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
中国通史100解说词

中国通史100解说词【开篇引言】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欢迎来到“中国通史100”特别解说词的时空隧道。
这里,我们将一起穿越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长河,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起源,到如今新时代的繁荣昌盛,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为您娓娓道来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先秦:百家争鸣,奠定基石】遥想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思想的夜空。
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构筑了中华道德伦理的基石;老庄哲学,无为而治,启迪着世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那一时期的变革与创新,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汉唐盛世,光华璀璨】随后的大汉帝国,以其威加海内的气势,开创了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华的繁盛与包容。
大唐盛世,诗酒风流,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忧国忧民,彰显出文化鼎盛,百姓安乐的景象。
那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唐朝盛世辉煌的真实写照。
【宋明理学,科技高峰】步入宋明两朝,程朱理学兴起,提倡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儒家精神推向新的高度。
同时,宋代科技突飞猛进,四大发明引领全球科技潮流,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无疑是对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
【近代风云,民族觉醒】再到近代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的炮火唤醒了沉睡的雄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次次振聋发聩的呐喊,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屈辱中崛起,在困厄中奋起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语展望,伟大复兴】回望过去,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希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让我们携手并肩,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创明日辉煌,因为这是一部属于你我、属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中国通史,一部仍在续写的伟大传奇!(注:本文因字数限制,仅选取部分重要历史节点进行阐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后续详细解读。
)。
完整word版)___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02集中华先祖

完整word版)___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02集中华先祖梦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古老的文明,经历过辉煌和苦难,但是梦想一直照耀着前行。
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铸造新的辉煌。
在这个充满机会与梦想的时代,我们将带您回到远古聆听我们祖先最古老的故事。
桑干河在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全境横贯而过,将一片叫做泥河湾的地方切割成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峡谷。
这个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地方,却是我们远古祖先最北端的活动地点。
大约二百万年前,这里是一个淡水湖,面积达九千多平方公里。
一系列的考古活动将泥河湾的名字同中国漫长的石器时代以及人类的起源联系起来。
1978年,考古人员在泥河湾的小长梁地方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是泥河湾首次发现史前遗物。
2001年,在另一处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具远古猛犸象骨骼化石。
这具化石除了保存有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的痕迹外,还附着着一件大象肋骨附近的燧石刮削器,这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这个发现向我们展现出了二百万年前人类餐食大象的生动场景。
远古的泥河湾,一只猛犸象步履缓慢地走向沼泽,突然陷入泥泞,杀机正在陡然逼近,古人快速冲向大象,用最原始的石器和木棒给予它致命的一击,大象无力还击,慢慢倒下,那些猎食者用锋利的切割器割下鲜美的象肉,享受自己的午餐。
尽管泥河湾一带出土了众多的打制石器和古动物化石,却没有发现一件百万年以上的古人类化石。
我们的祖先在哪里呢?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充满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其中讲述了___抟土造人的故事。
___开天辟地后,一位名叫___的天神降生于凡间。
她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发现虽然景色优美,但却缺乏生灵。
于是,按照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
后来,她嫌捏弄泥人太费力,就用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繁衍生息。
传说中的中国人起源故事,虽然充满了神秘和遥远感,但这只是一种虚幻的传说。
(完整版)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画面】西安城南骊山风光烽火及有关遗址这是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的骊山。
相传,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
骊山的故事还在继续。
又过了一千年,这座山下发生的一件大事被再一次写进了历史。
【士兵列队】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讲武活动在骊山脚下举行。
(所谓讲武,就是今天的阅兵)唐玄宗为的是显示军事力量,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敌。
然而,唐玄宗此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约见一个就在附近当刺史的重要人物。
唐玄宗要约见的这个人是谁?有什么来头?皇帝为何要这样郑重其事地约见这个人?【推出片名】开天盛世【画面】情景再现士兵政变公元710年6月19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妄图仿效武则天,以异姓君临天下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
但乱象并未就此结束。
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侄儿李隆基不易控制,她四处活动,企图说服睿宗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未能成功。
公元712年7月,李旦毅然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仍不死心,积极谋划纂权。
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纪录片中国通史79集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79集解说词
【原创版】
目录
1.纪录片《中国通史》简介
2.纪录片的主题与结构
3.纪录片的内容概述
4.纪录片的意义与影响
正文
纪录片《中国通史》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纪录片制作人等联合打造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大型纪录片。
该纪录片共有 79 集,每集时长约50 分钟,从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该纪录片的主题是中国的历史,结构则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详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同时,该纪录片也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拍摄、文物展示、专家访谈等形式,使得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
纪录片的内容概述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详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的统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唐宋元的繁荣、明清的兴衰等。
其次,它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
再次,它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书法、绘画、诗歌、小说、戏曲等。
最后,它探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以及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纪录片《中国通史》的意义与影响深远。
首先,它对于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它对于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条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它记录了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时期的生活、斗争和创造。
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这条河流的源头,探寻古代中国的历史。
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他们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狩猎、采集果实,开始种植庄稼,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农业社会。
这个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祖先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奴隶社会,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夏、商、周。
