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海峡之声网 2008-04-30 06:49:55海峡之声网专稿,(作者:黄伟华)进入四月,气温渐渐回升,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也随之日益“升温”。

十二日,台湾屏东里港双慈宫妈祖信众七十人赴妈祖故乡——湄洲岛朝圣观光;十七日,第三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开幕,七千名来自两岸的信徒齐聚青礁慈济宫,共祭保生大帝;十八日上午,一千余两岸王氏宗亲身着汉服聚集在福州闽王陵前,焚香祝祷,同祭闽王王审知……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

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

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

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

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下。

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

到台后,自然把妈祖供奉于庙宇。

从此,妈祖信仰启蒙及台湾,形成许多以不同妈祖为中心的祭祀圈和大规模的供香、割香活动。

妈祖,原名林默,是宋代莆田湄洲岛的一位民间妇女。

据传,她通晓天文、医术,平素急公好义,扶老济困,民间流传着许多妈祖驱恶扬善、扶助百姓的故事。

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在岛上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

老百姓出于对妈祖助人为乐、济世救民的向往,把她塑造成一位保佑平安的海神形象。

台湾的妈祖崇拜极为普遍,以妈祖为主神的庙宇多达509座。

每逢妈祖生日(农历3月23日),各地妈祖庙都在这一天前后举行隆重祭典,绕境游行,称之“迎妈祖”。

台湾最基层的地域神是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各乡村都有土地公庙保护各区域的安全,祈求土地平安,农作物丰收。

台湾有句话说:“田头田尾土地公”。

在乡村进村路边常见立一块宽30公分-40公分、高80公分-90公分的石碑,上面只刻土地公或福德正神字样,连神像也没有(闽南一带也同样可见),因有所谓“有土即有财”之说,福德正神也成为财神,被商人所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作者:洪小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简述台湾新竹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哪吒信仰的基本由来,并列举新竹地区重要的哪吒信仰祭祀宫庙,分析这些宫庙的社会功能,并介绍其重要的宗教活动乩童起乩的基本过程,充分表现了台湾新竹地区哪吒信仰糅合儒、释、道三教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的本质。

关键词:新竹;哪吒;信仰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65-01一新竹,旧名竹堑,其所在的新竹平原是由头前溪和风山溪冲积而成,也因为受河口和四面环山的地形影响。

新竹地区的原住民有泰雅族、赛夏族和平埔道卡斯族等不同族系。

稍后为汉人的开垦时期,不同的时代,交织着多元化的民间信仰。

哪吒,一般民众也称之为中坛元帅、大罗仙、太子元帅等。

其缘起与佛教经典息息相关,其发展又受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本小说的推波助澜。

哪咤,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

《北方昆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昆沙门仪轨》和《哪咤太子求成就陀罗尼经》都有提及哪咤是密教经典中的护法神、北方昆沙门天王之子、药叉将军之属。

此外,哪咤信仰的兴起,也与李唐时期密教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台湾民间信仰是一种普遍的信仰,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迎合民众最切身和最根本的精神需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富有地方色彩的、草根性的信仰体系。

台湾的民间信仰以家庭为核心向外扩展的。

台湾民众的宗教生活与社区、庙宇紧密结合。

只要有社区的形成,必定有庙宇的存在。

而这些庙宇的创建与发展,又必然与民众的生活丝丝入扣。

二二战后至今,新竹市的民间信仰水乳交融。

哪咤信仰,已经成为新竹地区的共同信仰,供奉有哪咤神像的宫庙遍布新竹地区的大街小巷。

台湾民间庙宇祭祀的哪咤,其雕像大多取7岁左右孩童的身材面貌,威严站立,又面露祥和。

东窑太子宫,位于新竹市东香里。

传说,1986年,有民众在新竹市郊外古奇峰上砍伐相思树,运至不远处的炭窑制炭。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浅谈台湾新竹地区的哪吒信仰

