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护理论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本院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患者100例开展研究分析,根据随机挑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其前提上开展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变化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一周膝关节周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六个月以及出院后一年HSS评分都超过对照组,差别相对明显(p<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可以完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升关节功能恢复成效。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管术;康复护理;肿胀;疼痛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重要关节,膝关节损伤能够影响下肢负重、行走等等作用的正常发挥,临床普遍可以看到能够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因素有风湿性疾病、膝关节外伤以及骨性退行病变。
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诊治膝关节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与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正膝关节屈曲、畸形,进而达到膝关节重建,然而探索发现一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肿胀相对显著,使得患者术后康复受到严重的影响。
此次研究借助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视觉疼痛(VAS)评分以及膝关节肿胀状况,进而论证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在本院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挑选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1:29,年龄在52-80岁之间,平均为(63.45±6.3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3:27,年龄在51-81岁之间,平均(64.25±6.44)岁。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对策及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对策及体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一系列疼痛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为骨科护理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疼痛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术后24h、48h、72h,差异显著(P<0.01)。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疼痛护理后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主动抬腿、主动屈膝达90°时间等,差异显著(P<0.01)。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疼痛护理后术后KI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术后1个月、3个月等,差异显著(P<0.01)。
结论:临床护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一系列疼痛护理对策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关节的肿胀和疼痛程度,加速康复,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效果Nursing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Zhou Huiro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tang County,ChengDu SiChuan 6104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atient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pain nursing measure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Methods: Selection from May 2015 - February 2015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60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different nursing plan.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 series of pain nursing in different time after the pai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uch as postoperative 24h, 48h, 72h,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1). After a series of pain nurs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ehabilitation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uch as active leg lifts, active flexion was 90 degrees ti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 series of pain nursing after postoperative KISS score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uch as 1 months after surgery, 3 month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1).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swelling pain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joint pain,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is conducive to functional recovery of knee joint,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Key words]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ain nursing; effect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简称TKA)常用于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其最终康复效果取决于术后能否进行早期、无痛、主动的康复锻炼,由于该手术创伤较大,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手术后的严重疼痛,就很难保证手术后主动地进行早期康复锻炼[1]。
冷效应疗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肿胀的护理效果观察

Surg Res N Tech Vol.10,No.1,March 2021冷效应疗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肿胀的护理效果观察李艳清阳江市中医医院综合病区,广东阳江529500[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 )后应用冷效应疗法对改善术后疼痛肿胀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TKA 治疗的110例术后发生肢体疼痛肿胀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55例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归为对照组。
另55例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布袋式冷疗垫间断治疗72h ,归为研究组,观察疼痛肿胀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后6h 、24h 、48h 、72h 研究组疼痛(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干预后72h ,两组髌上10cm 、髌下10cm 周径均较干预前缩小,且研究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对TKA 术后患者应用冷效应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肢疼痛肿胀,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促进患者配合,提高疗效。
