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近期发展动向
海上自卫队编制

海上自卫队(英文:Japan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缩写JMSDF)是日本自卫队的海上部份,成立于1954年7月1日。
由于日本不能拥有军队,而且采取专守防卫的立场,因此原则上不配备具侵略性的舰种(如航空母舰、巡洋舰与核子动力潜艇)。
其主要任务是防卫日本领海,但近年来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目前兵力约44000人左右,拥有各式舰艇152艘。
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沿用了大日本帝国海军(1872-1945)军旗。
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沿用了大日本帝国海军(1872-1945)军旗。
目前海自装备的大中型舰艇统称“护卫舰”,“运输舰”,实际型号揽括了直升机航母,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两栖登陆舰以及将来可能建造的任何类型的舰只。
特别是两栖攻击舰具备了对对方海岸线发动立体登陆作战能力,这种攻击性的装备明显不属于“专守防卫”范畴。
由于吸收了太平洋战争的经验,海上自卫队以对于反潜与扫雷的高度重视而闻名,训练也集中在这两项,这两项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长处。
弱点则是上述武器面对空中武力显得脆弱,必须依赖航空自卫队,而航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是防卫日本岛屿。
组织结构海上幕僚监部是海自的统帅机关,相当于海军部。
主力部队全部编为自卫舰队,相当于旧海军的联合舰队,地方队进行警备与支援,另外还有其它后勤与业务部门。
海上参谋部(海上幕僚监部)总务部人事教育部防卫部指挥通信情报部装备部技术部监察官首席法务官首席会计监查官首席卫生官自卫舰队(司令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自卫舰队司令官为海将军衔,辖水面舰艇、航空兵、潜艇三大主力,及辅助部队。
扫海队群开発队群情报业务群海洋业务群特别警备队护卫舰队(司令部:横须贺市)护卫舰队司令官为海将军衔。
海上训练指导队群第1训练支援队(驻地:广岛县吴市)AST-4202 黑部(くろべ)AST-4203 天龙(てんりゅう)第1输送队(驻地:广岛县吴市)LST-4001 大隅(おおすみ)LST-4002 下北(しもきた)LST-4003 国东(くにさき)第1海上补给队AOE-422 十和田(とわだ)AOE-423 常磬(ときわ)AOE-424 浜名(はまな)AOE-425 摩周(ましゅう)AOE-426 淡海(おうみ)第1护卫队群(横须贺)第1护卫队群司令海将补第1护卫队第1护卫队司令1等海佐军衔DDH-181 日向(ひゅうが)DDG-172 岛风(しまかぜ)舰长 2等海佐DD-107 雷(いかづち)DD-101 村雨(むらさめ)第5护卫队DDG-173 金刚(こんごう)舰长1等海佐DD-108 曙(あけぼの)DD-157 泽雾(さわぎり)DD-115 秋月(あきづき)第2护卫队群(长崎县佐世保市)第2护卫队DDH-144 鞍马(くらま)DDG-178 足柄(あしがら)DD-153 夕雾(ゆうぎり)DD-154 天雾(あまぎり)第6护卫队DDG-176 鸟海(ちょうかい)DD-102 春雨(はるさめ)DD-110 高波(たかなみ)DD-111 大波(おおなみ)第3护卫队群(京都府舞鹤市)第3护卫队DDH-143 白根(しらね)DDG-177 爱宕(あたご)DD-112 卷波(まきなみ)DD-114 凉波(すずなみ)第7护卫队DDG-175 妙高(みょうこう)DD-103 夕立(ゆうだち)DD-156 濑户雾(せとぎり)DD-109 有明(ありあけ)第4护卫队群(司令部:广岛县吴市)第4护卫队(大凑)DDH-182 伊势 (いせ)DDG-171 旗风(はたかぜ)DD-106 五月雨(さみだれ)DD-158 海雾(うみぎり)第8护卫队(呉)DDG-174 雾岛(きりしま)DD-104 雾雨(きりさめ)DD-105 电(いなづま)DD-113 涟(さざなみ)地方配备部队第11护卫队(横须贺):152山雾 125泽雪第12护卫队(呉):129山雪 229阿武隈 232川内 234利根第13护卫队(佐世保):127叽雪 128春雪 132朝雪 230神通第14护卫队(舞鹤):151朝雾 124峰雪 130松雪第15护卫队(大凑):155浜雾 231大淀 233筑摩航空集团(司令部:神奈川县绫瀬市)司令部(厚木航空基地):P3C约20架第1航空群(鹿屋航空基地):P3C约20架第2航空群(八戸航空基地):P3C约20架第4航空群(厚木航空基地):P3C约20架第5航空群(那霸航空基地):P3C约20架第21航空群(馆山航空基地):SH-60J、SH-60K约40架第22航空群(大村航空基地):SH-60J、SH-60K约40架第31航空群(岩国航空基地):电子作战机约20架第51航空队(厚木航空基地)第61航空队(厚木航空基地)第111航空队(岩国航空基地):扫雷直升机部队MH-53E约10架第1航空修理队(鹿屋航空基地)第2航空修理队(八戸航空基地)航空管制队机动施设队潜水舰队(司令部:横须贺)第1练习潜水队(呉)3601“朝潮”(原SS589 海自第一艘AIP潜水舰)3607“冬潮”(原SS588)潜水舰教育训练队(呉)横须贺潜水舰教育训练分遣队(横须贺基地楠ケ浦地区)第1潜水队群(呉)第1潜水队SS-591“満潮”SS-593“巻潮”SS-594“矶潮”第3潜水队SS-504“剣龙”SS-596“黒潮”SS-600“望潮”第5潜水队SS-501“苍龙”SS-502“云龙”SS-503“白龙”第2潜水队群(横须贺)第2潜水队SS-590“亲潮”SS-592“涡潮”SS-595“鸣潮”第4潜水队SS-587“若潮”SS-597“高潮”SS-598“八重潮”SS-599“瀬戸潮”地方队各地方队都直属于海上幕僚监部,长官为地方総监,海将补军衔。
日本自卫队

