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云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姓名:刘旭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经济思想史

指导教师:蒋智华

2011-05

摘要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从学术层面上讲它是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的近300年的时间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包含科学的成份,值得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借鉴。因此,这一经济思想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经济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自兴起以来,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这是本文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选题的依据。

本文通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国家和我国发展脉络的梳理,及该经济思想对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中国)和经济转型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经济思想,后来逐渐嬗变为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理论范式。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借鉴其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的同时,要防范其意识形态对我国经济的侵害。通过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研究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深刻的。新自由主义本身具有理论缺陷,加上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金融市场很容易产生危机。我们应该从其他国家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金融政策的调整。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最后分析指出我国理论界应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结构大概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论述该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阐述其演变的历程,研究各个阶段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第三章论述述新自由主义蓬勃兴起的

原因及其走势。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就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第六章,就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行浅析。第七章,讲述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演进;实践效果;启示

Abstract

Liberal economic idea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in the Wes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produces in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although the nature of capitalism with ideology, but speaking from an academic level, it is to guide the basic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From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nearly 300 yea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Liberal economic thought contains elements of science, should learn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Therefore, the economic ideas welcomed by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been spread and development.

Liberalism economy thought roughly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classical economics former liberal economic thinking; The second phase of classical economics period free economy thinking; The third stage is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period of liberalism economy thinking; The fourth stage is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thought. Since the rise of the new liberalism,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With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is is based on liberal economic thought as expatiates the basi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beral economic though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s development vein comb, and the economic thought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us), developing countrie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China)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countries (Russi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ring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draw the conclusion, liberalism was originally a economic thought, then gradually change i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led to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deology, theoretical paradigm.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China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prevent its ideology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amage. Throug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new liberalism influence analysis, the new liberalism of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profound. The new liberalism itself has theoretical defects, plus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new liberal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easily produce crisis.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defeat of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inancial policy adjustments. This 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place. In the end the paper analysis points out that China to meet the new liberalism the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scientific attitude. To sum up, neo-liberal economic idea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structure is probably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discusses the topics of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II, respectively, the liberal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ought to sort out, described the course of its evolution, the various stages of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liberal economic thinkers and their ideas idea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eo-liberal state the reasons for its booming trend. Chapters IV and V, respectively, to neo-liberalism o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impact of Russ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y. Chapter VI, to neo-liberalism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spiration. Chapter VII, abou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neo-liberal strategy of choice in China.

Keywords: Liberalism economy thinking; Evolution; Practical effect; revelatio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发表学位论文;授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提供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论文的选题背景

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以来的2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自由主义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它的理论内涵也是不同的。根据自由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特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以自由放任为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经济思想,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主张自由、反对专制、限制政府权力;第三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的重要性;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三化”即“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新自由主义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两者有相同的理论根基。

本文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主要论述新自由主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和理论体系。西方资产阶级为了适应资本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需要一系列为他们服务的意识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美英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不仅在本国进行了强烈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而且以新自由主义为借口,编制出各种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将这些“结构调整计划”强加给拉美等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彻底嬗变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政府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的积极策划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国家、拉美国家及东南亚新兴国家和地区陆续成为“华盛顿共识”的实验场。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并没有像美国所说的,达到了经济繁荣的目的。反而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停滞等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教条主义”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不满。最近几年,出现了一股反思、批判和抵制新自

由主义的国际性运动。

与拉美国家、俄罗斯等国相比,我们国家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有效的防范、抵御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不良影响。成功借鉴了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多学者将中国的成功经验称为“北京共识”。很多国内学者认为“北京共识”比带有浓重教条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借鉴。

最近几年,正值新自由主义在国际范围遭到质疑和批评,中国改革的经验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的时候,国内却兴起了对新自由主义迷信和盲从的危险倾向。这种危险倾向即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存在改革实践中。在一些问题上,例如,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还是以西方新自由主义学者提出的产权理论作为我国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改革方式与俄罗斯的改革方式哪个更具有优势。很多人明显的倒向新自由主义一边。由于新自由主义在国内被神化,造成了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失业人口增加、对外资依赖程度增加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一些真正了解国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对新自由主义的本质有深刻了解的学者,掀起了一股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浪潮。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和理论背景下,因此本人选择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为研究的选题。

第二节论文的选题意义

一、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搞市场经济近300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势必要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必须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可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当前在后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研究新自由主

