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风险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6000字》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6000字》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1)(一)供应链金融 (1)(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 (2)二、资产证券化定价方法研究 (3)(一)现金流折现法 (3)(二)回归分析法 (4)三、资产证券化定价影响因素研究 (5)四、文献述评 (6)参考文献 (6)一、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一)供应链金融Timme(2000)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由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服务机构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目的在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

Hofmann(2005)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供应链中的多个主体合作,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促使金融资源在供应链中流动,最终实现共同创造价值的目标[2]。

Peterson(1994)指出供应链金融不仅能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还有利于加强企业与供应链系统中其他企业的联系,其本质是一种关系型融资[3]。

丁汀、李雪梅(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保兑仓模式、应收账款模式和融通仓模式的具体流程[4]。

沈敏(2015)则按主导特征不同划分为应收类融资、预付类融资和存货类融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5]。

夏芳(2013)认为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保理业务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而商业保理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6]。

于宏新(2010)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7]。

熊熊(2009)在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了信用风险评价模型[8]。

胡海青(2012)提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将核心企业资信与供应链关系因素考虑在内,并对比了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算法在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时的有效性[9]。

(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将资产证券化定义为把弱流通性资产出售给特设目的载体并进一步设计为具有流通性的金融产品的融资方式[10]。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范文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该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范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范文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风险综述3900字》

《供应链金融风险综述3900字》

供应链金融风险综述目录(一)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定义 (1)(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 (1)1.普遍性与不确定性 (1)2.多样性与复杂性 (2)3.传递性与放大性 (2)4.动态性 (2)(三)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类 (2)1.信用风险 (2)2.市场风险 (3)3.操作风险 (3)4.法律风险 (3)(四)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过程 (4)1.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 (4)2.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4)3.供应链金融风险处理 (4)4.供应链金融风险监控与反馈 (4)(五)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手法 (5)1.建立单独的风险管理体系 (5)2.建立市场行情捕捉与监控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5)3.完善法律文件,明确权利义务 (5)4.创立优秀的供应链融资实操团队 (5)(一)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定义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融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或者资产不能收回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本文主要研究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将其风险定义为:在运营中资金给予方、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节点参与方面临的偏离预期目标所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供应链金融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组成,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普遍性与不确定性普遍性包括了自然灾害或者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它们的发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被人为意识而改变,并且是否发生、何时发生都是人们无法确定的,我们统称为这个特性为普遍性与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这个特点还表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供应链上的主体由于都是独自参与市场竞争,必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多样性与复杂性供应链金融风险包括的风险种类繁多,包括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控制风险等等,由于供应链本身的组成主体复杂,各主体企业之间互相依赖,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这就造成了风险的复杂性,这些不同的风险种类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

关于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被国内外商业银行广泛关注的创新业务,不但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市场和盈利模式,而且由于其有效地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而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文献期刊研究,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及概念;并对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对我国更好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租赁。

1引言:供应链上物资的流通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

没有资金流和物流的匹配,供应链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并进而导致供应链条的链接不畅甚至断裂。

因此,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及给出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并通过对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实践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为国家提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设性意见。

2供应链金融的背景及定义2.1供应链金融的背景2.1.1分工的演变和自造模式的变化传统上,受市场交易成本的制约,产品链的绝大部分环节是在一个独立的企业内完成的,除了原材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采购之外,大部分中间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最终产品的组装完成,乃至销售,都是通过企业的集中管理来加以控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的分工模式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工从企业内转向企业间。

过去,企业间的分工往往以产业或产品为界,而最近三四十年来,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在多个企业间进行分工协作已经成为分工的新潮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分工类型在整个产品链中的分布情况取决于两者进行转换时生产收益和交易成本的动态变化。

制造模式的变化既有市场需求方面的考虑,也是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

在过去纵向一体化的制造模式下,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其主要的手段是通过标准生产流水线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规模化生产。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金融学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一、引言供应链金融商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项金融服务。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明显。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为银行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提供了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

此外它还很好的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在一起。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其潜在的风险越来越成为银行进一步拓展该项业务的掣肘。

