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
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
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民间信仰的特征】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化。
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
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
人们推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因果报应“知道些,里摆着佛龛“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
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
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PPT课件.ppt

1.团团围攻——近代民间信仰
太平天国
“礼俗改 革”
洋务运动
“风气初 开”
戊戌变法
“天下移 风”
民国时期
“移风易 俗”
? 虽然这一时期民间信仰收到了冲击,但是破除了民间 信仰中的迷信,带有启蒙色彩,凸显人本价值。
14
2.民间信仰在当代
? 在当代,民间信仰主要表现为 俗神信仰。中国 民间的俗神信仰主要是为了 满足世俗生活的需要 ,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秦汉时期 ,主要是对先秦时期民间信仰的继承 与发展,同时也出现了 神仙方术 以及殲纬迷信 , 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都热衷于此,就因为秦始皇 听信秦朝会“亡于胡也”而发动了对匈奴的 战争, 也因为神仙方术而派遣徐福去寻找 长生不老之药 的。
? 魏晋南北朝 ,战乱多,所以人们希望有人 拯救 他们,于是一些 英雄人物 也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 部分,又如 城隍神,其主要责任就是 保境安民 的, 表达的是人类的祈求。
? 俗神信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流传下来的也仅 仅是一些碎片,如旧时年画绘有天官像,后来逐 渐演变为“福”字。更多的信仰则转化为大众追 求心理安慰的俗神信仰,表达人们 求福避祸 的心 理,如发财致富、健康长寿、亲朋平安、家人团 聚等。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
15
三、民间信仰的分类(重点)
? 民间信仰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混乱不 清,没有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8
二、中国民间仰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而神秘
?先秦民间信仰
继承与发展
先秦以后到明清
取舍与发展
近现代到当代
9
(一)先秦民间信仰
? 先秦民间信仰主要包括:
? 自然崇拜中的——天神崇拜、地神崇拜、 动植物神崇拜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 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 九日后,九个太阳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 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 炼得道。《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 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 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 了。出现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 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 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 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 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 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 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 银财宝。
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之外还 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是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 神。善男信女中地位很高。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认为 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产生敬畏。后来发展成为 上天用雷声来惩罚人间,且民间恶报由雷神来执行。
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 最高的。民谚曰: “三祭灶,四扫 屋……”,即指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一说 二十四)祭祀灶神。
财神爷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 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 信仰为天官天仙。 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
七位,分别是: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端木赐 (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 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 商之祖)、赵公明。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分析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分析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回教等,这些宗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非宗教信仰方面,民间信仰较为复杂,包括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风水信仰、命理卜卦等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祖先能够保佑后代家族的兴旺,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会有祖先庙。
祖先崇拜不仅仅局限于宗族,而且也扩展到了民间,人们会祭祀先祖,祈求好运和平安。
而鬼神信仰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许多民间传说,比如妲己、白蛇传、牛郎织女等等,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神鬼的地位,人们认为神鬼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助人。
同时,风水信仰、命理卜卦等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内容。
风水信仰认为环境和人的财运、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房屋建设和装修时要遵循相应的规则。
命理卜卦则认为人的命运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神秘的方式可以卜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在民间形成、传承而来的。
