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 06 细胞化学染色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1.过氧化酶染色:检测过氧化酶。

胞质中无颗粒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为弱阳,出现密集粗大颗粒为强阳性。

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弱阳或阴(单核粒细胞)、阴性(淋、红、巨、浆、嗜碱);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淋非急淋、鉴别急淋急粒。

注意:(1)过氧化物酶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阴性。

(2)粒细胞中原始粒细胞是阴性,嗜碱性粒细胞是阴性。

2.过碘酸-雪夫反应:检测糖类物质。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为阳性反应。

阳性(淋、粒、单、巨、血小板)(嗜酸特异颗粒间胞质为阳性、嗜碱粒细胞特异颗粒为阳性)阴性(分化差的原粒、幼红和红)。

临床意义:红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幼红可呈阳性反应,良性贫血幼细胞多数为阴性。

戈谢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注意:(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阳性。

(2)戈谢细胞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碱性磷酸酶染色:只有中性粒细胞为阳性,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NAP)的生理及病理增多减少。

注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降低,类白血病积分升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原粒、嗜酸);阳性或强阳(早幼粒至成熟中幼粒、嗜碱)。

临床作用:急粒为阳性、急单和急淋为阴性。

注意:(1)该染色是粒细胞特异性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粒系、淋巴系、红系);阳性(单核系、巨核、血小板)注意:(1)所有抑制试验中只有单核细胞会受抑制,所有可以用来鉴别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基本同与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注意:(1)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2011年03月02日老三届极品居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一、概述细胞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及其定位、定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

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生化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细胞化学染色临床上主要用于:①辅助判断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白血病的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但有时仅采用瑞式染色是难以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型的。

不同的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含量及分布各不相同,随着细胞的分化阶段及病理生理状态变化,这些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因此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推断细胞的所属系列。

因此临床上细胞化学染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必要的、有力的手段。

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据此可以辅助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等。

③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当病理状况纠正后,血细胞的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

④发病机制的研究。

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为固定、显示及复染。

1、固定为了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的不变,需要对细胞进行固定。

根据染色的成分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使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类、糖等变成不溶性物质。

固定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临床常用化学法固定。

物理法包括干燥和火焰固定,化学法包括甲醛、乙醇、甲醇、丙酮等固定。

采用蒸气或液体固定。

(1)蒸气固定:甲醛是常用的固定剂,极易挥发、氧化,常用40%甲醛蒸气固定。

方法为在封闭的玻璃器皿中加入40%甲醛,将涂片血膜朝下,固定5~10分钟。

(2)液体固定:将涂片浸在甲醛、乙醇、甲醇、丙酮等固定液中,也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固定液混合,如10%甲醛甲醇液,甲醛丙酮液等。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病毒感染D.恶性淋巴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解析: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AS-DAE染色单核细胞系统:原单为阴性或弱阳性;幼单细胞和单核为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粒细胞系统:各期均为阴性,少数可呈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阴性或弱阳性,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红细胞系统: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3.最适宜用于鉴别原粒和原淋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PAS染色B.ACP染色C.AS—D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E解析:POX染色:急粒时,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颗粒粗大局灶分布;急淋时,原淋和幼淋细胞呈阴性;急单时,白血性原单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可呈弱阳性,颗粒少常弥散分布。

POX染色区分小型原粒和原淋细胞,前者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4.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 一酒石酸的抑制作用。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5.为了鉴别巨幼细胞贫血与红白血病,最好的染色方法是A.ACP染色B.PAS染色C.α-N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B解析:PAS染色,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2)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寄生虫学检查(如疟疾、黑热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得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与血小板,但就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2.骨髓穿刺临床应用范围: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出现不明原因得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等;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得疗效观察;其她,比如骨髓活检、造血干细胞培养、骨髓移植。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严重血友病患者禁忌;晚期妊娠得妇女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3.骨髓穿刺部位:髂骨后上棘(首选)、胸骨、胫骨;抽取量:0、2-0、3ml4.骨髓细胞学检验⑴低倍镜观察:判断骨髓细胞涂片质量、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得异常细胞⑵油镜观察:有核细胞计数并分类:①计数得部位:骨髓渣周或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单个排列开得部位②计数得数目:至少200个有核细胞③计数顺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呈s走势,避免重复计数④必要时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观察内容:包括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得细胞形态及增生程度。