所以研究和防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是刻不容缓的。

从国内外各相关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看来,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作用、运作模式及风险的研究比较潜,未能全方面提出供应链的内涵作用、运作模式及风险。

国内的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也较全面,但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的并不多。

二、主体(一)国外相关研究⒈关于供应链金融内涵及作用研究Michael Lamoureux(2008)[6]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

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Aberdeen(2007)[5] 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交易结构针对每笔具体业务授信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位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

⒉关于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Raymand W.Burman(1948) [15],Dunham A(2004) [16]分别给出了基于库存和应收账款等角度出发进行融资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详尽监控流程的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研究。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2:供应链金融概述2.1 供应链管理概念2.2 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2.3 供应链金融的类型2.3.1 应收账款融资2.3.2 仓储融资2.3.3 预付款融资2.3.4 供应链债务融资2.4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和挑战3: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3.1 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概述3.2 国际供应链金融市场概述3.3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4:供应链金融的应用领域4.1 制造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4.2 零售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4.3 物流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4.4 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4.5 电子商务领域的供应链金融5: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5.1 市场风险5.2 信用风险5.3 操作风险5.4 法律风险5.5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6:供应链金融的成功案例6.1 某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实践6.2 某电商平台的库存融资实践6.3 某物流企业的预付款融资实践6.4 某农业合作社的供应链债务融资实践7: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7.1 科技创新与供应链金融7.2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7.3 与供应链金融7.4 供应链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附件:附件一、某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合同范本附件二、某电商平台的库存融资申请表格附件三、某物流企业的预付款融资协议样本附件四、某农业合作社的供应链债务融资合同法律名词及注释:1:应收账款融资:指企业将自身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2:仓储融资:指企业利用其在仓储环节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

3:预付款融资:指企业向供应商提前支付货款,并通过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融资。

4:供应链债务融资: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以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经营者为融资对象,进行债务融资。

5:信用风险:指在供应链金融中,借款人或融资方无法按时或无法全额偿还借款或融资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国内外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国内外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国内外文献综述引言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通过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为参与方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文献调查,以下是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1.技术驱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供应链金融中,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2.多元化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金融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信用贷款、保理等产品外,还出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产品。

3.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涌现出来。

这些公司以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4.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内外许多政府纷纷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影响因素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国内外文献中提到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1.企业规模:文献中指出,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取供应链金融服务。

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具有更稳定的经营状况、更高的信用度和更丰富的资源。

2.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挑战。

文献中提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

3.法律环境:国内外法律环境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献中指出,完善的法律环境能够保护参与方的权益,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4.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献中提到,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以下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1.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度高等特点,在供应链金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于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文献综述供应链金融技术是目前金融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的文献研究,概述供应链金融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1.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定义与特点供应链金融技术是一种将金融工具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和实践。

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益。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共享:供应链金融技术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可以使供应链各方实时获取和共享所需的信息,提高协同合作效率。

- 资金流动:供应链金融技术依托创新金融工具,为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资金流动方式,降低了融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

- 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技术结合了供应链管理和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监控等手段,提前发现和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

- 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能力。

2.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应用与案例供应链金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形式和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情景:- 应收账款融资:通过应用供应链金融技术,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回笼周期,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 供应链库存融资:通过监控和评估供应链中的库存情况,供应链金融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基于库存价值的融资服务,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灵活性。

- 供应链支付与结算:供应链金融技术可以通过引入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提高供应链中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3.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供应链金融技术领域正面临着诸多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趋势和挑战:-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被认为能够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诸多信任和透明性问题,将会逐渐应用于供应链金融技术中。

- 多方协同合作:供应链金融技术将促进供应链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和共赢,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风险文献综述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引言近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物流行业的竞争,打破了传统物流业的格局,供应链金融在经济实践过程中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存货质押作为新型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的一种,致力于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并且为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大力开展存货质押融资的实践中,存货质押因协调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三方的利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有的存货质押融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业务模式,服务定价等问题上,其中定量研究主要体现在风险度量方面。

