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
偏瘫步态分析及治疗

右
2平地行走的顺序
准备
出拐
右
左
3介助上楼梯的顺序
手
健侧
患侧
4借助下楼梯的顺序
手
患侧
健侧
5单独上下楼梯
拐
健侧
患侧
拐
患侧
健侧
其他的实用性步行训练
1.过沟坎 2.横跨步 3.走直线 4.利用活动平台 5.利用功率自行车
偏瘫步态分析及治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庞红
讲义内容分为:
有关步态分析的基础知识
偏瘫患者常见的步态及训练方法等
步行的定义
移动的重要手段
步态(gait) 步行(walk) 跑步(running)
需要肌肉和神经之间复杂的调整
步行周期的定义(walking cycle)
是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 跟再次着地所用的时间。成为一个步行周期。 基本单位以秒计算
骨盆上提步态 足下垂下肢呈棒状,为迈出在摆动期出现骨 盆上提动作。
评价要点:
全面:全身状况,平衡能力,ROM,疼痛。 观察步态:穿衣观察的服装,多走几遍,从前后左右观察。 观察要点:运动的对称性
步幅的大小 头的位置 上肢摆动 肩的位置 骨盆的位置(有无回旋) 髋关节 膝关节(反张) 踝关节
盆有轻度内旋 5足对应小腿为直角
从前方观察的异常范型
1躯干向左侧下降,右侧骨盆 上抬 2下肢外旋位 3不能看到足前部下垂外翻
影响偏瘫患者步行的因子:
痉挛,瘫痪 姿势调节能力障碍 高级脑机能障碍(半侧无视,步行失行) 感觉障碍 运动调整,协调性障碍
偏瘫患者主要的异常步态1:
足下垂内翻步态 是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踝关节跖屈造成。支 撑初期足跟着地动作 难以完成,稳定性差,推进其力量弱,易跌倒。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踝关节训练器的训练形式 被动运动(Passive ) 主动运动( Active )
ppt课件
26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被动运动(Passive )
整圈旋转(起始位置:水平、垂直、放射状态) 设定:治疗时间(1~99min);顺或逆时针方向(1~200圈反向交替);速度
(50%~100%,即:15~30转/分) 部分旋转(起始位置:水平、垂直、放射状态) 设定:治疗时间(1~99min);部分旋转(10°~500°)起点在设定范围中间
正常步态应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交替进行。
ppt课件
4
脑卒中偏瘫步态
参与行走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 能被代偿或掩盖。
ppt课件
5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行走 会走:能单腿负重、
立位平衡2级、 出现分离运动 走好:进行步态分析
行 走
产生
步 态
进行
步 态 分
析
ppt课件
ppt课件
18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小于等于3级时,运用各种治疗技术诱发和强化肌肉力量 肌力超过3级时,运用等速肌力训练
ppt课件
19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核心肌群训练
训练背阔肌、竖脊肌向心和离心等速肌力训练
ppt课件
20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核心肌群训练 训练腹直肌和竖脊肌向心等速肌力训练
6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站立初期(足跟/足着地和负重) 踝关节背屈受限 ——胫前肌群活动降低 ——腓肠肌挛缩和/或僵硬 膝关节屈曲不能(膝过伸) ——比目鱼肌挛缩 ——股四头肌0º~15º控制受限
偏瘫最好的恢复方法走路

偏瘫最好的恢复方法走路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行走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恢复走路能力对于偏瘫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最好的恢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物理治疗是恢复走路能力的关键。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从而逐渐恢复走路的能力。
其次,使用辅助器具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使用助行器、拐杖或者轮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行走训练。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提供支撑和稳定,减少摔倒的风险,让患者更加安全地进行走路训练。
另外,进行步态训练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环节。
步态训练是指通过模仿正常步态的方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异常,提高步态的协调性,从而更加流畅地进行走路。
此外,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训练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患者可以通过练习上下楼梯、踩踏步、走直线、转弯等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行走能力。
这些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环境,提高自理能力。
最后,家庭支持和鼓励也是恢复走路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从而更快地恢复走路能力。
总之,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走路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不懈,采取正确的方法,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恢复方法能够对偏瘫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早日重拾自由的行走能力。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教材教学课件

