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知识要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知识要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第1章心理卫生概述

第1节心理卫生的内涵

(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定义

1.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又称“心理辅导”。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

2.社会功能良好;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积极劳动实践。

第2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

1.在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他认为,人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会感到痛苦,而改变已经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

2.柏拉图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

3.在我国,管仲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

4.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阐述也极为丰富。充分认识到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并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 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

(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2. 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

(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也极为丰富。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现代心理卫生活动是始于本世纪的美国,是由比尔斯于1908年5月成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标志的。比尔斯还发表了《自觉之心》。

2. 在中国,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首次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36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中间由于抗日战争和十年文革,中国心理卫生运动在困难中继续发展,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通过召开学术讨论、举办培训班、编辑学术刊物等形成,推动心理卫生学的研究和发展。充分表明了中国心理卫生运动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第3节心理卫生的意义

(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1.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心理卫生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预防、诊治等方面能提供一些有效、直接的帮助。

2.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在改变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行为,减少应激性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心理卫生可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

1.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心理卫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作用。首先,它提供了健康或健全心理素质的内涵或标准;其次,作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重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讲座,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在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2)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对中小学生心理的消极、不利影响。

第2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1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并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

1.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 在这方面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 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

2.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坚持四个原则:

(1)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

(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

3.健康心理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一般智商达到60以上者属于正常;(2)情绪正常、健康;

(3)意志健康;

(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

(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6)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7)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2节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中有一定地位。

二.体质因素的影响

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瘦长型;躁狂抑郁症多见于肥胖症;疑病症多见于力士型及发育异常型。

三.性别与年龄因素的影响

性别因素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女性上。青春期因为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在

遇到一些生活事件时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症等。

四.器质性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精神障碍与感染、脑损伤、躯体疾病及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第3节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

1.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

2.亲子关系;

3.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

4.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水平。

二.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1.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可分为趋-趋冲突、避-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中小学生面对抉择困难时,常常处于心理冲突情境,会使个体焦虑、失望,造成内心痛苦,甚至成为精神症问题的直接原因。

2.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于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3.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对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主要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倒行、曲解、固执、投身、转移、隔离、补偿等。

三.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应激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适度的应激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应激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

四.人格类型特征

一般来说,外向型人格的人虽然情绪反应较为强烈,但体验的深刻程度却不大,情绪持续的时间也不太长,恢复心理平衡较容易;内向型人格的人,情绪反应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

第3章学校心理辅导

第1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与类型

(学校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的内涵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辅导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

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1.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

2.心理辅导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

3. 心理辅导工作是辅导人员通过言语等手段对当事人给予指导帮助的过程。

二.学校心理辅导

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和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即专指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和特点

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从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

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适应性辅导有几个特点:

1.辅导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学生。

2.辅导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基真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理性的作用。

4.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

5. 辅导辅导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发展性辅导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展性辅导的特点为:

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2.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

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

第2节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1. 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基本目标和任务上是一致的;

2. 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上是互相衔接的;

3.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

二.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1.二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

2.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而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3.从工作角色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双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教导过程;心理辅导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辅导人员和学生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平等的。

4.从工作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话、批评表扬、提供榜样、树立典型等方法;学校心理辅导常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测量、技巧训练、角色扮演、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

三.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开辟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心理辅导工作将有效地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有效性,增强其科学性。

第3节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具有几方面的特征:

(1)目标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

(2)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应是多层面的;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学校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个基本目标可以细化为8个具体目标。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认知发展辅导;

2.情绪稳定辅导

3.意志优化辅导

4.个性完善辅导

5.学习适应辅导

6.人际和谐辅导

7.职业适应辅导

8.心理障碍预防。

第4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和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

一.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整体性原则;

2. 主体性原则: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的主体。

3.活动性原则;

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5. 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

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途径

1.开设心理辅导课,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教学班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专门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等施以有目的的影响。

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3.个别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

4.小组辅导:辅导人员所提供的帮助、指导等针对小组成员的共性问题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展开。

第5节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要求

(学校心理辅导)

一.中小学校心理对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要求有:

1.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2.特殊的职业道德:

(1)全心全意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

(2)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

(3)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3.特殊的智能结构:

(4)较全面的知识素养与基本能力;

(5)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4.健全的人格

辅导工作既需要辅导人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兴趣等,还需要自信心及坚持性、耐心、自制力等优良个性品质。

第4章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

第1节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

(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

一.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

1.建立辅导关系:辅导人员与来访者必须建立起信任、真诚、接纳的辅导关系,这是心理辅导的起始点和基础。为此,要求辅导人员:

(1)初次会谈时,即向来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也可以用微笑或一个引导学生坐下的手势等形式开始辅导;

(2)初次会谈时,辅导人员可以就辅导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方做出解释;

(3)对来访者要热情有礼、耐心慎重,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

(4)建立并保持积极的辅导关系,还需要辅导人员掌握一些有用的方法,如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准确的同情和真诚。

2.掌握来访者的资料。主要是收集与来访者有关的各种资料,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3.进行分析、鉴别与诊断:

(1)确定心理问题的类型与性质,决定辅导的适应性;

(2)分析心理问题的程度,以区别对待;

(3)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一般原因分析和深层原因分析。

二.指导与帮助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制定辅导目标、选择辅导方案和实施指导帮助。

1.制定辅导目标:制定辅导目标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

(1)必须由辅导双方共同制定目标;

(2)保证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3)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统一;

(4)心理辅导目标必须具体、可行。

2.确定辅导方案

3.实施指导与帮助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两项任务。

1.巩固效果的具体工作包括:

(1)向来访者指出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说明已基本达到既定的辅导目标;

(2)辅导人员须与来访者一同就其心理问题和辅导过程作一回顾总结;

(3)指导来访者巩固已有的进步,并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逐步稳定、内化为来访者的观念、行为方式和能力。

2.追踪调查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填写信息反馈表

(2)约请来访者定期前来面谈;

(3)访问他人。

3.逐渐结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拉长两次会谈的时间;二是减少每次会谈的时间。

第2单元心理评估法

(学校心理辅导的评估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心理评估法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等。一.观察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

2.常用的心理观察方法主要有:

(1)实况详录法

(2)时间取样法

(3)事件取样法

(4)轶事记录法

(5)频率计数图示法

(6)清单法

二.谈话法

1.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2.谈话法的优缺点:

