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措施_叶榕标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是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森林覆盖率,促进碳减排和气候变化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以达到提高森林碳储量的目标,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速度。
下文将对碳汇造林项目的方法学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规划与选址:碳汇造林项目的规划和选址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对项目所在地区进行碳汇潜力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指标的调查,选择有利于植树造林的地域。
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包括项目的目标、时间计划、预算及资源分配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种苗培育与造林技术:种苗培育是碳汇造林项目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树种,为减少项目成本和提高生态效益,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然后,进行种子采集、筛选和储藏,选择健康、品质好的种子进行培育。
培育技术包括人工育苗和苗圃管理,要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合理的肥水管理,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当苗木达到适宜的生长条件后,即可进行造林。
造林技术包括整地、树穴开挖、栽植和保护等步骤。
在整地过程中,需要进行农草的清理和平整土地,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树穴开挖时,要根据树种的要求开挖合适大小的树穴,并根据土壤条件添加适量的肥料。
栽植时,要保证根系的完整性,调整树苗的高度和角度。
最后,对新植树木进行充分的浇水和管理,包括防治病虫害和杂草控制等。
三、监测与评估:碳汇造林项目的监测与评估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
监测内容包括土壤碳储量、林分生长状态、土壤水分和养分等,通过定期采样和分析数据,评估项目的成效。
同时,还可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包括水土保持、生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监测结果可以为项目管理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提高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四、社会参与与资金筹措:碳汇造林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黄礼祥碳汇造林应根据不同的地类和立地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清山、整地、施基肥和保水措施,从技术上保证造一片林绿一片地。
一是采用人工造林方法,即采用植苗方法,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它土地等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和森林景观,加强碳汇林的培育。
二是采取低效林改造方法,即利用碳汇效果好的阔叶树种,采取疏伐、皆伐等方式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进行改造,增强森林碳汇。
一、林地清理为减少碳排放,林地清理不允许炼山或全垦,采用水平带或垂直带状清理的方法,清理带宽为1.0米,并保留原有乡土乔木树种。
相邻种植带之间设立保留带,保留带上的植被不能清除。
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以改善土壤性状。
二、整地采用明穴整地。
挖穴时把穴土挖出置于穴的两旁,表层土和心土分两边堆放,以便回土时把表土放入穴底。
挖穴应在造林前的冬季进行,让清出的穴土有一段自然风化、熟化的时间,有利于杀死有害的病虫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植穴规格均为40×40×40cm。
植穴按照垂直行布设,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对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避开原有树木、石头等)局部位移,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但要确保规划的造林密度。
三、造林密度根据林地植被现状以及立地条件,包括留存乔木,一般密度为89株/亩。
四、回土与基肥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回穴土,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当回土至50%左右时,基肥与穴土充分混匀后回填至高出穴面10厘米;回土后,穴面开蓄水小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根据立地条件,基肥标准为:复合肥0.15kg/穴或磷肥0.25kg/穴。
五、苗木要求采用一年生、高50cm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根系发达且木质化充分的Ⅰ级容器苗。
此外,尽可能通过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以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有效保证苗木质量和新鲜度。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林业工程造林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利用自然或人工资源进行植树造林,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林木产量和品质、保护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改良、栽植技术、灌溉措施、防火防病措施等,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土壤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林业工程造林时,首先要考虑土壤的改良。
一方面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还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
二、栽植技术栽植技术是林业工程造林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确保树苗的适应性和生长性。
其次要注意树木的整齐度和间距,避免出现过密或过稀的现象。
还要注意树苗的处理和栽植季节,选择适当的栽植工具和方法,确保树木的良好成活。
三、灌溉措施灌溉是林业工程造林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干旱或水分不足的地区更加重要。
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林木的生长需求。
