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状况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的 问题及研 究方向进行 了展望 , 旨 在 为临床上更好地利 用推 拿治疗慢性腰肌 劳损提供参考 。
关 键词
腰肌
累 积性伤 害
推拿
综述
慢性腰肌劳损是 一种 临床上 常见病、 多发病 , 指
腰部 一侧 或 两侧 或正 中等 处 发生 疼 痛之 症 , 既是 多种
用推拿结合中频理疗治疗 , 1 篇 训 采用推拿配合封闭 治疗 , 1 篇[ 3 采 用推拿配合 踩背法治疗 , 2篇[ 5 , 3 8 采 用特殊疗法治疗 。在设有随机对照分析治疗的 2 7篇 文献中有 1 O篇 , “ , , 坞 l 2 1 。 工 以单纯推拿治疗作
1 . 2 推 拿 手 法 的 种 类 4 4篇 文 献 中 ( 不 包 括 对 照
质量不高 ,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型文献有 2 7篇¨ , 单
纯 临床 报 道 型 文 献有 1 7篇 - 4 4 ] 。 1篇 。 文 献 病 例 来 源于住 院 患 者 , 4篇 ' 加 ' u 文 献 病 例 来 源 于 住 院 或门诊患 者 , 1 7篇 。 , , , I 2 文 献 病
项方面, 除了部分学者 , 没有明确要求手法 轻重之外 , 其他学者对手法操作注意事项均或多或少
篇n " 一 采 用 推拿 配合 康 复训 练 治 疗 , 2篇
采
基 金 项 目: 2 0 1 2年 浙 江 省 中 医基 层 适 宜技 术 培 育 和 推 广 研 究
中 医正 骨 2 0 1 4年 1 2月第 2 6卷 第 1 2期
( 总9 3 9 ) ・ 5 9・
推 拿 治疗 慢 性腰 肌 劳损 的 临床研 究进 展
宋丰军 , 胡建 锋 , 张红 , 方君辉 。 叶必宏 ( 1 . 浙江省温州 1 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 2 5 0 0 0 ; 2 . 浙江省温州市人 民医院, 浙江 3 . 浙江省温 州 1 市中心 医院 , 浙江 温 州 3 2 5 0 0 0 )
中医治疗和护理慢性腰肌劳损的近况

中医治疗和护理慢性腰肌劳损的近况摘要:腰肌劳损属于骨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困扰着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腰肌劳损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状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
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有了更新的方案。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中医治疗和护理腰肌劳损的研究最新进展。
从治疗手段和护理干预两方面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腰肌劳损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腰肌劳损;治疗;护理腰脊柱旁周的韧带组织和肌肉组织十分丰富,对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以及维持体位均十分重要。
腰肌劳损是指背侧腰背筋膜和腰肌长时间牵拉刺激,日积月累,形成“积累性劳损”,出现疼痛体征而在肌、筋膜附着处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
腰肌劳损是当今社会困扰人类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约7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腰痛,并呈年轻化趋势。
中医方法治疗本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等优点,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此病的趋势。
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和护理干预慢性腰肌劳损近况做一综述。
1、针刺法1.1毫针刺法毕臻等采用浅刺复溜穴与运动腰部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腰肌劳损患者82例。
常规针刺组取穴:脾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2~5夹脊穴。
针刺运动组取穴:同常规针刺组,并于出针后外加浅刺复溜穴配合运动腰部。
结果:常规针刺组、针刺运动组的愈显率分别为63.41%、80.49%。
叶启彬[1]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抑制法针刺组使用抑制Ⅱ型手法扎取阿是穴,配以肾俞、承山;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肾俞、大肠俞、腰部华佗夹脊、委中等穴位。
结果常规针刺组、抑制法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
韩玲[2]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3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作用,毫针组选取阿是穴、腰夹脊、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等穴位进针,结果总有效率为 73.3%。
1.2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疾病研究报告

腰肌劳损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腰肌劳损所属部位:腰部就诊科室:骨科,外科病症体征:臀部放射痛,腰背酸痛,腰大肌痉挛疾病介绍:什么是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腰肌劳损在慢性腰痛中,占的比例最大那,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腰肌劳损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两侧活动不一致,更易导致腰骰部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痛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腰肌劳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部活动受限,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慢性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劳损症状体征:腰肌劳损有什么症状: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可有下支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目感。
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不能坚持弯腰工作。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①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并产生腰椎畸形,严重者须拄着拐杖行走,甚至卧床不起;②肌痉挛常表现在一侧骶棘肌、臀肌或两侧;③压痛点广泛,以棘突两侧、腰椎横突及髂后上嵴最为多见;④痛与麻通常放射至膝部,很少到小腿与足部;⑤X线片、肌电图及脊髓造影对本病无诊断意义;⑥个别患者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腹痛等)。
中医护理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效果研究

中医护理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中医护理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中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慢性腰肌劳损;护理效果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由于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而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又被称为“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1]。
