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完整版知识点全)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昆虫世界》中的第1节《认识蚂蚁》,详细内容包括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点,了解蚂蚁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昆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理解和生态作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蚂蚁搬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要搬家?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讲解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蚂蚁的生活习性讲解蚂蚁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3)蚂蚁的社会行为通过PPT展示蚂蚁分工合作的情景,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分析蚂蚁的社会行为。

4.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右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答案示例:蚂蚁生活习性: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蚂蚁身体结构特点: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 课后拓展: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思考如何保护蚂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蚂蚁的基本知识。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白玉蜗牛
盖罩大蜗牛
散大蜗牛
• 亮大蜗牛
褐运玛瑙蜗牛
小组实验:观察蜗牛的形态
•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蜗牛 的形态。小组成员之间 说一说你看到了蜗牛的 哪些部分组成?
• 将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特点画下来。
蜗牛的基本形态(一)
壳:蜗牛体外有一个坚硬的贝壳;
贝壳螺旋分数层,由顶层到底层有 规则的变大,有各种颜色和斑纹。 整个体躯长圆锥形(尾端略细尖), 柔韧,休息时缩藏于贝壳内。
蜗牛的冬眠
•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 牛会冬眠,在热带生 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 眠,休眠时分泌出的 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 闭壳口,全身藏在壳 中,当气温和湿度合 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 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 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 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 为“齿舌”。
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 记录。
3、蜗牛(二)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蜗牛的生活环境
•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遥远的 古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 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
•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 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对环境反应敏感 。
在花坛里,草地上,大树周 围同学们肯定见到过可爱的 蜗牛。
可曾想过它是怎样爬行的? 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它喜欢吃什么? 它冬眠吗?
它是怎样排泄和呼吸的? 在那软软的皮肤色果冻似的身体里面到底隐藏 着怎样的秘密呢?带着这么多的问题,于是蜗 牛的观察活动就要开始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共19张PPT)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 21/8/ 92021 /8/92 021/8 /9202 1/8/9
9,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答案: 蚂蚁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
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
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珍爱
生命的教育。
怎么办?
1.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察 到蚂蚁,又能不伤害蚂蚁, 又不让蚂蚁乱爬?
蚂蚁
蝗虫
蜗牛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 们。
2.保持动物生活的家园, 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机制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
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课件
寻访小动物
听到“动物”这个词 我们想到了哪些动物?
狗和 鸭子
蝴 蝶

蝗虫
孔 雀

老鼠
蚂蚁
蜜 蜂
瓢 虫
企 鹅
青蛙
蟾蜍
蜻蜓
蚯蚓
狮子
跳 蚤
去观察小动物时 要注意什么?
蚂蚁
观察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蚂蚁,可以把馒头留给蚂蚁吃吗? 不行,这样会干扰蚂蚁的生活。
观察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 1、观察动物时不能抓住它,可以静静地观 察,也可以放在观察盒里观察。 • 2、观察完了,要原样放好。
作业
• 蜗牛的特点是:
• 。 • 蚯蚓的特点是:
• 它们的相同点是:
观察蚯蚓
• 蚯蚓身体是否分节? • 蚯蚓体表是否有黏液?想想它有什么作用。 • 用湿手指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并用 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原 因是什么。 •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糙 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 表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看短片,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
•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 供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 调配合完成运动。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
刺激中间
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 团或逃走。
刺激前端、后端
四、蚯蚓的呼吸
•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 行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 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蚯蚓的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 为了证明这个现象,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把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的触角一 碰,就立刻咬杀起来;相反,把同窝蚂蚁 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 还能互相喂食。
昆虫学家对以上事实这样解释:不同窝 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这 种“窝味”又与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 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只蚂蚁都 有辨别“窝味”的本领。一旦发现另外的蚂 蚁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员,就咬杀斗争起来, 慢慢地形成“大战”。有趣的是,把正在咬 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就安然无 事地各自走开。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洒些香 料,它就不能回窝,同窝的蚂蚁将误认它是 敌害而被驱赶出来。
4.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 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 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分工合作的家庭:
蚂蚁家里的工作分配得刚刚好,每个 人都有事做,不会搞混。家里的房间也 总是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哪 里该放食物,哪里可以睡觉,哪里又是 哺育室,都是有规划的,所以说他们是 最棒的建筑师、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由此可知,不仅周围景致、太阳的位置,和蓝天 上反射下来的日光,都可帮助蚂蚁辨认方向。
蚂蚁认路
• 蚂蚁认路还靠算术。
科学家一直没弄清楚蚂蚁是如何判断距离远近的,德 国的科学家为此做了个实验。他们在距蚂蚁洞穴10 米远的地方放置了食物,然后将这些蚂蚁抓起来,并 分成3组,其中一组蚂蚁的腿锯的短了1毫米,另一 组蚂蚁的腿被接上支柱加长了1毫米,第三组蚂蚁的 腿则没有改变。
身体构造:
分成头部、胸 部及腹部。头上有 一对触角,感觉器 官灵敏。胸上有有 六只脚、两对翅膀 (工蚁没有翅膀) , 头部变化很多,通 常较大。
蚁卵约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与植物》,第14课《蚂蚁》。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学会观察蚂蚁的行为。

