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研究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术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2012年4月~2014年1月应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了126例血细胞单采术。
结果本组采集中出现问题60例,包括管道系统通路障碍,血流通路障碍,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顺利采集66例。
结论在进行血细胞单采术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包括心理护理,正确安装耗材,选择合适静脉,预防用药,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等,60例均完成了血细胞单采术。
标签:血细胞单采术;问题;对策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发明,临床上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的血液,去除异常的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为许多难治性疾病和危重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直接决定着能否成功采集,也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我科应用德国费森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了126例单采术,总结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本科进行126例血细胞单采术采集,126例患者,男性66例,女性60例;年龄12~74岁;其中急性白血病2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溶血性贫血3例。
其中采集去红细胞6例次,采集去白细胞51例次,去血小板40例次,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例次,血浆置换2例次;有38例患者行二次采集,3例行3次,1例4次,总计126例次。
1.2方法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生产的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安装专业的一次性全封闭管道,严格操作规程,选择一侧肘正中较粗直的血管作为采血通路,另一侧可作为回输通路,个别患者血管条件差也可选择隐静脉作为回路.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根据采集类型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技术参数进行采集操作。
2 血细胞分离机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2.1采血压力低造成采血压力低的报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患者血管因素,尤其化疗的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严重破坏血管;②不正确的采血或静脉插管;③堵塞进针线路;④全血流速太快。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林皕苏欣欣杨栋栩郑盈盈金菊菊郑旖旎王依上机采血小板指在无菌密闭条件下,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将单个供体内的血小板分离,又称机器单采血小板,由1名健康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直接供给1名需要治疗剂量的血小板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反应,提高疗效。
机采血小板用时较长,与全血捐献者相比动员困难,且需要的采集成本较高,如采集失败不但会给献血者造成痛苦、导致献血者流失,还会造成管路浪费等损失[1]。
笔者筛选采集量小于1个治疗量(PLT<2.5×1011/袋)的献血者,分析其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筛选本站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共计献血者2620人,献血前均经健康征询、一般检查,且血液检测合格,采集前一周未服用任何抗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机采血小板采集量小于1个治疗量的献血者52人(2.0%),男35人,女17人;年龄25~46岁,平均(35.5±5.5)岁;体重50~90kg,平均(70.0±35.5)kg。
1.2 52人采集失败原因献血反应13人(25.0%),血小板冲红13人(25.0%),乳糜血10人(19.2%),静脉穿刺失败8人(15.4%),血肿4人(7.7%),机器故障3人(5.8%),溶血1人(1.9%)。
2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机采血小板失败率为2.0%。
对于PLT 低的献血者,应在献血前及时调整参数,降低采集效率;红细胞平均Hb异常的献血者,若考虑为频繁献血,应建议献血者延长献血时间;如红细胞平均Hb≥50%,应降低采血速度,提高抗凝剂比例。
血小板冲红是导致集采失败的主要因素,可能与献血者PLT较低、红细胞压积较高、血浆白膜层少,离心时不易分层,进而导致红细胞混入血小板中形成血小板冲红,致使血小板采集失败[2]。
乳糜血主要是因人体血液中乳糜微粒在血细胞计数的检测时,可能会被误认为血小板进行计数,使PLT增高,通常采用光学探测仪分析PLT,采集到的血小作者单位:325000 皕浙江温州市中心血站机采科(林、苏欣欣、郑盈盈、金菊菊、郑旖旎、王依上),总务科(杨栋栩)通信作者:林皕,Email:25976138@ 板会因乳糜影响质量,造成采集失败[3]。
机器单采血小板的原理

机器单采血小板的原理
机器单采血小板的原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机械分离法和光学分离法。
1. 机械分离法:
机械分离法是通过离心作用将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不同成分分离。
这种方法利用机器中的离心器将全血分离成不同层次的组分。
短暂的高速旋转使得比重不同的成分分层,然后通过分层剂将血小板分离出来。
由于血小板的比重较高,它们会沉积在更重的凝血层中,然后通过一个吸引装置将血小板吸出。
2. 光学分离法:
光学分离法利用机器中的光学分析仪,通过光学信号的强度和颜色来判断血液中的不同成分。
这种方法依靠血液中不同成分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差异来区分它们。
通过设定合适的光源和光探测器,机器可以将血小板和其他成分分开。
光学分离法具有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特点,对血液中的成分分离准确度较高。
无论采用哪种原理,机器单采血小板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效分离出来,从而满足一些特定的临床需求,如输注血小板、病毒筛查和血小板功能检测等。
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分析

机采血小板 冲红的原 因分析
安 阳 (辽 宁省血 液 中心 辽宁 沈 阳 1l0044)