⑶结果计数:计数各系统细胞总百分比及各阶段细胞百分比(一般情况下,百分比就是指有核细胞得百分比ANC。

在某些白血病中,还要计算出非红系细胞百分比NEC,就是指除有核红细胞、淋巴、浆、肥大、巨噬细胞外得有核细胞百分比);计算粒红比(2-4:1);计算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或各阶段巨核细胞得个数1.健康人体骨髓象特点:粒红比值2-4:1;粒细胞系统占40%-60%;红细胞系统占15%-25%2.细胞化学染色检验:⑴铁染色:骨髓中得铁在酸性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下,形成普鲁士蓝色得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得部位。

细胞外铁:反映体内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得巨噬细胞中;细胞内铁:指存在于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红细胞中得铁。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凝血酶灭活能力最强的蛋白质是( )(易)A、TMB、PLC、ATD、APCE、PS正确答案:C2.LMWH的监测应选用的试验为( ) (难)A、APTTB、PTC、BTD、抗因子Xa活性E、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答案:D3.患者血浆PT延长,蝰蛇毒时间(RV— VT)正常,下列哪一项正确( )(中)A、因子V缺乏B、因子Ⅻ缺乏C、PF3缺乏D、因子X缺乏E、因子Ⅶ缺乏正确答案:E4.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 )(中)A、P-选择素缺陷B、GPIb-Ⅸ-V的缺陷C、血小板致密颗粒缺陷D、GPIIb/ⅢaE、血小板α颗粒成分增多正确答案:B5.vWF的主要作用是( )(中)A、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作用B、抑制血小板的收缩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D、下调FⅧ的合成E、调节血小板的释放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免疫学标志物对诊断M6有价值的是( )(难)A、CD11B、CD14C、血型糖蛋白AD、抗血小板GPIIbE、CD42b正确答案:C7.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 )(易)A、阻止Ⅱa的形成B、稳定纤维蛋白C、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FⅨa正确答案:E8.即将分娩妇女,患肺炎。

体检:高热,血压83/42 mmHg,全身皮肤、黏膜严重出血,四肢及躯干皮肤呈现大片状瘀斑。

检验:血红蛋白80 g /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30×109/L;粪隐血(+++);PT 26s(参考值10s-13s),APTT 86 s(参考值23.3s-36.8 s),3P试验(-),血FDP 1:512(+),纤维蛋白原1.7 g/L,ELT 50 min;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占3%)。

