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石油焦制取活性炭的研究【开题报告】
以石油渣油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Ke y wo r d s : r e s i d u a l o i l o f p e t r o l e u m;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me t h y l e n e b l u e a d s o r p t i o n v lu a e
第2 9 卷 第3 期
2 0 1 3 年6 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a r b i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o mme r c e(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V o 1 . 2 9 N 。 . 3
J u n . 2 0 1 3
以 石 油 渣 油 制 备 活 性 炭 的 研 究
车春 波 , 杨 宁大学 环境工程系 , 哈尔滨 1 5 0 0 7 6 ) 摘 要: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采 用化 学活化 法制备 活性炭 , 以亚 甲基蓝吸 附值 为评价 活性炭吸 附能力指
Ab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u s e d c h e mi c l a a c t i v a t i o n me t h o d t o p r e p a r e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f r o m r e s i d— ua l o i l o f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u s e d me t h y l e n e b l u e a d s o r p t i o n v a l u e a s t h e i n de x o f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 b o n a d s o r p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Ph o s p h o ic r a c i d wh i c h h a s b e t t e r a c t i v a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wa s c h o s e a s a c t i v a t o r ,a n d t h e o p t i ma l c r a f t s wa s e x p l o r e d.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a c t i v a t i n g t e mp e r -
高硫石油焦制备光催化型活性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硫石油焦制备光催化型活性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石油焦成为了工业领域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然而,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因此,探索一种环保、高效的石油焦制备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催化剂等领域,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范围广等优势。
光催化型活性炭具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因此在环保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基于此,我们选择针对高硫石油焦制备光催化型活性炭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环保的制备方法,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制备高效光催化型活性炭的方法,提高石油焦制备过程中的环保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并进一步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环保制备高硫石油焦的方法研究:探索一种更环保、高效的高硫石油焦制备方法。
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研究:研究制备光催化型活性炭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制备工艺参数的影响。
3. 光催化性能测试:利用光催化实验平台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考察制备的光催化型活性炭的催化效果。
4. 优化制备参数:根据测试结果,对活性炭制备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光催化性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制备光催化型活性炭的高效方法,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同时提高石油焦制备过程中的环保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研究结果还将为其他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推进环保技术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实验测试方法,具体包括高硫石油焦制备方法的研究、活性炭制备方法的研究、光催化性能测试和制备参数优化等步骤。
六、预期成果预计本研究将探索出一种更加环保、高效的高硫石油焦制备方法,并制备出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光催化型活性炭。
同时,预计研究结果将得到论文发表和实际应用。