根据日本1947年的“和平宪法”,日本须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并且禁止日本有任何军事建
制。其中第二章第九条,关于“放弃战争”的表述共有两段:“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和“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军舰数量不得超过30艘,总排水量不得超过10万吨,不能拥有航母及核动力潜艇,作战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不得拥有远程轰炸机,不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编辑本段部队功能法定职责
A型师团 3个摩步团、1个机步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营、1个坦克营
坦克74辆、步兵战车90辆、75式155毫米榴弹炮55门
B型师团 4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营、1个坦克营、1个反坦克队
坦克74辆、步兵战车18辆、FH70 155毫米榴弹炮60门、79式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架8具
C型师团 1个机步团、2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营、1个坦克营、1个反坦克队
坦克56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90辆、75式155毫米榴弹炮45门、79式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架8具
D型师团 3个摩步团、1个机步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营、1个坦克营、1个反坦克队
坦克56辆、装甲车16辆、75式155毫米榴弹炮45门、79式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架8具
将海上保安厅增员8千人。 据1951年9月的《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吉田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 1954年6月9日为适应美国远东战略变化要求,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通称“防卫二法”),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3军的自卫队,警备队改组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规定其任务为维持国内治安,防御外来的直接或间接侵略等。 自卫队受内阁总理大臣指挥监督,由防卫厅负责管理和协调,编制定额为27万。自卫队是战后日本的正规军事力量。 日本防卫省
日本防卫政策及军队建设新动向浅析

卫力量” 的方针 , 1年1月初 日本在大分县境 2 1 1 0 内举行 了自卫队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演练 了陆上精锐力量实施远距离跨区作战机动 。主 要特点有三 : 一是兵力投送远 。 习中 日 演 本使用 各种手段将 北海道陆上 自卫 队第7i O 团数十辆 l i 坦克 、 步战车及2 0 自卫队员迅速投送到西南 3名 作 战地 区 , 基本 纵贯 了 日本本 土 。 二是 民间力 量 参与实施作战保障。 演习过程中,t E自卫队动员 组 织 民 间的 高速 客货 两 用渡 轮 完成 部 队投 送 任
的应对 能 力。
・
日本防卫政策及军 队建设新动向浅析 外 军 了望 为 贯 彻 “ 大 纲 ” 出 的建 设 一 支 “ 动 防 新 提 机
面舰艇和大型运输舰船为主 , 舰艇总吨位 、 整体 作 战能力 目前均居世界先进水平。空军则更加 注重 进 攻 性 , 调夺 取 未 来 空 中 、 强 海上 制 空权 , 增 加 战机 的远程 巡 航 和攻击 能 力 。 E本 的海 上 l
继在“ 新大纲 ” 中对 中国用 “ 警戒监视” 取代“ 以关注” ,0 月新版《 t 予 后 2 1年8 1 E本 防卫 白皮书》 进一步把 中国锁定为主要防范对象。 中不仅继续强调所谓 中国“ 中, 其 国 防政策不透明和军事动 向对于包括 日本在 内的地 区和 国际社会形 成令人担忧的事
作者简介 :
张
明, , 男 讲师 ,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 育系, 1 0 2 4 0 7
黄成 军 , , 男 副教授 。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 育系 ,1 0 2 4 0 7
胡国新 , , 男 副教授 ,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 育系 ,10 2 4 0 7
21世纪初的日本海洋战略讲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21世纪初的日本海洋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朱凤岚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也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安全攸关日本国运。
为此,自近代以来日本就一直寻求确保海上力量和海上安全的大国海洋战略。
战后,日本在关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科技等非军事因素的同时,仍将确保海上力量和保障海上通道安全视为其国家海洋战略的重点。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海洋秩序的重新确立,日本对海洋权益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日本经济界、学术界和媒体纷纷要求日本政府加紧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
