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合集下载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不仅包括现金货币和活期存款等狭义货币,还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各种准货币和商业票据等所有市场上可交易的可兑换货币的总量,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等多个因素。

首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增加银行间拆借资金供应,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从而实现货币的增发和货币供应量的扩大。

相反,当国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对货币市场进行收紧,以抑制通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其次,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在市场需求增加和资金供应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将增加贷款规模,从而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反之,在市场需求减少和资金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银行减少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下降。

第三,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也是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影响着广义货币的供给和市场上的流动性。

当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它们将创造更多的存款,并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相反,当商业银行的贷款减少时,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也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

例如,政府开展财政支出,资金进入市场并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同时,出口收入的大量流入也会刺激国内需求,增加资金供应,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

综上所述,广义货币供应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和其他因素影响。

因此,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侧重点,灵活调整政策措施,以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

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

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417846.17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款利率 ,企业便可以较为简单 的得到商业银行的融 资, 同时减少居民银行存款的积极性 , 把剩余收入投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 ,代理财政金库是它 的重要职能, 因此 ,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经由中央银行 的账户实现。财政收入过程意味着货币从商业银行
账户流人中央银行账户; 财政支出过程则意味着货
少 平 以 17 9 8年— — l9 94年 为 样 本 , 用 Gagr 运 rne
由于我国货 币供应量这个 中介 目标没有得到较好的
实现 。 因此 本文 用理论 和实证 两 种方法 来 重新分 析 影
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尝试采用货币 检验进行 实证研究 , 验证 了 中国通货 膨胀形 成 的 供应量的多元 回归方程 ,探寻主要影响货币供应量 基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李谓文(0 8 ) 2 0 年 认 的相关 因素 ,对一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相关变量进行 为 :货币经济 的稳定运行在 于货币供应与需求 的 分析。 最后 , 为如何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提出 是 否均衡。根据货 币供给学派的理论 以及相关 的 政 策建 议 。 实证 检验, 币需求在 长期角度处 于稳定状态, 货 因 此货 币供应 的过量 或不 足就会 导致通货膨胀或通

现以 20 年 l 月的数据为例 , 08 2 其他月份类似。 被动供应出货币。近年来 , 我国大力吸引外 2 0 年 1 月央行分别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 备增加 , 08 2 商投资 , 鼓励企业 出1 , : 这将引起 国际收支顺差 , 1 在 机构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如表 3 1。 一)
表 3 12 0 — :0 8年 1 2月央行调整的准备金率
人民币不可 自由兑换和人 民币有管理 的浮动下 , 为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控利率 、再贴现率等间接影响公众和商业银 行对未来 的预期 ,从而间接调控 c 、t 、e 、f 、S 这 些货 币乘数 影 响 因子 。
综上 ,从 央行宏 观调 控 的角 度分 析 ,货 币供 应 量 的决定 可分 为央行 可控 和不 可控 两部 分 。本 文将
( )平 稳性 检验 二
础货币变化的影响和冲击 。何运信 (0 6 2 0 )从货币 乘数角度 ,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进
行 了实证 分析 ,得 出货 币乘数 变动 不稳 定但 变动趋 势可 预测 的结 论 。袁 永德 、邓 晓 兰 、陈 宁 (0 6 20 ) 则 综合 了影 响基 础货 币和货 币乘数 的因素 ,得 出商
这 恰 与 研 究 目 的 相 符 合 。 用 L HG 、 LW C 、 N BY NH B LX G 分 别 表 示 货 币 供应 量 、外 汇储 备 额 、商 业 ND M
1对 货 币供应 量 的衡 量有 多种 层次 ,现 由于经 . 济 的发 展 以及 支付 手段 等 的扩 展 ,广义 的货 币供应 量 M 指 标 越 来 越 被认 可 。故 本 文选 用 广 义 的货 币 2 供 应量 (B Y HG )作为变 量 ,据此 进行研 究 。
( D ,所 以有 e)
B C R C (+ )D C ( + )( + + ) = + = + r e : + r e F T S
为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 响 主要表 现在 外汇 储备 规模上 。特别 是 随着我 国长
期 的贸易 顺差 ,形 成 了庞 大 的外汇 占款 ,据此 很多
2 1年 9 02 月
经 济 论 坛
E o o c F r m c n mi o u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合理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中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型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今天, 全球经济日益复苏, 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在此背景下, 保持经济的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国从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由来已久,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同产量、收入、就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学派货币理论,三者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古典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

(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

(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进而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

(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币值稳定。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时,它可能会降低政策利率或者购买国债等资产;反之,如果它希望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那么它可能会提高政策利率或者出售国债等资产。

2.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例如,如果政府发行大量债券以筹集资金,那么这将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3.外汇储备: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可以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比如黄金),那么这意味着它可以用这些储备来购买更多的国内货币,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4.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强度和方向也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经济活动强劲,企业盈利增长,那么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基础货币需求增加,供应量可能因此减少。

反之,如果经济活动疲软,企业盈利下降,那么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

5.通货膨胀预期:如果市场普遍预期通货膨胀将上升,那么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防止通货膨胀,比如提高利率。