庙。 分析这 些宫庙的社会功能 , 并介绍其重要 的宗教活动乩童起 乩的基本过程 , 充分表现 了台湾新竹地 区哪
吒信 仰 糅 合 儒 、 、 三教 源 流和 原 始 巫 术信 仰 的本 质 。 释 道
关 键词 : 竹 ; 吒 ; 仰 新 哪 信
中图分类 号 :C 5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0 5 5 1 (0 00 — 0 5 0 93 A 1 0 — 3 22 当时的竹堑地 区 , 14 年 , 为闽台通航要地 , ̄ t Jl " T# 的竹堑 新竹 , 旧名竹堑 , 其所在 的新竹平原是 由头前溪和凤山溪 冲积而成 , 也因为受河 口和四面环 山的地形影 响。 新竹地区的 原住 民有泰雅族 、 赛夏族和平埔道卡斯族等不 同族系。 稍后 为 汉人的开垦时期 , 同的时代 , 不 交织着多元化的民间信仰。 哪吒 , 民众也称之为中坛元 帅、 一般 大罗仙 、 太子元帅等 。 其缘起与佛教经典息息相关 , 发展 又受 到《 其 封神演义》 西 和《 游记》 两本小说 的推 波助 澜。哪咤 , 在佛教经典 中早有记 载。 B 昆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 方 、昆沙门仪轨》 哪咤太子 和《 求成就陀罗尼经》 都有提及 哪咤是密教经典 中的护法神 、 北方 昆沙门天王之子 、 药叉将军之属 。 此外 , 哪咤信仰的兴起 , 与 也 李唐时期密教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 台湾 民间信仰是一种普 遍的信仰 , 糅合 了儒 、 、 释 道三教 的源流和原始巫术信仰 ,迎合民众最切身和最根本 的精神需 要, 所形成 的一种特殊 的 、 富有地方色彩 的 、 草根性 的信仰体 系。 台湾的民间信仰以家庭为核心向外扩展的。 台湾民众 的宗 港舟楫频繁 , 商业兴盛 。郊商们集资在此建立庙宇 。 新 竹代天府五府王爷庙 ,位 于新竹市延平路。新竹代天 府, 始建于 16 9 9年 , 中殿 由李府千岁 、 池府千岁 、 吴府千岁 、 朱 府千岁和范府千岁这五府千岁坐镇 , 前殿神桌 中间奉祀哪咤 , 后殿配祀如来佛祖 、 五谷先帝 等。 天王宫 , 于新竹市北区民富街。 位 天王宫始建于 18 9 6年 , 主祀托塔天王李靖 , 也就是 民间传说中哪咤 的父亲 , 中奉哪 殿 咤、 金咤 、 木咤和观音菩 萨, 左右配祀关帝 爷和文 昌帝君 。 中清宫 , 于新竹市北 区中寮里 , 位 主祀朱府王爷 、 哪咤太 子和北极玄天上帝 。中清宫每周三 、 周六为 民众跳乩“ 办事” 。 无极太子宫 , 于新 竹市北区新民里 , 位 主祀哪咤 , 配祀王母娘 娘、 太岁爷和五 营将军。特别的是 , 无极大子宫的哪咤造型采 用 的是 “ 三头六臂” 的形象。 南天府太子宫 , 位于新竹 市千 甲里 。寺庙主祀哪咤, 配祀 关帝爷 、 济公和 尚、 五府千岁 、 普庵祖师 、 陀仙翁 、 华 清水祖师 、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尴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诅忆 传承:以台北木跚崽颐庙为例.
刻.~-
肉.....f...t...t....甜忽Ò)ofl 骨事"曲'..t.Lt且,唱'属是地刽Il 串 ._ll..t.曲 a展..."".ot.~...揭.t.lI屠曲'祀锚'越精槐退,酣且 .骨息,晶胃俯章.帷"岛血也记忆倚永.起...t.危民在啻品血 E 也盛It .量晏崎铺"种融之-.平Aa由草地 E 崎也矗移民'&11("事 h 品..晶 • •...悻..~到血曹遭"'A.量损且.~民R.钟....IIt...舍*..品.槐 但~...晴朵....崎'"窜11'.总&也..t.-植武坤,平'危民岛单位民 "战都*~鼻拯晶. ~晴阜.阜且剥.阜a带血 a过母 .O~点....扉 S "'&.越岳错押在 .A晶.II:.t晶,曹份a 立也..t.崎记忆.但值...~崎都市 也、居住鼻...章,瞄且A'"也膏...直排工皇位舍'‘.. iI:.~ι具布' .......饱的神凰#钟且位远街精兔It阜于'晶....琦晶$骨 e坞. .钳 晶骨..梅地章..也曲也骨馆fP.且也如何a且.晶;t费圃 *a崎馆骨...~审立
百余年来,台北地区的迎起公一直是文山区、信义区及大安区颇负盛名的 民间信仰活动。有鉴于此,本文将阐明尴公信仰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地 域性和宗族性上的发展脉络,也将叙述台北木栅忠顺庙起公信仰的概况,并述 及台北木栅忠顺庙相关的祭祀活动。如同格尔茨 (Clifford Gee血)所强调的, 地方上的文化现象必须从地方性知识来获得解答。因此,笔者在本文最后讨论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i丑旦●罨驰明清以栗台湾移民中的关量帝君信仰张泽洪摘要: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

