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张玉蓓【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2(030)003【摘要】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年来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等儿科疾病中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duning injection in the pediatric disease. Methods The pertinent literatures on pediatrician using Redlining injection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duning injection had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effect,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immune system. Reduning injection obtained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illary bronchitis, herpes angina, acute suppurative tonsillitis, rotavirus enteritis,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fluenza H1N1,viral encephalitis, epidemic parotitis, varicella and measles,popularize in the clinic.【总页数】3页(P182-184)【作者】张玉蓓【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溪山医院药剂科,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相关文献】1.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J], 白红丽2.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J], 雷辉3.微生态制剂在儿科消化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郭宏4.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周巍5.热毒宁注射液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J], 赵襄明;赵珊珊;孟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

南京 , 2 1 0 0 0 3 )
【 中图分 类号 】 R . 2 8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1 6 0 ( 2 O 1 4 ) o 4 — 0 2 7 4 一 o 1
4 6 例不 良反应 中 , 联合用药 的有 2 8 例( 占6 0 . 9 %) , 联合 1 种药 物的 病 例有 1 8 例, 联合 2 种药物 的病例 有 8 例, 联合 3 种药物 的病例有 2 例, 在这 1 O 例 中联合 的药物均有一种为抗菌药。 表 1 不 良反应临床表现
1 8 岁以上年龄 段患者不良反应 发生率 , 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 2 不 良反应 临床表现 2 . 3 不 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2 . 4 不 良反应与联合用药
[ 3 1 田文颖. 9 3例热毒 宁注射 液的不 良反 应报告 分析 I J ]中 医药导报 , 2 0 1 2 , 1 8 ( 1 1 )
1 . 2 治 疗方法
治疗 中严格 按照热 毒宁产 品说 明书使用 , 采用静脉滴注。 成人剂量 :
一
次2 O T n l , 儿童剂量 : 3~1 0岁 , 一次 l O r d; 1 1~1 3岁 , 一次 1 5 m l , 1 4—1 7
岁, 一次 2 0 m l 。以 5 % 葡萄糖注射液或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m l 稀释后 使用 , 滴速为每分钟 3 O ~ 6 0 滴, 一 日1 次 。上呼 吸道感染 患者一疗程为
2 结 果 2 . 1 不 良反应 发生者的性别 与年龄 观察 的 1 5 0 例患者 中 , 男性 患者 6 9 例( 占4 6 . O %) , 女 性患者 8 1 例 ( 占5 4 . 0 %) , 3 ~ 1 7 岁的6 6 例( 占4 4 . 0 %) , 1 8 岁 以上 8 4 例( 5 6 . 0 %) 。不 良 反应发生者 中男性 2 1 例( 占4 5 . 7 %) , 女性 2 5 例( 占5 3 %) 。3 ~ t 7岁的
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38例报告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38例报告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6T15:41:06.0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王鹏军1,曲韶丽2[导读] 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功效为清热,疏风,解毒。
王鹏军1,曲韶丽2(1.烟台市牟平区检验检测中心 264100;2.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卫生院 264100)【摘要】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38例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ADR的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4家公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的门诊发热患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6900例,对发生的ADR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应用热毒宁注射液6900例患者中发生ADR 38例,占0.55%,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或不降)、药物过敏性性皮疹、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未见严重的ADR发生,3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
结论:静脉注射热毒宁注射液时,要严格控制静滴速度,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功效为清热,疏风,解毒。
临床上用于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等症。
由于该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ADR的报道也日益增多【1】。
笔者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4家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业达医院,烟台市蓬莱市人民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发热门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发生ADR的病人38例,对发生的ADR 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1 患者基本情况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4家医院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发热患者6900例,发生ADR 38例。
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
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为3.3-61.2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就诊原因均为发热,体温范围为38.3-39.4℃。