石油焦氧化改性制备活性炭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石油焦氧化改性制备活性炭及其电容性能研究邓梅根;王仁清;冯义红【摘要】Petroleum coke (PC) was modified by H2O2 hydrothermal oxidization.Activated carbon (AC) was prepared by activation of H2O2 modified PC at KOH/coke mass ratio of 3 ∶ 1 (denoted as OAC-3).As a comparison,AC was also made by activation of PC at KOH/coke mass ratio of 3 ∶ 1,4 ∶ 1 and 5 ∶ 1 (denoted asAC-3,AC-4 and AC-5).X-ray diffraction (XRD),I2 adsorption,N2 adsorption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2O2 oxidiz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PC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ed activated carbon.XRD study revealed that H2O2 oxidization increased the interplanar distance of PC microcrystalline from 0.344 to 0.351nm and decreased the microcrystalline thickness from 2.34 to 1.86nm.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OAC-3 and AC 4 was 3066 and 2929m2/g,respectively.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2A/g,OAC3 and AC-4 achieved a specific gravimetric capacitance of 374.6 and338.9F/g,respectively.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based on OAC-3 possessed a better power performance and lower resistance.%采用水热法,利用H2O2对石油焦进行氧化改性,以KOH为活化剂,在碱碳比为3∶1时将改性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OAC-3);作为对比,在碱碳比为3∶1、4∶1和5∶1时将未改性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AC-3、AC-4和AC-5).采用XRD、I2吸附、N2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氧化改性对石油焦和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改性使石油焦石墨微晶的晶面层间距由0.344nm增加到0.351nm,微晶厚度由2.34nm降低到1.86nm,降低了石油焦的活化难度.OAC-3和AC-4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066和2929m2/g;在0.2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分别为374.6和338.9F/g;基于OAC-3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好的功率特性和更低的内阻.【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3(044)013【总页数】4页(P1960-1963)【关键词】石油焦;氧化改性;活性炭;电化学电容器【作者】邓梅根;王仁清;冯义红【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电能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电能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电能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1 引言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EC)电极材料主要是包括各种高比表面积碳材料[1-4]、金属氧化物[5]和导电聚合物[6]。
用石油焦生产活性炭

作 者简 介 : 邢伟 c9 7 ) 男 . l7 . 安擞  ̄潦 士研 究生 5 a 博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 骨干教 师基 垒 (㈣ 3 I 、 ( I ) 重质 油加 S 国 f -
末 重 点 实验 室 开放 基 垒 资助 课 题
焦原 样与 活化 剂 及助 剂 混 合 均匀 , 于管 式 炉 中在 置
上等领 域 , 用于 物 质 的 吸 附 分离 和净 化 尤 其 在 环
保领域 , 已将活性 炭 净化 作 为解 决 大气 、 水源 污染 的 主要 手段 .白 2 t 8 0 I 纪 0年代 以来 , 着 对环 保 问 t 随
但 此类 活 性炭 , 产成 本 昂贵 , 用范 围狭 窄 , 局 生 应 仅 限于 医药 、 电子 、 体 吸 附贮 存 等 领域 。 目前 , 场 气 市
维普资讯
第1卷 5
M2年 6 】
第2 期
油 化 丁 高 等 学 校
学 报
NO 2 2 H! ( )
OF P I K; R( HEM I2 U NI R Fi % (41 VE b 2
文章 编 号 :(1 3 6 20 )2 0 1 I 6 9 X(0 2 0 0 0—0 M 4
用 量最 : 的为 比表 面在 1 0 / 右 的活 性炭 , 0m g左 0
题 的 F趋 罩视 , 1 活性 炭 的需求 呈现 H夜增长 的趋 势 用木材 、 壳及 优质煤 生 产 活性炭 , 果 存在 着 啄料 来源 少 、 不 便 驶成奉 高等 问题 ; 厂石 油焦资 源 运输 炼 {富 . 分布 j 价格 低 , 含 量 比术材 和煤 高得 多 , - , 其碳
应 用 的石油焦 生 产 优 质活 性 炭 的新 技 术 . 一 步提 进
利用石油流化焦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石油流化焦用量约 50g,KOH 为分析纯片状试剂。 在室温条件下加入体积数等于石油焦和 KOH 总质量数 10%(即固液比 W(g)/V(cm)3 为 10: 1)的溶剂进行充分搅
