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文物鉴赏课程论文

文物鉴赏课程论文

‎同名‎程论姓名班级学号时间摘要:‎‎‎‎‎‎‎‎‎‎‎‎‎‎‎‎‎‎‎‎‎伴随 ‎‎前行。

关键字:器正 :‎谈起‎(金代)‎‎‎‎ 要‎<。

‎‎: ‎‎‎ 呢?‎‎‎ 间 ‎‎‎ 要 ‎‎二百多年!‎‎‎ 。

‎‎‎‎‎‎!二 器 ‎‎宝‎ 器 ‎ 器 ‎‎ 。

‎‎纪元前4‎500年 ‎前2500‎年 时 ‎‎ 要 ‎‎‎学‎‎‎ 多 ‎‎‎时‎‎‎ 征。

‎时‎器呢? ‎‎。

‎ 器 ‎汉。

器 ‎‎ 名‎‎。

器 多‎ 。

器 ‎ 器 器 ‎ 起 器 ‎前‎器 要 ‎多 器 ‎ 要 ‎‎。

正 器‎‎‎ 器 ‎ 视 。

汉 ‎‎ 器 ‎ 时 ‎。

‎‎时 ‎‎。

‎‎‎‎ 器 ‎。

‎‎隋共330‎多年 ‎‎‎‎前 器‎‎基础。

器 ‎ 论 ‎‎‎顶 。

‎ 间 ‎‎‎ 名 ‎。

‎‎。

天 镜 薄 纸 声 磬 被称 雨 天晴 ‎‎将!‎ ( ‎物院)‎‎称 器 ‎多‎。

‎‎‎ 。

‎ ( ‎基金会)‎ ( ‎物院)‎ 称‎ 称 ‎岚 。

‎‎‎‎ 。

‎‎( ‎物院)‎ 名 ‎ 。

‎‎‎‎ 要 ‎ 雕 ‎ 称。

‎‎( 物‎馆) 器 ‎‎‎时 征‎----‎‎‎ 。

器 ‎‎‎‎‎‎器‎。

器‎ 时 ‎‎‎‎‎ 。

器 器‎ 器 器 ‎‎‎ 。

‎学 ‎起‎‎‎ 。

元 ‎‎‎‎时‎。

元 ‎‎‎‎ 。

‎‎‎ 。

‎‎‎‎‎‎韵。

外 ‎ 元 ‎‎ 丝铁线 元‎器 ‎‎。

‎元 ‎‎ 前‎‎彩 彩 ‎彩器。

‎‎‎ 元 ‎ 器‎‎‎‎器‎。

‎ ( 物院‎) 器 ‎ 器 线 ‎ 共 ‎‎ 。

时 27‎0 年 ‎ 时 ‎‎ 器 ‎‎ 时 ‎征。

‎1368年‎直 164‎4年。

时 ‎‎‎‎‎‎‎

外 ‎‎‎‎‎‎蜚声 。

‎‎ ( 物院‎)‎二百 年。

正 被‎‎‎‎ 时 ‎‎‎多 ‎‎彩 ‎ 。

器‎‎‎。

时 ‎‎‎。

正 时 彩‎‎ 正时 ‎‎时‎‎ 。

间 ‎‎ 论 ‎‎ 。

‎‎‎退。

‎‎ ( 物院‎)‎‎ ( 物院‎)器 ‎‎‎。

文物鉴赏 瓷器

文物鉴赏 瓷器

《中外文物鉴赏》课程论文——粉彩瓷器赏析2010051019 10广电冯杨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自己就对文物有很大的兴趣,经常看央视的《鉴宝》栏目,也时常翻阅些关于文物的书籍。

这门课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的文物鉴赏知识,还有老师课上提到的很多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经验,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真实更学术的了解,让考古和文物从小说、电视中走了出来。

课上,我们领略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物质结晶——纹饰古拙、记录大事的先秦青铜器,了解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特点及演变;也了解了从中国古代建筑到古典西方建筑;还介绍了玉器文明以及现代“制造古玉”的方式,非常有意思。

其中最感兴趣的当属瓷器了。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明净,不褪色。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存世的古代著名瓷器形体优美,釉色鲜亮美观,整体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堪称美轮美奂。

最喜欢的还是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的粉彩瓷。

概说粉彩瓷是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

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

“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粉彩的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

古代文物鉴赏论文

古代文物鉴赏论文

古代文物鉴赏论文内容提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众多门类、不可胜数的文物。

但是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许多文物年代不明。

真正价值未能揭示,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判明年代,确定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不都是直观的,许多文化的价值是隐藏于实物遗存的深层结构之中。

