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摘要:就人防工程而言,作为一个附属工程,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工程项目设计时,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
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对人防设计基准、内容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人防设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里对人防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人防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室;设计要点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进行人防工程设计时,布局必须尽可能和所在地总体规划大致相当,而建立人防结构时,则按照用途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
在符合用途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坚实、耐用、可行、成本低的基本准则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因素,从而确保取得社会、经济、战备三者有机结合的最大效益。
1)熟悉并掌握人防地下室建筑的总体情况。
进行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防建设项目作出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必须掌握人防工程之上的地面建筑的概况,如建筑规模、类型、层数等,这些全是进行人防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二,对人防工程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予以确定,从而对人员掩蔽、人防物资、人防电站等进行设计;第三,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等若干方面的因素。
2)科学地进行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
就人防工程而言,防爆过程中,重点是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在人防工程受到炸弹冲击时,因为合理的设置了防护、抗爆单元,则可以让建筑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
怎么样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是人防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可知,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根据上部建筑的层数及多层防空地下室的类型级别等划分。
工程设计者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防止对建成后人防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旨在对教学楼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楼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其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和质量。
因此,通过对施工组织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工程质量。
2. 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 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和流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优化资源的利用,降低成本,并提高工期进度;-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提高现场管理的效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 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工期计划:根据项目的施工要求和工期限制,合理规划施工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确保施工进度的可控性。
- 施工工序和流程: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的工序和流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 资源安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 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 质量要求: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 现场管理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包括协调施工各方、监督施工进程等,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的流程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研究项目的背景和要求,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难点。
- 确定施工的工期要求和限制条件。
- 进行施工工序和流程的规划和优化。
- 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 制定施工资源的安排方案。
-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
- 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 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估和优化。
5. 结论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并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和流程,优化资源的利用,确保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通过对施工组织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工程质量。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到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化、历史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建筑专业学生,我在此次毕业设计中,尝试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议题,以期能为建筑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建筑设计理念的革新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往往注重建筑的形式和美学价值,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尝试将这些现代理念融入我的设计中。
例如,在设计一个商业综合体时,我不仅考虑了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更注重了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人流的疏导。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使得商业综合体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同时,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积极探索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以减少建筑的能耗。
同时,我还尝试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升建筑的使用品质和经济效益。
三、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注重了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例如,在一个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将这些元素融入我的设计中。
通过保留和改造历史建筑、引入传统元素和符号等方式,使得改造后的历史街区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四、建筑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有精湛的设计技艺,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心中。
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教学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本文针对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旨在为我国小学教学楼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小学教学楼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设施,其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教学活动的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的研究,为我国小学教学楼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设计方案1. 建筑设计(1)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简洁大方,易于维护。
(2)色彩:以明快、温馨的色彩为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3)材料: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的材料,确保建筑安全。
2. 功能布局(1)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区域,满足教学需求。
(2)办公区:设立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方便教师办公。
(3)活动区:设置操场、体育馆、音乐室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生活区:包括食堂、宿舍、卫生间等,保障师生生活需求。
3. 环境营造(1)绿化:在教学楼周围设置绿化带,提高空气质量,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2)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确保室内光线充足。
(3)通风:设置自然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无障碍设计:考虑到残疾人士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
三、结论本文针对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教学环境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学习场所。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小学教学楼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热门范文6篇)

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热门范文6篇)1. 高效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高效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相关理论,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设计本文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持续性原则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了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效果,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3. 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设计本文研究了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验证了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
4.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
通过对建筑功能、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人性化设计对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设计建议。
5.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材料应用研究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材料应用。
通过对可持续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梳理,探讨了可持续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评估了可持续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
6.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环境融合研究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自然环境融合问题。
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验证了自然环境融合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价值,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关于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的六篇热门范文,每篇文献都涵盖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设计主题,供您参考和借鉴。
建筑装饰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装饰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装饰设计毕业论文(一)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
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
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
教师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功能特点将其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能起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寓教于乐,且制作出来的文件与其他软件有很好的交互性,能提高设计教学的效率。
一、目前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与工作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专业设计课先是学习装饰设计史,从中汲取营养,然后是讲解各类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点――元素设计、案例学习,查规范,作平面图、立面图,画效果图。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会忘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却不知如何营造艺术空间,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基于成本考虑设计方案。
