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的并发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血栓形成的危害 血栓可能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血栓形成的预防 和处理
预防包括保持血管通畅,避免过度操作;处理包括 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等。
05
动脉采血技术的 技巧和经验分享
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
准确选择动脉位置,确保穿刺针能 够顺利进入动脉。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和力度,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患者不适。
风险。
采集血液
04 一旦进入血管腔,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注意避
免空气进入。
采血后的处 理
01
压迫止血
采血完成后,用无菌棉球 或纱布压迫采血部位,持 续压迫5-10分钟,直到 不再出血。
02
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立即送 检,避免因为延迟处理而 影响检测结果。
03
设备处理
清洁并消毒采血设备,按 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采血器材。
儿造成过大伤害。
3
注意事项
新生儿动脉搏动较弱,定位困难,需要 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注意避免感
染。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动脉采血
采血前的准 备
为严重血小板减少 症患者准备充足的 采血器材和止血药 物,确保操作安全。
选择合适的 采血部位
选择患者体表血管 明显、易于固定的 部位进行采血,以 减少采血难度和并 发症发生。
扩张剂。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采血后可能发生动脉血栓形 成,导致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处 理方法是立即停止采血,给予抗 凝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取
栓。
动脉破裂
动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动脉破 裂,导致大量出血。应立即停止 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进
行手术修补。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原因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课件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课件

三、病人准备
1.桡动脉采血: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 舒适,采血方便为宜。 2.肱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取坐位或平卧 位。 3.股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限平卧位。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四、方法
(1)测量体温 (2)选穿刺部位:动脉搏 动最明显处 (3)消毒:穿刺部位和术 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4)将针栓推到底,拉到 预设位置,除去保护套
长。 (三)预防及处理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
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部位穿刺; 3、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送检。 4、拔除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5、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易于固定
不受体位限制
病人易于接受

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疼痛率达72%,桡动脉穿刺可减少到18.5%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部 位 选 择
( 二 )

其次:肱动脉

优点:表浅易触及
不受体位限制
操作方便
病人易接受

缺点:
(1)疼痛 :局部肌肉少,
(2)成功率较桡动脉低
容易刺到骨膜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部 位 选 择
( 三 )

再次:股动脉

优点:血管粗大
搏动明显
肌肉丰富

缺点:
(1)部位较深
(2)周围有大动脉及神 经并行,容易误伤

动脉采血ppt课件

动脉采血ppt课件
具体案例:一位因严重腹部创伤导致MODS的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通过动脉采血 检测各器官的生化指标,医生发现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成功稳定了患者的病情。
04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局部疼痛和血肿
局部疼痛和血肿是动脉采血后常 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穿刺部 位血管损伤或压迫不当引起的。
疼痛和血肿的症状通常在采血后 立即出现,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 、肿胀、淤血,严重者可影响肢
体活动。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冰敷、压迫止 血、抬高肢体等,一般数日后症
状可自行消退。
局部感染和败血症
01
02
03
04
动脉采血过程中,如果消毒不 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
部感染和败血症。
局部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 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需 要及时进行清创、消炎等处理
穿刺部位选择
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和操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注意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 免意外伤害。
患者配合
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03
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享
动脉采血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危重病患者常面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病情,需要 准确评估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动脉采血可以提供 实时、准确的血液生化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治 疗效果。
处理措施包括局部理疗、针灸 、营养神经等治疗,多数患者 可在数月内恢复。
05
动脉采血的培训及教学
动脉采血的培训对象及内容
培训对象
动脉采血技术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医学学生等。
培训内容
动脉采血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等。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方法
01 皮下血肿 Part One
1. 发生原因
• 短时间内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 对血管解剖不熟悉,盲目进针,造成血管损伤 • 抽血完毕按压时间及力度不够 • 穿刺针头大,引起血肿 • 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透血管壁,造成血肿 • 动脉管壁厚,易滑动 • 股动脉抽血后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 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凝血功能下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 • 股动脉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动脉采血并发症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方法
1
皮下血肿
2
3
4
感染
筋膜间隔综合征及 桡神经损伤
假性动脉瘤形成
5
动脉痉挛
6
血栓形成
7
穿刺口大出血
8
穿刺困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进行动脉穿刺
06 血栓形成 Part Six
1. 发生原因
2. 临床表现
原因1
穿刺过程中未及时应用抗凝剂,或 用量较少,导管停留时间过长
原因2
多次穿刺,动脉内膜损伤、粗糙、 血流通过此处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原因3
患者消瘦、皮下脂肪少,拔针后压 迫伤口若用力不当,压迫过重易导 致血流减慢甚至中断,导致血栓形 成。较少见,主要发生在股动脉穿 刺插管时
血肿发生后24h内冷敷,24h后用烤灯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02 感染 Part Two
1. 发生原因
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导管留 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 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

