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指民间流传的信仰、敬神、祭祖等活动,包括神像、香火、祭品等。

它从古代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并通过口耳相传、民间文化等方式传承下来。

一、民间信仰的历史渊源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祭祀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同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仪式。

到了金、元、明、清等中晚期,民间信仰逐渐繁荣起来。

各地出现了许多神庙、土著寺院、道观、祠堂等场所,这些场所集聚了民间信仰和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1、寺庙和祭祀活动寺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敬拜山水神明的场所。

寺庙里还有大殿、神龛、檐柱、石碑、方尊等文化遗产,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特色。

祭祀活动在寺庙中进行,包括祭祀神明、烧香、燃放爆竹、放鞭炮等。

2、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3、道教、佛教、儒教除了天地神明以外,道教、佛教、儒教也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是中国本土信仰,强调修炼身心和自然之道;佛教强调菩萨道、修行和慈悲;儒教强调人伦道德和家族观念。

这三者各有侧重,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三、民间信仰的社会意义1、传承历史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连接着历史与文化。

它们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2、体现文化地方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信仰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关帝信仰在中原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在福建地区广泛流传。

3、弘扬价值观民间信仰中强调崇拜神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行善积德等价值观。

这些观念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秩序和伦理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信仰的保护与传承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退化,民间信仰也在逐渐衰落。

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是指不属于正式宗教体系,但在特定社群或地区得以传承和实践的宗教观念和仪式。

它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信仰体系,包含了对神灵、祖先、自然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与礼仪,同时也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相互交织。

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在与自然力量的相遇与互动中形成了对其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古代文明中,由于宗教信仰的限制,民间信仰往往会以非正统的形式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逐渐得到官方认可,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祭祀、崇拜、祈祷、巫术、法术等仪式和行为。

人们通过供奉、祭祀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祖先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庇护、保护和祝福。

同时,民间信仰也强调个体对命运和运气的控制,常常通过巫术、法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民间信仰中,神灵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地区和社群有着各具特色的神灵系统和信仰对象。

既包括宇宙神灵、守护神、神职人员,也包括一些已故的人类或动物等。

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和力量,将其视为超越自然界的存在,并通过祭祀仪式和祷告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此外,民间信仰还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较为复杂,有时候具有替代宗教或融合宗教信仰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相互渗透,形成了寺庙融合民间信仰的现象。

同时,民间信仰还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它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的体现。