拌,搅拌均匀的混合反应物装入反应器,在 350℃低温炭 化,然后在 850℃进行高温活化。在反应过程中,以氮气保 护,流量为 150cm3/min。反应过程升温制度为:80℃下恒 温预热 2h,80~350℃温度区间采用升温速率 8℃/min,并 在 350℃下恒温 2hr;随后分别采用 6℃/min 升至 600℃、 5℃/min 升至 750℃、2.5℃/min 升至 850℃,并在 850℃下 恒温 1.5h。反应结束后,继续通氮气至反应物冷却至室 温。取出反应产物进行洗涤:先水洗至 pH<11,再用体积 比为 1: 5 的盐酸溶液进行每 50g 石油流化焦/300cm3 溶 液的 60min 酸洗,之后用水洗涤至中性。洗涤后的样品用 玻璃耐酸布氏漏斗抽滤,在 105℃通风干燥箱中充分干 燥。干燥活性炭经称重筛分,密封于封口袋并保存在干燥 器中,以备进一步分析和表征。实验流程如图 2。
总孔容积>0.55cm3/g 的样品,中大孔所占比例在碱焦 比>2 后增加且渐渐超过微孔对 BET 和总孔容积的 贡献。同时由图 5 知,挥发酚由约 7%减少到<4%、C/H
第 12 期
胡中元,等 利用石油流化焦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13
由 140 增到 250,表明样品热稳定性和炭化程度随碱焦
比增加而增加。由图 6 和表 1 知,KOH 的加入降低了样
第 31 卷 第 12 期 第 1220期08 年 12 月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石油焦制备的活性碳质吸附材料性能及机理研究

3722220年4月&Ecoxomics ic Petrochemicals•19•石油焦制备的活性碳质吸附材料性能及机理研究付东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200544)摘要:利用石油焦为前驱体,加入化学活化剂及辅助助剂,以酚醛树脂为黏合剂挤出成型,通过优化碳化、活化工艺参数制备了活性碳质吸附材料。
当活化温度为990C,活化时间为122min时,制品的转鼓强度为95%,比表面积为1228m2/。
通过研究活性吸附材料的孔隙结构、微观形貌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活化机理。
关键词:石油焦前驱体碳化-活化吸附材料文章编号:1674-1099(2235)03-0016-04中图分类号:TQ^.0+2文献标志码:A活性碳质吸附材料以富含碳元素的前驱体为原料,通过碳化、活化等一系列工艺制备而成[1-2]o以石油焦为原料制备活性吸附材料,可以大大缩短碳化、活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宀4。
活性碳质吸附材料可应用于工业烟气脱硫,焦化废水、炼油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中O 实验以石油焦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采用化学活化剂,通过对成型料碳化、活化工艺参数的调节,制备出高强度、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碳质吸附材料,并通过孔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表征活性吸附材料的性能。
1实验部分1.1实验用原材料及仪器实验原材料:石油焦、酚醛树脂、氮气(99.9%/、化学活化剂'Hey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蒸馏水。
试验仪器:全方位行星式球磨机、双螺杆挤条机、多功能回转炉、微型注射泵、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SEM。
122制备工艺将石油焦粉碎,筛选粒径在5mm以下的焦粉,并用球磨机粉碎至100目以下。
加入各种辅助原料与焦粉混合均匀,无水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少量加入是为了减小焦粉的表面张力,促进焦粉与溶剂的润湿,使焦粉与水能够较好地融合。
然后加入酚醛树脂黏结剂,将焦粉与黏结剂混合均匀,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挤条成型,得到直径为3mm的成型料。
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成孔机理的探讨

第36卷第3期辽 宁 化 工V ol.36,N o.32007年3月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March ,2007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成孔机理的探讨马秋宁1,高卓然2(1.抚顺石化公司,辽宁抚顺113008;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 要: 论述了以炼厂石油焦为原料,采用以K OH 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成孔机理,同时根据成孔机理,对影响活性炭孔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石油焦;活性炭;成孔机理;孔结构中图分类号: T Q 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07)03019902 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性含碳物质,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特殊的表面特性,是一种优良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学工业、食品加工、湿法冶金、药物精制、军事化学防护等各个领域,所有制造活性炭的原料均为含碳物质,一般有植物类原料、矿物类原料、塑料类原料以及其他含碳废弃物。
石油焦属于矿物类原料,具有含碳量高,灰分、挥发份低,具有适当的初始孔隙结构,是制备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的理想原料。
1 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方法含碳材料先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处理,除去挥发分(水分和一部分焦油),形成吸附能力很小的大孔炭料。
要获得大量微孔,炭料要进一步活化。