优点:(1)灵活性大;(2)回答率高;(3)能有效地控制调查环境;(4)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5)所得资料真实;(6)可解除来访者的顾虑;(7)不受来访者的局面文字能力限制,适合于广泛的对象,包括低年龄儿童和没有文化的人;(8)是调查方法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

缺点:(1)所需的时间长,耗费个人精力多;(2)对谈话结果难以做出定量分析;(3)对谈话者的资格、态度、教学、谈话技巧要求较高;(4)易使来访者产生“警戒心理”或不愉

快情绪;(5)不适用于对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人使用。

三.问卷法

1.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2.问卷法的步骤:

(1)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问卷类型。问卷一般可分为开放昔、封闭型和图画型三种。(2)问卷的编制: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是由题目、指导语、问题、编码、结束语、实施情况记录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3)问卷的评价:对问卷的评价主要包括对问卷的评价和效度的评价。

(4)问卷的实施与处理:主要包括评估对象的选择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

3.问卷法有其优点和缺点。

一.测验法

1.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或手段。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特点:

(1)具有间接性;

(2)具有典型性;

(3)具有系统性;

(4)具有科学性。

3.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具体表现为4点:

(1)得用心理测验可以客观地收集到心理评估中所需的资料;

(2)利用心理测验有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3)利用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4)利用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工作效率。

4.心理测验的分类:

(1)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按功能可分为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2)按测验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两种形式。

(3)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式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应用,可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5.常用心理测验的内容可以分为智能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学习测验、行为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6.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2)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

(3)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

(4) 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5)应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7.心理测验即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关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技术有:

(1)做好测验的组织与准备;

(2)建立与来访者间协调的关系;

(3)标准化实施测验;

(4)全面、科学地分析心理测验结果。

第6章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第1节精神分析法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性欲,包括口腔期和肛门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性欲,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三.贡献与局限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第2节行为转变法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70年代以来,行为转变法开始被誉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二势力,并超过心理分析法占据主导地位。

一.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是由华生在美国首先提出的。斯金纳是当代用学习与行为理论来解释行为异常方面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他们认为心理异常只不过是一种特殊学习的获得性行为,只有根据一个人的外显行为才能确定此人是正常还是异常。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

2.辅导目标:主要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3.辅导关系:不重视辅导员与来访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但认为良好的辅导关系有助于辅导计划的执行,辅导员担任主动与指导的角色。

4.辅导过程:可以分为6个步骤。

5.具体方法:常用的辅导方法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暴露法、代币法、示范法、行为契约法、生物反馈法等。

三.贡献与局限

行为转变法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把辅导重点放在外显的特殊行为上,有明确的辅导目标和结果,方法源自于实证性研究,较客观、科学;效果立竿见影;操作性强。因此深受辅导员的欢迎。但它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只治标不治本,难以改变行为深层问题,使来访者成为被操纵、控制的对象;辅导员只顾及来访者的细枝末节问题,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第3节个人中心法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为卡尔.罗杰斯,他于1951年后发表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形成了个人中心法,被视为继心理分析法、行为转变法之后的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一.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强调人体所具有的现实潜在能力;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至高无上的动机,强调辅导员和来访者的平等协调、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的关系;强调充分调动来访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个人中心法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辅导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力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2.辅导目标:基本目标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与信任的气氛,在这个氛围中,来访者通史利用辅导关系进行自我探索,能以更开放、更自信与更积极的愿望进行辅导。

3. 辅导关系:非常重视辅导关系,认为辅导员自身的特质(包括真诚、温暖、积极尊重、共情等)决定了辅导的关系,应使来访者能把他们在辅导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转换应用到辅导之外的人际关系上。

4. 辅导过程:罗杰斯把辅导的过程分为有机联系着的12个步骤。

5. 具体方法:个人中心法更多提供的是一种辅导的理论而非方法。因强调辅导态度的重要性,认为融洽的辅导关系是辅导获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提出了建立适宜的辅导气氛的

三种最重要的态度: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移情的理解。

6.贡献与局限:个人中心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存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辅导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辅导员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个人中心法不适于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并且过分忽视历史因素,不在意辅导员价值观的影响。

第4节认知重建法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的出发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认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等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用理性信念对搞非理性信念的潜能。高度重视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且把自我失败行为

看成是来访者不良认知的结果。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认知重建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改变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2.辅导目标: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点,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

3.辅导关系:辅导员的中心任务是教给来访者一些自我了解与改变的方法。辅导员更多扮演的是一位教师与指导者的角色,而来访者则处于学生或学习者的地位上。

4.辅导过程:辅导的基本过程有4个阶段。

5.具体方法:运用较多的有三栏目技术、自我指导训练、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合理情绪自助量表等。

第7章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与方法

第1节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与方法)

一.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全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

二.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

包括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方面、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意志方面、个性方面、学习方面、交往方面等方面的目标。

第2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与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1.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2.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要遵循4个方面的具体原则。

3.常用角色扮演法及适用对象:

(1)相声表演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是所有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心理训练。

(2)哑剧表演适合于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主要适用于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导。(3)角色互换适合于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主要适用于自我意识训练、情感教育、个性塑造和交往指导。

(4)小品表演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内容主要适用于自我意识、情感、个性、交往等方面训练。

二.价值观辨析法

1.价值观辨析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2.运用价值观辨析要遵循3个具体原则: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3.常用价值观辨析法及适用对象

(1)小组讨论法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适合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的教育。

(2)两难问题法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适用于中小学生个性塑和品德形成等。(3)脑力激荡法适合于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方面多适用于学生智力训练。

三.榜样引导法

1.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榜样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符号性的。

2.使用榜样引导法须遵循5个具体原则

3.常用的榜样引导法及适用对象:

(1)参观、访问适合中小学各年级。教育内容适合个性塑造、美感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媒体教学适合中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可涵盖多个方面。

4.榜样引导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

四.行为强化法

1.行为强化法是指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强化是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正强化: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负强化: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惩罚: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2.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4个具体原则

3.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及适用对象:

(1)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可以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行为应是具体的;奖励的选择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足为原则;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2)惩罚运用惩罚时要注意: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惩罚伴随说理教育,以提高惩罚效果;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

(3)强化不相容反应: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另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应的方法。

