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摄像头组常州大学 疯狂的蜗牛技术报告
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模版(2篇)

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模版脚踏实地艰苦风斗我有幸能够参加____年全国点学生飞思____智能车竞赛,在这次竞赛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单片机,各类传感器,不同芯片间的通信等等,也学会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团队合作,如何网上购买到好的元器件,如何布局pcb板上各个元器件的位置等。
为了这次比赛,学校提前好久就开始准备了。
只是我们的课程比较多,平时去实验室的机会不是很多,为此我们也很伤脑筋。
终于等到寒假了,我们几个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比赛的准备中。
每天早上起来买点早餐就直奔实验室,白天动手做下硬件,晚上回到宿舍在就看下理论,联系编程。
这样的日子我们一点都没有感觉到累,每天都希望自己会学到更懂得东西,好似饿了许久的动物,得到了食物一般。
每天感觉都那么充实,想想大学里前两年学到的东西还没有那个寒假学到的东西多。
寒假里我们把历届的技术报告都看了看,这期间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对各类元器件的认识及使用。
真是受益匪浅。
接下来就是一些以前失败的经验,希望能有所参考。
比赛前在不注重实际赛道和自己练习赛道的区别,赛道一变,以前调试的结果都将无效。
所以,谨记一点,一定要吧硬件做好,比赛前一定好好利用好试车时间,多注意自己的赛道和比赛的赛道的区别,注意摩擦程度,光线的亮暗,空气的潮湿程度等。
其次是传感器的____,这次我们选用的是激光做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相比其它传感器有很多优点,比光电的射的远,而且稳定性高,但是激光的很贵,所以提前一定要看好电路图,____一定要够稳固,不然后期传感器坏起来就头疼了。
我们以前有好多关键时刻传感器出问题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经验惨痛。
如果____不好,系统不够稳定,导致在比赛失败,而且平时调试浪费了好多宝贵的调试时间。
这一点,谨记,硬件固定一定要牢固。
其次是装配,各个模块间的连接线固定不牢靠。
使得导线接触不良,导致小车参赛时好几次冲出跑道(其中一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接触不良造成的)。
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摄像头组哈工大(威海)技术报告

PTD4-5:电机速度控制脉冲输出
PTB18-19:测速编码器脉冲输入
PTE25,PTA17:视频中断信号输入
PTD6-7:串口通讯输出
3.2.
本系统中电源稳压电路有五路,有三路为+5V稳压电路,一路为+12V升压电路,另一路为+3.3V稳压电路。其中,+12V升压电路为CCD摄像头供电,三路+5V稳压电路分别为功能板内芯片、测速编码器和无线传输供电。为了提高最小系统部分的稳定性,我们采用三个+5V稳压电路分别供电,一路+3.3V稳压电路对最小系统板供电。
2、我们采用技术成熟的mos管作为电机的驱动芯片,它具有内阻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
简单性是指在满足了稳定性、高效性的前提下,为了尽量减轻整车重量,降低车体重心位置,应使电路设计尽量简单,尽量减少元器件的使用数量,缩小电路板面积,使电路板安装于车底盘上面。
3.2
整车的电路系统分为四个部:K60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板、功能板和驱动板。功能板包括信号采集和处理、片外AD转换、数码管显示、串口输出等功能。
2.4
由于全国决赛时赛道直线部分可以有坡度在15度之内的坡面道路,包括上坡与下坡道路。所以摄像头安装不能非常的低,因为假如摄像头太低将会导致在上坡时赛车丢失道路信息,但是随着摄像头安装位置的提高,在高速过弯时则所需向心力比较大,同时由于惯性则车很容易向一侧翻倒。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我们把车的后轮底盘放低,采用的方法是在前轴加装垫片,后轴的放低也是采用组办方提供的轴承,从而降低整车的重心,防止车翻倒。但是后轮的底盘高度不能太低,我们只加了一个半垫片,这是为了使车能顺利的上坡而不至于由于底盘过擦到赛道。
