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九章感觉器官》
人体生理学习题:第9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A]型题单项选择1.对于人眼视物来说,所谓近物是指Λ.距眼100m以外的物体B.距眼50m以外的物体C.距眼25m以外的物体D.距眼12.5m以外的物体E.距眼6m以内的物体2.关于近视物时晶状体调节的过程,错误的叙述是Λ.首先在视区皮层出现模糊的视觉形象B.冲动经过皮层一中脑束到达中脑的正中核C.最后到达睫状肌,使睫状肌收缩D.晶状体向两侧凸出E.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看清近物3.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A.晶状体弹性减弱B.角膜透明度改变C.角膜曲率半径改变D.房水循环障碍E.晶状体透明度改变4.按照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三种颜色是A.红白蓝B.红黄蓝C.红黑蓝D.红紫蓝E.红绿蓝5.关于行波理论,不正确的叙述是A.高频声音的振动在基底膜顶部可见最大行波振幅B.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C.声音频率不同时,行波传播的远近有所不同D.行波的始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感觉器官E.声音频率不同时,最大行波的出现部位有所不同多项选择题6.视近物时,人眼的调节包括Λ.晶状体向前凸B.晶状体也向后凸C.晶状体也向左右凸D.瞳孔缩小E.两眼会聚7.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8.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C.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D.使入眼的光线提前聚焦E.增加眼的总折光能力8.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的叙述是A.受强光照射的眼将出现瞳孔缩小8.对光反射具有互感性C.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D.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E.反射的效应器是瞳孔括约肌9.视杆细胞的特点有A.对光的敏感度高B.能分辨物体细微结构C.无色觉D.能区别明暗E.含有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10.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A.视蛋白合成不足B.视蛋白结构变异C.视黄醛消耗过多D.视黄醛合成不足E.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名词解释1.暗适应2.明适应3.瞳孔对光反射4.近点5.微音器电位6.行波学说7.听阈问答题1.简述在视网膜发生的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2.分别叙述近视和远视发生的机制和纠正办法.3.正常光波传播的途径.4.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生理学习题9

第 1 页 共 2 页年绩……………………………………《生理学》复习题 第九章 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3.近点4.瞳孔近反射5.视力6.视野7.暗适应8.听阈9.听域 10.耳蜗微音器电位 11.眼震颤二、填空与判断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的电磁波;人耳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的声波。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 、 、 、 。
3.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 、 和 。
4.感光细胞分为 和 两种。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 、 和 三种方式。
6.视近物时,睫状肌 ,晶状体凸度 ,因而折光能力 。
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
8.非正式眼包括______、______和 三种。
9.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 ,绿色视野最 。
10.晶状体的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 ,近点变 。
11.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______,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______部。
因此,耳蜗______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而耳蜗______部则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2.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
13.眼震颤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相,其中与旋转方向一致的称为________,属于中枢矫正性反应。
判断对错1.感受器能将各种刺激直接转换为动作电位。
( )2.当同一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的阈值逐渐降低,称为适应现象。
( )3.视近物时瞳孔缩小,此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 )4.老年人因晶状体弹性减弱,使近点增大,俗称老花眼。
( )5.悬韧带松弛可使晶状体曲度增大。
( )6.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色盲。
( )7.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称为视紫红质。
( )8.同一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视野一般鼻侧较大而颞侧较小。
( ) 9.耳蜗底部可感受低频声波,耳蜗顶部可感受高频声波。
( ) 10.耳蜗微音器电位的频率与波形和刺激的频率和波形完全相同。
( )11.把震动的音叉放在额头正中发际处,患耳感觉声音更响,说明是传音性耳聋。
生理学习题:9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选择题1.有关感受器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是A.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形式的刺激最敏感B.有换能作用C.只要有刺激,就可以产生兴奋D.有适应现象E.各种感受器适应快慢不一2.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率最大的是A.晶状体B.角膜C.玻璃体D.前房水E.后房水3.感受器能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感受器的这种生理特性称为A.感受器的适宜刺激B.感受器的换能作用C.感受器的编码作用D.感受器的适应现象E.感受器的启动电位4.有关感受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B.以电紧张形式扩布C.具有总和现象,不具有(全或无)性质D.具有“全或无”性质,不具有总和现象E.感受器出现的电位变化,都是通过跨膜信号转换的结果5.