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经历了近3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基本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内涵是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新的形式即新自由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更深远。本文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带来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进行阐述。帮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走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误区。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界定:

1、美国学者罗伯特w迈克?杰斯尼(2006)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的导言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他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与过程:相当一批资本主义者能够控制尽可能广的社会层面,进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2、诺姆?乔姆斯基(2006)在出版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和主张贸易自由化、财产私有化、价格市场化等观点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其完成形态是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3、法国学者苏珊?乔治(2001)在《新自由主义简史》一文中,从国内和国际政策层面概括了新自由主义的特征,他认为:“国内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竞争和私有化;国际政策层上,新自由主义有三个基本点,即商品和服务的自由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二)国外学者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即有区别又有联系。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

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有共同的理论根基。但是新自由主义者不完全同意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提法。如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节,主张扩大政府的作用。在处理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方面,新自由主义者主张国家有效的干预,实现社会有效的福利政策,达到个人自由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协调发展。

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理论暂时失宠。自由主义的一个变体,即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开始抬头。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不可化解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新自由主义学者的积极努力,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兴起。当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仍然主导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决策和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但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开始出版大量的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著作。如以下著作:唐斯于(1957)出版的《民主的经济理论》一书;伦敦学派的代表哈耶克在(1944)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1960)年出版的《自由的宪章》;新制度学派的创始人科斯于(1960)年创作的《社会成本问题》;奥地利学派的代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962)出版的《自由与繁荣国度》;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1962)创作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詹姆斯?M?布坎南和塔洛克(1962)合著的《一致同意的计算》1。以上作品可称的上是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之作。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陷入了“滞涨”的局面。面对低增长、高失业、高通货膨胀的局面,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在此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尤其在英国撒切尔夫人登台和在美国里根政府的成立,新自由主义迅速成为英美进行政府决策和经济改革主要的参考理论。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尤其在经济方面,主张回归古典自由主义。提倡市场自由公平的竞争及个人的自由经营,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提倡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由调控能力。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上世纪70年代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

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新自由主义逐渐被英美等发达国家利用,逐渐演变成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理论工具。

1989年,发展中的拉美国家经济出现下滑,有些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很多国家急需进行经济改革以摆脱面临的困境。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了国际性的金融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旨在解决拉美国家出现的经济问题。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针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后来被称之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其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国家和地区及俄罗斯等东欧国家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在这些国家的实践是失败的。给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致命的创伤。这一点在下文的第五部分会详细加以阐述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在俄罗斯实行了激进的经济体制改革。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的“休克疗法”是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政策。美国鼓吹利用“休克疗法”,俄罗斯的经济会在短期阵痛之后很快恢复正常的发展水平,甚至是高速发展。实践证明,俄罗斯的经济在经历了“短期阵痛”之后,不但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反而陷入了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中。

近些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清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揭露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的认识新自由主义。如:凯文?菲利普斯(1990)出版的《富人和穷人的政治学》2;理查德?隆沃斯的《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大卫?科茨发表的文章《新自由主义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理查德?隆沃斯的《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和威廉?格雷德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疯狂逻辑》3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新自由主义的机会。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者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界定:

1、北京大学著名经济专家、经济学教授胡代光认为:“新自由主义”它涉2苏珊?乔治.新自由主义简史[J].国外理论动态,2002,(11).

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更新。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迅速加快,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新自由主义积极主张推行一套经济政策,大声疾呼提出五个更少的要求:更少的政府干预、更少的政府支出、更少的财政赤字、更少的税收、更少的货币扩张4。

2、国内两位学者晔枫、张成德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是: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保守势力,通过全球渗透和国际垄断,为资本拥有者谋取最大利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理论思潮。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扰乱5。

3、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组长何秉孟教授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是: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要特征是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服务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二)国内学者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五四时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翻译和学习了自由主义的理论。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学者知识的有限性,自由主义在国内并没有很大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进行,新自由主义才传入我国。新自由主义在我国规模的传播和讨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与新自由主义相关的论著开始被翻译并介绍到我国。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的《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米尔顿?弗里德曼著《资本主义与自由》(1986年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组织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主要有布坎南著《自由、市场和国家》和哈耶克著《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一系列的丛书,系统的向国内的人民介绍了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如:哈耶克著《自由宪章》和《通往奴役之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著《自由与繁荣国

4胡代光.剖析新自由主义及其实施的后果[J].当代经济研究,2004,(02).