后轮前束是后轮前端向内倾斜的程度,当两轮的前端距离小后端距离大时为内八字,前端距离大后端距离小为外八字。由于后轮外倾使轮子滚动时类似与圆锥滚动,从而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开。但由于拉杆的作用使车轮不可能向外滚开,车轮会出现边滚变向内划的现象,从而增加了轮胎的磨损。后轮外八字与后轮外倾搭配,一方面可以抵消后轮外倾的负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赛车前进时车轮由于惯性自然的向内倾斜,外八字可以抵消其向内倾斜的趋势。外八字还可以使转向时靠近弯道内侧的轮胎比靠近弯道外侧的轮胎的转向程度更大,则使内轮胎比外轮胎的转弯半径小,有利与转向。但是,如果后轮调成了内倾角,则选用内八字比较好,因为这样两者刚好抵消,因此在调车我们选用了内倾加前束,效果还是很好的。
2024年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四篇)

2024年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关于飞思____智能车轨迹追踪竞赛飞思____智能车竞赛,由飞思____公司赞助,是一项全国本科院校共同参与的科技竞赛活动。
今年,安徽省有幸成为第____届省级赛区,我们专科院校也有幸参与其中。
基于专业的匹配,我们系在本专业中选拔了一些同学,我非常荣幸能与我的团队并肩合作。
由于我们学校初次参加,缺乏经验,指导老师正与我们一起逐步探索解决方案。
我们选择使用B型车进行光电寻迹任务。
根据任务需求,老师将其划分为几个关键模块(寻迹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测速模块),我负责的是寻迹模块的构建。
起初,对于黑白寻迹,我仅感到“神秘”。
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的指导,我理解了其寻迹原理。
这主要基于黑白颜色对光的反射差异(白色完全反射,黑色完全吸收)来识别黑白线。
由于我们之前未接触过传感器知识,对此领域略感模糊,因此我专门投入时间学习传感器,理解了其在电路中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面临材料选择的挑战,市场上的光电管种类繁多,各校使用的也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找到一款适合我们车辆的光电管。
我最初在网上找到一些电路图,并购买了一些光电管进行焊接,但结果并未达到预期。
我一度认为问题出在光电管上,但即使更换为光电发射与接收一体管,问题仍未解决。
在一段时间的停滞和反复试验后,我尝试调整了与接收管串联的电阻值(从10k改为100k),意外地提高了接收距离,达到十几厘米。
这仍不理想,因为为了防止光电管之间的相互影响,每个光电管都需要加上套管,而我们购买的光电管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经过深入研究,查阅资料,以及反复实验,我们最终选择了____公司的光电管(型号)。
我想强调的是,他人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不一定适用于我们自身,就像我之前选择的光电管电路图,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适用,但在我们的特定需求下并不理想。
在探索阶段,逐步实验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确定光电管后,我们进入了电路焊接阶段。
我们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经验,初步决定使用____来配置光电管。
我校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由于 这个额 外 液相 色谱 仪不 需 要 真正 分 析 样 品 , 仪 器要 求不 高 , 甚 至采 用报 废 了的色谱柱 都 可 以。
第三 , 针对 “ 不 清楚仪 器 的正 确 关机 流 程 ” 的 问
液相色谱实验存在学与用严重脱节的问题 。另一方 面, 通 过实验 课后 与 学生 交 流 以 及学 生 在 实验 报 告
药学杂志 , 2 0 0 5 , 2 0 ( 4 ) : 3 3 2—3 3 3 .
[ 6 ] 苏克曼 .仪器 分析 实验 [ M] .北京 : 高等 教育 出版社 ,
2 0 0 9: 4 8—5 3 .
及相关 数 据 , 通 过 反 复 强调 、 书 写 等 让 学 生加 深 印
象。
[ 责任 编辑
谭金蓉]
我校参加 第八届全 国大学生“ 飞思卡 尔” 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 区比赛取得优异成 绩
近 日, 举行第八届全 国大学生“ 飞思卡尔” 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比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
校交 通与 汽车 工程学 院 和 电气信 息学 院选 派 的队伍 参加 了摄像 头组 、 光 电组 、 电磁组三 个组别 的竞赛 。在 比
[ 3 ] 李丽 洁 .高效液相分 析法在 实验教学 中的应 用 [ J ] .实
验室研究与探索 , 2 0 1 0 , 2 9 ( 2 ) : 1 4—1 5 .