最可能的出血原因为( )(中)A、ITP(急性型)B、DICC、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D、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9.在白血病的FAB分型中规定,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 )(易)A、骨髓中原始细胞数≥30%B、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30%C、骨髓中原始细胞数≥20%D、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20%E、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30%正确答案:A10.在PAgT试验中ADP宜保存于( )(中)A、室温B、室温避光保存C、(O-4)℃冰箱D、37℃水浴箱E、-20~C保存正确答案:E11.我国霍奇金淋巴瘤中,以下列哪一型最为常见( )(易)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混合细胞型D、原始淋巴细胞型E、结节硬化型正确答案:A12.在哪一阶段中性粒细胞的糖原无储存( )(中)A、晚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杆状核粒细胞D、分叶核粒细胞E、早幼粒细胞正确答案:E13.血清中溶菌酶主要来自( )(中)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4.泡沫样细胞是指什么细胞( )(易)A、尼曼-匹克细胞B、R-S细胞C、戈谢细胞D、骨髓瘤细胞E、脂肪细胞正确答案:A15.患者血浆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 )(中)A、I、Ⅱ、Ⅶ、V、XB、I、Ⅱ、V、ⅧC、Ⅺ、Ⅻ、XⅢD、Ⅷ、Ⅸ、ⅪE、V、Ⅶ、Ⅷ正确答案:A16.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易)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B、急性失血后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急性红白血病正确答案:C17.下列关于APTT和PT说法正确的是( )(中)A、APTT超过正常对照3B、PT超过正常对照10C、INR为PT结果报告方式之一D、PT试剂中所含的物质可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E、APTT试剂中富含组织凝血活酶和Ca2+正确答案:C18.对粒细胞集落形成有特异性刺激的因子是( )(中)A、Meg-CSFB、BFU-EC、M-CSFD、Multi-CSFE、G-CSF正确答案:E19.TXB2减少常见于( )(中)A、肺梗死B、糖尿病C、心肌梗死D、脑血栓形成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正确答案:E20.患者女性,35岁,高热4日,皮肤多处片状瘀斑。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 型题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胞体由大到小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 胞浆由少到多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 红系祖细胞B. 造血干细胞C. 粒系祖细胞D. 巨核系祖细胞E. T淋巴系祖细胞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胸腺E. 淋巴结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B. CD34+ CD38-C. CD34+ Lin-D. 分化能力较局限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A. 胸骨B. 肋骨C. 下肢股骨远心端D. 脊椎骨E. 颅骨X 型题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9. 血细胞分化是指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A. Lin-B. CD38+C. CD38-D. CD34-E. CD34+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A. 对称分裂能力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C. 定向分化能力D. 多向分化能力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12. 造血微环境包括:A. 网状细胞B. 造血细胞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 骨髓微血管系统E. 造血岛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A. 骨髓B. 肝脏C. 胸腺D. 脾脏E. 淋巴结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A. 婴幼儿严重贫血B. 急性再障C. 骨髓硬化症D. 严重感染E. 血友病二、名词解释1. 造血祖细胞2. 血细胞分化3. 髓外造血4. 造血器官三、问答题1.试述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医学检验血液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出题率相对较高的内容,其中血细胞化学染色可以说是血液学中的难点及重点,考试中很容易出题,它的各个试验多且内容繁杂,不容易记忆,同学们也很容易混淆的地方,今天今天帮助大家梳理,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酶染色(POX),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NAE),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NBE),铁染色。

