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311财政支出的概念原则和分类

(四)按预算分类法分
• 预算分类法:根据政府预算所编列的支出 项目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方法。 1、政府公共支出:教、科、文、卫、农等各项事业费
支出,国家行政、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等项支出,补 贴、救济等支出
方法二:成本-效益法
• 政府确定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 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效益, 选择最优方案
方法: • 将项目期间每年产生的效益和成本按一定 的折现率,折算成现时价值,这样才能对 不同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法与财务投资中的财 务分析法很多方面相同,但更有特殊性:
理论分类法
转移性支出 按政府职能分:投资性支出、 教科文卫支出、国家行政管 理支出、补贴性支出、其他 按受益范围分:一般收益支出 和特殊收益支出
预算分类法
政府公共支出 国有资产经营支出
(一)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 政府用于购买执行财政职能所需的商品和 劳务支出,包括政府日常管理所需支出和 政府投资所需支出。 • 政府以消费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 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也称消耗性支 出。
3.1.1财政支出的概念、原则和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
指国家将财政收入所集中起来的资金通过 预算安排,用于经济建设、国防、行政管 理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有计划的分配 过程,它能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实现政 府的职能,使社会再生产活动能够有序地 进行。
区分“财政支出”与“财政开支”
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支配的货币额 财政开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花掉的 货币总额。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1)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经济师考试材料:44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2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A.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B.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C.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的D.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E.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答案】BCD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财政支出衡量指标及各指标反映的内容。
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下列财政指标中,属于反映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关系的是()。
A.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B.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率D.财政支出超支率【答案】A【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增长额比);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率比)【真题•2017单选】我国财政支出2015年为175768亿元,2016年为187841亿元,2016年财政支出增长率是()。
A. 6.43%B. 6.87%C. 6.47%D. 6.83%【答案】B【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率 =(187841-175768)/175768=6.87%。
第4章财政支出增长

第4章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第4章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财政引言什么是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考察意义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2财政本章提要4.1财政支出的分类4.2财政支出的规模4.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财政4.1财政支出的分类第一种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4按财政功能划分财政第二种按经济性质划分购买性支出:含义:政府用资金与私人部门交换商品或服务经济意义: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收入分配从财政职能分析:转移性支出:含义:政府将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给居民或其他受益者经济意义: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从财政职能分析:5财政第三种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划分经常性支出:含义:用来维持公共部门日常活动或人们基本生活的财政支出受益特点:当期受益补偿方式:税收资本性支出:含义: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耐用品的财政支出受益特点:部分当期受益,主要是长期受益补偿方式:税收和国债6财政4.2财政支出的规模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4.2.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绝对指标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
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
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
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相对指标中的两个公式财政支出增长率G(%)=GGn1=GnGGn1n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GDPG(%)(%)10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政府总支出的计算政府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会保障基金+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支出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1990-2005)图4-1表明,政府支出的实际规模超过官方正式公布的水平还有三种没有统计但规模很大的支出项目制度外收支活动税式支出隐性负债、或有负债12财政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19901991199219931994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13预算内支出/GDP政府支出/GDP图4-1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1990—2005年)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主要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表4-2对支出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增长快速,已成为第三大贡献因素;财政表4-2主要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率1992—1997行政管理国防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学事业经济服务社会福利资本性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总支出21.816.520.418.016.616.216.423.033.010.81998—200328.415.313.613.614.312.043.014.419.416.2对政府支出增长的贡献率(1998—2003)21.16.211.63.43.44.215.845.515.2n.a.15财政4.2.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财政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分类①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活动)和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②按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为:补偿性支出(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和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