[ 4 ] 刘震 .核酸酶酶解一高效液 相色谱法分 析 D N A碱基 组 成[ J ] .大学化学 , 2 0 1 0, 2 5 ( 1 ) : 5 4— 5 7 . [ 5 ] 程小卫 .高效制备液 相色谱 的线性放大技术 [ J ] .华 西
所有实验学生一起到仪器旁边 , 由实验指导老师讲 述“ 正 确关机 流 程 ” , 要 求学 生详 细记 录 , 并强调“ 采
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摄像头组 山东大学(威海)飓风小车技术报告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 智能汽车竞赛技 术 报 告学 校: 山东大学(威海)队伍名称: 飓风小车参赛队员: 单荣杨李季蒙廖航带队教师:郑亚民王小利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前言 (04)第一章智能车机械系统设计方案1.1 车模整体结构 (06)1.2 转向舵机的安装 (06)1.3 车轮及底盘的调整 (07)1.3.1 主销后倾角 (07)1.3.2 主销内倾角 (07)1.3.3 前轮前束 (08)1.3.4 底盘调整 (09)1.4 测速模块的安装 (09)第二章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2.1 Kinetis K60最小系统 (10)2.2电源部分 (10)2.3摄像头分频与硬件二值化电路 (11)2.4电机驱动部分 (13)2.5测速部分 (14)2.6所用的主要器件 (15)第三章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3.1摄像头图像采集 (16)3.2图像处理部分 (16)3.3光电编码器测速部分 (17)3.4舵机控制部分 (17)3.5 控制方案:增量式PID控制电机驱动 (17)3.6 起跑线识别部分 (17)第四章系统调试4.1 IAR v6.30开发环境介绍 (18)4.2 基于MFC的上位机图形分析软件PID控制 (19)第五章 PID控制5.1 PID控制原理 (21)5.2 PID参数的整定 (23)5.3 PID算法的数字化实 (24)第六章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27)第七章结论 (28)第八章参考文献 (29)附录A 比赛源程序 (30)附录B 电路原理图 (54)前言本文设计的智能车系统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 32 位单片机Kinetis K60微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在IAR v6.30开发环境中进行软件开发,采用摄像头组指定的B 型车模,使智能车在跑道上沿着两边黑线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飞思卡尔智能车摄像头组技术报告 (2)

第十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摘要本文设计的智能车系统以K60微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基于CCD摄像头的图像采样获取赛道图像信息,提取赛道中心线,计算出小车与黑线间的位置偏差,采用PD方式对舵机转向进行反馈控制。
使用PID控制算法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结合特定算法分析出前方赛道信息实现对模型车运动速度的闭环控制。
为了提高模型车的速度和稳定性,我们用C++开发了仿真平台、蓝牙串口模块、SD卡模块、键盘液晶模块等调试工具,通过一系列的调试,证明该系统设计方案是确实可行的。
关键词:K60,CCD摄像头,二值化,PID控制,C++仿真,SD卡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will design a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based on MC56F8366 as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using the CCD image sensor sampling to the track image information to extract the track line center, to calculate the positional deviation between the car with the black line, the use of PD on the rudder. The machine turned to the feedback control. We use PID control algorithm to adjust the speed of the drive motor, combined with specific algorithms to achieve closed-loop control of the movement speed of the model car in front of the trac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stability of the model car, we use the C++ to develop a simulation platform, Bluetooth serial module, SD card module, keyboard, LCD modules, debugging tools. Through a series of debugging, the system design is feasible.Key words: K60,CCD_camera, binaryzation, PID control, C++ simulation, SD card目录第1章引言................................................................................... - 1 -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 2 - 2.1 系统分析..................................................................................... - 2 - 2.2 车模整体布局............................................................................. - 3 - 2.3 本章小结....................................................................................... - 4 - 第3章系统机械设计及实现................................................... - 5 - 3.1 前轮定位的调整......................................................................... - 5 -3.1.1主销内倾..............................................................................- 6 -3.1.2 后倾角.................................................................................- 6 -3.1.3 内倾角.................................................................................- 7 - 3.2 舵机安装....................................................................................... - 8 -3.2.1 左右不对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10 - 3.3 编码器的安装............................................................................ - 10 - 3.4 摄像头安装.................................................................................- 11 -3.4.1 偏振镜的使用......................................................................- 12 -3.4.2 摄像头的标定......................................................................- 12 - 3.5 摄像头的选用.............................................................................- 13 - 3.6 红外接收装置.............................................................................- 14 -3.7 防止静电复位.............................................................................- 15 - 3.8 本章小结.......................................................................................- 15 - 第4章硬件电路系统设计及实现 ...................................... - 16 -4.1 硬件设计方案............................................................................- 16 - 4.2 电源稳压......................................................................................- 17 - 4.3 电机驱动......................................................................................