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近现代史论文
关于辛亥革命的中国近代史论文(2)

关于辛亥革命的中国近代史论文(2)关于辛亥革命的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二《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摘要】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
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运动接连爆发,只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辛亥革命;背景;成功与失败;评价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迫使中国签署《辛丑条约》之后,加剧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辛亥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国人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事实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革命已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的形势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辛亥革命已过去百年,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各族人民所重视和借鉴,它作为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了,但又很快失败了,为什么?辛亥革命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我想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结局谈谈自己的看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君主制度,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虽然最终还是受统治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下,没有彻底的革命,但它最大的功绩应该在于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为后面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力量。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指导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是软弱的,没有坚定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没有意识到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因此只能见到短暂的胜利和最终的失败。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能让我得到以下几点历史启示: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这对拯救祖国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增添了新的内容。
因此革命的历程里,我们要分析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形势和性质,更要看清清政府一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将清楚的分析体现到实践革命之中,更坚持的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于反对清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
然而最后的中心落在推翻清政府,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压迫的问题,而使胜利变的短暂。
二、由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与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和文化上,而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忽视了中国现实的特殊面貌。
可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不够成熟到足以驾驭局势的程度,没有能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反帝反封建、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任务。
历史不是有智慧的领导人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而是需要根据现实既定的条件去继承的改变和创造出来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评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述辛亥革命简介本论文旨在评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辛亥革命的起因辛亥革命起因于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国内外的种种压力。
晚清时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国内经济落后,民众生活困苦,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同时,思想启蒙思潮的兴起和中国各地的革命组织的兴起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武装起义和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首先在南方湖南、广东等地发起武装起义,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
随后,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等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工作。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为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格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大门。
此外,辛亥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铺平了道路。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张超. (2016). 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 理论月刊, (1), 117-117.- 贾鹏. (2012). 试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影响[J]. 大众文艺, (6), 180-181.> 注意: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请勿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

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篇一《浅谈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
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封建民主孙中山成功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也为本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4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
此后,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辛亥革命小论文

永怀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湖北新军第八营驻地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在熊秉坤的一声枪响后辛亥革命开始了。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埋葬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民族共和的新纪元。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的中国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制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它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次革命对亚洲的觉醒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伟大的列宁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的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近现代史论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辛亥革命运动已经过去了101年,但它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影响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流失,随着我国历史的前进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辛亥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我国人民所了解,所敬重。
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它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革命者的爱国革命精神,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全国人民奋发振兴中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去探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启示和一些经验。
一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终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一胜利不仅仅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也是从19世纪末年逐渐兴起的资产阶级、小资阶级革命运动结出的一个伟大果实,更是中国资产阶级奋斗史上光辉的成果,并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一)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政治及人民生活方式走向近代化之路的一个划时代的起点,而且也是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的一个里程碑。
