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鲁豫系玉米、中秆系玉米、单交系玉米等。

2.合理密植玉米的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密度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高容易发生逆境。

一般适宜密植6~8万株/亩,株距为60~70cm,穴距为40~50cm。

当然密度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3.良种选用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挑选,筛去熟籽和坏种,保留健壮、充实、色泽好的种子。

干燥程度要适当,以免影响发芽率。

种子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株间距、株高、抗病性等需要综合考虑搭配。

4.深松玉米的根系一般较为发达,因此深松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深松可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强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一般在春季耕作时深松,并需注意保水。

5.合理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玉米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钾肥,一般可用尿素与磷钾复混肥全量施入根区中。

在玉米成长阶段也需适量追施氮肥与磷钾肥。

当然,具体的配比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6.适时浇水玉米生长期需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要注意适时浇水。

播种后约20天可1次灌浆,至丝长期每5~6天施一次浅灌,留心保持土壤湿度。

7.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生长过程中,每7~10天左右喷一次病虫害防治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8.及时自然成熟玉米的自然成熟十分重要,需要认真观察及时进行收获。

自然成熟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丰富,而自然成熟前损失的养分和玉米籽粒质量都会有所降低。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简单介绍。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安排管理,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措施探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措施探讨

在一些地区,传统种植玉米的方法已经落后,跟不上我国整体玉米生产总量,从而拉低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经济水平,降低了玉米生产总效率。

要全面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本文先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从品种的选择到田间管理、合理种植等提高产量的种植技术手段展开讨论,从而落实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玉米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性玉米这种产物,原产于美洲地区,属于谷物的一种,与高粱等作物相似,是外来农作物。

玉米是世界产量最高的谷物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人民重要的口粮。

玉米在十六世纪时就传入我国,在我国种植业上历史发展久远,从明朝开始就作为我国基本农作物,也是从古到今我国人民常吃的粗粮品种之一。

玉米耐旱耐寒,对生长环境不挑剔,适应能力也比较强,种植成本也比较低,所以也是我国农民常种农作物。

而且玉米的食用价值也比较高,富含维生素,像玉米叶玉米棒玉米杆也有着其他方面的用途。

而且玉米易丰收,不需要过多的打理,可以说是有土即可,所以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玉米除了作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以外,还对加工饲料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有利于各项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除了加工玉米食物,还可以加工成畜牧业的饲料。

而且玉米所含的成分可以提取,作为工业原料,例如比较环保的乙醇汽油。

但是近两年,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崛起,农田被占用,农业田地逐渐变少,随之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导致种植玉米的农民数量不多,玉米的种植范围和产量也开始降低,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减产的风险。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的选择在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玉米选种是关键。

玉米品种直接会影响我国玉米的产量,品种不好的玉米品质产量也比较一般。

在挑选种子时,还要看每年玉米种植现状和目前我国的市场需求,哪种种类需要多,选择哪种。

选种的第一环节,就是选取的种子要考虑是否与当地环境气候相适应。

第二点是要尽量选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玉米栽培时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玉米產量与质量。

文中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技术要点,给出具体的技术推广策略。

标签: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对策略逐步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玉米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整合了施肥与灌溉环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及推广现状(一)技术优势传统玉米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需要修建田埂与垄沟。

通过利用高产栽培技术,直接将灌溉管道铺设在地下,不需要再次修建田埂或垄沟,能够节省约5%左右的土地,进一步提升耕地利用率。

同时,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设备作业质量,减少耕地的浪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多选择管道输水方式,如膜下滴灌、微灌等,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在供水系统中融入可溶性化肥,水肥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通过输水管道直接将肥料作用到玉米根部,还可以节省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节约30%以上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土地流转。

(二)推广现状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玉米大面积生产中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节水增效,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但现阶段政策补贴标准偏低,缺少足够的技术推广经费,直接制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玉米产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2、重视设备忽视技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设备、轻技术,虽然机械化生产大图度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产量,但却忽视研发与推广新技术,直接限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设备与技术融合,仅重视设备建设忽视技术培养,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3、技术研发集成不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尤其是玉米栽培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造成该技术无法发挥自身优势。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攻关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