文章对以往研究进行简单的归纳梳理,找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文献综述一、存货质押融资的概念存货质押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存货作为质物向人借款,为实现对质物的转移占有,信贷人委托或资产管理公司等成为第三方企业,代为监管和存储作为质物的存货。

融资的标的物为存货。

在国外,存货质押融资的理念在很早就己经产生了。

同样,融资的需求普遍存在,而质押物也从最开始的不动产发展到了流动的存货。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存货质押融资类似于西方在初期所采取的存货质押融资商业模式。

在这一时期,由于物流仓储企业没有参与,我国商业银行对质押存货的价值、品质、销售状况等缺乏足够的信息,对质押存货的运营控制缺少专业的经验和技能,于是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银行开展这一融资服务较为谨慎。

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一些银行已经和物流企业紧密开展了基于存货质押融资的存货质押融资服务,但远未将丰富的存货担保资源充分利用。

其中大部分的银行对这一创新还相当谨慎,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对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技术欠缺。

二、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估研究综述2.1国外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估研究综述国外文献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解释为“脆弱性”。

在一些情况下,供应链脆弱性并没有与严格区分,有时甚至与作为同义词使用。

就认为“供应链脆弱性与风险密切相关,不应将与脆弱性分开单独讨论”,他将供应链的脆弱性定义为“由供应链和外部风险造成的对供应链可能造成的破坏性”。

其内部脆弱性是由于供应链缺乏敏捷性造成的,外部脆弱性是受资源和运输的复杂性、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两因素影响。

对于存货质押风险的分析,对物流和金融整合创新下的风险的新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存货质押融资中怎样降低道德风险和价格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包括存货质押融资在内的贸易融资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异同,并对贸易融资业务分析概念模型进行研究;定量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关键指标的确定,并探讨了其对质押融资风险的影响,第一次试着将资产质押融资推广到运营决策的制定中。

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监控程序和操作措施的研究如下,研究了贷款利率波动的风险对融资服务的影响及相应政策;分析了美国存货质押融资的发展趋势,并指出 2003 年下降的原因在于风险控制水平的比较低,大银行更加规避风险业务较为保守,但是小银行更加灵活;指出了存货质押融资实践中应由主体准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论转化为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了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概念模型,将业务风险分为:业务过程风险、环境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基本结构风险;认为存货质押融资必须严格监控,阐明物流企业参与监控的必要性。

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中的质押率研究也较多。

和等分析了担保贷款中的系列关键风险指标对道德风险的规避作用;利用了结构化方法研究了贷款损失和质押率之间的关系;设定借款企业违约的概率为外生变量,得出了与银行风险承受能力较为一致的质押率决策;从借款企业角度来研究存货融资,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得出利率和质押率的选择对银行和企业盈利率的影响。

国内研究现状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大都分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分别对风险进行了研究。

在定性研究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对物流金融的风险做了定性讨论,详细描述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将基于存货质押融资的融资风险类似于其他信贷风险划分为: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认为存货质押风险主要有供应链风险,质押物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风险,回购违约风险和质物监管风险。

基于模糊评判方法来研究物流金融的风险。

从物流企业角度,从物流企业角度对存货质押的风险进行分析。

对于风险分析,提出运用信用利差期权的方法转移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原理和思路。

提出运用信用利差期权的方法转移和管理供应链金融. 3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评价物流金融风险管理。

通过对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了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在动态控制存货价值量下限的质押方式下,构建变现时间模型,提出度量价值风险模型。

在风险控制上,动态质押模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伴随着整个质押期,采用L-VaR的方法研究了流动性风险,提出了最优变现时间模型以及变现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预期收益模型,与此同时也给出了度量业务的风险度量模型,并给出具体案例供银行操作借鉴。

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中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建立了双重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研究当存货需求量满足随机波动时,不同风险偏好银行的最优质押率决策。

分析了供应链存货融资的优势,对物流企业在银行的统一授信模式下自主发展供应链存货融资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规避措施,为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存货融资业务提供参考,采用风险评估打分法,确定风险权重,量化风险,对风险进行预警与控制。

