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二三章笔记

管理心理学二三章笔记
管理心理学二三章笔记

第二章攻心之术

第1 讲动机激励

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

人的动力系统:需要----紧张------动机-----行为-----满足

在人的动机系统里面,动机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行为的强弱,动机的方向直接决定着行为的方向,因此能不能去触动这个因素,对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动机激励工作动机

管理态度改变行为态度有效行为组织目标

个性管理活动特征

激励的效果可以计算

业员工总数* (激励后平均工作时间—前)= 激励后获得的利益评估法:

企业员工总数* (激励后平均效率水平—前)= 激励后获得的利益

激励示例:两种不同风格的管理与激励的关系

1 、胡萝卜+ 大棒简单有效,可以使员工去工作但如果失去了胡萝卜?

2 、目标+ 激励信任员工,定目标,给宽松的环境,完成了给激励,给成就

如果失去了胡萝卜怎么办?员工一盘散沙。

目标激励:但对员工素质要求高,配合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法

一、内容型激励针对员工的需要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奥德费、麦克利兰)

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目的

工作动机示意图:

需要------热情------表现------交换-------满足

1、在某一个时间段中人的主导需要是不同的。

2、人的需要是不可能消除的。

3、识别需要的层次。

4、找到工作着力点。

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满足工作表现尊重需要精神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物质需要

职工需要工作结果员工的需要层次及相应的激励因素和

组织管理措施之间的对应关系工作报酬、岗位与发展、人身价值、人际交往和关系、社会地位

需要层次ERG 理论(奥德费)

耶鲁大学的奥德费提出 ERG 理论。该理论某种程度上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一种延伸和扩展,但是他对于人类需要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奥德费把人的需要归结三种:生存( Existence )的需要、相互关系( Relatedness )的需要和发展( Growth )的需要。所以该理论被称为 ERG 理论。

1、生存的需要即是人们的物质生存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

2、相互关系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

3、发展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部分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不同观点:

1、马的需要理论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理论,具有刚性,即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满足。而奥德费认为他的三个层次需要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在他看来,需要更应被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而非严格的等级层次。

2、另一点与马斯洛不同的是,奥德费认为,人在同一时刻可能存在多种需要,如果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受挫,那么人就会转而向下,其低层次的需要就会变得更强烈,倡导一种“受挫——回归”的维度。

3、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

需要层次成就激励理论(麦克利兰)

麦克利兰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他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该理论。麦氏认为,人有三种高层次的需要:权力需要、关系需要、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即控制他人的愿望和驱动力。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喜欢承担责任,并努力影响他人,喜欢置身于具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中和工作岗位上。与有效的绩效相比,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关系需要:即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具有高度归属需要的人,比较注重与他人保持一种融洽的社会关系,渴望他人的喜爱和接纳,喜欢与他人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和相互的理解与沟通,并且更喜欢合作而非竞争的环境。

成就需要:即把事情做得更好,追求成功的愿望。具有成就需要的人,他们有强烈的求得成功的愿望 , 也有同样强烈的对失败的恐惧 , 他们渴望挑战 , 爱为自己设置一些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他们追求的往往是成功本身,而不是成功后的奖赏与报酬。

经过研究,麦氏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他们往往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往往做得更好;他们喜欢具有个人责任、能够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度冒险精神的环境;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密切相关。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这种激励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

保健因素------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激励因素

需要层次理论研究得比较成熟后,人们认为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积极性就上升了,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积极性就下降。但是实际上,人们又发现了新的情况,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不一定上升,得不到时,人们积极性会迅速下降。(保健因素),而有些需要,它们尽管得不到满足,积极性不一定下降,但满足后,一定会迅速上升,这些因素为激励因素。一般来说工作条件性因素,会成为保健因素。而工作本身一般会成为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针对美国企业的工程师和会技师调查得来的,什么是你到这个企业来的原因,对企业有什么满意,有什么不满意的因素.调查完后,他首先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却不能产生满意,只能使动机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能激发新的动机。所以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管下降不管上升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处理好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如果处理不当,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

双因素论对于有关工作激励因素的研究和奖励制度的设计具有理论价值和积极作用缺乏了保健因素,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意,但拥有了保健因素,员工是仅仅没有不满意,并不会感到满意,即是说,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的功能,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型激励理论

1、目标激励(洛克等)

