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管道工艺系统设计20200529

原油管道工艺系统设计20200529
原油管道工艺系统设计20200529

(完整版)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2003版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 2.0.14顺序输送hatch transportation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2.0.16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 0. 18管道附件pipe accessories 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 0. 19最大许用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MADP) 管道内的油品处于稳态(非瞬态)时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其值应等于站间的位差、摩阻损失以及所需进站剩余压力之和。 2. 0. 20 U管道设计内压力pipeline internal design pressure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道或管段的设计内压力不应小于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管内流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压力。 2. 0. 21线路截断阀line block valve

管道直径设计计算步骤

管道直径设计计算步骤 以假定流速法为例,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摩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堵塞管道。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表6-2- 1、表6-2-2及表6-2-3确定。除尘器后风管内的流速可比表6-2-3中的数值适当减小。 表6-2-1一般通风系统中常用空气流速(m/s) 支室内xx空干管 管进风口回风口气入口6~2~1.5~2.5~ 5.5~薄钢1483.53.5 工业建筑机6.5板、混凝土 械通讯 4~2~1.5~2.0~ 砖等

5~61263.03.0 工业辅助及 民用建筑 0.5 0.50.2~~0.7 自然通风~1.01.0类别 机械通风5~8 52~ 2~4风管 材料 表6-2-2空调系统低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部位 新风xx 总管和总干管 无送、回风口的支管 有送、回风口的支管频率为1000Hz时室内允许声压级(dB)<40~60>60 3.5~ 4.04.0~4.5 5.0~ 6.0 6.0~8.06.0~8.0 7.0~12.0 3.0~ 4.0 5.0~7.0 6.0~8.0 2.0~ 3.03.0~5.03.0~6.0表6-2-3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m/s)粉尘类

最新原油管道输送基础知识

原油管道输送基础知识 1、原油管道输送简介 1.1我国原油管道输送的基本运作程序原油是我国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原油物资隶属国家所有,国家经贸委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行使国家赋予的石油勘探、开发权利。作为中游业务的原油管道运输, 其作用是将原油由油田的集输厂通过管道长距离输送至炼厂、码头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长距离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管道储运公司管理,国家依据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需要制定宏观的年原油生产计划,集团公司根据各油田的产量及下游企业—炼厂及化工厂的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及月度管道输油计划,管道企业依据计划与原油承接方—炼厂及化工厂等签定供货合同并制定输油方案组织输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石油的运作逐步向市场运作机制靠拢,原油的产、供、销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管道企业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也可承担其它原油输送业务,以满足国内原油输送市场的需要,原油管道输送将会更加市场化。 1.2 管道输油原理 管道输油是将原油(或油品)加压、加热通过输油管道由某地(一般是油田)输送至另一地(一般是炼厂、码头等)。加压的目的是为原油提供动能,以克服沿线地理位差及管道沿线的压力损失;加热是针对“含蜡高、凝点高、粘度大” 的“三高” 原油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使管道中原油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凝点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原油顺利流动。实现原油的长距离输送必须有输油站及线路两大部分。输油站中包括输油泵机组、加热设备、计量化验、通讯设备、储油罐等,而线路部分包括管道本身、沿线阀室、穿(跨)越、阴极保护设施及沿线通讯线路、自控线路、简易公路等。 1.3 输油站的分类输油站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输油站所处位置分,有首站、中间站及末站。首站一般在油田,作用是收集油田来油,经计量、加压、加热向下游输送。一般原油输送管道距离较长,首站一次加压加热后不能到达终点,所以需在中间设若干个接力站—中间站,以便继续输送。输油管道的终点称为末站,它的任务是接收来油,经计量后交给用油企业或转运;按输油站的作用分有热泵站、泵站及热站。所谓热泵站是指给原油既加压又加热,泵站只加压不加热,热站只加热不加压。 1.4 热泵站的组成由于我国原油主要是“三高”原油,输送时既需加压又需加热,所 以我国原油输送管道的输油站大多为热泵站,热泵站中主要设备有:输油泵及配用电机、加热炉、换热器、储油罐、计量设施等。泵站和热站的输油设备要少一些。 2、输油泵 2.1 泵的概念及作用 泵是能输送液体并提高液体压力的机器,在原油输送管道中,泵是输油的心脏设备,它提供原油以压力能,使原油顺利输送至终点。 2.2 泵的分类泵可分为三种类型:

(工艺流程)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摩尔斯克港,长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摩尔斯克港,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途经八个州,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主干线在白俄罗斯的莫济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线,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从白