即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和三方最优决策的动态博弈分析。

三.总结对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研究的文献较多,对这些文献进行简单评价。

首先,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运用较早,其研究可能相对更成熟一些,思路体系都较为清晰,而国内文献过于散乱不成系统,使得资料搜集者对于资料的处理比较困难,而且风险评估模型过于复杂,对变量要求较高。

已有很多学者对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进行研究,但对其中的价格风险研究并不是很多,而将VaR迭种风险度量方法运用到存货质押融资的价格风险防范研究在国内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

对于风险评估的模型,大都来自于国外的学者。

这些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不仅仅在金融领域,在投资理财、财务管理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因此,可以说该研究的水平很高。

其次,在一味追求建模与风险量化的同时,忽略了主观因素对风险的影响。

和将现金流安全水平引入到库存控制问题中进行了研究,模型比较复杂,且命题的假设相对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

另外,很多因素很难进行量化,即便得到了量化,也无法衡量其准确性。

模型化的另一大缺点就是对变量的处理趋于复杂。

某些模型对变量的要求很高,例如要成线性等有稳定的规律可循,这也使得模型化在某些情况下与现实情况相差过多,失去了意义。

国内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大都参考了国外的研究成果。

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估方法很多,可以采用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也可以采用打分法。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大都釆用这一种分析方法,缺乏创新。

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存货质押率及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等几个问题,很少有学者对融资风险发生的源头进行分析。

风险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部分,目前的研究仅重视了事中与事后控制,忽视了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基于存货融资风险风险评价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 Jutter, U., Peck, H., Christopher, M.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3, 6(4):197-210[2]ShererA T,Diamond S K.Shockcomings of risk ratings impede success in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1998,13(1):10-15.[3] Rafael R,Javiers. Venture capital fiancé: A security designapproach[J],Review of Finance ,2004,8:75-108.[4]Barsky N P,Catanach A H.Evaluating business risk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20(3):3-10[6] Larrymore[7] Nail L.2003. Currents trend in commercial lending [J]. Commerical Lending Review ,18(2):10-15[8 Lending Review,20(3):3-10[9] Diercks L A .2004.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troubled borrows inasset- based- lending scenarios.[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19(3):38-41 [10] Boot A W A, Thakor A V , Udell G F .Secured lending and defaultrisk :Equilibrium analysis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empiricalresults[J].Economic Journal,1991,101:458-472[11] Saurina J.Determinants of collater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 (2):255-281[12] Jokivuolle, E, Peura, S. Incorporating collateral valueuncertainty in loss given default estimates and loan to valueratios[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 2003,9(3):299-314.[13] Cossin, D. Huang, Z.J, Aunon, N.D. A framework for collateral risk control determination [R].Workling paper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3.[14] Buzacott, J.A. Zhang, R.Q.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 [J]. Management science,2004,50(9):1274-1292 .[15] 于洋,冯耕中.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管理评论, 2003,(9):5.[16] 艾灵志.存货质押融资的动态博弈模型和质押率决策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17] 彭杰.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设计:[D] .长沙: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14.[18] 王传松.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19]马欣. 中小企业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及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20]刘威廷.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2012.[21]闫俊宏.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22] 罗瑞敏,伍隽.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的风险控制研究[J].湖南大学统计学院,2009(3):1-4.[23] 山囡囡.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2(11):1-6.[25].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价值风险度量[J].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2007(10):1-6.[26] 韩钢,李随成. 动态质押模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控制[J].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2010(12):1-5.[27] 易雪辉,周宗放.双重 Stackelberg 博弈的存货质押融资银行信贷决策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9):1-6.[28] 张钦红,赵泉午.需求随机时的存货质押贷款质押率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5):20-23 .[29]傅永华. 供应链视角下的存货融资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法[J].中国市场.2011(49):1-2.[30] 王洪伟. 供应链金融下存货质押融资新模式及其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31]王晓峰. 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评估及其动态博弈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