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期末试卷A
2022年安徽艺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安徽艺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6、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10、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15、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6、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7、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18、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19、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2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三、辨析题21、“存在就是被感知”。
2022年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度是()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4、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6、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8、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是()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物主义自然观C. 辩证唯物主义D. 阶级斗争理论2.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A. 哲学B. 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文学艺术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阶级斗争D. 上层建筑4.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神秘性5.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A. 剩余价值B. 资本积累C. 资本主义私有制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阶级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革命性7. 以下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商品D. 货币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在()A. 阶级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资本积累与消费不足D.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9. 以下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A. 无产阶级专政B. 社会主义公有制C. 按劳分配D. 共产主义社会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2.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3.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15. 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D3. A4. D5. C二、多项选择题6. ABCD7. ABCD8. ABC9. ABCD10. ABCD三、简答题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马列文论自考试题和答案

马列文论自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答案:A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的概念。
A. 异化B. 劳动C. 阶级斗争D. 剩余价值答案:A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的概念。
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物史观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答案:C4.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了()的观点。
A. 艺术属于人民B. 艺术为政治服务C. 艺术为生活服务D. 艺术为无产阶级服务答案:B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的概念。
A. 商品B. 货币C. 资本D. 剩余价值答案:C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的观点。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私有制是阶级社会的根源C.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 家庭是私有制的基础答案:C7.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提出了()的观点。
A. 无产阶级专政B. 社会主义革命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无产阶级与农民联盟答案:D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的概念。
A. 意识形态B. 阶级斗争C. 历史唯物主义D. 异化答案:C9.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出了()的观点。
A. 社会主义是科学B. 社会主义是空想C. 社会主义是实践D. 社会主义是理论答案:A10.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的观点。
A.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C. 国家是社会管理机构D.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阶级斗争D.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答案:ABCD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
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考核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核类型: 考试 形 式: 闭卷 学生院系: 各院系 班 级: 试 卷: A1、 ) 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 C.为世界求和平 D.为人类求解放2、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 ) A.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B.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C.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3、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明确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这说明( )A.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主观意志的结果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
按序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对应填入表格)B.社会发展的过程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C.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D.社会发展总是符合人们的预期的4、抗战期间有人提出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要“以空间换时间”;在资本市场上,有人提出要“以时间换空间”。
“以空间换时间”和“以时间换空间”表明()A.时间和空间是同一个东西B.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C.物时间和空间可以相互转化D.存在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命题教师丁秋玲张想明谭洁李爱玲周琳等院系负责人签字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
马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是:A. 空想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C. 国家资本主义D. 社会民主主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B. 政治学、哲学、经济学C. 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D. 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答案:A4. 列宁主义是:A.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理论B.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B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公有制B. 计划经济C. 无产阶级专政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答案:D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A8.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政治斗争C. 经济基础D. 文化因素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形态答案:A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因经济利益的对立而产生斗争。
这种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9-2020期末试卷

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物质资料极大丰富B.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D.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不包括如下哪一个?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终极性3.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以下哪一个人物不是这三大思潮的代表人物?A.托马斯.莫尔B.傅立叶C.黑格尔D.亚当.斯密4.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精神和思维的关系B.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C.物质和思维没有同一性D.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时间B.空间C.运动D.静止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不包括?A.目的性B.计划性C.创造性D.真理性7.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不包括?A.内容与形式B.本质与现象C.对立与统一D.必然与偶然8.19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什么哲学原理?A.两点论与重点论B.否定之否定C.本质与现象D.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9.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教材总结了九条,如何正确把握这些一般原则,邓小平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A.需要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B.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为了实际利益而可以修正的政策D.一成不变的教条10.社会主义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告诫我们,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可以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
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2021学年期末试卷

重庆文理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万物的根源归结为()A.始初物质B.原子C.灵魂D.神灵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8、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是()A。
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理性主义D.旧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10、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C.世界是神创造的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11、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2、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期末试卷(A)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正)2、恩格斯从党派的、道德的观点对歌德进行辩证的评价。
(误)3、马克思全盘否定了拉萨尔的《济金根》的剧作。
(误)4、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的精神差异而不在于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
(误)5、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是最高的批评标准。
(正)6、恩格斯认为文学的倾向性越明显就越有好。
(误)7、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误)8、毛泽东在抗战胜利之后,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误)9、文学创作属于绝对自由的心灵活动。
(误)10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
(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引起怜悯和恐惧的的情绪并且使这种情绪得以净化。
恩格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行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典型化典型(Tupos)基本上是文论的一个概念。
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
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3、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
具体的内涵包括:1、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2、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4、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样子,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现实主义可以进行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质的合理虚构。
现实主义注意细节刻画,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作的主观评价和所抱有的态度。
恩格斯在晚年写给两位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女作家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一方面认为文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一方面,他认为倾向性应当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认为,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没有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在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又强调了文学应该有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
2、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
、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
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
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
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
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批评原则: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评眼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3、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的里,分别就悲剧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他们在信中提出并论证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历史悲剧如何忠实历史真实的问题。
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取材16世纪20年代德国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他歪曲了这段历史生活的真实,竭力颂扬贵族运动和贵族代表人物,而把农民运动放到及其代表人物都放到次要位置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评了这种错误的立场。
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悲剧问题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社会根源,批评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的悲剧观念,反对从人物的精神因素和心理性格上寻求悲剧的原因,而认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阶级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有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
1、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从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基础出发,马尔库塞美学和文艺理论思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艺术和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既存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使人们摆脱了既存现实,获得解放。
换言之,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就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
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主要内涵是:
1、艺术的异在性和否定性
他认为特性表现这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创造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或尚未存在的,它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不受压抑的现实原则所规范和约束的自由的世界。
二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艺术对于现实的否定性,不在于它直接高呼否定的口号,说革命性的语言,而是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
2、艺术具有间接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由对艺术和审美的异存性和否定性出发,马尔库塞充分张扬了艺术和审美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一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的功能。
现实世界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艺术由于超越了直接现实而展现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条件,从而使人的本能如狭隘的性欲得以升华为广泛的爱欲,艺术的革命功能就体现在这种升华之中。
二是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
马尔库塞认为,想象和幻想正是艺术和审美的特有领域,通过想象和幻想,艺术对于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是对现实原则的彻底否定,从而艺术使自己具有革命的功能。
三是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压抑性的现实原则,以感性为中心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而要建立“新感性”,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体,而新的社会主体的建立,必须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和审美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解文艺的活动属性于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
这一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文艺的精神实践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地使用了“艺术生产”的概念,首先,这一理论提出,体现了马克思对文艺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完整思考,按照这一理论,文艺活动应该包
括生产、传播、消费等诸多环节。
这一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十分关注文学的内在规律和活动特性,并已经进入到文艺领域自身的思考。
其次,艺术生产理论还体现马克思对于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辩证理解,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去重新理解传统的文艺活动的问题,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最后,艺术生产理论提出,也影响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许多人重视这份宝贵的文学理论遗产,并且得到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