【摘 要 】 目的 : 探 讨 机 采血 小板 过 程 中 出现 冲 红 的影 响 因素 。方 法 :分 为冲 红 组 和 对 照 组 ,对 两组 献 血 者 机 采 前静 脉 血 进 行 分析 。结 果 :两 组RBC、PLT、Hb、HTc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p>0.05) , 外 周 血 红 细 胞 形 态 学 指 标 平 均 血 红 蛋 白 (MCH) 、 平 均 血 红 蛋 白 浓度 (McHc) 、MCV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p<0.05)。结 论 :引起 冲 红 的 因 素 有 很 多 种 ,严 格 筛查 献 血 者 尤 其 重 要 。
冲 红 的原 因分析 :①红细 胞 体积 小 , 比重 低 。MCV 偏 低 的 红 细胞 使 白膜层 中混 有 较 多 的RBC,使 光 电探 测 器 难 以识 别 ,也被 收集 到 血 小 板 中(冲 红 )。 冲 红现 象 还 可 能 与 血 小 板 采 集 过 程 中 循 环 次 数 增 加 后 输 入 ACD—A 血 液 保存 液 较 多有 关 , 以及 血 浆采 集 后导 致 血 液粘 度 相 对 下 降 血 液 流通 性 增 加 使 小 红 细胞 易混 入 到 血小 板 层 内等 有 关 。 ②脂 肪 血 。大 量 乳 糜 微粒 混 入 血 液 可使 血 浆 产 生 混 浊 ,影 响光 电传 感 器 识 别 ,引 发冲 红 。③精 神 紧 张 。紧 张情 绪 兴奋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使 其 未 稍 释放 大 量 去 甲 肾上 腺 素 ,在 儿 茶 酚 胺 与 皮 质类 固醇 的 作 用 下 ,使 血 小 板 聚集 、粘 附和释 放 功能 增 强 ,血流 不 畅而 冲 红 。
NGL XCF 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

NGL XCF 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冲红现象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鹤壁市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的30例献血者作为冲红组,随机选择未冲红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献血者机采前静脉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血液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冲红组MCH、MCHC、MCV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G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嚴格按照标准筛选献血者,做好宣传,做好人性化护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检测,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可有效防止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机采血小板是采用先进的仪器,利用梯度离心的原理,根据血液各成分的密度差异,将血小板进行分离、收集,以供临床治疗疾病应用。
但在采集过程中,偶有混入红细胞发生冲红现象,既影响了血小板的采集,又造成耗材。
笔者对鹤壁市中心血站机采中遇到的30例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要求。
机采前外周血PLT≥150×109/L,HCT≥0.36,两献血时间间隔>1个月,7 d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类药物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将机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的30例献血者作为冲红组,随机选择未冲红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0例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设备NGL XCF 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耗材为P-2000,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希森美康公司),血液保存液(Ⅰ)(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血小板振荡保存仪XHZ-Ⅱ型(苏州市医疗仪器厂)。
血浆单采溶血的原因

血浆单采溶血的原因
血浆单采溶血的原因有:
1.红细胞破裂:可能是由于血液的质量不合格,导致红细胞受到损伤,从而
发生破裂,引发溶血。
2.血浆渗漏: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血浆渗漏,
引起溶血。
3.血型选择不合适: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可能会导致红细胞
发生破裂,引起溶血。
4.个人问题:如患者机体本身存在疾病等因素,也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如
红细胞血浆当中出现针对红细胞自身的抗体等,都很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发生凝结溶血的现象。
一旦出现溶血现象,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寻求医疗帮助。
同时,对于采集、存储、运输、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等过程,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安全。
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寻找防控对策。
方法对机采血小板冲红的32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捐献机采血小板正常的32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上机前抽取静脉血5 mL,做全血常规检验并进行分析。
结果防止机采血小板冲红应结合献血者个体差异及采前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综合判定,HCV、MCH、MCHC低或偏低是引起机采血小板冲红的主要原因。
结论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除与采前血细胞参数值正常外,还与采血方法、献血者频繁采血、自身因素及机采的环境温度等有关,加强采前外周血液指标检测是关键。
标签:机采血小板;血细胞计数;冲红;质量红细胞的混入(冲红)直接影响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其风险是直接导致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输注效率差;有时还会造成耗材的浪费,甚至拖延临床最佳治疗,加强采前献血者外周血检测指标和采前献血者健康状况的评估是控制血小板冲红的有效措施,能积极预防或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为探讨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寻找防控对策,该研究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中心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的32例冲红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符合国家体检标准,血小板功能正常,一周内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初检筛选合格,机采中的冲红者32人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正常血小板采集32人为对照组。