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渗灌等,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四、防火防病措施林业工程造林后的林木也需要进行良好的管理和保护,防火和防病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在干燥季节或易燃地区,要加强火灾防范工作,进行定期巡查、设立防火设施等;同时要关注林木的病害防治,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确保林木的生长健康。
五、科学的管理和保护除了上述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外,林业工程造林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制定科学的经营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森林的动态和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措施;同时还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包括了土壤改良、栽植技术、灌溉措施、防火防病措施、科学管理和保护等多个方面。
试析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

试析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谢少佳(龙川县林业局广东省河源市517300)摘要:本文针对碳汇林树种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选择林地、及时进行抚育和加强后期管理等具体造林技术。
加快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进程,为后续学者研究总结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碳汇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中图分类号:S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0-0267-01引言种植碳汇林可以大大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对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但近几年由于我国对碳汇林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下文着重介绍几种碳汇林的树种选择,并针对相应的造林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碳汇林树种选择1.1固化碳能力强的树种由于碳汇林的重点作用在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化,所以在选择碳汇林树种时,尽量选择固化碳能力强的树种。
刺栲是其中典型树种,由于它常年生长在热带气候环境中,所以它的耐热性和抗旱性比其它树种都要强,可以种植在南方地域,它的生长周期很短,经济投入也会比较少。
1.2生命力强的树种在选择碳汇林树种时,为了摆脱树种的地域性,往往会选择生命力较强的树种。
根据我国各个地域特性,所选树种应该适应当地土质,最好具有可以耐热、耐寒、耐酸碱的特性。
尽量可以使所选树种带来生态效益之外的经济效益,那么就会间接减少碳汇林的资金投入。
1.3稳定性好的树种碳汇林的稳定性也是树种选择关注的重点,因为碳汇林的面积一般是150万亩以上。
如果在生长周期树种出现不稳定因素,都会大大降低碳汇林的生态效益,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整体项目的经济损失。
我国碳汇林一般选择荷树、刺栲、半常绿乔木、枫香树等等树种。
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良种壮苗是实现森林碳汇目的的基础[1]。
2造林技术措施2.1科学选择林地因为碳汇林的面积巨大,所以选择造林地是造林项目的首要问题。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达的背景下,合理运用造林学和生态学,因地制宜选择长远稳定的造林地。
碳汇造林方法解读

碳汇造林方法解读
碳汇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措施,旨在通过种
植树木,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含量。
下面将简要解读碳汇造林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是碳汇造林的重要一环。
不同树木品种具
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因此,在选择种植树
木时应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
常
见的树木品种包括杉木、柏树、松树等。
科学的造林技术是碳汇造林成功的关键。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
意树木的合理布局和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碳汇效率。
此外,要做好树木的保护和护理工作,包括定期修剪、喷洒农药、施肥等措施,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碳汇造林还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
为了提高碳汇效果,可以配植不同层次的植物,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
树林中培育草本植物、灌木和地被植物,既丰富了生态多样性,
又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定期监测和评估是碳汇造林的必要步骤。
通过对树木生长情况、土壤质量和碳汇效果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碳汇
造林的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通过评估碳汇效果的长期变化,可
以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碳汇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碳汇造林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方法。
通过
选择适宜的树木品种、科学施行的造林技术和生态系统建设,可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碳的吸收和固定,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平衡
做出贡献。
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汇计量

