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编写此文以供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

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

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

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

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

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

Φ8@250mm。

3 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

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4 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2.5倍。

5 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 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计算实例

以13楼项目为工程实例,按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计算墩基础承载力特征值:

已知:1 墩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粉砂岩,承载力特征值

fak=300Kpa

2 墩基础直径800mm、入土深度按4.5m考虑。

则单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β×fa×AD

( AD=1/4×3.14×D2=0.25×3.14×0.82=0.5)

fa=300+3×18(4.5-0.5)=516(KPa)

(深度修正系数按粉砂取3.0、不考虑地下水,重度按18KN/m3)β为墩基础承载力调整系数,按辽宁地基规范查表,β取2.7。

Ra=2.7×516×0.5=696.6(KN)

如按桩长6.0m,桩基础考虑,不记桩侧阻力,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0.5×3000/2=750(KN)

两者差距不大。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

基础工程计算题经典.docx

1、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24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 k =185kN/m 。地基地表为耕植土,厚0.8m,γ=16.8kN/m3;第二层为粘性土,厚2.0m ,fak=150kPa ,饱和重度γsat=16.8kN/m3,孔隙比e=0.85;第三层为淤泥质土,fak=80kPa ,饱和重度γsat=16.2kN/m3,厚1.5m 。粘性土至淤泥质土的应力扩散角θ=300,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8m 出。要求确定基础埋深(4分);确定基底宽度(4分);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4分)。(注:宽度修正系数取0,深度修正系数取1.0)(B) 2、某预制桩截面尺寸为450×450mm ,桩长16m (从地面算起),依次穿越:①厚度h 1=4m 的粘土层,q s1k =55kPa ;②厚度h 2=5m 的粉土层,q s2k =56kPa ;③厚度h 3=4m 的粉细砂层,q s3k =57kPa ;④中砂层,很厚,q s4k =85kPa ,q pk =6300kPa 。K=2.0,试确定该预制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 3、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37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k=115kN/m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20kPa,基础埋深为1.2m ,采用毛石基础,M5砂浆砌筑。试设计该基础。(注:毛石基础台阶高宽比允许值为1:1.25,每台阶宽不大于200mm )。 4、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厚 度1m ;淤泥质土:,,,厚度为10m 。上部结 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3 119/kN m γ=3 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0 .1,035===d b ηηθ,

单排桩基础计算算例

例题: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计算示例(单排桩) 1. 设计资料 1.1 地质与水文资料 最大冲刷线位于河床线下 2.8m ;地基土上层为硬塑黏性土,地基土比例系数m=150004kN m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60k q kPa =。 下层为中密细砂夹砾石;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50k q kPa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0[]220a f kPa =,地基土比例系数m=180004kN m 地基土平均有效重度28.0kN m γ'=(已考虑浮力) 一般冲刷线高程为342.00m ,常水位高程为344.00m ,局部冲刷线高程为339.20m 1.2桩、墩尺寸与材料 墩帽顶高程350.00m ,桩顶高程为344.00m ,墩柱顶高程为348.80m 。 墩柱直径为 1.30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为HRB335,混凝土弹性模量 722.810C E kN m =? 桩身直径为1.50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722.810C E kN m =? 1.3荷载情况 桥墩为双柱式桥墩,桥面净宽7m ,附0.75m 人行道,人群荷载为23.0kN m ,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上部为30m 预应力混凝土梁,每一根桩承受荷载为: ①两跨恒载反力 1834.53N kN = ②盖梁自重反力2183.10N kN = ③系梁自重反力348.00N kN = ④一根墩柱自重力4187.30N kN = ⑤桩每延米自重力2 1.5(2510)26.5()q kN m π=??-=(已扣除浮力) ⑥活载反力