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8900千米。此外,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为7640万吨,2003年为9780万吨,2004年为11670万吨。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德国每天进口约50万桶石油,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20%;波兰每天进口约53万桶;捷克每天进口约10万桶,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每天进口分别约为7.6万桶和13.5万桶。 此次俄白油气纷争使俄罗斯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推进石油出口线路多元化的重要性。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指出,这一争端将迫使俄方采取包括加大通过波罗的海管道系统的石油出口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逐步取代通过白俄罗斯领土对欧洲的石油出口。(3)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 该管道主要是将萨马拉方向来的石油通过国内管网输至俄罗斯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罗西斯克,然后装船经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外运。(4)里海财团管道。 里海财团(CPC)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政府和一个由石油生产商组成的财团共同成立。该管道2001年底开始运行,连接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通过黑海出口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管道长1580千米,年输油能力2800万吨,

2011版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习题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习题 一、等温输油管道工艺计算习题 1、某φ355.6×6的长输管道按“密闭输油”方式输送汽油,输量为310万吨/年,年工作日按350天计算。管壁粗糙度e =0.1mm ,计算温度为15℃。油品的物性参数:υ15=0.82×10-6 m 2/s ,ρ20=746.2 kg/m 3。密度按以下公式换算: ρt =ρ20-ξ(t -20) kg/m 3 ξ=1.825-0.00l315ρ20 kg/m 3℃ 试做: (1)判断管内流态. (2)选择《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相应的公式计算水力摩阻系数,如果有一个以上的计算公式,需比较计算结果的相对差值。 2、某φ323.9×6的等温输油管道,全线设有两座泵站,管道全长150km ,管线纵断面数据见下表,计算该管道输量可达多少? 己知:全线为水力光滑区,站内阻力忽略不计,翻越点或终点的动水压力按20m 油柱计算。 油品计算粘度6 6.410ν-=?m 2/s 首站进站压力201=S H 米油柱 首站和中间站两台同型号的离心泵并联工作,每台泵的特性方程为: 1.755902165H Q =- 米 (Q :m 3/s ,H :m ) 二、加热输送管道工艺计算习题 某长距离输油管道长280km ,采用φ273.1×6钢管,管道中心埋深1.4m ,沿线全年最低月平均 地温2℃,最低月平均气温-10℃。管壁粗糙度e =0.1mm 。土壤导热系数0.96W/m ℃,防腐层导热系数0.15 W/m ℃,聚氨脂泡沫导热系数0.05 W/m ℃,防水层导热系数0.17 W/m ℃。 1、计算管道埋地保温与不保温时的总传热系数【埋地不保温管道防腐绝缘层厚度3mm ,保温管道的结构:钢管外为环氧粉末防腐层(由于厚度很小,热阻可忽略不计),防腐层外是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保温层外是防水层。40mm 厚的保温层,3mm 厚的防水层,忽略管内壁对流换热热阻及钢管热阻】。 2、计算架空保温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冬季计算风速5m/s ,管外壁至大气的幅射放热系数可取为αar =3.5W/m 2℃)。 3、若输量为200万吨/年,输送ρ20为870kg/m 3的原油,设计出站油温60℃、进站温油35℃,原油品比热2.1kJ/kg ℃,粘温方程 υ=37.338×10 -6e -0.041t m 2/s ,计算上述管道埋地保温时所需的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一般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a)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b)人员、机动车辆入站管理制度; c)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d)岗位责任制; e)领导干部安全承包责任制。 3.1.4不应用汽油、香蕉水和其它有机溶剂在岗位上擦洗设备、衣服和地面。载热物体上不应放 置易燃物。 3.1.5在油气区内应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并定期检查。 3.1.6油品化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1.7生产区内动火应按SY 5858。 试运与投产 试运、投产之前应制定试运投产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工艺流程启动、停运与切换 3.3.1输油工艺流程的运行和操作应按SY/T 5920。 3.3.2输油工艺的运行参数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3.3遇到有着火、爆炸、跑油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加强上下站间的联系,同时由调度向上级汇报。 3.3.4旁接油罐流程运行时,要防止旁接油罐抽空或溢罐。 3.3.5实行正、反交替输送的管线,反输油温、流量和总输量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发生凝管。 3.3.6输油站设有的高、低压泄压阀应长期使用,并按规定定期检验。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要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分,每小题╳╳分) 1可行性研究:是一种分析、评价各种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 2等温输送: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如果不人为地向原油增加热量,提高原油的温度,而是使原油输送过程中基本保持接近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这种输送方式称为等温输送。 4、线路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称为线路纵断面图。 5、管路工作特性:是指管长、管内径和粘度等一定时,管路能量损失H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 6、泵站工作特性:是指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泵站提供的扬程H和排量Q之间的相互关系。 7、工作点: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站特性曲线的交点,称为工作点。 8、水力坡降:管道单位长度上的水力摩阻损失,叫做水力坡降。 10、翻越点: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管道线路上,从线路上某一凸起高点,管道中的原油如果能按设计量自流到达管道的终点,这个凸起高点就是管道的翻越点。 11、计算长度:从管道起点到翻越点的线路长度叫做计算长度。 12、总传热系数K: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 13、析蜡点:蜡晶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析蜡点。 14、反常点: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的温度,称为反常点。 15、结蜡:是指在管道内壁上逐渐沉积了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它机械杂质的混合物。 19、顺序输送:在一条管道内,按照一定批量和次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油品的输送方法。 20、压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输油泵流程。 21、热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加热炉的流程。 25.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管道的长度。 26.起始接触面:前后两种(或A、B)油品开始接触且垂直于管轴的平面。 27、动水压力:油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 二、填空题 1、由于在层流状态时,两种油品在管道内交替所形成的混油量比紊流时大得多,因而顺序输送管道运行时,一般应控制在紊流状态下运行。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51118 【实施日期】96051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综合 【名称】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标准号】SY5737-1995 【章名】全文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治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治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爱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3.1一样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治理制度: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教材(DOC 43页)

