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课件
合集下载
苏武牧羊PPT课件

• 丧权辱国、奇耻大辱、辱国殃民、侮辱、不辱使命、
• 辱门败户、辱家败名、忍辱负重
全句意思: 苏武虽然被扣留在匈奴,却不辱使命,保留气节。 苏武在被扣留匈奴的十九年里,忍辱负重维护了汉
朝的尊严。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 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 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 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 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 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 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 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 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 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 节向汉朝朝贡,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 奴回礼。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 的「旄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 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 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但不 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盼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 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 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 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 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他的妻子已经改 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 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苏武牧羊》-完整版PPT课件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 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 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 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 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 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 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
苏武牧羊
•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 渴饮血 饥吞毡 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 梦想旧家声 历尽难中难 节旄落尽未还 • 兀坐绝寒 时听家声 入耳心痛酸 • 苏武牧羊久不回 • 群雁却南飞 家书欲寄谁 白发娘 玉钗归 • 红妆守空帏 三更徒入梦 未卜安与危 • 心酸百念灰 大节不少亏 羝羊未乳 • 不道终得 生随汉使归
朗读下列词语:
匈奴 单于 中郎将 惧怕受刑 玷污 旌节 阴冷的地窖 羊皮毡片 小羊羔 朝廷 昭告天下 门缝 毛穗 狩猎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 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 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 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苏武牧羊
•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 渴饮血 饥吞毡 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 梦想旧家声 历尽难中难 节旄落尽未还 • 兀坐绝寒 时听家声 入耳心痛酸 • 苏武牧羊久不回 • 群雁却南飞 家书欲寄谁 白发娘 玉钗归 • 红妆守空帏 三更徒入梦 未卜安与危 • 心酸百念灰 大节不少亏 羝羊未乳 • 不道终得 生随汉使归
朗读下列词语:
匈奴 单于 中郎将 惧怕受刑 玷污 旌节 阴冷的地窖 羊皮毡片 小羊羔 朝廷 昭告天下 门缝 毛穗 狩猎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 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 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 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10《苏武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
化倾,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体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
《史记》
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时间跨度
229年
3000多年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 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史汉”
《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 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 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 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 (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 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 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 被遣回朝。苏武决不背叛祖国的 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两千多年来, 苏武崇高的气节, 成为中国伦理人格 的榜样,成为一种 民族文化的心理要 素。
梳理文章脉络
(一)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二)遭遇: (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2)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3)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4)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三)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脉络。 文章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 文章的情节可概括为: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第1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 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
化倾,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体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
《史记》
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时间跨度
229年
3000多年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 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史汉”
《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 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 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 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 (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 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 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 被遣回朝。苏武决不背叛祖国的 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两千多年来, 苏武崇高的气节, 成为中国伦理人格 的榜样,成为一种 民族文化的心理要 素。
梳理文章脉络
(一)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二)遭遇: (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2)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3)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4)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三)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脉络。 文章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 文章的情节可概括为: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第1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 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苏武牧羊》ppt课件

宾语前置
3、故使陵来说足下 劝说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通“无”,“现
5、扶辇下除 台阶 6、子卿尚复谁为乎? 还
宾语前置
7、皆为陛下所成就
提拔 被动句
8、兄弟亲近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劝降
9、子卿壹听陵言 副词,一定,务必
10、自分已死久矣 料定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沾”“襟”“诀
精选课件
3、详略得当
详:卫律、李凌劝降,苏武宁死不 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
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 神。
精选课件
26
问题探究二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 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 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
、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
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
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
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
对比映衬。
精选课件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 ·竹石》)
精选课件
3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
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
4、事如此,此必及我。 连累,动词
《苏武牧羊》PPT

视频
• 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 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气, 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 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叛 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 复再言。”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 决去。
•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 得是什么? • 李凌劝降对苏武形象刻画有什么作用?
(3)《苏武传》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人物 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但也运用了正侧面描写、 在对比烘托中突出苏武闪光点。
(4)《苏武传》语言不仅精炼准确,而且表现 力和形象性。叙事语言精炼传神,描写如画 ;人物语言深入到了人物精神与心理世界的 深处。
苏武牧羊
第三课时
苏武在被。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 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 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 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 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 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 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 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 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 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 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 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 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 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苏武牧羊》PPT课件

对比学习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赵信城
贝 尔 湖
敦煌 酒泉
陇西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尝 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 贞的民族气节。
学习生字
旄 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旄丘 旄尘 旄牛(即牦牛) 多音字: 旄 mào(年老)旄期(老年) 帏 wéi 佩带的香囊亦可指帐子 帏盖 帏幔 帏帘 匈奴xiōng nú 是在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 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主要以狩猎、 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 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
这样的诗句在你的头脑中又会产生怎 样的情景? 我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全文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 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 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 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 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 品质。
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 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评价 : 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知识链接
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昭君出塞” 的故事。
苏武牧羊 课件