4.行为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8章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第1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一.发展性认知卫生问题

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2)观察缺乏精确性;

(3)观察缺乏顺序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间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增强;

(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3)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2.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自觉性增强;

(2)观察的持久性增强;

(3)观察的精确性日益提高。

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加强;

(2)意义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3)抽象记忆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注意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

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

(2)想象日趋现实化;

(3)创造想象日益发展。

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主导地位;

(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提高。

二.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的适应性认知问题具体表现为:

1. 过分概括化;

2. 绝对化要求;

第2节中小学生认知卫生问题辅导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一.发展性认知卫生问题辅导

1.记忆力训练

(1)保持信心;

(2)集中注意力;

(3)理解后记忆;

(4)探寻规律;

(5)运用联想;

(6)多种感官参与;

(7)不断复习;

(8)掌握记忆方法:第一形象记忆法;第二歌诀记忆法;第三联想记忆法;第四情感记忆法。

2.注意力训练

(1)明确学习目标;

(2)学会积极暗示;

(3)建立学习兴趣;

(4)外化心理负担;

(5)保证身体健康:消除疲劳的方法有默语、自言自语、横卧、与别人谈天或站起来走动等。其中横卧效果最好。

(6)避免单调;

(7)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

(8)合理运用“代替法”:代替法是指在处理重要而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先用已经熟悉和做惯了方法或为消除杂念,待精神逐渐集中后,再回过头来做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9)适当运用“渐进注意法”:从5分钟入手,训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思维训练

(1)改变听课方式;

(2)作业中要有思考的内容;

(3)要有丰富的知识;

(4)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辅导

1. 过分概括

(1)症状:认为“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辅导要点:这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每个人其存在的价值,别人的评价也必然存在褒贬的不同,更何况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没有误会和偏见,大可不必因为别人的非议而伤心失意。人应该关注别人的评价,但这种关注是为了从中吸取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东西,因此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对我们都是有用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考虑怎么尽力做得更好、用在积极实在的行动上。

2.追求完美

(1)症状表现:认为“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

(2)辅导要点: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人能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成就卓著。一个人要求事事非成功不可,一定得胜过别人,是非理性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人不可能万事顺利,失败在所难免,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全,事事比人强。

3.虚拟陈述

(1)症状表现:认为“事情应该按自己喜欢和期望的去发展,否则便是很糟糕,很可怕的。”(2)辅导要点:客观事物的发有其规律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主观要求事物这样或那样发展,否则就闷闷不乐甚至暴跳如雷,这是不明智的。理性的做法是自觉地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当事情有可能改善时努力改善它,不能改善时则理智地去接受事实。

4.过分担忧

(1)症状表现:“危险或可怕的事情随时发生。”

(2)辅导要点:人要预防“万一“,但不要把”万一“变成”一万“。它会使人变得谨小慎微、不敢作为、不思进取。理性的人总是既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又保持积极乐观的,既考虑各种不利情况,又不固步自封。

5.无法控制

(1)症状表现:认为“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起的,因此我无法控制这种情绪。“

(2)辅导要点:事实上人的情绪大部分是由自己的知觉、想法和评价引起的,人应该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的人总是会对情绪负责,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6.走极端

(1)症状表现:认为“对有金鼓齐鸣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2 辅导要点: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对有错误的人不加分析,一味给予严厉的惩罚是缺乏理性的。人犯错误有各种在,错误有大有小,有性质的不同,犯了错误也不等于不可救药。对待同学、同志的错误,明智的想法是:“他犯了错误,我不能他,要帮助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看见错误,大可不必一心想着如何去惩治。即便是必要的处罚、制裁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帮助人、教育人的手段。理性的人际交往态度是宽容待人、以诚待人。

7.不敢面对

(1)症状表现:认为“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得多。”

(2)辅导要点:逃避可以带来片刻的轻松,却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困扰,造成更大的人。逃避只会人变得胆怯,而且永远得不到行动的经验和成功的机会。理性的人是现实和积极的,首先能够直接面对困难、挑战和责任。并且总是全力以赴地战胜困难、迎接挑战、承担责任。

8.过分依赖

(1)症状表现:认为“人应该依赖他人,并且依赖比自己强的人。“

(2)辅导要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只强调独立而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不可取,但过于依赖别人则更不应该。太依赖别人的结果是:自己不会处理问题,不敢做决定,没有自信心,缺乏安全感。离开别人的帮助就一筹莫展。明智之举应是争取外援但不依附外援;信赖别人但不依赖别人。

9.无法改变

(1)症状表现:认为“一个人往往被历史所决定,因此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

(2)辅导要点: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固然有影响,但并不能主宰人的未来。过去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因此,理性的人往往更注重对现实的民,他们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去改变现实,他们不抱怨过去而是着眼未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创造明天。

10.绝对化

(1)症状表现:认为“任何问题都能够而且应该有正确、完美的答案。”

(2)辅导要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或绝对的事。企求绝对和完美是不实际、不明智的。会使人忽视甚至放弃那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丧失成功的机会。我们需要学会进行软性思考,而不仅仅使用一种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硬性思考。理性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高潮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利用其中相对好的或尽可能利多弊少的,而不幻想去追求完美。

第9章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

第1节中小学生的情绪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

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

1.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1)情绪内容日益丰富;

(2)情绪体验日益深刻;

(3)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

(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

2.初中生的情绪发展特点

(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2)情绪体验的冲动性;

(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第一,复杂和简单共存;第二,强与弱共存;第三,波动和稳定共存;第四,微妙的隐蔽性。

二.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回忆,由于长期激烈的学习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等,往往导致一些中小学生的情绪处于不良状态下,表现为紧张、焦虑、愤怒、抑郁、悲观等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刘晓明1997年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大致占10%,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也占10%。

第2节中小学生情绪卫生问题辅导

(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

一.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

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则尽是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1.做情绪健康的人

情绪健康的人需具有15个共同的行为特点

2.学会自我赞美

3.自主训练法: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他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这种方法的步骤大致有3步:

(1)静坐在椅子上,把北部轻轻地靠在椅子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在大腿上,两脚摆放在与肩同宽,全

脚掌落地,脚心紧紧贴住地面。

(2)两眼轻轻闭合,慢慢地深呼吸三次,静下心来,扣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在两手和两腿边缘部分,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手心。

心里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暖和起来了。”

