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十字花科植物中黑芥子酶的研究进展

十字花科植物中黑芥子酶的研究进展

十字花科植物中黑芥子酶的研究进展孙艳伟;张泽生;王田心;李雨蒙;秦程广【摘要】Myrosinase exists in cruciferous plants extensively and it catalyses the hydrolysis of glucosinolates. The myrosinase-mediated breakdown products of glucosinolat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promising compounds for fighting cancer, 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is review, myrosinase was firstly overviewed, in-cluding its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ctivity and so on. Then an introduction was made on the methods of myrosi-nase extraction and myrosinase activity array, followed by outlooks of its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research.%黑芥子酶是一种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用以水解硫代葡萄糖苷的酶,且水解产物因具有抗癌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对黑芥子酶的分布、结构及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十字花科植物中黑芥子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方法,并简述了黑芥子酶的应用.【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11【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十字花科植物;黑芥子酶;硫代葡萄糖苷;研究进展【作者】孙艳伟;张泽生;王田心;李雨蒙;秦程广【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中高糖、高脂食品摄入逐渐增多,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能导致癌症、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的发生,因此近年来防癌抗癌及慢性病防治一直是医学界及营养界的研究热点。

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

1、样品采集: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样本进行采集,并做好记录。
2、DNA提取:将采集的病害样本进行处理,去除蛋白质等杂质,提取出其中 的DNA。
3、引物设计:根据已知的病害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4、PCR扩增:将DNA模板、引物、dNTP等反应液加入PCR反应管中,进行PCR 扩增。
5、产物检测:对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或荧光检测,观察是否有特 异性条带或荧光信号。
3、植物生物安全监测:qPCR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生物安全监测,如监测外来 入侵植物的扩散情况和评估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然而,qPCR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设备要求较高、 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严格,以及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qPCR技术,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 的应用
目录
01
一、PCR技术在植物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应用前沿研究
03 四、PCR技术在植物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应用案例及评价
二、PCR技术在植物
02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原理和流程
04 参考内容
植物检疫性病害是指对农业生产和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病害, 其鉴定与防治对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从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前沿研究、 原理和流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应用案例及评价等方面进物检疫中的应用实践
1、植物病原物检测:q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植物病原物,如病毒、 细菌、真菌等。例如,针对水稻矮缩病毒的qPCR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病毒的特 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

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瓜菜2021,34(7):20-24收稿日期:2020-08-07;修回日期:2020-12-0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LBH-Z1826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项目(2017JS11);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2019ZX16B02-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博士人员科研启动金项目作者简介:孟雪娇,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蔬菜抗性育种与栽培。

E-mail :xuejiao0116@ 通信作者:陈立新,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

E-mail :983861845@黑腐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叶片、叶球和球茎,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Pam.)Dowson]引起的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1]。

黑腐病的寄主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危害甘蓝[2-4]、结球白菜[3,5]、不结球白菜[3,5]等。

大白菜幼苗期即可发病,但以成株发病为主。

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多茬栽培和国外春大白菜品种的引进,黑腐病对蔬菜生产的威胁日趋扩大。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已经普遍流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大白菜的产量受到很大损失,且品质受到很大影响[6-8]。

因此,黑腐病不仅是世界、也是我国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9]。

国内对黑腐病菌的研究主要有:芦燕[8]对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及抗病性进行鉴定;解永梅等[10-11]对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的研究,分别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完成了山东省地区的病原菌鉴定,完善了相对应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证明了存在致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孟雪娇1,2,史庆馨2,许春梅2,冯一新2,高永利2,沙春艳2,陈立新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摘要: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

白菜类、甘蓝类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菜类、甘蓝类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菜类、甘蓝类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在国内发生普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发展趋势。