动脉采血并发症处理介绍课件

动脉采血并发症处理介绍课件

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保持与患者沟通
01
保持耐心,倾听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
02
解释操作过程,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
03
及时回应患者的疑问和 担忧
04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
05
保持积极的态度,给予 患者信心和希望
06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谢谢
动脉采血并发症处理介绍课 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动脉采血并发症 02. 并发症处理方法 03. 并发症处理注意事项
动脉采血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出血:穿刺部位出血, 可能导致局部血肿或感

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
痛、发热等症状
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可 能损伤神经,导致局部感
觉异常或运动障碍
患者因素:患者紧张, 2 血管条件差
3
设备因素:设备故障, 针头质量问题
预防措施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感染
A
定期检查采血设备,确 保设备完好
C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E
B
熟练掌握动脉采血技术, 减少操作失误
D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 者配合度
F
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及 时应对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方法
气胸:穿刺过程中可能 导致气胸,出现呼吸困
难、胸痛等症状
血栓形成:穿刺过程中可 能导致血栓形成,出现局
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晕厥:穿刺过程中可能出 现晕厥,导致意识丧失、
呼吸困难等症状
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沟 通不畅,配合不当
6
药物因素:药物副 作用,过敏反应 5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动脉采血技术PPT课件
动脉穿刺采血技术
精品课件
1
目录
❖ 一、动脉穿刺的目的及适应症 ❖ 二、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 ❖ 三、动脉穿刺术注意事项 ❖ 四、动脉穿刺采血常见并发症 ❖ 五、并发症的预防

精品课件
2
❖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 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 症状和CO2CP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 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 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 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 碱平衡状况的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 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 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精品课件
3
一、动脉采血的目的及适应症
*目的:
1、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衰竭 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 据。 3、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适应症: 1、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 2、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二、动脉采血常用的部位
(二)股动脉穿刺定位法
❖ 2.优点: 股动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易于采取。
❖ 3.弊端: 解剖位置深、不宜扪及,周围有股静脉和股神经,
操作不慎可伤及,不宜有效压迫止血,侧支循环欠 佳,清醒患者不愿脱裤配合护士采血 。 ❖ 4.定位:
股动脉穿刺须遮挡病人,脱去内裤,患者取仰卧 位,充分暴露腹股沟,将穿刺一侧大腿稍向外展外 旋,小腿屈曲成90℃角,成蛙式。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ppt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ppt

(三)预防及处理
1、心理护理:给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做好其思想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 心理,以取得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进行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具有良 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应以镇静、果断、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
2、熟悉经常进行动脉穿刺血管的解剖位置,掌握血管的走行及深度。 3、应 有良好的基本功和熟练操作技术。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 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 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
三、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隙内空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筋膜间隙内 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的缺血、坏死。 (一) 发生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致使间室内容物 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 (二)临床表现 疼痛:早期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甚至持 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 但当筋膜间室内压力进一步上升,感觉神经纤维麻痹时,疼痛随之减退或消 失;肿胀及压痛:解除压迫后,迅速出现受压区局部肿胀,并有压痕,皮肤 微红,伤处边缘出现红斑或皮下瘀血及水泡。进一步加剧时,肿胀肢体发凉, 皮肤发亮,有光泽,张力增高,肌肉变硬,局部广泛性压痛;被动牵拉受累 区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这是该征早期的可靠体征;运动和感觉功能 障碍:先出现肌肉无力,进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受累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 能障碍、各指弯曲呈鹰爪状、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脉搏:肢体远端脉搏在早 期可不减弱,因此脉搏存在不能否定本综合征的存在。脉搏消失和肌肉坏死

