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血栓形成的危害 血栓可能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血栓形成的预防 和处理
预防包括保持血管通畅,避免过度操作;处理包括 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等。
05
动脉采血技术的 技巧和经验分享
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
准确选择动脉位置,确保穿刺针能 够顺利进入动脉。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和力度,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患者不适。
风险。
采集血液
04 一旦进入血管腔,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注意避
免空气进入。
采血后的处 理
01
压迫止血
采血完成后,用无菌棉球 或纱布压迫采血部位,持 续压迫5-10分钟,直到 不再出血。
02
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立即送 检,避免因为延迟处理而 影响检测结果。
03
设备处理
清洁并消毒采血设备,按 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采血器材。
儿造成过大伤害。
3
注意事项
新生儿动脉搏动较弱,定位困难,需要 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注意避免感
染。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动脉采血
采血前的准 备
为严重血小板减少 症患者准备充足的 采血器材和止血药 物,确保操作安全。
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选择患者体表血管 明显、易于固定的 部位进行采血,以 减少采血难度和并 发症发生。
扩张剂。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采血后可能发生动脉血栓形 成,导致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处 理方法是立即停止采血,给予抗 凝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取
栓。
动脉破裂
动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动脉破 裂,导致大量出血。应立即停止 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进
行手术修补。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原因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二)股
动
脉
优点:脉管粗,易触及,成功率高;疼痛较轻, 病人不可见,易配合;
缺点:不易压迫,易形成血肿,易感染,易错抽 静脉血。
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 股动脉处,以搏动 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我院采用的血气针
❖ 2、塑料毛细管采血针:采血过程中不要弯曲
针头;不可使毛细管过度充盈;采样后立即送检 ,时间不超过5分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三、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股
癣等;
3.动脉炎或血栓形成者。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 (二)采血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动脉血标本采集课件

▪ 充分混合血液标本,上下 摇匀5次后搓动针筒5秒, 让血样和针管里的肝素抗 凝剂充分混合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 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 ,要注明患者体温、吸 氧方法、氧流量。
▪ 送检途中轻轻搓动采血 针,防止凝血。
▪ 采血后应注意
▪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应禁止热敷、不要沾水, 当日尽量不洗澡,以免引起局部感染,穿刺 部位同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免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如果出现肿胀、疼痛 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采血部位选择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桡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肱动脉
第三章
采集方法及技巧
桡动脉
▪ 桡动脉自肱动脉分出,与 桡骨平行下降,其下部位 置较浅,表面附以皮肤和 筋膜
▪ 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 发生度,手掌向 上,腕背屈40-50 度,下面垫一海绵 小枕,绷紧桡动脉 以利穿刺。进针角 度40-45度。
▪ 2、血气分析中SaO2与病人手指氧饱和度相符 为动脉血;
▪ 3、桡动脉处穿刺抽血多为动脉血。
肱动脉
▪ 定位:上臂内侧下1/3, 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 明显处,肘部皮肤皱褶向 上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 前臂伸直并外展
▪ 肱动脉穿刺成功率较桡动 脉低
▪ 如果因其他原因(腕部外 伤、 静脉输液、 桡动脉 搏动弱等)不方便穿刺情 况下,肱动脉是很好的选 择
▪ 加压止血至少在五分钟以 上,避免皮下血肿的产生
▪ 如果抗凝机制不好的病人 ,加压的时间要在十分钟 以上,并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出血迹象
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加压时间要顺应延长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 在密封前查看血样标本有 无气泡存在,如果有,要 立即排出
▪ 排完气泡后,就可以将针 头插入橡皮塞,防止空气 的进入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 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 ,要注明患者体温、吸 氧方法、氧流量。
▪ 送检途中轻轻搓动采血 针,防止凝血。
▪ 采血后应注意
▪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应禁止热敷、不要沾水, 当日尽量不洗澡,以免引起局部感染,穿刺 部位同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免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如果出现肿胀、疼痛 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采血部位选择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桡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肱动脉