本文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腰肌劳损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2.7±3.8)岁;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3.2±3.4)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因为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日常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常会因疼痛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要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安慰患者,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消除或者减轻消极情绪,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2]。
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常见于长期弯腰、站立或久坐的人群中。
传统中医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腰肌劳损。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一、引言慢性腰肌劳损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或姿势不良引起的一种疾病。
传统中医草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其疗效主要取决于草药的种类、外敷的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合理调理。
二、1. 研究目的为了评估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满足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医草药外敷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3)治疗过程:中医草药外敷治疗组将具有抗炎、舒筋活络功效的草药研磨制成粉末,与适量温水混合后外敷于腰部患处,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热敷、物理理疗等。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3. 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中医草药外敷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腰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研究讨论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抗炎、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此外,中医草药的外敷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长期使用。
5. 结论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研究样本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个结论。
三、结语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潜力。
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骨伤科》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骨伤科》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患者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尽可能不要穿带跟的鞋,避免症状加重,康复锻炼,平时注意最好睡硬板床。
中医学名慢性腰肌劳损其他名称腰背肌筋膜炎所属科室外科 - 神经外科发病部位腰骶部主要症状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解剖生理腰部脊柱[1]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必须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又需要从事着各种复杂的运动,故腰部在承重和运动时,因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奇弯腰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2]。
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骼关节和腰背两侧骶棘肌。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
慢性腰肌劳损根据情况分析,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1. 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止于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外侧半。
其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肩胛骨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
2. 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用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筋膜后层。
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
[3]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
1.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
该肌以一个总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
腰肌劳损调研报告

腰肌劳损调研报告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经常出现在需要长时间坐立或者弯腰、提重物的工作者中。
该研究旨在调查腰肌劳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原因分析1. 姿势不正确: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身体倾斜等,会使腰部肌肉过度拉伸或扭曲,造成腰肌劳损。
2. 提重物不当:错误的提重物方式会使腰部肌肉过度用力,造成劳损。
特别是频繁抬重物体或过重物体的工作者,更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3.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易受损伤。
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腰肌劳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工作台的高度不合适、座椅质量不佳、工作空间狭小等,会加重腰部负荷。
二、预防措施1. 培养正确的工作姿势:坐立时要保持腰椎挺直、脚平放于地面,并使用适当的腰靠椅具,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学会正确的提重物方式:提重物时要注意腰背挺直、用力平衡,并避免突然扭动身体。
3. 适量运动: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降低腰肌劳损的风险。
4. 调整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如调整工作台的高度、更换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座椅、增加工作空间等,减轻腰部负荷。
三、治疗方法1. 休息和热敷:在腰肌劳损初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可以使用热敷来舒缓腰部肌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通过理疗师的手法来改善腰部肌肉的供血和营养,加快康复速度。
3. 药物治疗: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腰肌劳损症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4. 康复训练:经过休息和药物治疗后,可以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如腰部肌肉的拉伸和牵拉等。