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汇计量冷清波;周早弘【摘要】在阐述森林碳汇概念及碳汇计量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对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总碳储量为45.11×106 tC,其中森林植被层碳储量为9.17×106 tC、森林植被枯落物层碳储量为0.94×106 tC、森林土壤层碳储量为35.0×106 tC.运用蓄积、面积估算结果是:总碳储量为40.89×106 tC,其中林分生物量碳储量4.13×106 tC,竹林生物量碳储量0.21×106 tC,经济林碳储量0.61×106 tC,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不变.最后得出东江源区森林系统总碳储量值43×106 tC,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交易潜在价值约合28亿美元.以此,提出了建立东江源区绿色基金会的构想.【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5页(P254-258)【关键词】森林碳汇;碳汇计量方法;东江源区【作者】冷清波;周早弘【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2;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7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流域总面积35 340 km2。
东江源区在江西境内主要是指寻乌、安远、定南3县,江西省境内流域面积3 502km2[1]。
东江水源区是东莞、惠州、深圳和香港的主要水源地,江西省境内年径流量约32亿m3,源区每年输入广东省境内约29.21亿m3。
东江承担着深圳、东莞、广州、惠州和香港的供水重任,加强东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保持其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关系到沿江居民,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为保护好东江源区水源,源区政府和居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据史晓燕[2]等(2012)研究,东江源区寻乌县、安远县和定南县2006—2009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成本分别为20 168.60、21 607.75、125 234.54万元;加上限制发展的机会成本,3县供给成本总投入分别为247 683.6万元、334 876.36万元和231 563.7万元,合计供给总成本为814 123.65万元。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碳汇造林是一种通过大面积种植树木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存储碳的项目,旨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并提供社会经济效益。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包括项目选址、种植树种选择、管理措施和监测评估等方面。
首先,项目选址是碳汇造林项目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选址可以提高造林项目的效益。
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壤质量、降水量、气候条件、水源供应等自然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土地权属、社会经济条件、生态保护等因素。
其次,种植树种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树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树木生长特性、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经济价值等因素。
在一些地区,采用本地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提高树木生长的适应性和生存率,从而增加项目效益。
对于碳汇造林项目来说,管理措施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取得好效果的关键。
管理措施包括育苗、造林和养护等环节。
育苗是指通过繁殖技术繁育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幼苗,以满足造林的需要。
造林是指将幼苗移植到指定地点进行定植。
养护是指对已定植的树木进行适时浇水、除草、修剪、施肥等措施,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此外,为了确保碳汇造林项目的效果和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监测评估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了解树木生长情况、碳吸收量等指标,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监测评估可以通过人工统计、遥感技术、气象数据等多种手段进行。
最后,碳汇造林项目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
除了减缓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外,碳汇造林项目还可以提供经济效益,比如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
因此,在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
总之,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项目选址、树种选择、管理措施和监测评估等。
这些方法学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碳汇造林项目的效益,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碳汇造林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

劳力安排 、 经费预算 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设计 。造林作业 设计文件包括作 业设计说 明书 、 作业设计表 和作业设计 图: ( 1 ) 作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基本情况 、 设 计原 则与依据 、 范 围与布局 、 造林技术设计 、 种苗设计 、 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 施施工设 计 、 工作量与投资预算 、 效益评价 、 管理措施等 ; ( 2 ) 作业设 计表包 括基本 情况表 、 造 林作业设 计一 览表及 汇总
打穴 、 栽植覆土 、 补植抚育 等每项作业工序制定可操作 性强 的技术标准 , 标 明工作量和工序完成 时间以及各工序平均施
T人数。
2 . 1 . 5 其他相 关工作
一是根据 国家和广东省对碳 汇造林
2 提 高工 程质 量的主 要技 术措 施
2 . 1 准 备 阶 段
的有关规定来制定具体管理方法 。二是做好招投标 工作 , 确 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招投标T作 中, 可根据具体情况
表、 分 树种 种苗 需求 量表 、 森林 保护 及配 套基 础设 施年 度
作业设 计表 、 投 资预算表 等 ; ( 3 ) 作业设 计 图包 括 以地形 图 为底 图的造 林 小班 设计 图 ( 1 / 5 0 0 0或 1 / 1 0 0 0 0 ) 和位 置 图 ( 1 / 2 5 0 0 0 或1 / 5 0 0 0 0 ) 、 造林模式示意图 、 森林保护及配套基
控制3 个方 面 , 质量控制是较 为重要的环节。碳汇造林工程
质量 的特点 与建筑等其他行业不 同, 有其特殊性 。一是影响 因素多 。造林工 程质量 受多种 因素影 响 , 如规划 、 设计 、 山