第三章
采集方法及技巧
桡动脉
▪ 桡动脉自肱动脉分出,与 桡骨平行下降,其下部位 置较浅,表面附以皮肤和 筋膜
▪ 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 发生度,手掌向 上,腕背屈40-50 度,下面垫一海绵 小枕,绷紧桡动脉 以利穿刺。进针角 度40-45度。
▪ 2、血气分析中SaO2与病人手指氧饱和度相符 为动脉血;
▪ 3、桡动脉处穿刺抽血多为动脉血。
肱动脉
▪ 定位:上臂内侧下1/3, 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 明显处,肘部皮肤皱褶向 上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 前臂伸直并外展
▪ 肱动脉穿刺成功率较桡动 脉低
▪ 如果因其他原因(腕部外 伤、 静脉输液、 桡动脉 搏动弱等)不方便穿刺情 况下,肱动脉是很好的选 择
▪ 加压止血至少在五分钟以 上,避免皮下血肿的产生
▪ 如果抗凝机制不好的病人 ,加压的时间要在十分钟 以上,并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出血迹象
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加压时间要顺应延长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 在密封前查看血样标本有 无气泡存在,如果有,要 立即排出
▪ 排完气泡后,就可以将针 头插入橡皮塞,防止空气 的进入
动脉采血 ppt课件

核对患者身份与患者沟通解释七动脉采血标准流程选择动脉消毒穿刺者的手动脉采血标准流程采血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动脉采血标准流程正确处理废弃物标注患者信息动脉采血标准流程正确处理标本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切忌混匀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破坏导致离子检测异常切忌混匀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破坏导致离子检测异常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动脉采血标准流程1送检2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舒适体位八相关知识介绍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一血气分析化验单的简单介绍二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1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pao2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采血
ppt课件
17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18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正确处理废弃物,标注患者信息
ppt课件
19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正确处理标本
ppt课件
20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切忌混匀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破坏导致 离子检测异常
ppt课件
21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22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3
一、目 的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失 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帮助诊断呼吸、循环衰 竭并指导治疗的一种监测手段。可未心肺疾病和各 种危重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ppt课件
4
二、适应症
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及循环 功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采血
ppt课件
17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18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正确处理废弃物,标注患者信息
ppt课件
19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正确处理标本
ppt课件
20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切忌混匀动作过猛造成红细胞破坏导致 离子检测异常
ppt课件
21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22
动脉采血标准流程
ppt课件
3
一、目 的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失 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帮助诊断呼吸、循环衰 竭并指导治疗的一种监测手段。可未心肺疾病和各 种危重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ppt课件
4
二、适应症
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及循环 功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PPT课件

06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与 培训建议
制定统一操作规范并推广实施
01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结合临床实际和专家意见,制定动脉采血的标准操作流程,明确操作步
骤、注意事项和异常情况处理。
02 03
统一操作规范
将标准操作流程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范,包括患者准备、器械准备、穿 刺部位选择、消毒方法、穿刺技巧、标本处理等方面,确保医护人员在 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
检测分析
使用相应的仪器和方法对处理 后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记录 结果并审核。
结果报告
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 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5 动脉采血后护理及并发症 处理
穿刺部位止血和消毒措施
止血