大白菜黑斑病在一些年份曾在云南、贵州、东北及华北造成减产。

该病仅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以白菜、甘蓝及花椰菜发生较多。

除病害严重时造成减产外,叶球、花球外观受污损后品质降低,种株染病不仅影响种子产量,并可使种子带菌,而白菜受害则叶片变苦,影响食用。

1症状识别白菜类蔬菜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外叶或外层叶球上,子叶、叶柄、花梗和种荚也可被害。

子叶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逐渐褪绿,扩展整片子叶后干枯,严重时造成死苗。

叶片染病初为近圆形褪绿斑,后为直径2~10mm、具明显同心轮纹的灰褐至暗褐色近圆形的病斑,有或无黄色晕环。

干燥时病斑变薄,有时破裂或穿孔,潮湿时生微细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霉层。

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的大斑块,致半叶或整叶枯死,甚至叶片由外向内干枯,造成叶球裸露。

叶柄上病斑长梭形或纵条状,暗褐色凹陷,病重时叶柄腐烂、脱帮。

留种株叶片上病斑有时微紫色,其他症状同上述。

花梗和种荚上病斑椭圆形,暗褐色至黑色,与霜霉病的病状相似,而在湿度大时生黑褐色霉层,有别于霜霉病。

留种株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茎上密布病斑,种荚瘦小,种子干瘪。

病菌亦可随大白菜入窖继续为害,引起叶帮腐烂。

甘蓝类蔬菜上的症状,基本上与白菜类相似,但病斑较大、略凹陷,直径5~30mm,有黄色晕环,同心轮纹不明显,病斑上产生轮纹状分布的黑褐色霉,霉比白菜上的多且明显。

2病原菌白菜类黑斑病主要由芸薹链格孢侵染引起,甘蓝类黑斑病主要由甘蓝链格孢,异名A.oleracea侵染引起。

病部着生的微细的褐色至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有报道称,在白菜上虽两种病菌都能引起发病,但并非同时为害。

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出现的病原种类不同。

北京7~8月以甘蓝链格孢为主,到9月芸薹链格孢逐渐多起来。

陕西关中9月中旬前也以甘蓝链格孢为主,以后芸薹链格孢才多起来。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

第34卷增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01.34,Sup.2009年7月Journal of G u a n g x i U n iv er s it y:Na t Sci E d July 2009文章编号:1001—7445(2009)增一0358-07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何勇强1,赵露金1,陈博雯1,孙伟1,张穗生2,刘丹1,王兵1,唐纪良1(1.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12.广西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 nas c a m pe s t ri s pv.c ampestris,简称Xcc)8004菌株的一个转座子插入突变体186807,其Tn59usA5插入位点位于一个推测的双组分调控系统的感受蛋白基因XC2229中。

该突变体对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的致病力显著降低。

为了进一步证实XC2229基因与该菌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本工作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2229。

DM2229与186807在寄主上的致病力基本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Xcc 8004。

生化及表型检测结果表明,DM2229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 charides,EPS)产量降低t细胞运动能力减弱。

用带有完整XC2229基因的pLALR6互丰bDM2229,互补菌株CDM2229在EPS合成、细胞运动能力以及致病力方面与野生型X c c8004基本一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XC2229是一个与EPS合成、细菌运动相关的基因.推测该基因通过调控EPS的生成和运动能力而影响Xcc的致病力。

关键词: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突变体;致病力;感受蛋白基因;胞外多糖;运动能力中围分类号:Q754 文献标识码:AIden tif ica tio n of a virulence gene of X an t h o m o n a s campe strispv.c am pe str isH E Yong—qian91,ZHAO Lu—jinl,CHEN Bo—wenl,SUN Weil,Z H A N G Sui—shen92,LIU Danl,WANG Bin91,TANG Ji—li an91(1.C o l le g e of Life S ci e n ce and Te ch no log y,G ua ngx i U ni ve rs ity,Na nni ng530004,Chi na2.G u an g xi A c a d e m y of S ci en ce s,Na nn in g 530003,C hin a)Abstrac t:A t r a n s p o s o n mut an t186807of X an t h om o n as c a m p es t H s pv.campestris(here after,Xcc)h as a Tn59us A5i n s er t e d in the c od in g seque nce(C DS)of XC2229,w hi c h showed a s i g n if i c a n t r e d u c t i o n in v i r u l e n ce o n the hos t pl an t C hi ne s e r ad is h Manshenhong.The ded uc ed pr od uct of XC2229is a putative s e n s o r of a two c om po ne nt re gu la to ry system.To conf irm the in vo lv e me nt of X C2229in v i r ul e n c e of Xc c,t h e d e l e t i o n mutant of X C2229gene,DM2229,was ge ne ra te d b y u sin g the pK l8mo b v e c t o r system.Th e r e su l t s of plant a s s a y 。

