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表格整理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染色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植物学 细胞总结表格

单层膜
蛋白质(大多为特异的酶类);类脂(磷脂)
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选择透性”),主动运输、接受传递信号、抗感染和细胞间相互识别等。
细胞质基质
非膜
化学成分复杂:水,酶,DNA,RNA,维生素等
是细胞中多种活动的场所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滞性
细胞器
◆质体◆
(植物细胞特有)
直径:4-10μm
单纹孔:次生壁无穹形边缘,初生壁不形成纹孔塞。
具缘纹孔: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纹孔膜中央有一个初生壁形成的圆盘状增厚的纹孔塞,直径大于纹孔口,当两侧的细胞内压力不同时,纹孔膜偏向压力小的一边,纹孔塞关闭了该侧的纹孔口,有控制水流方向的作用
●维持细胞形状,保护细胞。
原生质体
细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外都有)
核糖体沉降系数
70S
细胞质中80S,细胞器内70S
鞭毛类型
纤维蛋白中空、非9+2型
9+2型
微管在压力,低温,秋水仙素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破坏
特征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核膜,核仁、真核
无仅为核区(拟核)
有
DNA形状
环状
分裂时成染色体、细胞器内环状
DNA与组蛋白结合
无
有
有丝分裂
无
有
减数分裂
无
大多数有
细胞壁成分
糖蛋白(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质、几丁质
膜结构细胞器
无,仅有片层
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双层膜
(嵴)
蛋白质,脂类,酶
同上
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嵴上附有酶
●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1.过氧化酶染色:检测过氧化酶。
胞质中无颗粒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为弱阳,出现密集粗大颗粒为强阳性。
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弱阳或阴(单核粒细胞)、阴性(淋、红、巨、浆、嗜碱);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淋非急淋、鉴别急淋急粒。
注意:(1)过氧化物酶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阴性。
(2)粒细胞中原始粒细胞是阴性,嗜碱性粒细胞是阴性。
2.过碘酸-雪夫反应:检测糖类物质。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为阳性反应。
阳性(淋、粒、单、巨、血小板)(嗜酸特异颗粒间胞质为阳性、嗜碱粒细胞特异颗粒为阳性)阴性(分化差的原粒、幼红和红)。
临床意义:红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幼红可呈阳性反应,良性贫血幼细胞多数为阴性。
戈谢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注意:(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阳性。
(2)戈谢细胞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碱性磷酸酶染色:只有中性粒细胞为阳性,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NAP)的生理及病理增多减少。
注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降低,类白血病积分升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原粒、嗜酸);阳性或强阳(早幼粒至成熟中幼粒、嗜碱)。
临床作用:急粒为阳性、急单和急淋为阴性。
注意:(1)该染色是粒细胞特异性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粒系、淋巴系、红系);阳性(单核系、巨核、血小板)注意:(1)所有抑制试验中只有单核细胞会受抑制,所有可以用来鉴别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基本同与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注意:(1)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表

应
反
色
染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过碘酸-雪夫染色PAS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S-DCE
中型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S-DAE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BE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酯酶双染色
铁染色
急粒
M0:微分化型
M1:未分化型
M2:部分分化局灶Fra bibliotek布的阳性反应原粒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
M5: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幼单核细胞多成小颗粒弱阳性
原、幼单核细胞弥漫分布的红色颗粒阳性
阴性
阳性或强阳性
被氟化钠抑制
阳性
被氟化钠抑制
强阳性
α-NBE阳性
NAS-DCE阴性
M6:红白血病
多为阳性,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也可为阳性
M7:巨核细胞白血病
阳性、强阳性红色颗粒或块状
急淋
原、幼淋巴细胞均为阴性
阳性率积分值均降低
(+)-(++)
阳性
不被氟化钠抑制
阴性反应
少数为弱阳性
原粒对ACP染色反应不一
NAS-DCE阳性
α-NBE阴性
M3:急性早幼粒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强阳性
异常早幼粒细胞阳性
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
(++)-(+++)
强阳性
不被氟化钠抑制
M4: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单核系被抑制
粒系不被抑制
双重阳性
慢粒积分值显著增高200分/100NC以上
再障增高;PNH和MDS减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显著增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正常或减低
细胞化学染色

