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篇1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摘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
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
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
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
艺术的议论文

艺术的议论文•相关推荐关于艺术的议论文(通用20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艺术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艺术的议论文1摘要:艺术类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名声乐教学工作者,多年来的学习及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声乐教学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本文从根据当今就业形势而调整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变革等方面论述,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就业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并不是每个从象牙塔走出的学子都能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特别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宽进宽出的今天。
高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分为声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声乐方向,顾名思义,前者是为了培养表演类人才,如歌舞团的合唱或独唱演员;后者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少量高校专业教师。
那么真的是每个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就学有所用了吗?其实不然。
在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地有针对性才有利于学生把握方向,从而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的位置。
声乐表演专业主要侧重学生的演唱及表演技巧。
既然是在舞台上为取悦大众的艺术审美寻求一片天地的专业,首先声音条件及形象两大客观因素得具备,这就需要高校招生选拔学苗时下一番苦功。
在课程设置上继续沿用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除了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还应设置其他相关课程,比如形体、正音朗诵、歌剧排练、合钢伴。
形体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及肢体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站在舞台上大气丰满———既然是表演就不能像木头一样站在台上。
除了用声音去传达感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增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并带动歌唱经过使表演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和谐。
正音朗诵的课程设置很有必要。
大部分艺术类高等院校是全国招生,而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演唱中存在乡音问题,如前后鼻音分不清楚,不能自如地演唱儿化音等,这大大影响了演唱上咬字吐字的表达。
关于艺术的议论文(共5篇)

关于艺术的议论文(共5篇)关于艺术的议论文(一般5篇)每个人都有写作文的经历,都很熟悉,尤其是写作中最基础、最常见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讨论,主要是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者澄清真相,或者反驳别人的观点,指出其谬误。
这种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边肖精心组织的关于第五条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1艺术无处不在,它能陶冶人的情操。
吉他也是一门艺术。
五年前的一天,我在一家乐器店门口停下来,盯着里面的吉他。
不知不觉,我走进去,拿着吉他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一开始我想练基本功。
有人觉得无聊,我觉得好玩。
一年过去了,老师开始教我们唱歌。
我想退让,因为手起水泡,又疼又痒,连弦都压不紧。
一年后,有一件事让我彻底爱上了吉他。
第三年转到电吉他班,开始了漫长的电吉他生涯。
不久后,我加入了明星乐队,并在许多地方表演。
站在舞台上看着这么多观众,成就感油然而生。
听着雷鸣般的掌声,我喜欢上了陪伴我的吉他,喜欢上了演出时那种澎湃的感觉。
第四年,老师收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名单,让我们在迷笛音乐节上表演,教了我们一首新歌。
老师教我这首歌的时候,我是有计划的,但是一开始的推弦就有问题,让我越来越没有自信。
之后学得一塌糊涂,老师和伙伴安慰我,我才重拾信心,努力练习,五个月后去了苏州。
路上紧张到总觉得自己打不好。
转念一想,我想:努力练习,一定会有收获。
我不能输,我不能!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在舞台上充满气场,充满火力,演出圆满成功。
老师感激地看了我们一眼。
现在,吉他不是我的工具,而是我的知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鲍剑锋经过磨砺,梅花来自苦寒."我会继续努力,在弹吉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2什么是艺术?艺术是能让人欣赏和赏心悦目的东西,但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都不一样,各有千秋,艺术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大自然的美,大自然创造了人,而人体也是一种美。
有人主张收集所有人的美,拼出最美的人。
关于艺术的论文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的论文篇1试论艺术欣赏中形象与真实的关系摘要: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内在的“共通性”,即“形象”。
不同门类的艺术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形象”来呈现的,因此“形象”就是进行艺术欣赏的重要切入点。
在欣赏艺术形象时,许多欣赏者往往认为艺术形象越贴近现实之真越好,事实上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讨论艺术形象与真实的关系。
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之真,是艺术能够被欣赏的基本前提。
但艺术并非单纯求真,形象要为艺术理想服务,它所具有的是恰当好处的艺术的真。
关键词:艺术欣赏;艺术形象;真实;艺术理想一、艺术欣赏的关键在于形象以往对艺术的欣赏有许多不当之处。
传统的审美欣赏往往关注艺术品的表象,以“美”为标准进行评判。
这种欣赏标准是不恰当的,很多艺术显然很难跟美扯上关系。
但我们依然承认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重新审视艺术欣赏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形象”入手。
维特根斯坦认为各个门类之间在一种家族相似,该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正真使得艺术大家庭诸多成员走到一起的关键不是所谓的“家族相似性”,而是它们之间的“内在共通性”,也就是“形象”。