下面就是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的总结:
1. 种子选优:优质种子是高产高效的基础。

在种子选用方面,应选用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土壤改良:做好土壤的改良和处理工作,如施入有机肥、绿肥、磷、钾等营养元素。

3.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作物需要进行适当地施肥。

4. 适当密植:密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但要注意控制株间距离,以控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障碍。

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6. 种植时间:在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也有所不同。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

7. 耕作管理:要采取科学的耕作管理措施,如及时翻耕、松土、浇水、排水等措施,以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总之,根据地区、气候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为了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育种选优、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育种选优1. 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是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

在选材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同时,要注重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杂交优势利用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杂交优势的利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育种选材时应优先选择适宜进行杂交选育的亲本。

3. 品种繁育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的需求,可以通过品种繁育方式培育适宜当地栽培的新品种。

这需要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藏,并进行不同品种的杂交育种。

二、田间管理1. 合理施肥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肥料和不同阶段土壤营养水平的变化,科学施肥。

一般应先施氮肥,再施磷肥和钾肥,控制氮素的供给量,以避免过量氮肥导致玉米选优过度或老化死亡。

2. 良好的灌溉管理适度的灌溉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灌溉量,确保土壤含水率在20%至50%之间,避免玉米生长受限制。

另外,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水分渗透式灌溉、喷灌等科学的灌溉方式。

3. 种植密度控制玉米增产的关键之一是种植密度的控制。

密度太大会导致玉米对土壤的营养和水分的过度利用,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时应根据岗位和肥力的c原则逐层逐渐递加。

三、病虫害防治1. 适时测定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方面,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选用农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需要注意合理选用农药和正确施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和危害。

同时,应根据具体的气息和土壤环境、农药毒性等因素确定农药类型和使用情况。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食之一,还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玉米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丰收,而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更高产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农户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只有选用优质种子,才能种植出优质的作物。

在选种时应首先确保种子的良好品质,密度均匀,杂质少,发芽率高。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确保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还要注意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的优质种子,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为了获得高产量,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合理施用化肥。

要进行耕地整理,犁地深度要适中,犁耕后要进行平整,保持土壤的蓄水性和透气性。

在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将土壤中的秸秆和杂草清除干净,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三、合理施肥玉米是一种耗肥作物,为了获得高产量,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而言,玉米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用足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肥力状态,适时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四、适时灌溉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适时的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玉米的生长期需求水量较大,如果缺水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在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确保玉米的生长需水,并且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导致玉米生长不良。

