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无电压比较器的欠压保护电路
欠电压保护器工作原理

欠电压保护器工作原理
欠电压保护器是一种电气设备,用于保护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不受欠电压(即电压低于设定阈值)的影响。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检测:欠电压保护器通过连接到电源或电路中的电压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电压的变化。
传感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可用数值。
2. 比较:欠电压保护器将监测到的电压数值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监测到的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欠电压保护器将判断欠电压事件发生。
3. 触发:一旦欠电压保护器检测到欠电压事件发生,它将触发相关的操作。
通常情况下,欠电压保护器会断开电路,防止电器设备继续运行或遭受损坏。
有些保护器还可以通过触发警报或发送信号来警示操作员。
4. 复位:在电压恢复正常之后,欠电压保护器通常有一个自动复位功能,它将重新连接电路,使电器设备能够继续正常供电。
总的来说,欠电压保护器通过实时监测电压,并在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电器设备受到损坏或故障。
这种保护器在各种电力系统和设备中广泛使用,以确保电压稳定,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反激_副边反馈_输入欠压_过压__理论说明

反激副边反馈输入欠压过压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反激和副边反馈两种电路理论进行说明,并进一步介绍输入欠压和过压的相关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是电源设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能够影响电路稳定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保护措施以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反激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将探讨副边反馈作为一种控制技术,在电源设计中的作用、原理以及具体应用实例。
第四部分将着重阐述输入欠压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介绍相关保护技术和实施方法。
第五部分将介绍过压概念的形成原因、对电路及设备可能造成的损坏及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过压保护技术与应用场景。
最后,文章结尾将总结本文内容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反激、副边反馈、输入欠压和过压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读者提供对这些电路中关键概念和技术的全面理解。
通过学习本文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以确保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在这些领域中可能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并给出相应建议。
2. 反激理论说明:2.1 反激原理:反激(flyback)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切换器的开关操作,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然后经过变压器进行电压升降,并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所需的输出电压。
在反激拓扑中,将输入直流电源通过一个大电感一次性储能,在开关关闭时,储能元件放出能量给负载。
由于能量被存储并释放,因此该拓扑得名“反激”。
2.2 反激电路设计:反激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多个要素以实现稳定的转换效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开关器件,如MOSFET或IGBT,以实现高效能的能量传输。
其次,在选取变压器时需要根据输入和输出参数进行匹配,并考虑安全间隔以避免击穿等问题。
uvlo欠压保护电路原理

UVLO欠压保护电路原理1. UVLO(欠压锁定)概述- 定义与基本原理:UVLO是一种欠压保护技术,用于防止电路在输入电压低于某个阈值时正常工作。
它通过监测输入电压,当电压降至设定值以下时,触发保护机制,防止设备损坏。
- 应用领域:UVLO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电源管理模块、电源适配器、DC-DC转换器等。
它确保这些设备在不稳定或低电压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工作原理:UVLO工作原理基于一个比较器,监测输入电压并将其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当输入电压低于阈值时,UVLO触发,切断电源或启动相应的保护机制。
2. UVLO的设计要点- 阈值设定:UVLO的有效性取决于准确的阈值设定。
设计师需根据特定应用的电源要求选择适当的阈值,确保在低电压条件下及时触发保护。
- 滞回特性:UVLO通常设计具有一定的滞回特性,以防止在边缘电压处于临界值时发生不稳定的切换。
滞回确保在电压上升时,设备不会过早地恢复正常工作。
- 延时机制:为防止瞬态干扰触发误报,UVLO常常包含延时机制。
通过延时,可以确保输入电压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在低电压区域,而不是由于瞬时波动导致误报。
- 精准度与灵敏度:UVLO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高精度和灵敏的UVLO能够更精确地监测电压变化,并在必要时迅速作出响应。
3. UVLO与系统稳定性- 防止欠压故障:UVLO通过防止系统在欠压状态下工作,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电压不足而导致的系统故障。
这对于电源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对电压要求较高的敏感设备。
- 稳定电源输出:UVLO有助于维持电源输出的稳定性。
在低电压条件下,电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和功率,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UVLO的作用在于及时发现并避免这种情况。
- 降低热损耗:在欠压状态下工作可能导致电源电路大量电流通过,产生过多的热损耗。
UVLO通过阻止在不稳定条件下的运行,有助于减少这种热损耗。
4. UVLO的实际应用案例- 电源管理芯片:UVLO广泛嵌入在各种电源管理芯片中,如稳压器、开关电源控制器等。
夏普70LX550A电源板电路分析与维修.