尽管各个门类艺术所依托的媒介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形象”来实现的,“形象”贯穿艺术创造的整个过程。
艺术的全部精髓凝聚在它所塑造的“形象”之中,艺术所呈现的形象是联通艺术品与欣赏者的桥梁,因此,形象是艺术欣赏的切入点。
“形象”一词,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
我们所认为的艺术中的形象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形式,即形式主义所关注的焦点。
第二部分是内容,内容才是形象的关键之所在。
审美对象所呈现的形象由形式和内容共同构成的完整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首先被形象的外在形式所吸引,它悦目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惊人的构造等等,这些特征都让我们感到愉快。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艺术概论论文篇一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在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意识中,专业课指的是各种术课(如钢琴小课、声乐小课),和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而把艺术概论排除在外,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上课之初从-白话文§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音乐、艺术与自身发展等角度将《艺术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阐明清楚,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学习。
第二,教材的选择。
《艺术概论》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深浅不一,各有侧重。
如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发展、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几部分系统、全面、专业地阐明了艺术学,内容较为深奥,是所有艺术类从业人员都适用的艺术学专著;而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由彭吉象、张瑞麟所著的《艺术概论》一书,虽然也是从艺术概说、艺术种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编著,但它更侧重于从音乐的角度来阐明艺术的哲理性,较多地结合了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等内容,不失为一本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好教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不适之处,于是及时调整,选用了由郑锦扬主编的《艺术概论》,这本教材与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分开,大幅度地增加了艺术门类的内容,每门艺术门类都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展开,更加侧重于艺术的实用性,对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内容比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书本内容,略做了调整。
先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即学生最为熟知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再继续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文学等内容,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特点,对各艺术名作进行赏析后,最后结合艺术原理的部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021年以艺术为话题的议论文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能够让人析悦目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是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独到的见解。
艺术就是一种美得体验。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艺术作文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以艺术为话题的议论文1艺术像一首歌,悦耳动听;艺术像一幅画,着色淡雅;有人说,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因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而我想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去好好感受。
因此,我让爸爸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开启了我的舞蹈之路。
我学的是拉丁舞,需要跳得有力度。
我一开始以为所有舞都像芭蕾一样越柔软越好看。
但我错了,老师说我跳得软绵绵的,一点也不美观。
我便日夜加以练习,有时练上上百遍,甚至几千遍。
妈妈鼓励我不要半途而废,爸爸也为我加油,让我不要放弃,终于,我跳得又有力又漂亮,我兴奋极了。
老师当面表扬我,我为此而自豪。
但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又让我们练习基本功,简单来说就是拉韧带。
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韧带非常差,连一字马都不行。
老师让我们在海绵垫上练习,老师先放了一首舒缓优美的音乐,然后嘴里喊着节拍,让我们做指定动作。
我故意挑了个后面的位置,好不让老师发现我的问题。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老师围着垫子走了一圈观察着,很快找到了我的漏洞,便让我放学留下,他来帮我纠正。
别人都走了后,老师手把手帮我压韧带,终于,我的韧带拉开了。
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的做法还真是妙,让别的人先走,既不伤我自尊,还帮我拉开了韧带。
如果不是学业上的繁忙,我会一直学下去,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门艺术,一门永不衰落的伟大艺术。
以艺术为话题的议论文2在我的生活中,充满了艺术。
有时候艺术也使我乏味———钢琴,但通过了一件小事,我突然发现,钢琴是我的朋友。
每天,我写完作业后,弹钢琴是我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坐在那庞然大物面前,看着钢琴上那黑白相间的键盘看着乐谱上那黑白的像小蝌蚪一样的音符,我不由的觉得——钢琴,那在人们眼中十分高尚的艺术,似乎变了一个样,变得十分枯燥乏味,没有生机。
我每天总是机械般地在那些琴键上垂打着,没有兴趣,没有乐趣。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概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传承1. 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许多文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如希腊雕塑、埃及壁画和中国绘画。
2. 传统技艺的传承许多传统技艺,如陶瓷、织物和家具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的。
这些技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和文化,而且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基础。
3. 线条与色彩的传承线条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被使用。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和拜访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和拼花地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灵感来源。