③按支出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④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为: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
⑤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
2.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常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3.瓦格纳法则: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效益、公民拥有的财富);(2)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3)经济体制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
5.购买性支出: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它既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社会文教费、各项事业费等,也包括购买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基本建设拨款等。
购买性支出:政府→市场。
6.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财政支出规模名词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名词解释介绍在现代经济中,财政支出是国家出于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所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实施政策的总支出金额。
财政支出规模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可以根据多个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1.功能分类:按照支出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分类,例如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2.经济分类:按照支出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例如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等。
3.部门分类:按照支出所涉及的政府部门进行分类,例如教育部门、军事部门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管理财政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外部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在发展较好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能有更多的财政收入,并支配更多的资金用于财政支出。
2.人口情况:人口数量和结构也会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需求,从而增加财政支出。
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例如老龄化,可能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
3.国际形势: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衰退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从而削减财政支出。
内部因素1.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决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目标和优先事项不同,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别。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结构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如果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可能会减少财政支出。
而财政收入的结构变化也可能导致财政支出中某些方面的变动。
3.债务水平:政府的债务水平也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如果债务过高,政府可能需要减少财政支出以偿还债务。
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性财政支出规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等。
财政赤字的成因和控制

财政赤字的成因和控制近年来,财政赤字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特别是在面对COVID-19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政府的支出量大幅增加,导致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
那么,财政赤字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控制呢?一、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1.1 增加一次性支出政府在遇到重大事件或危机时增加一次性支出,如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经济下行等,导致财政收支失衡。
1.2 减少税收收入减少税收收入通常是由于减税或非法税收措施导致的。
减税虽然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1.3 增加政府债务如果政府一味地借债,将导致债务水平不可控制,可能会使财政赤字长期存在。
二、控制财政赤字的方法2.1 增加税收收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或征收新的税种来增加税收收入。
同时,改革税制、消除非正常减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方式。
2.2 减少不必要支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降低政府部门的浪费行为和消费,可以有效减少财政的支出,从而缩小财政赤字。
2.3 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债务规模和期限,并加强债务管理和评级监察,确保债务水平不失控。
2.4 提高政府效能政府部门应提高办事效率,尽力避免浪费,化被动支出为主动收入,提高收益和效益。
三、结语总之,财政赤字问题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多重措施,包括增加税收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提高政府效能等。
只有通过全面而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控制财政赤字,維持國家的財政平衡,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57% 34.15% 35.81% 35.32% 33.39% 31.10% 20.00% 18.61% 18.54% 20.34% 19.41% 21.34% 24.17% 25.04%
10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规模变化的趋势
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1.87%, 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18.01%; • 政府总支出GDP 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 18.54%,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25.04%。 •
18.92% 16.69% 16.69% 16.58% 15.63% 14.04% 13.43% 12.41% 11.87% 11.87% 12.62% 14.03% 16.37% 18.01%
4491.56 5095.74 6058.29 6568.87 7232.19 8288.97 6910.77 8684.98 10661.03 13595.65 14196.74 16423.07 19473.46 22079.89
3
1.财政支出的规模
1.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1.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1.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1.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4
1.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衡量指标
• 绝对指标 • 相对指标
5
绝对指标
• 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 • 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 化情况; • 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
财政支出
私人支出
O
战前
战争
战后
时期
图7-1 偶然事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
19
非均衡增长论