2005年11月,日本海洋政策智囊机构——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当时的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提交了经过两年多研究后出台的政策建议书——《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
2006年12月,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公布了《日本海洋政策大纲》和《海洋基本法案》,这是日本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首次在海洋政策领域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海上近邻,两国在东海海域存在海洋划界、海洋资源、岛屿主权归属等诸多争端。
为此,日本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不仅对日本今后推进海洋事务、扩展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且也将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息息相关。
本文拟在回顾战后日本海洋战略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容和特点,以揭示日本海洋战略的本质特征。
一日本海洋战略的历史溯源日本四面环海,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海洋对日本的生存起到了天然屏障作用,加之日本长期推行锁国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并没有自主的海防及海权意识。
然而到18世纪中后期,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日本人的海洋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加强海防和重视海军建设,并出现了一批海防论者。
例如,林子平在1786年写的《海国兵谈》中提到了“海国论”,他认为,“海国必须有海国的防卫”,倡导“开锁国,放海禁,发展海防”[1]。
横井小楠在《国是三论》中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位于地球中央,周围环海,交通的便捷远远超过英国。
信息化-日本自卫队军事转型目标

信息化--日本自卫队军事转型目标 2005年4月起,日本开始施行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标志着日本已启动军事转型之旅,迈出了走向军事大国的实际步伐。
新计划明确要求自卫队“具备基于军事技术发展动向的高度的技术实力和情报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和平活动,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以及“防备武力侵略事态”:以“多功能、灵活有效”为目标,大力推进自卫队向适应未来作战高度信息化、一体化需要转型。
指挥一体化日本自卫队已经建成了统一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防卫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两类)和计算机通用软件系统组成。
该系统把防卫厅和自卫队原来分散的指挥通信网络系统联结起来,实现从中央到一线的信息共享与加速流通,提高自卫队的统一、联合运用水平。
计算机通用软件系统属战术级网络系统,将包括作战数据分析研究系统、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和作战指挥系统三大类。
新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全面投人使用后,日本将重点改进陆上自卫队相对落后的C31系统,提高海空自卫队指挥系统的性能。
陆海空三自卫队分别完善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陆上自卫队计划开发基干部队指挥控制系统(即“步兵团野外计算机网络”),使团级作战部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侦察部队和传感器获得的敌方信息分配给坦克连及步兵,实时指挥控制部队作战。
海上自卫队正在考虑通过数据链和陆上自卫队的88式岸舰导弹部队联结,使导弹部队可以在离岸l50千米之内实时地确定最佳攻击位置,打击海上或登陆目标。
航空自卫队正在改进自动防空警戒系统(“巴其”系统),增加服务器数量。
以形成分散式网络处理“系统,同时监视、控制多个目标和导弹等高速机动目标,提高系统安全性,计划于2008年前完成。