白菜黑斑病防治和治疗手法

白菜黑斑病防治和治疗手法

白菜黑斑病防治和治疗手法1. 概述白菜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icola)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白菜上。

在高湿度和高温的环境条件下,该病害易于发生并扩散,导致白菜的叶片上出现大面积的黑色斑点。

严重感染的白菜叶片会黄化、干枯,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

因此,防治和治疗白菜黑斑病对于保障蔬菜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白菜黑斑病的防治和治疗手法,帮助农民和种植者有效应对该病害。

2. 防治手法2.1 增强白菜的抗病能力要防治白菜黑斑病,首先应增强白菜本身的抗病能力。

以下几个方法可用于提高白菜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白菜黑斑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抗病品种相对较为抗性,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均衡施肥: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使白菜生长壮实,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适宜的生长环境: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湿润和高温的条件,减少病菌生长的机会。

2.2 预防病害的传播白菜黑斑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病原菌的种子传播、土壤传播和空气传播。

以下是预防病害传播的几种方法:•健康种子:使用健康的种子,避免使用感染了病原菌的种子,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病害轮作:采用病害轮作的种植方式,将白菜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留茬处理:及时处理感染了黑斑病的茬口,避免病菌通过残留物传播到下一季作物。

2.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灰飞虱:灰飞虱是一种吸食白菜黑斑病菌的昆虫,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引入灰飞虱来进行生物防治。

•茵虎:茵虎是一种对黑斑病菌具有天敌效应的土壤线虫,可以用来控制黑斑病的发生。

2.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也需要谨慎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选择合适的杀菌剂:选择对白菜黑斑病有效的杀菌剂,且使用前要确保杀菌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白菜黑斑病病斑潜育显症及扩展的初步定量研究

白菜黑斑病病斑潜育显症及扩展的初步定量研究
a b l e 1 T
北方园艺2 ( ) : 0 1 3 0 5 1 2 3 1 2 5 ~
·植物保护·
白菜黑斑病病斑潜育显症及扩展的初步定量研究
2 3 4 ,屈 直1,刘 影2, ,李 丹2,高 东 梅2,杨 信 东2, 马 海 霞1,
( ;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海南 海口 5 吉林农业大学 农学院 , 吉林 长春 1 1 . 7 1 1 0 1 2 . 3 0 1 1 8 ;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植保所 , 吉林 公主岭 1 吉林农业大学 发展学院 , 吉林 长春 1 3 . 3 6 1 0 0 4 . 3 0 6 0 0
] - 1 2 5 。 在北方, 株残体等途径传播危害十字花科 试验材料 ; 供试白菜品种为长春地区的“ 掰帮菜” 供试菌为芸 ) 。 薹链格孢( A l t e r n a r i a b r a s s i c a e 1 . 2 试验方法 室内试验均在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 室进行。 在室内, 盆栽 1 . 2 . 1 黑斑病的潜育显症 潜育期观察: 每天检查接种 5 1 0株 感病白菜苗用孢子悬液接种后, ~ 部位是否发病, 直到典型病斑出现为止。 从接种日开始 到显症的日数, 即为潜育期。 逐日显症率和累计显症率 观察: 在室内, 盆栽白菜苗典型病斑出现后, 每天记载白 菜苗上的病斑总数, 直到病斑总数不再增加为止, 计算 逐日显症率、 累计显症率。 逐日显症率 = 调查日病斑增 /最终病斑总数, /最 长数 累计显症率 = 调查日病斑总数 终病斑总数。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 在室内, 盆 栽 5~ 、 、 分别放入 1 1 0株感病白菜苗用孢子悬液接种后, 5 2 0 、 、 每天检查接种部位是否发病, 直 2 5 3 0 3 5 ℃的培养箱中, 到典型病斑出现为止。从接种日开始到显症的日数 , 即 为潜育期。 0 0 个病斑, 1 . 2 . 2 病斑扩展 在田间标记不同长度的1 标记后逐日测量记录病斑长度, 直至这些病斑不再扩展 为止。分析这些病斑扩展与日龄的关系。

