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常见急症-神昏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眩晕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要点一概述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内经》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而《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
《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医学正传·眩运》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
”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正传·眩运》还记载了“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
凡高血压病、梅尼埃综合征、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节有关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眩晕的病因1.情志不遂2.年高肾亏3.病后体虚4.饮食不节5.跌仆损伤,瘀血内阻(二)眩晕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眩晕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
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眩晕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
中医内科学-神昏

神昏一、述要1、定义: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导致神志不清为特征的极危重证。
2、临床病象:神志不情,不省人事,呼之不应,昏不知人甚至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3、病位本在心脑,标在五脏。
4、病性有虚有实,实证居多。
5、范围昏迷定义:严重的意识障碍,病人表现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
意识是机体对自身即周围环境感知并能作出正确反应的状态。
包括:1.意识清晰度-有赖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2.意识内容完善-取决于大脑皮质的功能二、病因病机: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
1、热陷心包—感温热疫毒2、痰浊蒙窍-感温热之邪;素体脾虚湿盛3、腑热熏蒸-热邪入里与积滞相结4、风痰内闭-情志过极5、瘀血阻窍-热入营血6、阴竭阳脱-失血、过汗、亡血、伤津三、发病机理:引起上行激动系统损害,或大脑皮质功能不全。
1、颅内病变-大脑半球广泛损害(炎症、创伤、血管病变等);大脑局部受损(肿瘤、血管病变等)。
2、全身性疾病-严重感染(肺炎、伤寒)、代谢性障碍(甲状腺疾患)、中毒(外源性如co中毒、药物中毒;内源性如尿毒症、肝昏迷)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中医诊断1、问诊;2、闻诊;3、望诊;4、切诊(二)鉴别诊断:厥证(三)西医诊断1、昏迷程度鉴别2、昏迷深度的评定方法:Glasgow标准-14分正常,小于7分为昏迷。
1.睁眼反应-自发、唤醒、疼痛刺激、不睁眼(4级)2.运动反应-服从、定位性反应、回缩性反应、异常屈曲反应、伸展性反应、无反应(6级)3.言语反应-言语正常、答非所问、用词不当、言语难辨、不语(5级)(四)西医鉴别诊断病史1.急性病史-外伤史、高温作业史、通风不良、服毒史(药物、毒物、酒精)、感染史。
2.慢性病史-糖尿病、慢肾、尿毒症、肝炎、肝硬化、高血压、慢阻肺体征。
颜色水肿-尿毒症、心衰、肝硬化;黄疸-肝性脑病;皮疹-败血症、流脑;紫绀-肺脑。
气味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尿味-尿毒症;肝臭-肝性脑病;大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酒味-酒精中毒。
2019年中医内科中级(主治)大纲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笔记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一)实证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二)虚证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一)外感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二)内伤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宿痰伏肺→诱因、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一)发作期1.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 喘脱危证: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喘证喘即气喘、喘急,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一)实喘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五、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024《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答:头痛连项背,恶风寒,遇风尤甚,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 脉浮或浮紧。 2. 头痛的病因病机有哪几方面? 答:引起头痛的主要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和内伤不足。外感头痛 ,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 ,多夹时气、寒湿、热邪致寒凝血滞,络道被阻,或风热 上炎,侵扰清空,或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展而致外感头痛。内伤头 痛,常因情志失凋,郁火上扰,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 ,气逆上犯于头则头痛。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 而致头痛。内伤不足,脑窍失养,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气血衰败,
诊断:胁痛,辨证: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剂龙胆 泻肝汤 2 .患者钟某,女,4 6 岁。反复胁痛五年,每因烦躁时症状加重,伴郁闷 气短,纳呆,腹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经一个多月的恰当治疗后, 病情好转,胁痛减轻,无腹泻,但仍时觉胁部悠悠疼痛,心中烦热,口干咽 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弦。 诊断:胁痛,证候:肝阴不足,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方剂: 一贯煎。