日本自卫队还计划把“巴其”系统与海上舰艇、导弹部队、战斗机、监视雷迭、预警机等通过数据链相连,以便建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侦察体系化新年伊始,日本在侦察手段上的建设可谓动作连连。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及战略目标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及发展动向摘要: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南海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烈,加上安倍第二次执政后,基于国内发展需要以及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需要,依托日美同盟,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力度,并试图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崛起,以扩大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举措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和挑战,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日本;南海问题;中日关系众所周知,日本并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
但其出于维护自身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应对钓鱼岛争端等现实利益,又有争夺地区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等战略性的考量,虽然没有对南海主权提出诉求,却极为关注并积极介入到南海争端的相关事宜中。
日本历来视东南亚地区为其传统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生命线”,加之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地区主导权、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不断激化,在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和程度上,以及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后果上,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区域外大国,其介入南海争端的意愿更为强烈,目标也更为清晰,并且在不同时期由于对周边和国际安全环境、自身战略定位的判断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政策重心和导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然而,与对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视和探讨相对比,目前国内学界对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还远远不够充分和深入。
可以预见,在亚太地区格局深度调整和中日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的背景下,以及在日本加速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的情况下,日本今后会以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甚至在军事上重返南海。
我们对此应保持警惕。
本文将重点探究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及其发展动向。
一、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日本对南海的染指,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占领了中国台湾省后,就开始逐步向南海渗透。
“二战”期间,日本一度侵占南海诸岛。
中国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的相关条款,收复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1-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向及影响_朱海燕

126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
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
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关 键 词〕南海问题、日本南海政策、日美同盟、中日关系〔作者简介〕〔中图分类号〕D822.3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16)2[1]日本并非南海争端当事国,近年来却频频插手南海问题。
日本的介入给本已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的海上维权行动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日本安倍政府摆脱‘战后体制’战略与中国的对策”(编号:15BGJ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匿名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文中疏漏概由作者自负。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向及影响一、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动向自2012年底再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积极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使日本成为影响南海事态发展的重要域外力量之一。