白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黑斑病菌培养基的筛选

白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黑斑病菌培养基的筛选

白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黑斑病菌培养基的筛选甘彩霞;袁伟玲;王晴芳;崔磊;梅时勇【摘要】[目的]探究白菜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源照射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量了黑斑病菌孢子生长的菌落直径,对适合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通过同一种培养基PSA进行培养,8株白菜黑斑病菌株中火烧坪BHB1的产孢量最好;最适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培养基是PSA培养基,PDA培养基、豆芽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也较适合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白菜黑斑病菌孢子在0~35℃能够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15℃.该菌在日光灯照射下产孢量显著高于紫外照射,且日光灯不宜长时间照射,紫外灯照射不利于孢子萌发.黑斑病菌菌落在第4~7天生长最快.[结论]为白菜黑斑病的抗病育种研究和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9【总页数】3页(P8185-8187)【关键词】白菜;黑斑病;温度;光照;培养基【作者】甘彩霞;袁伟玲;王晴芳;崔磊;梅时勇【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4.3黑斑病(Alternaria)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在我国局部地区为害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3]。

为了解白菜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笔者研究了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对白菜黑斑病菌的影响,以期为白菜黑斑病的抗病育种研究和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1.1 供试菌株。

大白菜黑斑病菌株采集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和湖北省宜昌长阳火烧坪蔬菜基地,试管斜面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共分离保存菌株8份:BHB1、BHB3、BHB4、BHB5、BHB9、BHB10、火烧坪 BHB1、火烧坪BHB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 2 培 养基
果 幼苗 感染 本 菌后 , 即使 苗期 不产 生 明显 的病 症 , 但 种
子 带菌 可在 植 株上 增 殖 或 群集 , 致 生 长 后期 或采 种 株 爆发 严 重 的危 害 。全 国各大 白菜 产 区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参 照文献 [ 2 ] 方法 , 选择 了以下 8种培 养基 。 mo d i f i e d S D A 培养 基 : 葡萄糖 ( 2 0 . 0 g ) , 蛋 白 胨 ( 1 0 . 0 g ) , 琼脂( 2 0 . 0 g ) , 蒸 馏水 ( 1 L ) 。 P DA培 养 基 : 马铃薯( 2 0 0 . 0 g ) , 葡萄糖( 2 0 . 0 g ) ,
1 O ~2 O , 发病 严重的年份可减产 3 0 9 / 6 ~4 0 , 所 以在 进行 种子 调运 、 播 种 前 进 行 种 子 健 康 检 测 和 预警
显 得尤 为 重要 。 十字 花科 黑斑 病病 原 菌主要 是 半知 菌亚 门丝 孢纲
( Mg S O4・ 7 H 2 0) ( 0 . 5 g ) , 氯化钾 ( o . 5 g ) , 硫 酸 亚 铁
Re s e a r c h f o r PC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n Me t ho d o f t he Pa t ho g e ns Ca u s i n g Bl a c k
Le a f S p o t o f Cr u c i f e r a e Ve g e t a b l e s
琼脂 ( 2 0 . 0 g ) , 蒸馏 水 ( 1 L ) 。 C S培 养基 : 硝 酸钠 3 g , 磷 酸氢 二钾 ( 1 g ) , 硫 酸 镁
病 害发 生 , 西南 、 华 北 地 区 近 年来 为 害呈 上 升 趋 势 , 南
方秋 季 多雨 季 节发 病 最 为 严 重 , 一 般 发 病 年份 可 减 产
黑 斑病 是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作 物 的 一 种 主要 种 传 病 害, 带 菌种子 发 芽后 会 引发猝 倒病 , 造 成幼 苗猝 倒 。如
株分 别为 c o l a 1和 c o l a 2 ; 萝 卜 链 格 孢菌 2个 菌 株 分
别为 r a p 1 、 r a p 2 。
P C R检测方 法进行 了初 步研究 , 探索 建立简便 、 准确、 高
效 的十字花科蔬菜 黑斑病 菌种子 ( 苗) 健康 检测技术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供 试 材 料
关键词 : 芸 薹链 格 孢 菌 ;甘 蓝 链 格 孢 菌 ;萝 卜 链格孢菌 ; 培 养 基 ;引 物 ; P C R 检 测 方 法
的富集 培 养 ; 引物 B 2和 s 1 可 分 别 对 A. b r a s s i c i c o l a 和 A. r a p h a n i 菌种 进 行 特 异 性 鉴 定 , 而 A. b r a s s i c a e特 异 性 鉴 定 还
需 进 一 步研 究确 定 。
问 题 探 讨
云 晓敏 等 : 十 字 花 科 蔬 菜黑 斑 病 菌 P C R 检 测 方 法 研 究