五、密植栽培对于玉米密植栽培是一种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密植栽培可以使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加地上部分的叶面积,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密植栽培要适度,过密容易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024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地下害虫
如蝼蛄、蛴螬等,危害玉 米根系。防治方法包括土 壤处理、毒饵诱杀等。
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
天敌昆虫利用
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瓢虫、草 蛉防治蚜虫等。
微生物制剂应用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防治病虫害。
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等减轻病虫 害发生。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和残留问题探讨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玉米产业与养殖业、 能源产业等融合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肥料种类选择依据
依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玉米生长需求,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注重氮、磷、钾等养分的合理搭配。
施肥时期和数量确定方法分享
施肥时期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规 律,确定基肥、追肥等关键施肥时期。
施肥数量确定方法
综合考虑土壤肥力、目标产量、肥料利 用率等因素,科学计算施肥量,确保养 分供应充足且不过量。
米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 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逆境条件下生理反应及应对措施
干旱
玉米在干旱条件下会出现叶片卷 曲、萎蔫等生理反应,应采取灌
溉、覆盖保墒等措施应对。
低温
低温条件下玉米会出现生长缓慢、 授粉不良等生理反应,应采取覆 盖保温、增施肥料等措施应对。
高温
高温条件下玉米会出现呼吸作用 增强、光合作用减弱等生理反应, 应选择耐热品种、合理密植等应 对。
合理灌溉,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和当地气候条件,合 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水量
中耕除草,减少杂草与玉米的竞争,提高土壤通透性和 蓄水保墒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年三大谷类作物面积和产量
1999 玉 米 小 麦 稻 谷 面积 104 ha 总产 104 ton 面积 104 ha 总产 104 ton 面积 104 ha 总产 104 ton 13846 60626 21258 58858 15663 60992 2001 13760 60918 21382 58270 15154 59283 2006 14673 69928 21445 59844 15630 64411 2007 15787 784789 21743 60704 15695 65174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World USA China Brazil
美国玉米中 45%为各种转 45%为各种转 基因玉米, 基因玉米,其 中转Bt Bt基因的 中转Bt基因的 占24%,转抗 24%, 除草剂基因占 13%, 13%,其他占 5%。 5%。
主要内容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二、玉米产量潜力与高产途径 三、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玉米产量潜力
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是高产作物,产量潜力很大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比稻麦高2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比稻麦高2-3倍,产 C4作物 量也最高。 量也最高。 玉米净光合生产率玉米46.h, 玉米净光合生产率玉米46-63mg CO2/dm2.h, 46 小麦为17 31,水稻为12 30。 1712小麦为17-31,水稻为12-30。 美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高产竞赛, 美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高产竞赛, 70年代就开始了高产竞赛 记录产量不断提高。 记录产量不断提高。
3.79 1.33
2003
3.89 1.28
2004
3.46 1.06
2005
3.64 1.14
2006
3.70 1.2131
2007 4.10 1.46
3.61 1.16
3.84 1.32
3.94 1.39
4.09 1.41
200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 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48亿亩,总产 亿亩, 亿吨。 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 亿亩 总产1.66亿吨。 亿吨
稻 谷 小 麦 玉 米
玉米在我国将取代水稻,成为第一大作物。 玉米在我国将取代水稻,成为第一大作物。
玉米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玉米生产的丰欠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生产, 玉米生产的丰欠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因 此,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 全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 水稻 小麦
40.5% 26% 22%
玉米用途变化的情况( ) 玉米用途变化的情况(%)
用途 饲料 食品 工业原料 其它 1992 65 24 8 3 2001 72 15 11 2 2010 75 10 16 2
我国玉米优势产区
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从黑龙江、吉林、辽宁、经河 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延伸到四川、云南、贵 州广西等12省成一东北西南方向的玉米带 (占我国玉 米的85%以上)。
世界玉米消费
