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袁世凯总结

袁世凯总结引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润之,号曲江,河南项城人。
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权更迭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袁世凯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大元帅、皇帝等职务,对中国现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袁世凯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这些措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袁世凯的主要政策和历史贡献进行总结,并对他的统治时期进行评价。
主要政策和行动1. 经济改革袁世凯在经济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重视现代工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土地产出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袁世凯的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政治体制改革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还推动了宪政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努力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3. 军事现代化袁世凯十分重视军事现代化。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进行了军队的改革和重组。
他还尝试引进外国军事顾问,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袁世凯的军事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历史评价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角色。
他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他也面临诸多争议。
袁世凯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倡经济改革和工业发展。
袁世凯的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体制方面,袁世凯试图推行宪政体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世凯的政治改革措施尽管在当时受到一定的争议,但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深远影响。
在军事现代化方面,袁世凯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袁世凯简介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 益 • 袁世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维护政权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为他后来的外交手腕奠定了 基础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及国际影响力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
• 袁世凯在外交事务中,表现出一定的外交手腕,为中国 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 袁世凯善于利用国际势力,为自己争取利益 •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为他后来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的国际影响力
• 袁世凯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袁世凯的努力为中国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 袁世凯的国际影响力为他后来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06
袁世凯的失败与遗产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 境
•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境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掌权者,但面临着政治危 机 • 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打压反对派,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 社会动荡 •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境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 期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面临着激烈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政权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权力斗争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及遗产评价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
•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后的影响
•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受到清朝政府的重用,担任北洋大臣 • 袁世凯在北洋大臣任期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整顿北洋官场 • 袁世凯的甲午战争经历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清朝北洋政府总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风波不断,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和争议。
本文将为您讲述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生于185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一个贫苦农家。
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年轻时,他曾赴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理论,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历任北洋水师提督、北洋陆军统领等职,成为清朝末代名将。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逝世,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袁世凯以北洋军阀的身份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朝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军务总长,负责清理京师秩序。
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军纪,提升军队战斗力,为日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逝世多年的皇帝溥仪即位,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总统。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振兴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袁世凯的执政并不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和阻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曾多次担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等职,试图稳定国家局势,实现国家统一。