目标分解整合目标内化认同

组织目标确立目标激励行为

结果鉴定兑现管理反馈调整

2、期望效应

弗鲁姆,美国心理学家,于 1964 年提出该理论《工作与激励》

弗鲁姆认为,一种激励因素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效价的大小。激励力量等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即:

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 M = E * V

其中:M ——激发力量,即行为的努力程度。

V ——目标效价,即目的物对于行动主体的价值的大小。

E ——期望值也即估计概率,即成功的可能性的大小。

3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即人除了关注自己报酬的绝对量外,还关注与相关的他人的报酬相比较的相对量。比较的结果影响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

工具型激励技术

动机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工具型的激励主要是设计诱因来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强化斯金纳

四个工具:

1、正强化

刺激物——快乐——增加频率、强度

2、负强化

刺激物——减少痛苦——增加频率、强度

3、惩罚

刺激物——痛苦——减弱频率、强度

4、自然消减

取消正刺激物——不快乐、痛苦——减弱频率、强度

策略:个性强化、小步前进、及时反馈、不固定、口头激励要素

过程型激励理论

1、目标激励(洛克等)

攻心之术——态度改变之术

态度是一种行为选择状态。它对人具有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态度,是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对待人对待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反应倾向,而且是稳定的倾向。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它不是由一个心理因素构成的,它是由若干心理因素构成的,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那么态度是是怎么形成的呢?态度并不是先天带出来的,所有的我们的生活的态度都是我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只有在与他人、群体、社会相互交往的活动中,人们才可能形成一定的态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因此,态度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经验而形成的。

2、态度改变的技术

冲击力抵抗力一致力

(1)增强影响力

权威性【劝导者】:身份有声誉、威望、威信。

可靠性:心理动机纯正、目的正大、诚实可靠

喜爱性:情感、喜悦可爱快乐

(2)增强信息传递的冲击力

选择信息传递方式:

晓之以理,改变他的认知【讲事实,求比较】

书面传递注意证据、非正式沟通

把大量的信息逻辑组织成一个信息浪,强行冲开对方心扉

暗示。为了隐蔽、间接、绕开对方心理防线;诱导

(3)降低被改变者的抵抗力

打破对方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

拉近之间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

分析对方心理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了解对方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良好的氛围【孤立、其乐融融】

攻心之术——个性管理

一、什么是个性(personality)

个性是指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整体的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个性结构

个性(人格)

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

气质--------人的动力特征【天赋性、稳定性、可变性】

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活动的稳定程度(如注意力的稳定程度、情绪的稳定程度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例如,有人倾向于外部、有人倾向于内部)等等。

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的速度、言语速度、思维的速度等)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稳定而不是偶尔的

2)有肯定与否定之分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怔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2、气质较多受生物因素制约,因此,它变化较难、较慢,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由生活实践决定,它也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比起气质来说它的变化较易较快。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如由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神经过程兴奋强于抑制过程,

因此,它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性和勇敢性。

2、由于人的性格受动机、理想和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倾向制约,因此性格对气质也给予深刻影响。性格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甚至改造气质。

能力的作用

(1)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2)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

(3)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完成一项工作仅靠

一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

(4)能力总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人的活

动才能表现出其作用来。

个性的测量方法

一、问卷测量法

?常见四种: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3)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4)Y—G性格检查表

二.投射测量法:投射法是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

1、主题统觉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默瑞所创制。它由30幅图像和一张空白卡片组成。图像多是人物,也有一部分风景。每幅图像都相当模棱两可,可以做种种不同的解释(如图13-1)。但被试所编的故事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图片中故事发生的情景;(2)图片中故事发生的原因;(3)图片中故事发生的结果;(4)自己的感受。主试根据被试对当前知觉图片所编的故事对其性格作出鉴定。

2、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土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编制。它是由10张对称的墨迹图片组成,其中5张黑白,5张彩色图片,如图13-2所示。在施测过程中,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给他的墨迹图像进行描述,然后根据被试的反应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统计:

(1)反应的部位(全部还是部分);

(2)决定(形状还是颜色);

(3)内容(动物还是人或物体);

(4)独创性(与众不同还是与众一致)。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被试的性格。

个性与管理:

?1.铁律:个性特征与岗位匹配

?例如:气质和工作性质相匹配可以提高职工的劳动和工作效率。

(1)胆汁质的人: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抢险、救护等。

(2)多血质的人: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销售、采购、后勤、公关、谈判。

(3)黏液质的人:原则性强的工作:人事、调查、保管等。

(4)抑郁质的人:平静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会计、统计等。

提高性格类型与职业的适应度使员工的性格、爱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

?2.根据员工个性特点扬长避短,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用对人,用对地方(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3.根据个性特点合理设计领导班子的个性结构。

?4、管理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采取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5、创造利于员工良好性格形成的环境。

组织之策-------群体组合与团队打造

组织整合系统:成员<群体<系统

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1、形成阶段

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他们被告知该做什么。逐步建立人际关系,确定领导者。

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成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阶段

群体内部存在高度的冲突,群体成员常常抵制群体领导者的控制,

群体成员之间可能出现敌意;如果群体中的冲突不能得到解决,

那么群体就面临解散,相反,如果冲突能得到解决,

并且群体的领导得以接受,群体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3、规范化阶段

群体变得有凝聚力、群体成员的身份感更加强烈,成员之间建立起亲密关系,

对群体活动的责任感增强了。人们热切的寻找共同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当群体成员建立起一套共同接受的行为方式和形成共同的愿望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

4、执行阶段

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成员注意力从相互

认识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任务。群体有了结构、目的、角色。

并且对完成任务作好了准备。成员自动、自发,在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

的过程中注重结果。随着群体完成重要的阶段性任务,

群体也逐渐获得组织中其他部门和群体的认同。

5、结束阶段

群体目标已实现,群体面临解散。群体成员有不同反应,

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失去群体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关系而感到惋惜。

群体匹配原则

因事设职、按岗选人

战略清晰、目标分解

德才皆备、选贤任能

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同素异构,能级序列

心理相容,相互吸引

团队打造状态---目标关系----内聚力规范

文化

共识氛围组织--------------配置----------------聚合力建章立制

一致力

领导----决策认同-----指引力约束力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的拥有如下各种角色。

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八种角色组成。八种角色为:实干家,协调者,推进者,智多星,外交家,监督者,凝聚者,完美主义者。

八类角色典型特征

1、实干家CW(Company Worker)

A 典型特征:保守;顺从;务实可靠。

B 积极特性:有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力

C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灵活性;对没有把握的主意不感兴趣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把谈话与建议转换为实际步骤

2、考虑什么是行得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

3、整理建议,使之与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计划和已有的系统相配合

2、协调员CO(Coordinator)

A 典型特征:沉着;自信;有控制局面的能力

B 积极特性: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不带偏见地兼容并蓄,看问题比较客观

C 能容忍的弱点:在智能以及创造力方面并非超常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

2选择需要决策的问题,并明确它们的先后顺序

3帮助确定团队中的角色分工、责任和工作界限

4总结团队的感受和成就,综合团队的建议

3 推进者SH(Shaper)

? A 典型特征: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

? B 积极特性:有干劲,随时准备向传统、低效率、自满自足挑战

? C 能容忍的弱点:好激起争端,爱冲动,易急躁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寻找和发现团队讨论中可能的方案

?2使团队内的任务和目标成形

?3推动团队达成一致意见,并朝向决策行动

?

4 智多星PL(Planter)

A 典型特征:有个性;思想深刻;不拘一格

? B 积极特性:才华横溢;富有想象力;智慧;知识面广

? C 能容忍的弱点:高高在上;不重细节;不拘礼仪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提供建议

?2提出批评并有助于引出相反意见

?3对已经形成的行动方案提出新的看法

?

? 5 外交家RI(Resource Investigator)

? A 典型特征:性格外向;热情;好奇;联系广泛;消息灵通

? B 积极特性:有广泛联系人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事物;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C 能容忍的弱点:事过境迁,兴趣马上转移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提出建议,并引入外部信息

?2接触持有其他观点的个体或群体

?3参加磋商性质的活动

?

? 6 监督员ME(Monitor Evaluator)

? A 典型特征:清醒;理智;谨慎

? B 积极特性:判断力强;分辨力强;讲求实际

? C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鼓动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自己也不容易被别人鼓动和激发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分析问题和情景

?2对繁杂的材料予以简化,并澄清模糊不清的问题

?3对他人的判断和作用做出评价

?