Ⅰ)两跨活载(汽车+人群)反力:5536.68N kN = Ⅱ)单跨汽车荷载反力:6389.21N kN =,顺桥向弯矩1119.84M kN m =? 单跨人群荷载反力:720N kN =,顺桥向弯矩2 6.16M kN m =? 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Ⅲ)制动力90.00T kN = (作用点在支座中心,距桩顶距离为6.197m ) Ⅳ)纵向风力: 盖梁部分1 2.65W kN =,对桩顶力臂为5.45m 。 墩身部分2 2.35W kN =,对桩顶力臂为2.45m 。 采用旋转钻孔灌注桩基础,摩擦桩。 2. 桩长计算 该地基土层由两层组成,根据《公桥基规》中确定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长。设该灌注桩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桩长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为h3=h+2.8,则由轴向受压承载力要求得: []R a N R γ= 2.1 N 为一根桩受到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各系数均取1.0. 当两跨活载时(此时为轴力最不利状况) 1234502() 834.53183.1048187.30536.6826.5(4.8)8.0 1.54 1916.8112.36N N N N N N q l h hA h h h γπ '=++++++-=+++++?+-???=+ 2.2 R γ为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的抗力系数,按《公桥基规》中表5.3.7选用。因计 算使用阶段、短期效应组合,荷载仅包括结构自重、汽车和人群荷载,所以, 1.0R γ=。 2.3 []a R 为摩擦桩—钻孔灌注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 002231 []2 [](3)a ik i p r r a R u q l A q q m f k h λγ=+=+-∑

最新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 某基础底面尺寸为5.4*2.7m ,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0.6米。基础顶面承受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 ,弯矩Mk=950kNm, 水平力FkH=180kN ;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4.3米厚γ=18.0kN/m3,γsat=18.7kN/m3;e=0.85,fak=209kPa ,Es1=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fak=75kPa ,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kPa A G F p k k k 6.1747.2*4.525457.2*4.57.2*4.5*8.1*201800==+=+= 最大压力: kPa l e p p l G F M e k k k k k 9.273)/61(,9.06/512.02545 2.1*180950max =+===+=+= p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209+1.0*18.0*(1.8-0.5)=232.4kPa 验算:pkpkmax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tan 2)(tan 2()(θθσσz b z l p bl cd k z ++-= =57.2kPa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122.9>σz+σ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是144KN/m 和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C20,钢筋HPB235——ft=1.10N/mm2,fy=210N/mm2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计算基底净反力 7、验算基础高度 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0、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大详图 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设计图纸(附图纸) 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3号题○B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1677)KN,M K=150(402)KN·m,V K=66(10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基础工程计算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8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荷载组合Ⅱ控制设计,支座反力840kN 及930kN ;桥墩及基础自重5480kN ,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1200kN ,制动力84kN ,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2.1kN 和16.8kN 。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资料见图8-37,地基第一层为中密细砂,重度为20.5kN/m 3,下层为粘土,重度为γ=19.5kN/m 3,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 L =1.0,基底宽3.1m ,长9.9m 。要求验算地基承载力、基底合力偏心距和基础稳定性。 图8-37 习题8-1图 解: (1)地基强度验算 1)基底应力计算 简化到基底的荷载分别为: ΣP=840+930+5480-1200=6050KN ΣM=930×0.25+84×10.1+2.1×9.8+16.8×6.3-840×0.25=997.32KNm 基地应力分别为:KPa . .W ΣM A ΣP p p 24.13403.2601.39932.9979 91.36050 261 min max =??±?=±= 2)持力层强度验算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持力层为中密细砂,查表7-10得[01 ]=200kPa , 因基础宽度大于2m ,埋深在一般冲刷线以下4.1m (>3.0m ),需考虑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查表7-17宽度修正系数k 1=1.5,深度修正系数为k 2=3.0。 [σ]= [σ01] +k 1γ1(b-2) +k 2γ2(d-3)+10h w =200+1.5×(20.5-10)×(3.1-2) +3.0×(20.5-10)×(4.1-3)+10×0 16. 中密粉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内容

三、柱下独基计算书 剖面: J2-2 1.已知条件及计算内容: (1)已知条件: a.控制信息: 柱数:单柱 柱尺寸:450mmX450 mm 输入荷载类型:设计值 转换系数:1.00 柱竖向力:517 kN/m 柱弯矩:0.00 kN.m/m b.设计信息: 基础类型:锥型一阶混凝土等级:C30 受力筋级别:HPB300 保护层厚度:45 第一阶尺寸: 总宽度:2100 mm 高度:500 mm 轴线左边宽度:1050 mm 轴线右边宽度:1050 mm 垫层挑出宽度:100 mm 垫层厚度:100 mm c.地基信息: 基础埋置深度:1.500 m 地坪高差:0.600 m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40 kPa (2)计算内容: 1.地基承载力验算。 2.基础冲切承载力验算。 3.基础抗剪承载力验算。 4.基础抗弯承载力计算。 2.反力计算: (1)荷载标准值时基底全反力-用于验算地基承载力