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A.视觉感受器B.痛觉感受器C.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D.嗅觉感受器E.肌梭感受器6.有关视力、视角的论述,正确的是A.视力大小与视角大小成正比B.视角一分角能看清物体时,视力为1.0C.视锥细胞直径越大,视力越好D.双眼视物时可以使视力提高E.同一距离物体越大形成的视角就越小7.房水的主要功能是A.折光成像B.对玻璃体有保护作用C.对角膜和晶状体有营养作用D.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E.促进睫状肌收缩8.看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A.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散大B.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缩小C.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缩小D.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散大E.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眼轴会聚,瞳孔缩小9.有关晶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年龄的增大,弹性逐渐减退B.调节能力与弹性无关C.近点距离的远近受其调节能力所决定D.所视物体近移时,曲率增大E.近点越近调节能力越强10.人眼的调节功能主要是由_____来实现的。
A.角膜的曲度变化B.角膜和晶状体的曲度变化C.晶状体的曲度变化D.玻璃体的曲度变化E.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曲度变化11.人眼看近物时A.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增加B.晶状体变凸,折光力下降C.晶状体扁平,折光力下降D.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加E.晶状体曲率减小,折光力增大12.眼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节点B.前主焦点C.远点D.近点E.后主焦点13.正常视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为A.直立实像B.倒立实像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E.既放大,又缩小的实像14.关于老视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晶状体的弹性降低B.看远物不清,看近物和正常眼无异C.主要为眼球前后径改变D.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15.某人看远物需要调节,看近物也不清楚,提示他可能是A.远视B.近视C.散光D.老视眼E.正视眼16.下面哪种非正视眼矫正用凹透镜?A.近视眼B.远视眼C.散光眼D.老视眼E.老花眼17.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A.大脑皮质B.下丘脑C.中脑D.脑桥E.延脑18.关于瞳孔反射的说明,正确的是A.视近物时瞳孔扩大B.瞳孔近反射与对光反射的通路相同C.动眼神经损伤使瞳孔缩小D.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大E.付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大19.当用光照射左眼时A.左瞳孔缩小B.右瞳孔缩小C.两侧瞳孔都缩小D.两侧瞳孔都不变E.左瞳孔缩小,右瞳孔不变20.瞳孔近反射的作用是A.增加眼的折光能力B.可增加球面像差C.增加入眼的光量D.增加视觉的清晰度E.增加色像差21.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B.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C.对光的敏感度较差D.能分辨颜色E.对物体有高分辨能力22.对暗光敏感的区域是A.视网膜的中央凹处B.视盘处C.视网膜周缘部分D.整个视网膜E.视乳头23.关于视紫红质的特性下面哪项是错的A.只存在于视杆细胞中B.是一种结合蛋白质C.在暗处只有合成D.对光的敏感度与其含量呈正比E.亮处分解,暗处合成是一个可逆反应24.视神经的轴突是由________离开眼球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单选题您的姓名:1.视觉器官中,可调节折光力的折光体是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睫状体【答案】C2. 夜盲症的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D缺乏B.维生素K缺乏C.维生素A缺乏D.视紫红质合成增多E.视紫蓝质合成减少【答案】C3. 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B.晶状体凸度变小C.角膜不光滑D.睫状肌松弛E.眼球前、后径变短【答案】A4. 正常人的颜色视野,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红、绿、蓝、白B.蓝、白、红、绿C.绿、红、蓝、白D.绿、蓝、白、红E.白、绿、红、蓝【答案】C5. 正常人声波通过气传导的主要途径是A.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B.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卵圆窗→内耳C.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D.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咽鼓管E.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答案】A6. 听觉感受器位于A.前庭器官B.半规管C.耳蜗D.椭圆囊E.球囊【答案】C一、问答题1.比较感光系统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答: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在中央凹处高度密集,光敏感性较差,主要感受似白昼的强光刺激,视觉分辨力强,产生清晰物像层次,并可产生色觉。
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其光敏感性高,能在弱光刺激下兴奋,常在昏暗环境中引起视觉,但视觉分辨力差,只能看到物体的粗略轮廓,且无色觉功能。
2.试述感觉器的生理特性。
答: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编码作用。
生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生理第九章