第二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1. 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制造业已经采用许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包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包容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为艺术设计者提供了探索创新和创造新作品的自由。
3. 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
在文化和地理的不同环境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元素也不尽相同。
这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而创新则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找到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2. 传承的启发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灵感。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和技术,艺术设计师可以找到潜在的线条、色彩和技术元素,并将它们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3. 创新的突破创新也可以为传承带来突破。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形式,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从而为传承带来新的风格和元素。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并从中获取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
本文将从艺术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艺术概论的重要性。
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艺术可以起到情感交流和宣泄的作用。
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产生共鸣和感情上的连接。
其次,艺术可以承载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艺术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社会风貌和精神内核,因此它们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艺术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促使人们对世界、人生和自我有更深刻的思考。
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因素进行分类。
艺术的主要分类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视觉艺术以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展现,音乐艺术则通过声音和乐器演奏传达情感。
表演艺术以戏剧、舞蹈和武术等形式呈现,而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故事和思想。
最后,艺术对社会、个体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艺术还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帮助个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承也使艺术多样化和具有独特的风格。
总之,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艺术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影响等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为社会传递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灵和个人成长。
只有通过对艺术的探索和欣赏,人们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论文:论艺术
艺术是人类认识和享受世界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充满情感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来实现。
艺术又是一种表达,通过这种表达,艺术家的想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还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具体视觉或听觉形象,但这形象必定具有突出、鲜明、生动的特点。
艺术探索有两种形式,即形象性和象征性,即直接感受与精神表达。
艺术离不开和谐,和谐离不开对立物的相似,相似物的类比。
艺术既是主观的、激情的、精神的,同时又是客观的、理性的、物质的,应给观者的视觉或听觉带来审美享受或理性思考。
艺术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真诚,真诚离不开兴趣,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艺术之魅力,在于使人过目不忘,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并使精神得到净化和愉悦。
艺术要巧不掩拙,厚不掩薄,实不掩虚,表不掩里。
彼此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艺术靠典型体现,但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它是高度
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听觉形象,是用个别表现普遍,特殊体现一般。
艺术充满着动态性和变化性。
艺术美的因素只承认相对和变化,绝对和僵化是非艺术的。
艺术贵在表现性,也只有表现性的艺术才具备震撼人心、高度概括、内涵深刻的特点。
艺术应表现作者对世界的理解、思想和精神,反映我们的良知和激情,应是我们幻想的开始和客观现实的终结。
艺术需要宽容。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是立身之本,也是成功的美德。
艺术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注重切身感受,强调有感而发,标新立异,独持偏见,撞到南墙不回头,才是成大就的秉性。
艺术不能面面俱到,追求多才多艺,其结果必然少才无艺。
只有让出一片天空,才能赢得整个世界。
艺术不应仅限于审美,也要审悲、审苦、审丑,但绝不能审恶心。
尽善尽美的境界来自于对艺术的真诚,思维的单纯,手法的简洁。
美术是美的艺术,必须具有审美要素,离开了审美要素,抑或成反“美”的东西,只能定性或定名为“丑术”。
高尚的艺术,应具有严肃理性与灵动激情的双重要素,不是世俗情感的发泄,而是升华现实的理想神化。
提倡艺术与世界接轨,实质等于强调世界艺术的单一性,否定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跟艺术多样性和变化性背道而驰。
绘画是寂寞之道,如同吃斋念佛,心诚则灵;耐不得寂寞,沉不住底气,走上街头卖弄手艺,现身舞台聚会表演,追求低级的趣味,是浅薄的“丑露”,远离了艺术美的再现。
不断地鼓噪出水泡浪花的,定是浮在水面的小鱼虾所为,也就是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有多宽广,成果就会有多博大,小肚鸡肠嫉妒心强的人,与大艺术家无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既是我国哲学精髓,也是我国艺术精髓。
求变、求新、求突破,是艺术的天性,但这天性必须建立在符合审美和具有审美要素的基础上,否则,为变而变,为新而新,成为仅具有怪异的外表,失去了艺术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