活化方法一般有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化学物理法、催化活化法、界面活化法、铸型炭化法、聚合炭化法等等。
石油焦制备活性炭采用的是化学活化法。
有的制备方法采用将石油焦经粗略粉碎后在500~850℃加热1~3h ,冷却至室温后粉碎,过筛制得活性炭。
但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较小、档次低。
目前获取高档活性炭的简单图1 活性炭制备流程制备流程如图1。
2 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成孔机理2.1 石油焦的初始孔道的成孔机理石油焦属生焦,主要的元素组成为碳,达80wt %以上,其余的为氢、氧、氮、硫和金属。
是由长链脂肪烃缩聚物、稠环芳烃、少量低分子有机物及微量无机化合物组成,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的石油焦为例,石油焦的的组成如表1。
利用石油焦制取活性炭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化学工程与工艺利用石油焦制取活性炭的研究[前言]石油焦是炼油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目前国内主要用于冶金工业,高硫原油炼制过程中的石油焦不能满足冶金行业煅烧焦的要求,因此必须为高硫石油焦寻找新的用途。
石油焦固定碳含量高、灰份低,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并且石油焦中的硫在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能够起到造孔的作用。
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特殊的表面特性,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学工业、石油工业、食品加工、湿法冶金、药物精制、军事化防护等各个领域。
以和邦化学有限公司石油焦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采用管式炉加热方式制备活性炭。
通过静态氮吸附仪考察其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苯吸附考察所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对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主题]1. 课题研究的背景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多孔性吸附材料,具有丰富的内部孔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加工和军事化学防护等各个领域。
良好的工业吸附剂须满足如下要求:(1) 吸附性能好;(2) 选择性高;(3) 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低;(4) 易再生和再利用;(5) 机械强度较好;(6) 化学性质较为稳定;(7) 来源广;(8) 价格低廉。
普通的工业吸附剂都较难同时满足这八大要求, 但是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使用中却可以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
因为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别发达的微孔,这也是活性炭吸附容量大、吸附能力比较强的主要原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还与其内部孔结构、孔径分布以及表面化学性质有关。
活性炭尤其是微孔炭(MAC),被认为是“超微粒子、极狭小空间以及表面不规则构造的组合”。
超微粒子即类似石墨微晶形成的粒子,属于微孔炭结构单元,以各种方式结合起来的超微粒子就形成很好的纳米空间,由于形成的这些空间大小和超微粒子都是处于同一个数量级,这样就造就了很大的比表面积,由于不同的原料以及不同的形成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炭中就会有杂环结构或含有表面官能团的微结构等不规则的结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化学工程与工艺利用石油焦制取活性炭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性含碳材料,其内部具有十分发达的空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具有含氧等元素的特殊功能的表面功能团,应用领域越来越宽[1]。
自20 世纪初投入工业生产以来,作为吸附剂、催化剂载体等已经广泛用于电子、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卫生、交通能源、农业、国防等领域,特别是最近,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恶臭等公害以保护环境,使得活性炭的生产和研究有了更快的发展。
如今全世界约有50 个国家生产活性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展处于领先水平。
到1990 年止,美国年消耗量105 491 t ,并以4 %~5 %的年均增长率增加。
日本的消耗也达75 251 t ,而西欧各国活性炭年生产能力为10 万t 。
我国活性炭工业始于50年代, 起步晚, 规模小,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 产品质量低, 品种少。
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缺乏统一归口领导, 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品种少, 应用开发能力差, 活性炭的供销量较小; 对外贸易起步晚, 出口组织工作不力。
在产品品种方面, 我国活性炭主要用于液相原料及产品的精制, 以粉状炭为主,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环保的需要, 颗粒活性炭需求增大、销路看好, 其中以煤质颗粒炭发展最快。
目前我国活性炭厂家有300多家, 产量已由80年代初的10 kt 提高到1995年的100 kt , 其中木质炭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煤质炭在优质煤产地山西、宁夏等地。