夏普52 60 70LX550A电源板电路分析与实测数据该电源由以下电路组成:付电源电路、PFC电路、主开关电源。
一:付电源电路:即待机电源电路,位号是IC7011,芯片型号是MIP2M20M,配套开关电源变压器是T7001,稳压光耦是IC7003。
IC7011各脚电压:1: 5.9V 2: 1.9V 3: 2.5V 4:18.3V 5: 390V 7: 0V 8: 1.3VQ7063电压:C极:19.4V B极:19V E极:18.3V.IC7003各脚电压:1: 5.4V 2: 4.4V 3: 地4:1.6VQ7002各脚电压C极:18.3V B极:16.3V E极:15.7VIC7007各脚电压:1:2.5V 2: 地3: 4.4VC7054电压:5.7V C7057: 5.7V C7108: 46.3V Q7021:C极:46.3V B极:12V E极:11.5VQ7022: E极:15.2V B极:14.5V C极:15.1V Q7023:C极:0V E极:0V B极:0.6VQ7011:E极:0V C极:5.8V B极:-1.1V Q7010:C极:0.6V B极:0V E极:0VQ7068:B极:0.6V C极:0V E极:0V Q7070:C极:13.2V B极:0V E极:0V的初级1脚,通过变压器3脚加到待机电源芯片IC7011内MOS型开关管的D极,D7012、D7013并联在开关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用于吸引尖峰脉冲,防止击穿待机电源块内的MOS型开关管,该IC的7脚是内部MOS开关管的S极,7脚接地。
进入机内的220V电源电压,经D7011整流-------R7019-------R7441-------R7442--------R7443-----R7020------R7021,把R7021上分得的电压,加到待机电源块的8脚,用于检测市电的高低,当市电过低时,8脚的电压降低,待机电源IC就会进入保护停止工作状态,市电正常时,该脚电压在1.3V。
一款无电压比较器的欠压保护电路

+ × :
用基于双极 型晶体 管伏安特性 的无电压 比较器 欠压 保护 结构 ,如 图2 示 ,其 所
中 为 采样 电压 。
= r s 丽R
如 图4 所 示 欠 压 保 护 电路 ,通 过 电 S 流 镜采 样 ,并使 用 电流 比较 器 ,比较 』 。 、 L的 大 小 。 当 电源 电压 正 常 时 , ,
图4欠压保护实际电路
片。 l 2 【 一 2 R - ) 】= 2 j :p ( + 1 一 J 2 由于M S l 2 寸相 同 ,且Q 0 管M 、M 尺 2 其 中,P O 管M 与 电阻R 起迟滞 的 MS 3 4
与 0 发 射 结 面 积 比为 n 所 以 当 I = 1 , 1
采 用 防 弧 线 夹 或 防 雷 支 柱 绝 缘 子 虽
并 发 明避 雷 针 后 ,人 们 意 识 到 避 雷 针 实 放 , 当 雷 电波 尖 峰 过 后 , 避 雷 器 阻抗 上 然 能 解 决 架 空绝 缘 导 线 雷 击 断 线 , 但 并 际上 就 是 引 雷 针 , 引 导 雷 电 通 过 避 雷 针 升 ,架 空 导 线 与 地 之 间 恢 复 断 开 状态 。 不 能 减 少 跳 闸 , 主 要 是 由于 防 弧 线 夹 或 进 行 放 电 ,并 让 雷 电流 沿 避 雷 针 的 接 地 避 雷 器 遭 到 雷 击 后 , 有 可 能 损 坏 出 防 雷 支 柱 绝 缘 子 不 能 迅 速 断弧 , 必 须 要 引下 线入 地 泄 放 。 随着 大 量 的 研 究 试 验 现 开 路 或 短 路 状 态 。 如 果 避 雷 器 发 生 短 经 过 四 、五 个 工 频 周 期 才 能 断 弧 。 以及 长 期 的 运 行 经 验 表 明 , 避 雷 针 的保 路 , 可 能 导 致 架 空 导 线 通 过 短 路 的避 雷
ATX电源用TL494制作的ATX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图过流,过压,欠压保护详解