?7 凝聚者TW(Team Worker)

? A 典型特征:擅长人际交往;温和;敏感

? B 积极特性:有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人的能力;能促进团队的合作

? C 能容忍的弱点:在危急时刻往往优柔寡断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给予他人支持,并帮助别人

?2打破讨论中的沉默

?3采取行动扭转或克服团队中的分歧

?

?8 完美主义者FI(Finisher)

? A 典型特征:勤奋有序;认真;有紧迫感

? B 积极特性: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持之以恒

?C能容忍的弱点:常常拘泥于细节;容易焦虑;不洒脱

? D 在团队中的作用

?1强调任务的目标要求和活动日程表

?2在方案中寻找并指出错误、遗漏和被忽视的内容

?3刺激其他人参加活动,并促使团队成员产生时间紧迫的感觉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应用

?(一)角色齐全。

?(二)容人短处,用人所长。

?(三)尊重差异,实现互补。

?(四)增强弹性,主动补位。

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其活动的总和,影响和制约着组织成员的活动方式和精神面貌。

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组织文化的基本模型

其核心是精神层面

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组织文化具有绵时性

实质上,所谓文化是一种多方面的、渐进的浸润和展开:

从认识上说,在于达到体认的程度;

从情感上说能够臻于依恋;

从意志上说可以慎其独;

从信仰上说需要做到“力从心不逾矩”。

理解文化影响的时间特征,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既要说服,又要感化;既要塑造,又要矫治;既知道,更要实践。

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是指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自主、理性地对本组织传统进行选择、设计、转化与生成的过程。

组织文化建设四步骤:

①对组织优秀传统的梳理、选择——理文脉;

②凝炼与设计组织的价值核心——凝文思;

③对引进的新文化进行改造与转化——养文质;

④实施过程中的生成与完善——行文成。

领导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和要素

(一)领导的含义(两层含义):

1、组织机构中设置的各个职位上的主管人员。作为名词=领导者

2、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也就是领导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职权和个人的影

响力去指挥、激励和引导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3、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在他们的经典著作《领导力》一书中对领导力给出的定义是:领导力就是带领其他人走到他们从未走过的地方的能力。

领导,就组织而言,就是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愿景,对全体成员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主动积极地为实现组织的愿景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与活动。

(二)领导的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或部下的能力或力量。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4)领导是一个过程。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

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

职位权力影响力

来源法定职位,由组

织带来、规定

完全依靠由个人素质、品质、业

绩和魅力而来

范受时空限制,受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超越权限,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共性: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的结果。

从行为方式看,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

?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大家朝着一定方向前进,而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它顺利进行。

?区别一:

领导:负责制定出路线

管理:负责依循既定路线前进

领导是从战略的角度对系统的方向、目标,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而管理则是在这类战略性的全局问题明确之后,不断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的贯穿执行过程。

区别二:

领导:做正确的事

管理:正确的做事情。

从时间上看,领导活动注重的是全面的、长期的目标或方向;而管理则注重微观的、短期的成绩或效果。

马云:作为老板,一定得看到未来3-5年的眼光,并做相应的布局,否则冬天来了,没有准备就惨了。

区别三:

领导能带来实用的、战略性的变革

管理是为了维持这种变革所作的努力

仰望天空可以看见雁群的飞翔阵势不管是“人”字型还是“一”字型,领头雁总是飞在最前面,群雁总是自觉的紧随其后,保持队型共同前进,而不象羊群自由散漫,必须要靠“牧羊犬”的监督管理。

领导是“雁”式领导,具有凝聚力、导向力、感召力,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管理者是牧羊犬”则是对事情加以控制,要素主要是控制、协调、规划与监督。

区别四:

管理必须要有组织赋予的职权才能管事

领导则不管你在组织中的位置高低,甚至没有职务只要具备“领导”的才能就能发挥影响。

比如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并不是名义上的领导,但他是实质上的政治与军事领导。《亮剑》里的团长李云龙因为犯错被免去了团长职务,但他还是实际上的指挥员。

第二节领导理论

一、传统领导理论发展过程

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侧重于比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高层领导者与基层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试图确定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也就是确定具有什么样特性的人适合做领导者,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进行什么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出胜任领导工作的人

行为理论:试图探寻领导行为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确定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以及哪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最好。

权变理论:认为对领导有效性的评价应考虑环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概述:该理论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找出领导者实际具有的特性或个人品质,以期预测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或品质的人最适合充当领导者。

