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内涵
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那可相当有深度,咱们得慢慢唠。
人啊,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生物个体。
马克思就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啥意思呢?就好比你不能把人单纯地看成是一个有着固定形状和特性的物体,像一块石头或者一根木头那样。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好比咱们生活在一个大网里,这个网就是社会关系,而咱们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
咱们打个比方,你在一个村子里生活。
你和村里的张三是朋友,你们之间的友情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你从李四那儿买东西,这买卖关系也是社会关系。
你和家人的亲情关系更是社会关系。
这些关系就像丝线一样,缠绕在你身上,编织出了你的样子。
你要是脱离了这些关系,那你就不是现在这个完整的你了。
比如说一个从小在狼群里长大的孩子,他没有和人类社会建立起正常的关系,那他就缺少了很多作为人该有的东西。
他可能不会说话,不知道什么是礼貌,不懂得文化和传统。
这就说明了社会关系对塑造人的本质有多重要。
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实践性。
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本质的。
这就像一个木匠,他通过制作各种精美的木器来展现他的手艺和创造力,他的本质就在他做木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
咱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工作、学习、社交。
这些实践活动就像是画笔,咱们用它们在生活的画布上画出自己的模样。
一个勤奋工作的人,他的努力工作就是他本质的一部分。
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他不断探索知识的过程也在体现他的本质。
再说说人的本质的历史性。
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就像咱们的祖辈,他们那时候的生活方式和现在可大不一样。
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吃饱穿暖,种地养家。
那时候人的本质更多地和农业生产、家族传承联系在一起。
现在呢,咱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很多人从事着高科技行业,和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
现在人的本质就包含了更多的全球化、科技化的元素。
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来看,咱们就能明白,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存在。
人的本质概念解释

人的本质概念解释
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根本性质,是探讨人类存在、行为和意识的基础。
关于人的本质,不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一般来说,人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即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人们在社会中形成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人的本质属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劳动性:人的本质是劳动性的,即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和价值,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和文明。
3.一切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本质属性是由各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这些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
总之,人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的存在、行为和意识等多个方面。
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种表述,即:自由的有意识地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即人的本质。
这三种表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只有从这三种表述及其意义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真正揭示了人的现实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超越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观。
在当今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重新研读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契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发现“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发现“历史”的过程,因为在他看来,人是历史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和历史不可分离,反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
(二)关注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人民幸福,需要首先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中国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克服指导思想上重增长、轻民生的取向,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三)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正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的本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而人的劳动实践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
探究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

n te e i e c n e s c a d c lu a x s n e s e c f h ma s f e a d c n co s lb r whc n s c ey e x s n e a d t o i a u t r le it c ,e s n e o u n i r n o s iu a o ih i o it . i t h l n e e
A b tac : e e s n e o m a ig s a c n r v r ilqu s o s r t s e c fhu n ben s i o to e a e t n,huma s i n ̄ e s nc s t e i o t n n k y is e i se e i h mp ra ta d e s u n
Ma xs h l s p y a d i c l b n ep ee r m i e e tp r p cie n e e s r i p i o h n t a e it r r td fo d f r n e e t sa d lv l .As t e a t a i xse c ,t e g - t o l s v c u l l e e itn e h e h f
人 的本 质在不 同的哲学 视 域有 其不 同 的规定 性 , 文从 人 的类 的规定 性 、 的生命存 在 和发展 的规定 本 人 性 和人 的社 会化规 定 性来探 讨 人 的本质 究竟 是什 么 。笔 者 认 为人 的本 质是 处 在 社会 关 系 中、 于 生命 存 基 在 和发展 的需 要 、 持其 自身发 展 的 自由 自觉 的劳动 。通 过 综 合 和归 纳 的方 法 来 界定 人 的本 质是 探 讨 人 保 的本 质 问题 的重要 脉 络和途 径 , 只有从 哲 学不 同的角 度 和不 同 的层 次 对人 进行 理解 分析 , 能全面 把握 人 才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根本性质。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著名论断包括如下三层意思:
第一,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的,是二者的统一。
但人的自然属性仅是人的生物性,是人生存、延续的自然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进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从而决定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在根据。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人是处于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社会实体。
离开人们的社会生活,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便无法理解人的本质。
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活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社会关系之中。
正是这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从而表现了现实社会的人的本质。
第三,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并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社会面貌的人,就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生活的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兴盛以来,人们便从追问世界的本质到追问认识世界的方法再到追问人的本质,思考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维方式也从古代的盲目到近代的理性再到现当代的非理性转变,哲学家正深入的研究人类世界,“人的本质”是哲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古希腊哲学以来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问题的的深刻涵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神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一、人的本质理论历史溯源1、古希腊早期,苏格拉底从人自身来研究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只有足够认识自己,才能了解人的本质,这种研究方法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从个体到类群,个别到一般;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在他看来,人们一出生,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已经决定了他脱离不了社会群体,而整个社会都是围绕着政治运转的,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政治而活着。