预防并发症
通过步态分析,及时发现 并纠正异常步态,降低偏 瘫患者跌倒、骨折等并发 症风险。
教材目的与结构
目的
本教材旨在帮助康复医学专业学生、 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掌握偏瘫患者 步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 高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水平。
结构
本教材包括偏瘫患者步态分析的基本 理论、评估方法、常见异常步态及纠 正方法等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反映患者步态特征的关键 参数。
结果解读
根据处理结果,对患者的步态异常进行诊断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04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成因
神经肌肉系统异常
肌肉力量减弱
偏瘫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导致肌肉力量减弱,特别是下肢肌肉, 使得患者在行走时难以保持平衡和稳定。
07 总结与展望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多样,分析难度大;患者配合度、情等因素影响数据采集和 分析结果。
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将更加精准、便捷;多学科交叉 研究为偏瘫患者步态分析提供更多可能性。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
偏瘫患者步态分析将逐渐从定性向定 量转变,提高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智能化、自动化分析技术将得 到更广泛应用。
03 步态分析技术与方法
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步态周期
01
偏瘫患者的步态周期通常包括支撑相和摆动相,支撑相是脚接
触地面的时期,摆动相是脚离地的时期。
步态参数
02
包括步长、步宽、步速、步频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患者的行
走能力和步态特征。
肌肉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偏瘫步态的常用矫正方法

偏瘫步态的常用矫正方法
偏瘫步态的常用矫正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站起训练: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并伸向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嘱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 训练患腿向前迈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稳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 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 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6. 运动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肉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促进身体恢复。
7. 心理治疗:针对因偏瘫步态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8.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刺激肌肉以促进身体恢复。
9.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偏瘫步态。
10. 食疗: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白菜、柑橘、豆腐、鱼
肉等,以改善体质、促进病情好转。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如果偏瘫步态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与治疗。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精品PPT课件

结果:患侧支撑不稳,站立 相缩短;对侧腿提前触地; 行走速度减慢
20
偏瘫步态分析
偏瘫腿摆动期:
---最常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足、膝关节屈伸速度减缓和屈髋不足为特征的下 肢僵硬摆动。
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
13
14
偏瘫患者步态
偏瘫患者步行周期特点
--患侧上肢摆动时协同屈曲、内收;患侧下肢伸肌协同运动。 • 步速慢,患侧支撑时间缩短,健侧步幅缩短 • 患侧踝关节跖屈,足尖着地,膝反张;摆动相患侧肩关节下降、
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划圈,“划圈步态”。
15
偏瘫步态分析
支撑初期: 表现:“足外侧着地”或“前足
• 髂腰肌肌力降低可能是原发因素
• 改善髂腰肌肌力是关键。
22
偏瘫步态训练
(一)步行基础训练
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桥式运动和垫上训练
上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肩带肌、肘伸肌、腕伸肌的肌力训练
下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伸髋肌、髂腰肌、髋外展肌、膝关节伸展、 屈曲肌群的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二)平衡训练
踝跖屈肌挛缩或痉挛,支撑相胫骨不能前移导致膝关节过 伸; 股四头肌无力导致过伸才能负重; 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突然伸展
膝过伸的训练:
--矫正足下垂 --站立位膝关节在5—10°范围内控制性屈曲和伸展:先双侧下 肢,然后患 侧下肢。