5张成德、晔枫.“新自由主义”的风行及其本质[N].山西日报,2005-1-11.

6何秉孟教授专访.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12-09.

度》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研究新自由主义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越来越广。包括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更有发言权。但是我国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翻译了部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著作。国内学者对于新自由主义的研究专著很少,只有发表了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而且有些文章只是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部分观点进行批判和解释。如经济日报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解放文选》收录了部分有关新自由主义的文章。许纪霖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李强的《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李世涛主编的《知识分子的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等文章。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文章。部分大学专门开设了介绍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课程,有些学者举办讲解新自由主义的讲座,并把讲座的文稿编辑成书。这些渠道是新自由主义在我国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得到广泛的重视,各种研讨会也逐渐增加。

2003年,中国社科院专门成立了“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及政策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发表一些文章,深刻揭示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为我们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指明了方向。

2004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我国学术界的讨论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很多学者不仅介绍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对新自由主义的未来走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都做了大胆的论述。在这个阶段,国内出版了一些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专著。如:何秉孟的《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2004)、徐大同的《二十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匡萃坚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顾肃的《新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等;还有一批对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和结果进行分析的文章,如:李瑞英的“警惕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胡代光的“辨析新自由主义及

其实施的后果”、徐熙泽的“论新自由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应对态度”方福前的“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和张军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渊源和警示”等8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新自由主义思想,对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新自由主义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节论文的逻辑线索及研究思路

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取。但是新自由主义的某些经济主张和经济理论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作用。因此,研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为主线,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来展开论述这一经济思想的意义。对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采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方法,辩证的研究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如何利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摒弃其阻碍经济发展的方面。本文分别从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中的不同表现,研究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希从中获得一些对经济实践的启示。

第五节研究方法

本选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理论作用于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只有将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评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本选题拟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比较分析方法

通过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辨证的分析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影响。并总结出新自由主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用。

三、文献分析方法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该选题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对该选题的系统研究。通过跟该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阅读分析,更能客观的把握该选题的前沿问题。

第二章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国外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自由主义的历史悠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但是真正系统研究这一思想的应该是从洛克算起。洛克开创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先河。古典自由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分别为洛克、亚当?斯密、约翰?密尔。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本文根据经济自由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特征,将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主张放任自由、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魁奈。他是法国重农学派的的代表之一。(1758)在他的《经济表》一书中指出国家应该取消对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干预政策,废除行会制度,放弃工业法规,倡导实施自由竞争和自由对外贸易的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指出,重农学派名为重农,其实是为资本主义工商业鸣锣开道的。魁奈的主张明显地反映出了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反封建特点。他提出的不干预工商业的理论,其实就是经济自由原则。这正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经济所追求的理想。魁奈的经济思想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萌芽状态。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7至18世纪以主张自由、限制政府权力和反对专制为特征的早期自由主义也称为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李嘉图和萨伊。

(一)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亚当?斯密。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重视自由竞争和价值规律对市场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

由贸易、自由生产、自由经营。他的这些思想在(1776)出版的《国富论》中得到体现。在《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他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个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作出的选择,最终会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及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斯密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他的市场完全自由化理论有点偏激。但是,他重视市场机制与经济规律相结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对后世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今天进行市场经济机制改革就是借鉴了斯密的市场理论。

2、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他采纳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认为每个人都受利己心的支配,都会极力追求快乐同时避免痛苦。李嘉图认为边沁的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中同样适用,每个人在对己对他人对国家都有最有利的情况下,不受任何约束运行其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自然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他极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对外贸易方面,他主张自由的贸易政策,并认为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李嘉图在继承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1817)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首次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认为“在充分自由贸易的制度下,每个国家自然会将其资本和劳动投入那些对它来说最为有利可图的行业。对于他们不利的行业,转向进口。”。他的理论核心就是鼓励、赞美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他的国际间贸易的思想是建立在经济自由主义基础之上的。李嘉图被称为他那个时代的经济秩序的建筑师。他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当今的国际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参考。可以看出大卫?李嘉图的自由主义思想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法国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萨伊在生产论中提出的“生产三要素论”、“萨伊市场定理”,在分析商品的买与卖的过程中,萨伊提出了有名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均集中表现了他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萨伊(1803)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论述了“供给创造需求”这一经济学中著名的“萨伊定律”。“萨伊定律”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市场不需要国