(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安倍政府以支持所谓“航行飞越自由”为名,支持部分东盟国家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权行动,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安倍多次出访东盟各国,航行飞越自由及南海安全形势是其所到之处的核心话题。
在日本的东南亚外交中,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存在领土纷争的国家是重点,安倍着力与其构筑以海洋问题为纽带的关系网络。
2013年2月,日菲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搭建了外交、海军、海警共同参加的“3+3”海上安全合作框架,使海上安全合作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支柱;日本还支持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
日本与越南的高层互动也极为频繁:越南是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的首访地,而越南几乎全部高层领导都对日本进行了访问。
此外,日本积极提升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安全关系,并将南海问题列入两国首次“2+2”会谈。
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特点与动向分析——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解读

【内容摘要】 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日本的安全环境、防卫政策、军力建设与防务合作交流等问题。
新版白皮书虽然在外表上刻意用粉色为底、附以梅花和富士山图案的封面营造出柔和印象,但在内容中一面渲染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在对华认识上充斥着偏见与敌视,罔顾事实、故意给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制造矛盾,另一面突出“跨领域作战能力”的建设重点,大幅增加太空、网络、电磁波这些新领域中军事力量建设的“紧迫性”与进展情况的相关内容。
从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早已突破了“专守防卫”限制,明显体现出进攻性特点,必将给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防卫白皮书》 日本军事力量 跨领域作战能力 “中国威胁论”【中图分类号】 E 3/7 【文章编号】 1003-4048(2021)01-0050-08【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96/ki.rbyj.2021.01.006【基金项目】 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1世纪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研究”(17YZD-08)【作者简介】 刘树良,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 300191)众所周知,日本政府各省厅每年都会发布“白皮书”,通过公开一些业务信息来寻求国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军事防卫领域,防卫省(2006年以前为防卫厅)每年会编辑发行名为《日本的防卫》的《防卫白皮书》,介绍一年来防卫省及自卫队的活动、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以及日本防卫政策的方向。
鉴于《防卫白皮书》是经过内阁会议认可的关于日本防卫政策的年度报告书,是反映日本政府有关“安全保障问题”的现状认识和政策的最贴近、最全面的基本资料,所以作为日本政府的正式见解被频繁地引用和参考,社会评价和资料价值很高。
不仅如此,其社会关注度也很高。
每年的《防卫白皮书》发行前后,日本主流媒体大都会刊发社论予以点评,也会引起国外媒体的积极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海上自卫队近期发展动向2014年,日本防卫政策进一步重大调整,若干重要纲领性文件和计划密集出台。
围绕新的战略防务政策,日本海上自卫队继续推进大型化、远洋化装备发展,以深化日美同盟为基础,扩大国际合作,着力调整军事力量部署。
调整防卫政策,加快实现政治军事“正常化”目标继2013年底出台《国家安全战略》之后,日本政府2014年又密集出台了《2014年行动方针》、《日本防务项目和预算计划―2014财年预算概述》、《国防工业战略》、《防卫白皮书》、《修订日美防务合作指针中期报告》等一系列文件,在解禁集体自卫权,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背景下,继续强化日美联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明确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方向。
继续渲染“周边威胁”,为打造进攻性军事力量寻求借口在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中,日本继续渲染“周边威胁”,为扩军、修宪等意图寻找理由。
白皮书开篇即讲,“围绕着我国的安全保障环境,因各种各样的课题和不稳定因素而现实化和尖锐化,严峻程度在进一步增强”,并进一步解读强调“周边依然存在着以领土问题、统一问题为首的不透明和不确定的要素”,书中运用大量形容词渲染周边安全环境,将其描绘得极度严峻恶劣,以此为各类军事发展计划寻找借口,为加强进攻性军事寻求由头。