民间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精神慰藉和信仰支持,还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民间信仰活动,人们加强了社群的凝聚力和信任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同时,民间信仰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持和文化认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自然界的联系逐渐疏远,传统的民间信仰逐渐淡化。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二、鬼魂信仰
鬼的居处
❖ 坟墓 阴间官府管辖鬼魂的总管是泰山神 ❖ 丰都鬼城 道教说法,由丰都大帝掌管 ❖ 地狱 佛教说法,由十殿阎君掌管
综合成以佛教“地狱说”为主的“阴曹地府说”
三、正神信仰
1、正神释义 2、自然神信仰 3、人生保护神信仰
三、正神信仰
正神释义
❖ 人灵为鬼 它灵为神 ❖ 形成鬼魂和神祗两大崇拜系统 ❖ 国家出现后神也有了确定的职司和统属关系
祖先崇拜极为虔诚是中国特色
各行业祖师
❖ 木匠业祖师——鲁班 ❖ 竹匠业祖师——泰山 ❖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尉迟恭 ❖ 制陶业祖师——宁封子 ❖ 制伞业祖师——鲁班 ❖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 蚕丝业祖师——缧祖 ❖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 染坊业祖师——葛洪 ❖ 酿酒业祖师——杜康 ❖ 茶叶行祖师——陆羽 ❖ 豆腐业祖师——乐毅 ❖ 火腿业祖师——宗泽 ❖ 制饼业祖师——汉宣帝
❖ 恶鬼 寻捉替身
❖ 淹死鬼 ❖ 吊死鬼 ❖ 伥鬼
二、鬼魂信仰
❖ 厉鬼 寻仇索命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 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 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 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 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二、鬼魂信仰
❖ 善鬼 保佑后人 民族祖先 家族祖先 行业祖先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 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 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 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 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 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 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依,日夜凭空号叫。” ❖ “遥值饿殍之尸,倒于山侧,…乃附饿殍之尸而起。”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 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套神 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 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民间信仰的核心是“超自然观”。
❖首先信仰可以让人对群体产生皈依 感。
❖其次,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其三,信仰可以给人强有力的安定 感。
第一节 信仰对象
❖ 一、灵魂 ❖ 二、自然神,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来加以崇
拜。可以分为四类: ❖ 天体 ❖ 自然现象 ❖ 无生物 ❖ 生物
❖ 三、图腾“totem”,(印第安语) 原是“他的 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 有某种血缘关系
❖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祖先神
❖ 五、 生育神
❖ 六、 行业神
第二节 信仰媒介
❖ 一、巫的种类 ❖ 1 巫觋 ❖ 2 祭司 ❖ 3 术士
❖ 对预兆的信仰 ❖ 预言 ❖ 占卜
❖ 二、祭祀,民众向民间神灵祈求福佑或驱灾 避害的一种惯制,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 式制度。祭祀有几个必备要素:
❖ 1要有明确的祭祀对象, ❖ 2有主祭人和信众。 ❖ 3 有一系列祭祀程序,包括请神、送神、谢
神等。
❖ 4要有供品
❖ 三、 巫术,指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 从性质上看,巫术分为白巫术和黑巫术两种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内容来看,招魂巫术、放 蛊巫术、神判巫术、禁忌巫术、驱疫巫术等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方式看,可分为模拟巫术 和接触巫术 。
第四节 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 一、民间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 ❖ 二、 民间信仰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
闭性 ❖ 三、民俗信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 四、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 五、民俗信仰呈现俗信化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第一部分: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对于神灵、祖先以及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民间信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

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的崇拜。

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始终流传至今,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祭祀仪式中,向祖先祈福、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此外,中国的农耕文化也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

人们相信自然力量和天地间的联系,例如山、水、风、雨等都被看作是具有神圣力量的存在。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会进行丰收祈福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部分: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常常跟历史和宗教信仰有所联系。

神话传说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是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探讨。

中国神话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各种神兽和神话人物。

据说,这些神兽在古代的时候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它们形态各异,拥有各自独特的神奇能力。

这些神兽的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想像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神兽,中国神话中的诸多神仙和仙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例如,《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追求永生不老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都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消失和遗忘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被采取。

例如,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相关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民 间 信 仰

民 间 信 仰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 俗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 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 帝湿伐逻。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 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 「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 「现音声」、「圣观音」等。他过去世早已 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另一方面,也借指监狱。
赑屃(bìxì)又名霸下, 样子似龟,喜欢负重, 碑下龟是也
鸱吻:
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 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 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 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 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 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 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 头胡琴”。
这九子是:赑屃(霸下)、鸱吻、饕餮、 睚眦、狴犴、狻猊、囚牛、椒图、蒲牢
1、狴犴,
又名宪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 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 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 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 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 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 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后在道教 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 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 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

以后发展成上天用雷惩罚人间,对雷击人与物,认为是天罚。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中的恶报,大多是由雷公来执行的。