问题探 讨 ・
十字花科蔬 菜黑斑病菌 P C R检 测 方 法 研 究
云晓敏 。 宋 歌, 律 宝春 。 蒋晓 春
( 北 京市 种子 管 理站 , 北京 1 O O O 8 8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卜4 7 0 5 ( 2 0 1 5 ) 1 0 - 0 0 6 5 — 0 4
农 业 大学种 子健 康 中心 提 供 , 其 中芸 薹 链 格孢 菌 3个 菌株 分别 为 c a e 1 、 c a e 2和 c a e 3 ; 甘蓝 链格 孢 菌 2个 菌
Y U N X i a o mi n , S ON G G e ,L O B a o c h u n , J I A N G X i a o c h u n
摘 要 : 为 建 立 十 字花 科 蔬 菜 黑 斑 病 菌 分 子 检 测 鉴 定 技 术 , 以
视 。B a s s i mb a , D . D . M 首 次 报道 萝 卜中 的黑斑 病 是 由 萝 卜链格 孢菌 引起 , 并 同 时进 行 了 P C R 鉴 定研 究 [ 1 。 但 有 关从 种子 ( 苗) 上分 离 和富集 3种 链格 孢菌 所适 宜 的 培养基 , 以及 不 同菌 株特 异 P C R检测 方 法还需 要 进
D0I 编码 : 1 0 . 0 0 1 — 4 7 0 5 . 2 0 1 5 . 1 0 . 6 5
1 . 1 . 1 供 试 菌株 十字花 科蔬 菜 黑斑 病菌 3个 种共 7个 菌株 由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S 4 1 — 3 0

黑 斑 病 茵 3个种 芸 薹 链 格 孢 ( Al t e r n a r i a . b r a s s i c a e ) , 甘 蓝 链 格 孢( A. b r a s s i c i c o l a ) 和萝 链格 孢 ( A. r a p h a n i ) 为 实验对 象 , 筛
选 适宜其生长的 富集培养基 ; 依 据 文 献 报 导 和 3个 种 D NA 的
I TS序 列 共 设 计 合 成 7对 特 异 性 引物 , 利用 P CR检 测 方 法 进 行
鉴 定。结果显示 , P D A和 C MA 均 适 合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黑斑 病 菌
步研究 。本 试 验 针 对 3种 链 格 孢 菌 培 养 基 筛 选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