这些国家规模小、统治力量薄弱,但却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力量,他们被迫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创造出了著名的青铜文化。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从此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他的统一措施不仅方便了当时的百姓生活,还为后世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朝虽然强大,但它的统治过于严苛,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在秦朝灭亡后,汉朝取而代之。
汉朝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提高。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汉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中。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为了统一天下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在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发生,人民饱受苦难。
在历经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后,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统一。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分裂状态,统一了全中国。
隋朝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例如创立了科举制度、开凿了大运河等。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随后的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中国通史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2)

中国通史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2)中国通史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2)在姚崇、宋璟、张说之后,在张九龄之前,唐玄宗先后任命的宰相由十来位,这十来位宰相的品德才行高下虽各不相同,但各有所长,均为当时的不二人选。
在唐玄宗之前,唐朝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其间虽然经历不少曲折,但接力棒一直在往下传送。
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疆地图,我们拿它与汉武帝时代的疆域地图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一时期,中华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
东至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及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岛屿均属大唐,西南以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麓为天然屏障,与泥婆罗(尼泊尔)、天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西至帕米尔高原,与阿拉伯王国毗邻,西北至巴尔喀什湖畔,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势及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鄂霍茨克海岸,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政治要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要繁荣,疆域也比较稳定,对外的关系也比较稳定,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一个盛世。
人口多并不意味着负担重,消耗多,相反,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
一千二百多年前,曲辕犁诞生了。
与此前的犁相比,曲辕犁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犁铧普遍趋小而锋利,便于深耕并减少阻力;二是由过去的直辕变成现在的曲辕,这样便于安装犁壁,能自由调整犁壁的方向,调节犁壁入土的深浅,同时使用起来轻便灵活。
曲辕犁的诞生让开元、天宝年间的农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勤劳智慧的盛唐农民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它形似纺轮,竹筒或木筒环绕轮上,架设于溪流或涧谷之上,利用水流冲击轮子转动,以竹筒汲水上升,倒入水田,不必用人力,却自动转运,昼夜不停。
这种灌溉工具,功省效高,尤其适用于丘陵和山地种植。
唐朝的这个农业生产,支撑了整个唐朝的繁荣,你只有粮食多了,社会分工才能扩大,社会的积累才能够扩大,那么手工业、商业,城市才能够繁荣。
吃不完的粮食,储存成了问题,促成了盛唐时期酿酒业的空前发达。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酒肆遍地开花,神州大地变成一个巨大的酿酒车间,文人墨客也以酒为名,抒发情怀,唐诗中赞美的美酒就多达九十多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2018年4月14日第01集《中华道路》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场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自强不息,厚物载德,勇于探索,敬守家园,爱好和平,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渡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够坚韧不拔,沉着冷静,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缔造中国与人类的幸福,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面灿烂,绵延而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绽放,演绎出无数的传奇往事。
这些古老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历久而弥新,她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她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梦的摇篮。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星球的北纬30度上下,东方、西方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黑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在西方,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称之为百家争鸣。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里是位于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和别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黑子的一生相伴着各种各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而这些发明被巧妙地运用到黑子的思想实践当中,在纷乱的战火间,黑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与墨子激进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探寻自然,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真谛,可谓众说纷纭,然而,所有的这些思想都与一个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学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正是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中国通史古代史的解说环节。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彩解读,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感受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史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
上古时期是从中国的传说时代开始,见证了黄帝、尧、舜等伟大的圣君统治。
这个时期的古代史如同一张神秘的画卷,充满了传说、神话和神奇的故事。
中古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农耕经济,中央政权也逐渐稳定。
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帝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
这些帝王不仅统一了中华大地,还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贸易的发展。
近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最为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更迭。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古代史不仅有伟大的帝王和英勇的抗争,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世界闻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还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以及世界的发展。
中国通史古代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巨著,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朽。
通过了解古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把握中国的现在,预测中国的未来。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们的解说能够让您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
【画面】西安城南骊山风光烽火及有关遗址
这是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的骊山。
相传,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
骊山的故事还在继续。
又过了一千年,这座山下发生的一件大事被再一次写进了历史。
【士兵列队】
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讲武活动在骊山脚下举行。
(所谓讲武,就是今天的阅兵)
唐玄宗为的是显示军事力量,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敌。
然而,唐玄宗此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约见一个就在附近当刺史的重要人物。
唐玄宗要约见的这个人是谁?有什么来头?皇帝为何要这样郑重其事地约见这个人?