主要作为饲料, 主要作为饲料,约占总 产量的70%左右,15%左 70%左右 产量的70%左右,15%左 右作工业加工原料, 右作工业加工原料,主 要生产淀粉、酒精, 要生产淀粉、酒精,食 用的不到15% 15%。 用的不到15%。 美国玉米消费比列为56% 美国玉米消费比列为56% 做饲料、13%生产酒精 生产酒精, 做饲料、13%生产酒精, 18%出口 2005燃料乙醇 出口。 18%出口。2005燃料乙醇 4000万吨 万吨, 400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 54%;2006年 %;2006 的54%;2006年燃料乙醇 5375万吨 万吨, 5375万吨,,2007年燃料乙 年燃料乙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
2000-2006年我国三大作物播种面积比较 31000 29000 千公顷 稻 谷 小 麦 玉 米
2000-2006年我国三大作物总产量比较
25000 23000 21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万吨
27000
19000.0 17000.0 15000.0 13000.0 11000.0 9000.0 70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资料来源:FAO) 资料来源:FAO)
2007世界玉米的生产概况 世界玉米的生产概况
地区 W o rld A s ia N A m e rica E u ro p e A fric a S A m e rica O c e a n ia 总产 谷 水稻 类 小麦
(104吨)
根茎类
玉米
234243 65174 60705 78477 114104 59172 28579 21297 46284 39547 14648 13466 2313 896 350 2348 2140 18 7424 19041 1931 2096 1331 34265 6861 5108 8255 63
Quell:FAOSTAT2009.2
世界玉米主产国
美国、中国、巴西、 美国、中国、巴西、 墨西哥、阿根廷、 墨西哥、阿根廷、 印度、 印度、罗马尼亚等 国 美国、中国、巴西 美国、中国、 三国的玉米总产量 占世界的67% 67%。 占世界的67%。 美国玉米产量最多, 美国玉米产量最多, 占世界玉米总产量 43%,中国占18% 18%, 的43%,中国占18%, 巴西占6% 6%。 巴西占6%。
2008年我国三大作物面积和产量 年我国三大作物面积和产量 播种面积 亿亩) (亿亩) 水稻 玉米 小麦 4.386 4.480 3.543 单产 (kg/亩) 亩 437.5 370.4 317.5 总产 亿吨) (亿吨) 1.919 1.659 1.125
全国近年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亿亩,亿公斤) 亿亩,亿公斤) 年份 播种面积 总产 年份 播种面积 总产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环节
推广专用玉米品种, 推广专用玉米品种,根据种植目的来选择相 应的品种类型; 应的品种类型; 实行专用玉米区域化种植; 实行专用玉米区域化种植; 推广平衡施肥或优化施肥技术、 推广平衡施肥或优化施肥技术、玉米专用长 效控释肥,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效控释肥,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推广规范化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推广规范化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国内外玉米高产记录
1977 1475 kg/亩 美国密执安州 莱姆 亩 1985 1548 kg/亩 美国伊利诺斯 Warsaw 亩 2001 1709 kg/亩 亩 2002 1850 kg/亩 亩 美国爱荷华州 Childs 美国爱荷华州 Childs
美 国 爱 荷 华 州 ( Iowa ) 高 产 竞 赛 5 次 冠 军 得 主 Francis Childs (Manchester, Iowa) ) 2001年获得 年获得1709 kg/mu(即408.22 bushels/acre) 年获得 ( ) 的记录产量。 的记录产量。 2002年获得 年获得1850 kg/mu(即442 bushels/acre)的 年获得 ( ) 记录产量。 记录产量。 种植密度 7248株/亩( 44,000 plants /acre), 行 株亩 ) 距 76.2 cm (30-inch ). Childs 认为,创建良好的根系和均匀的群体是高 认为, 产的基础( 产的基础("Root systems and uniform stands are the foundation to higher yields" )
我国玉米最高产量
2004 2005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1146.7 kg/亩 亩 1402.86 kg/亩 亩 1150 kg/亩 亩 1159 kg/亩 亩 1145kg/亩 亩 1065kg/亩 亩 1232kg/亩 亩 1170 kg/亩 亩 1184 kg/亩 亩 1234 kg/亩 亩 1172 kg/亩 亩 山东莱州 山东莱州 吉林桦甸 内蒙呼市 新疆 河南浚县( 亩 河南浚县(15亩) 河北张家口 山东莱州 吉林桦甸 陕西榆林(125亩) 亩 内蒙古松山区
醇8600万吨。 万吨。 万吨
2、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单 产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均占第二位。 产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均占第二位。 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水稻。 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水稻。 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水稻 年消费量为1 亿吨左右, 年消费量为 1.5 亿吨左右 , 从供大于求转向基 本平衡态势发展,未来向进口发展。 本平衡态势发展,未来向进口发展。
玉米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主要内容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二、玉米产量潜力与高产途径 三、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
2001年以来,世界玉米总产量首次超过了水稻, 2001年以来,世界玉米总产量首次超过了水稻, 年以来 上升为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 上升为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1000种产品), (1000种产品),玉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1000种产品),玉 米生产在世界范围越来越重要。 米生产在世界范围越来越重要。
中 国 玉 米 种 植 分 布
北方玉米区、黄淮海玉米区和西南山地 为三大主产区。 玉米区为三大主产区。农业部将北方春玉 米区 和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列入我国 玉米 生产优势产业带。
中国玉米分区
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 东北 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 东北-内蒙古玉米区构成我国北方春玉米的主要区域, 是我国玉米优势产业带。一年一熟,4月下旬到5月 上旬播种,9月下旬到10月初收获。 本区土壤肥沃,光、 热资源时空分布与玉 米生育进程同步,玉 米营养品质好,种植 面积、总产量均占我 国1/3以上,单产比全 国高10%以上。是我 国玉米优势产业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