2、简述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主方。 答: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为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条状 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治疗是:导滞通便,理 气化痰,主方为六磨汤。 3、聚证的肝郁气滞型与积证的气滞血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有何不 同? 答:聚证的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特点是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 脘胁之间时有不适,苔薄脉弦,治疗是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主方 是逍遥散。积证的气滞血阻型的临床特点是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 胀痛并见,苔薄白,脉弦,治疗是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1、王某,男性,32 岁。连续数周每晚进餐后,出现腹中胀满疼痛, 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时有呕吐,恶心厌食, 嗳腐吞酸,大便秘结 2 日未解,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弦。 中医诊断:积聚(聚证) 症候分析:食滞肠道,气机不畅,气聚不散,出现诸症。食积化热则 口干口苦。舌脉为食浊阻滞之象
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一、名词解释1.脱证:脱证以神志淡漠,甚者昏迷,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口开手撒,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病证,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气血阴阳受损,脏气受伤,阴阳互不维系,欲脱欲离,络脉俱竭。
(110)2.神昏:神昏指由多种病因导致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72)3.风温肺热:风温肺热四时皆有,以冬春两季多发,是感受风热毒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属于外感热病范畴。
(114)4.卒心痛:疼痛剧烈,多伴汗出、焦虑、濒死感,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重者,称真心痛;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在3~5分钟内缓解者,称厥心痛。
(123)5.心衰:心衰是指因心病日久或诸病久于心,气阳虚衰,运行无力,或血脉不畅,血瘀水停所致,以喘促、心悸、水肿、尿少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急危重症。
(129)6.中风: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元气不足,郁毒内生,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科急症。
(137)7.暴喘:暴喘是以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汗出淋漓、不能平卧、胸闷胁胀、面色发暗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症,甚者出现痉厥和脱证。
(82)8.水肿:水肿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液气化失司,泛滥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肿胀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病证。
(101)9.痉病:痉病是以颈项强直、经脉拘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42)10.痫病: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名“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145)11.心脾痛: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急症。
(154)12.急性酒精中毒:短时间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或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醉酒。
中医急诊学神昏课件

两者的联系,救阴之中参以扶阳,扶阳之中佐以滋阴,以使阳潜阴
固。
【预后转归】
• 神昏大多病情严重,变化迅速。由温热病所致的神昏,若治疗不当, 热毒内陷,往往转变为抽搐、癃闭、喘促等危重急症,常危及生命。 因热甚伤阴,又可由实转虚。部分病例可遗留有痴呆、失语、肢体 强直、瘫痪等症。急黄神昏,多伴有大出血及癃闭,病死率高,预 后不良。
1.外邪侵袭
• 外感温热、湿热、疫毒,或触冒秽浊,传变入里,郁闭气机,内陷 心包,或热结肠胃,腑浊上蒸,或热与血搏,瘀塞心窍,或湿热酿 痰,蒙蔽神窍,而致神昏。
2.七情之变
• 暴怒气逆,逼乱心神,致神识昏蒙;气郁化火,灼伤肝阴,阴不制 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神昏。
3.劳倦内伤
• 劳倦过度,损伤正气,或久病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足,脑海失于 濡养,发为神昏。
感谢聆听
中医急诊学
讲授人:
联系电话:
2.临证关键重在辨清本虚、标实何为主因
• 本虚主要是气、血、阴、阳之虚,或兼而有之,标实主要是热毒、 痰湿、瘀血。本虚为主,当以扶正为要,兼以祛邪,标实为主,务 必及早祛邪,以防传变。
3.内闭外脱者当辨闭脱主次,审亡阴亡阳治 疗
• 临床当区别闭与脱的主次,如以闭为主,则祛邪开窍,兼以扶正;
以脱为主,则扶正固脱,兼以祛邪开闭。若已由闭转脱,需按脱证
5.病情危重程度判断
• 猝然发病,神志昏蒙,谵妄,躁扰不宁,四肢自主活动丧失,言语 不能,吐字不清,呼吸微弱或喘促不宁,脉细数或浮大者,病情重, 预后不良。
【诊断】
(一)疾病诊断பைடு நூலகம்
• 1.有基础病史,有明确的诱发病因。 • 2.病情进展快,内伤基础病加重。 • 3.神志不清,昏蒙或昏愦,多伴有喘促痰鸣,或四末不温,冷汗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常见急症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常见急症[单选题]1.神昏属重危之候,治疗原则是()。
A.回阳救逆B.开窍醒神C.开窍通闭D.开闭醒神E.固(江南博哥)脱醒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神昏属重危之候,一旦发生,当以开窍醒神为治则。
属于闭证,以开闭通窍法为主,阳闭用凉开法,阴闭用温开法。
[单选题]2.患儿,男,12岁。
因发热就诊,肌注青霉素后出现肢冷,汗出,血压下降。
应采用()。