(3)逐渐将意念导向脚心,重复上述动作,脚心处也会感到暖和。等两只手,两只脚都真的产生温暖感觉后,身体就会有一种飘

然的感觉,此时头部也会感到很清爽。

这种方法关键要做到持之以恒,使之更加熟练。

4.合理宣泄法: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统打发出来。可以直接宣泄也可以间接宣泄。

5.呼吸调节法:通过深呼吸,使波动的情绪及时稳定下来。

6.表情调节法:通过改变外部表情而相应改变内部的情绪。

二.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

1.沮丧

(1)表现: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2)辅导要点:①加强锻炼;②忙而不乱的生活锻炼固然非常重要,其实许多活动都能预防沮丧;③增进社交技能;④思想乐观;⑤突出自己的优势;⑥不背失败包袱;⑦增加愉快想象;⑧语言暗示诱导;⑨乐于助人;⑩扑进大自然。

3.消沉

(1)表现:情绪明显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情烦躁,悲观、忧郁,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反应。

(2)辅导要点:①寻找生活的目标;②增加与外界的交往;③忘记过去的挫折;④学会看事物的积极面;⑤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

4.急躁

辅导要点:(1)加强计划性;

(2)事前做到自我暗示;

(3)加强素质训练;

(4)急躁时切记做到始终如一。

5.冷漠

辅导要点:(1)多交流;

(2)接触大自然;

(3)欣赏艺术;

(4)原感疗法:这是让人们接触到冷漠的点所造成的情感体验,通过或惊恐、痛苦,使压抑的情绪得到解放,从而在

心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治疗的一种方法。

(5)幽隔疗法:在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让心理活动轻松而不约束地自由进行。隔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使一

个冷漠的人把压抑在内心的矛盾释放出来,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

6.愤怒

辅导要点:(1)情境转移法

(2)理智控制法

(3)评价推迟法

(4)目标升华法

7.嫉妒

辅导要点:(1)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聪明人;

(3)要建立起自我丰富的内涵。

8.厌倦

(1)表现:对整个世界感到不满或厌烦,想自杀,什么事都不想做;不理解生活是什么,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失去自我同一感,莫名地焦虑、矛盾和情绪消沉。

(2)辅导要点:①帮助其认识到厌倦是许多处在青春期的朋友们都会不同程度产生的情绪,这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②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③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效地寻求帮助;④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境中、任何心境下努力寻找有利因素。

9.忧愁

10.抑郁

(1)表现:少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惘,失去信心,遇事总往坏处想,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

(2)辅导要点:①主动寻求他人帮助;②学会达观;③淡泊名利;④助人为乐;⑤建立心理防御机制;⑥体育疗法;⑦仪表保持整洁、增强自信心。

11.情绪不稳定

(1)表现: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常受不良情绪所左右,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及后果;自卑、孤独、灰心;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2)辅导要点:①将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泄出去;②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绪;③将不良情绪

遗忘或转移掉;④采取自我鼓励法、语言暗示法、请人引导法、环境调节法等具体方法。

第10章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

第1节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

(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

个性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

中小学生的个性卫生问题主要包括发展性问题和适应性卫生问题。

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

(一)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的水平不断提高,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逐渐增强,自觉纪律和群体意识不断发展等。

1.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第一,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自我意识发展处于上升时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之间,自我意识发展呈平衡阶段,延续间无显著差异;第三,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间,自我意识戏处于第二个上升期,随着儿童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更加深刻。

(2)自我评价的发展具体表现为:A、从顺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有独立见解的自我评价,且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不断增高;B、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C、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D、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第2节中小学生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

一.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

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环境。

(一)正确看待自己

1.接受自己;

2.以发展为动力;

3.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

4.不要自悲自怜;

5.不要伤害自己。

(二)正确看待他人

1.喜欢他人;

2.容忍他人的观点;

3.重视他人;

4.不要总想支配他人;

5.不要依赖他人;

6.借鉴他人的看法。

(三)正确看待环境

1.热爱生活;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部分章节知识归纳对比

三栏目技术 基本假设:人的感觉反映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事件,而是受人的认知影响。三个步骤:训练来访者自己 意识到并记录下内心的自责思想;弄清这些思想失真的根源;联系对它们的反击,发展更加现实的自我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帮助来访者向其不合理信念提出挑战和质疑,以动摇其信念。方法:找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通过辩论,以积极提问(包含质疑式和夸张式)的方式促使来访者主动思考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墨兹比发展。方法:让来访者生动地想象引起其情绪困扰的情境;要求来访者保持想象这一情景,但帮 助他把消极情绪改变为适度情绪;停止想象,要求来访者讲述他是怎样想才使情绪发生变化的) 合理情绪自助表:艾里斯发展,先想AC,再找B,再做辩论D,最后写出E效果

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环境 正确看待自己接受自己;以发展为动力;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不要自悲自怜;不要伤害自己 正确看待他人喜欢他人;容忍他人的观点;重视他人;不要总想支配他人;不要依赖他人;借鉴他人看法 正确看待环境热爱生活;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体验逆境与失败;适应环境;珍惜现在 端正认识,悦纳自我;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弃旧图新,勇于创造;磨炼意志,迎难而上;与人为善,满怀热情;热爱学习、工作;改变环境,激发好奇;自我监督,及时纠正;将自己已经由于拖延而造成的教训找出来,列在纸上,每天看一遍激励 原因:不当的家庭教育;生活中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自居作用 用于承认自己自负;挖掘根源;采取措施 找原因;独立自主解决困难;制定一些计划 原因:家庭环境、严重的心理创伤;身染疾病或残疾有不公平待遇;人机交往中遇挫折 主动与人交往;深交几个朋友;多参加活动;主动关心别人 原因:放任的家庭教育;受父母影响;过去经历;过分自卑;对抗 方法:认识本质;欢迎不同意见;学会角色互换;找信得过的老师、朋友,征求意见

继续教育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继续教育 第一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健康 一、健康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的解释是: ①(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②(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它明确地告诉人们,我们必须与传统的“无病即是健康”的生理学上的健康思想区分开来,健康不仅意味着具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健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全面理解健康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思想: (1)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