到古希腊晚期,由于马其顿帝国空前绝后的大统一和大分裂,世道渐乱,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社会里,人在整个大动乱社会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没有哲人愿意去管理政治,他们的研究几乎都返向自我,寻思如何在这动乱不堪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但同时也无言的反对帝国统治,提倡个性的自由。
2、中世纪时期,被人们称为哲学的黑暗时期,这个时期,哲学是在神学的烟雾笼罩下战战兢兢地发展并走上了歧路,哲学家成了神学家,他们以神的名义肯定人的价值,人权由神来定,由此,出现了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即人的本质在于神的决定,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上帝才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人只能生活在上帝制造的世界中,用莱布尼茨的话说,这是神选定的最好的世界。
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一反中世纪哲学主线,通过文学、艺术等方面把宣扬人性的矛头直指宗教神学中的上帝,倡导人要在现实中追求幸福,满足与感官感受,人是感性动物,应该追求感官的满足,有的甚至沉溺于物质享乐和色欲之中,放浪形骸。
出现了人是符号的动物和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等等观念。
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规定方法及内涵

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规定方法及内涵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是指在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描述。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是如何规定的?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来规
定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经济关系构成的,而人的本质则是在这些经济关系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
因此,要理解人的本质,就必须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来揭示人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内涵是指对人的本质的描述。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一种劳动力,即人的生产力。
人的生产力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如身体、智力等)和人的社会属性(如文化、经济制度等)共同决定的。
人的本质是劳动力,就意味着人是通过劳动来生存的,而劳动则是人与自然界的交流活动。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
要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力,而劳动则是人与自然界的交流活动。
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界的交流活动的发展。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还指出,人的生产力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共同决定的。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不仅取决于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还取决于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人的本质的理解

人的本质的理解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人学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马克思在这里批判了以往传统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界定,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双重性,并且更加强调人的社会性的一面,要在一切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的本质。
人的一切可以动物区别开来的特性,只能从社会劳动那里去寻找,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于人的本质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葛兰西认为人的真正的本质就在于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不断的变化,可见在人的本质的问题上,葛兰西是承袭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但是他的这种实践本体论还是仅仅的概括性的,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弗洛姆,提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生存矛盾决定的,而这个矛盾是由人的生物条件和外部生存条件所促成的”这里可见弗洛姆强调的是人的自身的生物的条件。
另一代人物马尔库赛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劳动只是人们的爱欲的发泄。
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自己生活所选择的结果,这里萨特也即是讲人的本质是先生自由的。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看出,弗洛姆所讲的人的本质,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因为他不能与动物区别开来,也就混淆的人的本质和动物的本质;马尔库赛的爱欲本质论,明显的抹煞了人的社会性,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其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可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都有一定程度的错误和片面,不及马克思所理解的那样准确和全面,但是他们的理解对于我们以后对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对于的人的本质的理解还要上升一个档次,马克思的理解固然准确,但是不能就局限在了马克思所思考的那种水平,这样的我们的学术就无法研究下去。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分为两的方面,即是人的自然和社会,然而,马克思很少对于人的自然性有过多的论述,但这不能认为人的自然性不重要。
马克思更多的是强调了人的社会性一面,主要是针对以往的很多的哲学家对于的人的本质片面的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会常常忽视了人的社会的一面,故而马克思才对其加以更多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内涵——基于实践唯物主义视域进行的论析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Human高淑玲曹宇明(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摘要: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内涵,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且诸说并存的问题。
从最基本的理论意义上讲,人的本质及其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的和关键的问题之一。
人作为现实的生命存在、类存在与社会化存在,究其本质就是处在诸种社会关系之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Abstract: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is a question of divergent, the person's essence is the important and key issues. As the reality of life, the class exists, socialization, essence of human is free and conscious work which in society,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maintain their own development.关键词:人的本质;劳动;类存在;人的生命;社会化Key words: The essence of human existence; Labor ;Class exists ; Human life; Socialized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视域有其特殊的规定性,马克思用物质生产劳动克服了黑格尔把人作为绝对精神的辩证理性哲学,也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人本哲学,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构成人的本质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物”有机的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
马克思本人在不同的时域和视域对人的本质有过不同的界定,但是,人的本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全面的具有普遍性的定义和内涵。
本文将以人的类的规定性、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定性和人的社会化规定性来探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处在社会关系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通过综合和归纳的方法来界定人的本质是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重要脉络和途径,只有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对人的本质进行探究和反思,才有可能准确厘清和全面理解人的本质。
