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
(2019部编)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ppt优秀课件

小组合作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 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 况下说出来的?
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又 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 啊!”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 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 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
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插图, 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自语。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 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 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 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 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 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 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灯 光
王愿坚:中国当代 著名作家。1945年 参加八路军。在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七根 火柴》《闪闪的红 星》《草》等。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 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赶明儿胜利,咱们也能用上电 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默 读 课 文 ( 8—11 自 然 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 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 些什么呢?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
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 去掉行不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教学课件

(1)本文主要讲了郝副营长回忆和战友们围歼敌
人的故事。
(× )
(2)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
先烈的献身精神。
(√ )
2.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勇于献身,对此, 你想说些什么呢?
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不要忘记曾 经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辈们,要珍 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
②震动了天和地。形容声音很大,气势宏震伟天。动地
(
)
③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千态钧极一其发危险。
( 自言自语 ) ④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1) 词 语 ② 的 近 义 词 有 ____示__例__:__天__崩__地__裂____ 、 ___惊__天__动__地______。
第二单元
8灯光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膝. 盖(qī xī) √ 钮(.niǔ liǔ) √ 围. 歼(jiān qiān)
魆魆(xū qū)
√ . 倚靠(qí yǐ)
.√ 电
.√
.√
√ . 烟卷(juǎn juàn).
√黑
璀璨(cuī cuǐ)
憧憬(cōng chōng)
猛
烈(měn měng)
郝副营长强大的思想动力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9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 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情况十分危急
10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 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件(共22张ppt)

结构梳理
现在
看到:千万盏灯 听到:“多好啊!”
战斗前:深情地向往
灯
回忆 战斗中:点燃了书本
光
往事 战斗后:壮烈地牺牲
现在 璀璨的华灯下追忆
缅珍 怀惜 革幸 命福 先生 烈活
主旨归纳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 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 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 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讲授
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 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 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 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 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 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立志 成才。
重点讲授
地点 看到 想到
北京的夜晚真美
天安门广 场
广场上千 万盏灯
啊!祖国的建设 发展的真快啊!
郝副 营长
郝副
第三次 营长
战斗前夕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交通沟
如果大家能够过
书中插图
上这样和平、幸 福的生活该多好
啊!
胜利了,孩子们
书中插图
能够在 明亮的 灯光下学习,是
多么幸福的事情!
精读往事部分: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故事,用笔勾画下来。
(1)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2)形容珠玉灯光等光彩耀眼。 (3)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自己对自己说话。
(5)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 上,形容事态及其危险。
聚精会神 向往 璀璨 千钧一发 自言自语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会特别去注意他。本 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环绕 着灯光,产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仔细想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课文全面知识点详解——8.灯光

8*灯光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围歼、微弱、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抓住文中人物描写的相关文字,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设身处地地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重点)3.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是现在的,哪些内容写的是往事。
2.反复朗读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语言,体会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3.找出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等职。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共同创作)。
知识卡片解放战争简介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优质课件(共66张PPT)

注意:倒叙只是把某个部分提前,其他仍是顺
叙的方法。
好处: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
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
构的单调。
结果
例句:今天我很不开心,因为早上我最爱的
笔不见了。 原因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 的灯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1. 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 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 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 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预习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噢
皖苏
倚
电钮
千钧一发
读课文第2-7自然段: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 到些什么?
第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为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同时对新 中国的美好生活发出感叹。
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
围歼 璀璨
郝 黑魆魆
噢
围歼
黑魆魆 璀璨
皖
郝
千钧一发
倚
电钮
多音字
原文示例
(埋怨) ·我们把郝副营长埋( )在
埋
(埋头) 茂密的沙柳丛里。
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 埋 头工作。
怨别人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近反义词
☞ 绚烂 ≈ 璀璨 ↔ 暗淡
绚烂
《灯光》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课时1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助学资料-学习字词-初读感知-随堂练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本课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重点) 2.读懂课文,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重点) 3.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的生活来之 不易。(难点)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 12 自然段):“我”想起“往事”,抒 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新知探究
温暖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 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清明节前的一个晚 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 啊!”
学习字词
多音字
背
bèi
bēi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背负
fā
fà
发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 发卡
学习字词
我会认
hǎo
jiān
郝副营长 围 歼战
yǐ
niǔ
倚着 电钮
xū xū
黑魆魆
cuǐ càn
璀璨
jūn
千钧一发
学习字词
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 待与向往。 本课指郝副营长希望孩子们有 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 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 富强。
作者对郝副营长 深深的怀念。
新知探究
这句话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寄托了作者的 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 命先烈。
新知探究
“多好啊!” 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课件(共19张PPT)