家的干预会自动达到供需平衡;重视供给。萨伊本人认为“商品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社会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相等,即使某个部门某一时间会出现供求脱节,由于价格机制的调节, 暂时、局部的的供求失衡会逐渐消失。”“萨伊定律”旨在论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部具有的稳定性和自我均衡的调节性,从而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萨伊定律”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与当时的经济发展规律也相一致。这是“萨伊定律”得以传播的重要原因。后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萨伊定律”成了19世纪经济自由主义者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否认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和理论支柱。

三、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诞生并发展起来。新古典经济学派是一个使传统经济学经过改造而折中的经济学,它即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又吸收了边际学派的主张,又以供求为载体,使自由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发展。马歇尔是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他(1890)在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充分表达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他提倡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社会各阶层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排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其全部理论分析均是建立在经济自由主义之上的。马歇尔的自由主义经济体系有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组成。他同样强调市场机制和经济自由主义的作用。他认为只有经济的自由发展,市场自由的运行,才能保证要素贡献和所有者的支出均衡。才符合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那也是人们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自由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结果。马歇尔认为经济自由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

四、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受到一定的影响。主导地位被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取代。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其实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变体。凯恩斯提出的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并没有完全排除自由的成分。他所主张的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是允许自由主义成分存在的。是

在自由基础上进行国家干预,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市场的自由运行。这一时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者,积极的研究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时期的学派众多,与自由主义相关的著作也颇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自由主义只包括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包括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下文主要对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派进行论述。

(一)新自由主义的创始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米塞斯是新自由主义的创始人,以(1927)出版的《自由主义》为标志。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奥地利学派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米塞斯本人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私有制以及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之上的互利互惠的商品交换是经济繁荣和人类幸福的基础。政府的唯一职能是保护私有财产、私人产权以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既不能干预和“纠正”市场上自然形成的收入分配关系,也不能干预和纠正教育事业和国民教育,政府的权利应该被限制,不能随时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必须贯彻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他的弟子哈耶克用毕生的精力来诠释米塞斯的自由主义思想。

(二)伦敦学派的新自由主义代表: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他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其他所有新自由主义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1944)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完全确立。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实行国家干预或计划经济必然导致国家权力的专制和奴役。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和阶级的偏见。他有多重身份,既是主张经济自由的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又是芝加哥学派的核心成员,同时又是奥地利学派的骨干。哈耶克的核心思想“主张自由化,强调自由生产、自由市场、自由经营,坚持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他认为,“只是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众多个独立的个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自由的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一旦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独裁者的,还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个管理权的人就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哈耶克反对任

何形式的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认为计划、国家干预和垄断都不利于经济有效率的发展。除此之外,他主张将货币的发行权交给私人,认为靠私人发行货币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由私人通过竞争解决货币供给的问题。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和崛起功不可没。

(三)现代货币学派的新自由主义代表:米尔顿?弗里德曼。他(1962)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表达了自由主义的思想。以他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政府的任何干预可能加剧而不是缓和经济的动荡,政府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动荡远远低于凯恩斯主义者所说的程度;政府的真正作用不是试图在短期内影响市场,而是首先要保证货币总量能有规律地、定期的增加,货币总量的稳定将带来价格的稳定,价格体制的稳定可以保证各经济主体的预期稳定,最终经济体制将变得更为稳定。”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政府稳定经济的唯一手段,政府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控制货币的供给量,不是控制利息率、物价水平和失业率上。稳定的货币政策能促进经济自由快速的发展。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新自由主义代表:罗伯特?卢卡斯。卢卡斯(1972)出版的《预期和货币中性》一书集中了他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以罗伯特?卢卡斯、托玛斯?萨金特等人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对政府用随机不规则的政策手段来欺骗公众以暂时达到某种政策目标,不规则的政策手段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波动和社会动乱。(2)主张政府以追求经济发展的自然水平为政策目标,反对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扩张来人为地刺激就业和产量的增加。(3)崇尚市场自由运行,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能够保证资本主义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可以克服经济危机。理性预期学派的学者认为,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的重要作用就是为私人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干预的越少,经济效率就越高。

综上所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派别的不同经济思想家的理论核心基本是一致的,即都反对国家干预,提倡经济自由竞争,重视市场的作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同的发展时期,针对不同的

