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 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讨论活动一
如何看待下列观点?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不可避免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观私点有二制】的私产生有是观原念始的社存会在末,期生是产私力有发制展产的生结的果根。在本私有 原制因产。生的(基小础结上:人只们有要了考最根初本的原私因有,观念都。是因生此产说力私的有发制不展)
一、原始社会
5.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兄弟们,铜器是我造 的,所以我就自己用
了啊!
我种地的效率高,和你 们一起种地平均分配很 吃亏,我家想要一块地
自己种!
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 粮食?想不想吃饱穿暖?
那你们就得听我的!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生产工具 人们改造
产 资
加 工
自然的能
料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的总和称为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的分配形式 人与人的关系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 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是从来就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 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 •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各种银行卡使人们出门 不用带现金即可自由刷卡消 费,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六方会谈
中国潜水员赴泰国海啸灾区清理垃圾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为公共财政,以社会福
利和保障形式供养那些
不劳而获的人。
瑞典福利对国民“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 第四,在欧洲,每届
总统竞选,为了获得选
票,都把提高居民收入
及其福利放在对居民承
诺的第一位,而公共财
政收入不能同步增长,
所以财政赤字越滚越大,
国家负担越来越重。
在斯德哥尔摩,温和联合党主席林费
尔德在赢得大选后感谢选民。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生产资料私
人垄断很严重。仍以瑞
典为例,瑞典的90%以上
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HMS荣获瑞典最佳出口企业奖
中国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青铜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器掐 银丝爵杯
商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二):奴隶社会
7、奴隶社会的衰亡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 生产关系,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被封建 制所代替。
(2)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2.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 判一判:
(1)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提示: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提示: 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5原始社会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怎样推动私有制确立的?
(1)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 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 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产品的分配关系(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需分配)
判一判:
√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PPT课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PPT课件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私有制的产生,虽然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 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能说是“万恶之源”。
思考一下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 原因吗?
提示: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 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奴隶社会 1.阶级
奴隶主阶级
剥削者地位
奴隶阶级 被剥削者地位
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一、原始社会
2.特点 (3)生活单位
血缘
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最基本 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氏族
氏族议事会
部落联盟
思考一下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 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提示:(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的。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采 取平均分配的方式。由于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 是平等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 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 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所以说没 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描绘人类社会的演进
文明时代
人旧 类石 产器 生时


石 器 时 代
阶 级 社 会
共 产 主 义 社
原始社会

课题: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框题: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目题: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 奴隶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水平 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与发展中国 家相比水平相当。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 40%以上 家相比水平相当。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 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工 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 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 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我国的教育水平与 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 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 家及世界平均水平, 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也高于世界及 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 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 从城市化程度看, 平。 •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人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人 口城市化率为18.72% 18.72%, 口城市化率为18.72%,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 均水平为46.64% 46.64%。 均水平为46.64%。 •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 76.77%, 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比世界平均 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 18.84个百分点 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与世界 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 中国2010 56.29%; 2010年人口城 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中国2010年人口城 市化水平为44.90%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 44.90%, 市化水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 31.87个百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个百 分点。 分点。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引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二、教学准备•讲义和PPT•视频素材和相关案例•黑板和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答题卡•讲台和投影仪三、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4.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和实践;5.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6.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

四、设计说明本课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使用图片、短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讲义和PPT,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复习巩固:通过答题练习,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理解。

5.分组演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示,演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

6.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7.最新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宽视野。

8.总结提问:通过提问,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课件设计清晰明了,内容丰富有趣。

统编版政治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演示文稿1

统编版政治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演示文稿1

(二)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 (剥削者)
的 两 大 对 立 阶 级
人 类 社 会 最 早 形 成
奴隶阶级 (被剥削者)
阶级: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的集团。
(二)奴隶社会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 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 ②③④ C.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清政府腐败并征收繁重徭役的背景下,从而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 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请阐述你的理由。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加剧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旧石器 时代• 以采集
天然食
物为主。
新石器 时代• 原始畜
牧业和
农业开
(一)原始社会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 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块块 布,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使来访者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 反映了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 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 “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 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首次使 用是在( C ) A.中共七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七大
3.(中考题)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时间:1992年10月
重大决策:明确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生产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人才市场
请举例说明市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1.邓小平逝世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邓 小 确立为党的 1997年9月,中国共 平 指导思想的 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理 时间及会议 大会 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可 概括为: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 两个基本点 为中心 三个奋斗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 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成就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1、时间: 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
①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1)主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 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宏观指导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 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国情和国际形势决定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4、成功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 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高 【中 高政 中治 政统 治编 统版 编必 版】修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优2秀.2 课社件会主 1 义制度 在?
可……可……
可以?
可笑至极!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5、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 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 (2)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 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 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 科学技术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 【中 高政 中治 政统 治编 统版 编必 版】修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优2秀.2 课社件会主 1 义制度 在中国 确立(共 12张PP T)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5、曲折:文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