特质理论通过研究,区分领导者与一般人的不同特点,并以此来解释他们成为领导

者的原因,并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和预测其领导有效性的依据。实际上就是研究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者。

瓦伦·本尼斯(美.Warren Bennis)研究了90位美国最杰出和最成功的领导者,发现他们有4种共同的能力:

有令人折服的远见和目标意识;

能够清晰地表述这一目标,使下属明确理解;

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表现出一致性和全身心的投入;

了解自己的实力并以此作为资本

斯蒂芬·罗宾斯

二、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是领导者的行为规律。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及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领导方式多种多样,按领导者授予下属自主权的程度划分,从专制型到民主型之间,存在多种过渡形式。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模型

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四分图

?领导行为四分图是用来鉴别领导行为有两大因素:1、组织因素(抓工作组

织),作横坐标,是以工作为中心,强调组织的需要;

?2、体贴因素(关心人),作纵坐标,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强调职工个人的需

要;

这两种因素的结合形成四种典型领导方式,即低组织低关心人(体贴);高组织高关心人(体贴);高组织低关心人(体贴);低组织高关心人(体贴);

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可分为四种类型:

(1)福利型领导:

低组织,高关心人。

(2)战斗型领导:

高组织,高关心人。

(3)任务型领导:

高组织,低关心人(4)虚弱型领导:

低组织,低关心人

4、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后,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应既为员工导向又为绩效导向,最有名的研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布莱克(Robert R. Blake)和莫顿(Jame S. Mouton)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他们用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将代表两类行为的坐标各划分为9等分,形成了81个方格,每个方各代表一种对

“生产”和“人”关心的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的领导行为。

行为理论评价

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领导者特质研究和领导者行为研究皆以领导者为出发点,而以领导者个人之内在素质或行为来探究领导现象,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与领导现象相关的领导环境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被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

三权变理论

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理论和方法,领导行为效果的好坏,除了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外,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领导者所处的情境因素或条件,如被领导者的的特点、领导的环境等,它们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观点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领导=f (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因此,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便是领导的权变理论的实质。

(二)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此理论首先由卡曼提出,后由赫塞(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他们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会取得领导成功。

所谓“成熟度”(readiness)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它取决于两个要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工作成熟度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成熟度高的人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导。

心理成熟度指的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他们靠内部动机激励

每个人都要经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工作群体中工作人员的平均成熟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即由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分别用R1、R2、R3、R4 表示。这就是被领导者成熟度发展的“生命周期”。

R1 (不成熟):下属缺乏接受和承担任务的能力和愿望,他们既不能胜任又缺乏自信。

R2(初步成熟):下属愿意承担任务,但却缺乏足够的能力,他们有积极性但没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

R3(比较成熟):下属具有完成领导者所交给的任务的能力,但没有足够的动机。 R4(成熟):下属能够而且愿意去做领导要他们做的事。

1. 有效的领导

(1)领导自身成为学习型领导

保持学习、民主、开放、创新、超越之品性。具有人格魅力、凝聚力和创新领导力,能带来组织组织文化的改变及组织成员心智模式与行为模式的转变 (2)建立延伸的领导理念 掌握多元“教育领导模式”

a.转化式领导

关系行为

任务行为

领导者的类型

下属成熟水平

教育组织背景下的转化式领导

清晰表达愿景

培养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共识

构建组织组织成员共享的规范和

信仰

向员工提供个别化的支持

Add your text in here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 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 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 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 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 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 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 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要点: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 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而忽略了人类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3.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 问 题. 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 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 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_毙考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 一、沟通的一般概述 (一)沟通的过程 1、信息源; 2、编码; 3、信息; 4、通道; 5、解码; 6、接受者; 7、反馈; (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三)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 2、住处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 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沟通的种类

