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实习报告
云台山实习报告

云台山实习报告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实习报告专业环境科学班级091401班姓名李小飞学号200923030114指导老师高淑琴云台山实习报告一、前言9月18号到24号期间,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在焦作市云台山景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我们要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生态学和地质学两门课程的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了解和认识云台山地区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
全班分为三组,我属于第三组,我们组的成员有:郭文帝、莫小川、潘瑞芬、张英英、李伟、李小飞、李云霄、刘天灏、朱志业、隋大伟、徐良、彭小伟。
实习日程及安排:18号从学校出发,19号到达云台山景区的住所。
19号下午对住所周边的一块田地和丛林进行了第一次样方调查。
20号我们游览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了解云台山的地质成份和构造及近距离观察猕猴种群的生活习性。
21号我们游览茱萸峰和万善寺,了解云台山的植物种类和采集其植物标本。
22号休息一天。
23号游览云台山百家岩,在其中进行第二次样方调查。
24号回到学校。
二、实习内容1、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摘要: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中部分界线上。
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中崖,谷中谷、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
其本质是以地壳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主要实习地点: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泉瀑峡。
关键字:第一、二阶梯地质地貌地壳作用新构造运动正文:1.1地貌形态和特点:云台山地貌是在古老稳定地块的基础上,经长期垂直运动,保留了巨厚水平岩层,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高角度正断层和多组垂直节理裂隙,在重力、流水、冰冻作用下,形成残丘(峰)、原面、断崖长墙、肩阶、宽谷、围谷、瓮谷、谷中峰丛、峰墙、峰林,及隘谷、障谷、巷谷、线谷,侵蚀阶地和沉积阶地,和间其间的溶洞、钙华悬泉、瀑布、跌水等呈层带状组合的一样个性鲜明的特殊地貌形态。
云台山实习报告书

实习报告书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占地面积359.3公顷,是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太行山系。
云台山海拔在600-1382米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台山的地质、生态和旅游资源,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此次云台山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云台山的地质特点,了解其地质形成过程;2. 调查云台山的生物资源,掌握其生态特点;3. 探讨云台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质学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云台山的红石峡、茱萸峰等景点,学习了云台山的地质特点。
云台山的地质地貌多样,主要有峡谷、峰林、石壁、溶洞等。
红石峡是云台山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景观,其形成于距今约20亿年前的地质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和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貌。
通过实习,我们对云台山的地质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生态学实习在生态学实习中,我们进行了植物样方调查,了解了云台山的生物资源。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三级保护植物太行花等。
此外,云台山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等。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云台山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 旅游资源实习在旅游资源实习中,我们参观了云台山的景点,了解了其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云台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云台山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旅游规划、特色的旅游项目等。
同时,云台山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云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云台山的地质、生态和旅游资源,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院 别: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王家录 职称:2014年 5 月 20 日目录1引言 (1)2前期准备 (1)3云台山区域概况 (2)4考察内容 (3)4.1云台山地质地貌 (3)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 (3)4.1.2岩土体地貌 (4)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5)4.2云台山气候 (6)4.3云台山水文 (6)4.4云台山植被 (7)4.4.1云台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7)4.4.2云台山植被的种类 (8)4.4.3云台山植被的基本特征 (8)4.5云台山土壤 (10)4.5.1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11)4.5.2土壤的生产力 (11)4.5.3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4.5.4土壤的保护和改善 (12)5云台山申遗 (13)5.1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13)5.