面。 (2)健康是人的基本人权,它与人的“生命、财产”一样不容侵犯。健康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求个体具备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3)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需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是由人构成并通过个体发挥作用的,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社会必然要通过个人的健康来支持,以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维护和保证社会的健康也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不仅要提高健康的社会地位,而且在价值取向上需要培养人们共同的社会健康观 (4)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健康意识,提高活动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一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健康 一、健康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的解释是: ①(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1. 见解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2.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等(详情见书上) 3. 初诊接待注意事项:避免紧张情绪;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方言,说明专业术语的外延和内涵;反复说明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保密原则;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注意的内容有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等。 4. 摄入性会谈工作程序: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确定提问方式;倾听;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对会谈内容归类;结束会谈。 5. 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应激性或危机性会谈。 6. 最常使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资料采集法。 7. 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误 解。 8.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9. 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补充提问,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10. 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得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势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1.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心理的概念、特点 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 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 二、重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 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 附: ?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60页)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自我意识(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 5、自我意识的形成。 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 二、重点: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三章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生涯规划概念 2、能力概念及多元智能 3、技能概念 二、重点: 大学期间的技能发展规划(能结合一种生涯规划方法进行大学期间自己的技能发展规划) 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2、学习动机的概念。 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二、重点: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及培养。(能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大学生的人际适应(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人际交往的定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对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重点: 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 第六章大学生情绪管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 2、情绪的功能(意义);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二、重点: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第七章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爱情的要素与形式; 2、爱情的产生与维持; 二、重点: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含健康性心理、性行为)。 第八章网络成瘾心理与行为(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网络成瘾概念IAD及诊断标准(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瘾诊断标准) 2、Young的ACE模型 3、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避免网络成瘾。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1!咨询的特征: 1.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忙的人际关系没。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心理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 相同点: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不同点: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心理咨询用时短,心理治疗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心理治疗在意识层次进行,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3!咨询与心理卫生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4!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别:目的,内容,理论基础,方式。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1.对来访者负责(2.帮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求助者成长,自立自强,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3.保密的原则 6!心理治疗者注意的问题:(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一方面是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互相影响关系的认识;(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7!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对来访者负责,帮助的根本目的,保密原则)(3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 8!对治疗者与咨询者的个人的要求:(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心理的能力(3要有神经病理的知识(4要有丰富的经验(5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6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与态度。 9!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事物做选择的原因: (1治疗者认为做好的解决的途径,对来访者未见得是最好的(2问题是来访者遇到的,只有来访者自己去解决,因为这是来访者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生活。(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促使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 10!治疗联盟的过程: 1.积极的情绪体验 2.自尊心的提高3,移情式的改进4、认同作用 10-1治疗关系的特征: 独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专业限制 10-2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暖真诚可信具体化即时性对峙 10-3.与治疗关系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1具体化(一是澄清具体事实,二是搞明白来访者所说的词汇的具体含义。具体化决定着治疗的质量,也影响着治疗关系的建立,因为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经历,处境,感情等,才有可能达到共情的境地)2即时化(鼓励来访者更多的自我暴露,也是促进他们与治疗者进行更为开诚布公的交流)3对峙:艾维说对峙时指出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穆哥特伊德认为对峙涉及3中类型的矛盾:来访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来访者思想,感受与其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来访者想象的世界与治疗者所看到的真实的世界之间的差异。贝伦森体验式,教导式,强力式,微弱式和鼓励式5种不同类型的对峙。 10-4霍维茨在解释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时如何产生是强调指出,这种关系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治疗的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11!准确的共情反应步骤: (1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2以言语准确的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 12!伊根对峙的方式: 对峙应该在高级准确的共情基础上进行,否则对峙就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对治疗是有破坏作用的,其次,治疗者对对峙的应用应是试验性的,这一点在治疗的最初阶段尤为重要,第三,对峙是涉及来访者本 人以及治疗者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交流 方式之一,其中先决条件是对峙者之间已 建立某种程度的相互关系,第四,对峙应 以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来访 者有机会同化治疗者所说的东西,是对峙 更为有效。艾维等人把积极关注,尊重与 温暖,真诚以及具体化等都看作是达到共 情的核心条件。 13!心理治疗中的会谈可分为: 收集资料式会谈(基本)诊断式会谈心 理治疗式会谈 13-1收集资料式会谈的目的 是收集与治疗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 一般用一次会谈也可能用半次会谈时间 13-2诊断式会谈的目的 是首先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 治疗,其次是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 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 13-3心理治疗式会谈的目的是要帮助来 访者产生某种改变。耗时最多 14!倾听的技巧: 开放式问题(什么,怎么)、封闭式问题 (是,不是?具有收集信息,澄清事实, 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某些特 定问题)鼓励(奥,嗯)、说明语句,对 感情的反应(你觉得……)、总结 15!会谈中的非言语技巧:目光接触与身 体语汇,其他非言语的技巧。停顿的三个 作用:留下言语的韵味,求的同意领会, 加强听者的紧张状态,这实际上是让对方 参与其中的艺术。 16!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伊根认为, 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 列非言语行为,躯体行为,面部表情,声 音特证,自发的生理反应,个人的生理特 征,个人的总体印象。 17!影响对方的技巧: 解释指导提供信息或忠告自我暴露 反馈逻辑推论影响式总结 18!指导方式的类型:指导语言的改变 特殊的建议或指示自由联想式的指导 角色式指导训练性指导 19!卡瓦纳德沉默现象的分类:创造性的 沉默自发性的沉默冲动性的沉默 20!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征: (1存在思维障碍,最常见的是妄想,妄 想是指病人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 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2存在思维 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前者表现为话 讲了半天,中心松散或无主题,后者表现 为概念混乱和奇怪的逻辑推理。