它开辟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民主共和国的新曙光,给全亚洲人民带来了苏醒的晨曦,也给世界进步人民有力的鼓舞。
辛亥革命在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整个过程中都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追求真理和光明,“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努力。
中国资产阶级把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近代化国家的宗旨贯彻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各个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模式,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的政府颁布的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以及在孙中山倡导下出现的“振兴实业”的热潮,都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救国热忱和努力,展现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较为重要的一次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期间。
这次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古老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清朝的衰落使得这个被人们认为是不可撼动的制度走到了尽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布了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是首次以民国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历史意义重大,不再由一个皇帝集中掌权,而是采用共和制度,这一制度模式持续至今。
二、开启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大门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启了大门。
革命后,新兴的中华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政策,如改革教育体制、建立现代军队、改革税收制度等。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并成为后来进一步改革的契机。
三、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制度的探索辛亥革命使民主意识得到觉醒,并促进了对民主制度的探索。
在清朝统治下,中国的民主规模非常有限,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力被严重限制。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积极倡导民主制度,鼓励民众参与政治决策,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选举,为建立一个民主政体奠定了基础。
四、振兴了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近代以来,中国陆续遭受列强侵略,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的威胁。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这激发了民族振兴的意识和爱国情怀。
五、为中国革命的不断推进提供了经验与启示辛亥革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革命之初,中国社会各方面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革命基础,如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思潮、国内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辛亥革命通过实践,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一系列的经验教训,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怎么写

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怎么写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哪些因素催生了辛亥革命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尤其是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中国的势力。
他们在华投资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提供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华利益竟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
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
在日、俄相斗之时,英国也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十几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次被追加,巧立名目,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中饱私囊,以致民怨沸腾。
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
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
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时。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辛亥革命运动已经过去了101年,但它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影响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流失,随着我国历史的前进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辛亥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我国人民所了解,所敬重。
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它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革命者的爱国革命精神,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全国人民奋发振兴中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去探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启示和一些经验。
一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终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一胜利不仅仅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也是从19世纪末年逐渐兴起的资产阶级、小资阶级革命运动结出的一个伟大果实,更是中国资产阶级奋斗史上光辉的成果,并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一)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政治及人民生活方式走向近代化之路的一个划时代的起点,而且也是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的一个里程碑。
它开辟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民主共和国的新曙光,给全亚洲人民带来了苏醒的晨曦,也给世界进步人民有力的鼓舞。
辛亥革命在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整个过程中都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追求真理和光明,“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努力。
中国资产阶级把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近代化国家的宗旨贯彻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各个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模式,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的政府颁布的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以及在孙中山倡导下出现的“振兴实业”的热潮,都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救国热忱和努力,展现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统治势力,不断地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
但是,辛亥革命以前的所有斗争,领导者都不能提出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和以民主共和取代封建帝制的先进纲要,只有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中,中国人民才开始比较自觉地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高潮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是它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具有严格意义的正规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的、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指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在封建社会,皇权思想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桎梏。
在近代中国,虽然思想界比较早就开始出现怀疑君主政治的异端思想,但在资产阶级出现以前,人们设想不出来用什么政治制度代替君主政治。