在中国,风俗习惯具有地域和民族多样性。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风俗习惯。
1.午托习俗在中国南方,午托习俗十分普遍,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人们在午餐后会在床或椅子上打个盹,这样可以休息一下,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工作效率。
午托的时长通常在20-30分钟,这些时间也被称为“午休时间”。
2.过年习俗中国的春节是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过年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人们会往家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等等,这些习俗都代表着一种祝福或祈福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会互相问候,表示彼此关心,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亲情和友情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复杂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文化中,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信仰与活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千姿百态,如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明崇拜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对祖先进行崇拜和祭祀,认为祖先的灵魂能保佑后代平安幸福。
自然崇拜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尊重,如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崇拜。
此外,中国人还崇拜各种神明,如太阳神、土地神、财神等,以求庇佑和帮助。
二、祭祀活动的形式与意义祭祀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普遍,常见的形式有祭祀祖先、祭祀自然、祭祀神明等。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品的准备和献祭仪式。
祭品包括食物、酒水、花果等,人们相信这些祭品可以传达他们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献祭仪式则包括行礼、焚香、诵读经文、祭拜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程序。
祭祀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祭祀是对神明和祖先的敬仰和纪念,是对他们存在的肯定和感恩。
另一方面,祭祀也是人们表达自身愿望和祈福的方式,例如祭拜财神可以希望招财进宝,祭祀土地神可以保佑农田丰收。
此外,祭祀还有团结人心、传承文化的功能,通过祭祀活动可以加强家族、乡亲、同胞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传承和弘扬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三、传统信仰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传统信仰与祭祀活动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人们会定期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而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始终保持着丰富的祭祀活动。
此外,一些寺庙和宫观也成为信仰之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前来参拜。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传统信仰与祭祀活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整合功能 • 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经济开发利用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
• 1.民间信仰是我们全面认识、把握及管理 民众的必修课。
• 2.民间信仰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 量。
• 1.图符信仰 •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3.数字信仰
1.图符信仰
• 最早的图符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 如华夏以太阳为图腾,黄河流域大汶口
文化遗址中的太阳纹,就是华夏族的族徽。 这些太阳纹,有圆心纹、同圆心、圆心涡 纹、乌载日纹等,都是太阳事物抽象化的 符号。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汉字最初是被当做神秘的事物而受到人 们的崇拜的。
祖先神
祭祖大典
4.世俗神崇拜
福神 财神 寿神 喜神
• 世俗神崇拜主要指蛮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满足民众世俗生活愿望、生命追求而形成 的神灵崇拜,表达了很强的功利性。其中包 含了以上几部分:
(1)福神崇拜
• 福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世俗生活 的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
• 五福,民间通常说法是:“福、禄、寿、 财、喜”。而在福神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的天 官神。
• 《山海经》记载很多半人半兽神。 • 《西次三经》所记王母形象为人形而“豹
尾、虎齿”等。
半人半兽神
王母娘娘
3.祖先神崇拜
• 祖先神崇拜是对祖先灵魂及其人格的崇拜。 • 祖先崇拜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 •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所以人们相信在冥冥
之中,祖先灵魂能够观察到后代子孙的善 恶,并根据这种善恶来赐福或者降灾;祖 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
继承与发展
先秦以后到明清
取舍与发展
近现代到当代
(一)先秦民间信仰
• 先秦民间信仰主要包括:
• 自然崇拜中的——天神崇拜、地神崇拜、 动植物神崇拜
• 人神崇拜中的——鬼魂信仰、祖先崇拜和 巫术信仰与占卜习俗。
(二)先秦以后到明清的民间信仰
• 秦汉时期,主要是对先秦时期民间信仰的继承 与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神仙方术以及殲纬迷信, 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都热衷于此,就因为秦始皇 听信秦朝会“亡于胡也”而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也因为神仙方术而派遣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的。
• 更能直接表现富裕寓意的吉祥物是古钱币及其 相关物。钱币象征富裕发财
2.团圆的象征
• 延续几千年的家族制度养成了中国人重亲情的 心理,因此,阖家团圆,尤其是节日中的阖家团 圆,历来被认为是吉祥喜庆之事。
• 由于节日团圆主题的需要,便产生了各式各样 的象征团圆的食品吉祥物。这些食品吉祥物都取 圆形,以寓团圆。
• 3.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它具 有强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功能。