凡被雷击中的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应避走、搬迁,同时举行仪式祭雷。

由于中国人对雷公的这种信仰,因此民间经常举行雷神会、雷王祭等祭雷习俗,在汉族中较普遍地举行雷祖生日的祭祀。

民间信仰中的雷神龙身人头,长着鸟喙、鸡爪,背有翅翼,手持椎槌。

由雷崇拜发展而来的对闪电的崇拜也是中国民间信仰天象的一大特色。

中国民间信仰喜欢为神灵联姻,因此,在民间信仰中,雷神与闪电神相依相伴,有雷公电母的说法。

(3)雨师与龙崇拜中国从原始农耕时代就对天降雨水有了直接的崇拜。

数千年来的祈雨传统就是对雨水崇拜的最好证明。

在古代雨神被称做"雨师",是专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灵。

实际上雨神没有独立成神,大多数只把它看做是天的一种职司。

每逢天旱,人们便向天求雨。

汉族人把龙当成掌管雨水的水神,向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此祈雨时祭龙王庙,抬龙王偶像出巡;有的地方还认为关帝也有司雨职能,因此求雨时要祭关帝庙或抬关帝神像出巡。

求雨过程中有的还夹杂"喊皇天"的仪式,向天求雨,有的采取暴晒或鞭打龙王神像的方式,惩罚龙王。

龙崇拜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人们自喻为龙。

人们把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比作龙。

我国有一条成语,叫"望子成龙",就是父母希望子女长大以后有出息的意思。

连皇帝也自命为真龙天子。

直到现在,中国人还自称"龙的传人"。

(4)妈祖谈到海龙王,我们可以顺便提一下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信仰。

妈祖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上的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妇女,生前为人治病,海上救人,有恩德于乡里。

林默去世后,据说她经常在海上显灵救人,于是人们便立庙祭祀她。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北宋赴高丽使团在海上遇难,据说也是被林默所救,奏报朝廷,朝廷于是诏令赐予"顺济"为庙额,从此成为官定的海上保护神。

南宋、元、明、清时,有加封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妈祖庙和妈祖信仰便在北自天津、南到台湾、南洋的沿海地区流行开了。

人们在海上遇到风暴、海匪的时候,总是祈求妈祖保佑。

(5)河神古代官方祭祀的河神,主要有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称作四渎。

据远古传说,黄河神叫冯夷,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为水神。

水神曾化为白龙在水上遨游,被后羿射瞎了左眼。

当时的洛水之神是伏羲氏的女儿,名叫宓妃,是河神的妻子,与后羿还有一段私情。

古代帝王封四渎为侯伯,所以河神又称河伯。

据《史记》记载,西门豹当邺令时,当地为河伯娶妻的风俗相当盛行。

另外,各地区的江、河、湖、泉都有专职的水神主宰。

(6)后土与土地神从商周到明清,国家祭祀的地神为社稷,社是土神,而稷则是谷神。

商周时代特别重视对社稷的祭祀,并把它看成是统治天下的象征。

后来历代王朝都有社稷坛,是国家大典祭祀社稷的场所。

与天帝合称,叫皇天后土。

汉代以后,除社稷外,后土也被归入国家祭祀之列,民间也开始建后土祠。

这样,后土从社稷中独立出来,被称为"后土娘娘"。

秦汉时期,不仅国家一级有社稷,县一级也设立了县社,各地有功德的地方官死后都被请进县社。

县社以下还有里社和民社。

西晋开始,地方的社慢慢演变为土地庙、土地神。

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于当地的人物来充当。

宋代以后,土地神信仰开始盛行,俗称土地爷爷、土地公公。

民间几乎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土地神被塑成一个须发皆白、和蔼可亲的老翁形象。

(7)山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每座山都有山神。

在所有山神中,泰山神东岳大帝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山神。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古代传统中,中国的五岳是天下名山之首,包括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泰山是五岳之首,古称岱宗。

由于这个原因,秦皇、汉武等许多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禅,祭告天地,汇报政绩。

唐玄宗封泰山为天齐王,宋真宗又封它为东岳大帝,自此之后,各地开始建立天齐庙、东岳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祭祀日。

泰山以外,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举行祭岱仪式的场所。

东岳大帝是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

但后来东岳神却被视为冥司之主,泰山也成了治鬼之府。

这是为何呢?在秦汉以前,中国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只有赴黄泉的说法。

自汉代以后,人们认为人死后魂归泰山,泰山因而成了治鬼之府。

东岳大帝也成了主管幽冥十八层地狱及世人生死贵贱的幽冥之王。

唐宋之后,东岳大帝和佛教的地狱,道教的阴曹地府,再加上民间传说,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阴间地狱。