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

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

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关键词:明清时期;台湾移民;关帝庙;关圣帝君信仰中图分类号:B9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80-06由关羽崇拜升格形成的关圣帝君.是在中国社会中帝神像,是从福建漳州东山岛关帝庙分灵。

由明宁靖王影响广泛的民间俗神。

明清以来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民。

恭请关帝神像来台供奉。

关圣帝君信仰随之流播世界各地。

现在台湾民间流行的台南市香火旺盛的开基武庙,创建于明郑永历二十关帝信仰.是东南沿海移民进入台湾的历史过程中生成三年(1669年).由郑成功部下将领兴建。

此庙供奉的的。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宗教运动中.台湾的关两尊关帝神像,来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涂门关帝庙。

奉帝信仰达到空前的高潮。

有关台湾关帝信仰的研究,台请的两尊关帝神像来台后.最初在承天府西定坊港口前湾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I)2002年7月22日至8搭寮安座奉祀.此_芙帝庙位居港口要津而焚香者众.后月7日,笔者应邀在台湾作宗教民俗田野考察.亲赴高来该港口俗称为关帝港。

由于关帝港是台江内海的重要雄、台南、台中、彰化、南投、屏东、新竹、桃园、台港口,云集于此的商人崇信武圣关公,因影响最著而名北、宜南等地数十座关帝庙实地观察.通过访谈收集关为开基武庙。

明郑时代台湾虽属开辟初期。

但台南府已圣帝君信仰的民俗资料。

因此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有安平镇关帝庙,天兴县关帝庙,万年县则有五座关探讨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帝庙.由此台南府共有九座关帝庙。

台湾的开发史是自台南向台北,因此关帝庙的修建也以台南最早。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及注意事项一、语言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台湾民众口中的“国语”。

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

台湾政界人士说话比较传统,常用敬辞。

①与台湾人打交道常用的16个客套词: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征求意见说“指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宾客来临用“光临”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了解工作用“高就”,看望别人用“拜访”中途离开说“失陪”,归还物品叫“奉还”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②常用的敬辞: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二、信仰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

教堂寺庙扁布,信徒众多。

①神明信仰。

台湾庙宇数量众多,民间信仰非常广泛。

信仰对象绝大多数是从祖国大陆传入的。

台湾民众供奉的神明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对象,如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等;二是对台湾有大功者,如开台圣王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三是行业保护神,如为了航海安全,崇拜妈祖,为了保佑健康,信仰保生大帝,为了保胎育儿,信仰临水夫人等。