[关键词]疼痛;肿胀;人工膝关节置换;冷效应疗法;布袋式冷疗垫;护理[中图分类号]R 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78X (2021)01-0078-03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1.01.022Effect of cold therapy on limb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total kneearthroplastyLI YanqingComprehensive Ward ,Ya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gjiang 529500,Guangdong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ld therapy on limb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From January 2019to January 2020,110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wellingafter TK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with 55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termitted treatment with iced therapeutic pad for 72h.Improvements in limb pain and swelling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6h ,24h ,48h ,and 72h of designed interventio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fter 72h ,the circumferences above 10cm and below 10cm of kneeca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before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Col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limb pain and swelling ofTKA patients.In addi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surgical effects of TKA.[Key words ]Pain ;Swel l l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old therapy ;Iced therapeutic pad ;Nursing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是一种以人工关节代替病变关节的手术,可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原因分析与治疗

局部炎症反应 、 止血 带 反 应 、 隐性失血、 下肢 深静 脉 血 栓 、 淋 巴水 肿 、 低 蛋 白水 肿 、 双下肢水肿等 , 针 对 性 治疗 包括 药物 治 疗 、 物
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也是临床治疗术后肢体肿胀的常用方法其药理作用涉及静脉系统淋巴系统和微循环17研究表明呋喃西林湿敷肿胀肢体疗效显著002呋喃西林对肿胀肢体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组织渗出1822物理疗法221术后早期局部冷敷局部交感性反应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外周血流量改变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有效减轻组织肿胀19222抬高患肢根据舒适理论采用软枕或可调节抬高架抬高患肢由于静脉受重力影响极为明显且静脉血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运行抬高肢体可减少肢体远端浅静脉压力及浅静脉的充盈程度
人工全膝 关节置换 术后下肢肿胀原 因分析 与治疗, I c
洪坤 豪 , 刘 军 尬, 潘建科 , 罗明辉 , 曹学 伟 , 陈红 云
( 1 .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第二 临床 医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4 0 5 ; 2 . 广 东省 中 医院骨科 , 广 东 广州 5 1 0 1 2 0 )
C r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5 1 o 1 2 o )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e c a us e s o f l o we r l i mb s we l l i n g a f t e r t o t al k n e e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 nd a s t r e s s e s t h e mp i o r t a n c e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效果

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效果。
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确诊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计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以及术后肿胀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以及术后肿胀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肿胀;疼痛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多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对患者膝关节疾病能够较好的治愈,但其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出血量较多,术后合并诸多膝关节并发症,降低机体恢复时间,由此分析,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关键[1]。
此项研究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手段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确诊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计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50岁至70岁,平均年龄(52.39±7.54)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从51岁至72岁,平均年龄(53.29±7.71)岁。
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患者的基本身体指标,予以常规切口护理。
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予以综合性评估,记录手术适应能力;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语言柔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对患者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予以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运动,确保睡眠质量;(2)术后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有明显的肿胀以及疼痛等情况,容易引发失眠、消极情绪等。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护理我科2007年8月7日收治了1例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该手术创伤较大,易发生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2年于2007年8月7日入院,患者患膝疼痛、肿胀、屈曲内翻畸形及伸屈功能障碍。
膝关节X线片显示:严重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下肢力线异常、膝内翻。
患者右膝关节行走疼痛严重、活动受限、下蹲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活。
患者有2年的脑血栓病史,但无明显后遗症。
于8月14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右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历时5小时。
术后予抗炎、右下肢弹力绷带捆绑、抗凝、对症处理,患肢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等措施,术后创口甲级愈合。
1.2结果: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HSS评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不稳定10分。
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差。
根据术前及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X线片股骨、胫骨轴线角度,检查膝关节前、后向及内、外向的稳定性。
膝关节由术前40分提高到91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5度提高到95度。
2术后护理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1)床边心电监护48小时,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
(2)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皮肤黏膜色泽及患者有无血容量不足的早期征象,如面色改变、烦躁、头晕等。
(3)注意观察切口有否渗血、出血及引流量,正确记录尿量及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创腔放置引流管2根,据文献报道[1],高负压(79.8 kPa)吸引的切口引流量明显多于低负压(46.6 kPa)吸引,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也相对较低。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方法:纳入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t=9.675;P<0.05),术后2周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t=9.232;P<0.05),护理满意度为95.2%,与常规组患者的84.8%比较差异明显(x2=5.345;P<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继髋关节置换术后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膝关节疾病治疗方法,适应症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
实践应用发现,该种治疗方法的手术优良率可达90%以上,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膝关节疾病患者选择采用该种方法治疗[2]。
但临床观察发现,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早期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机体痛苦严重,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3]。
