 ,西至镇原 ,南至铜川 ,东至志丹 — 富县 的广大区域 ,以黄 51 — 耿 73 — 白 31 — 城 65 — 庄 53 — 宁 47 — 庙 37 井一线为沉积中心 ,厚度超过 35 m 。 白 31 井 、里 65 井附近该套页岩厚度达到 40 m 。 该套页 岩连续厚度超过 15 m 的区域分布在姬塬 、白豹 、华 池 、庆阳 、正宁 、宜君等地区 。
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4 21:15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1.1179.TE.20111224.2115.005.html
第 31 卷第 12 期 地 质 勘 探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古生界 和中生界发育多套页岩 ,其中奥陶系平凉组 ,石炭 — 二 叠系本溪组 、太原组和山西组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7 段 等 3 套页岩最有可能形成页岩气藏 。 笔者将重点针对 上述 3 套页岩形成的沉积背景 、空间展布 、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 、矿物组成等进行分析 ,进而评价其页岩气勘探 开发潜力 。
·2·
天 然 气 工 业 2011 年 12 月
积了煤系地层 。 早三叠世末鄂尔多斯地块东升西降 , 盆地雏形出现 ,至三叠世末 ,盆地定型 ,沉积了三叠纪 、 侏罗纪陆相含煤岩系 。 从古生代海相 、海陆交互相到 中生代的陆相 ,形成了盆地最主要的 3 套黑色页岩 ,即 奥陶系平凉页岩 、石炭 — 二叠系含煤煤系页岩 、三叠系 延长组长 7 段页岩 。 1 .2 页岩地层分布 1 .2 .1 下古生界海相页岩 古生界页岩主要分布在中奥陶统平凉组中下 部[7] 。 平凉组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南部 ,厚度介于 50 ~ 350 m ,埋深介于 2 800 ~ 4 000 m ,并由盆地内侧向外 逐渐增厚 。 岩性包括页岩 、灰质泥岩 、含灰泥岩 、砂质 泥岩 、泥灰岩等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伊 27 井 、任 3 井 、刘庆 7 井 、苦深 1 井 、环 14 井和南缘的永参 1 井 、 淳探 1 井等钻井资料 ,以及该盆地西缘桌子山 、石板 沟 、太统山 、桥头 、银洞官庄 、陇县龙门洞和南缘耀县桃 曲坡等露头剖面资料 ,证实了平凉组深灰 — 灰黑色含 笔石页岩广泛分布 ,是该组地层中最优质的烃源岩 。 页岩平均厚度介于 80 ~ 100 m ,最厚在环 14 井(逾 200 m ) ,盆地西缘北部较薄 ,一般厚度介于 20 ~ 50 m ;盆 地南缘地区平均厚度为 35 m[8] 。 1 .2 .2 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 该套页岩属含煤层系 ,具广覆型沉积特点 。 主要 发育层位为中石炭统本溪组 、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 组 ,分布面积大 ,厚度中等 ,有机质丰度较高 ,埋深介于 2 000 ~ 3 500 m 。 由煤层 、页岩和含泥的生物灰岩构 成 ,呈东西部厚 、中部薄而稳定的特点 。 东西部黑色页
图 1 上古生界页岩 TOC直方图
第 31 卷第 12 期 地 质 勘 探
·3·
示出(图 3 ) ,庆城 — 宜川一带热演化程度最高 ,Ro 达 到 3 .0% ;乌审旗一带 Ro 约为 2 .0% ,鄂托克旗地区局 部 Ro 最高达 3 .0 % 。 除东北部杭锦旗 — 鄂尔多斯 — 府谷一线以外 、东南部大荔向外 、西南部固原以西等盆 地边缘地区 ,上古生界地层绝大部分地区 Ro 均超过 1 .1% ,达到了形成页岩气藏的成熟度标准 。 其中榆林 地区 Ro 介于 1 .1 % ~ 2 .5% ,处于有利于生成页岩气 的成熟度范围内 。
1 页岩气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
1 .1 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 ,太古宙和元古 宙结晶基底的构造形态控制着沉积盖层及区域构造形 态 ,自下而上沉积了中上元古界 、古生界和中新生界地 层 。 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 、早古生代浅海台 地 、晚古生代近海平原 、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 断陷等 5 个演化阶段 。 早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沉积了寒武纪 — 中奥陶世碳 酸盐岩 ,中奥陶世后陆表海消失 。 中石炭世盆地西缘 的贺兰裂谷部位沉降最大 ,晚石炭世到二叠纪广泛沉
·1·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王社教1 李登华1 李建忠1 董大忠1 张文正2 马 军2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社教等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天然气工业 ,2011 ,31(12) :40‐46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 ,发育奥陶系海相 、石炭 — 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 岩层系 ,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 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 ,通过野外地质勘查 、岩心观察 、老井资料复 查 ,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 、含气量测试 、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实验结果 ,对其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 价 。 结论认为 :① 该区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大 ,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 ,但有机质丰度偏低 ,不利于页岩 气成藏 ;②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7 段页岩分布范围较广 ,厚度介于 15 ~ 40 m ,有机质丰度很高 ,处于大量生油阶段 ,页岩气 主要为热成因的伴生气 ,成藏条件较致密油要差 ;③ 石炭 — 二叠系页岩分布范围广 ,厚度介于 50 ~ 150 m ,有机质丰度较 高 ,处于大量生气阶段 ,含气量介于 0 .21 × 108 ~ 1 .0 × 108 m3 /t ,页岩气勘探潜力最大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含气量 海相地层 海陆过渡相地层 湖相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