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浅析(一)

合集下载

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主张

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主张

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主张1. 引言1.1 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看法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入学起点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从高中阶段开始。

他认为,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的重要时期,应该提早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他强调,职业教育并非次等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视,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

黄炎培提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就业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黄炎培呼吁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他看来,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2. 正文2.1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从高中阶段开始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从高中阶段开始。

他认为,职业教育不应该被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技校或职校,而应该与普通教育一样,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更早的阶段就接触到不同的职业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黄炎培指出,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对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将职业教育融入高中课程中,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黄炎培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同,许多学校和机构都开始将职业教育纳入高中课程中。

这种趋势有助于培养更多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高中阶段开始的职业教育在未来将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2.2 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视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视,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同样重要。

传统的观念认为,普通教育是高贵的,而职业教育则被认为是次等的。

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主张敬业、乐群,强调个人要积极工作,与他人和谐相处。

敬业代表专注、敬畏职业;乐群代表融洽、合作共赢。

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仍具有深刻启示:提升职业素养,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至关重要。

个人应以敬业心态投入工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从个人到社会,都能受益于“敬业乐群”思想的指引,不仅提高绩效,也增进人际关系。

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内涵、当代启示、个人、社会1. 引言1.1 黄炎培简介黄炎培(1898-198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他毕业于法国政治学院,并曾经在欧美多国学习和考察。

回国后,黄炎培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炎培在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其中“敬业乐群”是其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之一。

黄炎培在教育事业中以身作则,一生都在追求教育的卓越品质。

他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修养,倡导教师要以认真负责、专业精湛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黄炎培认为,只有敬业才能做到尽职尽责,只有乐群才能形成和谐的教育团队,才能将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境界。

通过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真诚热爱和高度责任感。

这种敬业乐群的精神也为当代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2 “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概述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提出了“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启示。

“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黄炎培在教育实践和思考中提出的核心理念。

“敬业”强调对事业的认真、专注和责任感,要求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达目的不罢休;“乐群”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团队合作、互助互利,倡导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析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析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析以下是关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摘要:1913年,黄炎培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对小学普通教育进行改良,使其能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1917年,针对当时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希望通过革新普通教育,使学生在校得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在社会上谋生。

其时,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衰落,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渐少,职业教育办学陷入困境。

黄炎培于1926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应对普通教育进行彻底革新,只有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与沟通,了解社会、经济的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良性互动,职业教育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13年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年轻的中国职业教育来说,1913-1926年的13年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

19l3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认为小学普通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需要加以改良;1917年,针对当时学生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他开始倡导职业教育;1926年,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认识到,仅靠教育内部的改良无法解决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教育只有彻底革新。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职业教育只有冲破旧教育论教育的狭隘圈子,主动与社会保持沟通与联系,努力体现社会性的特点和社会化的作用,才可能最终形成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一、1913年: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小学教育需要改良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黄炎培接受其师蔡元培的邀请,出任江苏省教育司长。

他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发现,当时的教有存在着严重的学用脱节问题。

他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文小说:"今之学子,往往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杆格之情状亦愈者,而其在家庭社会间所谓道德身体技能知识,所得于学校教育堪以实地应用处,亦碌碌无以自见。

浅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浅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浅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

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必然规律,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意义前言:黄炎培(1878耀196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

清末以来,在黄炎培的积极倡导和实践下,职业教育形成的巨大思潮席卷全国,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与认同。

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黄炎培来自于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1901 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学成后的十余年间,黄炎培举办了多个学堂,积极从事学校教育。

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教育实践中,黄炎培发现了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弊端,很多学子在饱受教育之后仍停留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较之很差。

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无法挽救民族危亡。

黄炎培认为教育不能独立于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而进行,他主张德、体、智全面发展的教育,“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改变过去偏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也就是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阶段,经过对国内外的一番考察。

黄炎培得到启发,在实用主义教育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的思想,经过考察后的思考总结,1916 年9 月黄炎培正式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定义,具体可以理解为:在遵循不同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谋生的技能,并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找到乐趣,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

他认为,职业教育要关注个性发展,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谋生手段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教学中遵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原则。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一)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一)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一)摘要]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

他的职业和职业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的长期性以及职业教育的地位理论对当今职业教育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当今职业教育启示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运动的先驱。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出的许多职业教育的思想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现摘录一二与读者共享。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1.职业的含义和意义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职业教育的长期性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指导乃长时期继续进行之事业,非短时期之商榷。

职业指导之实施时期,自职业陶冶时期,职业准备时期,专业训练时期,就业后补习时期,至确能自立经营,无需辅导时期,绝非短时间两人晤谈之匆促商量所能塞责。

”黄炎培提出要建立一个包括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和再补习在内的职业教育系统,使职业教育贯彻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

其中,小学重在职业陶冶,为职业教育的打基础阶段,初中阶段应进行职业指导,高中设职业分科,或专门职业学校进行系统地职业训练,就业后还要接受职业补习教育。

3.关于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从广义而言,“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职业教育在教育制度上应有一贯的、正统的和整个的地位。

那种以普通教育为正统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偏系的教育的陈旧观念应根本打破。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按照现实国家的教育体制,一般公民是在接受普通国民教育后,或接受高等教育或接受职业教育才进入社会成为一名职业者的。