结论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姿势不正确、提重物不当、缺乏运动和不良工作环境等因素。
为了预防腰肌劳损,应培养正确的工作姿势、学会正确的提重物方式、保持适量的身体锻炼和调整工作环境。
在治疗方面,休息和热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都是有效的方法。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腰肌劳损是指腰肌肌肉群在长时间或过度使用后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痉挛等症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初三学生腰肌劳损越来越普遍。
本文通过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在某初中以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腰肌劳损的症状:了解学生腰肌劳损时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僵硬、痉挛等。
2.腰肌劳损的发生频率:了解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频率,即每周或每月发生的次数。
4.腰肌劳损的对策:了解学生对于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初三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情况、原因及现有的对策,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初三学生腰肌劳损的治疗既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又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方式。
1.症状缓解:针对疼痛、僵硬和痉挛等症状,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热敷:用热毛巾、暖水袋等热敷患处,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 按摩:通过按摩患处,促进肌肉松弛,减轻疼痛和痉挛。
- 药物治疗:如非处方药或中成药,可暂时缓解疼痛和症状。
2.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保持腰部的自然弯曲。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过度。
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减轻对腰肌的压力。
3.体育锻炼方式改善:学生应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游泳、跑步、太极等,有助于锻炼腰肌的力量和柔韧性。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注意休息和适量运动。
4.体育课改革:学校和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和特点,开展相关的体育课改革,加强腰肌的锻炼和保护。
如增加腰肌力量训练项目,加强腰肌的柔韧性训练,教授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等。
通过以上的治疗研究,可以帮助初三学生有效缓解和预防腰肌劳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定义相对模糊,有叫腰背肌筋膜炎、肌 纤维织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中医叫 “肾虚腰痛”、“腰筋牢伤”。国外译为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或Acute,但在国外前者并未被普遍认同,而对后者的认识 相对统一。根据其发病机理来看,可定义为长期肌肉、筋膜、韧 带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它可因风寒、阴雨、潮湿 和劳累等原因诱发或加重。
参考文献
【l】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军医 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1993.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况唐进昌(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系 广西柳州 545004)
【中图分类号】R6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21—03 【摘要】分析了慢性腰肌劳损的病因、病理和征象,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预防治疗
2腰肌劳损的病因和病理 腰肌劳损是一种动静力性损伤,从事运动和体力的人所患的 多为动力性腰肌劳损,而从事久坐和久站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所患 的多为静力性腰肌劳损f4I。
万方数据
一21—
论 著——__—_二——_——_黼__黼艄慰懋氅磊黧懑戮盟茏懋黛裟盐燃点茹2戮剀幽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附近只 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无骨性结构保护。而躯干的 稳定性主要靠脊柱本身及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维持。故腰部在承重 和运动时,过度的负重、不良的直弯腰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 极易引起腰部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同样有些久坐 办公室的人,体力负荷虽然不重,但由于姿势不良、又缺乏运动, 致使一部分肌肉过度疲劳,长期形成这部分肌肉的劳损。
针对心血管病临床高发时间在凌晨这一情况,我们让患者选 择在戊时服药,中医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戊时流 注心包经,此时心包经功能旺盛,夜又主阴,在阴血归复之际,便于 药物的发挥,心的调养。另外药物经过人体2—4h的消化、吸收这 时用药剑子夜药效正发挥作用。这样,在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内 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疾病发生,经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 采用择时服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3慢性腰肌劳捆的征象 腰肌劳损的症状比较复杂,病情表现也因人而异,患者多表 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慢性腰痛,少数可有外伤史或搬重物和剧烈运 动史。腰痛的性质说不清,有隐痛、胀痛、酸痛,有的伴有沉重 感,但常表现为钝性酸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休 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卧床过久、活 动过度又加重,也有些患者睡觉时腰痛加重影响睡眠,在腰部垫 少许东西可减轻疼痛I早晨起床时腰僵硬,疼痛加重,活动后可 见好转。腰部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受凉、潮湿或阴雨天症状加 重。腰部压痛点常固定在下腰部某一点或某一区域,在该区域扣 捶时疼痛减轻而舒服,这往往可以作为与深部骨骼的疾病区别方 法之一。X线摄片一般无异常,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 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 4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腰肌劳损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 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特点,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必要时进 行X线摄片、腰椎CT或MRI检查,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还可 选择ECT检查、骨密度检查。目前有观点认为骨质疏松也可致慢 性腰痛。