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健脑益智养生方法初探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古代中国人注重养生,积累了许多有益于健康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 饮食调理:古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他们强调饮食的均衡和适度。
例如,他们主张少食多餐,每餐食量适中,以减轻胃肠负担。
他们还重视食物的药用价值,如蜂蜜、枸杞、山药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
此外,他们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如煮、蒸、炖等,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2. 运动保健: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他们推崇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舒缓身心,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古人还主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身体。
3. 精神调养:古人认为精神状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主张保持愉快的心情,远离烦恼和压力。
古人喜欢读书、写字、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
他们还注重自我修养,如修炼内功、冥想等,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4. 睡眠养生:古人非常重视睡眠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主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古人认为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时刻,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5. 中草药应用:古人对中草药有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他们认为中草药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例如,古人常用人参、黄芪、枸杞等草药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古人还注重草药的炮制和搭配,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6. 气功调理:古人相信气功可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他们通过练习气功来调节气血循环,平衡阴阳,增强体内的生命能量。
古人认为气功可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7. 自然疗法:古人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来保持健康。
例如,他们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晒太阳,以吸收阳光和新鲜空气。
古人还注重自然疗法,如水疗、泥疗、温泉疗法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
总结起来,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精神调养、睡眠养生、中草药应用、气功调理和自然疗法等方面。
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医养生滋养脑神经增强记忆力

中医养生滋养脑神经增强记忆力中医养生滋养脑神经增强记忆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压力大、记忆力下降的问题。
而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脑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记忆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论述中医养生对于滋养脑神经和增强记忆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方法以帮助读者保持大脑健康。
一、补肾养心法在中医的五脏学说中,脑神经与心脏紧密相关,而心脏的健康与肾脏息息相关。
中医强调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气健旺可以滋养心脏,增强脑神经的活力。
因此,补肾养心法是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1. 食疗补肾:选择一些有助于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通过天然的食物来调理肾气,滋养大脑。
此外,还可以一些有助于益肾的草药,如何首乌、淮山等,进行煮汤或炖煮,直接补充养分,增强脑神经的健康。
2. 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身体和大脑健康极其重要。
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此外,合理的工作休息时间和适当的运动也是维持肾脏和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艾灸疗法中医药中,艾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养生领域。
艾灸对于滋养脑神经和增强记忆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烟来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温热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百会、大椎、风池、足三里等。
艾灸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自行在家中进行,每次20-30分钟,坚持长期进行可以调理脑神经,提高记忆力。
但是需要注意掌握艾灸的良好操作方法,避免烫伤。
三、精神舒缓法中医认为,情绪对于脑神经的健康和记忆力的影响非常大。
过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会损害脑细胞的功能,影响记忆力。
因此,精神舒缓法是维持脑神经健康的重要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避免过度焦虑与抑郁。
2. 放松技巧:通过一些放松的技巧可以缓解压力并舒缓神经系统。
中医养脑:中医健脑益智术(4)导引术

中医养脑:中医健脑益智术(4)导引术导引和导引术导引最简洁的解释:引体令柔、导气令和。
意思是,让身体柔软,让气血运行正常。
导引术包含2个含义:一是导气,即调整呼吸、意念和形体,使气息在全身顺畅流转;二是引体,即通过四肢躯干的动作,使得关节结构端正、筋膜柔软且富有弹性。
概括的说,导引术是使人体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中医导引术最早的导引术文献资料:西汉“马王堆导引图”该文献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导引术开展医疗活动的国家。
导引术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种养生术,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健方法,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导引术根据肢体是否运动分静功、动功和动静功三类。
静功:无肢体动作,以静坐、静卧、站桩为主的功法。
动功:以肢体导引为主的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动静功:通过静、动、语言、外气等方法诱导或引发自发肢体运动的功法。