采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局部出血。按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或根 据医嘱执行。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详细记录采血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穿刺 困难、血肿、患者不适等,以及处理措施 和效果。这些信息对于评估采血操作质量 和改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血肿
采血后,如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按压,并用冷敷法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4小时后可用热敷法促进淤血吸收。同时,密切观察血肿大小和患者症状,如有加重趋 势,应及时就医。
患者评估与沟通
病情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动脉 采血。
沟通解释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取得患者的配合。
器械准备及消毒处理
器械准备
准备好动脉采血所需的穿刺针、注射器、消毒棉球、无菌手套等器械。
消毒处理
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确保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
动脉采血ppt课件

具体案例:一位因严重腹部创伤导致MODS的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通过动脉采血 检测各器官的生化指标,医生发现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成功稳定了患者的病情。
04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局部疼痛和血肿
局部疼痛和血肿是动脉采血后常 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穿刺部 位血管损伤或压迫不当引起的。
疼痛和血肿的症状通常在采血后 立即出现,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 、肿胀、淤血,严重者可影响肢
体活动。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冰敷、压迫止 血、抬高肢体等,一般数日后症
状可自行消退。
局部感染和败血症
01
02
03
04
动脉采血过程中,如果消毒不 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
部感染和败血症。
局部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 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需 要及时进行清创、消炎等处理
穿刺部位选择
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和操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注意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 免意外伤害。
患者配合
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
03
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享
动脉采血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危重病患者常面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病情,需要 准确评估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动脉采血可以提供 实时、准确的血液生化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治 疗效果。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理疗、针灸 、营养神经等治疗,多数患者 可在数月内恢复。
05
动脉采血的培训及教学
动脉采血的培训对象及内容
培训对象
动脉采血技术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医学学生等。
培训内容
动脉采血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等。
04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局部疼痛和血肿
局部疼痛和血肿是动脉采血后常 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穿刺部 位血管损伤或压迫不当引起的。
疼痛和血肿的症状通常在采血后 立即出现,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 、肿胀、淤血,严重者可影响肢
体活动。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冰敷、压迫止 血、抬高肢体等,一般数日后症
状可自行消退。
局部感染和败血症
01
02
03
04
动脉采血过程中,如果消毒不 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
部感染和败血症。
局部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 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需 要及时进行清创、消炎等处理
穿刺部位选择
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和操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注意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 免意外伤害。
患者配合
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
03
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享
动脉采血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危重病患者常面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病情,需要 准确评估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动脉采血可以提供 实时、准确的血液生化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治 疗效果。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理疗、针灸 、营养神经等治疗,多数患者 可在数月内恢复。
05
动脉采血的培训及教学
动脉采血的培训对象及内容
培训对象
动脉采血技术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医学学生等。
培训内容
动脉采血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等。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电解质平衡。