• 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 1967)提出,也 称鲍莫尔法则。 • 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 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 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 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 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 支出增长
11954.5 14922.3 16917.8 18598.4 21662.5 26651.9 34560.5 46670.0 57494.9 66850.5 73142.7 76967.2 80579.4 88189.6
2262.18 2491.21 2823.78 3083.59 3386.62 3742.20 4642.30 5792.62 6823.72 7937.55 9233.56 10798.18 13187.67 15886.50
经济因素:如人均收入增长、技术变化、公共服务相对成本提升、 城市化等; 政治和社会因素:如政局稳定、人口状态 、观念变化等。
22
2.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制度安排
• 预算监管制度 • 零基预算制度 • 政府采购制度
23
预算监管制度
• 财政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 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 • 预算原则
15
1.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
• • • • 政府活动扩张论 偶然事件论 非均衡增长论 收入再分配论
16
政府活动扩张论
• 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 A.)提出,故称 “瓦格纳法则”。 •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 的不断扩张,原因:
财政支出 GDP
上述趋势表明
• 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在国家财政范围内履行的政府 职能逐步削弱; • 在原有的国家财政范围之外的新的政府职能,如社会保 障职能、社区建设职能等得到很大加强。
11
用政府支出衡量一国政府活动规模的局限
• 政府支出只是对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额的 近似反映; • 政府支出无法测算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部影响: 如管制使私人产品的提供成本增加。
• 零基预算的困难
难以全面搜集有关各项活动的量化资料; 对决策方案进行分类的难度较大。
25
政府采购制度
• 指政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和 服务的行为。 • 政府采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 政府采购程序
确定采购需求 选择采购方式 审查供应商资格 签订采购合同 履行采购合同 验收与结算
• 绝对指标:表7-1 • 相对指标:表7-2
8
表7-2 中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978-2000)
年份 GDP 财政支出 (亿元) 财政支出 /GDP(%) 政府总支出 (亿元) 政府总支出 /GDP(%)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完整性 可靠性 公开性 年度性
• 预算程序
编制→审批→执行→决策
24
零基预算制度(zero base budget, ZBB)
• 指编制支出预算时,不考虑用款单位以往年度的基数和 水平,一律以零为起点对原有和新增的开支项目进行审 核,然后确定当年经费支出数额。 • 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
确定决策单位; 制定一揽子决策; 排序。
第9章 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本章提要
1.财政支出的规模 2.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2
引言
什么是财政支出?
• 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 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考察财政支出的意义
•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 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也反映财政在社会经 济生活中的地位。
26
本章小结
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用以衡量一国 政府活动的规模。 各国财政支出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这种现 象的解释包括:(1)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公众对政 府扩张有着潜在的需求;(2)偶然事件(如战争)加快 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其返回以前的水平;(3)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导致政府的 增长;(4)某些集团利用政府使收入再分配向自己倾 斜。 预算监管制度、零基预算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是控 制财政支出的三种制度安排。
3624.1 4038.2 4517.8 4860.3 5301.8 5957.4 7206.7 8989.1 10201.4
1122.09 1281.79 1228.83 1138.41 1229.98 1409.52 1701.02 2004.25 2204.91
30.96% 31.74% 27.20% 23.42% 23.20% 23.66% 23.60% 22.30% 21.61%
20
收入再分配论
•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出增长源于低收入者利用 政治制度进行有利于他们的收入再分配; • 另一观点认为: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 而非低收入阶层。
21
小结
• 上述每一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它们一般都只强调单一 或少数几个因素对财政支出的独立影响,没有一种理论 能够单独解释整个现象。 • 即使将这些理论放在一起,也仍有解释不清的地方。 •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6
相对指标
• 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的比值。 • 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 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
7
1.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政府总支出的计算
政 府 债务利息 + 企 业 预算外 社会保障 财政 (国 际 口 径 )= (官 方 口 径 )+ + + 出 出 总支出 支 亏损补贴 支 出 支 支出
1122.09 1281.79 1235.43 1149.21 1975.41 2294.93 2824.16 3896.50 4119.96
30.96% 31.74% 27.35% 23.64% 37.26% 38.52% 39.19% 43.35% 40.39%
9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3
注:*1990年数据,**1999年数据
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
年份
低收入国家
中下等收入 国家 15 27
中上等收入 国家 25 27
发达工业 国家 28 40
1972 1986
19 23
14
尽管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出现政府支出负增 长的情况,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 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的总趋势。
12
1.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若干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年度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1 1998 美国 18.4 21.3 22.7 27.5 29.1 30.6* 28.3** 英国 30.0 39.0 31.9 33.2 41.8 39.1 40.2 加拿大 23.1 22.1 29.7 31.2 37.8 43.0 42.1 瑞士 19.2 19.9 17.7 21.3 29.3 33.6 n.a.
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 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 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 方面的支出。 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17
偶然事件论
•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 1967)提出; • 也称时间型态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主要观点
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 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容忍政府支出 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 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上新台阶 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