但从根本上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和层次来讲人的本质问题,都不能脱离开实践劳动,实践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最核心的内容,“劳动”渗透和贯穿人的本质问题的始终,只有围绕“劳动”才能清晰准确地界定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
一、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是人其为人的应当本质人其为人是因为人具有劳动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具有的本质。
人本身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与动植物的存在是不同的,人是感性的、能动的并且是在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是类存在物。
人与动植物是不同的,动植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而人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能动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
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
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使人的生产活动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使人拥有自然属性的同时,又拥有了能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有其充分的依据和理由。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的生产受肉体需要直接支配,且仅仅生产自己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的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人的生产可以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是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生产劳动。
人的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根本不同,动物是本能的活动,动物仅仅能够生产自身,人不仅能够生产自身,也能够生产创造整个外在的世界。
所以说人是类存在物和动物是非类存在物。
这样确证了人的类本质在于人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所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能够尊重自然历史的规律性,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要求,对客体属性的规律性的不断认识,而进行的自觉的物质生产活动。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人的类本质是人应当具有的本质,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劳动还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依然存在。
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依然存在劳动异化,只要分工存在、私有制存在,人的类本质还是处在应当的追求中。
只有在私有制消失后,取消社会所有分工,也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后,人的劳动才是真正地自由自觉的劳动。
人的类本质与其现实表现相对比还是人的应然本质,还是处在理想中的本质。
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变为真正的现实,人类为之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的类本质应该不断追求、不断奋斗。
二、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固有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不是外在或外力强加的本质,而是人本身固有的本质。
人本身就是物质的,人的生命存在就是客观存在,人就是一个客观事物,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存在就是一个事物的存在,并且能够不断得到发展。
人类社会的根本前提无疑就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是人必须依赖自然界生活,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能量和物质生活质料,马克思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靠自然生活”。
[2]人在自然界获取资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劳动,人通过劳动实践的手段对自然界获取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保存自身的生命存在的同时无形中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人现实的生存需要是人类实践的动力,也是人与自然界接触的根本动因,人的生命存在必然要有生存的需要,“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3]也就是说人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根本需要,人的需要是人进行生产的动机和前提,如果没有人的自身的生命存在的需要,劳动没有现实的动力或者说劳动也没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反过来讲,没有实践劳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改造或创造,人的需要也不会得到满足。
可以这样说,人的需要是劳动的根本动力,劳动是需要得到满足的根本途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满足了现实的需要,人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需要,给劳动以新的动力,使劳动不断地创造新的世界来满足满足人的新的发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是劳动的根本动因,人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的自我内在本质的确证和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内在的固有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
三、社会化是人成为“真正人”的现实本质人的社会化其实就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的个性化也就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人其为“自我”的过程,人的个性化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化的过程,二者是同一个发展过程。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本身不仅是现实的,人存在形式的社会关系也是现实的,人社会化的基础——实践劳动也是现实的。
这些现实性的客观存在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存在是现实的,是物质的,但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也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很明确的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作为现实的存在,实质上就是社会的人,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正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一定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关系。
但人不是苍白的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马克思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5]作为特殊的现实的存在物是因为人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然属性取决于个人自身的遗传,而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历史劳动实践的遗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远远超过了生物,超越了自然的文化结构,它使人进入社会劳动实践领域的社会关系中。
我们通常说的现实的个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个人能够从事实践劳动,不仅在普遍意义上区别了动物活动的最根本的本质,而且在特殊意义上也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的生存基础,因而具备了人之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统一的现实依据。
人的实践活动始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人在社会中又要通过生产劳动来解决一切的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统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统一于社会劳动实践中,人的个性化的彰显需要在劳动中得到确定和延伸,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表现出来的特性,而个人的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
人在个性化的形成的同时也在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要求个人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适应,不断得到社会化,也不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可见实践劳动在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实践劳动是社会关系的根据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相互约束、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都共生于生产实践中,个人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得到“熔炼”,加速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进程。
劳动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实践劳动是社会的本质,人是社会的核心,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发展的进程在于现实的实践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实本质。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