这对准确诊断可有很大帮助,其诊断依据是:(1)腰椎活动 正常或稍受限,腰部外形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急性发作时各 种症状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柱侧弯和功能受限【31,部分患 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一般不过膝,无下肢串痛和肌肤麻木 感.疼痛的性质呈钝性胀痛或酸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发整 个背部。(2)有急慢性损伤史,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疼痛程度 可随气候环境变化、劳累程度或体位姿势改变而变化,遇阴雨风 寒潮湿天气.晨起时症状加重,适当活动后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 症状减轻,但劳累后又加重,时轻时重,缠绵不愈。(3)腰部压痛范 围较广泛,体格检查时,第二至第四腰椎棘突水平之间腰肌部位有 压痛,压痛主要位于髂嵴后缘部和骶骨背面骶棘肌附着处,或腰 椎棘突部。腰部活动多无异常,少数患者腰部运动功能受限,腰 部耐力试验时间少于1分钟,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但可排除骨 骼疾病(如增生性脊柱炎,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结核等)。(4)注 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必要时可傲腰椎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idence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causes and signs,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l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I prevention,treatment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 的桥梁,所有活动中,都是以腰部为枢纽带动肢体完成的,突然 地过度屈伸、摆动和被对手碰撞等,尤其是腰背肌力不足时,极 易造成腰背部的软组织损伤【61。其具体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 种:(1)长期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从事劳动(包括取站立姿势和坐位 姿势)和运动,以致于使腰部负荷过重,造成腰肌的疲劳和损伤,或 者使腰肌长时间处于被动牵拉状态,造成累积性劳损变性,软组织 疲劳则产生腰酸痛。(2)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迁 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损伤【21。或者反复损伤使受伤的组织不能 完全修复,加之受伤的肌纤维变性或瘢痕化,遗留慢性腰痛。(3)腰 椎先天畸形、或下腰短缩畸形,或腰部外伤后长期卧床,腰背肌 长时间疲劳等。(4)长期睡在太软的床上也会引起腰痛。因为仰卧在 软床上,臀部较重,有臀部下陷的趋势,使腰凸增大,造成腰部 肌肉紧张所致。(5)肾气虚弱,腰部遭风寒湿邪侵袭,防碍局部气血 运行,促使和加速腰骶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引起的腰背部 僵硬、疼痛也属于腰肌劳损。
5.3封闭疗法 疼痛明显患者,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2%利多卡因2-5ml, 曲安余德10-40mg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5.4药物治疗 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m中药。可口服抗炎止痛药,如 布洛芬、芬必得等,但不能多吃,否则会形成药物依赖或降低药 效。也可用扶他林、好得快等局部喷涂。中成药可选骨仙片、壮 腰健肾丸、金匮肾气丸、丹参片等,3周为l疗程。汤药可选用经 验方:当归129,苏术、桃仁、地龙各99,官桂、麻黄、黄柏、甘 草各69,水煎服,每日l剂,饭前分服2次,15天为】疗程。外 用方有狗皮膏、麝香风湿膏、坎离砂等。 5.5物理疗法 常用的物理疗法主要有热疗、蜡疗、中频、电疗与红外线治 疗等,热疗可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的有热水袋、热敷、 电热和红外线。冷热交替法使损伤的组织处血管不停地收缩和舒 张,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见效快、疗效好。也可以用蜡疗、 超短波、氦氖激光等疗法。氦氖激光疗法能减轻慢性疼痛。 Snyder-Mackler L和Bork认为氦氖激光治疗可以增加人体表反 射状的感觉神经末梢的反应时间。他们猜测这种感觉神经末梢的 增加时间可能是疼痛减轻的机制,因此,氦氖激光是一种有益的 止痛疗法% 5.6运用按摩、针灸和拔罐疗法治疗腰肌劳损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通络、活血散淤、解筋止痛。 但脊柱结核、骨髓炎、新鲜骨折、肿瘤和孕期除外,可应用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准备手法:患者 俯卧位,医者先用柔和的掌根按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 下施术5-6遍。(2)治疗手法:接着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三焦俞、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志室、秩边等穴位,约4分 钟。以酸胀为度,并用双手拇指弹拨痉挛的肌索10次t然后患 者侧卧位,施腰椎斜扳法,左右各一次。(3)结束手法:用掌擦法 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并用桑枝棒 或空拳扣击腰骶部,约2分钟。按摩完毕即做针灸。取穴:肾 俞、委中、大肠俞、阿是穴、三阴交、太溪、腰阳关、昆仑。采 用远近配穴法,每次取4-5个穴位,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5分 钟;走罐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 分泌,可增加腰部肌肉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瓶液循环。循 脊柱两侧走罐还能分别改善各经络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 调整。 5.7运动疗法 是国内外普遍认为治疗肌肉损伤慢性期的安全、有效的方 法。但以前运动疗法常用的多是针对某一练习,如倒退走、腰背 肌拉伸练习、仰卧举腿、仰卧、俯卧举腿等,而最近有人将伸展 练习、稳定性练习和力量性练习结合起来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 6慢性腰肌劳损的预防 6.1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常年久坐的人,腰 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同
。卒心痛”等病的范畴。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常表现为日 轻夜重的特点。((素问·脏气法时》云:。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静……”((素问·标本病传论》称心病死于“冬夜半,夏日中”。 《(灵枢·营卫生会篇》日:“夜半为阴隆,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 阴尽”,指出当阴邪旺于阴分,又值阴气旺时,则邪逢阴而更强, 故呈现夜重昼轻的变化。李东垣提出。夫百病,夜则增剧,昼则 安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气不病也”。王肯堂也说:。瘀血为 病,其脉茹涩,日轻夜重。”中医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心经在 午时(1l—13时)气血最旺盛,相对的子时(23-1时)最衰弱。 且子丑时胆肝经用事,一阳初生,为阴阳消长转化之关键时节,心 血管疾病患者机体常不能与之相适应,阴阳失调而致发病率和死亡 率最高。
黧 —麓嘲懋鞠黼躺雹誓幽■譬■■■罂鞠翟髦■翻瞄盟鞠蚺醵慧翻黼鳓盟嘲—您嘲■—土■■—兰—嘲翻翟■—监 —■瞳盛嘲霸麓盛黼翻翻滤嘲—嘲慧嘲雕嶙黼瞄鞲惑期嘲—线———‰——_——_——■——_——■——_—— ■—————■———————————_—■—●●_■—————_——■——一一 论~ 著一口
而无严重合并症和其他疾病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使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钙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