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

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
中考总复习地理教案

第1章认识地球

考纲要求

1.地球的形状。2.经线和纬线的性质、长度、方向。

3.辨别经度和纬度。4.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5.地球自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6.地球公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

7.五带的划分。

考试要点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赤道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地轴与地表有两个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为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为南极。

4.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弧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叫做纬线。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 人们规定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用“E”表示;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用“W”表示,最大度数为1800,与00经线共成圆。

7. 人们规定赤道为00,向北增大的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大的为南纬,用“S”表示,南、北极为900。

8.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200W以东至1600E为东半球,200W以西至1600E为西半球。

9.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0~300为低纬地区、300~600为中纬地区、600~900为高纬地区。

10.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使不同经度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

11.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保持66.50的倾角;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产生了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12.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13.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4. 五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23.50N)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最北的界线;南回归线(23.50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最南的界线;北极圈(66.50N)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南极圈(66.50S)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宇宙空间站发回来的地球照片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人们通过宇宙空间站或各种宇宙探测器发回的照片,看到的地球形状是()

A B C D

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类似皮球的圆球体

B. 地球是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的不规则球体

C. 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A. 6357 千米

B. 6371 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6.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A. 8万千米

B. 4万千米

C. 8万米

D. 4万米

7.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是指()A.赤道B.陆地C.海洋D.地球上的任意一点8.地球的表面积约()

A. 1.5亿平方千米

B. 5.1亿平方千米

C. 3.6亿平方千米

D. 5.1亿平方米

9.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计算经度的起始线D.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10.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300E和300N的相交但不垂直

B.00经线和00纬线长度相等

C.沿着某一条经线向北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沿着某一条纬线向东前进,最终还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1.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900N,700N,400N,200N B.00,200N,300S,500N

C.800N,400N,400S,800S D.600N,300N,300S,600S

12.下列关于经纬度的叙述,正确是()

A. 以18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极点时,纬度为90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极点时,纬度为00。13.有关经线和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 所有的经线都是圆

C.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D. 00经线以东,18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14.某一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

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应位于()

A.66.50N 、200W B.66.50S、200W

C.66.50N、1600E D.66.50S、1600E

15.针对右图所示的位置与经纬线围着的面积,正确的是()

A.甲图位于东半球B.甲乙两图的面积相等

C.甲地有太阳直射D.乙地位于北半球

16.某建筑设计师想建一间四面窗户都朝北的房子,你认为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17.把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的两条经线是()

A. 00、1800

B. 200E、1600W

C. 200W、1600E

D. 200N、1600S 18.下列关于某点(450N,145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B. 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C. 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 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读右图,回答19~25题。

19.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0E、400N

B. 600E、400S

C. 600W、400N

D. 600W、400S

20.图中属于高纬度的点是()

A.A点B.B点

C.C点D.D点

21.图中A点的半球位置是()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2.图中A点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

23.图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A.A、D点B.B点

C.A、C、D三点D.A、B、C、D四点都在东半球

24.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25.图中A点位于B点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6.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

A.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B.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C. 有无阳光直射

D. 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2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产生了昼夜更替B.产生了昼夜现象

C.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D.产生了四季变化

28.国际奥运会相关章程规定,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为7月15日到8月31日,各举办国家可在此范围内自行安排具体日程。2016年的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办,巴西位于南半球,则举办奥运会期间,当地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9.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A.24小时B.一个星期C.一个月D.一年

30.下列不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地方时差B.昼夜长短变化C.四季变化D.五个热量带

二、综合分析题

3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经、纬线。

AB是线;AC是线。

(2)写出图中A、D两点的经、纬度。

A. D.

(3)写出B、C两点所在的半球(南、北、东、西)。

B.半球 C. 半球

(4)写出方向。

点B在点A的方向;点C在点A的方向。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A点属于度;C点属于度。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和日期分别是:

A 日月日前后

C 日月日前后

(2)当地球运行到A的位置时,太阳直

射在(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

季节是。

(3)当北半球广州市昼夜平分时,地球

可能运行到A、B、C、D四点中的,

这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

(4)当地球从A运行到C的过程中,北半球

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5)当地球从C 运行到A 的过程中,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情况是 。

第2章 学用地图

考纲要求

1.GPS 定位系统。 2.辨别地图的方向。

3.比例尺及其表示的范围大小。 4.认识基本的图例及注记。

5.判断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6.根据等高线读图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别。

考试要点

1. 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形成的影像;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火灾、台风、地震监测。

2. 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GPS 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使人们在庄旅游或野外考察时不迷失方向,能帮助专业部门准确找到地表某事物或人的位置。将GPS 与电子地图结合,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导航。