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外伤感染等疾病。
随着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热毒宁注射液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该药物的生产商不断对其进行研发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专利的认证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保障药物的生产商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热毒宁注射液在国内市场上已获得多项专利保护,这些专利不仅涵盖了热毒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和配方,还涉及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国内专利保护下的热毒宁注射液进行分析,并就其专利保护对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国内专利保护情况截至目前,热毒宁注射液在国内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涵盖了其在制备、配方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
这些专利的取得不仅证明了热毒宁注射液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也为其生产商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就热毒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而言,相关的发明专利主要涉及到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这些专利内容涵盖了热毒宁注射液的提取、纯化、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技术,保护了热毒宁注射液的生产工艺,防止了其他厂家通过仿制来侵权,保护了生产商的利益。
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方面也获得了相应的专利保护。
这些专利内容涵盖了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特定疾病、临床应用方法、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确保了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专利保护对医药产业的意义专利保护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专利保护可以鼓励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进行更多的投入。
随着专利技术的保护,企业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长期的研发投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技术取得突破,就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独享市场,获得丰厚利润。
这种创新动力可以推动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
专利保护可以提升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医药企业可以更好地抵御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12 诊 断标 准 : 医诊断符合 中国腹泻 ( J 急性腹泻 ) . 西 / L b 诊断标准【 。 I J 13 证候 特点 : . 两组病人均表现大便 次数增多 , 排便 4~ 5次/ t 多者 E, 7~8次 。 粪便性状为稀便 、 水样便 或蛋花样 便 ; 大便 常规检查 可见少 量 白细 胞及脂肪球 , 无红细胞及脓 细胞 。病程 ≤2周 , 并排 除痢疾 、 重度脱 水、 重度 营养不 良及其他 全身性疾病 。
1 临床 资 料 . 11 对 象 : 有患儿 均为 20 . 所 0 9年 9月 ~2 1 0 0年 1 O月 在 我 院 住 院 的
4 3 不 良反应 : .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 出现不 良反应。 5讨论 . J J 腹泻 是儿科 常见 病 和多发 病 之 一 , 中 以急 性腹 泻病 为 主 , ] L , 其 近 年 该病在 我 国的发 病 率及 病 死 率虽 然 明显 降低 , 仍 是 我 国婴 幼 儿 主 但 要 疾病之 一 。如果 不 能得 到及 时有 效 的治 疗 , 对 婴 幼儿 身 体 健 康 产 将 生 极大 的危害 , 同时也是 造成/ J 营 养不 良、 长 发育 障碍 和 死 亡 的主 IL , 生
4 2 两组 主要症状、 . 体征恢复正常时 间: 结果 , 见表 2 。两组 显效病 ( ) 例的主要症状 、 体征及粪便常规恢复正常 时间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O ) .1 。
表 2 两组患儿治疗后显效病例 主要症状 、 体征恢复 正 常 时 间比 较 ( ± , ) s d
病 和 营养 不 良患 儿 更 多 见 。 但 是 脱 水 、 中毒 时 由 于血 液 浓 缩 、 子 钙 增 多 酸 离
4 1 两组 总有效率 比较 : . 结果 , 见 表 1 。I 总有效 率高于 I 组 , ( ) 组 I 两 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6 6 7 P 00 ) X = .6 , < .S 。 表 1 两组总有效率( ( ] 例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以5天为一个疗程。
一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发热、流涕以及咽痛等诸多症状中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
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很好地改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热毒宁;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感冒”。
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流涕以及咳嗽等为主。
发病原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冬春两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在婴幼儿人群的发病率最高。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都比较轻,但由于婴幼儿的抵抗力比较差,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的功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共接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120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来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伴随发热、头痛等诸多症状,并均已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
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儿科常规治疗,如退热、止咳,若有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服用。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5岁0.6ml/kg/日,5岁以上10 ml/日,静脉滴注,疗程为3-5天。
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92.6%,体温疗效总有效率91.2%。
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于改善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疱疹性咽峡炎儿童临床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小儿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风热在表型的口疮范畴。