为维持海上优势,确保周围海域安全防卫和海上交通安全,白皮书再次强调了海上自卫队装备扩充计划,根据2010年发布的未来10年《防卫计划大纲》,驱逐舰数量增加至54艘,潜艇数量增加至22艘,分别扩充一个护卫队群和潜艇群编制,以达到14个护卫队群和6个潜艇群,同时增加舰载海上巡逻机数量。
首次出台《国防工业战略》,进一步强化国防工业能力继2014年4月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旨在为开展武器装备技术国际合作及拓展军贸市场构建法理依据,促进国防工业发展之后,日本6月又出台了《国防工业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强化国防工业发展改革目标,提出以国际合作为核心、强化国防工业基础的原则,展现了日本今后防卫生产技术基础维持和发展的新方向。
4月中旬,日本与印度就海上自卫队水陆两栖飞机“US2”的出口问题进行商讨。
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重申了日本对东盟在安全方面将“鼎力支持”,并将向东盟提供扫雷、预警探测、通信、监视和导航等技术与装备。
7月日本召开国家安全保障内阁会议,就日本与英国共同开发空空导弹以及向美国出售拦截导弹核心部件的相关事宜作出决议。
10月,日澳双方就澳大利亚计划引进潜艇进行技术合作一事达成一致,澳大利亚对日本“苍龙”级潜艇的购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以加强国际合作牵引国防工业能力发展,提升自卫队战斗水平,今后日本将进一步与拥有先进国防工业能力的英美法等国家加强合作,并在海洋安全保障合作领域设想与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展开合作。
出台《修订日美防务合作指针中期报告》,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2014年10月8日,日美召开防务合作委员会会议,出台《修订日美防务合作指针中期报告》,极度扩大了自卫队活动范围和任务,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军力一体化。
这是继日本内阁7月1日通过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后,对强化日美同盟的进一步体现,新指针删除了“周边事态”地理上的限制,提出未来的日美防卫合作要突出日美同盟的“全球性质”,日美军力今后还将在从“平时”、“灰色地带事态”到“战时”的任何阶段展开无缝合作。
届时,以美国重返亚太为契机,以《日美防务合作指针》为法理,日本在实现了对钓鱼岛和台湾问题的干预之后,便会要求在美国其他作战范围内投送兵力,逐步实现向海外派兵,在帮助美国落实其战略意图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战略利益。
加强西南方向军事力量部署,广泛参与海上联合演习随着海上扩张战略的继续推行,结合防卫政策的调整,海上自卫队的使命任务得到相应调整。
日本着力建设机动灵活有效的海上防卫力量,加大西南方向军事力量部署力度,同时,扩大海上联合演习国际参与范围,频繁举行科目针对性强、力度大的军事演习。
针对西南诸岛防卫,加强西南方向军事力量部署作为日本安保政策的一大支柱,日本不断加强西南方向军事力量部署,多层化警戒、监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诸岛。
4月,日本在与那国岛举行陆上自卫队沿岸监视部队设施建设开工仪式,并正式在冲绳那霸基地成立一支装备有4架E-2C预警机的中队。
同时,日本还计划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的奄美市和濑户内町分别部署陆上自卫队警备部队。
在8月29日公布的2015年度预算的概算要求中,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预算要求增加了加强西南地区离岛防卫的装备扩充经费,特别是增加了22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4.5亿元)用于建造1艘“宙斯盾”舰,以增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BMD)。
另外,为在2015年成立一支专门负责对钓鱼岛实施警戒的团队,日本海上保安厅除了引进3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和4艘高性能小型巡逻船外,还另外新造了10艘大型巡逻船,2015年度计划申请高达504亿日元的经费(约合人民币30亿元),约为2014年度最初预算申请的2倍。
频繁举行海上演习,针对性和力度进一步加强201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除了继续与美国、印度等国家举行例行军演之外,重点在日本西南加大了海上军演的频率和强度。
一方面,演习科目聚焦岛屿攻防作战,力度进一步加强。
规模比较大的演习主要包括5月日本陆海空自卫队首次在日本西南方距中国水域最近的无人岛屿举行的夺回离岛联合演习,“2014环太军演”期间举行的两栖登陆科目日美联合演习,以及在“西南有事”的背景下,以离岛夺还、反潜、反水雷训练为主,涉及联合防空、基地防御、搜救活动、空对海攻击等科目的大规模“利剑”综合演习等。
另一方面,通过演习和交流,拉近与非传统盟国的军事合作,凸显盟国插手地区事物和不断施加影响的企图,值得注意的有4月与菲律宾在菲海域举行的联合训练,并于10月以观察员身份首次参加美菲实战联合军演,以及7月日本首次挤进印美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该演习地点首次移师冲绳。
稳步推进大型作战舰艇建造与升级,加强日美弹道导弹防御合作“八八舰队”舰机换装,大幅度提升海上自卫队作战能力日本继续推进大型水面舰艇及航空反潜平台建设,逐步实行“八八舰队”舰机换装。
日本4支“八八舰队”共辖32艘舰艇,其中“日向”级、“白根”级、“爱宕”级、“旗风”级、“秋月”级各2艘,“朝雾”级、“金刚”级各4艘,“高波”级5艘,“村雨”级9艘。
2014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第3艘和第4艘“秋月”级驱逐舰服役,至此4艘“秋月”级全部入役。