2. 让学生掌握蚂蚁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3. 让学生理解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蚂蚁模型、蚂蚁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蚂蚁的容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蚂蚁,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蚂蚁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3. 例题讲解:分析蚂蚁的生活习性,如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沟通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蚂蚁模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并简要描述蚂蚁的特征。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特征:1. 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 触角:感知周围环境3. 腿:行走、寻找食物4. 社会性昆虫:分工合作、共同生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

答案:蚂蚁在寻找食物、互相沟通、共同生活等方面的行为。

2. 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并简要描述蚂蚁的特征。

答案: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腿,是一种社会性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蚂蚁的兴趣。

但在讲解蚂蚁特征时,部分学生对蚂蚁的身体结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精品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精品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一课,主要围绕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重点讨论蚂蚁的外部形态、触角的功能、蚂蚁的觅食与交流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身体结构,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蚂蚁的触角功能及其在觅食、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教学PPT、实物投影仪。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准备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蚂蚁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特点。

3. 新知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和触角,介绍各部分的特点。

(2)蚂蚁的触角功能: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触角在觅食、交流中的作用。

(3)蚂蚁的生活习性:介绍蚂蚁的觅食、繁殖、社会行为等。

4.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行为。

5. 例题讲解:讲解与蚂蚁相关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蚂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2. 蚂蚁的生活习性:觅食、繁殖、社会行为3. 蚂蚁的触角功能:觅食、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行为特点。

(2)分析蚂蚁触角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蚂蚁的行为特点:觅食、交流、繁殖等。

(2)蚂蚁触角的作用:觅食、交流、感知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社会性昆虫,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环保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蚂蚁的身体结构及触角功能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生物多样性和环保教育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蚂蚁的身体结构及触角功能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和触角。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学习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触角、蚂蚁的搬家等知识点。

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生物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蚂蚁模型、实物蚂蚁、观察箱。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实物蚂蚁,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蚂蚁喜欢群居、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等。

2. 学生跟随课件内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观察蚂蚁的触角(5分钟)1. 教师出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

2. 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并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四、实验: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观察箱,引导学生将蚂蚁放入观察箱。

2. 学生观察蚂蚁在观察箱中的行为,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气味(如:糖水、醋、盐水)靠近蚂蚁,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

五、蚂蚁搬家(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蚂蚁搬家的过程。

2. 学生跟随课件内容,了解蚂蚁搬家的过程。

六、实践环节:观察周围蚂蚁的搬家行为(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蚂蚁的搬家行为。

2. 学生观察蚂蚁的搬家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板书设计:蚂蚁生活习性:群居、善于寻找食物触角:具有嗅觉作用搬家:跟随气味、团结协作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了证明这个现象,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把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的触角一 碰,就立刻咬杀起来;相反,把同窝蚂蚁 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 还能互窝 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这 种“窝味”又与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 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只蚂蚁都 有辨别“窝味”的本领。一旦发现另外的蚂 蚁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员,就咬杀斗争起来, 慢慢地形成“大战”。有趣的是,把正在咬 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就安然无 事地各自走开。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洒些香 料,它就不能回窝,同窝的蚂蚁将误认它是 敌害而被驱赶出来。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答案:
蚂蚁
让我们去观察这群有意思的小伙伴吧
一、蚂蚁的身体 二、蚂蚁的类型和分工 三、蚂蚁认路
四、蚂蚁的食物
五、蚂蚁筑坟

通过观察,你觉得可以将 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哪些部分 呢?
农夫蚁 行军蚁 蜜罐蚁 红牧蚁
蜜罐蚁
红牧蚁
行军蚁
农夫蚁
观察记录表

蚂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蜜蜂
蝴蝶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像蚂蚁、蜜蜂、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蚂蚁认路
• 蚂蚁认路还靠算术。
科学家一直没弄清楚蚂蚁是如何判断距离远近的,德 国的科学家为此做了个实验。他们在距蚂蚁洞穴10 米远的地方放置了食物,然后将这些蚂蚁抓起来,并 分成3组,其中一组蚂蚁的腿锯的短了1毫米,另一 组蚂蚁的腿被接上支柱加长了1毫米,第三组蚂蚁的 腿则没有改变。
• 结果显示,那些被人为改变了腿的长度的 蚂蚁错估了家的位置。长腿蚂蚁在多走了5 米后(即多走了15米)才开始寻找自己的 家;而短腿蚂蚁则相反,它们只走了5米后 就开始找家。这一发现显示这些蚂蚁是依 靠步数的计算来估计距离的。
辨一辨这些小动物是昆虫吗?为什么?
甲虫 蜘蛛 蝎子
瓢虫
蜻蜓
蝗虫
蟋蟀
苍蝇
蚯蚓
蝴蝶
蚜虫