地、 土壤 、 苗木 、 气候 、 施工方法 、 施工工序 、 技术措施 、 人员素 质、 工期 、 工程造价等 , 这些 因素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 目 质量 。二是质量波动大 。由于影响造林工程的因素多 , 其 中 任一 因素发生变动 , 都会使 工程 质量产生波动 。特别是碳汇 造林实施林地大 多存在面广 、 点多、 立地条件多样化的特点 , 更 增加了施_ T难度 。三是质量 隐蔽性 。在造林 工程施工过 程中, 存在整地 、 施肥 、 植苗等诸 多隐蔽工程 , 因此 , 工程质量 存 在隐蔽性。 四是终检 的局 限性 。工程项 目的终检 f 竣工验 收) 无 法进行工程 内在质量 的检验 , 难 以发 现隐蔽 的质量缺 陷。五是季节性强 。造林工程季节性强 , 须在适宜栽植 的季 节中选择适宜 天气 进行栽植 。六 是市场化程度 低。造林工 程 因有资质施 工单 位少 、 工程造价低 和地方 保护等原 因 , 造 成行业 内竞争不充分 , 市场化程度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江流域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叶榕标1,陈耀辉1,张宋英1,黄礼祥2(1.广东省东江林场,广东紫金517465;2.广东省连平县林业局,广东连平517100)摘要:根据碳汇林的特殊性,针对东江流域“一消灭三改造”方式碳汇林建设情况,总结了东江流域碳汇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技术和主要树种选择和配置方法,并全面阐述了碳汇林在林地清理、整地、回土施基肥、苗木要求、栽植补植和抚育管护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对碳汇林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碳汇造林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碳汇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收稿日期:2012-11-06作者简介:叶榕标(1965—),男,广东紫金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林、森工)技术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059-021 引言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属自然科学范畴。
而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林业碳汇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
发展林业碳汇可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即“双增目标”)。
广东也明确提出将率先建设成为“森林碳汇第一省”的目标,推进“一消灭三改造”森林碳汇工程,碳汇林建设被列为2012年广东省的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提出在2012~2015年全省规划完成93万hm2碳汇林建设任务。
东江为珠江流域的三大水系之一,东江流域碳汇林建设自然是广东省碳汇林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广东省碳汇林工程建设主要为消灭宜林荒山荒地,改造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速生丰产林(主要指低效桉树林)。
在概念上,碳汇造林是指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与监测而展开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与普通造林相比,碳汇造林更加突出了森林的碳汇功能,因此在树种选择及配置上有特殊要求,同时在造林地选择、基线调查、造林施工、抚育管护上也有别于一般造林。
根据碳汇林的特殊性,针对东江流域碳汇林建设情况,现就碳汇林树种选择和主要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碳汇林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2 碳汇林主要树种选择和配置技术2.1 树种选择根据碳汇林是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这一功能要求,结合东江流域主要造林树种资源,筛选适生性好、碳汇能力强的树种。
碳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守三个原则。
一是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三是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
因此,树种选择首先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应选择固碳能力强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以上选择的原则和要求,东江流域碳汇造树种常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
主要碳汇造林树种为樟树、黄樟、阴香、华润楠、山杜英、火力楠、红锥、米椎、锥栗、荷木、枫树、黎蒴、麻楝、紫薇、南酸枣、红苞木、白兰、翻白叶树、石栗、降真香、香椿、红鳞蒲桃、降香黄檀、乳源木莲、榕树、仪花等。
2.2 树种配置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在树种的科学配置上,立足于当地丰富的阔叶树种资源,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立体混交林结构,将碳汇林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有机融合。
在保证碳汇林功能性要求上,充分体现东江流域特色,结合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兼顾植物多样性的需要,因地制宜,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科学配置树种结构。
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又可以达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东江流域主要树种结构配置为多树种混交,根据确定的碳汇造林树种,科学进行配比。
种配比确定后,按要求采用株间、行间、随机自然混交的方式,减少种间竞争,增强依存关系,以利于林分结构的稳定。
建设实践中,主要树种配比一般采用阔叶混交林营造模式,总体要求采用4种以上树种进行随机混交,单个树种比例不能大于30%。
一是木荷30%、红锥30%,其它2种以上阔叶树40%,科学搭配共同营造,进行随机混交。
山脊及林地中上部多种木荷,林地中下部多种红锥、樟树、阴香、火力楠等阔叶树。
二是木荷30%、枫香30%、火力楠20%,其它阔叶树2种以上占20%的树种比例混交造林。
混交方式按照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随机混交方式,952012年11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1期要求相邻的同一树种原则上不超过5株。
三是主选树种以荷木、红椎、藜蒴、枫香、香樟、石栎为主,选择其中3种以上,占比70%以上,适当搭配火力楠、红花荷等树种,占比不超过30%。
3 造林技术措施分析根据不同的地类和立地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清山、整地、施基肥和保水措施,从技术上保证造一片林绿一片地。
一是采用人工造林方法,即采用植苗方法,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它土地等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和森林景观,加强碳汇林的培育。