(3感知 觉障碍,幻觉,幻听和幻视。(4情感方 面障碍,对人冷漠。精神分裂的病人,从 不主动求医,除非家人,亲友送来看病, 他们对自身的疾病状态,没有自知力,这 一点与神经症病人迫切求医的情况迥然 不同。 21!躁狂抑郁症病人: 当病人处于躁狂状态时,表现为情绪高 涨,始终很快活,谈笑风声,他们觉得脑 子变得好使了,比平常聪明多了,可以在 短时间内学出大量信件,文章。当病人处 于抑郁状态时情况相反,他们表现为情绪 极为低落,抑郁,常常愁眉不展,伤心落 泪。所有的精神病人都不适合进行心理咨 询与治疗,但自知力已恢复的康复病人也 可以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对象。 22!人格障碍的分类: 反社会偏执型冲动型分裂性强迫性 表演性 23!心理测验的分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种技能测验,诊 断测验 24!对来访者的分析和确认的过程是最初 步骤; 了解问题的详细情况问题形成的可能原 因对问题的分析表面的问题与深层次的 问题把问题具体化 25!有关心理诊断方面的论述(艾维 1. 关于来访者的问题。治疗者必须在来访者 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她们找出事情 的来龙去脉,2.关于来访者是怎样看待世 界的。3.关于来访者所处的情景和周围环 境。来访者重要的环境因素有七中,个人 的,性别的,家庭的,种族的,地方的, 社会阶层和文化的4.关于治疗者的基本 理论倾向5。关于来访者将来要干什么) 58!提问方式: 1向来访者提问时要注意问话的方式2提 问题尽可能简单,口语化,使对方感到易 于理解并能很快抓住要领,不要使用很多 术语3把大问题小化。 26!记录的内容: 1.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2.来访日期、治疗 个案编号、治疗者姓名3、来访者叙述内 容4、确认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处理意见 及方式 27!心理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来访者 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 理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心理分析治疗的 目的,时要消除神经症症状,使自我变得 强壮有力;行为治疗的目标是要改变不适 应的行为,消除行为缺陷,来访者中心治 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对自我经验和体验采 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就有责任感,自尊, 能接受他人;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目标是 思维的合理性和适度的情绪反应等。 28!心理治疗的目标: 医学的目标与心理学的目标;中间目标和 终极目标(帕洛夫,所有心理治疗的最终 目标都是要减少焦虑,提高来访者的生理 机能和社会能力。);内部目标与外部目标 (内:来访者自己对自己所提出的目标, 外:由其他人对来访者提出的);一般性 目标与特殊性目标;矫正、发展和预防目 标;综合目标。 29!杰何达提出6条心理健康的标准(综 合目标): (1对自身的态度:包括能有意识地对自 身进行适当的探索,自我概念的现实性, 能够接受自我,现实地评价自身的长处和 短处(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 程度:包括实现自己各种能力及才干的动 机水平。(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 包括各种心理能量的适应的动态平衡(4 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遵 从自身内部标准,行为有一定之规(5对 现实知觉的适应性:没有错误的知觉,对 于所见到的和所预期的事物重视其实际 证据(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人际关系适 应,能够够适应环境的要求。 30!影响治疗目标的因素:(1对来访者 来说:来访者的问题经济条件生活水 平时间 (2对治疗者来说: 专业训练程度治疗理论差异工作时间 长短 31!治疗的过程的阶段: (1.心理诊断过程主要任务是对来访者 问题的确认,制定治疗目标,(2帮助和 改变阶段主要目的是帮助者改变其认 知、情绪或行为(3.结束阶段主要任务是 帮助来访者巩固其治疗所获得成果,适应 结束治疗的情况 31-1心理诊断情阶段的工作:1.信息的 收集 2.心理诊断(任务主要是对来访者 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确认)3.信息反 馈 4.咨询目标的确立(应该注意:治疗 目标是具体的,现实可行的,心理学的目 标,分轻重缓急的,应经常进行评价) 31-2帮助和改变阶段的问题:1.治疗者 的责任2、领悟(第一种作用是能使其问 题严重程度降低,并能使对方心理上真正 强健起来的心理平衡第二是可以为其改 变其外显行为提供心理依据)3、支持4 反塑造5,、移情6、反移情7 对峙8解 释 31-3.结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治疗者 还要帮助来访者从新回顾治疗要点,检查 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治疗所 取得成果。 32!阻力的表现形式: (1、对会谈时间及规定的消极态度(2、 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治疗者有关的问题上 (3、回避问题的方式(包括问题的回答 和问题的转移)(4、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33!阻力产生的原因;(卡瓦纳) 1阻力来自于成长中的痛苦2、阻力来自 机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力来自对抗治疗 或治疗者的心理动机 34!应付阻力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的进行诊断和 分析3、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 力 35!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 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这种 阻力,使治疗取得进展。关键是要调动对 方的积极性,使之能与治疗者一同寻找阻 力的来源,认清阻力的产生源泉 36!来自治疗者的干扰 1,产生于满足自身需要的干扰(1)在私 人关系方面,(如想建立友谊又想建立治 疗关系时)(2)其他个人需要的满足(治 疗者想控制他人或治疗者固守世界观,某 种治疗理论)2,与治疗者个人缺点有关 的干扰(1)治疗者的个人问题,如治疗 者也存在这个缺点(2)治疗者的刻板印 象或移情3,干扰者的某些具体表现:卡 瓦纳,(迟到,不认真倾听来访者说话, 走神,打瞌睡)。 37!治疗者面对的难题 1,缺乏自信心。不自信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缺乏治疗经验、对治疗技术的 方法不能灵活运用造成的(需增加治疗经 验),另一种是治疗者对自身的评价偏低 所致(需自己对自己做改变对自身认知的 工作)。所以(1),明确帮助来访者的可 能性: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和发展自 己,另一方面也要承认自己的能力限度。 (2)对自身优势的认识治疗者在治疗过 程中,相对来访者讲有许多优势。2,治 疗出现失误: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向来访者 承认自己的失误。其次柿尽可能消除自己 失误带来的影响。3,治疗者自身的苦恼。 38!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 心理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作为一 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 活动。弗洛伊德:人的精神生活是由意识, 前意识,意识组成。 无意识(潜意识):两个含义,1、指人们 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 能意识到。2、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 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其中所 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中去的,即其 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 分。 三者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无 意识、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 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虽然有界限却无 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之间的内容与意 识之间的内容相互转换非常容易,是转瞬 即成的事情。而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到 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在意识中似乎有一 种抵抗力,起着检察官或看守人(后用自 我,超我代替)的作用——严防无意识中 的观念进入意识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动机都是向上运 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 量,向下向内压紧。这就是所谓压抑。 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精力和回忆、各种 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他们在 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是存 在于无意识中。 39!人格构成说 1.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快乐 原则)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 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 动所组成的。特性:是无意识的,是无理 性的,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 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的贮 藏库;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 有遗传下来的种族的性质。(2)自我,(现 实原则)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 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 分。特性: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而主要是 意识的;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 对本我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 东西扰乱意识;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 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3) 超我,(道德原则)称为理想自我,道德 典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 德化了的自我。特性:从自我中分化出来, 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 执行父母早年的职责,可分为自我理想— —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 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主要作用是 监督和控制自我。 2、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同时服侍 着三个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焦 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用 一定的方式解决冲突,缓和3种危险对自 身的威胁。 40!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压抑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置换 抵消反向形成 41!性心理的发展: 口欲阶段(0-1)肛欲阶段(1-3)性器欲 阶段(3-6)潜伏期(6-12)青春期阶段 (12-18) 41-1弗洛伊德:人在幼年时期,对异性 双亲的眷恋现象是人类普遍存的特征之 一。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结)是用于说 明此问题的术语 42!心理治疗(神经症)的方法: 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解释 43!心理分析治疗的适宜对象是 癔病强迫症恐怖症病人 44!治疗实施过程: 1,治疗对象的选择和治疗规则。心理分 析治疗的对象是癔症、强迫症和恐怖症 病人。病人半卧在躺椅上,治疗者坐在躺 椅的一侧后面。环境要静,不应受到打扰, 此外不能有其他人在场听2,治疗实施过 程。试验性分析阶段——正式治建立治疗 的同盟关系)——第二阶段移情的出现及 其解释——第三阶段修通或扩通——第 四阶段治疗的结束阶段 45!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钟友彬 一、理论与方法主要遵循心理分析的理 论与原则 二、领悟的本质:钟友彬认为治疗的目的 是要消除病人的症状,而症状的消除需有 病人对治疗者解释的领悟。病人的领悟是 在治疗者引导下达到的,因此疗效的取得 不在于揭示了幼年的精神创伤,而在于病 人对治疗者解释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 质。领悟的内容是治疗者灌输给病人的, 病人自感以前的想法及行为可笑,自己抛 弃了原有的态度、行为,使症状得以消失。 一次治疗的过程是一个治疗者与病人交 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特别需要病人主观努 力的过程。 三、治疗的适应症及步骤(1)适应症主 要为强迫症、恐怖症某些类型的性变态 (如露阴症、挨擦症、窥阴症)等(2) 采用直接会面交谈方式(3)初次会见时, 让病人和家属叙述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历 史及症状的具体表现(4)可询问病人的 生活史,但不要深挖过去。(5)引导病人, 并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6)当病人 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 后,再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 46!行为治疗一词最早由斯金纳等人于 1945年提出。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 义的学习原理,有三部分组成:经典的条 件反射,操作条件作用,模仿学习。