鉴定就是揭示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价值鉴赏精神发展一.古代文物价值及作用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积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是人民群众物化了的精神追求。

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

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

文物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

有时同样的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

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无不具有时代的特点。

一切文物都具有历史价值。

不同类别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

各种类别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远古历史,它成了人们了解、认识这一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

二.文物的鉴赏文物鉴定就是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和价值。

文物鉴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向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它涉及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状态,包括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并终究转化成对文物的评价。

文物鉴赏论文

文物鉴赏论文

越窑瓷器的鉴定与鉴赏摘要越窑的研究,可以说,从浅层次而逐步向深层次的深度、广度拓展。

鉴定的水平,也是由表及里,从一般的古玩角度,逐步向考古类型学研究入手,对瓷器进行科学的总审。

使鉴定的结论更符合历史事实。

关键字越窑瓷器鉴定识别纹饰铭文釉色装烧体胎二、越窑的鉴定越窑分为早期越窑、越窑、越窑仿品识别三个方面。

(一)早期越窑的鉴定(1)造型与装饰艺术。

造型与装饰往往密切联系。

东汉晚期瓷器的造型,多来自原始瓷制品的延续。

主要有:垒、五联罐、钟、虎子、香熏等,井、灶、等冥器制品东汉晚期虎子的造型,基本上承袭了西汉时铜虎子形象。

造型是比较简单,横卧圆筒体,前面向上有一个突出的,微微向上翘的圆形口,背部装提梁,没有虎形装饰(2)胎釉与装烧工艺早期越窑的装烧工艺,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第一,明火迭烧。

第二、泥点间隔支烧。

第三、间隔窑具的支烧。

(3)铭文及纪年器早期越窑器上的铭文,这为我们鉴定提供了直接的可靠的依据。

在接触的制品中,鄞县东汉瓷钟底书“王尊”隶书两字,绍兴东吴瓷灶灶面上书“鬼灶”两字,上虞县东吴虎子上铭(纪年)“赤乌十四年(251)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二)越窑器物的鉴定越窑的鉴定也必须掌握五大要素。

这就是制品的造型与文饰、装饰艺术与方法、釉色与胎体,铭文与款式五个方面。

1、器物造型与纹饰。

造型与纹饰两者密不可分,是鉴定越窑瓷器的关键。

再结合釉、胎、支烧工艺和款铭更为精确。

唐代越窑的造型,从总体上看廓线明快,秀雅端巧。

碗的造型,从早期越窑的深腹型,逐步演变为敞口(侈口)、斜腹的浅腹型。

初唐的平底器或假圈足,到了中唐时,假圈足中挖一个小浅孔,圈足形似玉璧,俗称玉璧底,同时开始出现矮圈足的环底碗。

晚唐时碗的造型,不但延用了玉璧底、大环底外,而且出现了端巧美观的花口。

特征是口沿作成四缺、五缺不等,在腹部与缺口相对位置压有突筋。

总之从底足的变化,发展到口沿的变化,使碗的造型轻巧端雅,线条流利美观。

2、装烧工艺的特点在鉴定中,辨别器物的装烧工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窑口,装烧工艺除共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就越窑的装烧工艺而言,恰恰为我们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明显的依据匣烧工艺,有二个明显的特点:(1)早期越窑出现的器内支烧印痕(包括中唐以前),使用匣烧后,从此器内的印痕消失了,使器内光洁美观。

论文(文物鉴赏)

论文(文物鉴赏)

论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051310427张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每当说到文物,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它和古老、历史、价值联系到一起,其实文物在更高的高度而言,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纽带,是现代与古代的文化联系,而文物工作(包括文物发掘、文物复原、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等)则是历史与现代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文化桥梁,文物工作不简简单单地是为了复原古代的物品或者生活场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现代人与古代人更亲近地交流提供机会与媒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无论在什么领域,经济这两个字始终牵动着人们的眼球和思想,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发展核心、根本不是经济,不是政治,而是文化!在个人追求收入增加,官员追求GDP增量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实质,那就是文化发展,我们不能因为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GDP的提高而忽略文化保护,甚至毁坏文化,因为文化是对民族历史全部内容的沉淀、积累,承载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力量,是能够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而文物恰恰是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的最真实、最客观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物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具有无可拟比的地位和作用。

在讨论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得关系之前,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文物发掘?文物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同时,在我国,文物发掘主要为抢救性发掘,一般不允许主动性发掘。

文物发掘是考古研究的必要手段,是文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考古研究、历史还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文物发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民族对民族历史的认识,加深民众对民族文化更深次的了解,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文物发掘工作更多的意义是社会、思想层面的,但是文物发掘在经济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看似属于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实则两者息息相关,关系错综复杂。