- 18 - 4.4 图像处理部分............................................................................- 19 -4.4.1 摄像头升压电路.............................................................- 19 -4.4.2 视频分离电路.................................................................- 19 -4.4.3 硬件二值化.....................................................................- 19 - 4.5 灯塔电路......................................................................................- 21 - 4.6 本章小结......................................................................................- 21 -第5章系统软件设计.............................................................. - 22 -5.1 软件流程图...............................................................................- 22 - 5.2 算法新思路...............................................................................- 23 -5.2.1中心线提取.......................................................................- 23 -5.2.2 直角检测........................................................................... - 24 -5.2.3 单线检测......................................................................... - 24 - 5.3 舵机控制.....................................................................................- 25 - 5.4 速度控制.....................................................................................- 26 - 5.5 PID算法....................................................................................- 26 - 5.6 路径优化.....................................................................................- 31 -第6章系统联调...................................................................... - 33 - 6.1 开发工具.................................................................................... - 33 - 6.2 无线调试蓝牙模块及蓝牙上位机..........................................- 33 - 6.3 键盘加液晶调试......................................................................- 34 - 6.4 TF卡调试模块.........................................................................- 34 -6.4.1 TF卡.............................................................................- 34-6.4.2 SDCH卡 .........................................................................- 35 -6.4.3 软件实现.......................................................................- 36 - 6.5 C++上位机设计........................................................................- 36 - 6.6 电源放电模块...........................................................................- 38-6.6.1 镍镉电池记忆效应…………………………………….. - 39-6.6.2 放电及电池性能检测设备…………………………….. - 39- 6.7 本章小结....................................................................................- 40 - 第7章模型车技术参数........................................................ - 41 - 第8章总结............................................................................... - 42 - 参考文献...................................................................................... - 44 -第1章引言在半导体技术日渐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广泛,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技术报告

比赛技术报告--光电组王奉献该智能循迹小车以MC9S12XS128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核心,辅以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运行调试模块。
小车通过龙邱线性CCD采集赛道信息,经过不断改进机械结构并优化算法,小车可以完美地识别各种赛道信息。
经过图像处理后,通过转向控制策略与PID算法驱动电机速度,实现路径的检测与识别。
这份技术报告中,我将通过对整体方案、软件算法、机械结构、调试参数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机械结构根据比赛规则,此次比赛选用C型车模,对车模本身进行改造。
①首先去除原有车模的减震模块。
(根据以往经验用处不大;且影响车模重心;占电池摆放位置)②为防止摩擦对车模前轴槽进行磨除。
③改变原有的连接方法改用硬连接。
④前轴加入垫片;增大轴距。
(不影响正常转动)⑤后轴同样处理。
(解决电机声音大的问题,齿轮咬合不好)⑥使用3D打印制作的连接座作为碳杆连接。
(注意放置在车模正中间)⑦改变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和前束,其具体作用见下:a 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都有使转向轮自动回正的作用。
但主销后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有关,而主销内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无关。
因此,高速时主要靠主销后倾的作用,而低速时主要靠主销内倾的作用。
b前束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车辆具有自动回正的功能。
前束一般为正。
前束过小,方向不能自动回正(前轮前束过小);过大会导致轮胎外侧过度偏磨或者轮胎“起级”。
同时,方向盘转向较沉(前轮前束过大)。
c 主销内倾角的作用:在车载重时,能平衡掉悬挂系统因负重时产生的位移。
使车轮在车辆负重时,能垂直于地面,减小轮胎的磨损。
d 从车头望向车轮,车轮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若轮胎上端向外倾斜即左右轮呈"\/"形, 称为正外倾角,向内倾斜为负外倾角。
基本上,正外顷角的设定有较佳的灵活度,而负外顷角具较稳定的直进性。
⑧在某些位置添加垫片降低车模整体高度,提升稳定性。
(如前后轮的垫片;电机座的垫片)二软件算法A CCD介绍:CCD电荷耦合元件。
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摄像头组暴走兄弟技术报告

智能汽车竞赛
技术报告
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队伍名称:暴走兄弟 参赛队员:甘磊
赵勋 宋嘉豪 带队教师:王国江 邓昌建
1
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 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 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 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 论文集中。