这将减少基础货币的需求,从而可能导致供应量减少。

6.外部因素:全球经济状况、国际政治形势等因素也可能对基础货币
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从而减少对国内货币的需求,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

总的来说,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直接影响着物价的水平和稳定性。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通胀或通缩,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一、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物价的水平和变动。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购买力增强,人们的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相反,货币供应量不足时,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然而,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它受到许多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率、劳动力市场状况、生产率的变化等。

此外,人们的预期也会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应,进而对物价产生影响。

二、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常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和政府的财政政策。

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提供更多的贷款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随着贷款的增加,人们手中的现金增多,从而增加了货币的流通。

此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来融资,以满足财政支出,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还包括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开展量化宽松政策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的后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特别是对固定收入人群和储蓄者来说,通胀会造成财富的贬值。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投资、生产和雇佣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鼓励了消费和投资。

此外,通货膨胀有时也被视为经济活动的正常现象,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法为了维持物价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社会拥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

此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外汇储备的投资和管理,影响货币汇率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例如,在经济有利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加,进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这一需求就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情况对货币供给量同样产生影响。

例如,在存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选择将资金投向银行存款,而非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其它投资项目,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政策分析(一)货币宽松政策货币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带动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的风险增加,但同时它也能够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经济产出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稳定通胀水平。

这种政策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但同时也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风险。

(三)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用适宜的政策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期,但可以在经济波动期间维持经济增长。

三、结论货币供给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情况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选择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而定,货币宽松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平衡调节将有助于维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433.8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y代表货币供应量,x1代表外汇储备,x2代表信贷规模,ui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二)数据整理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单位:亿元
货币和准货币
年 份
(M2)
货 币
准货币
(M1)
流通中现金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2000
134610.3
298755.247.1
191476.9
33100.0
141051.0
17325.9
2006
345603.6
126035.1
27072.6
98962.5
219568.5
38723.1
161587.3
19249.1
2007
403442.2
152560.1
30375.2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达到3万亿,位居世界首位。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直接影响到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以,本文在基础货币的变化方面着重研究外汇占款的因素。
S.D. dependent var
190790.3
S.E. of regression
4694.02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97297
Sum squared resid
1.76E+08
Schwarz criterion
20.08149
Log likelihood
-106.8513
(二)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9516,说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中有99.9%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即在此模型中货币供应量有99.9%是受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的。
2、F检验:y=β0+β1x1+β2x2+ui中的参数βj是否显著不为0.
原假设H0:β1=β2=0
F-statistic
8256.215
Durbin-Watson stat
1.74871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所以,Y=3268.803+0.0572835X1+1.2761X2,由此表明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具体来看,外汇储备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引起货币供应量0.572835%的增长;信贷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会引起货币供应量1.2761%的增长。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外汇储备。可见,尽管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对货币供应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反而是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影响更大。
二、文献综述
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供给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学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夏斌、廖强(2001)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货币本身及其来源。黄燕芬、顾严(2006)采用协整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了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得出基础货币供给具有较强内生性的结论黄武俊、陈漓高(2010)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了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对基础货币变化的影响和冲击。何运信(2006)从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乘数变动不稳定但变动趋势可预测的结论。袁永德、邓晓兰、陈宁(2006)则综合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得出商业银行信贷途径、国库资金及国债余额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最重要因素的结论。
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分析
(一)基础货币方面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的公式: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外汇储备;信用创造;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
一、引言
货币供应量作为央行调控的中介目标,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货币流通量也逐渐加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使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超额的增长,截止到2012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为92.5万亿。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M2如此大的今天,居民的实际财富其实处在一个不断缩水的通道中,财富不断被稀释,通货膨胀不断。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货币供应增长如此之快,货币购买力为何会下降,我们有必要通过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来找出答案。
4860.791
0.672484
0.5202
X1
0.572835
0.103267
5.547123
0.0005
X2
1.276100
0.054685
23.33564
0.0000
R-squared
0.999516
Mean dependent var
346201.5
Adjusted R-squared
0.999395
本文则从重点从基础货币、信用创造以及定期存款三个方面来考察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三者的综合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贴现窗口以及买卖黄金和外汇储备来控制基础货币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通过分析外汇占款的变化可以研究中央银行的政策与行为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乘数是表明基础货币放大或收缩的倍数,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具有信用创造的作用,通过研究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信贷规模的影响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业务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定期存款利率是构成货币乘数的重要参数,通过研究定期存款的变化来研究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260767.3
43166.9
2010
725774.1
266621.3
44628.2
221993.2
459152.7
105858.7
303302.2
4999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单位:万亿
年份
货币供应量(Y)
外汇储备(X1)
国内信贷规模(X2)
2000
134610.3
13706.71244
99371.07
479195.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五、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一)初步估计
Dependent Variable: Y
Sample: 2000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1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268.803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窗口来控制基础货币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但是贴现贷款发放数量的多少虽然与中央银行制定的贴现率有关,但是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而与商业银行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条投放基础货币的通道是买卖黄金和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会直接引起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如果向居民收购黄金和外汇,则使流通中的现金增加或使居民存款增加而引起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使基础货币等额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和外汇时。则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