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色诺芬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的著作是() A.《经济论》 B.《雅典的收入》 C.《货币论》 D.《政治论》 2.重商主义主张() A.在对外贸易中多买少卖 B.国家实行放任的对外贸易政策 C.鼓励输出,限制输入 D.限制手工业的发展 3.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约翰?洛克 C.大卫?休谟 D.威廉?配第 4.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是() A.大卫?休谟 B.詹姆斯?斯图亚特 C.马歇尔 D.马西 5.最先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约翰?罗 B.托马斯?格莱辛 C.杰文斯 D.萨伊 6.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领袖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魁奈 B.杜尔哥 C.坎梯隆 D.萨伊

7.西方最早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李嘉图 D.亨利?乔治 8.萨伊认为,生产中的三种必要的要素是() A.资本、土地、技术 B.资本、土地、管理 C.资本、土地、劳动 D.资本、技术、管理 9.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国家实行保护政策的是()A.农业时期 B.农工业时期 C.农工商时期 D.畜牧时期 10.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个经济学家”的是()A.富兰克林 B.汉密尔顿 C.雷蒙德 D.凯里 11.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进步与贫困》一书主要研究()A.土地问题 B.资本问题 C.劳动问题 D.技术问题 12.经济思想史上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解释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是()A.阿奎纳 B.尼古拉?巴尔本 C.孔狄亚克 D.威廉?福斯特?劳埃德 13.奥地利学派中,马克思主义最公开的和最顽强的反对者是()A.欧根?庞巴维克 B.卡尔?门格尔 C.弗里德里希?维塞尔 D.维克塞尔 14.成为西方现代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是() A.帕累托的理论 B.瓦尔拉斯的理论 C.杰文斯的理论 D.屠能的理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 一、经济学——术语的演变 1、经济学economics 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s)。 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2)经济学的成熟。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1)“经济”的出现。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經済。 (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 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二、经济学说史 内涵。 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 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 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

(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的发展靠什么

我国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这是已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主要是净出口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突破50%以后,逐年提升,一直在60%以上,2008年由于后几个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达到约58.5%,但是外贸依存度过大带来的负作用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急剧下滑而暴露无疑,面对持续的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严峻局面,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推动措施,主要靠哪驾马车来“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当前更加关注的课题。有人主张主要靠消费,有人主张靠投资。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在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最理想的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短期内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来最终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坚定信心,使危机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驾马车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人又一次更加地清醒地感受到蝴蝶效应。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紧接着第三大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大摩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因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拿850亿美元资金救助,华盛顿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的储蓄银行,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随之不长时间就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全面)

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对经济学家来讲,非理性意味着( ) A.人们无意识的伤害自己 B.人们故意采取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悖的行为 C.人们采取恶毒的行为 D.人们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从而做出反常的选择 3.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 A.购买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需求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密切。需求曲线越是______,则购买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越敏感。 ( ) A.陡峭B.向右延伸 C.平缓D.靠近纵轴 6.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X时,他愿意放弃多少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 ) A.0.5 B.2 C.1 D.1.5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8.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 于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______。( ) A.10元B.5 元 C.15元D.7.5元 9.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经济思想史试题