1.2 试剂与仪器血细胞计数仪AC970EO+(瑞典)、MCS+血小板分离机(美国血液技术公司中国分公司)、与其配套的一次性耗材(REF995E),EDTA-Na2(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1.3 冲红血小板处理对于第1或第2次循环中冲红的献血员进行还输,再用适当减小采集速度,增加循环次数以加大处理血量的方法再次采集;而后几次循环冲红者用轻离心的方法:(22±2)℃,RCF200,790 r/min轻离心10 min,分出上清液中的血小板,去除大部分红细胞,肉眼观察符合血液外观标准即可发放。
_机采血小板冲红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血液学杂志 J Clin Hematol(China)
· 331 ·
《医疗机构临 床 用 血 管 理 办 法 》、《临 床 输 血 技 术 规 范》的 要 求:① 要 进 一 步 加 强 对 医 护 人 员 科 学 合 理 输血知识培 训,从 严 把 握 输 血 指 征,真 正 做 到 科 学 合理用血,更 新 输 血 知 识,纠 正 错 误 的 输 血 观 念。 ②认真完善输血前相关法律手续,临 床 实 际 输 注 的 血液品种及输 血 量 必 须 在 《输 血 治 疗 同 意 书 》拟 定 的输注品种及输注量之内,对三无患 者 或 由 受 血 者 直系亲属代签 署 的 《同 意 书》应 严 格 按 法 律 规 定 完 成签字 手 续。 ③ 认 真 执 行 临 床 用 血 申 请、审 批 制 度,逐级审批 责 任 制 切 忌 走 过 场,减 少 和 避 免 不 必
按机采血小 板 操 作 规 程,献 血 者 卧 位,选 取 手 臂肘部充盈、弹 性 好 且 明 显 的 静 脉 穿 刺,建 立 静 脉 通路。采集过程中,定时观察献 血 者 情 况 及 产 品 情 况。 2 结 果
2011-2014年期间我市中心血站使用 MCS+ 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的 临 床 资 料 18 238 例 次 。 其 中 发 生 冲 红 现 象 共 67 例 ,发 生 率 0.37% ,因 冲红成品不合 格 12 例,不 合 格 率 0.07%。 对 发 生 冲红现象的 67 例 献 血 员 各 项 资 料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归 纳 原 因 见 表 1。 3 讨 论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冲红现象要采取不同的防范 措施。首先在献血者筛查时,除了 符 合 国 家 规 定 标 准各 类 指 标 外,同 时 要 观 察 RDW、MCV、MCH、 MCHC 和 HCT 等 数 值。 对 于 RDW 升 高,MCV、 MCH、MCHC 偏小的,若考虑频繁献血引起则建议 适当延长献 血 间 隔 期,并 在 献 血 前 调 整 参 数,适 当 降低采集效 率,并 密 切 观 察 每 个 循 环 的 淘 洗 情 况, 及时夹闭成 品 管 道,避 免 冲 红 发 生,若 反 复 发 生 冲 红现 象 则 中 止 采 集。 对 于 HCT≥50% 的 献 血 者, 可以采取降 低 采 血 速 度,提 高 抗 凝 剂 比 例,同 时 严 密观察每个循环的淘洗情况。对于脂肪血的献血 者,建议暂缓献血,既减少冲红 发 生,又 能 保 证 血 小 板产品质量。对于初次机采或采集过程不顺利的 献血者要作好有关的机采血小板 常 识 宣 传,通 过 热 情周到的心 理 护 理,解 除 心 理 负 担,使 其 以 放 松 的 心态进行采集。此外,机采工作 人 员 应 认 真 学 习 设 备 仪 器 的 工 作 原 理,熟 练 掌 握 操 作 程 序 和 管 路 安 装,正确识别并排除各种故障,定 期 校 准 机 器 参 数, 作好机器维护和保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研究
目的:探究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7月-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血站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的健康者中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之后选取同时期来血站进行血小板采集正常的健康者中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探究健康者采集血小板中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单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
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主要包括枸橼酸反应、体检者自身状况等,因此,在针对体检者进行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需要对体检者进行一定的筛查,之后再进行血小板采集,从而保障血小板的质量。
标签: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针对输血技术上正在不断的发展,而对血小板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1],但是在献血的过程中,会出现冲红现象,影响后续的献血情况,因此,需要针对血小板冲红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过程中,能够保障血小板的采集量[2],进一步提高医院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单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冲红与未冲红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7月-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血站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的健康者中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50岁,平均(38.54±2.66)岁。
再选取同时期来血站进行血小板采集正常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7~50岁,平均(38.89±2.57)岁。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00例健康者均知情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采集方法
针对100例健康者进行采集血小板,即抽取健康者的抗凝静脉血3 ml,之后对其进行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3],主要检测健康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之后将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出现血小板冲红的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
通过针对100例健康者进行血小板采集,可以看出,当体检者出现枸橼酸反应时,会出现冲红原因,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若自身状况出现晕车、晕船等现象,在进行血小板采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冲红原因,从而影响血小板采集的质量情况。