②宗教信仰。

台湾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又名清真教、回教。

教徒别名穆斯林)。

三、饮食类似粤、闽,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

①讲究菜肴的丰盛吉祥,注重菜肴的鲜、嫩、滑、爽。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一般以米为主食,也很喜欢各种面食品种。

台湾地区均有不同的特产,质量优异,可适量采购纪念,如珊瑚、珍珠、茶叶、灵芝、玉辟邪、琉璃、牛肉干、凤梨酥、话梅、化妆品等。

唯有服饰则较香港价高。

四、礼赠人和人之间往来,按国内的习俗都需要带一些礼物,在台湾俗称“带伙手“,有些东西不能作为礼物相赠的:毛巾、扇子、刀剪、年糕、棕子、鸭子禁赠月内产妇、雨伞。

五、礼仪1、在不清楚台湾人的政治立场的前提下,不谈论中国大陆和当地的政治问题。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素材

走近台湾的“拜拜文化”“有烧香,有保庇”,走进台湾传统庙宇,焚香祭拜的烟雾袅袅,必定扑鼻而来;你或许不知道,在台湾的民间信仰里,“香”既是人与上天、与祖先沟通的媒介,也是神明灵力附托传递的工具,一柱清香,就是“拜拜(祭祀)文化”的缩影。

光是关于“香”的起源传说,就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随着佛教传自印度,当初释迦牟尼讲道时,为了驱逐蚊蝇及汗臭而焚烧木材,后来才发展出檀香与沉香.台湾新港香艺文化园区制香老师傅涂桎嘉表示,“制香业相信,发明香的祖师爷是号称‘香妈'的九天玄女,而最早的用香是拿来当作药品”;宋朝文人雅士将香应用到“品香"上,而目前礼佛敬神的祭祀用香,则是晚近才盛行。

延续香火家族大事台南的老店新万芳香铺创立于日治时代,老板郭清芳认为,“制香的由来原为消除秽气及疫病。

香在中国社会中,除了烟气袅袅升空可与神明沟通,也代表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因如此,华人社会对于子嗣“延续香火"一事,才会视为家族大事.在台湾的民俗中,无论线香、香气与香灰,都蕴含着信众心中的感恩祈愿,希冀获得神明的灵力保佑.因此,小孩收惊时,要倒拿着衣服,让香气环绕氤氲;祈求平安符时,要持符在香炉上绕三圈“过炉”;大年初一凌晨,庙宇信徒就要争着“抢头香”.就连新盖庙宇的神只,也能透过分香、割火,分享大庙神佛的灵力。

因此,神明进香或遶境时,最重要的是“香担里的香不能中断、不能熄灭”,有些进香队伍还设有“香担组”保护香火,香担不但不能随便放在地上,也要避免香火任意流出,降低神圣性。

纸钱习俗超越政治除了香火,金银纸钱是另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工具,无论是烧给神明的金纸、烧给祖先的银纸,这种浸泡竹子、碾压晾晒后,再依不同种类裁切、盖印或贴上锡箔的纸钱,已经陪伴台湾人走过数百年,甚至反映出日治时代的辛酸。

一九三五年左右,日治政府为了强化统治,开始所谓“寺庙整理运动”,包括不准制造及使用纸钱,当时苗栗竹南等地已是产地中心,商家为了逃避查缉,刻意在纸钱上印制错误的地址、或以麻布袋挑担偷偷贩售;因为取得不易,有些民家还自行刻印,盖在作业纸上,权充纸钱,由此可见,民间对于焚烧金银纸的心理依赖,远大过政治力量的束缚。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

【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城市名片】台湾妈祖文化妈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文化,在我国南部临海十分受到推崇。

妈祖在民间被认为是海上的神灵,能保佑出海平安。

而在台湾,由于特殊的条件形成的妈祖信仰文化既具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也具有其特殊性。