用TL494制作的ATX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图过流,过压,欠压保护详解本开头电源控制电路采用TL494(有的电源采用KA7500B,其管脚功能与TL494相同,可互换)及LM339集成电路(以下简称494和339)。494是双排16脚集成电路,工作电压7~40V。它含有由{14}脚输出的+5V基准电源,输出电压为+5V(±0.05V),最大输出电流250mA;一个频率可调的锯齿波产生电路ATX电源的控制电路见图1。控制电路采用TL494(有的电源采用KA7500B,其管脚功能与TL494相同,可互换)及LM339集成电路(以下简称494和339)。494是双排16脚集成电路,工作电压7~40V。它含有由{14}脚输出的+5V基准电源,输出电压为+5V(±0.05V),最大输出电流250mA;一个频率可调的锯齿波产生电路,振荡频率由{5}脚外接电容及{6}脚外接电阻来决定。{13}脚为高电平时,由{8}脚及{11}脚输出双路反相(即推挽工作方式)的脉宽调制信号。本例为此种工作方式,故将{13}脚与{14}脚相连接。比较器是一种运算放大器,符号用三角形表示,它有一个同相输入端“+”;一个反相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比较器同相端电平若高于反相端电平,则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反之输出低电平。494内的比较放大器有四个,为叙述方便,在图1中用小写字母a、b、c、d来表示。其中a是死区时间比较器。因两个作逆变工作的三极管串联后接到+310V的直流电源上,若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就会形成对直流电源的短路。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可能发生在一个管子从截止转为导通,而另一个管子由导通转为截止的时候。因为管子在转换时有时间的延迟,截止的管子已经转为导通了,但导通的管子尚未完全转为截止,于是两个管子都呈导通状态而形成对直流电源的短路。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494设置了死区时间比较器a。从图1可以看出,在比较器a的反相输入端串联了一个“电源”,正极接反相端,负极接494的{4}脚。A比较器同相端输入的锯齿波信号,只有大于“电源”电压的部分才有输出,在三极管导通变为截止与截止转为导通期间,也就是死区时间,494没有脉冲输出,避免了对直流电源的短路。死区时间还可由{4}脚外接的电平来控制,{4}脚的电平上升,死区时间变宽,494输出的脉冲就变窄了,若{4}脚的电平超过了锯齿波的峰值电压,494就进入了保护状态,{8}脚和{11}脚就不输出脉冲了。494内部还有3个二输入端与门(用1、2、3表示)、两个二输入端与非门、反相器、T触发器等电路。与门是这样一种电路,只有所有的输入端都是高电平,输出端才能输出高电平;若有一个输入端为低电平,则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反相器的作用是把输入信号隔离放大后反相输出。与非门则相当于一个与门和一个反相器的组合。T触发器的作用是:每输入一个脉冲,输出端的电平就变化一次。如输出端Q为低电平,输入一个脉冲后,Q变为高电平,再输入一个脉冲,Q又回到低电平。比较器、与门、反相器、T触发器以及锯齿波振荡器及{8}脚、{11}脚输出的波形见图2。339是四比较过流保护过压保护一、产生PW-OK信号PC主机要求各路电源稳定之后才工作,以保护各元器件不致因电压不稳而损坏,故设置了PW-OK信号(约的C比较器的输出端{14}脚为零电平。另外,339的{1}脚低电平信号因D34的钳位作用,也使{14}脚为低电平,经R50和R63使{11}脚亦为低电平。因此D比较器的输出端{13}脚为低电平,也就是PW-OK信号为低电平,主机不会工作。开启主机时,通过人工或遥控操作闭合了与PS-ON相关的开关,PS-ON呈低电平,经R37使339的反相端{6}脚为低电平,B比较器{1}脚输出高电平,D35、D36反偏截止,A比较器的输出电平则由{5}脚与{4}脚的电平决定。正常工作时,{5}脚电平低于{4}脚电平,{2}脚输出低电平,经R41送到494的{4}脚,使{4}脚的电平变为低电平,锯齿波振荡信号可以从死区时间比较器a输出脉冲信号,另一方面,振荡信号送到了PWM比较器b 的同相输入端,PWM比较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宽度,则是由494的{1}脚的电平(也就是负载的大小)与{16}脚的电平来决定。