蟋 蝗虫 蚜虫 瓢虫 苍蝇 螳螂 蝎子 蝉 蜘蛛 甲虫 蝴蝶 蟀
蚯蚓
蜻蜓
蚂蚁的“家庭”
蚂蚁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 群体中 。蚂蚁群体有严格的等级分 工。一窝蚂蚁一般有雌蚁(蚁后)、 雄蚁、工蚁、兵蚁,每窝蚂蚁的数 量都不一样,少则几十只,多则上 万只甚至几十万只,但一般为500— 2000只。
兵蚁
兵蚁:是由负责保卫他们的“家园”的雌蚁组成。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群体遇 到危险时可保卫群体的安全。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进一步观察:蚂蚁会迷路吗
• 蚂蚁常会出来找寻食物,有时运气好,马上就找 到了;有时运气差,走了好久还没找着,等要回 去时,大半天的路,他们还认得出来吗?
确实蚂蚁有时会在爬过的地方留下气味,但 也有蚂蚁不留气味,而记住沿途的天然气味, 然后找到回家的路。
• 另外,蚂蚁的视觉还非常灵敏,能利用陆上、天 空的景致来认路。曾有人用圆筒状工具,遮住一 群正要回巢的蚂蚁,让他们只能看到天空,结果 他们仍能按照正确路线前进。后来,人们又用一 块大板子,水平挡在蚂蚁的上方,并且尽量放低, 让他们不能看到天空及周围的景物,于是发现, 他们开始失去方向,并且胡乱爬行了。 由此可知,不仅周围景致、太阳的位置,和蓝天 上反射下来的日光,都可帮助蚂蚁辨认方向。
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想一 想怎样观察蚂蚁呢?
(1)蚂蚁太小又放在昆虫盒里的,不要拿出来观察, 我们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 ( 3 )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的构造, 数一数蚂蚁的身 体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上长有什么?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蚁后
蚁后
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 别是腹部大,与雄蚁在空中 交配后,脱掉翅膀,寻找场 地建筑蚁巢,主要职责产卵、 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 家庭。
雄蚁
雄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雄蚁
寿命最短,只有几个星期,主要职能是与蚁后 在空中交配。
工蚁
工蚁:是没有翅膀的,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
但数量最多。我们常见的便是工蚁。其主要职责是 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是“家庭”的主体。
• 蚂蚁分泌的这种芳香物质称为信息素,由 于它的挥发性大,几分钟过后,食物都运 回了窝巢,香味也就消失不见了,免得再 有蚂蚁前来,结果扑了空。
为什么蚂蚁会打仗
• 夏天,在树林边,常常会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蚂 蚁,爬来爬去,搬运着昆虫残体、泥土…有时它 们相遇以后,成群地咬杀起来,斗争得十分剧烈。 为什么蚂蚁会打仗呢?有的昆虫学家对蚂蚁打仗, 认为是争夺食物引起的,因而用种内斗争理论来 解释。但较多的昆虫学家,认为不是什么种内斗 争,而是一种化学强制反应。
为什么蚂蚁会乖乖排队行动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蚂蚁的行动总是团 结一致,像是个个都带了行动电话时时 保持联络似的,他们到底有什么法宝呢?
• 蚂蚁的确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联络同伴。虽然 他们四散到各处觅食,只要有谁发现了食物, 除了赶紧衔一小块回巢去之外,沿途还会记 得分泌出芳香讯号,紧急通知同伴前来支援。 附近闻到香味的蚂蚁会一路嗅着这条芳香路 线找到食物,一只一小块通力合作,将所有 食物搬回窝巢。这些沿着香味移动的蚂蚁就 形成了一排长长的队伍,有秩序的前行。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 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蚂蚁
触角 头 胸 足 腹
蚂蚁的身体分为( 头)、(胸 )、(腹 )三部分, 头上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 三对足 )。
蚂蚁的种类
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蚂蚁的种类大 约有16000多种,单单在我国就有600多种,让我 们再认识几种蚂蚁,看看它们的身体特点和你刚 才观察到的蚂蚁有没有共同点,好吗?
蚂蚁的食物:
蚂蚁(工蚁)是找寻食物的高手,牠们的 嗅觉灵敏,很容易发现食物。当他们发现 食物时,也会用特殊的方法召集其牠的同 伴,合力把食物搬回家里去。小蚂蚁和蜜 蜂一样爱吃甜食,蚂蚁也爱喝蜂蜜,只是 蚂蚁并不挑食什么食物都能接受。
蚂蚁的坟墓:
蚂蚁会将 死去的同伴搬 到离蚁窝一段 距离外,将尸 体堆在一起, 成为一个蚂蚁 的坟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