世界遗产鉴赏课程论文

世界遗产鉴赏课程论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与张老师《世界遗产鉴赏》课程“世界遗产的保护”观点商榷摘要:通过本学期的《世界遗产鉴赏》课程,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引发了我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护世界遗产提出了几点我的观点。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什么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具体可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4个类别1”。

表1 中国列入“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类型个数名称文化遗产 32 长城1987、明清皇宫1987、敦煌莫高窟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1994、曲阜孔庙—孔府—孔林1994、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平遥古城1997、苏州古典园林1997、丽江古城1997、颐和园1998、天坛1998、大足石刻1999、青城山—都江堰2000、龙门石窟2000、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明清皇家陵寝2000、云冈石窟2001、高句丽古迹2004、澳门历史城区2005、安阳殷墟2006、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元上都遗址2012、大运河2014、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土司遗址2015、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2017、良渚古城遗址2019自然遗产 14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三江并流200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三清山2008、中国丹霞2010、澄江化石遗址2012、新疆天山2013、湖北神龙架2016、青海可可西里2017、梵净山2018、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2019双重遗产 4 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7、武夷山1999文化景观 5 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五台山200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注:名称后年份指批准或命名时间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如何呢?孙克勤教授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1李如生.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1,35(05):38-44.发展、过度的城市向带华建设和商业化开发,使得遗产资源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2。

收藏品鉴赏论文

收藏品鉴赏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藏品赏析之玉器欣赏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赏析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藏品赏析之玉器欣赏学生:(学院:xxxxxxxxx;班级:xxxxxxxx;学号:xxxxx)摘要: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美,人文之精美。

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

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

我国的玉器种类多种多种并且每个时期的玉的风格形态各异,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玉器的收藏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不同时代的玉,记录了我国不同时代文明的发展。

玉器由于其具有巧夺天工的创造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因此仿玉器层出不穷,我们在购买收藏玉器的时候必须掌握一定的辨伪技术。

本文重点针对玉器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收藏价值;玉器收藏;造型;风格;玉种;玉器辨伪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有一个色彩斑澜的收藏天地,对有的人来说,也许很陌生,其实,每个人都能拥有广阔的收藏天地。

比如,您收到了一封信,就细心地把邮票积累起来,开始集邮;偶尔得到了一枚过去使用过的钱币,然后兴趣大增,四方寻觅,开始集币;整理家中的物品时,发现了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深深地被吸引,就开始了证章的收藏……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能步入这个看似“神秘”的收藏天地。

人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失正在悄悄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若干年后,再寻觅就困难了。

比如,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语录本、小人书,以前每个家庭不下数百个、几十本,现在就不知遗落何处了?小时候,踢毽子用的方孔铜钱,随处可见,现在要找,真的很难;老一辈留下的一些坛坛罐罐,随着几次搬迁,不是残了,就是扔了,或是卖了,根本再也找不到它们古朴古美的身影……当我们在参观收藏展览时,在路过古玩市场时,惊奇地发现,其中的一件或几件自己也曾拥有过。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青铜艺术拾隅——关于青铜器的纹饰铭文的欣赏与研究学校:上海财经大学院系/专业:金融学院/10金融实验班姓名:尹笑谈学号:2010113318【摘要】本文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青铜器的纹饰的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简要介绍了青铜器铭文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与分类,并总结了隐藏在这些特色背后的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理;第二部分应用第一部分的知识描述和鉴赏了大克鼎的纹饰、铭文和构造;第三部分发表了笔者个人对古物鉴赏应用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铭文大克鼎应用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青铜器大多不是光滑朴素的,它们大多都镌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与铭文。

其上的纹饰铭文之精美独特,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想象力之丰富,雕刻技巧之高超,锻造技术之精巧成熟。

其中的一些工艺,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难于复制的。

之前我就对青铜器的这些精美构造有些许肤浅的认识并常常感慨祖先之智慧,通过这学期对青铜器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学习以及我针对自身知识要求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我更发现青铜器原来还有这么繁杂的学问。

在此,我将针对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从审美与艺术角度,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做个小结。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不是这些器物生而就有的,它们始于夏代晚期,而且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虽然动物纹在器物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片中也有刻划,但在青铜器上出现却要更晚一些。

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崛然而起的,而是吸收了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

同样,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青铜器的锻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等类型。

动物纹中也有许多小类别。

兽面纹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有的还有眉或两耳或爪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1230103,张秋月
文物欣赏结课论文
浅谈我心中的玉文化
——结合良渚文化玉器
“三十万年的名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文明。