经济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配第的著作中,被马克思评价为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的著作是() A.《货币略论》 B.《政治算术》 C.《爱尔兰的政治赋税》 D.《赋税论》 2.在英国早期学者中,被视为火灾保险事业创始人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 B.约翰?洛克 C.威廉?配第 D.达德利?诺思 3.反映古罗马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阶级要求的重要代表作是() A.瓦罗的《论农业》 B.柯鲁迈拉的《农业论》 C.加图的《农业论》 D.西塞罗的《政治论》 4.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 A.伯纳德?孟德维尔 B.约瑟夫?马西 C.大卫?休谟 D.詹姆斯?斯图亚特 5.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唯一目的的学者是() A.休谟 B.斯密 C.范德林特 D.配第 6.经济思想史上首次尝试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著作是() A.配第的《政治算术》 B.坎第隆的《商业性质概论》 C.斯密的《国富论》 D.魁奈的《经济表》 7.亚当?斯密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 A.货币学说 B.分工和交换学说 C.阶级和分配学说 D.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8.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政治算术》 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9.亚里斯多德反对柏拉图关于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主义”的主张,他表达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经济论》 B.《政治论》 C.《伦理学》 D.《农业论》 10.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劣势和相对劣势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托马斯?马尔萨斯 1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借鉴了许多学者的观点,下列没被借鉴的学者是() A.唐森 B.安德森 C.西斯蒙第 D.葛德文 12.在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是() A.工资理论 B.地租理论 C.利润理论 D.收入理论 13.从19世纪中下叶直至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为止,在英国流传最广的经济学课本和读物是() A.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D.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14.“经济和谐论”的提出者是() A.西斯蒙第 B.巴师夏 C.萨伊 D.李嘉图 1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穆勒 D.西斯蒙第 16.首次将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是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点弹性为单一弹性,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为(B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2.如果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A )。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完全弹性; D.完全无弹性。 3.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系数(B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4.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 A.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5.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B )。 A.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极可能是(A )。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7.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8.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 9.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无法确定。 10.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B )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0%;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5%。 1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C )。 正常物品; B.低档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12.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3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A )来买这支钢笔。 A.12元;B.36元;C.3元;D.108元。 13.若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B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4.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C )。 A.正常品或低档品B.低档品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D.必需品。 15.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B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1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汇总)

单选: A: 1. 奥肯定理说明了(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1.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递减) 2.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固定成本)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4.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5.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7.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1-边际消费倾向) 8.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 9.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复式记帐原理) 10.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间接税增加) C: 1.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 ) 2.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边际生产力) 3.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 VMP=W) 4.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5.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垂直于横轴) 7.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利率上升) 8.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 9.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M1) 10.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11. 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C初级产品) D: 1.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 2.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增加) 3.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4. 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5. 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粮食价格上升) 6.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7.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0) 8.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正常商品) 9.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低档商品) 10. 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11.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 12.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3. 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边际产量为零) 14.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增加) 15.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16.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7.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成本增加了)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克尼斯B.门格尔 C.维塞尔D.维克塞尔 2.瓦尔拉斯对经济学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A.一般均衡分析B.局部均衡分析 C.消费者主权理论D.生产者主权理论 3.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是() A.生产论和分配论B.分配论和消费论 C.价格论和分配论D.生产论和价格论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赋税论》 D.《政治经济学概论》 5.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的()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B.中世纪中期 C.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期D.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 6.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组织国家的原则是() A.公平原则B.分工原则 C.正义原则D.效率原则 7.反映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著作是() A.《上帝之城》B.《天与人之将来》 C.《忏悔录》D.《神学大全》 8.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 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 1

C.分配领域D.消费领域 9.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思想家是() A.威廉·配第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 10.最早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的唯一目的的思想家是() A.洛克B.休谟 C.范德林特D.孟德维尔 11.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纯产品”学说B.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价值理论D.均衡理论 12.斯密认为,社会的三种基本收入是() A.利息、利润、工资B.剩余价值、利润、地租C.工资、利息、地租D.工资、利润、地租 13.对李嘉图社会历史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洛克的社会契约论B.配第的“政治算术”C.边沁的个人功利主义D.魁奈的“自然主义”14.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认为,决定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是()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生产条件15.马尔萨斯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反对() A.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 B.认为人口增加受生活资料供给限制的观点 C.认为土地边际收益递减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D.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16.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 A.有效需求不足B.投资需求不足 C.社会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17.提出“最后一小时论”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思想家是()A.巴师夏B.西尼尔 C.萨伊D.詹姆斯·穆勒 18.最先主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A.斯密B.约翰·穆勒 C.萨伊D.弗里德曼 2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摘要:有必要就工资理论给出定义,工资理论:研究工资的所有理论的总称,工资的概念,所谓工资,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报酬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狭义的工资只包括货币工资不包括福利;广义的概念则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总称,如计时工资、计件、奖金、津贴、补贴及职工、个人福利,更广义:非雇用劳动者,如个体劳动者、农民,的劳动收入,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的收入,也属于工资的范畴。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这样的工资五大理论:早期的工资学说、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分享工资论。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一)早期工资学说,①生存工资论,这一理论是由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的,在这里,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②工资基金论,这一理论则认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其代表人物马歇尔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者均衡时的价格。 (四)工资谈判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取决于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 (五)分享工资论,代表人物马丁.魏茨曼:员工工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这就是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二、重要经济学家关于工资理论的思想