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点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2、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平等、真诚、礼貌、信任、保护隐私。 3、真诚: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要实事求是;表达真诚要适度;要考虑时间因素;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也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4、共情的含义:①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求助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 ②借助知识和经验,深刻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实质;③通过咨询技能将自身的共情传达给求助者。 5、表达共情:①共情是从求助者角度而不是自身看待问题;②表达共情并不是要有相同经历,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③表达共情因人而异;④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要适度;⑤表达共情要把握角色;⑥表达功能应善用肢体语言;⑦应注意求助者特点和文化差异;⑧要验证是否与求助者达到共情。 6、积极关注:①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②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的看待自己; ③避免盲目乐观;④避免过分消极;⑤立足实事求是;⑥目的是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发现和潜能开发,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7、咨询目标特征:属于心理学范畴、具体、可量化、积极、可行、双方可接受、多层次统一。 8、不同流派的咨询目标:①人本主义学派:自我实现;②行为主义学派:可观察行为的改变;③精神分析学派:将潜意识意识化,重新体验早年经验;④完型学派:察觉此时此刻的经验,用内在支持对抗外在支持的依赖;⑤理性情绪学派:消除自我失败感,更理性的生活;⑥现实治疗学派:发展成功的统觉感。 9、咨询阶段:诊断——咨询(最核心、最重要)——巩固。 10、咨询方案:咨询目标;咨询的过程、方法、原理;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的责权义;咨询时间和次数;费用;其他。 11、参与性技术:倾听技术;开放式提问技术和封闭式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技术(释义)、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 12、影响性技术:面质技术,解释技术,指导技术,情感表达技术,内容表达技术,自我开放技术,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 1、入学适应性问题。教师要包容、耐心、积极引导,让学生逐步从幼儿园以自由活动游戏为主的成长方式,转变为课堂集体学习方式为主的发展方式上来。 2、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良好的习惯可以是让终身受益。6-7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养成了,便为学生今后顺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2-3周可以巩固一个习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长质量。因此,宜采用游戏法加强感觉统合训练,让学生手、眼、身、法、步协调行动。 二、小学三、四年级 1、本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可采用脑筋急转弯等游戏进行训练。 2、加强交往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及亲友正确交往,科学沟通。 三、小学五、六年级 1、本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尤其是结构化记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记忆,系统积累。 2、本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个性,为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初中阶段 1、初一:(1)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不适应,造成迷失自我。 对策:开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作较为全面的自我介绍,包括个性特点、学科教学及学习的方法。要教育学生多求助,班主任要多组织群体活动。让学生尽快熟悉老师和同学,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策: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2、初二:(1)本阶段为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智力开化晚的学生失去了推动他继续发展的环境。 (2)学业难度加大,造成两极分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汇集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2009年7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中,脑力激荡法属于() 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行为强化法D.榜样引导法 2.心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意识、注意等属于()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D社会性3.某些特殊人格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得()A.强迫症B.精神分裂症C.躁狂抑郁症D.癔病 4.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学生适用的心理辅导是() A.适应性辅导B.教育性辅导C.发展性辅导D.学习性辅导 5.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A.成长问题B.人生观问题C.价值观问题D.态度问题6.开始阶段是心理辅导的第一步。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不包括() A.建立辅导关系B.掌握学生的材料C.进行分析诊断D.制定辅导目标 7.自我开放属于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中的() A.倾听的技术B.影响的技术C.观察的技术D.评估的技术 8.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奉行现实原则的是()A.本我B超我C.自我D.原我9.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 A.象征化B.移置C.投射D.变形 10.最先提出“行为治疗”概念的是()A.斯金纳B.班杜拉C.拉斯D.华生 11.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精神分析法B.行为转变法C.个人中心法D.认知重建法 12.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A.自我催眠B.合理宣泄法C.自主训练法D.呼吸调节法 13.对于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调整方法中不包括() A.纠正不良认知B.自尊要恰到好处C.行为重塑D.改变其所处环境 14.“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具有上述症状和表现的学习卫生问题被称为()A.注意力分散B.意志薄弱C学习疲劳D.学习方法不当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交往原则的是()A.真诚B.亲密C.宽容D.互助互利 l6.有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属于() A.自私B.羞怯C.自我中心D.退缩 17.满灌疗法可以用来治疗()A.恐怖症B.抑郁症C.多动症D.疑病症 18.神经衰弱产生的基础是()A.精神刺激B.过度疲劳C.营养不良D.心理素质 19.可以用来改善注意力分散的方法中不包括()A早睡早起B.自我减压C放松训练法D.暴露法20.个体获得社会自我,习得社会角色的最重要时期是()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协调性E.自制力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的是()A.合理化B.升华C否认D幽默E投射 23.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包括()