• 4.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它能 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转型提供认同的基础。
(二)民间信仰的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中国民间信仰基本上都延续了传统文化 中“祖有功、崇有德”的精神,将现实生 活中“立德、立言、立功”的历史人物或 文化英雄加以神话,变成民众崇拜的信仰 对象。
(3)寿神崇拜
• 中国民间历来有“五福寿为先”的说法,表明 中国老百姓始终将长寿看做一切幸福的基础,失 去生命,一切身外之物都化为乌有。寿星是寿神 中最大的神灵。
• 彭祖也是广为流传的寿神。彭祖因善于养生而 长寿著称。彭祖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老彭。《论 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 与我老彭。”
•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许多新的信仰内容 的兴起。比如在唐宋,手工业的发展使得 行业神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三)近现代到当代时期
• 近现代时期出现了对民间信仰进行研究的 热潮,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民间信仰受 到了冲击。
1.团团围攻——近代民间信仰
太平天国
“礼俗改 革”
洋务运动
“风气初 开”
戊戌变法
• 仓颉造字传说就是这种崇拜的产物。 • 《淮南子·本经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
粟,鬼夜哭。”文字的创造被视为一件惊 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可见汉字在古人的 心中是神圣之物。
• 这种变形的汉字崇拜可谓早先汉字崇拜 的变异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 一类为道士或巫师作法时使用的符箓符 号;
• 一类为大众在民俗活动中所使用的吉祥 符号,主要有:变形的寿、喜等,我们称 之为寿字纹和喜字纹。
三、民间信仰的分类(重点)
• 民间信仰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混乱不 清,没有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 将各种划分标准糅杂在一起,是导致民 间信仰分类芜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 在此,我们根据民间信仰的存在形态, 将其分为四种:
四大分类——民间信仰
1
NO.1
2
NO.2
3
NO.3
4
NO.4
自然崇拜 人神崇拜 灵物崇拜 符号崇拜。
• 如灶神、门神、火塘神、床神、仓神、厕 神等。
家宅神
灶君
门神
8.巫觋崇拜
• 巫觋(wū xí)是指对于主持民间信仰的 活动、被赋予了超人神力的活人的崇拜。
(三) 灵物崇拜
• 灵物崇拜是指对附会上超自然力的事物 的崇拜,包括自然灵物和人造灵物。
• 灵物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 富而复杂,但从民众生活的基本追求方面 来进行考察,却也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 如圆子、汤圆、月饼、桂圆等。其中又以汤圆 和月饼最具典型性。
• 《金陵岁时记》说:“月饼,俗称团圆饼,祀月 之余,阖家分啖,义取团聚。”
3.长寿的象征
•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代的上巳节。这一天 有男女出游采荠菜花戴在头上的习俗。荠 菜花有药用价值,古人以为长寿之物。
•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古代 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粥又称福寿粥,吃 腊八粥有祈求长寿之意。
(一)自然崇拜
• 自然崇拜产生于原始时代,自然崇拜的最初对 象就是自然本身,不过人们所崇拜的自然已经是 被赋予超自然神力的自然了。
• 直接导致自然崇拜产生的原因是:大自然一方 面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资料和条件,一方面又常 常给人类带来各种伤害甚至巨大灾难。
• 早期人类在大自然的恩威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只能匍匐在大自然面前,对其顶礼膜拜。
3.数字信仰
• 最早产生的数字信仰来源于原始的宇宙 观,相当一部分数字信仰的形成经历了漫 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文化观念的产物
• 还有一部分数字信仰生成于谐音取意, 较晚才出现,但在当今却十分流行,比如 选取车牌或者手机号都希望尽可能的多“6” 或“8”
数字信仰
豪华“8”车牌
四、民间信仰的功能
• 在父系氏族社会产生了男根崇拜、男性 生育神崇拜;
• 发展到后来,生育女神崇拜一般有女娲、 西王母、碧霞云君、妈祖、观音娘娘等女 神崇拜;
生育神
女娲 观音娘娘
• 还有一部分则专门设为生育女神崇拜, 如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崇拜等。
• 男根崇拜如陶祖、石祖、木祖等 • 生育男神有张仙、保生大帝等。
生育神
来人们将土地神配成夫妻神,成了土地公 公、土地婆婆,土地神由一神变为二神。 • 山神人格化,就有了巫山女神、泰山碧霞 云君等。
人形自然神
玉皇大帝
碧霞云君
土地公
2.半人半兽神崇拜
• 半人半兽神有动物形体与人的形体相组 合而成,多是人面兽神,也有兽面人身的, 还有在人的整体形象中添加动物局部形体 的,这些都是自然神人格化过程中的过渡 性产物。
• 所谓世俗性即民间信仰的世俗性是与人 为宗教相对应的,民间信仰的仪式是没有 人为宗教那样严整、系统。
• 所谓功利性即民间信仰直接以现实功利 为目的,各类神灵,不管人为宗教还是民 间信仰,只要能满足人们现实中的愿望, 就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而神秘
•先秦民间信仰
(2)财神崇拜
• 在世俗生活中,富裕发财是人们普遍追 求的生活目标。古往今来,财神受到人们 经久不衰的欢迎。
• 武财神赵公明,是近代最为流行的财神。 道教封其为“正一玄坛元帅”神号,民间 又称赵公元帅。
• 有影响的文财神是范蠡。范蠡因为善于聚 财致富又乐于施舍所以被世人奉为财神。
财神
武财神赵公明 文财神范蠡
• 魏晋南北朝,战乱多,所以人们希望有人拯救 他们,于是一些英雄人物也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 部分,又如城隍神,其主要责任就是保境安民的, 表达的是人类的祈求。
• 唐宋到元明清,民间信仰经历了一个比 较长久的发展时期。
• 如在宋代,对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崇拜 逐渐兴起,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早已出现的 泰山正神东岳大帝。
“天下移 风”
民国时期
“移风易 俗”
• 虽然这一时期民间信仰收到了冲击,但是破除了民间 信仰中的迷信,带有启蒙色彩,凸显人本价值。
2.民间信仰在当代
• 在当代,民间信仰主要表现为俗神信仰。中国 民间的俗神信仰主要是为了满足世俗生活的需要,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俗神信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流传下来的也仅 仅是一些碎片,如旧时年画绘有天官像,后来逐 渐演变为“福”字。更多的信仰则转化为大众追 求心理安慰的俗神信仰,表达人们求福避祸的心 理,如发财致富、健康长寿、亲朋平安、家人团 聚等。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
保 生 大 帝 送子娘娘
6.行业神崇拜
• 传统社会除了农业生产外,又有各类手 工行业和其他行业,为了继承发展行业技 术、求得行业发展兴旺,各行各业长生了 行业始祖和行业保护神。
• 行业神往往是行业创世神,或者是技艺 最为精湛者,也是行业的保护神。
• 原始的行业神是各类生产神,入狩猎生 产的猎神
• 捕鱼生产的鱼神
(二)人神崇拜
• 人神崇拜,是对具有人的外形特征的神 灵的崇拜,它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主要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