中医导引术的精髓在于“三调”:调身、调息、调心,达到体松、心静、气和的状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大致意思是说,当身体四肢感觉沉重不适,就要及时采取导引、吐浊纳新、针灸或药膏熨摩,不要让身体九窍闭塞不通,这样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未病先防”思想的系统阐述。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身心锻炼方式,在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作为一种吸取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柔灵活为特点,受到各国人的青睐和广泛传播。
其柔和缓慢,强调心静体松,以意随行,意念、腹式呼吸和动作相互配合的特点,能够增加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不断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起到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作用。
此外,太极拳作为复杂运动技能和冥想的结合形式,被证实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抑郁情绪,增强执行功能。
中医的神奇力量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中医的神奇力量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尊重。
尤其是在提高大脑功能和增强记忆力方面,中医拥有着独特的神奇力量。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介绍一些中医疗法和草药,以帮助读者提高大脑功能和增强记忆力。
一、中医五脏与大脑功能的关系中医理论中,认为五脏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功能,其中心脏对应着大脑。
据中医理论中,心脏是主宰人体的神志思考、记忆和意识活动的重要脏器。
因此,调理心脏功能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常用的调理心脏的中医疗法包括针灸和按摩等。
二、中医穴位疗法提高大脑功能中医穴位疗法是利用按摩或针刺手法刺激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的一种疗法。
在提高大脑功能和增强记忆力方面,一些穴位疗法被广泛应用。
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针灸或按摩该穴位可以清醒头脑,增加脑部活跃度;"大椎穴"位于脖颈后方,刺激该穴位能够缓解脑神经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三、中药提高记忆力中医草药在提高记忆力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参被誉为“补脑之王”,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的氧供应。
此外,石斛可益智提神,枸杞子对改善记忆力也有一定的功效。
不同的中药对不同人效果有所差异,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四、中医饮食调理促进大脑发展中医饮食调理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来促进健康的方法。
在提高大脑功能和增强记忆力方面,以下几种食材被推崇为“补脑食物”:核桃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鱼类富含脑黄金DHA,有助于智力开发;蓝莓富含抗氧化剂,可以提高脑功能。
通过合理搭配和食用这些食材,可以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发展,增强记忆力。
综上所述,中医在提高大脑功能和增强记忆力方面具有神奇的力量。
通过中医的五脏理论、穴位疗法、中药疗法以及饮食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大脑功能。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不同,使用中医疗法前应咨询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益智补脑的名方:孔圣枕中丹【聪明...

益智补脑的名方:孔圣枕中丹【聪明...大凡用脑过度,心阴暗耗,心气损伤,就会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之烦恼,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不耐思考,反应迟钝等现象在古代,各医家开发了许多益智补脑的名方,推荐一首针对老年人痴呆失眠、健忘有较好效果的古方。
失眠健忘用孔圣枕中丹孔圣枕中丹制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按2:2:1:1的比例配好,一并研作细末,过筛后存储备用。
每日早晚服用,每次服3克,用白酒送服,也可将药粉装胶囊中服用。
评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
方由龟板、龙骨、远志、九节菖蒲4味药物组成。
方中龟板、龙骨并用,古人认为,龟为阴物之至灵,龙为阳物之至灵,借二物之阴阳补人体之阴阳,借二物之灵气,补心肾之灵气,从而通肾气以开心窍,合而能“聪明开而记忆力强”。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能滋阴补肾,补血填髓。
元代名医朱丹溪说它能补阴,主阴血不足。
阴血是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阴血得补,精健充盈,大脑思维才有充盛的物质基础。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牛类等的骨骼化石。
味甘、涩,性平,既入心经镇惊安神,又入肾经而益智。
大凡用脑过度,心阴暗耗,心气损伤,就会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之烦恼,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不耐思考,反应迟钝等现象。
龙骨,可收敛浮越之气,镇守躁动之心,使诸病苦痛自可祛除,并可使潜在的智能可望得到充分的发挥。
远志,为植物药,味苦、辛,苦泄热而辛散郁,故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是植物石菖蒲的根,味辛,性微温,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
该方颇适宜于神经衰弱属于阴虚火旺而健忘、怔忡、失眠多梦、遗精、盗汗者服用。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的养生智慧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精神调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调理1. 饮食清淡:古人认为,饮食清淡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主张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古人还注重饮食的定时定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2. 药膳调理:古人善于利用药膳调理身体。
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选择适合的药材烹饪,如人参、黄精、枸杞等。
药膳具有滋补身体、调理脏腑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3. 饮食禁忌:古人对于饮食禁忌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忌食生冷、生肉、腥味较重的食物,忌食过多的油腻食物等。
这些禁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化系统,避免引发疾病。
二、运动保健1.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健身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身体,以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
古人常常通过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气功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 步行锻炼: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对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非常有益。