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
较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是:客户根据描述、图片、实体空间提出设计风格意向――设计师结合现场格局手绘草图与客户交流尽量达成一致――设计师不断推敲平面立面――Autodesk CAD成图――用3ds Max出三维效果图。
其过程有以下缺点:手绘草图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速度较慢,且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力欠佳;手绘草图修改较麻烦;最终得到的与真实接近的3dsmax效果图与之前看到的草图及平立面图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体来说,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
二、SketchUp软件的特点三、将SketchUp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下面根据SketchUp软件的特点、基于SketchUp软件讨论如何改良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校园规划论文学校建筑设计论文

校园规划论文学校建筑设计论文【摘要】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打造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教学的校园,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的学校正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世界的经济、科学、文化飞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校就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从思想观念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潮流。
校园规划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先导作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建造现代化的校园。
一、校园规划的指导思想1.1可持续发展原则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校园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理念。
校园规划不仅仅注重眼前的现状,更要注重校园长久的发展,为校园今后的发展变化留有余地。
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的变化。
1.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思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体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可见校园环境对学生影响重大,对学生健康品德起着巨大的作用。
校园规划要深入了解师生对工作、学习有着怎样的要求和想法,从不同层次考虑校园规划给师生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多是在青年时期形成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课堂上的知识,还要通过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
1.3互动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也要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技术需求,使校园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互动互利。
二、校园规划的设计理念2.1现代化对于现在的校园建筑,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可以不成不变。
校园规划、校园建筑和相关设施要适度超前,与现代教育技术想结合。
引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建造一流的建筑工艺,使校园充满现代气息,展现出现代校园的魅力。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导向化【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2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合并而成的新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建筑设计浅析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本文分析了学校建筑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abstract: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reflects person and natural fusion concept, through the science of overall design concept,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natural light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palisade structure, solar power, water use and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and fully displays the humanism and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the harmon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buildings,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o the school to explore.key words: school, building, design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学校建筑发展趋势学校自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班级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学生的立体交往太少;而现代教育注重交往、开放、互动,强调个性化等方面的发展。
学校设施不仅提供在校生学习,还应承担非在校生(电大、夜大、职大生等)接受业余教育的职责。
同时校区应尽可能多置绿地, 并适当预留可发展的用地。
校区内的公共设施(体育馆、图书馆、科学楼等)应与校区外的设施互补,保证校区的开放性及自由度。
此外,设计师在设计学校建筑时需要把握的方面有:1、对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学校设计, 应表现其建筑或场地所拥有的品质和特别的精神;2、建筑要体现设计师对建筑、社会、历史的个性化理念;3、建筑本身应该是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诠释。
二、科学的校园规划以大学校园为例,大学校园建设与高校自身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目标的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故要求校园建设与之相适应。
现今许多高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任务,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大学校园。
校园规划是高校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先作出合理规划,再进行建设。
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步骤。
做到科学规划使校园建设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做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本着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为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与规划,不能一味求大规模,攀比成风。
应当把土地的使用效益作为重中之重。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应考虑向“低密、高容、立体化”方向发展。
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是一个较好的对策。
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把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充分考虑到,对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学校设计,应表现其建筑或场地所拥有的品质和特别的精神,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
2、在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有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
使形象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并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
避免兴建大面积的人工湖,过多挖池堆山、制造人工景观。
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
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出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
3、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资源共享,注重城市空间互动,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
可把城市设计的概念引入到校园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交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
三、合理的建筑设计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源消耗的30%,设计阶段是能够更大发挥建筑的经济性的根源。
大学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
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构建校园的最佳选择应当有适宜的人文环境或良好自然景观的生态环境,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校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
1、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前提,又要顾及校方的要求、地块大小、朝向等因素来决定建筑的形状。
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一字形布局、王字或回字形布局及综合式布局等。
建筑立面宜庄重简洁、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多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
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又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
2、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节能产品。
加强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可以选择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应用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
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可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
四、功能和交通组织学校的功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才能做到有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
教学区是校园的核心,是校园建设中的最关键的部分。
学校中的一切其它功能均是围绕其进行的。
教学区的布局主要有组团式与网络式两种主要的方式。
组团式便于院系相对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与进行管理,更能适应建校周期较长而分期施工的现实。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由建筑所围成的庭院形成社交性的公共空间,也有利于学校中的交流。
网络式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不同的科系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更新与规模调整,并可灵活调节教学用房的使用性质,因此被现代的新型学校规划布局所偏爱。
现代的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网络教育结构体系,除了在教学上的立体交叉,在学校规划中,应该努力造就有利于青年全面发展的物质环境,改变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风细雨般的情感交流的空间。
创造出让学生和教工感到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学校教学区内应以步行者为主。
传统的规划方式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矛盾,过于注重实质的空间架构。
条块状的建筑和整齐的道路网分割着校园空间,主要车行道穿越教学区或与教学楼平行布置,交通组织功能单一,缺少人情味和有序的人行组织。
现代学校要求建筑物之间能联络方便、尽量通畅、便捷。
为此,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多采用集中式的布局。
建筑群体也多以成团的方式组合, 尽量减少楼间的距离及交通路线。
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也尽量打通分割界限。
室内外都设有方便交通的连廊和通道,使建筑群体在整体上能联络通畅,达到提高和保证交通、交流、传递、沟通之最佳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完成分析各高校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背景、我国的教育模式、学校规模、和该学校的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再分析建筑的合理布局、完美的规划。
再到建筑的形状,单体建筑的立面等。
为了和应并呼吁现今社会“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我们还应把节能、节水、节材等作为重点,把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与校园建筑融为一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 范秋明. 以人为本,将学校建筑符号演绎成文化和艺术符号——关于学校建设的思考[j]. 中外建筑, 2009,(05) .[2] 李志荣. 对某学校建筑设计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 .[3] 王娟,孟德强. 中学学校建筑设计随笔[j]. 科技信息,2009,(03) .[4] 王允庆. 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04) .[5] 蓝裕斌,温永,赵晓玲. 学校建筑设计及设计理念探讨[j]. 山西建筑, 2010,(08) .[6] 陈占勇. 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的认识和理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