然而,他的执政方式和政策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反对,政局动荡不安。
1916年,袁世凯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政治言论和事迹。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评价,但无疑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政治抱负的伟大人物,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他的一生经历承载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
袁世凯

第 1 页 共 1 页人物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生平经历袁世凯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
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
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
对这位大人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
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历史事件 创立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
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
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年表

袁世凯年表袁世凯年表大泽龙方蜇,中原鹿正肥袁世凯(公元1859~1916年),生于河南项城袁家寨。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袁世凯投淮军统领吴长庆麾下,帮办文案。
次年随吴长庆赴朝鲜平乱。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十二月,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袁率清军和朝鲜亲军镇压了发动政变的开化党,赶走了日军,拥朝鲜王李熙回宫。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月,李鸿章奏派袁为驻朝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光绪十二年(公元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大起义,日本侵略朝鲜,进而向中国挑衅,袁世凯奉命回到中国,结束了他在朝鲜十二年的政治生涯。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当时中国为“改练新军”,袁被委派接管“定武军”(甲午战争期间成立的一支使用新式枪炮的队伍),到天津小站用近代军事训练方法督练新军。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袁晋升为直隶按察使,专管练兵事宜。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即农历戊戌年,光绪帝为推行变法,赏袁世凯候补侍郎,在随后的“百日维新”中,袁倒向保守派,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袁升任工部右侍郎。
同年十二月六日,再晋升为署山东巡抚,并率武卫右军前往山东东任职。
次年,镇压了山东境内的义和团。
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期间,袁扩充了自已的实力,使武卫右军成为北方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十月,因袁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期间护驾有功,慈禧加封袁世凯为太子少保衔,并赏黄马褂,特许紫禁城骑马。
袁因此被人称为袁宫保。
十一月,李鸿章病死,袁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完全继承了李鸿章的内外政策。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初,袁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并在河北保定创设北洋军政司(后改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此后,又兼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镇压了直隶广宗县景廷宾领导的农民起义。
与此同时,袁还废科举、办学堂,先后兴办了陆军小学堂、北洋常备速成学堂、)小站电讯学堂、大沽宪兵学堂、保定军官学堂等,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袁世凯

个人评价
Part 2袁世凯使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上 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使中国重新落入 了黑暗的深渊。
1、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2、建立和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3、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 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 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 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 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后来以此为 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 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 统宝座打下基础。
7、对外开放 (一是自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注重 侨资 )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史学唐德刚曾断言:尽管有私利交织 其间,但袁世凯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 路上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比孙中山做得多。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分子。 但也有人认为袁世凯是推翻满清的功 臣,袁世凯本人堪称中国的拿破仑或华盛 顿。 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 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 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
个人评价
Part 1 人。 袁世凯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
1、 袁世凯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2、 直隶总督任上,袁世凯推行新政的主要成绩是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地点主要在天津。 3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创办的各式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4 、1905年,他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达到满清重臣的顶峰