本病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
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治疗方法以抗病毒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为主。
我院儿科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所选病例来源我院门诊2008年6月—9月就诊的68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小20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3岁。
所选病例均符合:(1)风热在表型口疮的中医辨证[1],主症可见唇舌或两颊内出现疱疹、溃疡,红肿,疼痛,流涎,兼症可见发热、恶寒、咽红、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指纹浮紫;(2)发病病程在48h以内者;(3)发病后体温在38.0℃—40.03℃;(4)血白细胞<11.0×109/L;(5)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无药物过敏史;(6)就诊前未用过任何抗生素,单用本药治疗。
2 治疗方法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岁患儿用0.6ml/kg/日(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150 ml中静滴;5岁以上患儿用10 ml/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或200 ml中静滴,滴速控制在30—40滴/分,每天1次,疗程为3—5天,首次给药后记录体温及症状变化。
热毒宁详细说明书

【方剂名】热毒宁注射液【药物组成】青蒿、金银花、栀子【功能与主治】1.功能:清热、疏风、解毒。
2.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咳嗽,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药理和毒理】1.药效学药理学试验表明:(1)本药对2,4-二硝基苯酚、大肠杆菌引起大鼠发热以及三联疫苗引起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
(2)本药可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有一定降低作用。
(3)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降低作用。
(4)本药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5)本药可提高小鼠血清碳粒廓清指数,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羊红细胞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6)本药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
2.毒理学毒理学试验表明:大鼠腹腔注射本药一日5.2g(生药)/kg、17.3g(生药)/kg、41.6g(生药)/ kg,连续28日,可见各给药组粒细胞(GRAN)下降;高剂量组大鼠的脾脏系数增大,总胆红素(T-BIL)升高。
Beagle犬静脉注射本药一日3.5g(生药)/kg、17.4g(生药)/kg、30.45g(生药)/kg,连续28日。
结果提示,高剂量组犬肝脏有轻度损害,推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T段明显升高与T波融合)。
另外,本药推注过快易引起流涎、呕吐等反应。
【禁忌】对本药过敏者。
【注意事项】1.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2.既往有溶血(血胆红素轻度增高或尿胆原阳性者)现象发生者慎用。
3.本药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与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药物配伍使用时可产生混浊或沉淀。
4.临床试验曾有给本药后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可能与药物相关,用药后应定期检测血T-BIL、D-BIL。
5.溶液配制浓度不低于1:4(药液:溶媒)。
6.本药滴速过快可能导致头晕、胸闷和局部皮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Zhusheye【性状】本品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5ml,加1%H2SO4水溶液调pH值至3,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水浴挥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量取2ml,加甲醇稀释至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金银花对照药材0.5g,加水20ml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1%H2SO4水溶液调pH值至3,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水浴挥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µl ,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金银花对照药材和绿原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5ml,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水浴挥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栀子对照药材1g,加水20ml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正丁醇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µl ,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腈-甲醇-浓氨水(7:3: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栀子对照药材和栀子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1)项下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青蒿对照药材2g,加水20ml,超声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加正丁醇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腈-甲醇-浓氨水(8:2: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色泽取本品2ml,加水稀释至100ml,与黄色标准比色液(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 A)比较,应为3~5号。
pH值应为4.0~6.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G)。
有关物质除鞣质外,照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S)检查,应符合规定。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千万分之六;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一;砷不得过千万分之三;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一;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炽灼残渣取本品2ml,水浴蒸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J),遗留残渣应不大于1.5%(g/ml)。
异常毒性取本品,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每1ml含0.1ml药液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C),按静脉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