而随之产生并作为这段璀璨历史的实物证明的文物,在我的眼中是神秘、迷人,对它们的喜欢与探究又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在众多文物中,玉石给我的感觉是最强烈的。

作为一个外行,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玉石,但对它的喜爱让我想一探究竟。

从小喜欢看武侠片的我,每每看到各式各样的玉石饰品都欣羡不已,有才子佳人腰带上的玉佩,宫院嫔妃发髻上的玉簪,各种色彩的玉镯,甚至扇柄上都挂着精致的玉坠子。

再长大一点,学习了历史,了解到自己家乡的良渚文化中各式各样的玉石的发现,更加痴迷不已。

20世纪以来,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其中的良渚文化更是因为初露文明曙光而文明遐迩。

良渚文化作为我国环太湖地区一支距今5300-4000多年的以农业为主的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人工营建的大型建筑基址、人工堆筑的祭台、相当普遍的玉器随葬及人祭制度、尤其是有大量的
礼仪用玉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玉雕。

对于玉的理解,伴随着我的阅历的增加,一直在改变。

小时候看到武侠片里人们佩戴的玉佩玉簪,我的第一感觉是美观。

试想,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石头,它们或晶莹剔透,或洁白无瑕,或色彩斑斓,或圆滑无棱,于是他们取来自己切割、钻孔、雕琢、打磨、用绳子吊起来挂在脖子上,他们认识到这样是美丽的,在审美和社会发展是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进步。

再后来,我认识到玉石玉器不仅仅是美观那么简单,他们还包含着一种最早的信念和虔诚。

人们对玉石玉器的感情更不仅仅是喜欢他们漂亮的外观那么简单。

这要讲到关于玉的传说,远古人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他们威力无比,既可以赐福也可以将灾难降临于大地。

为了避凶也为了祈福,人们通过向神灵献上玉和猎物来得到精灵的保护,在先民眼中,玉是具有灵性的,玉是精灵、灵物等神秘化的超越自然的神的载体。

或许是由于它们是由大自然历经几百甚至几千年打造而来,玉透露着一种悠久神秘的气息,每每我看到玉石尤其是没有经过人工打造过的玉石,总感觉那一块块的石头在向我诉说着远古的秘密。

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古老的信仰,甚至已有了宗教、巫术相关的意义。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纹样以人面纹、兽面纹和鸟纹最为常见,还有一些锦地纹及二方连续花纹。

人面纹分为正面人而纹与侧而人而纹两种。

正面人面纹为完整的神像,头部有明显的阔冠,一些学者称之为“介”形冠,冠上有嵌羽毛装饰,人的眼
部为环形:这类图案往往出现于非实用的,与巫术或权力有关的器物上;侧面人像图案有繁有简,一些图案如同正面图案的一半,有明显的羽冠。

一些则很简单,尤其是柱形琮琮角上的人面图案,往往仅有头部的横向额线,鼻部的回纹及环形眼,无其他的面部装饰。

这些图案都是很有宗教意义的。

除了宗教意义,佩戴不同的玉石也用来表示社会等级的不同。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一些高级别墓葬出土了大量玉器,都是玉石经过人工切割、钻孔、雕琢、打磨等多种工艺手段制成。

出土的玉器品类繁杂,包括玉琮、玉璧、玉钺、冠形器、锥形器、三叉形器、柱形器、玉镯、玉璜、玉牌饰、玉串饰、带钩,以及端器、动物性饰件等等,许多器件上还琢刻有神人兽面纹,这些玉器在形制、花纹以及随葬方式上体现出了良渚文化鲜明的等级特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玉石的发现、使用到广泛的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块块普通又不普通的石头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发生着新的作用。

玉也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的自然属性与文化的社会意识糅合起来。

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越来越多的玉的含义给我们传统文化添加了谁也不可争夺的色彩。

有时候,我在想,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和传统文化该是不容置疑的,
并且是全世界该共同珍惜共同保护的。

但是,看着战争时期那些被掠夺的、被破坏的、被摧毁的,更甚是那些在别的国家的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看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们争论那些文化的起源,企图抢夺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感到的是说不出的心酸和无奈,却又是感到并且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我国的玉文化深深扎根于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看着这一块小小的石头,雕琢成一件件小小的饰物,承载着人们一点点欣赏美丽的意识,连接着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信任,包含着一种最早的信念和虔诚,并且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发生着新的作用,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孕育着别人抢夺不了的独具特色的玉文化。

说明:其中对良渚文化玉器纹饰和图案的解释部分参考其他研究文献。

————051230103,张秋月
文物欣赏结课论文
2013.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