动脉采血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课件

动脉采血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课件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采血后 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 运动、保持采血部位的清 洁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动脉痉挛的症状包括穿刺部位疼痛、麻木、皮肤苍白等。一旦发生动脉痉挛,应立即停止采血,并给予血管扩张 剂治疗,同时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以缓解症状。预防动脉痉挛的措施包括在采血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放 松心情、避免紧张等。
血栓形成和栓塞
总结词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由于采血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护理
采血后应正确压迫止血,并保持压迫 时间足够;避免剧烈运动和按摩采血 部位,以免加重血肿。
假性动脉瘤的处理和护理
处理
一旦发现假性动脉瘤,应立即停止采血,并对瘤样扩张部位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其大小 和位置。根据情况可采用手术修复或介入治疗。
护理
采血时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血管,避免多次穿刺;采血后应正确压迫止血,并保持压 迫时间足够。
详细描述
感染的症状包括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感 染。为预防感染,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穿刺部位消毒彻底, 采血后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于动脉采血后止血不当或压迫时间不够所导致。
详细描述
皮下血肿表现为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影 响肢体活动。发生皮下血肿后应立即停止压迫,并进行冰敷, 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在采血后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并确保 压迫位置正确,以避免发生皮下血肿。
假性动脉瘤
总结词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采血后血管壁损伤引起的局部血液积聚,形成瘤状突起。
详细描述
假性动脉瘤的症状包括穿刺部位周围疼痛、搏动感、局部肿胀等。一旦确诊为假 性动脉瘤,应立即停止采血,并采取加压包扎、冰敷等措施,以促进血液凝固和 防止继续出血。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 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4、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 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
5、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三)预防及处理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 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 无菌敷料。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部位穿刺; 3、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 除导管并送检。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 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分钟;或用小沙袋 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
二、皮下血肿
(一)发生原因
1、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 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
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
2、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 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
3、或由于患者贫血、组织修复机能低下、凝血功能差、治疗时应用了抗凝剂,使穿刺 针孔不易闭合。
(二)临床表现
假性血管瘤易活动,血管表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
检查: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 (三)预防及处理
• 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局部瘢痕形成后,使皮肤弹 性降低而出血。
但当筋膜间室内压力进一步上升,感觉神经纤维麻痹时,疼痛随之减退或消 失;肿胀及压痛:解除压迫后,迅速出现受压区局部肿胀,并有压痕,皮肤 微红,伤处边缘出现红斑或皮下瘀血及水泡。进一步加剧时,肿胀肢体发凉, 皮肤发亮,有光泽,张力增高,肌肉变硬,局部广泛性压痛;被动牵拉受累 区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这是该征早期的可靠体征;运动和感觉功能 障碍:先出现肌肉无力,进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受累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 或消失;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 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 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 痛减轻,感到舒服。
6、内服、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消除血肿。
(一)发生原因
1、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经过反复的穿刺损伤、出血,引起动脉部分断裂,伤道小而曲折, 血液不能流出,血肿与动脉管腔相通,在局部形成搏动性血肿。伤后约4-6周,血肿机 化,形成外壁,内而为动脉内膜延伸而来的内皮细胞,形成假性动脉瘤;
2、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低,穿入股浅动脉引起出血,股动脉血管壁上的穿刺孔与血 管周围形成假腔连通而成,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
(三)预防及处理 1、同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2、尽快给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用利多卡因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必要时可以反复给药;也可以肌肉注射止痛 药,如曲马多等。 3、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肢体双侧温差在3℃以上,皮肤颜 色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作适当处理。必要时手术。 4、如果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筋膜间室压力测定(正常值为:08mmHg),当筋膜间室压力大于30 mmHg时应报告医生采取筋膜间室切开减 张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
四、假性动脉瘤形成
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很多危重患者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每天一次或数 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大部分患者经过反复的、多次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后, 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 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二)临床表现
穿刺点周围皮肤苍血、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
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
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学难以忍受
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徐徐进入,防 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 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 2、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入动脉有少量出血时,可采用无 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 及是否出血。
• 3、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 以防瘤体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隙内空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筋膜间隙内 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的缺血、坏死。
(一) 发生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致使间室内容物 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
(二)临床表现
疼痛:早期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甚至持 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
动脉采血的并发症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王丹丹 何文雯 王晓雨
.
.
一、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感染多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3、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
(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状, 高热。血液和导管培养有细菌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