正在海试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将于2015年服役,同时正在发展2艘新型“宙斯盾”驱逐舰。
根据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2014~2018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4支“八八舰队”中的2艘“白根”级、4艘“朝雾”级,以及1艘“村雨”级驱逐舰在2018年前将被上述新型直升机驱逐舰及25DD级驱逐舰取代,2018年后,2艘“旗风”级将被新型弹道导弹防御舰取代。
“村雨”级也将逐步被新型驱逐舰取代。
在舰载机方面,现有SH-60J将逐步被SH-60K取代,到2018年,编队将主要配备SH-60K直升机。
“八八舰队”舰机换装后,其作战指挥、防空反导、反潜、反舰等能力均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将进一步增强海上自卫队“一流反潜、二流防空、三流对海”的作战能力。
一是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功能齐全,大大提升编队内外协同作战能力,可实施高效快捷的联合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指挥。
二是相控阵雷达增多,编队对空预警探测能力增强,主力拦截导弹换装为增程型,编队防空和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探潜装备实现更新换代,反潜导弹基本实现垂直发射,舰载机数量增多,编队联合反潜作战能力大幅增强。
四是国产90式导弹数量比例增大,新型舰载直升机可实施反舰作战,编队舰机联合反舰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发展,部署第2座美国X波段反导雷达2014年,日本继续将加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发展作为重点领域。
目前,日本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主要包括“宙斯盾”海基中段系统和“爱国者”PAC-3陆基末段系统,并已形成一定的实战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日本一方面夯实陆海空天“四位一体”的严密预警探测网络:一是发展自主天基预警探测系统,8月出台新的《宇宙开发利用基本方针》中明确指出,将利用人造卫星对弹道导弹的发射进行早期预警。
目前已开展了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红外/毫米波雷达复合制导等多项先期技术研究,计划在2020年左右建立包括导弹预警在内的、功能齐全的天基信息保障系统。
二是开发空基预警探测能力,日本防卫省表示,在2015年将从美国引进3架“全球鹰”无人机,届时将首次获得对弹道导弹的空基无人预警能力,另外日本再次表示将考虑无人机国产化,并将配备正在开发的“先进红外弹道导弹探测传感器系统”,计划2020年部署4~8架该国产无人机,与“全球鹰”配合使用。
三是改进海基预警探测系统,未来所有AN/SPY-1 D(V)雷达都将升级,具有更高灵敏度、带宽与实时目标分类/识别能力,能够同时履行BMD、防空和舰艇自卫作战。
另一方面,构建全过程、多手段、多层次的立体拦截网络:一是持续提升海基中段BMD系统水平和规模,开发新型“标准-3”Block 2A拦截弹,继续推进“标准-3”系列拦截弹通用杀伤器,进一步扩大拦截系统规模,2015财年开始建造2艘具备BMD能力的“宙斯盾”驱逐舰,2020财年前该舰数量将从6艘增加至8艘。
二是弥补海基末段BMD系统短板,未来可能引进美国“标准-2”Block 4或“标准-6”末段拦截系统。
三是强化陆基中段和末段BMD系统建设,计划2015财年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和陆基“标准-3”系统,构建多层反导体系,提高拦截效果。
当前,第2部X波段AN/TPY-2反导雷达已在日本部署。
2014年12月,美日确定第2部X波段反导雷达已部署在日本西海岸京丹后基地,旨在为日本和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提升传感器覆盖”,并协助日本北部青森县的现有雷达,扩大日本和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防御探测范围,“进一步加强日本的防卫能力,同时为前线美军提供帮助,使美国本土不至遭受朝鲜弹道导弹的威胁”。
AN/TPY-2雷达为便携式系统,是执行本土和地区导弹防御的高能力传感器,首部AN/TPY-2雷达于2006年在日本北部青森县部署,类似于美国在土耳其和中东的前沿部署雷达。
组建水陆两栖夺岛部队,稳步推进大型舰艇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协同指挥、两栖作战能力目前,日本正积极推进“海军陆战队”的组建行动,并将陆上自卫队的水陆机动团(两栖夺岛部队)作为“海军陆战队”的核心。
日本在2013年《防卫计划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在陆上自卫队新设“水陆机动团”,专门负责钓鱼岛等西南诸岛防御与夺岛任务,以加强岛屿防卫和确保海陆空立体作战。
新组建的“水陆机动团”下辖第1、第2、第3联队,计划部署在长崎县佐世保市,“水陆机动团”将作为新设立的“陆上总队”的直属部队,核心装备是52辆先进美式水陆战车、一定数量的MV-22“鱼鹰”运输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新型护卫舰,“水陆机动团”的组建整编工作计划于2018年完成,人数达到约3000人,其中第1联队在部署于佐世保的“西部方面普通科联队”的基础上组建,第2、3联队人员数量预计为700~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