3.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4.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幅一样,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比例尺相同,范围越大,图幅越大;图幅相同,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相同,实地范畴越大,图幅越大;图幅相同,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而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都叫注记。(附常见的图例)

6.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7.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山项: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往里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位于两座底部相连的

山的中间部位;陡崖:等高线汇合或重叠的部位。

8. 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边;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陡峻;丘陵——海拔较低,地表有起伏,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众山环绕的地形。

专题训练

选择最佳答案

1.2011年,北约在对叙利亚进行空袭中,广泛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其中不乏GPS制导的武器。下列关于GPS的说法,正确的是()

A.BPS只能测定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位置B.GPS能确定地球地面某点的精确位置

C.GPS只能确定空间位置D.GPS只能导航,不能精确定位

2.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实际意义有()

①使人们在旅游或野外考察时不迷失方向②比使用罗盘和指南针更加简便③能帮助专业部门准确找到某事物或人的位置④不仅可以定位、导航,还兼有一些其他功能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④

3.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 1/50 000

B. 二十万分之一

C. 1︰25 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4.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 1︰10 000

B. 三万分之一

C. 1/15 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

5.将比例尺1︰2 400 000的地图放大1倍后,得到新的比例尺为()

A. 1︰1 200 000

B. 1︰4 800 000

C. 1︰2 400

D. 1︰12 000

6.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指示东方

C. 面对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只能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7.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此图比例尺为()

A. 1/90000

B. 1/36000000

C. 1︰3600000

D. 1︰900000000

8.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10000000,算得两地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A. 300千米

B. 3000千米

C. 30千米

D. 3千米

9.下列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

A. 洲界

B. 湖泊

C. 铁路

D. 公路

10.小明家住在英德,国庆节准备去上海旅游,想知道上海在英德的什么方向,可以查找()

A. 世界政区图

B. 中国政区图

C. 广东省地图

D. 上海市地图

11.图幅相同的下列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A.清远地图B.广东省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

12.读右图,判断甲、乙两村之间的相对方位是()

A.甲村在乙村的西南方

B.甲村在乙村的正东方

C.乙村在甲村的正北方

D.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方

13.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图书馆的距离为300米,如绘到图上的距离为3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 1︰10000

B.

C. 1︰1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米

14.下列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

15.右图B点位于A点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正东方向D.正西方向

16.右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1200E、600N B.1200W、600N

C.1200E、600S D.1200W、600S

17.下列四大洲的略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 B C D

读右图,完成18—22题。

18.图中A表示的图例名称是()

A.运河B.海岸线

C.铁路D.公路

19.图中B处表示的地区是()

A.鞍部B.陡崖

C.山脊D山谷

20.图中甲村在乙村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正南方向D.正东方向

2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

22.四村比较,最难发展成城市的是()

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

右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

图中四条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

线路的坡度最缓()

A.甲B.乙

C.丙D.丁

24.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

看见河流()

A.甲B.乙C.丙D.丁

25.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山地、大于500米

B.山地、小于500米

C.丘陵、大于500米

D.丘陵、小于500米

26.下列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盆地、山脊

二、综合分析题

27.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处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北

A G

CD EF

(2)乙山的海拔高度是米,甲乙

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图中甲山位于乙山的方向。

(4)某日测得海平面的气温为30℃,根据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则,山顶甲的气温大约是

28.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注五带的名称。

(2)在图中填注五带的特征。

(3)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气候特点。

(4)写出五带的分界线名称。

综合训练(一)

1. 图中A点的位置是()

A. 600E 400N

B. 600E 400S

C. 600W 400N

D. 600W 400S

2. 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

B. 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C. 昼夜更替现象

D.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用下列不同的比例尺画图,画出范围最大的是()

A. 1: 300 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千米

D. 三十万分之一

4.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几条等高线汇合或重叠的地方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陡崖

6. 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A. 狂风暴雨

B. 风和日丽

C. 冬暖夏凉

D. 晴转多云

7. 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8. 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自然增长率

9.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

A. 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B. 亚洲、欧洲、北美洲

C.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D.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10. 联合国维持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机构是()

A. 联合国大会

B. 安理会

C. 国际法庭

D. 托管理事会

11. 亚洲在全球的位置是()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12. 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和蕉麻生产国分别是()

A. 菲律宾、马来西亚

B. 印度尼西亚、泰国

C. 菲律宾、越南

D. 泰国、菲律宾

13. 南亚北部的地形区是()