下面就跟随店铺一起走进台湾文化,看看具有宗教色彩的台湾妈祖文化吧。

妈祖是台湾的主要民间信仰之一。

清康熙五十九年台湾县志关于妈祖的记载有四条:一为大妈祖庙,即宁靖王故宫改建的妈祖庙;二是小妈祖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间,位于西定坊水仔尾;三为鹿耳门妈祖庙,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前殿祀妈祖,后殿祀观音;四是澎湖的妈祖庙,那时这一地区各港口几乎都建有妈祖庙。

各种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年以后的台湾妈祖庙多分布在水路要道,尤其是在各个港口比较普遍。

日据时期,尽管日本侵略者控制较严,但妈祖信仰早已深入民间。

20世纪50年代以后,妈祖信仰在台湾持续发展。

从台湾妈祖庙的分布来看,由南向北中心点分别为台南市的大天后宫、云林县的北港朝天宫、彰化市的南瑶宫、台中县的大甲镇澜宫等,构成了一条妈祖信仰的中心线。

从妈祖信仰在台湾的发展历史来看,台湾民众中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祭奉仪式也愈来愈繁杂;妈祖庙的规模不一,有民间的小寺小庙,也有颇为壮观的宫院;妈祖被誉为“天上圣母”,又被视为“东方的维纳斯”。

台湾各地妈祖庙宇名称不一,主要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丽殿等名称,又因各地祭奉的妈祖神像来自大陆的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的称谓。

例如,来自湄洲的称“湄洲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

台湾妈祖信仰热潮在清代福建移民大量入台后就逐渐形成,此后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近百年的间里间里,仅台湾大甲一地的进香团便从数十人发展到5万多人。