第六章 开发工具、调试环境............................................................................... 28 6.1 单片机开发工具 ............................................................................................ 28 6.2 调试上位机 .................................................................................................... 29 第七章 车模主要参数 ........................................................................................... 30 第八章 总结 ............................................................................................................ 31 参考文献 .................................................................................................................. 31 附件........................................................................................................................... 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赛队员签名: 崔曙明 蔡瑞万 陈 带队老师签名: 韩福东 日 期:2013 年 8 月 3 日 睿
II
摘要
本文介绍了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车队队员们在准备第八届 Freescale 智能车大赛过程中的工作成果。智能车的硬件平台采用 MC9S12XS128 处理器的 S12 环境,软件平台为 CodeWarrior IDE5.1 开发环境,车模采用大赛组 委会统一提供的 1:10 的仿真车模。 文中介绍了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开发流程。整个系统设计车 模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本车系 统以 MC9S12XS128 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 CCD 摄像头检测模型车的运动位置 和运动方向,用编码器检测模型车的速度。我们对图像进行硬件二值化处理, 对赛道图像进行识别。使用 PID 控制算法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舵机的角度, 完成对模型车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闭环控制。为了提高智能车的行驶速度和 可靠性,我们使用了 Matlab 仿真平台和无线模块、按键和液晶显示器等调试手 段,进行了大量底层和上层测试。
5.1 赛道边界线采集 ...........................................................................................17 5.1.1.单行图像数据采集 ....................................................................17 5.1.2 边线提取 ...................................................................................18 5.1.3 求出赛道左右边界外的面积 ....................................................18 5.1.4 路径选择 ....................................................................................18 5.2 特殊赛道的识别即处理 ...............................................................................19 5.3PID 控制算法介绍 .........................................................................................21 5.3.1 位置式 PID ................................................................................22 5.3.2 增量式 PID .................................................................................22 5.3.3 PID 参数调节 .............................................................................23 5.4PID 舵机控制 .................................................................................................24 5.5PID 电机控制 .................................................................................................25 第六章 系统调试 ...............................................................................................26 6.1 调试工具介绍 ..............................................................................................26 6.1.1 IDE 环境介绍 .............................................................................26 6.1.2 无线蓝牙串口模块 ...................................................................27 6.1.3 上位机 .......................................................................................28 6.2 调试方法介绍 ..............................................................................................31
2.1 小车的硬件设计概论 .....................................................................................3 2.2 小车软件设计概论 .........................................................................................4 第三章 车模机械布局和调整 .............................................................................5 3.1 舵机的安装及前轮的调整 .............................................................................5 3.1.1 舵机的安装 ..................................................................................5 3.1.2 前轮的调整 ..................................................................................6 3.2 底盘设计 ........................................................................................................7 3.3 摄像头的安装 .................................................................................................7 3.4 编码器的安装 .................................................................................................8 3.5 车模整体的构架 .............................................................................................9 第四章 小车的硬件设计 ................................................................................... 11 4.1 硬件设计方案 ............................................................................................... 11 4.2 电源电路设计 ...............................................................................................12 4.3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13 4.4 驱动电路 .......................................................................................................13
关键词:MC9S12XS128
CCD 摄像头PID源自MatlabIII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 赛事背景 .........................................................................................................1 1.2 车模设计概述 .................................................................................................1 1.3 报告内容框架 ................................................................................................2 第二章 小车的整体设计构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