为此,我院本次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术后护理方法,现做出以下整理报道。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
66例患者均为单膝患病,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9例,其他3例。
采用奇偶数字法将6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60.9±1.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1.5)岁。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论文
引言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
退行性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恢复和术后的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
总结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要点
1.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确保伤口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控制疼痛:术后常伴随疼痛,可通过口服镇痛药或静脉给药
来缓解疼痛。
合理控制疼痛对于患者的舒适和康复至关重要。
3. 康复锻炼: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关
节功能。
锻炼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
4. 使用辅助工具:在术后的康复期间,可以使用助行器、手杖
或轮椅等辅助工具,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提供支撑。
5. 饮食调理:术后应保证患者的饮食均衡,并遵循医生的饮食
建议,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伤:术后的膝关节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扭伤或跌倒等可能对关节造成损伤的活动。
2. 定期复诊: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时跟进康复进展,随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和进展,并按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
3. 安全环境:在患者家中和康复建议设施提供安全环境,包括无障碍设施、防滑措施和安全护栏等,以避免患者摔倒和受伤。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是患者恢复和康复的关键步骤。
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控制疼痛、进行康复锻炼、使用辅助工具和注意安全事项,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同时,定期复诊和提供安全环境也是重要的。
护理团队应与医生和患者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体会。
方法:结合5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转上级医院诊治外,其余均治愈。
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膝关节表面置换肿胀护理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高达90%~95%。
主要症状:下肢肿胀明显,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变冷,肤色青紫等。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病情隐匿复杂,常常护理不得当,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甚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危及生命。
因此,积极处理患肢肿胀,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11年4月~2012年4月施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50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处理肿胀,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9岁;单膝关节置换46例,双膝关节置换4例。
其中骨性关节炎39例,风湿性关节炎11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伴糖尿病16例,高血压伴冠心病9例。
结果
2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小腿肿胀,小腿腓肠肌疼痛,经彩超证实为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
经药物溶栓、抗凝、祛聚及康复训练等措施,症状改善。
1例术后第6天肢体肿胀,经彩超检查证实左髋总静脉内血栓,转院治疗后康复。
术后半年回访,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护理
⑴术前预防及护理:①确定高危人群,积极控制原发病、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等,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建立护理评估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150/100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10.0mmol/l。
心脏病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适当补液,改善血液黏稠度。
②心理护理: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害怕手术失败及预后不佳,担心手术费用等问题。
护士做好术前宣教,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病例,讲解手术方式和术前配合要点,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减轻焦虑,耐心解答疑问,取得信任,患者愿意把内心恐惧和疑虑讲出来。
对手术后出现肿胀及肿胀处理有一定的心理认识,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
③对吸烟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劝其戒烟,避免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
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减少因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而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④术前功能锻炼,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平均年龄65岁,由于知识缺乏,体力下降、疼痛原因、耐受程度等,对功能锻炼认识不够,所以术前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术前锻炼,积极配合才能有效减轻消除术后肢体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教会患者股四头肌舒缩
锻炼,直腿抬高锻炼,膝关节伸屈及足背跖屈锻炼,增加活动度,加速下肢静脉回流,为术后康复做好准备。
⑵术后护理:①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如发现引流管点滴状出血,夹闭引流,观察伤口渗血、患肢肿胀度。
②抬高患肢30°,膝下垫10cm高软垫。
此类手术后患肢从踝关节上段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大腿中段,减少血液滞留于小腿肌肉,减少关节渗血。
患者会不同程度出现肢体血液受阻,肢端发冷、发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
告知患者如患肢出现感觉麻木、凉痛、胀痛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③患膝关节周围冰袋冷敷48小时,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肿胀。
且注意肢体保暖,观察皮肤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查敷料加压包扎的松紧度。
④术后第2天测量患肢髌上15cm和小腿最肿胀处周径,并与健侧对比,及时汇报医生。
⑤术后72小时肢体肿胀是正常现象,72小时后肿胀消退缓慢,如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适当做肢体向心性按摩,5次/日,1次10分钟。
也可采用新鲜土豆片厚度0.1mm贴至小腿周围,然后用保鲜膜包裹后外敷热毛巾,温度≤50℃。
⑥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长期肿胀可导致严重后果,使患者认可锻炼,在不增加患者痛苦情况下配合镇痛措施,如镇痛泵、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注射止痛剂等,尽早进行锻炼。
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康复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
⑦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多进食半流质软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蛋汤、肉汤、鱼汤青菜面
条等促进蛋白质的吸收,防止出现血清蛋白下降而致低蛋白血症,使致伤口渗出液增加,肢体肿胀消退缓慢。
⑧药物应用:及时准确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腹壁注射、口服拜阿司匹林等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讨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多种原因造成,是术后常见症状。
肿胀及时处理是一项细致而慎密的护理工作。
实施护理时要求护士在制定护理措施对患者愿望、实际情况进行周到考虑。
只有了解患者心理,护士掌握丰富专业知识,才能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