3 讨论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成分献血的形式,其在临床中使用较多,其不仅能够提高输注的疗效,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比较宝贵的血液资源[4],同时,针对健康者进行单采血小板,可以有效减少不同异体抗原对健康者的刺激,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出现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但是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冲红的现象,从而影响血小板的采集情况[5]。
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100例健康者进行单采血小板,探究其冲红原因以及在采集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健康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数据表示,当观察组健康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健康者,表示观察组健康者的红细胞偏小[6],血红蛋白含量也较少,在对采集后的血小板进行离心之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渐混入血小板层或者是接近血小板层,从而被血小板逐渐吸入到收集袋中,最终出现冲红现象[7]。
在针对健康者进行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较多健康者自身的钙质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健康者出现枸橼酸反应[8],最终影响后续的血小板采集结果,另外,对于自身状况并不较好的体检者,也应该进行适当的筛查,从而保证血小板采集的质量。
相关资料还曾经表示,在对健康者进行血小板采集的过程中,还需要让体检者能够尽快的放轻松,消除体检者的恐惧心理,其也能够有助于血小板采集,从而保障最终血小板采集的质量[9]。
临床大量资料表示,针对健康者进行血小板采集,出现了血小板冲红现象,
其主要是因为健康者体内的血液中红细胞较少,血红蛋白的含量也较少,在采集血小板之后,对其进行适当的离心,会出现一些体积比较小的红细胞逐渐的混入血小板之中,从而导致会出现较多的超量红细胞进入已经搜集好的血小板,从而导致冲红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血小板搜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搜集的步骤进行搜集,针对一些情绪较为紧张的健康者,在进行搜集血小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缓解情况,让健康者的情绪能够得到较好的稳定,从而降低因为健康者出现紧张情绪从而使得健康者自身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最终造成血小板的聚集较强,其黏附以及释放的功能也较强,从而进一步降低健康者的血小板出现冲红现象。
相关学者还曾经表示,在进行血小板采集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较多可能会出现冲红现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如血小板的采集步骤、健康者采集血小板时候情绪是否稳定、在采集前健康者是否食用过采集前严禁食用的食物(阿西匹林)等,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防止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出现的冲红现象,从而降低血小板不合格的概率,其不仅能够对临床治疗奠定基础,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有关学者还曾经表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血小板的搜集逐渐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分离,其能够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进行适当的提取,然后再将剩余的血液成分输入到献血者的体内,其操作较为简单,也是临床一种比较简单的采集血小板的方式,同时,其可以降低出现血小板冲红的现象,从而保障血小板采集的质量问题。
另外,医院还需要针对人们进行适当的献血相关知识宣传,从而可以让较多健康者对献血的定义以及注意事项能够得到较好的了解,如在进行献血的前几天,不能够服用抑制或对健康者自身血小板功能的损害药物(阿司匹林等),同时,也不能够服用会促进血红蛋白生成的药物,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献血,才能够降低血小板出现冲红的概率,还能够进一步为医院的血库提供一定的资源,也能够抢救更多的需要血液救治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针对健康者进行血小板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健康者进行一定的筛查,排除健康者出现枸橼酸反应、自身情绪不安定或健康者自身具有一定的晕车、晕船等症状,从而保障健康者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其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有效降低出现血小板冲红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尹涛,白兰兰,石丽萍,等.三联袋处理血小板冲红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354-355.
[2]曹维娟,蒋靓,李维洁,等.单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305-306.
[3]葛继红.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18例冲红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7000-7001.
[4]宋玮,张莹.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8-99.
[5]张华.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冲红原因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4):257-258.
[6]宋润琴,李雪萍.NGL XCF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85-86.
[7]步立强.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解决方法探讨[C].//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论文集,2012:53.
[8]郭俊成,范敏.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C].//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论文集,2012:55.
[9]冯琪瑛.机采血小板反复冲红一例原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