PWM比较器输出的脉冲信号,最后经缓冲放大器放大后,从{8}、{11}脚输出脉冲信号,ATX电源向主机输出±5V、±12V、+3.3V电源。此过程因C35的充电有数百毫秒的延时,但对主机开机并无影响。494的{1}脚从+5V、+12V经取样电阻R15、R16得到电压,其电平略高于{2}脚电平,{3}脚输出高电平,经R48使339的{9}脚得到高电平,其电平高于{8}脚电平,因而{14}脚输出高电平,此电平经R50与基准+5V电源经R64共同对C39充电,经数百毫秒后,{11}脚电平升到高于{10}脚电平时,D比较器{13}脚输出高电平,此电平经R49反馈至{11}脚,维持{11}脚处于高电平状态,故{13}脚输出稳定的高电平PW-OK信号,主机检测到此信号后即开始正常工作。关机时,主机内开关使PS-ON呈高电平,此时339的{6}脚电平高于{7}脚,{1}脚输出低电平,因二极管D34的钳位作用,{14}脚呈低电平,C39对C比较器及B比较器放电,很快{11}脚呈低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即PW-OK信号呈低电平。在339的{1}脚为低电平时,经D36使{4}臆脚为低电平,{2}脚输出高电平,经R41传送到494的{4}脚,但因C35电位不能突变,经数百毫秒的放电后方使494的{4}脚转为高电平,从而封锁正负脉冲的输出,主机进入待机状态。上述的过程中,关机时C39和C35都要放电,但因放电时间常数不同,C39放电较快,故PW-OK信号先于各电源变成低电平,满足了主机关机的需要。此外,关机时因各路输出电源的电解电容放电需要时间,也使PW-OK信号先于各电源回到低电平。二、稳压494的{2}脚经R47与基准电压+5V相连,维持较好的稳定电压,而{1}脚则与取样电阻R15、R16与+5V、+12V相连接,正常的情况下,{1}脚电平与{2}脚电平相等或略高。当输出电压升高时(无论+5V或+12V),{1}脚电平高于{2}脚电平,c比较器输出误差电压与锯齿波振荡脉冲在PWM比较器b进行比较使输出脉冲宽度变窄,输出电压回落到标准值,反之则促使振荡脉冲宽度增加,输出电压回升。由于494内的放大器增益很高,故稳压精度很好。从稳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ATX电源输出电压偏高或偏低的维修方法。如果输出电压偏低,可在494的{1}脚对地并联电阻,或是把R47的电阻增大。要是电源的输出偏高,则可在{2}脚对地并联电阻,也可以用增大R33或取下R69、R35来降低输出电压。三、过流保护过流保护的原理是基于负载愈大,Q3、Q4集电极的脉冲电压也愈高,也即是R13(1.5kΩ)上的电压也愈高,从这里采样经D14整流和C36滤波,再经R54、R55并联电阻与R51、R56、R58等组成的分压电路送到494的{16}脚。随着负载的加重,{16}脚的电平也随之上升,当超过{15}脚的电平时,误差放大器输出的误差电压促使调制脉冲的宽度变窄从而使负载电流减小。另外,从R56、R58并联电阻获得的分压再经R52送到339的{5}脚,当{5}脚的电平超过{4}脚时,{2}脚即输出高电平送到494的{4}脚,494停止输出脉冲信号,终止±5V、±12V、+3.3V 电源的输出,达到过流及短路保护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494的{16}脚电平的高低只能改变输出脉冲的宽度,但不影响494的{4}脚电平状态,而339的{5}脚电平一旦超过{4}脚的电平,339的{2}脚就送出高电平去封锁449的脉冲输出,终止±5V、±12V、+3.3V电源的输出,同时{2}脚的高电平经R59和二极管D39反馈到{5}脚,维持{5}脚处于高电平状态,此时若过载或短路状态消失,494的{4}脚仍维持高电平,±5V与±12V、+3.3V电源仍不能输出,只有切断交流市电的输入,再重新接通交流电,方可再次开机。四、过压保护过电压保护由R17和稳压管Z02并联电路从+5V采样,经D37送到339的{5}脚。若+5V电源由于某种原因升高,339的{5}脚电平也会随之升高,当超过{4}脚电平时,{2}脚即送出高电平去494的{4}脚,封锁±5V、±12V、+3.3V电源的输出,达到过电压保护的目的。正常工作时,R17上的压降不大,Z02截止送到{5}脚的电压较低,若+5V电源的电压上升,使R17上的压降超过Z02的稳压值,Z02导通,+5V电源上升后的电压值全部加到339的{5}脚上,促使其快速封锁494脉冲的输出,以保护电源五、欠压保护欠压保护从-5V的D32及-12V处的R14取样,经R34和D37送到339的{5}脚。