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5.2.1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 (14)5.2.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5)6结论与讨论 (15)6.1结论 (15)6.2建议 (16)参考文献 (17)成绩表学号姓名工作任务成绩201107074008 张良佳引言201107074024 龙启迪前期准备201107074030 郑杰云台山概况201107074034 张荣升云台山地质地貌201107074036 张达波云台山气候201107074043 徐玲云台山水文201107074044 徐国江云台山植被201107074047 韦月丹云台山土壤201107074053 施勰云台山申遗的条件201107074066 李昌群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074081 吴秋芳结论和讨论1引言云台山综合地理实习是我们学习地理课本的延伸,是一次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感性的地理现象来了解大自然,了解世界。
实习

9月23号晚上,我们全班人坐着火车出发了,目的地是我们的实习地点河南焦作云台山,我们的任务是对云台山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生物群落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与实验,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把从书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上了实际,收获了很多,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距省会郑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十一大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
云台山地区是经过了25亿年以上的沧桑巨变,其间经过了无数次的裂山断海、风侵水蚀才形成了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灵山秀水。
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不仅衍生出了美学价值极高的地质地貌景观,同时也培育出了这一区域繁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俨然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的活字典,它们以大量的信息和实证准确的记录了云台山园区地壳的形成及演变历程。
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山水的表,得到耳目之娱,更能看到山水的本,了解到比人类文明深远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
云台山生态实习报告摘要:处于特定环境的云台山的生物群落有着一定的基本特征。
云台山植被直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其四季特点分明,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出现春季返春季相。
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出现华丽的夏季季相。
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呈红黄相间的秋季季相。
冬季季相则是一片枯黄。
森林覆盖率达75%。
林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古今游览胜地。
此部分实习安排了两天,第一天先去了红石峡风景区,第二天去了茱萸峰风景区,通过对这两大风景区即周边环境的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云台山的生态环境现状,植物覆盖率比较高,原始森林、次生林等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去河南旅游的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我的学习经验,我选择了河南作为我的旅游实习目的地。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的发明地。
在这个暑假,我带着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向往,踏上了河南之旅。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司徒小镇实习的第一站,我选择了司徒小镇。
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小镇,街道狭窄却繁华,展示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
这里有能发出拨浪鼓声音的口哨,有各种能工巧匠制作的泥人,还有神奇的米上刻字,让人眼花缭乱。
2. 云台山第三天,我来到了闻名全国的云台山地质公园。
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属于太行山脉。
云台山既有南方山脉的清秀俊美,又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壮丽,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
在这里,我游览了潭瀑峡、不老泉、水帘洞等景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洛阳实习的最后一天,我来到了洛阳。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我参观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景点,被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锻炼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行程和预算。
最后,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旅行的快乐和收获。