pk=(Fk+Gk)/A=125.4 kPa (2)荷载设计值时基底全反力 p=(F+G)/A=136.4 kPa (3)荷载设计值时基底净反力-用于验算基础剪切和冲切承载力 pj=F/A=117.9 kPa 3.地基承载力验算: 轴心受压: pk=125.4kPa <= fa=140kPa 满足!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4.基础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Fl=69.3kN <= 0.7βhpftbmh0=186.3kN 满足! 5.基础抗剪承载力验算: Vsx=41.6kN <= 0.7βhftAc=108.91kN 满足! Vsy=43.0kN <= 0.7βhftAc=108.91kN 满足! 6.抗弯计算结果: X方向弯矩计算结果: Mx = 63.8kN.m(柱根部) 计算面积:742 mm2/m 实配面积:754 mm2/m 选筋方案:φ12@150 配筋率:0.2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A.均匀的? B.折线的?C.曲线的? D.直线的? 2、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 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 3.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A.强结合水????B.弱结合水??C.毛细水??????D.重力水 4、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A.液化指标????B.强度提高系数????C.固结系数????D.灵敏度 5、刚性基础台阶允许宽高比的大小除了与基础材料及其强度等级有关外,还与????(????)?。 A.基底压力有关????????? ?B.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有关 ?C.基础的底面尺寸有关??? ?D.持力层的承载力有关? 6、在荷载分布范围内,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愈向下()。 A、始终不变 B、愈大 C、愈小 D、而无法确定 7、土体中一点的最危险破坏面为()度。 A、45 B、45+ψ/2 C、60 D、90 8、一般在密砂和坚硬的粘土中最有可能发生地基破坏模式是()。 A、整体剪切破坏模式 B、局部剪切破坏模式 C、冲切剪切破坏模式 D、延性破坏模式 9、某场地人为地被挖走了5米,则该场地为()土。 A、正常固结土 B、超固结土 C、软固结土 D、欠固结土 10、基础下垫层的厚度一般为()㎜。 A、150 B、200 C、100 D、50 11、衡量土的颗粒级配是否良好,常用(?????)指标判定。? A、不均匀系数??????? B、含水量?????? C、标贯击数??????? D、内摩擦角? 12、中心荷载作用的条形基础底面下地基土中最易发生塑性破坏的部位是?(????)。? A、中间部位?????????????????????? B、边缘部位? C、距边缘1/4基础宽度的部位????????? D、距边缘1/3基础宽度的部位? 13、下列因素中,与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是(?????)。? A、滑动圆弧的圆心位置????????? B、滑动圆弧的半径? C、土坡的坡高????????????????? D、土坡的坡角? 14、钢筋砼柱下条形基础的肋梁高度不可太小,一般宜为柱距的(?????)?

单桩、单排桩

(六)单桩、单排桩计算步骤及验算要求 综上所述,对单桩及单排桩基础的设计计算,首先应根据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性质与大小、地质与水文资料、施工条件等情况,初步拟定出桩的直径、承台位置、桩的根数及排列等,然后进行如下计算。 (1)计算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 (2)确定桩在局部冲刷线下的入土深度(桩长的确定),一般情况可根据持力层位置、荷载大小、施工条件等初步确定,通过验算再予以修改;在地基土较单 一,桩底端位置不易根据土质判断时,也可根据已知条件用单桩轴向受压承载 力容许值计算公式初步反算桩长; (3)验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4)确定桩的计算宽度; (5)计算桩的变形系数值; (6)计算地面处桩截面的作用力,并验算桩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的横向位移(不大于6mm),然后求算桩身各截面的内力,进行桩身配筋及桩身截面强 度和稳定性验算; (7)计算桩顶位移和墩台顶位移; (8)弹性桩桩侧最大土抗力是否验算,目前无一致意见,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对此也未作要求。 三、单排桩基础算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一)设计资料 参阅图4-31. 1.地质与水文资料 地基土为密实细砂夹砾石,地基土比例系数;

地基土的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地基土内摩擦角,黏聚力;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土重度(已考虑浮力); 地面高程为334m,常水位高程为338m,局部冲刷线高程为,一般冲刷线高程为。 2.桩、墩尺寸与材料 墩帽顶高程为344m,桩顶高程为,墩柱顶高程为345m; 墩柱直径,桩直径; 桩身混凝土用C20,其受压弹性模量。 3.荷载情况 桥墩为单排双柱式,桥面宽7m,设计荷载为公路—级,人群荷载,两侧人行道各宽。 上部为3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每一根柱承受的荷载为: 两跨恒载反力; 盖梁自重反力; 系梁自重反力; 一根墩柱(直径)自重; 桩(直径)自重每延米(已扣除浮力); 两跨活载反力; 一跨活载反力; 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在顺桥向引起的弯矩; 制动力。 纵向风力: 盖梁部分,对桩顶力臂; 墩身部分,对桩顶力臂; 桩基础采用冲抓锥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计算