---“划圈步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充分,加上膝关节屈曲和踝背屈不能,
导致僵硬的下肢出现向前的患者外旋和外展髋部使腿向外侧摆动,然后内 收和内旋使腿向内侧摆回。
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镇静;无力(巴氯芬;替扎尼定) 妙纳基本无副作用
神经溶解技术
注射部位:胫神经和胫神经运动分支 注射药物:50%—100%酒精3-7ml 定位技术:低频电刺激 特点:优点是廉价、在短期内可以重复
使用;缺点是可以引起感觉障碍
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注射肌肉:小腿后群肌 注射方法:腓肠肌、比目鱼肌从小腿后
步长(step length):一侧足根着地至对 侧足跟着地时两点间的距离。
步基宽(stride width):每侧足根着地其 中点连接成线,左右两侧连线之间的距 离。正常约为5~10cm。
步态的基本测量
步行速度( m/s,m/min):单位时间内行走 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1.2m/s。
屈
训练目的 摆动相 站立相 站立相 站立相
作业导向步行训练方法
方法 向一侧迈步 向一侧上台阶 在足印迹上步行 在平行线内步行
训练目的 侧方运动 侧方运动 增加步长 减少步宽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 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 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 动的特定区域
偏瘫患者的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关节运动 学与正常人有区别,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髋关节
支撑相时髋伸展很重要,它可以使躯干 在支撑相下肢上方前移
偏瘫患者常常存在髋伸展下降 —踝跖屈肌过度活跃 —髋伸展力矩下降 —髋屈肌过度活跃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支撑相时膝屈曲增加(特别是在足首次 着地时)
面进针;胫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 从侧方或后方进针
踝足矫形器(AFO)
分类:主要分三大类 塑料AFO 金属AFO:优点是质地硬,带关节 前置踝足矫形器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偏瘫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缝匠肌
作用为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 的膝关节旋内。
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 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末期和支 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腘绳肌
摆动相末期足跟着地达 高峰并持续到负重期 摆动末期使小腿减速 足跟着地后协助臀大肌 伸髋、稳定骨盆、防止 躯干前倾。
胫前肌
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 控制踝关节曲度 •足放平时足前部拍击地面 足趾离地时控制或减少踝关节曲 度 •足趾离地时使足廓清地面顺利完 成
步行周期
单支撑(single support)
行走中仅一侧下肢与地面接触的时 期。以秒为计时单位,或以步行周 期百分比表示。行走时,一侧下肢 单支撑期所占时间实际上完全等于 对侧下肢的迈步相时间。
迈步相(swing phase)
步行周期中从足趾离地到同侧足 跟再次着地的过程。约占40%GC。一 侧下肢迈步相时间等于对侧下肢单 支撑期时间。
跨步长(stride length)
同侧足跟(或足尖)前后两次着地 点间的距离。以cm为单位表示。正 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 100-160cm.
步宽(stride width)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 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正常大约510cm。步宽愈窄,步行的稳定性愈 差。
偏瘫患者的步频
研究发现,偏瘫患者的步频 32.1~ 85.3步/min, 明显小于正常人
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平 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
步速(m/s)= 跨步长 × 步频 120
步行速度是步态分析最基本、最敏感 的指标。
偏瘫患者的步速
虽然偏瘫患者病情不同,步速变化范 围较大 ,但总体来说,小于正常人的 步速。在评定偏瘫步态的参数中,步 速分为两种:随意步速和最大步速, 两者都能较好反映患者的功能变化。 偏瘫患者的步速为20.2 m/min -28.4 m/min、
臀大肌
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 负重期即足底与地面接触时达高峰 稳定骨盆,防止躯干前倾,负重期髋处 于伸展位
髂腰肌
支撑相中期开始至 足趾离地前离心性收 缩对抗伸髋 第二次收缩始于摆 动相初期
股四头肌
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 相负重期达最大值 膝关节向心性收缩维持 膝关节伸展位 第二个收缩足跟离地至 足趾离地达高峰 离心性收缩控制膝关节 屈曲度
康 复 机 器 人
辅助训练
减 重 步 态 训 练 器
பைடு நூலகம்
针对性训练
踝问题:AFO、绷带、足下垂 助行仪等 膝问题:矫形器、负重、强化 控制和促进分离运动 髋问题:旋转矫正带、强化屈 髋 步长、歩宽、步速、支撑相、 摆动相等 痉挛问题 挛缩问题
个人观点
早走 在行走中找问题;
在行走中纠正步态 合适的鞋能走更好的路
步行周期
站立相分期
首次着地 足放平(负荷反应期,预负荷)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站立相末期) 足趾离地(迈步相前期)
首次着地(0%)
步行周期和站 立相的起始点, 指足跟或足底 的其它部位第 一次接触地面 的瞬间。
足放平(0~10%GC)
整个足底着地 的瞬间。即首 次着地至支撑 腿于站立相过 程中膝关节达 到最大屈曲角 度的时期。
偏瘫患者的迈步相