四、实习总结这次河南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我国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将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焦作云台山学习总结

焦作云台山学习总结焦作云台山学习总结云台山学习总结这次我很荣幸参加了郑州市旅游景区管理工作会议,并随团到云台山学习考察,通过到云台山景区实地考察,个人有所体会,特汇报如下,仅供参考。
一票务中心、游客中心一体化云台山景区入口处建筑比较集中化,在一个二层的楼里面,一楼中间是票务中心,买好票了向左走是景区的检票口,实行电子检票;右边是观光休息大厅,是他们的游客中心,观光大厅有云台山风景全貌沙盘,墙上挂着所获得的荣誉,到云台山考察的历届领导人及知名人士。
从右面顺楼梯上去是景区的监控中心。
整体分工明确,错落有致。
二管理严格到位入口处的监控系统,10个电脑显示屏监控着景区的10个主要景点,包括卡口、售票点、检票口、停车场等各个地方,员工干活没干活,都看得一清二楚,员工自己都不敢偷懒。
景区条例严格规定,包括不容许员工留长发、留胡子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景区规定,否则立即开除。
在沿车到各个景点的路上,村庄不断的出现,这个村那个村的,村里统一的二层建筑,一楼经商,二楼住宿,景区治理的井井有条。
三服务意识强在乘坐的大巴车前写着几个字:全国文明青年号集体;大巴上配有景区自己的讲解员、导游各一名,讲解员身上披着迎宾红带,上面用金黄色的大字写着:欢迎您到云台山风景区来,让游客感觉很舒服。
讲解员面向游客,背对景点,在路途上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着路过的各个景点,把景点与故事、传说相结合,讲解得生动有趣;下车后,导游负责讲解固定景点,非常热情,工作认真负责。
四重视对厕所及环境卫生的管理云台山景区韩总经理深刻认识到:厕所是景区环境卫生的缩影,游客过来接触环境最直接的就是厕所,如果厕所脏乱差,游客会想:连个厕所都管理不好,整个景区也好不到那去。
在心里学上的“晕轮效应”,指出个体影响着对整体的印象。
所以他们对厕所的环境卫生格外的重视。
具体表现有:专人负责把守,每位游客从里面出来,厕所管理者都会进去清扫一遍;每个小便池上面放有烟灰缸,方便吸烟的游客;及时根据收到的游客反馈,把泰香换成了藏香等等。
云台山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云台山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第一篇:云台山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云台山野外实习心得体会6月中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离开了学校来到国家保护区云台山。
记得13日的前一天晚上,我真的无法入睡,知道明天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很期待也很兴奋,直到夜深2点钟左右,才开始进入梦乡。
13日的早晨,我听到了隔壁宿舍传来“拼咧啪啦”的响声。
我也就起来看到大家都在忙着收拾东西,我往外面一看,天天还没有亮好。
我慌了,也起来收拾了东西,这简直就是蚂蚁搬家嘛!等车。
坐在舒适的校车上,我们开始踏上了新的旅途,两个多小时过后,我们的车渐渐地临近了我们的母的地——云台山。
这是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宁静,一排排的岩石山高地不平的耸立着,山上披着一层绿绿的毛毯,多美啊!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们下了车。
下好了行李,休息了一会,老师们很细心地教我们上昆虫网,这时我能感动老师的细心教导。
我们拿着昆虫网来到了云台山的脚下铺虫,沿着公路走了一圈,同时也是熟悉云台山的周边环境。
实习正式开始了,这是第二天,我们组主要是学习植物,跟着带领我们的老师终于走进了云台山。
以前那些常见的植物不认识的,在老师的讲解下认识了一下,比如:鸢尾、当归、构树、水杉、凤尾蕨、铁线蕨······。
当我们爬到了山顶上,我一眼望下去,白蒙蒙的雾气盘绕在山间,有一些务慢慢的升到了山顶上。
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仙界,太神奇了,哇!好美啊!这样的美景早已让我忘记了采植物、认植物的辛苦。
接着下一天,是我最失望的一天。
那天在山里林为了观察鸟,跑了一天。
一个“累”字写在了我的脸上,因为我停下来的时候我的脚会发抖。
在山林里穿梭,只听到鸟的叫声,我却看不清鸟的样子。
真的是“只闻其声,不闻其人”。
虽然今天是最累的一天,是值得的,至少我知道了7种鸟:暗灰鹃鵙、黄腰柳莺、喜鹊、白颊噪鹛、布谷······。
云台山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此次实习,我有幸在云台山景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旅游管理实习,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目的1. 熟悉云台山景区的基本情况,了解景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2. 学习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 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景区基本情况了解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云台山景区的各个景点,包括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等。
通过参观,我对云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旅游管理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运营、旅游安全管理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实践操作(1)景区导览讲解在实习期间,我有幸担任景区导览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通过讲解,我了解了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景区运营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景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游客接待、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景区的运营效率。