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浙江省历年试题 (1)

浙江省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试题 课程代码:0028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布拉默确立的咨询特质除了“自我意识性”和“合道德的行为”之外,还有()。 A.温暖 B.尊重 C.共感 D.兴趣 2.()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一切历史阶段一切人的两大任务。 A.创造 B.生存 C.适应 D.顺应 3.在咨询者变项中,对咨询改变影响最大的是咨询者的()。 A.专业经验 B.个人特点 C.态度特质 D.专业训练 4.在咨询的问题探索阶段,评价方案的三个指标为有效性、可行性和()。 A.替代性 B.有用性 C.准确性 D.经济性 5.()开始以科学和人道的态度对待精神疾患的治疗。 A.盖伦 B.皮内尔 C.希波克拉底 D.科恩 6.弗洛伊德把()比喻成一个要事奉三位主人的仆人。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客我 7.奥尔坡特的健全人格模型是()。 A.成熟的人 B.自我实现的人 C.理想的自我 D.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8.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的典型例子。 A.投射 B.置换 C.合理化 D.退行 9.在人际认知中,我们通常会犯“以己度人”的错误,这实际上是一种()。 A.幻相关 B.类化 C.投射 D.选择性知觉 10.在行为治疗过程中,行为功能分析应分别考察行为的“前导事件”、“结果行为”和()。 A.过程行为 B.行为后效 C.中介事件 D.相关行为 11.在会谈中,“目光凝视空间的某一点”是()的典型反应。 -第1 页共5 页-

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点整理

阳光心理咨询提醒您:请正确对待考试,避免考试违规。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重点难点归纳 涵盖几乎可以考到的大题 Ⅰ.《心理诊断技能总结》 一、心理问题分类: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 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2、 典型症状及行为。 3、 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刺激的性质 现实因素(一般事件) 现实因素(相对强烈) 持续的时间 两个月以内 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反应的强度 不良情绪、可以控制 痛苦情绪、难以控制 是否泛化 未泛化 已泛化 1 分 2 分 3 分 三项得分相加后计算 病程 短程(小于 3 个 月) 中程(3 个月到 1 年) 长程(1 年以上) 精神痛苦 的程度 轻度 (可自己摆脱) 中度 (须别人帮助才能摆脱) 重度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工作学习交往轻微 妨碍 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明显下降, 部分工作和避免某些社交 不能工作学习,社会交 往完全回避 五、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1、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1、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 Ⅱ.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涵盖几乎 可以考到的大题): 可直接打印)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P4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总分: 3 分,不是神经症; 4-5 分,可疑神经症; 6 分及以上,神经症。 心理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正常 心理不健康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恐怖症 焦虑症 强迫症 神经症 躯体形式障碍(含疑病症) 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 抑郁症 重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躁郁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不正常 其他精神障碍 癔症(歇斯底里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整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凤兰)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3、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 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 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4、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5、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1)相似性: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如常面对来访者(患者、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性问题的等;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患者、学生)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如都希望都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救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救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精选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中,脑力激荡法属于( B ) 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行为强化法D.榜样引导法 2.心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意识、注意等属于( A ) 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D.社会性 3.某些特殊人格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得( D )A.强迫症B.精神分裂症C.躁狂抑郁症D.癔病 4.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学生适用的心理辅导是( C ) A.适应性辅导B.教育性辅导C.发展性辅导D.学习性辅导 5.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 A ) A.成长问题B.人生观问题C.价值观问题D.态度问题 6.开始阶段是心理辅导的第一步。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不包括 ...( D ) A.建立辅导关系B.掌握学生的材料C.进行分析诊断D.制定辅导目标 7.自我开放属于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中的(B) A.倾听的技术B.影响的技术C.观察的技术D.评估的技术 8.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奉行现实原则的是(C ) A.本我B.超我C.自我D.原我 9.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D ) A.象征化B.移置C.投射D.变形 10.最先提出“行为治疗”概念的是( A ) A.斯金纳B.班杜拉C.拉斯D.华生 11.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B ) A.精神分析法B.行为转变法C.个人中心法D.认知重建法 12.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B ) A.自我催眠B.合理宣泄法C.自主训练法D.呼吸调节法 13.对于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调整方法中不包括( D ) A.纠正不良认知B.自尊要恰到好处C.行为重塑D.改变其所处环境 14.“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具有上述症状和表现的学习卫生问题被称为( C )A.注意力分散B.意志薄弱C.学习疲劳D.学习方法不当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良好的交往原则的是( B ) A.真诚B.亲密C.宽容D.互助互利 l6.有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属于( C ) A.自私B.羞怯C.自我中心D.退缩 17.满灌疗法可以用来治疗( A ) A.恐怖症B.抑郁症C.多动症D.疑病症 18.神经衰弱产生的基础是( D ) A.精神刺激B.过度疲劳C.营养不良D.心理素质 19.可以用来改善注意力分散的方法中不包括( D ) A.早睡早起B.自我减压C.放松训练法D.暴露法 20.个体获得社会自我,习得社会角色的最重要时期是( B )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ABCE )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考试知识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重点难点归纳 Ⅰ.《心理诊断技能总结》 ★一、心理问题分类: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2、典型症状及行为。 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三、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四、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五、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六、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七、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Ⅱ.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涵盖几乎可以考到的大题):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 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 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 任何材料。 3、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