第三章输油站场及阀室 第一节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

原油输送管道工艺计算及校核计算方法的研究

原油输送管道工艺计算及校核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原油输送管道在设计过程中工艺计算的具体方法,以及校核计算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原油管道工艺计算校核计算 柴塘管线工程全长437km,年设计最大输量为600万吨,最小输量为354万吨。 管线沿程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为422m,经校核全线无翻越点;在较大输量时可热力越站,较小输量时可压力越站。 1 最优管径的选择 在设计输量下,若选用较大的管径,可以降低输送时的压头损失,减少泵站数,从而减少泵站的建设费用,降低了输油的动力消耗,但同时也增加了管路的建设费用[1]。 本设计中根据国内热油输送管道的实际经验,热油管道的经济流速在1.5-2.0m/s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选择1.8m/s的流速进行初步的管径计算,然后对附近管径系列进行计算,分别算出不同系列的费用现值,根据费用现值的大小选择出最优管径。最终选定了外径φ457,壁厚6.4mm的管径。 2 工艺计算说明 2.1 概述 对于易凝、高粘、高含蜡油品的管道输送,如果直接在环境温度下输送,则油品粘度大,阻力大,管道沿途摩阻损失大,导致了管道压降大,动力费用高,运行不经济,且在冬季极易凝管,发生事故。所以为了安全输送,在油品进入管道前必须采用降凝降粘措施。目前,国内外很多采用加入降凝剂或给油品加热的方法,使油品的粘度降低。 本设计采用加热的方法,提高油品温度以降低其粘度,减少摩阻损失,降低管输压力,使输油总能耗小于不加热输送,并使管内最低油温维持在凝点以上,确保安全输送。 2.2 确定加热站及泵站2.2.1?热力计算 埋地不保温管道的散热传递过程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流至管壁的放热,沥青防腐层的热传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由于本设计中所输介质的要求不高,而且管径和输量较大,油流到管壁的温降比较小,流态为紊流,故油流到管

原油长输管道初步设计计算书53页word

绪论 原油的运输作为能源利用技术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管道运输与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相比,因其输送距离长、建设速度快、占地少、管径大、输量高、能耗低、不污染环境、受地理及气象条件影响小等优点,而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原油输送方法[1]。 原油按其油品性质来分,可以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和高粘易凝原油,后者还可以分为含蜡量较高的含蜡原油和含胶质、沥青质较高高粘重质原油(即稠油)[2]。轻质原油的输送较为容易,一般常规输送工艺就能满足要求。含蜡原油的的凝点较高,管输过程中易出现析蜡、凝管、堵塞等事故,严重影响管输的能力和效率。而高粘重质原油的粘度非常高(通常是几百甚至是几万厘波[3]),因此管路的压降就相当大,这就大大增加了原始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现在原油管输工艺的种类很多,应用较多、技术比较成熟的传统管输工艺有火焰加热器的加热输工艺、热处理输送工艺、加剂(包括降凝剂、减阻剂、乳化剂)输送工艺[4~13]、稀释输送工艺[14]。另有相对来说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的现代工艺,有保温结合伴热输送工艺、太阳能加热等特殊加热工艺[15]、低粘液环输送工艺、微波降粘输送工艺[16]、水悬浮输送工艺、气饱和输送工艺、磁处理输送工艺[17]、改质输送工艺[18]、管道内涂输送工艺[19]等。 由于我国生产的原油多属高含蜡、高凝固点、高粘度原油,因此我国多数管道仍采用加热输送。无论从输油成本以及设备投资方面都比常温输送高出很多,并且我国大部分输油管道都建在70年代,为了保证安全运