佛教的六道轮回中有地狱,它的统治者,即幽冥之王,就是阎王。

唐朝时有十殿阎罗的说法。

在道教中也有幽冥之王,叫酆都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

酆都指的是四川东部长江北岸的酆都,现在叫做丰都。

丰都城东北有座平都山,那就是中国著名的幽都,是道教中的阎王爷治鬼的阴曹地府。

据《封神演义》讲,东岳大帝是商代大将黄飞虎,死后被姜子牙封为五岳之首,执掌幽冥十八重地狱。

山西蒲城县柏山有一座典型的东岳庙,全部建在地下,有完整的十八层地狱。

最上一层是东岳大帝黄飞虎,其次是十殿阎罗、六曹判官,各个怒目圆睁,形态逼真。

地狱里还有120个冤鬼在忍受着刀山、碾磨、剜眼、割舌、剖心、锯切、油煎等各种酷刑,再现了中国神话中的地狱真相。

这时候的东岳大帝,与最初的泰山神,已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由于东岳大帝职司的变化,现在坐镇泰山顶的是碧霞祠的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

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

"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很多人附会认为是妇女生子之卦。

于是人们就认为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育,所以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

由于中国人非常重视生育,所以泰山娘娘的香火越来越旺,超过了东岳大帝,结果连东岳庙也被搬到山下了。

(3)福、禄、寿、喜、财神崇拜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把对福、禄、寿、财的祝愿对象几乎都幻想成为神,成为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崇拜神灵。

福神,是民间祈福的崇拜对象。

最早源于福星,所以到现在民间还有"福星高照"的祝愿语。

福星原指木星,后来转为幻想的人格神。

道教原有"三官"神信仰,即所谓天宫、地宫、水宫三神。

传说天宫赐福,地宫赦罪,水宫解厄。

旧时各地有三宫殿,享用香火,渐渐转为民间普及的福神信仰,天官赐福也广泛传诵为民间吉祥祝词。

福字就变为家家户户祈福的标志,每年春节都要在大门口上倒贴一张写有"福"字红纸,意思是"福到(倒)了"。

由于蝙蝠的蝠与福字谐音,所以民间还有以蝙蝠表示福的习俗。

所谓五福临门就是以五个蝙蝠的图形为标志。

禄神,是民间崇拜的专司功名的神,又称禄星神。

最早指二十八星宿神中北方七宿中的斗魁六星,这个星被古代星相说列为吉星,主大贵,所以道教尊此星神为主司禄位功名,适应了古代士人科举的追求。

这个星又称魁星,属北方文昌宫诸星,又称文昌星、文曲星,传说玉皇大帝命令此神掌管文昌宫和人间禄位,从此成为天下读书人追求功名禄位时最崇奉的神,各地都建有文昌庙。

寿星,是民间信仰中祈愿长寿而崇拜的神,主司人间寿命。

寿星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极老人星。

在传统信仰中,寿星神秃顶白须,额高头长,耳大身短,手扶一根高过头的曲杖,是民间最普及的世俗神之一。

以前各家各户都供奉寿神,成为祝愿的-种象征。

财神崇拜也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

明代传说招财进宝利市之神是赵公元帅,即赵公明。

此神下属有四神,即招宝天尊曹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这班神灵都是专司钱财珍宝的神,以赵公明为主财大神。

明清两代财神庙香火极盛。

商贾百姓年年都要迎祭财神。

财神的形象为黑面多须,手执钢鞭,跨下黑虎,一副武将装束。

因此,在民间又俗称为"武财神"。

在崇拜赵公元帅同时,民间还崇拜文财神,即财帛星君或增福财神,和福神的天官相似,文官红袍装束,面善慈祥、五绺长须。

另外,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民间信奉的财神至今不衰。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