122复查测验: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所选答案: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答案:瞳孔对光反射反馈: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问题2得1 分,满分1 分散光的主要原因是所选答案: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正确答案: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问题3得1 分,满分1 分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一般表现在持续刺续条件下所选答案: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正确答案: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问题4得1 分,满分1 分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所选答案: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正确答案: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问题5得1 分,满分1 分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正确答案: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有关中耳的传音功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鼓膜-听骨链-卵圆窗途径是声波传人内耳的唯一途径正确答案:鼓膜-听骨链-卵圆窗途径是声波传人内耳的唯一途径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正确答案: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根据三原色学说,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所选答案:红、绿、蓝正确答案:红、绿、蓝反馈:根据三原色学说,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红、绿、蓝。
看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所选答案:晶状体变凸,眼轴会集,瞳孔缩小正确答案:晶状体变凸,眼轴会集,瞳孔缩小听阈是指所选答案: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正确答案: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时,可能导致所选答案:色盲正确答案:色盲反馈:根据三原色学说,至少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产生色觉。
如果缺乏其中一种或两种,则为色盲。
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所选答案:晶状体曲率增大正确答案:晶状体曲率增大反馈:曲率会变大,即晶状体表面会变得更加弯曲,有利于折射光线,使视网膜成像清晰。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9.视敏度(visual acuity)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13.近视(myopia)14.盲点(blind spot)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17.视野(visual field)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二、填空题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感觉器官
【习题】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当感受器受刺激时,刺激虽在持续,但其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称为( )
A.抑制
B.疲劳
C.适应
D.衰减传导
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不会出现( )
A.晶状体变凸
B.瞳孔缩小
C.双眼会聚
D.眼轴变短
3.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散光线能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 )
A.角膜反射
B.视轴会聚反射
C.瞳孔对光反射
D.眼的调节
4.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 )
A.角膜曲度增大
B.瞳孔缩小
C.晶状体曲度减小
D.晶状体曲度增大
5.眼处于静息状态时能够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最远之点为( )
A.焦点
B.远点
C.主点
D.节点
6.对近视眼的错误叙述有( )
A.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
B.近点较正常眼近
C.因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超过正常所致
D.远点移远
7.对远视眼的错误叙述有( )
A.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所致
B.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C.看远物时需要调节
D.近点移远
8.凸透镜适用于( )
A.近视眼视远物
B.远视眼视近物
C.散光眼
D.青光眼
9.圆柱镜适用于( )
A.近视眼
B.老花眼
C.远视眼
D.散光眼
10.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时,可能导致( )
A.夜盲症
B.色盲
C.色弱
D.青光眼
11.对暗光敏感的视杆细胞位于( )
A.视神经乳头
B.黄斑
C.视网膜周边部
D.视网膜中央凹
12.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 )
A.瞳孔近反射
B.瞳孔对光反射
C.角膜反射
D.幅辏反射
13.对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 )
A.红、蓝、紫
B.红、黄、黑
C.红、绿、蓝
D.红、黄、蓝
14.颜色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
A.绿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15.与暗适应无关的过程是( )
A.从亮处进入暗处
B.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逐渐升高
C.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D.视紫红质的浓度逐渐降低
16.听觉的感受器是( )
A.耳蜗螺旋器
B.内淋巴与蜗管
C.外淋巴与卵圆窗
D.鼓膜与听骨链
17.耳廓和外耳道的主要作用在于( )
A.传音作用和增压作用
B.集音作用和共鸣作用
C.感音换能作用
D.对声音信息只有整合作用
18.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 )
A.鼓膜
B.听小骨与卵圆窗
C.内耳淋巴
D.膜半规管
19.听骨链的主要功能是( )
A.集音作用
B.共鸣作用
C.增压效应
D.减压效应
20.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 )
A.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B.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某一频率的中等振动强度
21.正常人耳所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是( )
A.16~2000Hz
B.16~20000Hz
C.0~16Hz
D.3 000~6000Hz
22.连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是( )
A.蜗管
B.咽鼓管
C.前庭阶
D.鼓阶
23.鼓膜穿孔将引起( )
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神经性耳聋
D.骨传导减弱
24.前庭器官传入冲动所引起的效应中,错误的有( )
A.位置觉与运动觉
B.听觉
C.眼震
D.植物性反应
25.关于微音器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其波形、频率与声波相同
B.其幅度随音强加强而加大