(3)旅游市场营销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景区的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制定营销方案、策划活动、宣传推广等。
通过实践,我了解了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市场意识。
四、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实习,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序云台山实习前言云台山简介第一章生态学实习报告1.1云台山的生物资源1.2植物样方调查表第二章地质学实习报告2.1 云台山地质特点2.2 云台山的地质地貌——红石峡第三章生物学实习报告3.1 云台山生物资源3.2 太行猕猴的介绍第四章实习感悟云台山实习报告姓名:李友铃班级:环境科学102301学号:201023030111指导老师:张丽平郭晓方实习地点: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实习内容:生物学实习生态学实习地质学实习实习时间:2012年9月22—28号云台山实习前言2012年9月22日,我们环境科学102301班全体同学在张丽平老师,郭晓方老师,还有一位研究生学姐的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态实习,生物实习和地质实习。
到达的第一天,我们先是休整了一个上午,然后下午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于云台山脚下的一块儿荒废地进行了植物样方调查。
这是我们进入实习做的第一个实地调查,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
在这样一个好的开头下,我们进入了接下来的几天的实习。
具体安排行程如下9月22号:从学校出发;9月23号下午:山脚下实地植物样方调查;9月24号:红石峡,猕猴谷,云台山地质博物馆等;9月25号;茱萸峰,凤凰岭,万善寺;9月26号:休息;9月27号:百家岩;9月28号休整等待返回。
云台山简介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面积359.3公顷,属太行山系,山脉自北延入,有中低山组成。
海拔在600米---1382米。
山地平均坡度35度左右,最大坡度45度以上,因受断层构造和和长期侵蚀影响,山势陡峭,沟谷纵横,峰峦林立.关键词地质构造运动燕山湖太行山南麓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云台山生态学实习报告云台山森林覆盖率达75%,林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古今游览胜地。
特定环境的云台山的生物群落有着一定的基本特征。
云台山植被直属温带常绿阔叶林,成层结构明显,多数为天然次生林、落叶灌木及部分人工林,并成垂直分布,大体分三个部分。
其四季特点分明,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冬季则是一片枯黄。
关键字气候土壤群落1.1云台山生态生资源云台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它位于焦作地区修武县境内,地处北纬34°。
云台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物群落多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云台山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现有主要动物190余种。
分属哺乳、爬行、鱼、鸟、昆虫类.在参与生物大循环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兽类三、四十种,常见的有野猪、山羊、山鸡、猴等。
山间满布绿竹山花野果,不仅四季常青,而且长年都有鲜花盛开,春夏有山梨花,秋季有金针花、山茶花、野菊花,以及似火的枫叶,冬季有腊梅花整个地区的植物表现出五大特征:古老性、稀有性、过渡性、多样性、系统性。
植物的种类有近400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黄山松、水杉、南国红豆杉等等。
整个景区原始植被完整,原始森林、次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超过90%。
野生动物有猕猴、黄鹿、黄尾锦鸡、金钱豹等。
在原始状态下,整个生态系统植物质量巨大却养活着少量动物,而动物生物量又集中在土壤动物上。
蚯蚓、百足虫类数量繁多,真菌、微生物的数量更多,他们的生物体型虽小,但呼吸消耗的热能却远高于各类动物。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
云台山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这些所有一切都使得云台山形成了其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白菊花1.2植物样方调查针对云台山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我们做了如下的样方调查:对于云台山的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我们专门做了样方调查如下: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群落名称草本室外编号 1 记录者王晶日期9月23号室内编号 1 样地面积1×1米地点云台山黑石岭附近海拔高度600米坡向东南方向坡度10°群落高度2~60cm总盖度90%主要层优势种矮丛蒿群落外貌特点矮丛蒿:多年生、矮生草本。
主根明显,本质;根茎稍粗短,直径达0.5—1.5厘米,具多枚营养枝。
茎多数,高5—15(一20)厘米,花果期8一10月。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小地形:湿润草地植被环境:草本植物丛生还有部分单一灌木,乔木分层及分层特点4矮丛蒿地表层高度 5-15cm 盖度45% 竹节草地表层高度 19cm 盖度20% 蒲公英地表层高度 10-25cm 盖度2% 蒿草地表层高度15-30cm 盖度50%突出的生态现象土地营养较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与当地农作物相伴生的各种昆虫组成食物链地被物情况主要为农作物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黑石岭村庄周围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此群落受人为影响程度十分严重,主要为农耕群落动态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十分稳定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群落名称草本及灌木植物室外编号 2 记录者王晶日期9月23号室内编号 