基础工程计算题含答案

(卷2,2)1、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 ,厚度1m ;淤泥质土:,,,厚度为10m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解:先假设垫层厚z=1.0m ,按下式验算: (1分)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2分) 垫层底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分) 验算: 故:垫层厚度 z=1.0m 垫层宽度(底宽) (1分) 3 119/kN m γ=3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0 .1,035===d b ηηθ,οa z cz f p p ≤+kPa p cz 37181191=?+?=kPa z b p b p cd z 6.4635tan 122.1) 1912.12012.1120(2.1tan 2)(=??+?-??+=??+-= οθ σkPa z d f f m d ak 75.87)5.011(1137 0.160)5.0(0=-+?+? +=-+++=γηkPa f kPa p p a z cz 75.8762.83=≤=+m z b 6.235tan 22.1=??+=ο

(卷3,1)2、某单层厂房独立柱基底面尺寸b×l=2600mm×5200mm,柱底荷载设计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如图1)。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试验算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10分)(B) fk =85kPa ηb=0 ηd=1.1 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F= F1+F2+G=2000+200+486.7=2686.7 kN M0=M+V h+F2a=1000+200×1.30+200×0.62=1383kN·m e= M0/F=1384/2686.7=0.515mp=198.72 kN/m2(满足) 1.2f=1.2×269.6=323.5 kN/m2> p max = 316.8 kN/m2(满足) ( 2分)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γ0=(19×1.80+10×2.5)/(1.80+2.5)=13.77 kN/m3 f= fk+ηbγ(b-3)+ηdγ(d-0.5)=85+1.1×13.77×(1.80+2.5-0.5)=142.6 kN/m2( 2分) 自重压力:p cz=19×1.8+10×2.5=52.9 kN/m2 附加压力:p z=bl(p-pc)/[(b+2z·tgθ)( l+2z·tgθ)] =2.60×5.20×(198.72-19×1.8)/ [(2.60+2×2.5×tg23o)(5.20+2×2.5×tg23o )] =64.33 kN/m2 ( 2分) p cz+p z =52.9+64.33=123.53 kN/m2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最新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5.4*2.7m ,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 0.6米。基础顶面承受 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 ,弯矩Mk=950kNm,水平力FkH=180kN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 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 4.3 米厚 丫 =18.0kN/m3 丫 sat=18.7kN/m3 e=0.85, fak=209kPa , Es 仁 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 fak=75kPa , 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1800 20*1-8* 5-4*2-7 -^54^=174.6kPa 5.4* 2.7 最大压力: P kmax 二P k (1 6e/l) =273.9kPa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f a 二 f ak b (T d m9 -0.5) =209+1.0*18.0* (1.8-0.5) =232.4kPa 验算:pkpkmax 2.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bl( P k —貯 cd ) :-z : (l 2ztan r)(b 2ztan 旳 =57.2kPa f a =f ak b (T d m (d75) =122.9> cr z+ cr 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是 144KN/m 和 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 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 C20,钢筋 HPB235 ——ft=1.10N/mm2 , fy=210N/mm2 F k + G k 5.4* 2.7 M k F k G k 950 180*1.2 2545 =0.512pl/6 =0.9,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第七章基础设计 7.1设计资料 地质情况:1. 粘土质填土:黄色,稍密,稍湿,厚0.7米,容重γ=18kN/m3。 2. 耕土:灰黑色,湿,厚0.2~0.4米,容重γ=17.4kN/m3。 3. 粉粘土(Ⅰ):黄色,中密,硬偏坚硬状态,厚 4.5~4.8米,容重γ=19kN/m3。 4. 粉粘土(Ⅱ):灰黄色,中密,硬偏坚硬状态,容量γ=19.4kN/m3。本层钻6米,未钻透。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稳定位在2.5~3.0米之间,系为上层滞水,无侵蚀性。 按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上的荷载只需按照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来分析确定。 工程柱距较大且层数不高,可选择柱下独立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取砂质粘土为持力层,基础高度设为0.9m,基础埋深1.4m。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5,基础底板钢筋采用HRB335。室内外高差0.45m,柱断面为500×400mm,基础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厚度100mm。 7.2荷载计算 基础承载力计算时,采用荷载标准组合。取恒载+活载+风载(作为近似计算且偏于安全,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均取1.0)。上部结构传来的柱底荷载标准值见下表。 表7-1 柱底荷载标准值计算 柱类别内力恒载活载风载 M -16.7 -3.6 -15.7 B N 915.8 120 11.6 V 10.8 2.3 5.9 M 10.5 2.2 -18.4 C N 1164.9 180.7 41.5 V -6.9 -1.4 7.7 柱B组合结果:

V KN N KN M B B B 19 9.53.28.104.10476.111208.915m 367.156.37.16=++==++=?-=---= 柱C 组合结果: V KN N KN M B B B 16 7.74.19.61.13045.417.1809.1164m 1.314.18 2.25.10-=---==-+=?=++= 7.3 柱基础承载力计算及验算 7.3.1 柱B 基础计算 ① 初估基底尺寸 柱B 基础底面荷载 m 1.539.01936?=?--=KN M B 底 m γ为加权土容重,其中粘土质填土γ=18kN/m 3 ,耕土容重取γ=17.4kN/m 3 , 粉粘土(Ⅰ)容重γ=19kN/m 3。 '2 1047.4 3.06d 37020 1.4 G d N A m f γ≥ = =--? 选用矩形m 2m 2? ② 按持力层强度验算基底尺寸 KN A G G k 1124.1420d =??==γ44 .3895.04.18.12.1370)5.0()3(00=-??+=++-+=)(d b f f d b ak a γηγη 基底形心处竖向荷载: KN G F F 4.11591124.1047k k k =+=+=∑ 基底形心处弯矩: KN M 1.53k -= 偏心距: 33.06/m 045.04.1159/1.53e k k =<=== ∑ l F M 44 .389a k 85.289k k =<== ∑a f P A F P

基础工程习题与答案

基本概念练习题 1.为评价填土的压实情况,在压实后应测定:压实系数 2.土质地基详细勘察对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变形模量采用的方法是: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刚性平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4.渗透试验可分为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常水头试验可适用于砂土,变水头试验可适用于低渗透性的粘性土 7.一般认为原生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成因是:风积成因 8.初步判断膨胀土的室内试验指标是:自由膨胀率 9.从下列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所必须考虑的条件中有: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应考虑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10.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指出下列情况中何种情况不需验算沉降:6层住宅,场地无填方,持力层承载力;烟囱高度为35m,持力层承载力。 11.从下列论述中,指出表述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方法的正确概念:对于软土,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都可以忽略;深宽修正时,对于基础埋置深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深宽修正时,对于土的重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 12.在下列对各类基础设计条件的表述中,指出错误的观点: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基本组合荷载的重心重合;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计算弯矩中计入了考虑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和台阶上土重的影响 1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在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1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不进行稳定性验算?一般软弱地基上的多层建筑 15.为解决新建建筑物与已有的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且基础埋深又深于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增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基坑开挖时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采用无埋式筏板基础。 16.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选取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时,指出那些因素能影响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的取值:土的类别;土的孔隙比;土的液性指数。 17.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时,土的变形指标是采用:压缩模量; 18.按规范方法计算的建筑物沉降是:不考虑基础刚度的中点沉降。 19.有一箱形基础,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p=90kPa,若地基土的天然重度γ=18kN/m3,地下水位在地表下l.0m处,当基础埋置在下列哪一个深度时,该基础正好为全补偿基础?d=10.0m; 20.对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内力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箱基的内力计算应同时考虑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作用; 21.地基基础计算中的基底压力直线分布法是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22.动力基础设计中需选用的天然地基土的动力参数一般有哪些?地基土的刚度系数;地基土的阻尼比; 23.试从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推断的论述中,指出错误的表述:附加压力的扩散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 第四章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本章的核心及分析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虑桩与桩侧土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时桩身的内力计算,从而解决桩的强度问题。重点是桩受横轴向力时的内力计算问题。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从土力学观点看是不够严密的,但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法、就属此种方法,本节将主要介绍“m”法。 2.学习要求 本章应掌握桩单桩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桩的承载力的方法,“m”法计算单桩内力的各种计算参数的使用方法,多排桩的主要计算参数及其各自的含义。掌握承台计算方法,群桩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桩基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步骤。本专科生均应能独立完成单排桩和多排桩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基本概念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1.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 (1)概念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