颗粒 什么关系
POX
如果原粒出现颗粒POX一定阳性吗?NO 如果幼淋出现颗粒POX一定阴性吗?YES
若POX阳性,肯定是髓系的。 有颗粒+POX阴性 做酯酶双染及免疫分型 (存在一部分是POX阴性的白血病,MDS转白,CML急变,HAL ) 无颗粒+POX阴性 +临床及形态 淋系 (1%做免疫分型,M0)
4.异常细胞MPO的变化 ①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及原始单核细胞MPO可为
阴性,如M2,并不是所有原始细胞均阳性。M5a, 原始单核细胞常阴性。 ②MDS:原始细胞POX常阴性,发育异常的下阶 段粒细胞POX可为阴性。 ③MDS转白,CML转白,HAL,原始粒细胞POX 可为阴性,但不能诊断为M0,因为原始粒细胞不 像幼稚淋巴细胞,且可能为发育异常,并不是分化 差。 ④反之,如果典型原始粒细胞POX阴性,应考虑到 是否为MDS转化而来。
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常≥3%,呈现弥散 状,颗粒状或块状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弱阳性(弥散状)或 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性白血病:阴性。
急性白血病MPO反应强弱顺序: M3>M2>M6(粒),M4,M1>M5>HAL
2.嗜天青颗粒(紫红色,非特异性颗粒,阿氏颗粒):
干 4、复染:E液20min
积分计算
据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 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正常值:正常人积分一般为40-100分
级别
+ ++ +++ ++++
兰色颗粒占 颗粒大小 胞浆面积 (%)
细胞染色

++++ ++++ ++++
临床意义
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 氟化钠抑制,故在染色时同时进行氟化钠抑制实验。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时成阴性或弱阳性,但不受氟化钠影响 。因此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 病鉴别。
苏丹黑B染色(SB 基本原)理
脂溶性染料,可溶于细胞质内的含脂物质中,使胞质中的脂类物质显色或 深黑色颗粒。
醋酸AS萘酚酯酶(naphthol-AS-acetate esterase,AS-AE)
氯化醋酸AS-D萘苯分醋酶(naphthol-AS-D-Chloroacetate esterase,AS-D-CE)
α-乙酸萘酚酯酶
基本原理
α-乙酸萘酚酯 α-乙酸萘酚酯酶
重氮染料 α-萘酚
有色沉淀
结果
有沉淀者为阳性
重
氮
盐
红色沉淀
GBC
结果
有沉淀者为阳性
此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
细胞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 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 细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嗜碱性粒 细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结果
++++ +++
++ + + -
细胞
结果
红细 原红细胞
-
胞系 早幼红细胞 统
-
中幼红细胞
-
晚幼红细胞
-
淋巴 原淋巴细胞
血液检验表格归纳

▲ 诊断: 1. 骨髓中原始细胞应≥20% 2. 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性 3. 确诊:细胞免疫分型或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检验 临床表现 血象 1. WBC明显增高> 50×109/L ,RBC、 PLT降低 2. 分类以原始幼稚 淋巴细胞为主 3. 蓝细胞易见 (又称 涂抹细胞、退化细 胞)
细胞特征/ 类型
POX: 强(+) PAS: (+) ,弥散 NAS-DCE : 强(+) NAS-DAE : 强( + ) ,不被 NaF抑制 α -NBE: (—)
成熟阶 段 的 CD15 、 CD11b ( + )率 高
t(8;21)(q22;q22)是 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形 成 AML1-ETO 融 合 基 因
(急 性 型 )粒 * 单 核 细 胞 白 血 病
1. WBC分类可见粒 单两系细胞,原始和 幼稚阶段细胞增多 2. RBC、Hb 降低 3. BPC偶见或罕见
1. BM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2. 粒、单两系同时增生,可分为四型: 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幼单 >20% M4b:以原、幼单为主,原粒+早幼粒>20% M4c: 既有粒又有单核系细胞形态的原始细胞 >30% M4Eo: 具备上述特点又有异常嗜颗粒 3.红系增生减低或受抑 4.淋巴细胞比例减低或明显减低 5.巨核细胞数明显减低或没有,血小板偶见或 罕见。
骨髓象 1. 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活跃; 2. 分类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常成堆分 布,破坏细胞多见;无 Auer’s小体 3. 比例≥25%,可达90%以上; 4. 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增生可受抑制,BPC 少或罕见。 ALL的FAB形态学分类:
M1 M2a M2b
细胞化学染色表格整理