苏武的忠诚与信仰,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激励着人们忠诚于信仰,坚定不移 地追求理想和目标。
人格力量的体现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展示了苏武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 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苦环境中,不仅 没有放弃,反而通过不懈努力,保持 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成 为人格力量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感动了后人,他的事迹被传颂千古,成为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CHAPTER 03
苏武的归国
苏武归国的经过
苏武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 使者出使匈奴,因匈奴
内乱被扣留。
流放北海牧羊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 ,长达19年之久。
李陵劝降
汉将李陵曾劝说苏武投 降,但被苏武拒绝。
归国机会
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 和亲,要求释放苏武,
苏武得以归国。
苏武归国后的待遇
01
02
03
受到汉昭帝赏识
苏武归国后,受到汉昭帝 的赏识和重用,被封为关 内侯。
家庭状况
苏武在匈奴期间,妻子改 嫁,儿子去世,归国后重 新组建家庭。
社会地位
作为汉朝的忠臣和爱国者 ,苏武在社会上享有崇高 的地位和声望。
苏武对后世的影响
爱国精神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坚贞和爱国 精神成为后世典范,激励 着人们为国家、民族奋斗 。
CHAPTER 05
苏武牧羊的艺术表现
文学中的苏武牧羊
文学作品中的苏武牧羊,通常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通过对苏武在北海牧羊 的描绘,展现出他坚贞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风貌。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苏武形象的塑造,弘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力量的体现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展示了苏武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 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苦环境中,不仅 没有放弃,反而通过不懈努力,保持 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成 为人格力量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感动了后人,他的事迹被传颂千古,成为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CHAPTER 03
苏武的归国
苏武归国的经过
苏武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 使者出使匈奴,因匈奴
内乱被扣留。
流放北海牧羊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 ,长达19年之久。
李陵劝降
汉将李陵曾劝说苏武投 降,但被苏武拒绝。
归国机会
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 和亲,要求释放苏武,
苏武得以归国。
苏武归国后的待遇
01
02
03
受到汉昭帝赏识
苏武归国后,受到汉昭帝 的赏识和重用,被封为关 内侯。
家庭状况
苏武在匈奴期间,妻子改 嫁,儿子去世,归国后重 新组建家庭。
社会地位
作为汉朝的忠臣和爱国者 ,苏武在社会上享有崇高 的地位和声望。
苏武对后世的影响
爱国精神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坚贞和爱国 精神成为后世典范,激励 着人们为国家、民族奋斗 。
CHAPTER 05
苏武牧羊的艺术表现
文学中的苏武牧羊
文学作品中的苏武牧羊,通常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通过对苏武在北海牧羊 的描绘,展现出他坚贞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风貌。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苏武形象的塑造,弘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牧羊课件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 移。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 辕。 ——鲁迅
知识链接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 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 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 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 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 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 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 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 气节的大丈夫。 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 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 气节的大丈夫。
学习目标: 1.用悲愤、激昂的语调诵读《苏武牧 羊》。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 会苏武的爱国情操。 3.感受歌词的荡气回肠,体会诗歌情 景交融的写法。
• • • • • • • •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节 :气节 节操 社稷: 国家 红妆:女人,这里指苏武的妻子。 亏:缺失 拱:两手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服:服从。 德威:德指恩惠,威指威力,德威从两方 面显示国家的统治力量。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 设 计
• 小练笔——根据所了解的资料,写一 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来时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字学习:
毡(zhān) 旄(máo) 帏(wéi) 稷(jì) 笳(jiā) 匈(xiōng)
第一部分内容解析: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苏武受到的磨难常人难以忍受。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体现出了北海牧羊的无尽苦 难,苏武心中信念的坚定,突出 了苏武崇高的气节。
创作背景:
清末民初,国家内忧外患,执政者在外 交上卑躬屈节,过人生感耻辱,当时盖平县 盛行唱皮影戏。皮影戏的“大悲调”慷慨激 昂,雄浑悲壮,与学校师生、重振国威的志 向产生共。音乐教员田锡侯把谱子记下来, 大家一起去请蒋荫棠填词。蒋荫棠刚刚为学 生们讲完苏武牧羊的故事,看到这首曲子, 理课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首流传千古的 爱国歌曲诞生了。当时起名为《北海臣节》, 后改名为《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图
苏武牧羊
苏武简介
苏武,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 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 (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 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 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 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 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 之一,彰显其节操。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再 见
思考讨论:
读下列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2)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3)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课后感悟:
在这首诗歌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 民族的尊严,其间历尽19年苦难,饱受饥 寒交迫和孤独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 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民族气节而 不辱使命,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 迹和不朽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 海边经受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 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人生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坚定的意志,对祖国的赤诚。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
到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