按目的分类:工具式的沟通满足需要的沟通 按组织层次的沟通:个人与个人的沟通;个人与团体的沟通;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按组织系统分类: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按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分类: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一)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效率的比较 1、单各沟通比双向沟通快。 2、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在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 4、在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住处接受者的批语或挑剔; 5、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按是否经中间环节: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按语言沟通的形式分类: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按是否使用语言分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三、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1、语义上的障碍 2、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 3、知觉的选择性障碍 4、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 5、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 6、信息过量的影响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 1、重视双向沟通 2、重视面对面的沟通 3、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 4、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三)良好沟通的十诫 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347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应用心理学专硕347 真题回忆版及真题简析 题型:名词解释(5分/个)、简答题(15分/个)、论述题(30分/个) 框架:普心、人格、发展、临床、变态、社会、管理七个学科,其中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放在一起考,真题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50分,总分300分。 普通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反应时】;2.声音的心理维度;3.选择性注意4.;推论统计 二.简答题:1.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思维的定义和种类 简析: 14年普心部分真题有大部分调整,从11年至13年,每年普心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论述,而14年真题有大变化,名词解释从一个变为四个,没有论述题,增加一个简答题。其中11年简答是“视知觉组织原则主要有哪些”、12年简答是“简述视觉中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异同”今年14年简答“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多次强调视觉相关知识作为真题热点。 人格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根源特质;2.主题统觉测验;3.个人中心;4【.负强化】 二.简答题:1【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及作用】;2.场独立-场依存的性质和测量方法(重复考) 简析: 今年的“场独立-场依存”在11年出了名词解释,今年出简答题,笔记上就有标准的真题答案。回顾历年人格心理学部分的真题,其中精神分析流派年年考。 发展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守恒 二.简述题:【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 简析: 14年的发展心理学部分真题较前三年来说除了名词解释比较偏外简答、论述算非常容易了,算是整个卷面里的送分题。但是在论述题答题过程中,各发展阶段的答题关键点需要答到位,30分的论述必须让卷面十分饱满,答题全面,所以这也要求大家在备考15年中一定要整理出一份全面的专业课笔记来。 临床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积极关注】;2.发展咨询;3.物质依赖;4.人格障碍 二.简答题:1.【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2.如何看待【心理异常】(名词解释压中) 简析: 很多考生对今年临床心理学的内容抱怨很大,因为前三年湖师大的真题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案例分析题,而今年该部分同普心一样反压题,调整了出题模式,这也反映了自命题高校的出题的不规律性。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只有在群体主义的组织中存在公开论辩的公共领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才不会被神话。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范文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其中,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 诸如此类的等等.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

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三:激励

激励 一、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心理学术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的意义。它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激励指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的心理过程处于兴奋状态而促进行为水平的提高。狭义的激励则指的是一种刺激,意在给人一个刺激,使其产生某种心理因素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 当个体受到某些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影响时,会对这些刺激变量产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并维持其兴奋状态。外部刺激可表现为外部环境中的推动力或吸引力,个体由于受到这些力量的作用并产生机体内部的自动力,从而引发动机,引起行为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人的行为激励模式 一个人的行为在受到外界的推动或吸引下,并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吸收,产生出自动力,使个体的行为由消极、被动性变成积极主动性,将组织的目标要求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因而,自动力越大,行为就越强烈。而自动力的大小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外界的推动力和吸引力的强度;二是自身的因素。如修养、素质、心理品质等。所以,同样强度的推动力和吸引力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激发作用。也就说明组织的管理方式、措施等不可能对所有人起作用。 综上所述,激励是使人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领导管理者就是要尽全力使员工取得成功。员工的成功就是领导管理者的成功,而要使人成功,就必须使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才能。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 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人的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发的动机;人的需要的产生是由于受到某种刺激,一旦人的动机被引发出来,个体就会用积极的行动去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这是人的行为规律,是人的行为模式。 图2人的行为模式 需要、动机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没有需要、动机,行为就失去了动力而不复存在。可见,在管理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在管理中人为地提供一些刺激因素,使人受到刺激后产生需要,转化成动机而引发人的相应行为。

管理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一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第一节管理与心理 一、管理的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与人类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同步,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管理是组织与团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解各类管理的概念。 2、管理对象 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应该做什么? 总职能: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职能: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 「例题」关于管理的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类 B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发展与创新 C激励,指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激发动机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 D组织,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说法均正确,B答案中管理的传统职能不包含激励和发展与创新,这两者是现代职能的范畴 4、管理的目的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 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心理的概述 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人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个性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1、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 人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1)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2)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3)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研究对象特点:(1)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系统;(2)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编号: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学科与心理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以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为主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心理学对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该院科协没有重视激励的作用,更没能充分利用激励的功能,导致日常工作的不顺利。然而怎样正确运用激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 日本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