果壳炭集中在河北等省份。
年产量在2000吨以上的大型活性炭厂有10 家左右, 部分1000吨以下的小型活性炭厂由于污染和技术落后已被淘汰。
近年来, 我国活性炭工业高速发展, 平均年增长率达15% , 出口量已超过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首位。
但是我国活性炭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食品、军工等部门, 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尚不广泛[2]。
“九五”期间, 我国政府将大幅度增加环保投资, 活性炭用量将成倍增长。
用木材、果壳及优质煤生产活性炭, 存在着原料来源少、运输不便及成本高等问题; 炼厂石油焦资源丰富, 分布广, 价格低, 其碳含量比木材和煤高得多,用其制造活性炭收率高、比表面大。
另外, 石油焦的灰份、挥发份低, 生产的活性炭杂质含量低,可用于生产中高档炭, 产品质量优良。
石油焦是炼油过程中生产的一种石油副产品, 价格低廉, 目前主要用于炼铝工业。
但根据石油工业发展形势, 今后我国将逐渐增加进口中东高硫原油数量, 届时炼厂石油焦硫含量将上升, 其质量将不能满足炼铝等行业煅烧焦的要求, 价格也将大幅度下降。
因此, 为今后高硫石油焦寻找新的用途对提高炼厂效益,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开发石油焦生产活性炭的技术, 进一步提高石油焦的附加值, 拓宽活性炭的原料来源, 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 对我国活性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外于70年代开始进行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美国于80年代中期实现工业化, 日本于90年代初开始工业生产, 均生产比表面在2 500 m2/ g 以上的活性炭[3], 由于此类活性炭具有原料丰富、价廉、比表面大、吸附性能高等优点, 广泛用于电子、医药、催化、气体分离和贮存等领域。
目前石油焦制活性炭的研究及应用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 成为活性炭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的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有:磷酸法:美国Kansas 大学于1971年发表了用磷酸在900 ℃活化石油焦的文章, 美国Union Oil 公司也于1973年公开了用多磷酸活化石油焦的专利,但两种方法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只有500 m2/ g , 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
水蒸汽法:日本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于1974年公开了于900 ℃水蒸汽活化石油焦的专利,所得粉状炭比表面600 m2 / g。
以石油焦为原料, 采用物理法制造颗粒活性炭的工艺过程为: 将石油焦原料破碎、磨粉, 使90%焦粉通过180目筛, 经化学处理, 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渣油或沥青, 在双轴搅拌机中混合均匀, 经油压机挤压成型后进入转炉炭化。
炭化温度在600 ℃左右。
炭化料经筛分后在斯列普炉内以850~900 ℃用过热蒸汽活化。
活化料筛分后包装成成品活性炭。
氢氧化钾法:美国Standard Oil 公司于1971~1974的四年中申请了五篇用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专利[4], 其要点为: 用HNO将石油焦氧化成石油焦酸, 然后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用过量3的KOH 活化, 制得比表面在1 000~2 600 m2/ g 的活性炭, 这种活化方法收率低, 工艺繁锁复杂, 物料处理困难, 未能在工业上应用; 因此该公司又于1978年公开了用3倍量的KOH在850 ℃活化石油焦的专利: 将石油焦破碎、筛分, 然后将其与活化剂KOH 充分混合, 在300~500℃进行脱水预活化, 在700~1 000 ℃下活化, 最后将活化后的混合物冷却, 充分水洗、干燥, 即可制得高比表面石油焦类粉状活性炭, 若要制成型炭, 还需要成型工艺。
该专利技术于1976年在隶属于Standard Oil 公司的Amoco Research Center 进行了中试, 投资3百万美元, 粉状炭商品名为PX, 颗粒炭为GX, 所生产的炭比表面大于2 500 m2 / g, 是普通活性炭的2~4倍。
其后这一技术于1985年在Ahderson Development公司实现了工业化, 商品号为AX[5]。
日本Kansai Coke and Chemicals 公司在800 ℃减压条件下用3倍量的KOH 直接活化石油焦制得了比表面> 3 000 m2 / g 的活性炭, 并于1993年投资186万美元建了一套50 t / a 的中试工厂, 随后进行工业化生产, 商品名为Max sorb, 价格为93 000美元/ t , 比常规活性炭的价格( 4 650 ~9 300 美元/ t ) 高出10倍。
我国于80年代开始进行石油焦制活性炭的研究, 但大都停留在低档炭水平, 与国外水平相差较大, 如南京大学在1987年申请的专利中介绍了用南京炼油厂石油焦生产废水处理用活性炭的方法:将石油焦进行粗粉碎, 然后在600~650 ℃的马福炉中加热1 h, 冷却后粉碎, 经40目筛选, 即得所需活性炭。
该活性炭用于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及其它含有机物的废水处理, 但专利中没有给出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 锦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用磷酸浸渍石油焦, 再用水蒸汽活化, 样品碘值最高达到480 mg/g;独山子石化总厂研究院与银川光华活性炭厂及山西新华化工厂合作, 采用水蒸汽法, 于900 ℃活化石油焦,制得碘值700 mg / g 的活性炭。
南京炼油厂研究所与林业部南京林产化工研究所共同对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 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及活化工艺, 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出高中低3种品质的活性炭。