溶血与凝聚 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或羊血数毫升(约2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摇10分钟,或用玻璃棒搅动血液,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液,加入0.9%氯化钠溶液约10倍量,摇匀,每分钟1000~1500转离心15分钟,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用0.9%氯化钠溶液按上述方法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
将所得的红细胞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2%的混悬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1.5ml稀释后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检查法取洁净试管5支,按下表所示依次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0.9%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置37℃±0.5℃的恒温水浴中,加入供试品溶液,摇匀,置37℃±0.5℃的恒温水浴中,开始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共观察3小时。
试管编号 1 2 3 4 5 2%红细胞混悬液(ml) 2.5 2.5 2.5 2.5 /0.9%氯化钠溶液(ml) 2.2 2.2 2.5 / 4.7蒸馏水(ml)/ / / 2.5 / 供试品溶液(ml)0.3 0.3 / / 0.3 本品在3小时内不得出现溶血和红细胞凝聚。
热原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A),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 注射5ml,应符合规定。
过敏反应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G),应符合规定。
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残留照气相色谱及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E和ⅧP)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测定,顶空恒温箱温度95℃,进样环温度110℃,传输管温度125℃,平衡时间:30min,用5%二苯基-95%二甲基硅烷共聚物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HP-5:30m×0.53mm×1.5µm);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FID):250℃;顶空进样测定,分流比2: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5分钟,以每分钟3℃升至70℃,再以每分钟20℃升至200℃,保持10分钟,测定;载气流速:2.0ml/min。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约0.2g,精密称定,分别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再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储备溶液各1ml,置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0ml,置20ml顶空瓶中,轧盖,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支,倾出注射液,置一锥形瓶中,摇匀,精密吸取10ml,置20ml顶空瓶中,轧盖,即得。
测定法顶空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
本品含乙酸乙酯、正丁醇均不得大于0.02%。
总固体量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放置冷却30分钟,称重,计算,将结果减6.6mg/ml聚山梨酯-80,即得。
本品每1ml含总固体量应为45.0~94.4mg。
【指纹图谱】1、液相色谱法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水溶液系统为流动相,洗脱程序为:时间(分钟)甲醇(%)0.1%磷酸水溶液(%)0 20 8050 60 4060 60 4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25nm。
理论板数按参照物(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ml,置25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1小时色谱图,供试品指纹图谱中与参照物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与标准指纹图谱对照。
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之和应不小于总峰面积的90%,各共有峰面积比值和相对保留时间与标准指纹图谱相关值比较,应符合规定。
指纹图谱及各项技术参数:(峰号)相对保留时间:(1)0.286±20%、(2)0.398±20%、(3)0.458±20%、(4)0.748±20%、(5)0.804±20%、(6)0.848±20%、(7)0.915±20%、(8)0.940±20%、(S )应为1、(9)1.372±20%、(10)1.592±20%、(11)1.625±20%、(12)1.890±20%、(13)1.941±20%。
(峰号)峰面积比值:(3)0.34~0.65、(4)0.83~1.30、(5)0.32~0.64、(S )1 标准指纹图谱:技术参数(参考):仪器:Agilent1100液相色谱仪或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4.6×250mm ,5µm ;柱温30℃。
积分方式:谷谷积分;最小积分峰面积:以供试品指纹图谱14个共有指纹峰中峰面积最小的指纹峰峰面积为最小积分峰面积;最小积分峰高:以供试品指纹图谱14个共有指纹峰中峰高最小的指纹峰峰高为最小积分峰高。
2、气相色谱法 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E )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测定,顶空恒温箱温度95℃,进样环温度110℃,传输管温度125℃,平衡时间:60min ,用5%二苯基-95%二甲基硅烷共聚物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HP-5:30m×0.32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FID ): 2 3 4 5 6 7 8 S 9 10 11 13 12 1240℃;顶空进样测定,分流比:1: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5分钟,以每分钟10℃升至80℃,保持10分钟,以每分钟10℃升至130℃,保持6分钟,再以每分钟5℃升至240℃,保持9分钟,测定;载气流速:2.0ml/min ;理论板数按对照品(樟脑)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樟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0.2mg 的溶液,精密吸取1ml ,置25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0ml ,置20ml 顶空瓶中,轧盖,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支,混匀,精密吸取10ml ,置20ml 顶空瓶中,轧盖,即得。
测定法 顶空进样测定。
记录1小时色谱图,供试品指纹图谱中与对照物樟脑峰相应的峰为5号共有指纹峰,以与5号共有指纹峰相对保留时间为0.70~0.76的色谱峰为S 峰,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与标准指纹图谱对照。
扣除相对保留时间与s 峰保留时间比值为0.18之前的溶剂峰,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之min 010******** FID1 A, (20090525\RDN00002.D)S樟脑1 23 4 S5 樟脑 76技术参数(参考):技术参数(参考):仪器: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Agilent HP-5(30m×0.32mm×0.25µm)。
积分方式:谷谷积分;最小积分峰面积:以供试品指纹图谱8个共有指纹峰中峰面积最小的指纹峰峰面积为最小积分峰面积;最小积分峰高:以供试品指纹图谱8个共有指纹峰中峰高最小的指纹峰峰高为最小积分峰高。