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精品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精品课件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这句话 有什么 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 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 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 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展开充分的想象, 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 回到家后
对家里人说……
1.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2.把句子写通顺, 注意语言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 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 怪呀。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作者爱猫,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表达了爱猫的感情。
小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 猫的什么特点? 哪几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 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己讲一讲。
学法提示: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读 读、想想、讲讲。如, 层次的划分, 详略的分配, 运用的表现手法, 用词 和造句, 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可 以挖掘。
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意思, 给这个句子 换个说法。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作者是怎么把猫的不同特点连起来 的呢? 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 意起连接作用的词句。 说它老实吧, 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 成天睡大觉, 无 忧无虑, 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 它决 定要出去玩玩, 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任


奏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课件完美版

《自相矛盾》课件完美版
2024/9/20
编写一个借事喻理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因为他非常勤劳节约,所以大家送给
他一块匾,上面写着“勤劳节约”四个大字。 二十年后,老农夫死了。他的家产让两个儿子平分了,
就连那块儿匾也被分成了两半,大儿子拿的是“勤劳”, 小儿子拿的是“节约”。大儿子非常勤劳,每天能挣很多 钱,但他花掉的钱永远比挣到的钱多。小儿子十分节
2024/9/20
明“自相矛盾”意 1.《自相矛盾》选自《___韩__非__子__·难__一___》,讲的是
__一__个__楚__国__人__卖__矛__和__盾__的__故__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相矛盾”是个成语,意思是_用__自__己__的__矛__刺__自__己__的__盾__牌___
2024/9/20
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把握 好停顿。再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字词的意思, 并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重点品读楚国人的语 言,了解他的思维过程,体会故事的寓意。熟读成 诵,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024/9/20
楚人错在哪儿?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024/9/20
2024/9/20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2024/9/20
我会读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比喻__一__个__人__说__话__做__事__前__后__抵__触__,__不__一__致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优秀PPT课件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什__么__东__西__都__刺__不__穿__的__盾__与__什__么__都__能__刺__穿__ 的__矛__,__是__不__可__能__同__时__存__在__于__这__个__世__界__上__的__。__
三、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 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 得信度履。,人无自曰:信“也。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其人弗能应也”是因为他说什么东西 也无法穿透自己的盾、自己的矛可以穿透任 何东西,这明显是前后矛盾的,因此被别人 点破后,他无言以对。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示例:楚国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 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他举起盾,向人夸 耀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接着又举起矛,向人夸口说:“ 我的矛锋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 呢?”那个人哑口无言,不知怎样回答。
一、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誉之曰( B )
A.名誉 B.称赞 C.名声大
2.物莫能·陷也( C ) A.失陷 B.陷害 C.穿透
3.不可同世而立·( A ) A.存在 B.站立 C.建立
二、用自己的话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我__的__矛__锋__利__极__了__,__没__有__不__能__刺__穿__的__东__西_。____
学习第一层
语言描写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
楚人片面地夸 大自己的盾和矛的 作用。

自相矛盾公开课课件ppt

自相矛盾公开课课件ppt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例 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则认为自信是一种美德,这可能导致自 相矛盾的情况出现。
03
CATALOGUE
如何解决自相矛盾
逻辑分析
01
02
03
识别矛盾点
首先需要识别出课件中的 自相矛盾之处,明确问题 的核心。
自相矛盾公开课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自相矛盾的定义 • 自相矛盾的来源 • 如何解决自相矛盾 • 自相矛盾的应用 • 自相矛盾的启示
01
CATALOGUE
自相矛盾的定义
什么是自相矛盾
01
自我矛盾是指一个陈述或观点内 部存在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元素 ,导致无法同时成立或被接受。
02
自我矛盾通常表现为逻辑上的不 一致性,即一个陈述与其自身或 与其他相关陈述存在逻辑上的冲 突。
04
CATALOGUE
自相矛盾的应用
哲学思考
悖论探究
自相矛盾的概念在哲学中常常被 用来探究悖论问题,例如著名的 “罗素悖论”,引发对自我参照
和无限回溯问题的思考。
辩证法
自相矛盾是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用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 和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形而上学
在探讨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假 象等形而上学问题时,自相矛盾 的概念常常被用来分析这些概念
对人类认知的探索
认知偏差
自相矛盾公开课课件揭示了人类在认知世界时可能存在的认知偏 差,如过度自信、证实偏误等。
认知发展
通过分析自相矛盾的案例,促进学习者对认知发展过程的理解,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自相矛盾(1)