考虑到我国是炼油大国,我国石油焦资源丰富,尤其高硫石油焦应用受到限制,用其生产活性炭前景广阔[6]。
但石油焦孔隙率低,直接活化性能很差,通过预炭化、成型、配入辅助物,可以大大改善活性炭吸附性能。
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活性炭的工艺改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对活性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炭在原料、生产工艺及性能等方面的发展。
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人所研究的课题原料为石油焦,石油焦属于矿物类原料,具有含碳量高,灰分、挥发份低,具有适当的初始孔隙结构,是制备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的理想原料。
由于不同来源的石油焦具有不同的光学结构,因而与活化剂作用的程度有较大差异,活化后所得产品的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因此本课题通过对所用石油焦进行系列表征,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基于这个原因,本人选此课题作为研究方向。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制作活性炭以石油焦为原料, 将石油焦原料(来源于和邦化学有限公司) 粉碎成细粒, 然后将石油焦粉末筛分为粒径< 200 目、200~ 140 目。
用不同粒径的石油焦原样与活化剂混保护下升温活化。
考察石油焦粒径对活化结果的影响。
合均匀, 置于管式炉中在N22.优化工艺条件实验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 考察了一系列新型活化剂对石油焦的化学活化性能, 优选出了活化性能优越、来源广泛、廉价的活化剂, 系统考察了活化剂/ 焦炭的质量配比( 碱/ 炭,Wb/ Wc),不同的粒径,不同的活化温度以及不同的活化剂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孔隙性能的影响。
并且确定了不同活化剂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
3.对所制造的活性炭进行性能测试活性炭产品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评价使用的是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W-BK静态氮吸附仪。
用高纯氮作为吸附介质, 以液氮为冷阱, 依据静态低温氮吸附容量法进行有关结构参数的测定。
并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制取的活性炭进行比较。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确定选题范围及论文题目。
2.通过指导老师指导,结合调研和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
3.根据开题报告写作思路草拟论文提纲。
4.根据论文提纲进一步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5.根据论文初稿,收集的资料,修改成稿。
四、参考文献[1] 邢伟,阎子峰. 用石油焦生产活性炭[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2,15(2):11~12.[2] 宋燕,李开喜,杨常玲,等. 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J]. 石油化工,2002,31(6):431~433.[3] 韩霞,商红岩,吴明铂,等.石油焦制备活性炭工艺条件的优化[J].碳素, 2001(1):19~20.[4] 范艳青,冯晓锐,陈雯,等. 活性炭制备技术与发展[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27(5):18~19.[5]方智利,陈木梁,章江洪,等. 国内外活性炭制备发展动态[J]. 云南化工,2011,28(5) : 24~25.[6]左宋林,滕勇升,等. KOH活化石油焦制备工艺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2(3):48~49.五、研究工作进度:1.2010年11月25日,接受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2.2010年12月27—2011年1月15日,根据题目查找、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3.2011年2月24日—2011年3月4日,利用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进行第一组实验,实验活化温度850℃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4.2011年3月7日—2011年3月8日,对第一组的实验结果进行BET表征;5.2011年3月9日—2011年3月14日,以K2CO3为活化剂进行第二组实验,与第一组作为不同的活化剂对比,制备方法如上所说;6. 2011年3月15日—2011年3月17日,以K2CO3为活化剂进行第三组实验,与第二组作为不同的粒径对比,制备方法如上所说;7.2011年3月18日—2011年3月21日,对前三组的实验结果进行BET表征;8.2011年3月22日—2011年3月29日,以KOH为活化剂进行第四组实验,实验活化温度为800℃,考察不同的碱碳比(2:1、3:1、4:1和5:1)对其性能的影响;9.2011年3月29日—2011年4月1日,以KOH为活化剂进行第五组实验,实验活化温度为850℃,与第四组实验进行对比,考察不同的活化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10.2011年4月4日—2011年4月13日,对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实验结果进行BET 表征和孔径测试;11.2011年4月14日—2011年4月15日,分析数据,并用Origin进行数据处理;12.2011年4月18日—2011年4月27日,对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