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 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四编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从Biblioteka 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同盟会
•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 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 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 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 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 放
• 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 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五编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袁世凯复辟)
• 袁世凯专权 •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先是控制要害部门,迫使第一任内阁总 理唐绍仪辞职,建立起完全听命于己的新内阁。 •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 袁世凯称帝: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史心得体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心得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我们知道,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
恰好也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的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使我深深折服。
这本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演变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
该书系统地叙述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
我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对每次战争进行全面总结以及带来的经验教训分析的一步到位,仅仅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让那几个不同阶段的革命发展阶段的历史展现在我的眼前,并且初步了解- -些爱国人士,一些革命先驱。
作者以默默无常的语调与爱国主义人士那种奋起反抗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又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中华民族处于艰难的苦境之中。
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等史实时,对侵略者那是如此的憎恨愤怒。
使我影响最深的还是1840的鸦片战争在全国爆发,帝国主义为打开中国市场,使鸦片源源不断的流入国内,导致中国的真金白银不断向外流通。
于是革命先驱林则徐展开了虎门销烟,在国内进行了一切严烟活动和政策。
而英国资产阶级以不平等为了争取平等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以战败而告终,最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割地赔款,于是中国进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有后来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加深。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终于意识到不能一味地落后和被迫,我们要反抗斗争,于是就有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等。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逐渐传播,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们和工人阶级也参与了这次运动,他们共同联合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因为我高中选择的是文科,所以对历史书上阐述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很熟悉了的。
但如今读了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感觉自己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领悟与见解。
这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的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依据作者本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国近代史“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维新戊戌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理论,划分成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04--1840年,即为第一编),从天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年,第二、三编)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2--1912,第四编),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年,第五编)四个时期,分别论述了不同历史阶段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各阶级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突出描绘阶级斗争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主题,戊戌变法清晰地勾画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展示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全貌。
在第一编论述太平天国运动时,作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是的,洪秀全把中国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相结合,勾勒出了一幅“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地耕”的美好图像,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愿望,虽然说洪秀全的思想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农民的这一心理,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反抗情绪,最终组成了太平起义军。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近期看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感慨颇多。
这本书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较为大型的战争或者起义一一作了讲解,也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的一段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里,我们的国家受尽了欺凌;在这段历史里,我们的人民受尽了屈辱。
但是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里,总有有识之士的觉醒,伴随着他们不堪忍受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他们做出的努力也在不断动摇着陈旧的根基,无惧于那些强大的势力,一次又一次地解放人们的思想,试图解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里我想谈谈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部分。
首先我想说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奉行了很久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主要还是因为盲目自大的心理,认为其他国家只能围着中国转,没有了中国提供的各种丝绸布料,香料茶叶等其他国家就不能够活下去了,殊不知有竞争才有进步,有沟通才能继续发展,等到后来知道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曾经的中国在各方面都远超西方国家,如此一个泱泱大国居然只能不断退缩,割地赔钱只求息事宁人,不再挨打,但是试问尝到甜头的帝国主义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中国呢。
我们只能被人用暴力的方式强制打开大门,书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正确:帝国主义在中国历来是一面想使中国对外开放,一面又压迫中国,使中国保持落后和贫穷,因而实际上对外开放的程度极低,甚至并不开放。
这样的话,中国只能受着压迫,并且是越开放越落后,几乎是不能得到发展的。
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卑鄙的帝国主义将鸦片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尽管嘉庆、道光年间禁令不断,但是运输鸦片的船舶依旧公然地停泊在黄浦江,鸦片就像一个黑洞,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中国富足的白银吸走,中国在逐渐地变得贫穷。
更为可笑的是在那时候居然有的官员提出“变通办理”的主张,主张“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也就是让鸦片贸易合法化,使官员们从走私商人得到的贿赂变成国家的税收。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因为我高中选择的是文科,所以对历史书上阐述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很熟悉了的。
但如今读了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感觉自己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领悟与见解。
这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的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依据作者本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国近代史“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维新戊戌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理论,划分成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04--1840年,即为第一编),从天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年,第二、三编)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2--1912,第四编),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年,第五编)四个时期,分别论述了不同历史阶段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各阶级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突出描绘阶级斗争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主题,戊戌变法清晰地勾画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展示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全貌。
在第一编论述太平天国运动时,作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是的,洪秀全把中国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相结合,勾勒出了一幅“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地耕”的美好图像,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愿望,虽然说洪秀全的思想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农民的这一心理,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反抗情绪,最终组成了太平起义军。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中国历史上的时期,是一个充满着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外国侵略、国家危机、民族振兴的历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奋斗。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英国侵略者打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偿了巨额赔款,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这场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痛苦,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振兴。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独立、争民族自立的斗争。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苦。
他们遭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和压迫,遭受了国家的灾难和危机。
他们失去了土地和家园,失去了生活和尊严。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没有屈服,他们挺身而出,奋起抗争。
他们组织了反侵略的斗争,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掀起了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争取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奋斗。
他们进行了改革和革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他们探索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之路,实践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之策。
他们进行了维新和变法,进行了革命和改革。
他们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进行了改革开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对外开放,进行了对内改革。
他们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转折。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民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斗争,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斗争,进行了科学主义的斗争。
这场运动的结果,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激情,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新文化、新思想、新行动的斗争。
[知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知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https://img.taocdn.com/s3/m/30f78ad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4.png)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内容简介 1995年11月到12月间,作者利用养病的时候把1980年初写成、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了一遍。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全书约70万字。
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体较大(4号字)的版本,不久红旗出版社还出了这部书的简本。
这三个本子都经过多次重印。
据我掌握的情况,它们的印数累计共300余万册。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前一段的历史。
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人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义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三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
这本书没有采用《中国近代史》这样的书名,不但因为避免雷同,而且因为这只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历史。
书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
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
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
式。
”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
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
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
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
爱国主义运动。
”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
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
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
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