他们常常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步行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 健身功法:古人还发展了一些独特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功法通过舒展筋骨、调节呼吸、提升身体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精神调养1. 冥想养生:古人注重精神调养,他们常常通过冥想来舒缓压力、平衡情绪。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内心的平静。
2. 读书养生:古人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拓思维,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他们喜欢阅读经典著作,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3. 交友养生:古人认为与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人为伍,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他们注重与朋友、家人的交流,通过交流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灵寄托。
综上所述,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和精神调养等方面。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养生智慧,这些智慧传承至今,仍然对我们的健康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1. 饮食养生智慧古人注重饮食调理,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保持健康。
他们主张饮食应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为辅,适量摄入肉类和鱼类。
同时,他们还强调饮食的调味要适中,不宜过咸、过辣,以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2. 运动养生智慧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他们推崇“五禽戏”,即模仿老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来锻炼身体。
这种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力,还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提高免疫力。
3. 睡眠养生智慧古人非常重视良好的睡眠质量。
他们认为夜晚是人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段,所以提倡早睡早起。
此外,他们还强调睡眠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以及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睡眠。
4. 气功养生智慧气功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之一。
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和调整心理状态,气功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常常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来保持健康。
5. 心理养生智慧古人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主张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古人还注重修养和修身,通过读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
6. 中草药养生智慧中草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古人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了许多有效的中草药配方,用于调理身体的各种疾病。
比如,人参、黄芪等草药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总结起来,古人的养生智慧涵盖了饮食、运动、睡眠、气功、心理和中草药等多个方面。
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养生智慧,并结合现代科学的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古代中国文化中,养生智慧被视为人们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方面。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总结经验,形成为了许多养生的智慧和方法。
以下将介绍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
一、饮食养生智慧古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养分的摄入。
他们认为食物的种类、烹饪方法和进食习惯都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1.五谷杂粮:古人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重要来源。
他们饮食中注重谷类的摄入,如小米、糯米、玉米等。
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消化、增强免疫力和提供能量。
2.蔬菜水果:古人强调蔬菜水果的摄入。
他们认为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
他们常食用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等,以增加营养摄入。
3.药膳调理:古人善于利用药膳调理身体。
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质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食材烹制药膳,如炖煮鸡汤、煮粥等。
这些药膳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和缓解疲劳。
4.节制饮食:古人强调节制饮食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过量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因此注重适量进食。
他们也提倡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二、运动养生智慧古人认为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
1.太极拳:古人爱慕太极拳这种传统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通过慢速、流畅的动作来锻炼身体。
太极拳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
2.气功:古人也广泛实践气功这种运动方式。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以达到健康和平衡的状态。
古人认为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
3.散步:古人喜欢散步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他们认为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和放松身心。
他们往往选择在自然环境中散步,如公园、山区等,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4.武术:古人也通过学习和实践武术来保持健康。
武术注重身体的力量、灵便性和耐力,可以锻炼肌肉、提高反应能力和增强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健脑益智养生方法初探
【摘要】健脑益智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对脑的养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健脑益智。