C.它是由毛细胞产生的
D.在听神经变性时它即消失
26.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
A.外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
B.外耳→鼓膜→听小骨→圆窗→内耳
C.外耳→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D.颅骨→内耳
27.关于眼的折光异常,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近视眼在无调节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B.近视眼视近物时可不戴眼镜
C.远视眼视远物时不需眼的调节
D.散光眼不同平面的光线焦距不同
28.有关感觉细胞中的感光物质,下述错误的是( )
A.视紫红质在光照时分解
B.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
C.11-顺型视黄醛在暗处转变为全反型视黄醛
D.视锥细胞所含感光色素分三种
29.关于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下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在传向耳蜗顶部的过程中振幅加大
B.声音越强,基底膜振动传向顶部越远
C.声音越强,被兴奋的听神经纤维数越多
D.声音越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频率越大
30.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是( )
A.角加速运动
B.角减速运动
C.角匀速运动
D.直线变速运动
(二)多项选择
1.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者的( )
A.近点变远
B.近点变近
C.远点变近
D.远点变远
E.远点不变
2.关于视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过程,错误的有( )
A.睫状肌收缩
B.睫状小带被拉紧
C.晶状体曲率减少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强
E.将近处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3.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
A.感?苋豕?
B.对物体的分辨力强
C.不能感受色光
D.与色盲的发生有关
E.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4.双眼视觉的特点是( )
A.扩大视野
B.扩大生理盲点
C.形成立体视觉
D.增强明适应
E.不利于判断物体的距离
5.颜色视野的特点是( )
A.红色最大
B.红色最小
C.白色最大
D.绿色最小
E.蓝色最小
6.临床上较多见的色盲是( )
A.红色盲
B.黄色盲。
C.绿色盲
D.蓝色盲
E.全色盲
7.传音性耳聋是( )
A.多由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
B.多由耳蜗病变引起
C.气导大于骨导
D.骨导大于气导
E.气导与骨导均受损
8.瞳孔近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
A.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B.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C.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D.增加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E.使视网膜上形成更清晰的像
9.眼的视近调节过程包括( )
A.瞳孔缩小
B.瞳孔扩大
C.晶状体变凸
D.视轴会聚
E.眼裂增大
10.老花眼( )
A.视远物不清
B.视近物不清
C.看远物和正常眼无异
D.主要为眼球前后径改变
E.晶状体弹性降低
五、简述题
1.简述眼的视近调节。
2.简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3.何谓听觉的行波学说?
4.何谓微音器电位?有何特点?
5.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参考答案】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C
2.D
3.D
4.D
5.B
6.D
7.B
8.B
9.D 10.B 11.C 12.B 13.C 14.A15.D 16.A 17.B 18.D 19.C 20.C 21.B22.B
23.B 24.B 25.D 26.A 27.C 28.C29.B 30.D
(二)多项选择
1.BC
2.BC
3.AC
4.AC
5.CD
6.AC
7.AD
8.ACE
9.ACD 10.BCE
五、简述题
1.眼的视近调节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晶状体调节:视近物时,通过反射使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从而使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加,将近处的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②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的使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与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③视轴会聚:视近物时,两眼的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使近处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清晰的像。
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
①视锥细胞: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其功能是司明视觉与色觉,对物体的分辨力强,光敏度差。
②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
其功能是感受弱光,无色觉,光敏度高,对物体的分辨力差。
3.行波学说认为,声波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振动先从蜗底部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
频率愈?叩纳ǎ啄ぷ畲笳穸牟课辉娇拷系祝环粗蚩拷隙ァ;啄ふ穸? 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音调感觉。
4.当耳蜗接受声波刺激时,可记忆到一种与声音声学图形相同的近似麦克风式的电位变化,称耳蜗微音器电位。
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①在一定刺激强度范围内,其频率、幅度与声波振动完全相同;②潜伏期极短,无不应期;③不易疲劳,对低O2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在听神经变性时仍能出现。
5.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①声波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 →蜗管内淋巴,此为正常气导;②声波直接经中耳鼓室→圆窗→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此为病理气导;③声波经颅骨→骨迷路→鼓阶与前庭阶→蜗管内淋巴,此为骨导。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