(一)阿奎那 阿奎那在他的封建农奴制度论中提出了关于劳动是上帝所喜悦的说法。按照他的意见,为了维持生活、防止游手好闲、加强到的风尚和获取施舍机会,劳动都是必需的。但是,因为阿奎那生活于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所以他对劳动的看法贯穿了等级制的观念。在他看来,劳动有贵贱之分:体力劳动是低贱的,是“下等人”、即奴隶和农奴所做的事情;只有脑力才是高尚的,适合于“上等人”、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身份。有他的理论中不难看出其对一般体力劳动力的歧视,奴隶和农奴做的事仅仅只是其应该做的必需的行为,更没有所谓的工资的说法了,这也说明一部分早期没有工资理论的原因。 (二)威廉·配第“工资论” 到了威廉·配第时代的英国,工资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规定了工资最高限额。配第力图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所规定的工资额。 配第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说,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法律不应该把工资规定得低于工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之下。 日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劳动者“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需的东西决定的。配第还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 (三)亚当·斯密“劳动成本理论” 斯密有几种工资理论,譬如说生存工资理论,讨价还价工资理论,生产力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以及工资基金理论两方面. 斯密说,在工资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劳动者相对于雇主来说处于不利的位置。雇主很少,他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并且法律允许雇主联合却禁止劳动者组成工会。议会中的很多法律都反对提高工资却没有一个反对降低工资的。而且雇主拥有广泛的资源,即使是在罢工中他雇佣不到劳动者进行生产,他仍然可以生活下去。“而对于工人来说,没有收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够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极少能够维持一个月,几乎没有人可以活到一年。” 在讨论工资时,斯密提出了工资基金原理,此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原理认为存在着支付工资的一定量的固定资本基金。由于生产过程需要消耗时间,它需要事先生产的物品譬如说食物、衣服、房屋以及生产工具和

2011年10月经济思想史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张限制人口数量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色诺芬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2.对保障集体所有制不受侵犯作出规定的中世纪文献是() A.《庄园赦令》 B.《萨利克法典》 C.《神学大全》 D.《政治论》 3.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是。() A.17世纪初 B.17世纪中叶 C.17世纪末 D.18世纪初 4.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大卫·李嘉图 B.约翰·洛克 C.亚当·斯密 D.威廉·配第 5.詹姆斯·斯图亚特将交换所产生的利润称为() A.相对利润 B.绝对利润 C.正常利润 D.超额利润 6.被马克思评价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的经济学家是() A.约翰·洛克 B.马西 C.达德利·诺思 D.孟德维尔 7.启发马克思创立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魁奈 8.亚当·斯密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是() A.投资 B.技术进步 C.分工 D.国际贸易 9.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对供求关系作了比较详细阐述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马尔萨斯 10.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论战中,属于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家是() A.马尔萨斯 B.詹姆斯·穆勒 C.赛米尔·贝利 D.罗伯托·托伦斯 11.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与西尼尔不同的经济学家是() A.萨伊 B.大卫·李嘉图 C.施莫勒 D.卡尔·门格尔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第三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190题)

西方经济学---单选题(190题)30分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C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3、下列因素中,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是()B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C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6、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的()B A 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7、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 A 政府规定个人购买粮食的数量 B 粮食价格上升 C 粮食价格下降 D 粮食交易量增加 8、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告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均衡价格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价格 9、均衡价格随着()D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增加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分别是:Qd=14-13P, Qs=2=6P, 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 A 4/3 B 4/5 C 2/5 D 5/2 11、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A 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B 实行农产品配制C收购过剩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补贴 12、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黒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13、在下列关于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A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 价格弹性是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 价格弹性是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 价格弹性是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14、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C A销售收益增加 B 销售收益不变 C 销售收益下降 D 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15、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 A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下降 D 不变 16、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无量从9个上升至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 )C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无法判断 17、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 A正常商品 B 周期性商品 C 任何商品 D 吉芬商品 1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为()C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19、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为()B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D圆圈型 2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为()A A收剑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D圆圈型 21、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总效用和边际不断下降 2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0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23、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单 位。 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单位D A 108个 B 100个 C 106个 D 6个 2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浪费中得到的()B A 满足程度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 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25、消费者均衡的公式是()C A、MUA/PA<MUB/PB B、MUA/PA>MUB/PB C、MUA/PA=MUB/PB 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26、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条曲线 D 一条水平线 2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 A 三条无差异曲 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 许多但数量有限有无差异曲线 D 二条无关差异曲线 28、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比 29、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则预算线()A