【推出片名】开天盛世
【画面】情景再现士兵政变
公元710年6月19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妄图仿效武则天,以异姓君临天下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
但乱象并未就此结束。
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侄儿李隆基不易控制,她四处活动,企图说服睿宗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未能成功。
公元712年7月,李旦毅然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仍不死心,积极谋划纂权。
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
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考量,唐玄宗终于决定:请出前朝宰相、现任同州剌史的姚崇。
【采访】各种权利的背景交织在一起,要有一个很强势的人,姚崇是来宰相,而且确实个人就是不会随着政治的这种变动,而随便变换自己的立场,他很刚正不阿,他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结束后武则天时代,连续的政局动荡,很合适的一个人选。
【画面】渭川,狩猎场面情景再现,《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方面内容的书影
姚崇应邀来到骊山的时候,正碰上唐玄宗在兴致勃勃地打猎,姚崇便应邀跟随皇帝打猎。
此时的姚崇虽已年过花甲,猎场上却往来飞奔,宛若少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采访】那么为什么在骊山阅兵的时候,把姚崇找回来,因为,张说这些人知道玄宗的这个意思,坚决反对,玄宗为了摆脱他们的这样一个包围,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不平凡的行动,在骊山阅兵的时候,首先以军容不整,把功臣中的一个说要杀,结果就求情,没杀,不管怎么说,杀了一下他们的威风吧,然后就把姚崇任命下来。
姚崇即位(上任)以后,最主要的工作是安定皇位。
狩猎结束,唐玄宗向姚崇征询治国良策,姚崇娓娓道来,唐玄宗不住地点头,最后说:“我想请你出任宰相一职。
”但姚崇并未谢恩,唐玄宗觉得奇怪,姚崇说:“我有十点意见请陛下考虑,您要是做不到,那么宰相位置恕难从命。
”唐玄宗让他说来听听。
于是,姚崇一一道出十条意见。
唐玄宗听罢姚崇所言,发现正是自己千呼万唤的治国方略,当即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
【画面】晨光姚崇画像,情景再现
第二天,唐玄宗一纸令下,姚崇被正式任命为宰相。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速度最快的任命。
这一次任命,正表现出唐玄宗作为盛世君王的雄才大略。
【采访】唐朝发展了这么多年,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阶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在制度方面,要面临着很多需要变革的东西。
【朝堂】
于是,限制皇亲国戚元老功臣的权力,整顿机构,裁减冗员,使之精干、高效、正派,选拔清正、廉洁、有能力、水平高的官吏,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抑制奢靡、打击厚葬、减少僧尼、压制佛教势力,改革食封制,宫内宫外的改革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开天盛世的序幕在徐徐拉开。
【毛笔写字】
遗憾的是,姚崇只干三年多就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
但就是这三年多的改革,帮助唐玄宗在短时间里,从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困局中摆脱出来,给大唐王朝开创了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为开天盛世的到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姚崇走了,但改革还得继续,由谁接他的班呢?姚崇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璟。
【采访专家】宋璟的背景跟姚崇是相似的,也是武则天时代培养起来的宰相,也是经历过武则天时候的退位的政变,经历过武则天以后的各种政局动荡,而且也长期在地方任职,宋璟和姚崇一样,他们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画面】大鹏飞羽毛飘飞落入宫殿
公元716年,唐玄宗派人专程远赴广东将宋璟接回长安。
宋璟是姚崇改革路线的坚定拥护者,他上任后的工作仍然主要放在整治吏治上。
【朝臣议事】
为防止奸佞小人私下向皇帝进谗言,宋璟出台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和史官在旁的规定,唐玄宗立即同意。
于是,朝中奸佞小人诬谄忠良的现象锐减,政治更加清明。
【朝中拜见】
宋璟在任时选拔了许多认真称职而品行优良的官吏,受到皇上和群臣的赞叹。
唐玄宗经常告诫后来的宰相:以后挑选官吏都要以宋璟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吏治清明,万民富有。
【采访】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阅历,有共同的政治发展的这么一个背景,所以姚崇制定的很多的政策法规,宋璟就能够坚守,保持了开元初年,姚崇制定的这些政策法规,法令的延续性。
政局稳定,政治清明,整治与改革,节省了开支,充实了国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田户检括,将那些因战乱逃税等原因,被迫逃亡的田户,进行全面地普查登记,结果括出八十万逃户,相当于当时全国户数的十分之一有余。
田户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田户的增加,大大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国家仓库达到空前的富足。
【采访】那么这种工作呢,它主要的就是把从一个地方逃亡到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或者投靠地主,成为地主的佃户,也就所谓的客户,或者自己去开荒,成为一个新的农民,大概就这么两种情况,那么当时所谓搜括户口,检括土地,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皇帝缓缓合剑剑在桌上】
经济繁荣是衡量盛世的第一把标尺,但对于太平盛世的标准,唐玄宗自有他的理解,盛世还缺少一样东西。
【将士快马传书】
于是,唐玄宗又看上了一个人,他知道,此人可以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又是一纸诏书,在朝廷上下素有争议的文坛领袖张说,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
【采访】他是进士出身,做过中书舍人。
大手笔写文章的人,而且他在李隆基做太子的时候,他就在东宫做太子的老师,玄宗跟张说的关系非常亲近,张说非常的受信任,几次罢相,又多次启用。
【将士领兵训话将士砍草】
在此之前,身为兵部尚书兼知朔方节度使的张说,已为唐玄宗立下赫赫战功,他大量裁减戍边军队,使之归田,同时变革军事制度,由府兵制改用募兵制,两条建议立即得到唐玄宗同意,这项军事改革,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