2 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zx σ,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2)定义式 z zx Cx =σ (4-1) 式中: zx σ——横向土抗力,kN/m 2; C ——地基系数,kN/m 3; z x ——深度Z 处桩的横向位移,m 。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1)土体性质 (2)桩身刚度 (3)桩的入土深度 (4)桩的截面形状 (5)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1)概念 地基系数C 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单位为kN/m 3或MN/m 3。 (2)确定方法 地基系数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地基系数C 值是通过对试桩在不同类别土质及不同深度进行实测z x 及zx σ后反算得到。大量的试验表明,地基系数C 值不仅与土的类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着深度而变化。由于实测的客观条件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等原因,所采用的C 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也各有不同。常采用的地基系数分布规律有图下所示的几种形式,因此也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建工班级:建工0903学生姓名 :邓炜坤学号:0912080319指导教师:周友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 12月1日

引言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 为了巩固与运用基础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诸 多方面。 作为建筑类院校专业课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师教学计划中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与运用理论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及查阅手册和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概念设计的能力 4.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的设计内容 5.学会设计计算方法 6培养学生图子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计算基底净反力 8、验算基础高度 9、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地基变形验算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2、配筋计算 13、基础配筋大详图 14、确定 A、B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5、 A、B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6、设计图纸

基础工程-计算题答案1

基础工程课程习题第二章浅基础 2.1 地基承载力计算

2.2 基础底面尺寸 【例7-2】某柱下矩形单独基础。已知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的内力值Fk=920kN,Vk=15KN,MK=235KN.m ;地基为粉质粘土,其重度为γ=18.5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基础埋深d=1.2m ,试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假定基础宽度b<3m, 则 ()()a ak d m f f d 0.5=180 1.618.5 1.2-0.5200.72kPa =+ηγ-+??= (2)初步按轴心受压基础估算基底面积 2K 0a G F 920 A 5.2m f d 200.72-20 1.2 =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底面积A0增大20%,则A=5.2×1.2=6.24m2。取基底长短边之比 l/b=2,得 A b 1.77m 2 = = , 取b=1.8m,l=3.6m 。

(3)验算地基承载力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重 K G G Ad 20 3.6 1.8 1.2155.52kN =γ=???= 基底处力矩 K M 235150.9248.5kN m =+?= 偏心矩 K K K M 248.5l e 0.230.6m F G 920155.526 = ==≤=++ 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K K k max a F G 6e 920155.5260.23p 11229kPa 1.2f 240.86kPa A l 3.6 1.8 3.6++?????= +=+=≤= ? ??? ??? 满足要求,故基底尺寸长l=3.6m,b=1.8m 合适。 【例】墙下条形基础在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轴向力Fk=280kN/m,基础埋d=1.5m,室内外高差0.6m ,地基为黏土(ηb=0.3,ηd=1.6),其重度γ=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求该条形基础宽度。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基础工程-计算题答案

第二章浅基础 (2) 2.1 地基承载力计算 (2) 2.2 基础底面尺寸 (4) 2.3 基础沉降 (6) 2.4 软弱下卧层 (6) 2.5 地基稳定性计算 (11) 2.6 无筋扩展基础 (11) 2.7 扩展基础设计 (14) 第三章连续基础 (17) 3.1 条形基础与交叉梁基础 (17) 3.2 倒楼盖与静定分析法 (18) 第四章桩基础 (19) 4.1 桩的竖向承载力与抗拔承载力 (19) 4.2 桩的沉降 (23) 4.3 桩的负摩擦 (27) 4.4 桩的水平承载力 (28) 4.5 桩承台的设计 (28) 第五章地基处理 (32) 5.2 排水固结 (32) 5.3 刚性桩复合地基 (33) 第七章挡土墙 (37) 7.1 土压力计算 (37) 7.2 挡土墙设计原理 (38)

基础工程课程习题第二章浅基础 2.1 地基承载力计算

2.2 基础底面尺寸 【例7-2】某柱下矩形单独基础。已知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的内力值Fk=920kN,Vk=15KN,MK=235KN.m ;地基为粉质粘土,其重度为γ=18.5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基础埋深d=1.2m ,试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假定基础宽度b<3m, 则 ()()a ak d m f f d 0.5=180 1.618.5 1.2-0.5200.72kPa =+ηγ-+??= (2)初步按轴心受压基础估算基底面积 2K 0a G F 920 A 5.2m f d 200.72-20 1.2 =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底面积A0增大20%,则A=5.2×1.2=6.24m2。取基底长短边之比 l/b=2,得 A b 1.77m 2 = = , 取b=1.8m,l=3.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