A.地塞米松B.肾上腺素C.甲氰咪胍D.低分子右旋糖酐E.间羟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抗过敏治疗,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ml,若首次剂量无效可于3~5min后重复注射,或1~2m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
[单选题]3.以下哪项不符合休克的诊断标准?()A.脉细速B.意识异常C.血压100mmHgD.末梢循环灌注不足E.有诱发休克的病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休克的诊断标准之一是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
[单选题]5.脱证阴脱的代表方为()。
A.独参汤B.安宫牛黄丸C.至宝丹D.生脉散E.紫雪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阴脱的主症: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治法为救阴固脱,代表方为生脉散。
[单选题]6.患者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属于()。
A.阴脱B.阳脱C.气脱D.阴阳两脱E.血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气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治法:益气固脱。
[单选题]7.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抗过敏治疗,首选()。
A.硝普钠B.硝酸甘油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E.多巴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抗过敏治疗,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ml,若首次剂量无效可于3~5min后重复注射,或1~2m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
常见急症笔记(2018中医内科主治)

脱证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脱”之名源自《灵枢·血络论》篇:“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合和,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俯而苍然”本病为元气不足,营卫失和,邪毒内侵,或伤津耗液,损精亏血,脱气亡阳,以致五脏败伤,阴枯于下,阳尽于上,上引下竭,阴阳互不相抱,五络俱衰。
属急危重症。
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考本病救治。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疾病诊断要点1.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
2.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或紫赤,语声低弱,息微而促,大汗淋漓,尿少或无尿,舌淡白而十,脉沉细数,甚则猝然昏仆,目合口开,二便自遗,手撒肢冷,脉微欲绝。
(二)证候诊断要点1.气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2.阴脱神情恍惚,面色潮红,口干欲饮,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3.阳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下,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甚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卷而颐,脉微欲绝。
(三)鉴别诊断要点1.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
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渐次出现,多见于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2.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征,实证居多。
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欲绝,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
厥证和脱证可以同时出现。
3.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
(四)相关检查常见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脱液时,红细胞压积升高、失血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可降低。
二、急救处理(一)常规处理脱证是临床急危重症,应立即进入抢救程序,予吸氧,鼻饲,静脉给药,针灸等综合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症-神昏
一、A1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文献中论述神昏的范畴
A、昏愦
B、昏蒙
C、昏冒
D、昏迷
E、昏睡
2、神昏临证多见邪陷心包、腑热熏蒸、瘀血阻窍等证型,可辨证为
A、扰神
B、蒙神
C、败神
D、精神错乱
E、以上均不正确
3、神昏亡阳证的代表方为
A、陶氏回阳急救汤
B、冯氏全真一气汤
C、回阳救逆汤
D、龙胆泻肝汤
E、柴胡疏肝散
4、神志昏迷,口开目合,肢厥,鼻鼾息微,或声高气促,面色苍白,舌苔厚腻,脉微欲绝,可辨证为神昏
A、内闭外脱证
B、肝胆湿热证
C、痰湿中阻证
D、湿热伤中证
E、邪毒内闭证
5、神昏内闭外脱证的代表方为
A、安宫牛黄丸
B、菖蒲郁金汤
C、冯氏全真一气汤
D、回阳救逆汤
E、陶氏回阳急救汤
6、神昏邪毒内闭证的治法为
A、镇心安神,清热除烦
B、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C、清热燥湿,开窍醒神
D、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E、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7、神昏,身热不扬,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脉沉实有力者辨证为
A、邪毒内闭证
C、气阴耗伤证
D、痰湿中阻证
E、湿热伤中证
8、神昏脑保护治疗中,不属于脑保护剂的为
A、尼莫地平
B、苯妥英钠
C、巴比妥类
D、甘露醇
E、纳洛酮
9、神昏的治则为
A、复其真元
B、疏肝理气
C、化浊开窍
D、开窍醒神
E、理气开窍
10、肺性脑病昏迷的诊断指标,下列哪项正确
A、PaO2<50mmHg,PaCO2>50mmHg
B、PaO2<60mmHg,PaCO2>50mmHg
C、PaO2<50mmHg,PaCO2>60mmHg
D、PaO2<60mmHg,PaCO2>80mmHg
E、PaO2<80mmHg,PaCO2>60mmHg
11、神昏病位在
A、脑
B、心
C、肝
D、肾
E、肺
12、神昏病名首载于宋代
A、《内经》
B、《外台秘要》
C、《医学启源》
D、《诸病源候论》
E、《许叔微医案》
二、A3/A4
1、患者,女,35岁,现症见神志昏迷,皮肤干皱,口唇干燥无华,面色苍白,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绛,少苔,脉芤。
<1> 、根据患者症状,可辩证为
A、亡阳证
B、亡阴证
C、邪毒内闭证
E、疫毒炽盛证
<2> 、采用的治法为
A、救阴敛阳,固脱醒神