动脉采血的重要性
01 诊断疾病
动脉采血可用于血气分析,对诊断呼吸衰竭、酸碱平衡 失调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02 监测病情
通过连续动脉采血监测,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指导治疗
动脉采血结果可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动脉采血的应用场景
紧急抢救
动脉采血可用于快速获 取血液样本,进行血气 分析,为紧急抢救提供 重要信息。
危重病监测
在ICU等危重病监护环 境中,动脉采血技术可 持续监测患者血液的气 体、电解质等指标,为 治疗提供依据。
手术麻醉
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 动脉采血可评估患者的 循环和呼吸功能,确保 手术安全。
03
监测电解质水平
动脉采血技术还可以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 平,如钾、钠、钙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内环境状况。
06
动脉采血技术的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
培训包括动脉采血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 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培训还包括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帮助学员掌握动 脉采血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避免动脉损伤
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在采血前,仔细评 估患者的动脉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采血 部位,避免对脆弱 或病变的动脉进行 采血。
掌握正确的 采血技巧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 掌握动脉采血技术, 包括正确的穿刺角 度、力度和速度, 以减少对动脉的损 伤。
注意采血后 的护理
采血后,及时对采 血部位进行压迫止 血,并观察患者的 动脉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避免 动脉损伤的发生。
04
动脉采血技术的 并发症及预防
动脉采血的重要性
01 诊断疾病
动脉采血可用于血气分析,对诊断呼吸衰竭、酸碱平衡 失调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02 监测病情
通过连续动脉采血监测,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指导治疗
动脉采血结果可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动脉采血的应用场景
紧急抢救
动脉采血可用于快速获 取血液样本,进行血气 分析,为紧急抢救提供 重要信息。
危重病监测
在ICU等危重病监护环 境中,动脉采血技术可 持续监测患者血液的气 体、电解质等指标,为 治疗提供依据。
手术麻醉
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 动脉采血可评估患者的 循环和呼吸功能,确保 手术安全。
03
监测电解质水平
动脉采血技术还可以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 平,如钾、钠、钙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内环境状况。
06
动脉采血技术的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
培训包括动脉采血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 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培训还包括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帮助学员掌握动 脉采血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避免动脉损伤
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在采血前,仔细评 估患者的动脉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采血 部位,避免对脆弱 或病变的动脉进行 采血。
掌握正确的 采血技巧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 掌握动脉采血技术, 包括正确的穿刺角 度、力度和速度, 以减少对动脉的损 伤。
注意采血后 的护理
采血后,及时对采 血部位进行压迫止 血,并观察患者的 动脉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避免 动脉损伤的发生。
04
动脉采血技术的 并发症及预防
《动脉采血》课件

在进行动脉采血操作时,必须佩 戴无菌手套,以减少感染风险。
口罩
佩戴口罩可以防止飞沫传播,保护 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帽子
佩戴帽子可以避免头发和头皮屑污 染操作区域。
防止交叉感染
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针头、导管等医疗用 品,确保每个患者使用单独的物
品,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
在操作前对皮肤和操作区域进行 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失败案例2
某医院采血护士在动脉采血时未能准 确判断血管位置,导致穿刺失败,给 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经验教训
01
经验教训1
动脉采血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 护人员操作,确保技术娴熟和 判断准确。
02
经验教训2
采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 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 部位和采血方法。
03
经验教训3
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
血管痉挛是指动脉血管在采血过程中突然收缩,导致采血流 量减少或无法采血。
详细描述
血管痉挛可能是由于患者紧张、寒冷或局部刺激引起的。在 采血过程中,应确保患者放松,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如 果发生血管痉挛,可以暂停采血,并轻轻按摩血管,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舒缓痉挛。
04
动脉采血安全与防护
个人防护
手套
洗手
操作前和操作后都要彻底洗手, 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防止空气栓塞
正确的注射器
使用带有正确压力调节装置的注射器进行动脉采血,以避免空气 进入血管。
正确的采血姿势