本文从胎教健脑、健脑益智游戏及玩具、益智食物、益智药物、传统导引术、针灸按摩等角度阐述了古人健脑益智的方法,对现代养生康复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健脑;益智;方法;古代文献
健脑益智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对脑的养生,通过各种方法健脑、增智是古代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对古代健脑益智方法做以总结,以期对现代养生保健提供新的路径。
1 胎教健脑
古人认为,孕妇在孕育胎儿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修养的提高,以生育品性端正,健康长寿,聪明智慧的后代。
如《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子在腹中,随母听闻。
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
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
”可见,外象内感的理论包括了从精神修养到饮食起居以及孕妇言行举止等方面。
《外台秘要》对于养胎强调“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则“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
可见,外在的环境对于胎儿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与现代优生理
论强调早期胎教是一致的。
2 启智游戏及玩具
古人重视对于儿童智力的启迪、激发,这在中国古代多种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的发明创造及应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古代益智游戏主要包括中国象棋、围棋、麻将,益智玩具主要包括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等,古代人自孩童时期就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益智玩具和游戏开始了童智启蒙。
如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发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规”和“矩”。
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
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又如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是智力的较量,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和提升。
围棋又有“弈”、“碁”、“手谈”等多种称谓,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属于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东汉班固在《弈旨》记载“下棋以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围棋聚精会神于棋与道家气功聚精会神于丹田同出一源。
”这对于智力的开发、提高是有很大帮助。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围棋能够让人的精神集中,有助于养生。
这些游戏和玩具不仅能够锻炼人的智力,还能通过运用左右手,对于大脑进行有益的刺激。
3 益智药食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古人十分注意运用日常饮食进行养生保健,防病于未然。
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就有记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千金要方·食治篇》中也记载“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这里的食养、爽志均包含健脑、益智的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1]中记载的具有益智健脑功效的食物注意包括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等。
应用食物健脑益智具有安全无毒、可长时间应用、价格相对药物低廉的优势,易被人们接受。
运用药物健脑益智不仅体现在养生保健方面,也体现在疾病的早期康复和预防复发方面。
作者查阅古籍文献中具有明确记载健脑、增智等相关功效的药物,包括石斛、人参、党参、黄芪、山药、黄精、茯苓、大枣、鹿茸、菟丝子、紫河车、肉苁蓉、锁阳、玄参、地骨皮、甘草、刺五加、淫羊藿、仙茅、麦门冬、天门冬、龟板、枸杞子、桑葚、熟地、何首乌、女贞子、牛膝等,部分药物属于药食同源物品。
这些药物常用于大脑损伤性疾病如中风、脑瘫、痴呆等疾病的康复中,以复方形式体现居多。
4 导引按摩
包括气功在内的传统导引术对于益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学说:儒家的“静而能虑”说,如宋代《昭德新编》记载“水极静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道家的“还精补脑”说,如《道德经》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可使人“面色光涣,耳目聪明”;佛教的
“定能生慧”说,如《性命圭旨》记载”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在这三种学说的影响下,清静无为、炼精还脑、参禅打坐成为古人用于健脑增智的常用方法。
如《易筋经》中有“古人善采咽者,……盖取阴阳精神,益我神智”。
《诸病源候论》亦载有采月华以补脑髓的方法。
现代研究也认为气功、导引等传统养生方法具有改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提高想象力、增智等作用。
古人还经常利用按摩方法,在具有增智作用的穴位上进行按摩,不仅能够健脑,对于一些损智性疾病还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作者查阅古籍文献中具有健脑、增智功效,或者常用以治疗髓减脑消、健忘等脑相关性疾病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风池、翳风、安眠、巨阙、章门、大椎、膏肓、神道、心俞、肾俞、命门、少海、内关、列缺、神门、养老、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大钟、照海、悬钟、气海、关元、神阙等。
古人通过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应用于这些穴位,能够起到脑保健的作用。
如传统按摩技术中的鸣天鼓,长期应用具有醒脑强智的作用。
从以上古人健脑益智的方法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健脑益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涉及到人们最关注的药物治疗,更多的是涵盖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饮食、运动、娱乐。
同时,不仅关注成年人的脑健康,更能够注重受孕养胎,从源头上对人的脑健康加以保护。
这些健脑益智的方法对于现代人的日常养生和疾病康复具有一定的启示。
例如,如何在社区人群中普及传统健身术,既能养
生,又能防病;如何将古人优生优育的理念渗透到备孕期及怀孕期,同现代优生优育理论一起为生出更健康、聪明的宝宝提供建议和方法等。
此外,在重视养生的同时,还应加快研究利用这些传统健脑益智方法进行疾病康复的辅助治疗。
目前已有学者做了相关尝试,如彭越[2]应用中医导引术对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认为导引术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由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的肌张力增高。
导引有利于精神的调摄,使精神内守,当患者处于良好情绪时,更有利于患者接受训练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随着多种健脑益智方法应用于日常和临床,将为人们的养生康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彭越,邢若星,徐文艳,等.“中医导引术”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