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自相矛盾(1)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

xiāng
máo
dùn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班级:XXX
讲师:XXX
目录 Contents
01 成语出处
02 成语故事
03 成语寓意
04 成语运用
成语故事
01
成语出处
Idiom Source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成语故事
•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
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 它!” •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 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成语故事
03
成语寓意
Idiom Meaning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成语寓意
• 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 •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
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 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
成语故事
•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 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 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辩证矛盾的实例
一个常见的辩证矛盾例子是“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战争和和平又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过谈 判和协商实现和平。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推动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03
矛盾在哲学、社会学等 领域的应用
矛盾在哲学中的应用
辩证法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是 辩证法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的 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事物的本
当双方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协助或调解。
05
避免矛盾的策略和原则
提高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2
掌握基本逻辑知识
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命题、推理、归 纳、演绎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会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合理性。
3
学习论证和说服技巧
如何提出观点、支持结论、反驳对手,提高论证 能力。
个人内心的矛盾
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不 同的想法和情感,它们之 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
02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的定义
01
逻辑矛盾指的是在推理或论证过 程中,由于前提或推理规则的错 误,导致推出的结论与前提或推 理规则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
02
逻辑矛盾的产生通常是由于逻辑 错误或逻辑悖论所导致。
培养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
了解问题的多方面
01
不要只看到问题的某一面,要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相关因素
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避免片面和极端观点
02
不要过于偏执或极端,要保持开放和来自观的态度。培养多角度思考
03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了解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学会妥协和折中处理问题的方法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用。
刺破。
有的人。
其人弗能应也。
“弗能应也”写出了楚人听到问题后的反应,他回答不上来。
不。
回答。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质疑问难
你能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吗?
楚人/有 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 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课文主旨
字词检测
近义词我会找。




课文结构
自相矛盾
一楚人问于楚人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楚人弗能应——矛与盾不可同世而立
要实事求是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言
组词:荣誉 名誉
书写指导:“兴”撇捺伸展以盖下,“言”略窄,“口”稍扁。


结构:上下
音序: W 部首:口
组词:吾矛 吾国
书写指导:“五”末横长,“口”略偏居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楚国人。
卖。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认识字词
吾辈


吾家
吾兄
弗得


弗能
逝者如斯夫


máo

【2024版】《自相矛盾》优秀PPT——部编版自相矛盾PPT优秀课件15

【2024版】《自相矛盾》优秀PPT——部编版自相矛盾PPT优秀课件15

古文学习
自读提示: 独立读文,借助文中注释和联系上下文,逐句理解,将不懂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古文学习
学生互相交流,说出各句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古文学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的人
楚国人
夸耀
代词,指他的矛和盾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独立性。
没有什么
刺穿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
15.自相矛盾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课时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做事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难点)
第二课时
1. 复习生字“矛”“盾”“誉”“吾”,读准字音。
复习导入
2.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结合注释。(2)反复朗读。(3)联系上下文。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矛(利)——于物无不陷 盾(坚)——物莫能陷 道理:说话做事如果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就不能自圆其说
课时作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 1.吾矛之利:(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有人


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有人说 :“用您的矛,刺穿您的盾,结果会怎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圈 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 子。
4.熟练地朗读课文。
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mài ruì
矛 盾楚卖锐
作业:
1.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 故事,编一个故事,题目为《新编 自相矛盾》。
2.读《语文读本》中的第49课《天 鹅和鸭子》。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 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 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他举起矛, 向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不 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接着又举起盾, 向人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不 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有人问他: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人哑口无言,不知怎样回答。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 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 有出处。
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
韩非子,战国后期 的人,是荀子的学生,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 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 能戳穿。”
《自相矛盾》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 触。
chuō 戳
叫卖 夸口 不论 锐利 坚固 寓言 自相矛盾 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这句话就是: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 怎么样呢?
哑口无言
那个楚国人( ), 先夸口说( ),又夸口 说( ),围观的人问他 ( ),他( )。
思考题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受? 2.《自相矛盾》中的人可笑吗?可 笑在什么地方?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自( )( )( )
自告奋勇 自力更生 自食其力 自强不息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不量力 自愧不如 自欺欺人 自以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