课
文
解 读
一句“多好啊”让作者陷入回忆,时
光回到1947年秋,围歼战立刻就要打响了,
“多好啊”又在耳边响起,此时又是谁在
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二处“多好啊”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 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寻 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敬慕
想象:郝副营长在默默地寻思什么?
正是有了诸多像郝副营长一般的革命烈士,才有了我们现在能在温暖的灯光下阅读、在璀 璨的街灯下漫步的美好生活,这篇文章借郝副营长的故事赞扬了:
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拓
展
延
伸
此时此刻,或许你感慨万千,那么你想对
他说点什么呢?请以“郝副营长,我想对您
说......”开头。
领
悟
写
3、课文哪些段落写现在?哪些段落写往事?
赞颂 敬慕 向往
华灯 照应开头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 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 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 是多么美好……
课
文
解 读
正是图上的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
希望,此时,他的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
望,请看到第三处“多好啊”。
第三处“多好啊”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 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 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 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黝黑的夜空,完全 陷入了对未来的向往里。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他在向往什么?
深
入
探
究
为了这么美好的向往,郝副营长在战斗中是
怎么做的呢?默读8-11段,找到让自己感受最深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8课:灯光|部编版 (共16张PPT)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 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 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 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 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 一本破旧的书。……他注视 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 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 读书。
“多好呀!” “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精 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
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 战役就会( )。
郝副营长,你知道吗,这样 做会挽救更多战士的生命, 但是你( ),这样做我
们还有机会见到电灯,但是 你( ),这样做更多的
人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但是 你( )。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 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 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 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 及见一见电灯。
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
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
。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一时的
“没见过。”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 亮……”“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 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 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 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 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 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 的战士就会( ),如
憧憬 歼灭 倚靠 纽扣 凑近 漫步 聚精会神 璀璨 千钧一发 犹豫 豫皖苏平原 赞叹 震天动地 灯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x01多音字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禁jīn(弱不禁风)jìn(禁止)华huá(华丽)huà(华山)02近义词宏伟──雄伟赞叹──称赞沉思──深思沉寂──沉静暴露──显露憧憬──向往浓密──茂密倚──靠03反义词挺进──撤退漆黑──雪白沉寂──喧闹短暂──漫长暴露──隐蔽浓密──稀疏04理解词语高悬:高挂。
豫皖苏:豫:河南省。
皖:安徽省。
苏:江苏省。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05句子解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是作者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的千万盏灯时的感受。
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
2.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的想象。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看到过电灯,现在看到书上画的电灯,产生了这种想象,说明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句话是郝副营长“注视”那本书上的插图并“默默地沉思”后说的。
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农村遍地灯光,天安门广场更是华灯璀璨,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像郝副营长那样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
5.“多好啊!”这一声平常的赞叹,使我心里微微一震。
“平常的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
“使我心里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
“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6.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
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
“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7.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
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
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06问题归纳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怎么会想起这件往事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
这件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
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
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些什么?“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千万盏灯引起的。
作者看到灯光,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
他当时可能会想在灯下读书多好哇,多明亮啊!第三次出现,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所说的充满深情的话语中。
郝副营长看着书上的插图,可能会想到:等革命胜利了,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明亮的教室,孩子们可以专心地认真地去学习。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神态和语言的一段话。
“倚”,靠。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
“注视”,精神集中地看。
这里指郝副营长在精神集中地看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沉思”,深思,指郝副营长从那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此时此景发自内心的呼唤。
他倚靠着交通沟的围墙坐着,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
这说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心情非常平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表现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郝副营长在和作者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又”,说明不是第一次。
“划、点、望、说、靠、望”等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了郝副营长由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所想起的一切,说明他向往未来,憧憬希望。
“深情”,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使他不由得说出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句话。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当时条件的极端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另一方面说明郝副营长精神境界的崇高,他想到的是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电灯光下学习。
为了这个,他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憧憬”,向往。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时他也许在想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一句话。
由于突击连冲进守敌的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孤军深入的突击队这时如果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
“后续部队”,指接着上来的部队。
“千钧一发”,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划着、点燃、举”,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郝副营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这一壮举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郝副营长自己却因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
他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多么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
“不惜自己的性命”,指为了……宁愿牺牲自己。
这里指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宁愿牺牲自己。
整句话充分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5.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这是作者由具体的事物产生联想的一个典型句子。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又”,说明不止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表明作者“漫步”的时间。
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
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革命先烈。
“广场”,指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不但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而且让“我”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句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多好啊!”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
因为为人民谋幸福而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曾说过这三个字。
“噢”,表示醒悟,说明“我”想起了过去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
“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表明作者由眼前的灯光及他人所说的“多好啊!”这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
文章从而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07课文分段第一段(1-2):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3—11):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12):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08课文主题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