若因某种原因使输出电压过低时,-12V及-5V电压的负值也会随之减小,也就是电压值上升,经R34及D37送往339的{5}脚使电平上升,339的{2}脚送出高电平到494的{4}脚,从而封锁449脉冲的输出,实现欠压保护。二极管D32在导通时,其电压降与通过的电流基本无关,保持在0.6V~0.7V,于是-5V电压的减少量会全部传送到D32的负端,提高了欠压保护的灵敏度。六、电源保护电路故障的维修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各种保护电路最终都是通过控制339的{5}脚电平来控制494的{4}脚电平实现的。正常工作时,339的{5}脚电平低于339的{4}脚电平,339的{2}脚输出低电平,使494的{4}脚呈低电平状态(约为0.25V)。若339的{5}脚电平高于339的{4}脚电平,339的{2}脚输出高电平,于是494的{4}脚变为高电平,电源就进入了保护状态,终止各路电源的输出。因此ATX电源出了故障,若电源的整流、滤波、逆变以及辅助电源均完好,则要检查339的{4}、{5}脚的电平。若是{5}脚电平高于{4}脚的电平,表示电源进入了保护状态。下一步则找出是什么原因使电源进入了保护状态。可检查与339的{5}脚相连各支路另一端的电压是不是比{5}脚电压高,高出{5}脚电压的支路就是故障所在的支路。另外,也可以用断开与{5}脚相连的一个个支路,若是断开某一条支路后{5}脚的电平正常了,那么故障就出在这一条支路上。再沿着这条支路往下查,很快就可以把故障排除。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加以说明。1.一台SLPS-250ATXC电源的输出电压偏低。空载下,+5V电源的电压只有+1.8V,其他各路电压也按比例同样下降。电源是采用TL494及LM339集成电路的典型ATX电路。检查494的{4}脚电压为+2.6V。电路似乎处于保护状态。但保护状态时各路输出的电压均应为零,而现在却是正常电压的三分之一,令人费解。试着把494的第{4}脚接地,电源立即输出正常。{4}脚接地就正常工作,说明494并未损坏,问题可能出在339以及有关的电路。用万用表查339管脚的电压,当查到第{4}脚及{7}脚时,各路电源均正常了。甚至只用一条表笔去碰{7}脚或{4}脚,也可使电源恢复正常工作。这等于在{4}脚或{7}脚上加了一条“天线”,天线接收了外来信号电源就工作正常了!我试了试天线的长度,40厘米以下对电源不起作用,长度增加了,输出电压也随着增加,达到1米左右时,输出电压就正常了,494的{4}脚电压也恢复到0V。但电源要用“天线”才能工作,说明还有故障未找到。再检查339的{4}脚与{5}脚的电压,{5}脚电压为2.4V,{4}脚的电压为1.2V,输出端{2}脚的电压为2.9V。(这部分电路见图3)。但是339的{2}脚高电位,必须由{5}脚电位高于{4}脚的电位时才能产生,那{5}脚最初的高电位是怎么来的?把与{5}脚相连的各支路断开试一试。在断开c支路以后,电源就正常了。沿着D2往下找,最后在+3.3V电源处对地接一个1000μF的电容时,电源就正常了。再检查+3.3V电源原来的滤波电容,发现已经失效。更换电容后494的{4}脚电压恢复正常,用表笔去碰触339的{4}脚或{7}脚也不起作用,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什么+3.3V电源的滤波电容失效会造成输出电压偏低?+3.3V电源在没有电容滤波时,输出的直流电源中含有很强的由逆变功率管输出的脉冲成分,通过D3及D2送到LM339的{5}脚,使{5}脚的电平高于{4}脚的电平,电源进入了保护状态。从+20V 电源经R3、D1、R2和三个并联电阻到接地的支路中,三个电阻并联后的电阻值是2.43kΩ,再略去其他支路的影响,可以估算出{5}脚的电压大约是2.3V,因二极管D1的钳位作用,{2}脚输出电压只能在2.9V左右,经R1送到TL494的{4}脚,减去电阻R1的降压,494的{4}脚电压就是2.6V了。在此电压下,494会输出较窄的脉冲,于是在空载下,+5V电源有约1.8V的电压输出。解决的办法可在d支路中串联一个47kΩ的电阻,并把R2由3.9kΩ换成100kΩ就行了。经这样处理后,不论是正常工作或是保护状态,各路电源的输出电压和各管脚的电压均正常了。