A. 帕米尔高原

B. 德干高原

C. 喜马拉雅山地

D. 印度河—恒河平原

14. 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欧洲西部

C. 西亚

D. 中亚

15.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①太平洋沿岸②日本海沿岸③东海沿岸④濑户内海沿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6.既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又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的欧洲河流是()

A. 莱茵河、多瑙河

B. 印度河、恒河

C. 伏尔加河、叶尼寨河

D. 尼罗河,湄公河

17. 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北美

C. 欧洲西部

D. 西亚和北非

18. 美国南部的工业区()

A. 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

B. 是新兴的石油、宇航基地

C.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 以综合性工业为主

19. 早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在尼罗河畔修建了著名的()

A. 巴特农神庙

B. 金字塔

C. 万里长城

D. 艾菲尔铁塔

20. 澳大利亚东部的地形区是()

A. 高原

B. 山地

C. 平原

D. 盆地

21.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 大分散、小集中

B. 小分散、大集中

C. 大杂居、小聚居

D. 小杂居、大聚居

22.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汉族为主体,占92%,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集中在

()

A. 东南、东北和西北

B. 西南、西北和东北

C. 西南、东北和东南

D. 东南、东北和西北

23. 中国人口分布很有特色,东部多西部少,大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界线,这条界线是()

A. 漠河—腾冲线

B. 黑河—腾冲线

C. 黑河—昆明线

D. 漠河—昆明线

24.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描绘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

2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A.河口—旧孟津B.宜宾—湖口C.宜昌—湖口D.河口—湖口

26. 亚洲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季风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7.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的地区是()

A. 南亚

B. 西欧

C. 西亚

D. 东南亚

28. 欧洲60﹪以上的地形是()

A. 高原

B. 山地

C. 平原

D. 盆地

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

要分布在()

A. 东北工业区

B. 西部工业区

C. 大西洋沿岸工业区

D. 南部工业区

30.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

A. 以南回归线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B. 呈向西开的半环状分布

C. 以中部平原为中心向东西对称分布

D.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综合训练(二)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类似皮球的圆球体

B. 地球是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的不规则球体

C. 地球是个赤道略扁,两极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D.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在中国政区图上,量得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5.8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856千米,这幅

地图的比例尺应是()

A. 1:1856

B. 1:320

C. 1:32000000

D. 1:0.003125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3~5题。

3. 图中字母F代表的大洲是()

A. 亚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欧洲

4. 图中数码①代表的海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5. 图中A大洲与D大洲的分界线是()

A.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直布罗陀海峡

D. 巴拿马运河

6.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 中午的12:00时左右

B. 午后的13:00时左右

C. 午后的14:00时左右

D. 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7.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8.酸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A. 工业排放的废渣

B. 工业排放的废水

C. 工业排放的酸性气体

D. 人类呼出的气体

9. 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亚洲北部

B. 亚洲东部和南部

C. 欧洲西部

D. 美洲东部

10.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维持世界和平和安全

B. 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C. 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D. 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和贸易平等

11. 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 丘陵、平原

B. 高原、山地

C. 高原、平原

D. 山地、丘陵

12. 东南亚是()

A. 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五海三洲之地

B.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及联系各大洲海空航线的必经之地

D. 是联系东西方交通的中转站和补给站

13. 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的祖籍大多来自中国的()

A. 台湾、广东

B. 浙江、福建

C. 广东、福建

D. 台湾、海南

14. 下列不属于西亚的焦点问题的是()

A. 丰富的石油

B. 复杂的宗教背景

C. 稀缺的淡水资源

D. 发达的经济

15.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原因是()

A. 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很不稳定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D. 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很不稳定

16.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 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C. 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D.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7.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C.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D. 扩大耕地,开发西部

18. 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最好办法是()

A. 节约用水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防止水污染

19.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了三大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其中不包括()

A. 海南清澜湾

B. 广东海陵湾

C. 广西防城港

D. 山东渤海湾

20. 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是()

A.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 由北向南扩展

C. 由南向北扩展

D. 由西向东扩展

21. 造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地形

C. 气候

D. 习惯

22. 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是()

A. 厦门

B. 海南

C. 深圳

D. 珠海

23. 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①三江平原②成都平原③河套平原④松嫩平原⑤江汉平原⑥辽河平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⑥

D. ④⑤⑥

24.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A. 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B. 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C. 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单一经济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优先发展的产业有()