B、清热解毒,回阳固脱
C、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D、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E、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3> 、代表方剂为
A、菖蒲郁金汤
B、冯氏全真一气汤
C、陶氏回阳急救汤
D、《千金》犀角散
E、至宝丹
<4> 、若患者出现口干少津,可加
A、沙参、黄精、石斛
B、麦冬、陈皮
C、天花粉、淡竹叶、芒硝
D、麦冬、天冬、石斛
E、淡竹叶、石膏、前胡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中医文献中论述的“昏愦”、“昏蒙”、“昏冒”、“昏迷”等均属神昏范畴。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8】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昏的辨证要点:
本病因心脑受邪,窍络不通,扰蒙神明,神机受损而致。
临证可见:①扰神:多见于邪陷心包、腑热熏蒸、瘀血阻窍等证型;②蒙神:多见于痰浊蒙窍、痰热互结、风痰内闭等证型;③败神:多见于阴竭阳脱的证型,呈现病性由实到虚,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常见于多种疾病的危重阶段,病在心脑,关乎五脏,病性有虚实之分,早期实证与虚实兼夹多见,晚期则见虚证。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7】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亡阳证
昏愦不语,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唇舌淡润,脉微细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代表方:陶氏回阳急救汤加减。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6】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昏内闭外脱证
神志昏迷,口开目合,肢厥,鼻鼾息微,或声高气促,面色苍白,舌苔厚腻,脉微欲绝。
治法: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代表方:回阳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五味子等。
可静脉点滴参附注射液等药。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5】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神昏内闭外脱证
神志昏迷,口开目合,肢厥,鼻鼾息微,或声高气促,面色苍白,舌苔厚腻,脉微欲绝。
治法: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代表方:回阳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五味子等。
可静脉点滴参附注射液等药。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4】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神昏邪毒内闭证
神昏,高热或身热不扬,烦躁,或见谵语,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或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代表方:菖蒲郁金汤加减。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3】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昏邪毒内闭证
神昏,高热或身热不扬,烦躁,或见谵语,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或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代表方:菖蒲郁金汤加减。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2】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脑保护治疗
对可能发生脑损害的患者采取积极的脑保护措施。
1.进行心肺复苏时,进行头部降温,经静脉或气管给予肾上腺素治疗,以提高灌注量。
恢复自主心搏后采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压升达150~200mmHg,然后在整个昏迷过程中或12小时内维持血压稍高于正常范围。
2.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10μg/kg)静脉滴注,越早越好。
3.合理应用脑保护剂,如纳洛酮、甘露醇、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1】
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神昏属重危之候,一旦发生,当以开窍醒神为治则。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40】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肺性脑病昏迷:由于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大脑受损,引起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淡漠、嗜睡或狂叫、抽搐,甚则深昏迷。
常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肺胸疾病史,PaO2<60mmHg,PaCO2>50mmHg。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39】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昏的病机特点为清窍失养或蒙蔽,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38】
1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神昏病名首载于宋代《许叔微医案》。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37】
二、A3/A4
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50】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51】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52】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昏亡阴证
神志昏迷,皮肤干皱,口唇干燥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
治法:救阴敛阳,固脱醒神。
代表方:冯氏全真一气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白术、附子、牛膝等。
加减:若口干少津,则去附子、白术,加沙参、黄精、石斛等养胃生津。
可静脉点滴生脉注射液等药。
【该题针对“常见急症-神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4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