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指出,妈祖信仰随闽粤汉族移民入台后,以若干源始的庙宇为中心形成很多信仰圈与祭祀圈,并且因而盛行进香,割香的仪式活动,至今仍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生日(俗稱浴佛節)。
12.四月十二:蘇府千歲千秋統一例祭日。
13.四月十四:孚佑帝君.呂仙祖誕辰
14.五月初二:保生大帝昇天紀念日。
15.五月初五:端午節,祭祖和祭房舍的守護靈地基主。
16.五月十八:張府道陵天師聖誕千秋。
17.六月十三:巧聖先師聖誕千秋。
18.六月十九:觀音菩薩得道日。
重要祭典儀式
茲列舉如下(下列日期除特別標記外皆為每年農曆日期):
1.正月初一:新正,為「元旦」、「歲首」,按禮俗進行「開正」、「賀正」儀式,祭拜天地眾神明、列祖公媽與地基主。
2.正月初五:財神玄壇真君下凡日,商家多在此日迎財神、開始營業。
3.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
4.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萬壽日(俗稱天公生),民間於子時起祭天。
19.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誕辰。
20.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真君(普渡公)誕辰。(祭典由七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
21.八月十五:中秋祭太陰星君、福德正神和祭房舍的守護靈地基主。近年又流行在中秋節前後烤肉慶祝。
22.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中壇元帥聖誕千秋。
23.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
24.十二月初八:釋迦佛得道日。
岳飛(岳武穆王、岳府元帥,例如碧霞宮)
王善
張單
瘟神信仰
五福大帝
五年王爺
保儀尊王
八家將
高僧信仰
達摩祖師
清水祖師
顯應祖師
普庵祖師
三坪祖師
慚愧祖師
泗州古佛
扣冰古佛
定光古佛
濟公活佛
弘法大師
與原住民有關之信仰
地基主
阿立祖
尪姨
吉貝耍孝海祭
陰廟
有應公
水流姑娘
大自然
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方四象、四季日夜、山川湖泊、花草樹木、龍虎狐蛇、金石古物
參考資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民間信仰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13其他
14參見
15註解
16參考資料
緣起
閩、粵移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故鄉地方神祇,分靈事奉。由於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到臺墾殖後,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又須與臺灣原住民族及不同的墾殖團體相互械鬥,爭奪土地、水源、商業利益等等,又時常危及生命財產,分靈而來的原鄉神祇,成為移民的心靈寄託,而信奉同一神明也產生了同鄉之間的意識形態認同,渡海來臺的海神、鄉土神、瘟神(王爺)等信仰,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
拆除工程業:孟姜女等
自行車、司機:中壇元帥等
保全業:門神等
宗教界
道士:三清道祖、法主真君、臨水夫人、太上老君、張天師、普庵禪師等
算命業:諸葛武侯、鬼谷子仙師、袁天罡真人、管公明仙師、朱建平仙師、劉伯溫仙師等
堪輿業:八卦祖師、鬼谷子仙師、嚴君疾仙師、賴布衣仙師、劉伯溫仙師
其他業界
娼妓、酒店業:管仲仙師、白眉神仙師、豬八戒仙師等
18.七月十四:雞籠中元祭。
19.七月廿:客家義民節。
20.八月十五:南鯤鯓代天府朱府千歲誕辰祭典。
21.八月: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東港迎王祭)。
22.九月初九:高雄三鳳宮太子元帥誕辰祭典、馬祖天后宮媽祖昇天祭。
23.九月十五:南鯤鯓代天府吳府千歲誕辰祭典。
24.十月廿二:艋舺青山王館青山王誕辰祭典(俗稱「艋舺大拜拜」)。
目錄[隱藏]
1緣起1.1鄉土神簡表
2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2.1重要祭典儀式
2.2臺灣各地重大活動
3職業守護神3.1醫藥界
3.2軍公教
3.3農畜界
3.4工業界
3.5商業界
3.6服務業界
3.7宗教界
3.8其他業界
4觀音信仰
5海神信仰
6王爺信仰
7恩主公信仰
8瘟神信仰
9高僧信仰
10與原住民有關之信仰
11陰廟
12大自然
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另外主要源自道教、本來流行於泉漳一帶的正一派、閭山派道教來臺後,經過一段時間與佛教、儒教摻合,逐漸變成「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的臺灣多神格「民間信仰」。
尚有一種民間信仰被專家把它歸類為「儒宗神教」,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大都是藉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相容聖人、佛祖、神仙的三教合一思想,強調修身、齊家、行善、勸化;即以勸化世人,挽救人心,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
司法官、檢、調、安:包公、城隍爺等