最近的一项专项问卷调查,以中学生,职教生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令人深思。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做学合一”的实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做学合一”的实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做学合一”的实践1. 引言1.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介黄炎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黄炎培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他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需求。

在职业教育领域,黄炎培的思想被广泛应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职业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也被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因此需要专业的师资来指导和引导他们。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是一个有前景的职业选择,更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下一代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只有重视并支持学前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2. 正文2.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实践经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解析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解析
8、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教育与生活联系
(二)职业道德教育
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1)注意各类职业学校或各科公共的职业道德 的训练目标:又强调不同学科还应有与其学 科特点相适应的特殊训练目标。 (2)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主张深入到具体 的职业环境中去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3)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4)注重使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 观念,强调养成其健全的人格。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 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 1878年10月1日出生川沙镇,早年父母双亡,在家乡任塾师。 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 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 1904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 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 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 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 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5年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 撰写《旅美随笔》。
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4)训练与陶冶并重,教育与修养并重 黄炎培提出职业学校应重视精神陶冶,否 则就感为“器械的教育”。
他对青年说:“社会所需要之人才,从消极 说来,第一自私自利者不可用,第二圆滑 取巧者不合用,第三绳趋矩步,束身自好 者不够用。从积极说来,一须有高尚纯洁 之人格,二须有博爱互助之精神,三须有 侠义勇敢之气慨,四须有刻苦耐劳之习惯。 而更须以坚强贞固的节操、战胜千艰百险 的环境。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 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 工作之上”。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 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 支持淞沪会战。 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 席。 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 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 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 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总结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总结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总结黄炎培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对职业教育的思考与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黄炎培一直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黄炎培提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黄炎培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育,并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五、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黄炎培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职业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学生的求学阶段,而应该贯穿整个人的一生。

只有不断学习和充电,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应职业生涯的需求。

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改变传统观念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同等对待。

综上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浅析(一)
论文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先进思想
论文摘要: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其职业教育思想很先进,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著名职业教育理论;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驭。

他曾赴美国、日本考察,看到这些国家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举的教育制度,深切感到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而优则仕”,导致所学的东西与经济和生产实际相脱离的危害。

回国后,他于1917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国内知名人士蔡元培、严修、张元济等都在成立宣言上签名。

1918年,他又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提出“劳工神圣”和“敬业乐群”的口号,以“双手万能”为校徽,倡泞手脑并用的精神,培养的人才深受实业界欢迎,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风尚。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很先进,今人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川沙)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

黄炎培具有深厚的中国占代文化修养和教育理论知识,却能够从中突破他于1915年赴美考察.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具体说,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谋个性之发展;一、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二、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这个理论一反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意识而具有了民主思想。

人们参加职业教育学习不是为了“读书做官”,而是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人只有充分发展其个性,才能充分施展其才能,这是对封建教育压抑人的个性的一个革命;人都有先人的个性基础,而要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人们都要在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而职业教育就是为人们就业做准备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大众性和普遍性,是为一个国家、进而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做准备的教育。

这是对职业教育性质的最准确的理解,最好的阐释,这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直到今人仍值得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和学习。

二、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界,需要手脑并用”。

他批评清末兴办的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也,乃教其读农工商之书耳。

黄炎培的这种教育思想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与生产能力的关系,这是对教育的全新理解和险释。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原始教育其实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它在人类求生存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与劳动紧密结合。

但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其学校教育都是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的教育,这就使得教育内容和生产劳动脱节“我国古代的教育完全是为了培养皇帝的忠实奴才,是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奴化’教育。

它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这是对我国封建教育的一个概括。

而我国超稳定型的封建社会延续几千年,封建教育思想几千年,这对我们今人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践的影响是极大的。

所以今人我们研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黄炎培试图运用职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指出要“因职业的各各不同,与人的人性、人才、兴趣、环境的各各不同,替它分别种类,谁则宜某种,谁则不宜某种。

”这种“人职匹配”的思想对于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人的人性、兴趣等各不相同,职业所需也各不相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从事他所喜欢的职
业,一般情况下,他会干的很好,反之,则虽经努力也不一定能干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对于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人职匹配”的职业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如黄炎培先生所说,根据人的才能特点和职业特点分门别类并予以匹配进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都将大有好处。

黄炎培先生身体力行,以他对子女的教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诱泞,在同孩子们的相处中,他时时用心观察每个孩子的人赋和秉性,并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如他发现一个孩子喜欢玩积木,能够制作成各种的建筑图形,便时常带他到高处去看上海的市容全境,培养他对工业的兴趣,引导他去学习研究建筑业。

二、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的目标
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精英教育,一类是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少数精英的培养.以中一的学术标准评价所有的学习者.选拔出少数,淘汰掉多数。

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则要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的目标,职业教育决不限制任何人的个性发展而必有益于个性发展,因此它不排斥精英的培养,但不强调选拔和淘汰,而致力于人人“学会”,人人成功。

而这种职业教育就是大众教育,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都能成材,而社会上每一个执业者都接受过职业教育,这样,整个国家就都是受过教育的人,而国民整体职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人民生活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是黄炎培在20世纪初为我们勾勒的美好前景,虽然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这种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实务性的增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己经使我们的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