幼单+被NaF抑制
浆细胞-
急粒和急淋均为-,个别细胞+(主要见于T淋巴细胞型急淋),不NaF抑制
单核+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NBE(单核细胞)
蓝色颗粒
各期均为-
分化差的原单-
T淋巴+
巨核/幼红/浆-或+-
与NAE相同
积分值:油镜下数100个成熟中性粒。-/0,+/1,++/2,+++/3,++++/4
减低见于:慢粒(慢性期),PH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组
参考值:30-130
细菌感染升高和病毒感染不变;类白血病升高和慢粒降低;慢中粒升高和慢粒减低;急淋增加和急粒减低
再障升高和PHD减低;真性RBC升高和继发RBC不变;恶性淋巴瘤升高和恶组减低;原发PLT升高和继发PLT减低
不被NaF抑制
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铁染色
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呈弥漫蓝色,颗粒,小珠,块状。分-,+,++,+++,++++
缺铁贫:外铁减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的百分率减低
细胞内铁:100个中/晚幼红中铁粒幼红百分比。
外铁增加:感染,肝硬化,慢肾炎,尿毒症,血色病,多次输血
嗜碱性粒细胞紫红色颗粒
巨噬细胞+
其他:不典型巨核+和霍奇金细胞或Reed-Sternberg-;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白血病细胞+和腺癌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呈弥漫蓝色,颗粒,小珠,块状。分-,+,++,+++,++++
缺铁贫:外铁减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的百分率减低
细胞内铁:100个中/晚幼红中铁粒幼红百分比。
铁粒幼贫血:出现较多环形铁粒幼,铁粒幼增多,
铁粒幼红:胞质中有蓝色铁颗粒,分Ⅰ,Ⅱ,Ⅲ,Ⅳ型及环形铁粒幼红
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化学染色
结果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临床意义
粒系
单核系
淋巴系
其他
过氧化物酶POX
棕黑色颗粒
分化差的原粒-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急粒+,急淋-,急单-/-+
分化好的原粒到成中粒+
幼单+-
组织细胞-
急早幼粒+,急单-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
浆细胞-,幼红细胞-
小型原粒+,原淋-
升高见于:细菌感染,急淋,慢淋,淋巴瘤,髓纤维化,原发PLT增多,真性RBC增多,慢粒,慢中粒,再障
积分值:油镜下数100个成熟中性粒。-/0,+/1,++/2,+++/3,++++/4
减低见于:慢粒(慢性期),PH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组
参考值:30-130
细菌感染升高和病毒感染不变;类白血病升高和慢粒降低;慢中粒升高和慢粒减低;急淋增加和急粒减低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NBE(单核细胞)
蓝色颗粒
各期均为-
分化差的原单-
T淋巴+
巨核/幼红/浆-或+-
与NAE相同
分化好原单+被NaF抑制
非T和非B+
组织细胞+
幼单和单核+被NaF抑制
B淋巴-
不被NaF抑制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CE(粒细胞特有)
嗜碱性粒细胞-
升高见于再障,感染,急/慢淋。降低见于急/慢粒,急单,骨髓增生综合症,放射病
过碘酸-雪夫试验PAS
红色颗粒,块状,弥漫状
分化差的原粒-
原单-
大多数-
巨核细胞+,PLT-
红系:幼红+见于:缺铁贫,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
分化好的原粒到成中粒+
幼单+
红系:幼红和红-
幼红-见于:巨幼贫,溶贫,再障贫,白血病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粒幼增高,常见环形铁粒幼
环形铁粒幼红:>5颗蓝色颗粒,围绕核周1/3者
非缺铁性贫血(溶贫,营养性巨幼贫,再障贫,白血病):外铁和铁粒幼均正常或升高
参考值:外铁:+到++,大多++。内铁:12%-44%
外铁增加:感染,肝硬化,慢肾炎,尿毒症,血色病,多次输血
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呈红色
浆细胞-
白系:急粒:均匀红色细颗粒,急淋;红色粗颗粒或块状,急单:弥散分布细颗粒状
嗜碱性粒细胞紫红色颗粒
巨噬细胞+
其他:不典型巨核+和霍奇金细胞或Reed-Sternberg-;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白血病细胞+和腺癌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灰褐色到深黑色颗粒状/片状
主要存在成熟中性粒,巨噬细胞+,其余细胞-
棕黑色颗粒
原粒-/+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急粒:原粒+,不被NaF抑制
早幼粒到成中粒:+到++
幼单到单:++到+++
早幼红+,逐渐减弱
急单:原单,幼单和单军+,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α-乙酸萘酚酯酶NAE(多种细胞中)
棕黑色颗粒
多数阴性,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幼单和单核大多+,被NaF抑制,抑制率>50%
少数阳性,不被NaF抑制
幼单+被NaF抑制
浆细胞-
急粒和急淋均为-,个别细胞+(主要见于T淋巴细胞型急淋),不NaF抑制
单核+被NaF抑制
再障升高和PHD减低;真性RBC升高和继发RBC不变;恶性淋巴瘤升高和恶组减低;原发PLT升高和继发PLT减低
酸性磷酸酶ACP
鲜红色颗粒
粒细胞/单核/淋巴/巨核/PLT/浆细胞/巨噬细胞&;并耐L-酒石酸的抑制和慢淋+并可被L-酒石酸的抑制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