A. 钢铁、石油、化工、航空

B. 电子、通讯、机械、能源

C. 农产品加工、纺织、日用消费品

D. 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旅游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

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

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7374138.html,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潘新春殷黎荣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8期 摘要:“十三五”规划期间,我校提出了“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该课题旨在大力推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生所期待的教育。本文以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为背景,深层次探讨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做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实践活动;课例设计 一、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价值 我校位于千年古镇张渚,这里有“苏南屋脊”“梁祝之乡”“茶洲竹海”等美誉,镇内拥有丘陵山地1万余公顷,林、茶、果等林特产品资源相当丰富。我校在“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指导下充分考量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再结合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应该深度融入“茶果之乡”的自然氛围之中,认识茶果、了解家乡、学习差异、宣传茶洲果乡。对此,我校因势利导,将通用技术课程——现代农业技术与校本文化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果校本课程体系。 经过深思熟虑,我校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教版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基础,将地方悠久的茶果栽培历史与丰富的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如“茶果园基地建设”“茶果校本课程建设”等课程,并设置“茶的栽培与制作”“果树的栽培与管理”等主题,与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相关联,共同探讨“家乡的农业园区变化”这一与家乡茶果栽植文化相关联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家乡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将茶果园文化与高中地理学科联系起来且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构这一新兴的联合式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内的茶果园基地与镇内的茶果文化资源进行课程选择优化、生成重组和实施,全方位打造全新的具有互动性内涵的地理校本课程,保证地方茶果文化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合二为一,互融共生,不断拓展、深化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具体来讲,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就是首先构建农业技术课程,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家乡农业区位的选择、以种植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 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旅游地理》§1旅游景观的欣赏 绥林一中张慧文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成龙中学备课组,主备人:官炜林审核人:官炜林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土壤【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生】黑土地 农业【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易发 生低温冻害。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 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 ) 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年一熟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 雨热同期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工作重点: 突出“研究”和“落实”。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落实新课标中的地理理念;落实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能力及情感和价值观。 三、工作目标: 1、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参与度和思维深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四、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即上学期的整体教学情况制定如下改进措施:

(1)认真领会新课标精髓、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恰当的引领学生对地理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地理活动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证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制作出好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渐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6)本学期继续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同时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提高专业素质。 (7)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8)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平台,每周四去延庆四中听师傅的课,认真学习,向优秀地理教师讨教地理教学问题。 (9)录制一堂成功地理课,积累2——3个成功教学设计案例,精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 教育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 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是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成效。地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地理学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发挥其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导作用。 再次,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地理爱好、地理特长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课程的实施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一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教材编写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以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及能力情感的培养为着眼点,充分体现现代课堂特色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第1页共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1 2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4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初中地理》 ★授课时间:24——26课时 5 6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7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76中学七一班——七六班 一、课程目标 8 9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求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10 间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地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11 成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间的联系。因此要求学生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12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4 15 (一)、知识与技能 16 1.能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初步认识人口、经济 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能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7 18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19 相互关系。 20 (二)、过程与方法 21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22 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23 变化的基本规律。 24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5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

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26 27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28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 1.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30 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31 2.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 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2 33 34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35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36 第一节自然环境(2课时) 37 第二节人文环境(2课时) 38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39 第一节日本(2课时) 40 第二节东南亚(1课时) 41 第三节印度(2课时) 42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43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44 第一节中东(2课时) 45 第二节欧洲西部(2课时)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课时) 46 47 第四节澳大利亚(1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14最新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 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 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 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 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 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 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 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 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 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 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 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 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 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1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 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 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 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 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 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 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 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 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 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 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 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但是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课程目标 1.学生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范围以及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学生能应用地图说出区域的范围、位置,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并能了解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能根据略图描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学生能认识我国省内的区域,学习评价自然区域的特点,区域联系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4.学生知道并认识跨省区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归纳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能什么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并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三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实施对策: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旅游活动课的开设为例 生地教研组 校本课程是学校或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学校、教师、学生),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学校一级的课程,是学校自定的课程,因而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生活、增加体验、实现创新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贯彻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都允许和鼓励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的存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我国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校本课程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在岗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如何组织实施好校本课程,本人认为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条件;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其中理论基础是支撑;环境条件是基础;设计及实施是根本。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并不很高,主要是指能够直接指导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理论,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开发实施的目的以及教师的基本理念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

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理念是实践和行动的指南,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体现下列理念。 课程观:课程是教育情景与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生成性。 学生观:学生不仅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环境条件分析 环境条件分析包括:(1)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如社会变革、社会期望、地区状况、社会教育资源等。(2)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学生需求、校风等。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多,他们在旅游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不具有像走读生那样在家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就会受到学校统一安排的限制。 旅游活动课的开设,可以直接解决我校学生这两个现实问题。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鼓励(如每年五一和十一的长假安排),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在旅游的过程中往往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在这方面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