结果判断:结果阳性:1.POX:棕黑色颗粒2.PAS:红色颗粒块状呈弥漫状红色3.NAP: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状或片状沉淀4.AS-D-NCE:红色沉淀5. -NAE:棕黑色颗粒沉淀6. -NBE:蓝色颗粒7.铁染色: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POX: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可(-)/(+)淋巴细胞系统:(-)2.NAP: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3.NAP:除了巨噬细胞(+),其他都(-)4.AS-D-NCE: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绝可(-)/(+),大部分(+) 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5. -NAE: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细胞绝可(-)/弱(+),其他(+)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6. -NBE: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B淋巴(-),其他(+)7.铁染色:细胞外铁:大多(++)临床意义:1.POX:鉴别急性白血病2.PAS:白血病分型3.NAP:主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NAP积分值明显增高4.AS-D-NC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急淋(-)5. -NAE:急粒大部分(-)不能被NAF抑制;急单大部分(+)能被NAF抑制;急淋大部分(-)6. -NBE:与-NBE染色的临床意义相同7.铁染色:诊断缺铁性性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S-DCE染色:M3-
2.醋酸AD acetate esterase stains, NASDAE
NAS-DAE
重氮盐
醋酸ASD萘酚
ASD萘酚
有色沉淀
单核细胞系统的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通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
氟化钠抑制率的计算:
氟化钠试验抑制率= 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氟化钠抑制试验的抑制率大于0.50为抑制
NAS-DAE染色的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粒系: 常阳性,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单系: 阳性(常较强),此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 淋系: 阴性或弱阳性,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红系: 早期可呈阳性,随着成熟而减弱 巨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为阳性反应
NAS-DAE染色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内的α-丁酸萘酚酯酶在碱性条件下, 将基质液中的α-丁酸萘酚水解,释出α-萘 酚,α-萘酚与基质液中的坚牢紫酱GBC偶联, 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用以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不被NaF抑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强阳性,不被NaF抑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阳性(常较强),被NaF抑制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阳性,被NaF部分抑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弱阳性或阳性,不被NaF抑制
3.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原理 α-naphthol butyrateesterase,α-NBE)
ALL:阴性(阳性率<3% ) M3 、M2b :强阳性 M2a、M1、M6、M4、M5 : 多数阳性
POX染色阳性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二、苏丹黑染色法 Sudan black B (SB)
原理:细胞浆内的中性脂肪、类固醇、磷 脂+苏丹黑→脂类物质被染成黑色
结果分级:基本同POX染色 临床意义:基本同POX染色。但苏丹黑比
POX更为敏感,但特异性差一些
SB染色-M3
SB染色-M5
SB染色-急单
三、酯酶染色的种类
不同血细胞中所含酯酶的成分不同
根据酯酶特异性高低分为:
特异性酯酶(specific esterase, SE) 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
特异性酯酶就是指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的种类有多种,根据pH值不同分为
POX染色结果分级:
各种细胞POX染色的结果
粒细胞系统:早期原粒为阴性,随着细胞的 成熟阳性率和阳性程度逐渐增强
单核细胞:早期单核细胞呈阴性,其余各期 均呈阳性(弱阳性至+)
白血病时Auer小体可呈阳性 吞噬细胞有时阳性,其余细胞系均呈阴性
POX染色的临床意义
是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首选、最 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
过氧化物酶染色 苏丹黑染色 酯酶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铁染色
急性白血病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NALL)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酸性:酸性α- 醋酸萘酚酯酶 中性:α- 醋酸萘酚酯酶、醋酸AS-D萘酚酯酶等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
1.氯乙酸AS-DCE)D萘酚酯酶染色
(naphy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 stain ,NAS
NAS-DCE
重氮盐
氯乙酸ASD萘酚
ASD萘酚
有色沉淀
NAS-DCE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特异性高。因此又称为“粒细 胞酯酶”、“特异性酯酶”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血细胞所含的POX主要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1985年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三种方法:二氨
基联苯胺法(DAB)、过氧化物酶氨基-甲基卡巴唑染色法及 二盐酸联苯胺法。 以前常用复方联苯胺法(Washburn法)
在细胞浆中出现阳性的颗粒,根据阳性物质有 无、多少分为(-)至(++++)
结果应报阳性率(观察100个白血病细胞,阳性 细胞所占的比例)及阳性分布情况
下一页
POX染色的结果分级
(-) 无阳性颗粒。 (±) 颗粒细小、分布稀疏 (+) 颗粒较粗、常呈局灶性分布、约占胞浆1/4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约占胞浆1/4~1/2 (+++) 颗粒粗大、团块状分布、约占胞浆1/2~3/4 (++++)布满整个细胞、可覆盖核上
下一页
二氨基联苯胺法(DAB)的原理
血细胞内的POX,在H2O2存在的情况下,氧 化二氨基联苯胺,形成金黄色不溶性沉淀, 定位于POX酶所在的活性部位
二氨基联苯胺法(DAB)
复方联苯胺法的原理 (Washburn法)
H2O2
四甲基联苯胺
POX
H2O
联苯胺蓝→棕黑色↓
复方联苯胺法
POX染色的结果判断
NAS-DCE的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粒系: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 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EOS阴性或弱阳 性,BAS阳性
单系:个别可呈弱阳性反应 其他:淋巴、浆、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NAS-DCE的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阳性或少数阴性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呈强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少数弱阳性 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阳性,单系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阴性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二章 造血基础理论 目的要求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四章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造血细胞形态学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自学)
第四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自学) 第五节 造血祖细胞培养检验(自学) 第六节 血细胞遗传学检验(自学) 第七节 分子血液学检验(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