最新1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柏拉图曾赞成废除私有财产,但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又放弃了这一主张,这部著作是 () A.《理想国》B.《法律篇》 C.《经济论》D.《政治论》 2.在欧洲中世纪,其经济思想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奥略里·奥古斯丁B.马尔库斯·西塞罗 C.克尤斯·加图D.托马斯·阿奎纳 3.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的是()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B.《商业》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 4.经济思想史上最早揭示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B.托马斯·格莱辛 C.威廉·朗兹D.约翰·洛克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是() A.沙尔·孟德斯鸠B.杰科布·范德林特 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 6.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 C.理查德·坎梯隆D.卡尔·马克思 7.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维克多·米拉波B.杜邦·奈穆尔 C.安·杜尔哥D.约翰·罗 8.杜尔哥发展了魁奈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他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1

A.财产状况B.家庭出身 C.社会经济发展进程D.与宗教的关系 9.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 A.货币学说B.价值学说 C.分工学说D.分配学说 10.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托马斯·马尔萨斯B.卡尔·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D.亚当·斯密 11.萨伊之后最早提倡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 A.詹姆斯·穆勒B.麦克库洛赫 C.昆西D.西尼尔 12.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B.货币学说 C.分配学说D.财政学说 13.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同政治学严加区分的经济学家是() A.让·巴蒂斯特·萨伊B.大卫·李嘉图 C.让·西斯蒙第D.威廉·杰文斯 14.西斯蒙第批判古典经济学所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A.亚当·斯密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约翰·穆勒D.大卫·李嘉图 15.德国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是() A.弗里德利希·李斯特B.威廉·罗雪尔 C.卡尔·克尼斯D.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 16.在美国早期经济学家中,第一次明白而浅显地、有意识地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的是() A.亚历山大·汉密尔顿B.本杰明·富兰克林 C.丹尼尔·雷蒙德D.亨利·凯里 1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是() A.《爱尔兰的土地问题》B.《社会问题》 2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4821833.html,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作者:朱杰 来源:《商情》2009年第14期 [摘要]跨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并且经济增长表现良好,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又将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初期阶段表现为“横向型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地,最大化的全方位追求“量”的扩张;中期阶段表现为“纵向型经济”以竞争市场为目的,重量形出击,不断完善、创新技术来深化市场需求;后期阶段表现为“纵横交错型经济”这时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少数企业的垄断形经济,既追求“量”的扩张又讲究“质”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经济工作 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和精辟的阐述。正 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加强,新体制的基本构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第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定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发展。第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内容。第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机制和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实施。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行政指令性、计划纵向分配资源的方式 已基本上向多家竞争、市场横向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实现了由凭票供应、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品种繁多、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经济运行由以“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并与资源约 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民经济由大起大落转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成员:朱锦陈琪 吴文强李建 周都 班级:2011级地理科学本科二班

一、概念 ?经济发展战略(英文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是指关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关于国民经济 发展的基本思想及其为此而实施的总体规 划和方针政策。

二、主要内容 1、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考虑本国的经济、 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的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 2、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综合的、概括的总体目标和 在某些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 3、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 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经济发展战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层次或较小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上一层次或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新阶段的资源替代战略: 一、实施人才为本的核心资源战略、 二、实施科技优先的第一资源战略、 三、实施市场导向的制度资源战略、 四、实施人居家园的文化生态战略、

1、更加强化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战略地位,提高人力资 源的品质。早期的深圳是以土地换取资金和技术,现在的深圳是用人才聚合和技术集群去争取资金,替代土地要素的贡献。 2、放弃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经济理念,放弃“广种薄 收”以规模扩张来拉动经济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这不是说深圳不要GDP,而是说,不再靠外延增长来实现GDP的增长,把优化城市的品质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追求更卓越更理性的绿色GDP和和谐幸福的市民满意度。 3、以“三个替代”实现“三个改变”:一是以本地企业的 经济活动部分替代外资的经济活动;二是国内的技术替代国外的技术,改变内源性经济不足的局面;三是以技术对GDP的贡献替代土地的贡献,由主要依赖优秀人才替代主要依赖低质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