2样地面积1×1米地点云台山黑石岭区附近海拔高度600米坡向东南方向坡度10群落高度10-300cm总盖度75%主要层优势种竹节草群落外貌特点竹节草:多年生禾本植物,茎柔弱,节上生根,匍匐地面,叶披针型或卵型,花蓝色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小地形:种植地植被环境:草本及灌木植物突出的生态现象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地被物情况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云台山黑石岭区附近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人为践踏,程度严重群落动态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群落名称灌木植物室外编号 3 记录者王晶日期9月27号室内编号 3样地面积1×1米地点云台山百家岩海拔高度800米坡向东西方向坡度15°群落高度1-200cm总盖度85%主要层优势种刺槐群落外貌特点落叶乔木,高10~20m。
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小地形:山地植被环境:乔木植物分层及分层特点植物编号 A B C D E F 刺槐H I J 株数10 14 12 16 18 10 4 7 1 1 最高高度30 20 14 17 30 50 200 426 平均高度15 9 6 8 18 30 1563.4- - 丛径 4 3 2 0.7 9 10 4.5 5 9 4 冠径10盖度75%坡度15生活力强强强强强强强突出的生态现象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地被物情况植物种类较多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百家岩周围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人为践踏,但程度并不严重群落动态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群落名称草本及灌木植物室外编号 4记录者王晶日期9月23号室内编号 4样地面积3*3米地点云台山黑石岭区附近海拔高度600米坡向东南方向坡度10群落高度5-300cm总盖度65%主要层优势种燕麦草群落外貌特点多年生禾草,须根入土深,呈棕黄色。
秆直立或基部曲膝,高1-1.5m,具有4-5节。
叶鞘松弛,光滑无毛,短于或基部长于节间。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小地形:果园地植被环境:草本及木本植物分层及分层特点植物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株数39 18 8 123 153 102 12 51 48 33 8 12 最高高度20 40 80 25 30 40 60 13 6 34 20 17 平均高度10 30 20 13 18 30 40 7 3 21 12 12 丛径 4 3 10 5 6 5 2 1.5 2.5 4 1.4 1.5 冠径盖度65%坡度10生活力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突出的生态现象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地被物情况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云台山黑石岭区附近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人为践踏,但程度并不严重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摘要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
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燕山湖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
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
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地质构造以及地貌的形成以红石峡及周围的峡谷沟壑为主,岩石结构分层明显,由于自然的冲刷沉降作用,形成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有些地方险峻独特,在游览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奥妙。
由于受岩石断层构造和长期剥蚀的影响,沟谷纵横,悬崖峭壁,奇洞峡谷比比皆是,整个地貌千姿百态,使得有人连绵不断。
我们通过对这些地貌状况的观察研究,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各种规律以及作用。
关键词云台地貌自然侵蚀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片麻杂岩穹窿构造新构造运动羽状交错层理正文2.1地质特点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溶岩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2.2云台山的地质现象——红石峡红石峡是一条线状峡谷,长1.5公里,深68米,最窄处2~3米,最宽处30多米。
由于红石峡又深又窄,里边的空气不能与外界的空气很好地对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凉、温润如春,所以又叫温盘峪、长春谷。
红石峡的下部是形成于前14~10亿年间的石英砂岩,因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铁而呈现红色,这也是红石峡名字的由来。
红石峡的上部是形成于前5.4~4.4亿年间的碳酸盐岩,红石峡南端的白龙潭是一条地下暗河的入水口。
红石峡白龙潭上边的丹崖红墙,这是一条巨大的断裂带,称为黑龙王庙断裂带。
这条断裂带北边是抬升区,南边是下沉区,长约10公里,呈近东西走向。
断距200~700米,同时形成了200~500米宽的断裂破碎带。
地表水在断裂破碎带转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大量的水由此处潜流而去,最终在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的海蟾宫形成一注泉水.羽状交错层理云台山生物学实习报告摘要自古以来,云台山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生物群落多种多样,加上植被覆盖率高,因此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许多古贤人的喜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