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使动脉处于高位,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避免注射器内留有空气
在注射器内留有空气的情况下,应先排出空气再注射,避免空气进 入血管。
口罩
佩戴口罩可以防止飞沫传播,保护 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帽子
佩戴帽子可以避免头发和头皮屑污 染操作区域。
防止交叉感染
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针头、导管等医疗用 品,确保每个患者使用单独的物
品,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
在操作前对皮肤和操作区域进行 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失败案例2
某医院采血护士在动脉采血时未能准 确判断血管位置,导致穿刺失败,给 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经验教训
01
经验教训1
动脉采血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 护人员操作,确保技术娴熟和 判断准确。
02
经验教训2
采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 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 部位和采血方法。
03
经验教训3
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
血管痉挛是指动脉血管在采血过程中突然收缩,导致采血流 量减少或无法采血。
详细描述
血管痉挛可能是由于患者紧张、寒冷或局部刺激引起的。在 采血过程中,应确保患者放松,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如 果发生血管痉挛,可以暂停采血,并轻轻按摩血管,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舒缓痉挛。
04
动脉采血安全与防护
个人防护
手套
洗手
操作前和操作后都要彻底洗手, 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防止空气栓塞
正确的注射器
使用带有正确压力调节装置的注射器进行动脉采血,以避免空气 进入血管。
正确的采血姿势
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使动脉处于高位,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避免注射器内留有空气
在注射器内留有空气的情况下,应先排出空气再注射,避免空气进 入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刺手法
• 6.1垂直进针:用左手食指腹和中指腹扪到动脉搏
动后,稍向动脉左、右来回慢慢滑动,在扪到动脉 搏动最明显处固定,穿刺点选在两手指腹的中点。 右手持注射器进针一次到位稍深(根据病人的皮下 脂肪厚薄决定深度),直到采血至所需量即可。 • 6.2斜角进针:无论针头与皮肤呈多少度角,手法 均一样,即用左手食指腹和中指腹扪到动脉搏动后 ,稍向动脉左、右来回慢慢滑动,在扪到动脉搏动 最明显处用左手中指甲顺手按一指甲印,作为进针 方向,在指甲印下方1.0-1.5cm处做穿刺点,右手 持注射器进针一次到位,直到采血至所需量即可。
动脉采血
实验室测定时即可应用仪器中的“温度校正 ”按钮,校正到患者的实际温度,保证测定 结果的准确性
触摸动脉
• 触摸是进行动脉穿刺的第1步,也是初学者应该
掌握的首要关键步骤,要求:①避开静脉;②用左手 的食指和(或)中指触摸;③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④摸清动脉走向,并在脑中定位;⑤感觉动脉的深 浅、粗细、搏动的强弱;⑥感觉动脉的弹性,是否 易滑动。
足背动脉斜角穿刺 以上几个部位都不适宜穿刺 时,可选择足背动脉,但不适宜下肢水肿的病人
•
肱动脉肱动脉是腋动脉越过背扩肌下缘之后续动脉,伴 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部。穿刺时上肢外 展,掌心朝上,在肘窝部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可 触及其搏动(测量血压时听诊处) ,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 。穿刺手法同桡动脉穿刺。肱动脉:平卧位,上肢外展伸 直,放于平稳处。肱动脉斜角穿刺此方法适用于消瘦病人 ,成功率高。肱动脉垂直穿刺 此方法不苛求患者体位又 不暴露隐私部位,患者易于接受。且肱动脉比桡动脉粗, 手感搏动明显,成功率高。
暴露穿刺部位后,右手持消毒剂将固定血管 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及穿刺部位消毒两遍后待 干,消毒面积达两个关节以上。 若穿刺部位皮肤污垢较多时,应先清 洗后再消毒
股动脉垂直穿刺 患者平卧,双腿伸直稍外展,常规消毒皮肤后, 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摸清骨动脉搏动,予以固定,以腹股沟韧带下 1.5-2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垂直进针,是最传统最 早采用的方法。因股动脉较粗,动脉压力相对较高,手感搏动强 烈易见回血,成功率高。但要求患者平卧位,且被穿刺侧下肢外 展、外旋,对于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选择此方法:a呼吸困难患者: 此类病人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且腹式呼吸明显,这就给 穿刺者造成困难,成功率低。b肥胖患者: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厚, 如果注射器针头不够长,不能进入动脉,则成功率为零;还有此 类病人腹部膨隆遮挡住穿刺部位,给穿刺者操作造成困难,需要 助手密切配合才能成功,成功率较低;且此方法需暴露患者的隐 私部位,清醒的病人很难为情,不易接受 股动脉斜角穿刺 常用于儿童。因儿童皮下 脂肪薄,血管细,垂直穿刺仅针的斜面在血 管内,抽吸时易滑出血管导致采血量不够而 失败,而采用斜角进针避免了上述情况,成 功率高。
足背动脉足背动脉通过处即足背内外踝中点,为胫前动脉
的直接延续,向下行经拇短伸肌内侧及其深面。穿刺点 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时应将针头与皮肤呈 15°~20°角进针,且针尖斜面向下。足背动脉与肱动 脉同属中动脉,其顺应性相同。平卧时足与心脏处于同 一高度,故血液的压强相同;坐位时足背动脉水平低于肱 动脉水平,足背动脉内所受压强明显增高。行穿刺术时 既可卧位又可坐位,以便于血标本采集。 但据报道,约有4 %~12 %的正常人先天无法摸到足 背动脉搏动,也有相关研究中发现有6 %的健康老年人无 法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分析原因与血管走向畸形有关, 亦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系统发生正常老化等生理性因素有 关,故不适用于选择足背动脉行穿刺采血。
•
压迫止血
• 采血完毕后立即用无菌排出针管内的气泡,勿 回抽,穿刺针套上橡皮套,以隔绝空气。如有 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 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