而R2电阻的改动,也不会影响电源的过载保护性能。至此,电源的故障才完全得到了解决(爱好者手中若有SLPS-250ATXC电源,可参考此例加一个47kΩ电阻以提高电源的保护性能)。为什么339的{4}脚加了天线会正常工作呢?这是{2}脚经D1反馈到{5}脚后,产生了轻微的高频寄生振荡。{4}脚或{7}脚接了天线以后,破坏了电路的振荡条件,使{4}脚的电压升高,当超过{5}脚的电压时,{2}脚送出0V的低电平信号到494的{4}脚,电源就工作正常了。同样,在D1支路中串联了47kΩ电阻后,增加了阻尼因数,破坏了电路的振荡条件,电源也就正常了。此时若取下+3.3V电源处新加的电解电容,通电后,电源会立即进入保护状态,各路电源都没有输出。2.一台新时代HY-ATX300电源,空载时输出电压正常,但不能带动负载。检查494各个管脚的电压,发现{12}脚的电压只有10V,这是造成不能带动负载的原因。在辅助电源逆变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1加上16.5V的高频电压,测得次级+5VSB挡线圈3的电压是0.9V,向494集成电路{12}脚供电线圈4的电压为1.5V,约是+5VSB挡线圈电压的 1.7倍。电源的+5VSB电源是直接从线圈3经整流和滤波后得到,+5VSB电源的稳压则是借助WD431稳压集成电路和光电耦合器反馈回逆变三极管得到的,如图4所示。由此可以算出线圈4的电压为5×1.7=8.5V,因负载较轻,经电容滤波后的电压就是10V左右了。由此说明T3脉冲变压器线圈4的匝数少了。拆开T3变压器,得到各绕组的匝数为:初级2×110匝;反馈绕组10匝;+5VSB绕组12匝;绕组4的匝数是8匝。重新绕制绕组4,把匝数由原来的8匝增加到20匝,其余绕组的匝数不变。绕好后上机实验,494集成电路{12}脚的电压上升到17V,电源的输入功率可达130W,故障排除。从故障现象看,可能是工厂生产时将变压器装错了。。
36v欠压保护电路图大全(六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

36v欠压保护电路图大全(六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36v欠压保护电路图(一)电路工作原理:输出电压低于规定值时,反映了输入直流电源、开关稳压器内部或者输出负载发生了异常。
输入直流电源电压下降到规定值之下时,会导致开关稳压器的输出电压跌落,输入电流增大,既危及开关三极管,也危及输入电源。
因此,要设欠电压保护。
简单的欠电压保护如图1所示。
当未稳压输入的电压值正常时,稳压管ZD击穿,晶体管V导通,继电器动作,触点吸合,开关稳压器加电。
当输入低于所允许的最低电压值时,稳压管ZD不通,V截止,触点跳开,开关稳压器不能工作。
开关稳压器内部,由于控制电路失常或者开关三极管失效会使输出电压下降;负载发生短路也会使输出电压下降。
特别在升压型或反相升压型的直流开关稳压器中欠电压的保护是跟过电流保护紧密相关的,因而更加重要。
实现方法是在开关稳压器的输出端接电压比较器,如图2所示。
正常时,比较器没有输出,一旦电压跌落在允许值之下比较器就翻转,驱动告警电路;同时反馈到开关稳压器的控制电路,使开关三极管截止或切断输入电源。
36v欠压保护电路图(二)电路工作原理:本电路由11个元件组成,电路简洁,反应灵敏,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宽广,电压范围和功率容量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器件而改变,并且可采用贴片元件,使体积进一步减小。
电路如上图所示。
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b点电位较高,故a点电位相应也较高;晶闸管导通,所以Ql导通,输出端的负载正常1工作。
当输入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b点电位相应下降,Q2导通程度减弱使a点电位降低,可控硅关断,使Ql截止,切断了对负载的供电。
当外部电压正常或电池充足电后,对其手动复位即可。
若需安装指示电路可按下图所示安装,采用三色发光二极管进行指示即可。
本电路可用于电动车、充电灯、矿灯等对铅酸电池进行过放电保护,也可接入低压直流供电回路中保护负载。