二是采取低效林改造方法,即利用碳汇效果好的阔叶树种,采取疏伐、皆伐等方式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进行改造,增强森林碳汇。
3.1 林地清理为减少碳排放,林地清理不允许炼山或全垦,采用水平带或垂直带状清理的方法,清理带宽为1.0m,并保留原有乡土乔木树种。
相邻种植带之间设立保留带,保留带上的植被不能清除。
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以改善土壤性状。
3.2 整地采用明穴整地。
挖穴时把穴土挖出置于穴的两旁,表层土和心土分两边堆放,以便回土时把表土放入穴底。
挖穴应在造林前的冬季进行,让清出的穴土有一段自然风化、熟化的时间,有利于杀死有害的病虫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植穴规格均为40cm×40cm×40cm。
植穴按照垂直行布设,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对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避开原有树木、石头等)局部位移,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但要确保规划的造林密度。
3.3 造林密度根据林地植被现状以及立地条件,包括留存乔木,一般密度为89株/亩。
3.4 回土与基肥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回穴土,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当回土至50%左右时,基肥与穴土充分混匀后回填至高出穴面10cm;回土后,穴面开蓄水小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根据立地条件,基肥标准为:复合肥0.15kg/穴或磷肥0.25kg/穴。
3.5 苗木要求采用一年生、高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根系发达且木质化充分的Ⅰ级容器苗。
此外,尽可能通过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以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有效保证苗木质量和新鲜度。
3.6 栽植和补植栽植应在早春雨透后的阴雨天进行,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
栽植时先在植穴中央挖好栽植孔,去营养袋并保持土球完整,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回填细土并压实,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
继续回土至穴面,压实后再回松土呈馒头状,比原苗蔸深栽2cm以上,以减少水分蒸发。
此外,根据气候情况,适当采用生根粉、地膜覆盖、保水剂和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新技术,以提高碳汇造林成活率。
栽植后1个月要全面检查成活率,发现死株、漏栽的应及时补植。
3.7 抚育和管护抚育是促进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的重要措施。
设计连续抚育3年3次,即第1、第2、第3年初夏各1次,在6~7月抚育。
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除草、松土、培土、追肥、补植,除草要求铲除以植株为中心1m2范围内的杂草。
补植在初次抚育时进行,应全面检查植株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苗。
抚育时进行追肥,每次施放复合肥0.15kg/穴。
具体施肥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5~10cm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对于造林地在人畜活动频繁的路边,村边,采取相关方法进行封禁,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
3.8 其他工作主要抓好资料整理,调查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等。
根据项目各相关资料整理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长期跟踪做好评价项目执行的效果和效益情况,并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对应的奖惩制度绩效预算制度。
4 建议与对策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如何将碳汇林建设的相关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是关键,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1)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项目责任制(法人负责制)、项目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监理制)、项目合同制度、定期联合检查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财务报帐制度等。
项目完成必须凭验收结果鉴定书(或竣工验收报告)和财务决算书,进行资金拨付。
(2)抓好造林质量现场管理。
在现场管理上,将任务分解到山头地块,专人负责,做到各工序施工前有培训,施工中有跟班,施工后有自查,每道工序和技术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3)严格实行工序管理。
按设计标准对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管理,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均需进行质量检查,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进行返工,直至达到合格标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4)抓好抚育管护,实行绩效管理制度。
“三分种、七分管”,加强对造林地的管护,通过树立宣传牌、落实护林员巡山护林等措施防止人畜践踏和火灾的发生,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造林成效。
抓好后期抚育,确保实现绩效目标。
(5)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苗木、资金、施工和组织管理等准备工作。
(6)做好持续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1]李怒云,吕 佳.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碳汇造林技术规程碳汇造林验收办法(试行)[R].北京: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2010.[3]刘周全,吴焕忠,黎荣彬.广东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与潜力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1(1):27~28.06叶榕标,等:东江流域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资源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