行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旧管输工艺的改进和新建管道先进技术研究开发是当前管输工作的重点。我国从事管道科研人员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我国输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20]: (1) 适应国内油田发展的特点,解决东部管道低输量运行,西部管道常温输送,海洋管道间歇输送和成品油顺序输送问题。坚持输油工艺的新型化和多样化。(2)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管输过程中节能和降低油耗的最有效措施是采用高效的输油泵和加热炉,开展新型高效离心泵和国产高效加热炉的研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3) 加强原油热处理、降凝剂和减阻剂机理的研究,从根本添加剂对不同原油减阻降凝机理的认识问题。(4) 开展添加剂的研制工作,形成添加剂研究—生产—应用一条龙。(5) 进一步研究降粘裂化输送,水环输送,界面减阻输送,磁处理输送机理和适应范围。针对不同油田原油的特点进行工业性试验,对特定的原油采用特殊的方法输送。

通风管道设计计算

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在进行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前,必须首先确定各送(排)风点的位置和送(排)风量、管道系统和净化设备的布置、风管材料等。设计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各管段的管径(或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保证系统内达到要求的风量分配,并为风机选举和绘制施工图提供依据。 进行通风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有很多,如等压损法、假定流速法和当量压损法等。在一般的通风系统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等压法和假定流速法。 等压损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有相等的压力损失为前提的。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将总压力按风管长度平均分配给风管各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尺寸。对于大的通风系统,可利用等压损法进行支管的压力平衡。 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计算出风管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再对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达到平衡。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步骤 800m /h 3 1500m /h 31 2 3 4000m /h 3 4 除尘器 6 5 7

图6-8 通风除尘系统图 一般通风系统风倌管内的风速(m/s)表6-10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表6-11 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如图6-8),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以风量和风速不变的风管为一管段。一般从距风机最远的一段开始。由远而近顺序编号。管段长度按两个管件中心线的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弯头、三通)本身的长度。 2、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风速对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消耗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压力损失增大,动力消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安全通则 4 运行 5 输油机泵 6 加热炉 7 储油罐 8 装卸原油栈桥 9 输油管道 10 仪表安全管理 11 电气安全管理 12 消防管理 13 科学实验及新技术推广安全管理 前言 本标准是对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的修订。为了适应原油管道技术进步,对SY5737-1995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并增加“电气安全管理”、“原油管道检测”等内容。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啸、刘志红、刘洪、李金亮、姜玉梅、李明凯、柳绿、赵久长。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5737-199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5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8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J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SY0031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T0075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T5536 原油管道运行规程 SY/T5858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5918 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管道输送工艺》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专业08 学生姓名:马达学号: 2008254745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K栋 设计题目: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完成日期: 2010 年 12 月 30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我国原油大部分都属于高粘高凝固点原油,在原油管道输送过程中一般都采取加热输送,目的是为了使管道中的原油具有流动性同时减少原油输送过程中的摩阻损失。热油管道输送工艺中同样要求满足供需压力平衡,在起伏路段设计管道输油关键因素是泵机组的选择和布置,要在满足热油管道输送压力平衡的条件下尽量使管道输送能力增大。 热油管道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具体输送原油的性质、年输量等参数确定加热参数,结合生产实际,由经济流速确定经济管径,设计压力确定所使用管材,加热参数确定热站数。然后计算管道水力情况,按照“热泵合一”原则布置泵站位置,选取泵站型号,并校合各泵进出站压力和沿线的压力分布是否满足要求,并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泵机组组成。最后计算最小输量,确保热油管道运行过程中流量满足最小流量要求,避免管道低输量运行。 关键词:原油加热输送泵站压力平衡输量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 一、组成 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组成; 输油站就是给油流一定的能量(压力能和热力能),按所处位置分首站、中间站、末站; 中间站按任务不同分加热站、加压站、热泵站(加压、加热); 首站:输油管道起点的输油站,任务是接受(计量、储存)原油,经加压、加热向下一站输送; 输油管道终点的输油站称末站,接受来油和把油品输给用油单位,配有储罐、计量、化验及运转设施。 二、输送工艺 1、“旁接油罐”式输送工艺: 上站来油可进入泵站的输油泵也可同时进入油罐的输送工艺,油罐通过旁路连接到干线上,当本站与上下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起缓冲作用 特点; a 各管段输量可不等,油罐起缓冲作用; b 各管段单独成一水力系统,有利于运行调节和减少站间的相互影响; c 与“从泵到泵”相比,不需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简单。 2、“从泵到泵” 输送工艺: 为密闭输送工艺,中间站不设缓冲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