在此,在应用铅酸电池的场合中,应尽量加装欠压保护器,并能在单格电压降至1.9V左右时实行保护,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ltc4367工作原理

ltc4367工作原理LTC4367是一款具有过压和欠压保护功能的器件,它能够有效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和欠电压的损害。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LTC4367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其内部的电压比较器和控制逻辑电路。
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的过压阈值时,LTC4367会立即断开电源电路,将过电压保护信号发送给外部系统。
而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的欠压阈值时,LTC4367也会断开电源电路,以防止电路受到欠电压损害。
LTC4367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简单描述:1. 输入电压通过LTC4367进入电路,同时经过一个电压分压网络。
2. 分压网络将输入电压分压为LTC4367可接受的电压范围内的电压。
3. 分压后的电压与LTC4367内部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
4. 如果分压后的电压超过设定的过压阈值,LTC4367会立即切断电源电路,以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影响。
5. 如果分压后的电压低于设定的欠压阈值,LTC4367也会切断电源电路,以防止电路受到欠电压损害。
LTC4367的过压和欠压保护功能使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电源管理系统中,LTC4367可以用于保护电路免受输入电压突变或故障引起的损害。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LTC4367可以用于保护设备免受电网电压异常波动的影响。
此外,LTC4367还可以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电动车充电系统等多种场景。
除了过压和欠压保护功能,LTC4367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增强了其在电路保护方面的应用性能。
例如,LTC4367具有低功耗特性,工作时只消耗非常少的电流。
此外,它还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能够在输入电压异常时迅速切断电源电路,有效保护电路系统。
此外,LTC4367还提供了灵活的配置选项,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LTC4367作为一款具有过压和欠压保护功能的器件,通过内部的电压比较器和控制逻辑电路,能够实时监测输入电压并在超过设定阈值时切断电源电路,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和欠电压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一款无电压比较器的欠压保护电路
作者:王智鹏杨虹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3期
【摘要】基于双极型晶体管的伏安特性,设计了一款可独立工作的欠压保护电路。
该电路工作无需依赖外部模块提供的基准电压和偏置电流,有效的增强了模块保护能力和可靠性。
使用华润上华CSMC 0.5u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以及版图设计;对电源电压在3.9至4.3V之
间仿真,结果表明电路保护功能正常,并具有90mV(可调)的迟滞功能,可有效防止电源电压不稳定引起的输出信号异常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