偏瘫患者的健侧与患侧的迈步相明显 不同,患侧迈步相的时间比健侧时间 长,百分比比健侧大,Brandstater报 道,患侧迈步相的时间平均为0.53~ 1.03 s,健侧为0.32~0.56 s, 且患侧迈步相的时间比正常人的时间 长,百分比也比正常人的大,健侧迈 步相的时间比正常人的时间短,所占 百分比比正常人小。
步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 的夹角称为足角,如下图示,通常用° 表示,健全人约为6.75°。
步频(cadence)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 称步调,通常用steps/min表示。健全人 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steps/min。
步频反映步态节奏与稳定性。
小腿三头肌
踝关节负重并固定时 使膝关节被动伸直
足离地蹬地达高峰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前
电动起立床 站立架 躯干、骨盆带训练
姿势纠正
患肢负重
重心左右转移
重心前后转移
迈步训练
向前迈步 向后迈步 向健侧迈步 向患侧迈步
扶拐平地行走顺序
上楼梯顺序
下楼梯顺序
辅助训练
减 重 训 练
辅助训练
偏瘫患者的单腿支撑相 偏瘫患者患侧和健侧的单腿 支撑阶段的绝对时间与正常 人相比都延长,且健侧比患 侧增加的多,但所占整个步 态周期的百分比与正常相比 是减小的,患侧比健侧减小 得多,原因是患侧负重能力 下降,而靠健侧来代偿。
偏瘫患者的双腿支撑相 偏瘫患者双腿支撑相与正常人 的相比,绝对时间都延长 , 所占百分比都增大,原因是双 腿支撑相时间延长可增加步态 稳定性。
10°背屈
足跟离地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 展
膝关节:5°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 展
足趾离地(迈步前期)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10°过伸展-0° 膝关节:5°- 35° 踝关节:0°- 20°跖屈 (关键点:膝关节被动屈
曲)
迈步相初期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20°屈曲 膝关节:35°-迈步相初
期60°屈曲 踝关节:20°- 10°跖
屈
迈步相中期
骨盆 :中立位
髋关节:20°- 30° 屈曲
膝关节:60°- 30° 屈曲
踝关节:10°跖屈0°
迈步相末期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屈
曲 膝关节:30°屈
曲 - 0° 踝关节:0°
肌肉活动
骶棘肌
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 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 和末期达高峰 行走时躯干正直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方向性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
步行周期
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管治疗师 姜宝印
一、步行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 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
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 方。
“行走”虽然很简单,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一辈子都走的“英姿飒爽”
二、正常步态知识
正常步态特征 步行周期 步态时-空参数 关节、肌肉活动
重心移动
行走时,身体 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 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 动约5cm
关节活动
足跟着地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 膝关节:0° 踝关节:0°
足放平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
膝关节:0°-15°屈 曲
踝关节:0°-15°跖 屈
站立中期
骨盆 :中立位
髋关节:30°- 0° 膝关节:15°- 5° 踝关节:15°跖屈-
步态的时空参数 时间-距离参数
步长(step length)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 间在前进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正常5080cm。
偏瘫患者的步长
小于正常者。Lehman研究发现, 偏瘫患者的步长小于40 cm,且健 侧步长小于患侧步长Ⅲ 。影响偏 瘫患者步长的因素有:上运动神 经元损伤的部位、程度,发病时 间及治疗情况等
迈步相初期( 60~70%GC)
从支撑腿 离地到该 腿膝关节 达到最大 屈曲时。
迈步相中期( 70~85%GC )
指下肢向前 摆动的动作 过程中,从 膝关节最大 屈曲摆动到 小腿与地面 垂直的时期 。
迈步相末期( 85~100%GC )
从与地面垂 直的小腿向 前摆动到该 侧足跟再次 着地之前。 此时小腿减 速向前摆动 。
站立中期(10~40%GC)
从对侧下 肢离地到 躯干位于 支撑腿正 上方。
足跟离地( 40~50%GC )
站立相中 期过后, 支撑腿足 跟离地的 瞬间。
足趾离地( 50~60%GC )
支撑腿足趾 离地的瞬间 ,标志着站 立相结束和 迈步相开始 。
迈步相分期
初期 中期 末期
定义:
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 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 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步行周期
分期
站立相(stance phase)
步行周期中从足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 过程。约占60%GC。其中包含两个双 支撑期和一个单支撑期。
步行周期
双支撑相(double support)
行走中双脚与地面同时接触的时 期。以秒为计时单位,或步行周期 百分比表示(各占10%GC,共20%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