特点: a 可基本消除中间站的蒸发损耗; b整个管道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充分利用上站余压,减少节流,但各站要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 c工艺流程简单。 三、输油站的基本组成 1、主生产区 (1)油泵房(输油泵机组、润滑、冷却、污油回收等系统);(2)加热系统(加热炉和换热器); (3)总阀室(控制和切换流程); (4)清管器收发室; (5)计量间(流量计及标定装置); (6)油罐区; (7)站控室; (8)油品预处理设施(热处理、添加剂、脱水等)。 2、辅助生产区 (1)供电系统(变、配、发电); (2)供热系统(锅炉房、燃料油系统、热力管网等); (3)给排水系统(水源、循环水、软化水、消防水等); (4)供风系统(仪表风、扫线用风); (5)阴极保护设施; (6)消防及警卫、机修化验、库房、办公后勤设施等。

毕业设计 Z—L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 Z—L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任 务 书 二00八年二月一日

教学部于 2008 年 2 月 1 日批准指导教师发给 05 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 1、题目: Z—L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2.题目设计范畴及主要内容: 该管道的设计输量为2000万吨/年,管道全长为220km,管道的纵断面数据见表1,输送的原油性质如下:20℃的密度为860kg/m3,初馏点为81℃,反常点为28℃,凝固点为25℃。表2列出了粘温数据。 表1 沿程里程、高程数据(管道全长220km) 里程(km )0 4 5 8 11 15 17 19 21 22 高程(m)2 8 6 9 35 25 28 46 52 88 表2 粘温数据 温度(℃)28 30 35 4 4 5 5 5 5 60 粘度(cP)124. 5 11 1 83. 2 6 9 6 5 3 4 8 42. 5 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①用经济流速确定管径,并计算该管径下的费用现值和输油成本; ②通过热力和水力计算确定该经济管径方案下的热站数和泵站数,并进行热泵站的合一; ③主要设备选择(包括泵、炉、罐、原动机);