軍人:九天玄女、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岳武穆王等
警察: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土地神等
消防隊: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玄天上帝、關聖帝君等
農畜界
農業:神農大帝、后稷大帝、土地神等
茶業:陸羽仙師、雙忠公、清水祖師、法主真君等
漁業、航海業:天上聖母、玄天上帝、水仙尊王等
肉品業、屠宰業:玄天上帝、張飛將軍、樊噲將軍等
泉州府同安籍移民:保生大帝、霞海城隍
泉州府晉江青陽籍移民:武惠尊王(又稱順正大王、俗稱紅祖公)
興化府籍移民:媽祖(不分閩、客,漢人普遍信奉媽祖,視為海神。興化人視為鄉土神)
福州府籍移民:照天君、董真人、裴真人、扣冰祖師、開閩聖王、白馬尊王、五福王爺、臨水夫人、懿德夫人
汀州府籍移民:定光古佛、伏虎禪師
樹王公
茄苳公
石頭公
其他
義民爺
日本王爺(義愛公)
飛虎將軍
荷蘭公主(又稱八寶公主,荷蘭公主廟位於屏東)
弁財天
新北市新店區無天禪寺供奉李師科塑像。民間傳說要中樂透彩,得先拜李師科;也傳說,搶匪下手前會上山膜拜。
參見
臺灣宗教
中國民間宗教
民間信仰
註解
1.^《臺灣宗教》,高賢治,眾文圖書公司,1995年
2.^玄天上帝聖誕香客湧入受天宮
畜牧業:廣澤尊王等
園藝業:百花仙子等
工業界
礦業界:正陽真人、孚佑帝君、火德星君、當地的山神、土地神等
建築、木工界:巧聖先師、荷葉仙師等
機械、鐵工界:太上老君、尉遲恭將軍、李鐵拐真人等
紡織業:織女娘娘、嫘祖等
陶瓷業:女媧娘娘、樊仙、孫臏等
紙業、金紙業:蔡倫仙師等
傘業:女媧娘娘、多聞天王等
鞋業:孫臏等
線香業:九天玄女等
6.三月廿三:全臺各地天上聖母-媽祖誕辰祭典。
7.四月十二:金門迎城隍古地城隍喬遷慶典。
8.四月十五:西港慶安宮十二瘟王誕辰祭典,每三年一科的國定民俗西港刈香(俗稱西港香)。
9.四月廿六:三重先嗇宮神農大帝誕辰(俗稱「三重大拜拜」)。
10.四月廿六:南鯤鯓代天府李府千歲誕辰祭典。
11.四月廿七:南鯤鯓代天府范府千歲誕辰祭典。
5.正月十五:元宵節祭天官大帝(三官大帝)。
6.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做頭牙(很多商家公司行號改在頭牙宴請員工,尾牙只有拜拜祈求而不宴請)。
7.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
8.三月初三:上巳節,祭祖,玄天上帝聖誕萬壽。
9.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千秋。
10.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各地的媽祖常有遶境活動,如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西螺社口媽徒步往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及桃園龍德宮徒步謁祖進香。
25.十一月初一: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誕辰祭典。
26.十二月廿三:臺南東山碧軒寺恭送觀音佛祖正二媽回火山碧雲寺過年(俗稱「東山迎佛祖」)。
職業守護神
醫藥界
醫藥業:神農大帝、保生大帝、孫天醫真人、扁鵲祖師、華佗祖師、李時珍等
婦產科醫界:註生娘娘、臨水夫人、織女娘娘、張仙等
軍公教
教師、公務員:五文昌尊神、文昌帝君、魁星星君、至聖先師、倉頡先師等
2.正月初十:臺南東山碧軒寺恭迎觀音佛祖正二媽回駕碧軒寺(俗稱「東山迎佛祖」)。
3.正月十五:臺東縣天后宮、玄武堂串聯臺東境內各廟宇的「元宵遶境」、「砲轟寒單爺」、馬祖各廟宇的元宵節擺暝。
4.三月初三: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潮[2],及全臺各地玄天上帝誕辰祭典。
5.三月十五: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元保宮保生大帝誕辰祭典。
潮州籍移民:三山國王、慚愧祖師
其他客家籍移民:義民爺
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
就信仰人口而言,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依類別分,則佛教與道教為臺灣兩大宗教。據美國國務院2003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全臺灣有454.6萬人為道教徒,其中被認定為「道教」的臺灣民間信仰,應佔大多數。該報告甚至於頁末表示,「若將崇奉祖先、巫術、鬼神和其他神靈及動物崇拜算入此信仰,臺灣民間信仰的人數更高達全國民眾的八成」。大部分臺灣人同時信仰佛教與道教。這種融合佛、道的民間宗教對社會生活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每逢這些節日皆有許多民俗活動傳承舉辦著,熱鬧者更可達兩三天甚至更久[1]。
臺灣民間信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著名廟宇艋舺龍山寺。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人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商業界
商業:財神、土地神、關聖帝君等
銀行業:財神、福德正神等
運輸業:中壇元帥、九天玄女等
服務業界
酒業:杜康仙師、李太白仙師、濟公禪師等
餐飲業:灶君等
糕餅業、麵包業:灶君、諸葛武侯等
豆腐、豆漿業:淮南尊王等
理髮業:孚佑帝君等
檳榔業:韓愈仙師等
戲曲界:田都元帥、西秦王爺、孟郎君等
溫泉:不動明王
徵信業:佛祖等
12.五月初一:新莊大眾廟大眾爺誕辰祭典(俗稱「新莊大拜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