光绪28年,代替李鸿章职务,赏加“太子 少保衔” 1902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阁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成 为位同宰辅的一品大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站系,事实上构成了后 来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 的班底。
破坏戊戌变法
受康有为推荐,被光绪召见进京, 破格提拔袁世凯为候补侍郎,继续 办练兵事宜。
出兵勤王,对 只要皇上在我营中,杀一个荣禄 先生把我袁某当什么人?皇上是 荣禄正法 还不是和杀一条狗一样吗!你认 我们大家的皇上,我们同受皇恩 为我是什么人?我家三世受国恩 沐浴,您想救皇上,难道我能袖 深重,总不至于丧心病狂,贻误 手旁观吗!只是,我一时想不起 谭嗣同 大局,只要有益于国家皇帝,我 好方法,你先说说意见吧。 一定以死报效
????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中国的拿破仑、华 盛顿---袁世凯
众人的评价
李鸿章:足智多谋,规模宏远,环顾宇内人才, 无出袁世凯右者。 毛泽东:袁世凯是近代四大伟人之一,对中国 近代的影响仅次于曾国藩。 伊藤博文: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
美传教士赫德兰:袁世凯是为国家掌握航 向的人。
评价
骗人者人亦骗之,杀人者人亦杀之, 袁世凯是个枭雄,有通变之才,一生都得心 以权术治天下,最后一定是众叛亲离 应手,倘若能够逆取顺守,则后半生真可以 ,一时得意,千古骂名,一念之差, 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怎料到他自任总统后, 遗臭万世。权力欲用之不当是一个最 暗杀异己,胸襟偏狭,手段尤甚于西太后, 不好的东西。 政治腐败更超过逊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 本
相 互 利 用
利用袁世凯复辟的野心;
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
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袁世凯
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
1915-5-9,袁世凯几乎全盘接受了“二十一条”史称“五九国耻”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登基】
—— 计应1001班彭会平
袁世凯身世 袁世凯
袁家在陈州府为一个官 宦世家。叔祖官拜总督, 两个堂叔官至刑部左侍 郎、内阁中书,叔父官 至江宁盐运道。生父虽 为做官,但捐过同知。 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 名袁世凯,字慰亭,别 号容庵。生于1859年9 月。
袁世凯取名 为凯,寓意将 来能鹏程万里, 效乃祖凯歌频 奏,博取功名, 光宗耀祖。而 世为其袁氏的 辈分。
参议两院:公民党全力支持,进步党亦步亦趋, 国民党无力反对,其他小党无足轻重; 选举现场:袁世凯唆使军警和便衣侦探化装成 “公民团”,围堵国会,议员只许进不许出,叫 嚣“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你们
休想出来。”
结果:三次投票,才获得四分之三的人数票,而 国会议员自上午8时进场,下午10时才获得自由。
,袁世凯处处玩弄人,制造民意,擅用武力 ,善施权术,结果在他最后关头,人民的公 意打倒了他。
2、破格提拔青年军官
从北洋军备学堂挑选了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
多达130名学生担任新建陆军统带、帮带、领官、哨官、教习者。
王士珍 龙
冯国璋 虎
段祺瑞 狗
3、北洋军阀嫡系有“小站系”之 称。
北洋军阀担任大总统、副总统、执政、国务总理、各 部总长、巡阅使、检阅使、各省督军、省长,以及军 长、师长、旅长等重要人物,大多出自小站。小站系, 事实上构成了后来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的班底。
康有为
三言歌谣
不康 知与 他梁 ,, 是在 枭梦 雄中 。,
卖袁六 同项君 党城子 ,,, 邀顶头 其子颅 功红送 。,,
戊戌政变后,西太后 特别召见袁世凯,赏 银4000两,还特赏他 在西苑内骑马和乘坐 拖船。不久,他的新 建陆军被改称武右卫 军,兵力增至10000人, 半年后,袁世凯又被 升为工部右侍郎。
趴在洋人屁股后面好
支持清末新政
慈禧死后清廷内斗:袁世凯被 摄政王吓得一夜白头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 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 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 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 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 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 凯著即开缺,回籍养疴, 以代表
1915年2月13日在 居仁堂接受百官 朝贺,封黎元洪 等128人爵位,成 立“帝制大典筹 备处”,下令改 1916年为“洪宪” 元年,并在元旦 登基。
袁世凯“枭雄一生”
中国的拿破仑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众人的评价
起病六君子,送 戏挽袁世凯联。“六君子”指以杨度为 命二陈汤”各指的是谁 首的六个发起组织“筹安会”的“名 ? 流”,袁接受他们的“劝进”称帝,就 已注定踏上死路。“二陈汤”指世凯的 亲信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四川将军陈宦、 湖南将军汤芗铭。护国运动中,他们纷 纷脱袁“独立”,给袁世凯以致命的一 击。袁世凯终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此联概括了袁世凯 “起病”和“送命” 的缘由。“六君子”与“二陈汤” 又是中药名,更有双关之妙。
1913 年3 月,宋教 仁准备北上组阁,在 上海车站遭暴徒枪击, 伤重逝世。袁世凯听 到宋教江被刺的消息, 表示“愕然”,电令 江苏地方官吏“迅缉 凶犯,穷究主名,务 得确情,按法严办”。
【宋教仁】(1882-1913)
宋教仁遇刺
当选正式大总统
1913年,当选正式大总统。其情形如下:
袁世凯为唯一总统竞选者;
伍廷芳
北方首席代表
唐绍仪
核心问题: 废除清政府 建立共和政体 清帝待遇
南北议和(1911.10.上海)
就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建设造端 百凡待治
世凯深思竭其能力
发扬共和之精神 涤荡专制之瑕秽 谨守宪法 依国民之愿望
1912.3.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靳达国家于安全强国之域 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制造“宋案”
兴趣爱好
不喜欢
袁世凯不喜欢枯 燥无味的八股文
喜欢
爱看经史、兵书
所做的八股文 不讲平仄,对 仗,不讲体裁。
对历史上政治家的纵 横捭阖、诡诈多变的 韬略,军事家的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的气 势极为钦慕。
袁世凯对兵书颇爱好, 家里摆满了六韬、兵 经等兵家之书。
生平事迹
1.小站练兵
1895年,袁世凯到天津小站上任,将原来的军队改编成为新建陆 军。 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的军制,分步、炮、马、工程、辎重 各兵种。 聘请德国军事教官担任重要的教习。
山东人对袁世凯的憎恨
山东歌谣“杀了袁鼋蛋,我们好吃饭。”即使到袁世凯当 上皇帝后,此歌谣仍被人用来鼓动大家起来讨袁。
史料记载 歌谣由来
义和团在山东的斗争,引起了 有一山东人深夜 帝国主义的惊恐,他们要求清政府严 厉镇压,山东巡抚毓贤极力效命,但 潜至巡抚衙门的照壁 每战必败,义和团在山东得到迅速发 上,画了一副漫画: 展。袁世凯到山东后,对反帝爱国运 一个头戴红顶花翎的 动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广大群众对 袁世凯恨之入骨,民间流传着“杀了 大乌龟,奴气十足地 袁鼋蛋,我们好吃饭”的歌谣
签订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内容如下: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 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 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 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