④站址确定,在纵断面图上布站;⑤反输运行参数的确定; ⑥站内工艺流程设计;⑦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3.设计方案及研究要求: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输油管道工艺的初步设计。长输管道的投资巨大, 需在长期的时间内保持在其经济输量范围内,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 选择合适的路线走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选择正确的站址,对于节省投 资和运行费用,以及安全环保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组成。故设计的主要内容也主要关于 这两部分: 1、通过选线和管道路线的勘查,收集基本的设计参数。 2、工艺计算部分,具体包括: (1) 根据导师给的原始数据,确定进出站油温,并由此确定经济管径, 其中经济管径的确定方法最经常用的有输油成本法和费用现值法。 (2) 通过热力和水力计算及流态的判断,泵站数的确定,最终进行站 址的确定,其中按最小输量确定热站数,按最大输量确定泵站数。 (3)校核计算。包括热力、水力校核,压力越站校核,热力越站校核, 动静水压力校核,反输校核,全越站校核等。 (4) 工艺流程设计,其原则是满足各个输油生产环节的需要,中间热 泵站工艺流程应与输油方式相适应,便于事故的处理和检修,节约,和能 促进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 4、安排任务日期: 2008 年 2 月 1 日;预计完成任务日期 2008 年 4 月 30 日;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 欢,杜艳玲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中国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高凝含蜡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在原油管道输送方面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管道输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关键词:管道;含蜡原油;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 E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109—02 石油长输管道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管道总长度已达200多万公里.近十几年来,管道工业发展迅速,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正在向数字化管道发展。 1 国内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原油长输管道建设,我国原油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改造及新建管道采用密闭输油工艺;高凝高黏含蜡原油输送、低输量运行的加热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降凝剂、减阻剂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管输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556kJ /(t km )降到目前的437kJ /(t km );大落差地段输油成功;管道用管等级达到X 65;自行设计、制造的长输管道输油用高效泵效率可达84%;原油直接式加热炉效率达91%;90年代后新建的管道,均采用SCADA 系统,管道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道同步投产。 近年先后建成的东营—黄岛复线、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和铁岭—大连、铁岭—秦皇岛等管道的技术改造集中体现了我国长输管道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由管道设计院与意大利斯南普及提公司合作设计。管道全长475km,管径为610mm,设计输量为500×104~1000×104t /a 。管道采用加降凝剂不加热输送。首站设置了在线原油倾点和黏度检测装置,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剂输送参数,确保管道安全。管道经过高差达1665m 的觉罗塔格山地,通过设置减压站解决了大落差地段对管道运行可能造成的危害。 目前原油管道普遍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出现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对高凝、高黏原油采用热处理和加剂处理工艺。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应用普遍;采用环保、高效、节能型管道设备,泵效达5%以上;多采用直接 式加热炉,炉效超过90%;运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 仿真系统模拟管道运行和事故工况,进行泄漏检测,优化管道的调度管理;对现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及管理。 国内原油输送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大致可分为:1.1 在原油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输送 在原油中掺入化学添加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阻、降凝,对于掺水输送的管道,主要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同的原油加入不同品种的化学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注入掺水输送管道可减少掺入水量,提高输油效率;在多蜡易凝原油中掺入一定量的降凝剂,可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加大站间距。 目前,减阻剂的品种规格已很多,使用范围已比较广泛,减阻效果一般在38%左右,管线增输能力有的达50%。降凝剂是降低原油凝固点和屈服应力的添加剂。这些化学药剂使管线的增输能力和减阻效果虽较好,但价格较高,常年注入的结果造成原油输送成本较高,而且大多还存在环保问题较难解决。1.2 稠油输送工艺的发展 由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致力于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近年来国外针对稠油输送系统工艺的弱点,重视革新输油工艺,其研究探索工作相当活跃,除加热输送方式外,主要是采取稠油乳化输送、稀释输送、重油改质等方式,其他输送方式的一些试验研究已取得成果并有新进展。随着稠油资源的大量开发应用,研究和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是输送方式新型化的主要方面。多种输送工艺将随着试验研究的成功不断投入工业性应用,使输油工艺进一步多样化。 1.3 原油低输量输送技术 原油管线低输量情况在各产油国普遍存在。因为管线是按油田高产期外输量设计的,所以在油田开采初期和后期必然存在不满输现象。管线不得不 109  2012年第1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陈欢(6),男(汉族)。湖北武穴人,本科。主要从事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原油储运站库管理工作。 8:2012-0-21 :198-

等温(顺序)输送输油管道设计计算书

等温(顺序)输送输油管道设计计算书 (一) 管道基础数据 1.设计输量 G 汽=(200+10×31)×104 =510×104 t/a G 煤=400×104 t/a 2.管线长度 L=500+20×31=1120 km 3.油品密度 参考《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P46, 根据任务书已知,20℃时,汽油密度为730㎏/m3, 煤油密度为845㎏/m3, 则t ℃时,各油品的密度为: ρt =ρ 20 -ξ(t -20),ξ=1.825-0.001315ρ 20 3/94.723)2027(730001315.0825.1730m kg =-??--=)(汽ρ 3/00.840)2027(845001315.0825.1845m kg =-??--=)(煤ρ 4.体积流量 27 ρG Q = , 式中: 设一年中输送汽油需要208天,则输送煤油需要142天, 所以有Q 汽= s /m 392.094 .723243600208101051033 4=????? Q 煤= s /m 388.000 .840243600142101040033 4=????? 5.高差 930m 31300H =?+=? 6.各油品27℃下粘度 根据《石油库设计手册》查粘温曲线,有s /m 10570.026-?=汽ν,s /m 10733.02 6 -?=煤ν (二) 管径、管材及管壁厚的确定 1.管径 总设计输量G=(510+400) 4 10?=9.16 10?t/a 查《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表2-4(P63)知,该长输管道管径D=630㎜。参考《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附录二API 标准钢管部分规格(P489)确定:外径D=660㎜,管厚δ=14.3㎜,内径D=6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