为反抗封建君主统治而起义的农民,包括像太平天国那样规模的农民运动(不是革命),都不可能创建没有君主的民主制度,而新崛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和许多知识界的分子则从西方资产阶级制度中找到治理中国的政治思想——民主共和制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建立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的直接目标,并企图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主义制度,来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就这样,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封建王朝,而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消除了这个长期妨碍中国进步的极端腐朽和落后的制度,对于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和旧观念,进行了一次革命的冲击,并使民主主义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这对中国社会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人们从此知道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懂得了一些民主法制的知识,并投身于参加选举公仆的政治活动,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潮的广泛传播,又直接推动和促进了实业建设热潮,为中国实现工业近代化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但是,由于时代的和历史的局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资本主义工业近代化而进行革命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难于解决的矛盾。
他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化,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兴起,因此,他们既要发展资本主义,为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而奋斗;又要避免发展资本主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
他们既主张向西方学习,又似懂非懂地表达了中国不应该完全走西方资本主义老路的想法;他们既要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又想要避免近代文明产生的恶果。
这对于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来说,是棘手的问题。
再加上中国缺乏建立资本主义近代经济的基础,而中国历史的客观进程又受到世界外来力量的阻挠,本民族的利益和帝国主义的利益又发生冲突。
这一切必定构成中国资产阶级难于逾越的巨大障碍。
新路应该怎么走呢?革命派不可能明确地指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通过辛亥革命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工业近代化,但是,孙中山及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中国走向工业近代化道路的进步方案,却使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他促进了中国民主潮流和兴办实业的高涨,展现了辛亥革命在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积极的作用。
(二)辛亥革命造成社会观念的更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并建立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从而出现了民主共和思潮的新高涨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
马克思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随着每一次社会的历史性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革。
”民国初期,由于旧制度被推翻,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民主共和的声威大增,打破了政治舞台上的沉闷局面,促使了社会思想的活跃。
首先,在人民面前出现了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政府和不一样的观念。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民国底定、共和政府成立”,莫不使长期在封建专制黑暗中生活的中国苦难大众欢欣鼓舞。
人民欢呼和拥挤新生的中华民国,对种种事物均以“新”字来表达,以显示其有别于旧时代、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诸如此类。
《申报》1912年元旦在一篇《新祝词》中这样写道:“我四万万同胞犹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共和国首次以崭新的实体耸立在人民面前,因而共和在社会各界面前发出特殊诱人的异彩。
它汇聚了各个民主阶层或民众团体的观念和意向,对促进中国社会摆脱封建思想意识,迈向近代化的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时间,到处都是“共和”的旗帜和名号,仅上海一地,以“共和”命名的政党、团体,如“共和统一党”、“共和建设会”等就不下有十个。
以“建设完全共和”为宗旨的团体、会社就更多了。
各地会所如林,成员如鲫,社会面貌出现新气象:“君主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
”当时人们不一定真正了解民主共和的涵养,但随着民国的建立,社会更新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思想已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其次,人们对政治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政治的意识大大增强。
由于“专制局破,共和成立”,人们的参政意识勃然怒发,以往对政治怀抱的消极、冷淡、回避和畏惧的态度全然改变了。
民初,国内豪贤志士,一个接一个的组织政党,积极投身沸腾的政治生活,反映了人们参政意识的激情昂扬。
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广大妇女来说,经过民主共和思潮的鼓励,也纷纷抬足出门,步入社会,联合团体,从而掀起了颇具声势的女子参政运动。
广大妇女认为,共和功成,妇女也应当与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要求“将女子与男女权利一律平等明白规定于临时约法之中”,显示了民国初妇女要求摆脱从属他人的地位、进行独立的政治活动的愿望,出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妇女争取参政的运动。
再次,人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初,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的创建,以及孙中山在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一系列贯穿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原则的政策法令的颁布,国内各民族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了具体规定,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具体地体现了人们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平等、自由的权利。
同时,革命者通过对清朝封建专制蹂躏人权的批判,宣告“人权神圣”,指出民国革命,在于“去专制之淫威,谋人民之幸福”,“重人权而彰公理”。
同时,临时政府又从政策、法令上废除清朝的不平等制度,宣布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人人平等,便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们感到解放的欢欣。
(三)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辛亥革命运动的另一思想成就,就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一个由人们不自觉的抵抗侵略到自觉起来为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盛而进行斗争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辛亥革命运动是一块真正的界碑。
它划清了爱国救亡要不要革命,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两种爱国主义思想的界限。
资产阶级革命派确立的爱国、革命、共和的思想不仅推动了自戊戌维新运动以来在中国兴起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而且还把推翻“洋人的朝廷”、实现民族独立和更新国家政治制度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空前的高度,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辛亥革命运动是爱国运动,也是民主运动,有爱国和追求民主相结合爆发的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新时代的明显特征。
它表明辛亥革命是民族觉醒的产物,也是阶级觉醒的产物。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等人是民族觉醒的真正代表,也是资产阶级觉醒的真正代表。
他们通过革命宣传和革命行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民族觉醒又推动了爱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者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势造英雄,革命者就是英雄,革命者们在革命中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力量和本民族的历史使命。
由此可见,没有民族觉醒就不会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也不会有当时的民族觉醒。
由于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通过唤起民族觉醒来实现振兴中华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振奋起来的民族精神却继续鼓舞人民去奋斗。
(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成立了国会,可是资本主义制度却在中国确立不起来,革命最后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呢?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个人认为封建主义深入人心,很难完全摒除,新思想被接受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人们还来不及来适应这些新思想,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但是主要的还是当时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是由于革命派的不成熟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